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聖經》綜覽《哈該書》:建造上帝的殿是信徒的召命

《希伯來聖經》綜覽《哈該書》:建造上帝的殿是信徒的召命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21-8-7)《希伯來聖經》綜覽:《哈該書》(作者:Ada LUI

圖為第二聖殿模型,攝於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館;© Herbert Chan/Beit Midrash Yeshua

《哈該書》是關於上帝吩咐被擄歸回的百姓重建聖殿,並就此作出鼓勵與應許。討論問題是:

在《新約聖經》裏也有一些經文提到信徒就是上帝的殿。試就《哥林多前書》第3章、《以弗所書》第2章及《彼得前書》2:1-10的內容,討論有哪些重點是在提醒信徒要怎樣建造上帝的殿?

 

簡介《哈該書》

1. 書名:《哈該書》的希伯來書名 חַגַּ֣י Haggai來自1:1「大流士王第二年六月初一,耶和華的話藉哈該חַגַּ֣י)先知向撒拉鐵的兒子猶大省長所羅巴伯和約撒答的兒子約書亞大祭司傳講,說:」

2. 作者:「哈該」(חַגַּ֣י Haggai)在原文的意思是「節日的」或「節期性」。《聖經》沒有提到他的身世背景,但他的名字有出現在《以斯拉記》(拉5:1,6:14)。從這兩卷書我們得知哈該是被擄歸回之民,他與撒迦利亞先知同期,在波斯王大流士作王時,蒙上帝呼召作先知向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猶大人傳講信息。

3. 成書日期:從書內哈該為信息所定的日期,學者一般接受這書的成書日期在公元前 520年。當中四篇信息的宣講日期都是在大流士王第二年(公元前 520年)。第一篇是在六月初一(陽曆八至九月),第二篇是在七月二十一日(陽曆九至十月),第三篇和第四篇是在九月二十四日(陽曆十一至十二月),這四篇信息相隔的日子是三個月二十四日。

4. 歷史背景:公元前586年猶大亡於巴比倫,公元前539年巴比倫亡於波斯,自此猶大成為波斯的一個省。公元前536年,波斯王古列(居魯士)下詔准許猶大人歸回耶路撒冷重建耶和華的殿(拉1:1-3),同年,第一批猶大人在所羅巴伯和約書亞的帶領下,歸回猶大開始重建聖殿。公元前535年,聖殿的基石立定,但自公元前535至520年這十六年間,建殿的工程停止,原因是「那地的人就在猶大百姓建造的時候,使他們的手發軟,擾亂他們。從波斯王居魯士年間,直到波斯王大流士在位的時候,那些人賄賂謀士,要破壞他們的計劃。」(拉4:4-5)到了大流士王第二年,上帝藉哈該先知和撒迦利亞先知吩咐百姓重建聖殿,於是建殿的工程重啟,這就是《哈該書》的背景。

5. 大綱:《哈該書》共有兩章,大綱如下:

1. 哈該的呼籲(1:1-11)

2. 兩個聖殿的差異

A. 開始動工 (1:12-15)

B. 後來的殿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2:1-9)

3. 斥責與鼓勵(2:10-19)

4. 對所羅巴伯的應許(2:20-23)

 

《哈該書》的內容重點

1. 哈該的呼籲1:1-11

在《哈該書》裏提及五個日期,當中的一些日期與節期有關,而節期又跟聖殿獻祭有關,可見這卷書以「哈該」(跟「節期」有關)作為書名饒有深意。書內的第一個日期是「大流士王第二年六月初一」(1:1),猶太曆法以陰曆計算,初一就是每月的第一日,也就是月朔(新月)的日子。按照《摩西五經》所定,這日子要在聖殿獻祭(參民10:10),然而聖殿還未建成,獻祭的活動就無法進行。就在這個日子,上帝藉哈該向當時兩位領袖傳話,一位是政治領袖所羅巴伯,他是猶大省長,另一位是宗教領袖大祭司約書亞[1]。上帝向他們說的第一句話是:「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這百姓說,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還沒有到。」(1:2)「萬軍之耶和華」這個詞在書內共出現了13次[2] ,上帝以此自稱,一方面是要強調祂是大有能力的,並不如他們所以為,在敵人的阻撓就無從建殿(參拉4:4);另一方面,是要強調祂的話語一出,百姓就必須遵行。這一句話開宗明義是針對在過去十六年,百姓一直以「建造耶和華殿時候還沒有到」這個理由去解釋他們為甚麼停止建造聖殿。

