《希伯來聖經》綜覽《撒母耳記上》:在困難中忍耐和聽從上帝

《希伯來聖經》綜覽《撒母耳記上》:在困難中忍耐和聽從上帝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21-3-13)《希伯來聖經》綜覽:《撒母耳記上》(筆者:Herbert Chan)
圖為:「大衛割下了掃羅的衣角,參撒上24:5」by James Tissot(1862-1902), The Jewish Museum at New York

今次我們會簡介和綜覽《撒母耳記上》,並討論以下兩條問題:

  1. 《撒母耳記上》的祭司以利、以色列民和掃羅王有甚麼共通的屬靈問題?

  2. 《撒母耳記上》的掃羅和大衛最截然不同的屬靈質素是甚麼?耶書亞(耶穌)或《新約聖經》裏有相關的教導嗎?

 

簡介《撒母耳記上》

  1. 書名:《撒母耳記》的希伯來書名是 שְׁמוּאֵל shemuʾel,正是「撒母耳」的名字(1:20)。不過其實《撒母耳記上》25章已提及撒母耳的死,但猶太的傳統仍然以撒母耳來命名這書,既是因為撒母耳是個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也反映出猶太人看重的是人死後所帶來的長遠影響,多於人生在世所建立的短暫成就。事實上,撒母耳的確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不但作士師拯救子民脫離外族人的攻擊,又巡行各地為他們施行審判,更作耶和華的先知先後膏立了掃羅和大衛作以色列的王,帶領以色列民從士師時期走進王國時期,為以色列民的歷史展開了新的一頁。而《七十士譯本》乾脆把《撒母耳記》和《列王紀》合稱為四冊王國書卷(《撒母耳記》是第一、二冊,《列王紀》是第三、四冊)。因此《撒母耳記》分為上下兩卷,而《撒母耳記上》的希伯來書名就被稱為 שְׁמוּאֵל א Shemuʾel ʾAlpeh

  2. 作者和成書日期:猶太的傳統看《撒母耳記》的作者是撒母耳本人[1],但正如上文所述,撒上25章已記載到他的死,所以他大概最多只寫了這書卷的部分內容,其餘的估計由其他人,例如拿單先知和迦得先知寫成(參代上29:29)。而編輯成書的日期則估計在主前8-9世紀之間[2]

  3. 內容大綱:《撒母耳記》是《前先知書》的第三卷,內容建基於《申命記》的神學,可理解為是「申典歷史」的一部分,記載了以色列民從士師時期進入王國時期的經過,當中先知和君王的角色尤其突出,影響著上帝與以色列民之間的關係。而《撒母耳記上》有31章,從撒母耳的出生作背景開始,一直記載至掃羅的死,並大致可分為三大段落[3]

A. 撒母耳審判以色列(1-7章)

1. 撒母耳的出生與分別為聖

2. 約櫃被擄及回歸之旅

B. 掃羅作王(8-15章)

C. 掃羅與大衛(16-31章)

1. 大衛受膏

2. 戰勝歌利亞

3. 大衛與約拿單

4. 掃羅追殺大衛

5. 掃羅和他兒子們之死

這三個段落分別講述以色列民的三個領袖:撒母耳、掃羅和大衛,從他們怎樣行事和流露出各自的生命質素,去提醒和教導讀者上帝心裏所喜悅和厭惡的生命是怎樣的。

 

綜覽《撒母耳記上》的三大段落:

A. 撒母耳審判以色列(1-7章)

《撒母耳記上》一開始交代了撒母耳出生的背景,耶和華使他的母親哈拿不能生育,然而她丈夫的另一個妻子則有孩子(1:2、5),而且作了她的對頭,常常惹她發怒,使她生氣(1:6)。這讓哈拿長時期感到受欺壓,在過程中她不斷忍耐和等候上帝的拯救。這情況彷如士師時期的以色列民,不斷受到外族人的欺壓而希望得到上帝的拯救一樣。而耶和華使哈拿不能生育,更讓我們想起先祖亞伯拉罕家族的故事,像在暗示上帝最終會讓哈拿生下一個應許之子,能為以色列帶來曙光一樣。而事實上,之後的經文記載撒母耳的確為以色列帶來關鍵性的改變:他被分別為聖送到會幕,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華,聽到耶和華的聲音(之前耶和華的聲音稀少;見3:1),並有耶和華的同在,而上帝更使他所說的話一句也不落空(3:19)!也就是說,經文強調耶和華十分喜悅撒母耳並會大大使用他。相比之下,當時理應更親近上帝的祭司以利,經文卻描述他眼目昏花、不能看見(即不能判斷是非),更收不到上帝的聲音或啟示(3:1-2)。而且,經文指他的兩個兒子都不認識耶和華(2:12),並且在祭物上藐視上帝(2:13-17),把本來使人親近上帝的會幕和獻祭完全變成滿足他們個人慾望的地方。這些描述一方面對照出撒母耳在屬靈上的長進;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當時以色列民的屬靈惡況已經從《士師記》結束時的利未人層面延伸至祭司的層面了。可以說,以色列民並沒有從上帝使用外邦人去管教他們而悔改和長進,歸向上帝,就連當時以色列的屬靈領袖也只是表面上在會幕事奉,卻沒有與上帝建立關係或把上帝的吩咐教導子民,反而利用子民對耶和華的敬拜來獲取私利。

撒上4-7章記載約櫃被擄以及它的回歸之旅,同樣反映出以色列民當時不蒙上帝喜悅的屬靈情況。當時他們因為不敵非利士人,就把約櫃抬出來希望反敗為勝(4:2-3),但這做法無疑是想操控上帝去達成自己的心願、滿足自己的需要。結果,他們不但被打敗、以利的兒子被殺,就連約櫃也被非利士擄去。經文記載以利的媳婦認為「榮耀離開以色列了!」(4:21)然而其實上帝並沒有失去榮耀,因為我們從後來的經文可見上帝在非利士地得著了更大的榮耀,就是約櫃在非利士地所到之處,不但偶像大袞倒下斷裂,各城的非利士人更被上帝擊打受災,最終只能謙恭地把約櫃連同賠償的金痔瘡和金老鼠放在牛車上送回以色列地。可是當時在伯‧示麥出來迎接約櫃的以色列民因隨己意偷看約櫃,藐視上帝而被上帝擊殺(6:19)。所以,某程度上以色列民甚至比非利士人更不懂得敬畏上帝,他們對上帝的不敬讓上帝的榮耀無法彰顯。最後,約櫃從非利士地回歸後被帶到基列‧耶琳。後來當以色列人再次被非利士人攻擊時,他們才開始懂得悔改歸向耶和華,透過撒母耳請求上帝施恩幫助。那時上帝使用撒母耳帶領他們制伏了非利士和其他外族人(7:3-14)。撒母耳就這樣一生都作以色列民的士師,並巡行多個地方為他們施行審判(7:15-17)。這在某程度上反映子民彼此之間或許有著許多爭議或不公義的情況,以致必須由撒母耳解決他們之間的紛爭。但無論如何,以色列民因著撒母耳的出現,才開始從《士師記》的犯罪循環中學會更多依靠耶和華和歸向祂,明白如何在困境中聽從上帝的吩咐。