接著耶和華就指出這其實只是個藉口,真正的原因是他們根本不尊敬上帝的殿,「這殿 בַּיִתbayit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 בַּיִתbayit嗎?」(1:4)「天花板」(סָפַן çaphan)是指有遮蓋的屋頂,這個字之前是用在所羅門用香柏木去遮蓋聖殿並王宮的屋頂,可見這是一種豪華而昂貴的裝修,不是一般百姓能負擔的。「殿」( בַּיִתbayit)在原文是指「房屋」或「家」,這個字共出現了11次,譯作耶和華的「殿」共有8次,而譯作是百姓的「房屋/家」則有3次[3](從這個字出現次數之多就已經反映出這書的信息是要讀者看重上帝的家多於自己的家)。百姓任由上帝的家荒涼(只得根基,沒有建築物),自己卻住在有遮蓋的家,上帝吩咐他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1:5),就是要他們為自己的怠惰而悔改。接著上帝指出他們在停工這段日子的經歷,「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吃,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領工錢的,領了工錢卻裝入有破洞的袋中。」(1:6)這種「種多收少,吃喝不飽足」的情況在《申命記》28:38-40也有類似的描述,這是在提示百姓,他們過去的勞碌全都徒然,豈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遵行耶和華的話,以致耶和華沒有賜福給他們嗎?

上帝再次要百姓「省察自己的行為」(1:7),並說出他們不蒙祝福是「因為我的殿荒涼,你們各人卻只為自己的房屋奔走。」(1:9下)上帝責備他們把歸回耶路撒冷的任務完全拋諸腦後,各人不去建造上帝的家,卻為自己的家奔波勞碌。上帝因此對他們作出懲罰,包括:「你們收到家中,我就吹去。」(1:9上) 「因你們的緣故,天不降甘露,地也不出土產。」(1:10)「我命令乾旱臨到土地、山岡、五穀、新酒、新油和地上的出產,也臨到人和牲畜,以及一切人手勞碌得來的。」(1:11)這都反映出百姓過去不蒙上帝賜福與他們停止建殿有直接關係。現在,上帝向百姓發出命令:「你們要上山取木料,建造這殿,我就因此喜樂,且得榮耀。」(1:8)上帝要他們立即採取行動,上山去取建殿的木料,並且要以一個以正確的心態去建殿,就是要把上帝的殿放在首位,全然地為了上帝的榮耀和喜樂而去工作。總的而言,這部分是哈該呼籲百姓要在心態上作出180度的轉變,從過去以建造自己的家為念,轉而去以建造上帝的家為念。

2A.開始動工(1:12-15)

這部分是敘述百姓聽從了耶和華藉先知所說的話,就對耶和華心存敬畏,於是在六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在第一篇信息宣講後的二十三天,上帝激發所羅巴伯、約書亞和所有百姓的心去開始建造聖殿,而上帝對他們作出的應許是「我與你們同在」(1:13)。在《先知書》裏,先知的信息被聽從,而且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作出回應並行動,可說是極之少有。

2B.後來的殿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2:1-9)

這部分是哈該的第二篇信息,日期是在七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在聖殿重建的工程開始後不久。這批被擄歸回耶路撒冷的百姓中有一些是年老的,他們既見過所羅門所建的那座宏偉的殿,也見證著它的被毀。上帝預先對他們在建殿時會有的心情說出來,也就是他們會覺得現在的殿不及從前的殿的榮耀。這「榮耀」大概是指所羅門所建的殿是用貴重的木材和石頭,殿的裏外都包了金,是一座金碧輝煌,美輪美奐的建築物,以致百姓現在所建的殿實在遠遠及不上。在《以斯拉記》也描述到當年聖殿立了根基時,那些見過先前的殿的老年人,「就大聲哭號,也有許多人大聲歡呼,百姓不能分辨歡呼的聲音或哭號的聲音。」(拉3:12-13)但上帝指出他們看為是榮耀的那殿,現在「在你們眼中豈不是如同無有嗎?」(2:3)為免百姓在建殿時灰心喪志,上帝鼓勵他們要剛強,祂對所羅巴伯說:「你當剛強!」,對約書亞說:「你當剛強!」[4],對百姓說:「你們都當剛強做工,因為我與你們同在。」(2:4)這樣一連三次對他們說要「剛強」,意味著重建聖殿的工程是艱巨的,所以他們從領袖到百姓都必須要有奮勇堅毅的心才能完成。但同時,上帝對他們的應許是祂會與他們同在。而且,只要百姓遵祂的話而行,上帝也會保守他們。上帝說「這是照著你們出埃及時我與你們立約的話。我的靈仍要住在你們中間,你們不必懼怕。」(2:5)上帝重申祂與子民有立約的關係,上帝的靈在他們中間,也就是上帝會在他們中間工作,必定會使他們完成這建殿的工程,所以他們不用懼怕。