B. 掃羅作王(8-15章)

撒母耳年紀老邁,就立他的兒子作以色列的士師(8:1),然而他們並不行他的道,貪財受賄,屈枉正直(8:3),可見在當時要培養出好的屬靈領袖真的並不容易。而以色列民藉此機會要撒母耳立一位王來治理他們,像其他列國一樣(8:5)。上帝安慰撒母耳其實以色列民的心並非厭棄他,而是厭棄上帝自己,不要祂作他們的王(8:7)。最終上帝讓撒母耳答應百姓的要求,為他們立了掃羅作王。我們從耶和華的說法可見,以色列民心底裏最想要的其實是效法其他外邦,也就是說他們不以上帝的吩咐來作為他們行事為人的規範,而是只想上帝滿足他們那仿傚別人的慾望!而以色列民對上帝的輕看,筆者認為其實也可從經文中兩個對撒母耳的稱呼反映出來。撒母耳要膏立掃羅的時候,當時他正在找驢,有人建議他找神人「先見」去求問驢的下落。我們知道這位「先見」其實就是「先知」撒母耳。而「先見」(רֹאֶה ro’eh;seer)和「先知」(נָבִיא navi’;prophet)不但在原文上不同,這兩種叫法更顯出人對撒母耳的不同渴求:「先見」是關乎看見異象、預視將來,對人來說,找到撒母耳就等同找到他們想要的答案,這代表人認為撒母耳的工作就是為自己排難解紛,像求神問卜一樣可為自己獲取利益;但「先知」則是上帝代言人的意思,這稱呼所反映的是人渴望藉著撒母耳明白上帝的心意和指引!所以,「先知」早期被稱為「先見」,某程度上反映當時以色列民只追求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不太關心上帝的吩咐和心意。這觀念符合上帝對子民的評語(8:7-9)和經文對他們堅持己見要立王的描述(8:19-20)。可以說,早期以色列民稱耶和華的先知為先見,突顯出他們自我中心,只想上帝滿足他們的這種屬靈問題。

自從撒母耳膏立掃羅之後,書卷的重點就由撒母耳轉移到掃羅這位新上任的以色列領袖身上。掃羅初作以色列王時表現自卑,被人藐視時仍保持沉默(9:21、10:21-23、27)。但自從11章記載上帝的靈帶領他打了一場勝仗後,他就變得越來越自大和自我中心。就在他作王第二年的時候,他在一場戰事中不等待撒母耳回來就自行獻上燔祭,經文描述他當時因為撒母耳仍未回來而百姓又開始離他而去,所以他就因著急而自行獻祭,以為上帝的吩咐只不過是一個儀式而已(13:8-14)。這反映他一心只想追求人的擁戴以及從上帝獲取好處,卻不太理會這到底是否耶和華喜悅的做法。撒母耳責備他違背耶和華的吩咐,因此他的國度必不長久。然而,掃羅看來並沒有把勸告聽入耳中,他在14章的另一場戰事中,當耶和華使以色列人得勝時(14:23),他卻要求「凡不等到晚上我向敵人報完了仇就吃東西的,必受詛咒。」(14:24)他的話像是要把整場戰事看為他個人的成就和對敵人的報仇,而不是上帝帶領他們得勝。結果他的兒子約拿單違反了掃羅的這道命令,但上帝卻使約拿單大大得勝仇敵,可見上帝並不認同掃羅的做法,也代表了掃羅的行事和決定仍然沒有建基於上帝的心意。不但如此,掃羅隨便起誓後自己又不遵守(14:44-45),加上所定下的這條無理的命令,在在都反映出他沒有能力做好管理和領導的角色。另外,經文從沒有記載他會因著事情的不順利,而懂得反省自己是否沒有按照上帝的心意而行,反而只記載他被指沒有親近上帝,以致上帝一直不願意回應他的求問(14:36-37)。可以說,當掃羅一味只想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而行、滿足自己的慾望、建立自己的威望(就是人的榮耀)時,上帝知道他根本就沒有意欲要執行祂的旨意,就不再與他說話了。

到了15章,掃羅更特意走到迦密為自己立下紀念碑(15:12),反映他以為人生最重要的成就是榮耀自己,忘了是上帝立他作以色列王。接著,在與亞瑪力人的戰事中,上帝透過撒母耳吩咐掃羅要滅絕亞瑪力人以及其一切牲口,他更完全違背上帝的吩咐,不但為自己留下了許多牛羊和不殺亞瑪力王亞甲,而且當撒母耳指正其問題時,他更把責任全推卸給百姓,並假冒為善地說這是為了把上好的牛羊獻祭給耶和華。撒母耳即時拆穿了他的謊言和虛假,說:「耶和華喜愛燔祭和祭物,豈如喜愛人聽從他的話呢?看哪,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肪。」(15:22)然而,掃羅仍死不悔改,他雖然口口聲聲說自己知錯,但其實他卻不打算轉回去遵行上帝的吩咐,殺掉亞甲王,而只是求撒母耳在人前抬舉自己(15:30)。他不但沒有謙卑悔改的心,更看自己的面子過於上帝是否厭惡自己(15:23-26)。由於他長期違背上帝的吩咐,並把上帝所恨惡的亞瑪力王留下,完全地背棄上帝,因此上帝不能繼續使用他去帶領祂的百姓,而只能另立一位君王去取代他(15:28)。

C. 掃羅與大衛(16-31章)

16章記載大衛的出場,他被撒母耳膏立為以色列王去取代掃羅,而上帝的靈從此大大感動他;同時上帝的靈就離開掃羅,經文甚至說「有邪靈從耶和華那裏來擾亂他」(16:14),我們或可理解這為聖靈所要作成的事,對掃羅來說就成了敵擋他的一種攪擾。由此我們可以從掃羅身上明白到,即使過去人曾被聖靈充滿或感動過,但倘若那人持續不斷地違抗聖靈的感動和旨意,聖靈的提醒和工作不但會消失,甚至會作那人的對頭。而對比掃羅感到受邪靈攪擾,耶和華則與大衛同在,甚至連掃羅的僕人也明白這點,以致引他進到掃羅那裏彈琴,使他舒暢(16:23)。

17章記載我們耳熟能詳的大衛戰勝巨人歌利亞的故事。當時沒有一個以色列人有膽量出來應戰,就連比眾人都高一個頭、最應該出戰的掃羅王,也沒有勇敢地站出來接受敵方的挑戰。而就在所有以色列民都把這看作是困境之時,大衛則認為「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竟然向永生上帝的軍隊罵陣!」(17:26)於是就挺身而出要去應戰。年紀輕輕的大衛(17:33)有著不一樣的屬靈眼光,他沒有使用掃羅的戰衣或武器,而是全然依靠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出去戰勝了歌利亞,讓以色列民擊退了非利士人。這事以後,掃羅留住大衛,不讓他回父家,而約拿單也愛大衛如同自己的性命,並與他立約(18:1-3)。然而由於大衛辦事精明,又得到百姓和掃羅臣僕的愛戴,加上當一行人凱旋回來的時候,眾婦女歡樂唱和,說:「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18:7)掃羅因而極度憤怒,把依靠上帝去拯救以色列民的民族英雄大衛當作是他的頭號敵人,從此大衛的人生就從那短暫的光輝轉眼變成了長年流離失所的逆境,過著不斷逃避掃羅追殺的生涯。當時掃羅氣憤地說:「將萬萬歸給大衛,千千歸給我,只剩下王國沒有給他!」(18:8)反映出掃羅認為以色列國是屬於自己而不是屬於上帝的,更以為以色列國是自己一手所創建出來,並且由自己擁有的一樣。他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榮耀,並不懂得感激上帝或大衛出手從非利士人的手中拯救了以色列民。可以說,大衛的成功(也就是上帝對他的使用)成了掃羅嫉妒和仇恨的根源。

自此掃羅多次想奪大衛的命,但約拿單和上帝都多次保護了他脫離掃羅的手。而大衛在逃難的過程中,曾到過祭司亞希米勒那裏取食物和武器,並裝瘋以避過亞吉王的威脅,又躲藏在亞杜蘭洞,但同時卻照顧所有生活窘迫的、欠債的、心裏苦惱的人,可見大衛在自己面對困境之時,仍然會看顧身邊有需要的人。而掃羅得知大衛曾找過亞希米勒,竟然把整個祭司城中所有耶和華的祭司、男女、孩童、吃奶的,甚至牛、羊和驢子都通通殺光(22:18-19)。可見,掃羅自恃自己是以色列的王就藐視上帝,完全不把祂放在眼內。而他的濫殺無辜,也反映他對人毫無憐憫之心。相反,當時亞比亞他逃命來到大衛那裏,大衛就立時表示願意承擔當中的責任和答應會照顧他(22:23)。大衛雖然身在患難中,卻仍然看顧身邊有需要的人。經文甚至多次記載他主動求問上帝去攻擊以色列民的敵人非利士人,又主動前往拯救基伊拉的居民(23:1-5),上帝不但帶領大衛得勝,更在掃羅多次尋索他時保守他的性命(23:14)。這讓我們看見大衛不但有著耶和華的看顧,他和掃羅在待人和對上帝的態度和行事都截然不同。

不但如此,掃羅起碼曾兩次落在大衛的手中(24:6-8、26:9-11),但大衛卻表明不可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他本來可趁機除去掃羅,解決威脅著自己性命的不利處境,但他卻因為對上帝的尊重和信靠,而甘願忍受掃羅不斷的無理追殺。明顯地,對比著大衛看重上帝的受膏者,掃羅則明知上帝揀選和喜悅大衛,但卻仍然不肯謙卑悔改,他緊擁著權位,不願意退位讓賢,使大衛接替自己作王管理以色列,而且堅持要尋索大衛的性命,試圖敵擋上帝的旨意成就。之後隨著撒母耳的死、掃羅繼續不斷追殺大衛,大衛最終決定為了逃避掃羅而假裝投靠非利士的迦特王亞吉,他趁這個時候對付了不少以色列的仇敵,在暗中幫助以色列。可以說,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遭遇而埋怨和虛度自己的人生,反而在逆境中找機會發揮他受膏者的角色和功能,忍耐等候著上帝的安排和時間。

最後28-31章主要交代掃羅的死。當中經文記載上帝沒有回答掃羅的任何求問,於是他就找來一個招魂的婦人去召已經死去的撒母耳,結果上帝就用了他所選的這個方法去警告掃羅,讓他得知明天就是自己的死期(28:6-19)。相比之下,上帝多次回答大衛的求問,例如在亞瑪力人搶奪了他的妻子兒女時,大衛在這危機中求問上帝,就得到祂的指引以致最終追回失去的一切(30:1-19)。而且,對比著掃羅不懂得善待自己的軍隊,以及沒有公義地行事,大衛則為百姓定下法則和公平,讓所奪得的財物不是全歸於自己,而是公平地分配給百姓以及猶大的領袖。這反映他不但看重上帝,也看重所有他的同行者和上帝的百姓(30:20-26)。最後《撒母耳記上》以掃羅和他的兒子們在同日戰死作結,當中掃羅因為不想自己被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凌辱,而選擇伏在自己的刀上死去。這描述除了解說掃羅是怎樣死去之外,可能也在寓意掃羅是如何被自己的頑梗悖逆、堅持敵擋上帝旨意的惡性(自己的刀),親手扼殺了自己的屬靈生命和與上帝的關係。

 

《撒母耳記上》的祭司以利、以色列民和掃羅王有甚麼共通的屬靈問題?

基本上我們可從經文的描述、上帝對他們各人的評語和指責等,而得知他們共通的屬靈問題。

祭司以利撒上2:29 你們為何踐踏我所吩咐獻在我居所的祭物和供物呢?你為何尊重你的兒子過於尊重我,將我百姓以色列所獻美好的祭物都拿去養肥你們自己呢?』
撒上2:30 因此,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說:『我確實說過,你和你祖宗的家必永遠行在我面前,但現在耶和華卻說,我絕不會這樣做。因為尊重我的,我必尊重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
屬靈問題:祭司作為以色列民中的屬靈領袖,本應是分別為聖去順服和尊崇上帝,但上帝指責祭司以利竟然縱容自己的兒子去搶奪上帝的祭物,藉宗教之名去滿足私利,反映以利藐視上帝,看重自己的兒子而輕看上帝。
以色列民撒上4:3 百姓回到營裏,以色列的長老說:「耶和華今日為何使我們敗在非利士人面前呢?我們要將耶和華的約櫃從示羅抬到我們這裏來,好讓他來到我們中間,救我們脫離敵人的手掌。
撒上6:19 耶和華擊殺伯示麥人,因為他們觀看他的約櫃。他擊殺了百姓七十人。百姓因耶和華大大擊殺他們,就哀哭了。
撒上8:7 耶和華對撒母耳說:「你只管聽從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而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
撒上8:8 自從我領他們出埃及的日子到如今,他們離棄我,事奉別神;正像他們從前所做的一切事,現在他們也照樣向你做了。
撒上8:19 百姓卻不肯聽撒母耳的話,說:「不!我們一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
撒上8:20 使我們像列國一樣,有王治理我們,率領我們,為我們爭戰。
屬靈問題:以色列民以為只要把約櫃抬出來就能勝過敵人,就如自己可以操弄上帝去達成自己的願望一樣。而他們當中的伯‧示麥人又藐視上帝,偷看約櫃。後來以色列民要求撒母耳為他們立王,像列國一樣。上帝解釋這是因為他們不希望耶和華作他們的王去帶領和管理他們。可見他們一直以來,都一心只想上帝按照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去滿足自己,並無意按上帝的心意而行。這種信仰情況如同拜偶像一樣,看自己過於看重上帝,同樣也是藐視耶和華的表現。
掃羅王撒上15:12 撒母耳清早起來,去見掃羅。有人告訴撒母耳說:「掃羅到了迦密,看哪,他在那裏為自己立了紀念碑,又轉身下到吉甲。」
撒上15:23 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厭棄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也厭棄你作王。
撒上18:8 掃羅非常憤怒,不喜歡這話。他說:「將萬萬歸給大衛,千千歸給我,只剩下王國沒有給他!」
撒上28:18 因為你沒有聽從耶和華的話,沒有執行他對亞瑪力人的惱怒,所以今日耶和華向你做這事。
屬靈問題:掃羅因為作王就從自卑變成自大,只想追求自己的榮耀,他竟然為自己而不是為上帝立紀念碑,又為了自己的面子而討好別人去推崇自己,甚至不惜多次違背上帝的吩咐。在在都反映出他看重自己過於上帝,以為以色列國是屬於自己的,忘記是上帝建立以色列國、是上帝立他作王。可以說,他只想上帝滿足自己的需要,建立自己的榮耀,而從來沒有想過要謹守遵行上帝的吩咐,或帶領百姓過著順服和尊崇上帝的生活。

從上表可見,三者的共通之處就是他們對上帝的藐視和輕看。他們均看重自己過於上帝,一心只想滿足自己的慾望和需要過於聽從上帝的吩咐,甚至不惜想利用上帝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撒母耳記上》的掃羅和大衛最截然不同的屬靈質素是甚麼?耶書亞(耶穌)或《新約聖經》裏有相關的教導嗎?

《撒母耳記上》明顯指出掃羅不尊重耶和華,他除了多次違背耶和華的吩咐之外,更殺害耶和華的祭司、濫殺無辜的生命、追殺上帝的受膏者大衛等。下表嘗試對照他和大衛三方面的不同。

屬靈特質掃羅大衛
1. 愛上帝(著緊上帝的感受和謹守祂的吩咐)
  • 以為以色列是自己的國,並立碑紀念自己
  • 多次為了自己而違背上帝的吩咐!
  • 殺耶和華的祭司(受膏的祭司)
  • 尊崇上帝,明白得勝在乎祂
  • 常常聽命於上帝(求問後就隨即遵行)
  • 尊重耶和華以致祂的受膏者,多次不殺掃羅
2. 愛別人(看顧別人的需要)
  • 禁止因戰爭而疲憊的以色列人進食
  • 殺祭司城的所有男女、孩童和吃奶的,甚至連牛、羊和驢子都用刀殺了
  • 看顧跟隨他的人、亞比該、亞希米勒等
  • 尊重耶和華以致祂的受膏者,多次不殺掃羅
  • 主動對付以色列民的仇敵、送禮給猶大的領袖
3. 面對困境時仍然堅持聽命,去愛上帝和愛別人?
  • 怕百姓離開自己,於是私下獻祭
  • 知道上帝說不悅納自己,就馬上表示會敬拜祂,但卻仍沒有聽命去殺亞甲王
  • 得不到上帝的指示就用招魂的婦人
  • 被掃羅追殺,但沒有因此而灰心喪志
  • 明明自己已經受膏,仍卻耐心等候上帝的時間
  • 在面對困難時,單單求問上帝的旨意並謹守遵行

他們二人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掃羅藐視上帝,而大衛則十分看重上帝。但有一點值得我們留意的是,掃羅在遇到不如意的情況時,特別容易違背上帝的吩咐和變得對人毫無憐憫,他不惜一切要人抬高自己,甚至濫用上帝所賜的王權去剷除對自己不利的人;而大衛卻在艱難的困境中,仍然極力地要求自己和別人尊敬上帝,同時又看顧有需要的人,他時常求問上帝的心意去愛人和保護人,在不如意時仍然致力活出上帝所賜的君王身分。

太 26:52 耶穌對他說:「收刀入鞘吧! 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太 26:53 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現在為我差遣十二營多天使來嗎?

路22:42 說:「父啊!你若願意,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是照我的意願,而是要成全你的旨意。 

我們所信靠的主耶書亞(耶穌)不但教導我們要遵行「愛上帝」和「愛人如己」這兩條最大的誡命[4],他也同樣像大衛一樣在困難和壓力下仍然堅心去活出這兩條誡命,就是當他面對被拉去釘十字架的困難中仍然選擇順服上帝的旨意,而不求自己得到解救,就是甘願放下救自己的機會,為要成就上帝拯救世人的旨意。

除福音書以外,其他《新約聖經》的經文也不斷提醒我們要學習忍耐到底去愛上帝(帖後 3:5)、愛弟兄姊妹(林前 13:4),為要行完祂的旨意(來10:36、雅5:10):

帖後3:5 願主引導你們的心去愛上帝並學基督的忍耐!

林前13:4 是恆久忍耐(μακροθυμεῖ patient;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ὑπομένει endures

來 10:36 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

雅 5:10 弟兄們,你們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說話的眾先知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樣。

 

結語:在困難中忍耐和聽從上帝

《撒母耳記上》的開始記載了哈拿怎樣在艱難中忍耐和依靠上帝,以致得蒙上帝應允賜下撒母耳;而書卷的中部就記載撒母耳和上帝對子民的忍耐,面對子民只想要滿足自己的需要、堅持要立王的主見,撒母耳不斷提醒和等候他們悔改去歸向上帝;到了書卷的後段,則詳細描述大衛怎樣忍受著艱難的流亡生活也不願意動手傷害耶和華的受膏者掃羅,就是不用自己的方法加快登基作王,使自己的生活可以過得好一些,而是甘願在艱難中不斷忍耐,並等候上帝所定的時間出現。

《撒母耳記上》的這些記載提醒我們不要效法以利家、當時的以色列民和掃羅,將對上帝的敬拜用作滿足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王國,以致當遇到一點點的艱難就輕易跌倒、背棄上帝,而是要從哈拿、撒母耳和大衛身上學習,即使在生活的張力中仍要不斷忍耐和信靠上帝、聽從祂的吩咐!其實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而我們必須學習把艱難看為對自己信心的考驗:我們是每逢遇到一點困難和挫折就不再堅持去遵行上帝的吩咐?還是選擇在艱難中仍然堅心要聽從上帝的吩咐去愛上帝和愛別人?在順境的時候我們可能較容易做到專心事奉上帝、憐憫有需要的人、捐獻、更多讀經禱告親近祂等等,但真正考驗我們的,就是在我們遇到困難和逆境的時候,我們是否仍然堅持按上帝的旨意而行,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但願這書卷提醒我們,無論在任何的困難和逆境中,我們仍要看重上帝,存忍耐的心繼續去愛上帝、愛鄰舍,和聽從祂的吩咐,定意選擇站在上帝的一方,時刻把祂放在我們生命的首位。求主幫助我們渡過現實中的一切艱難,更求主賜給我們信心和忍耐去活出祂喜悅的生命。阿們!


[1] 參《塔木德》〈論最後一道門〉(b.Bava Batra)14b。

[2] 參R.C. Sproul, ed., The Reformation Study Bible, Accordance electronic ed. (Orlando: Ligonier Ministries, 2005), paragraph 4860.

[3]The Complete Jewish Study Bible,  (Hendrickson Publishers Marketing 2016), 305。

[4] 參可12:29-30以及在符類福音的平行經文。

其他「《希伯來聖經》綜覽」查經摘要:


分享至你的:

關於作者

Herbert Chan administrator

陳金城,現任 BMY 總幹事,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碩士,主修猶太研究,專注於研究早期猶太人與基督徒的釋經、喜愛希伯來語、日語、結他、以色列地旅遊。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