接著上帝預言祂將要做的事:「過些時候,我必再一次震動天地、滄海與乾地。我必震動萬國,萬國的珍寶都必運來,我就使這殿充滿榮耀。銀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這後來的殿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在這地方我必賜平安。」(2:6-9)這些事情到底在麼時候發生,學者一般有兩個解釋[5],如果用風景畫中的近景和遠景重疊的情況來比喻的話,第一個是近景的解釋,2:6 裏的「震動」是指在三百年後震動世界的事,就是波斯帝國為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所亡(公元前 333年),而2:7裏的「珍寶」是照字面解作金銀,這個預言應驗於波斯王大流士撥錢給猶大人建殿(拉6:8-9)以及在新約時期,大希律重修聖殿。第二個是遠景的解釋,2:6 裏的「震動」在《希伯來書》12:26-27被引用:「當時他的聲音震動了地,但如今他應許說:『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這『再一次』的話是指明被震動的要像受造之物一樣被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能常存。」這是指向末日時天地要被挪去及更新的情況,2:7裏「萬國的珍寶」也可譯作「萬國所羨慕的」,這是指基督的來臨,而這理解是基於《瑪拉基書》3:1 「萬軍之耶和華說:『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來到他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看哪,快要來到。』」但大部分學者傾向採納第二個(遠景的)解釋,因為由大希律所擴建的那殿被主耶書亞(耶穌)斥責為已變成了賊窩(太21:13,可11:17,路19:46),所以它理應不是能彰顯上帝榮耀的那「後來的殿」,而是指耶書亞要建立的那座屬靈的上帝的殿(參約2:19)。 

3.斥責與鼓勵(2:10-19 

這部分是哈該的第三篇信息,日期是九月二十四日,耶和華吩咐哈該要向祭司請教律法,這裏祭司一詞在原文是複數,意思是一般性地向整個祭司群體發出提問,而因祭司的責任就是要把上帝的律例誡命教導百姓(申33:10),尤其是要教導百姓分辨聖的和俗的,潔淨的和不潔淨的(利10:10),這與聖殿在重建後,百姓要怎樣按照上帝對聖俗以及潔淨與不潔淨的規定去在壇上獻祭相關。

現在上帝要先知向祭司請教的律法是關於成聖和潔淨,第一:「看哪,若有人用衣服的邊兜聖肉,這衣服的邊接觸了餅,或湯,或酒,或油,或別的食物,這些是否成為聖呢?」祭司回答說:「不。」(2:12)按照《利未記》的教導,凡是已獻給上帝的祭物,就是屬於上帝的,也是潔淨的,上帝讓祭司分享那聖物,而「凡摸這些祭物的都要成為聖。」(利6:18)但祭司要指教百姓,那件用來兜聖肉的衣服雖然是聖的,但那接觸過聖物的衣服之後再接觸其他物件的話,這是不會使其物件也成為聖的。

第二:「若有人因摸屍體染了不潔淨,然後接觸任何東西,這東西就變為不潔淨嗎?」祭司回答說:「必不潔淨。」(2:13)按照《民數記》的吩咐,那摸過不潔淨之物的人,如果再摸其他物件,就會使其物件也成為不潔淨(民19:11-12)。簡單而言,成聖是不能傳染的,不潔淨卻能傳染。至於這兩個屬靈原則跟重建聖殿有甚麼關係,上帝說:「在我面前這民如此,這國也是如此;他們手裏的各樣工作都是如此;他們在那裏所獻的都不潔淨。」(2:14)上帝要百姓明白,他們雖然已歸回到耶路撒冷,但他們不會因為身處這屬於上帝的地方,就必然是聖潔之民,他們必需要按照上帝的吩咐去行事為人,才會是上帝所悅納的。反之,要是他們沒有遵行上帝的話,做上帝不喜悅的事,這在上帝眼前就是不潔淨的,而他們在殿所獻給上帝的也都是不潔淨的[6]。這值得我們深思,原來上帝對成聖及潔淨的要求是,人要聽從並遵行祂的話,並要獻上在上帝所看為是祂悅納的東西。

2:15-19 是哈該的第四篇信息,日期也是在九月二十四日,這在農耕季節是收成的月份。這篇信息與第一篇信息(七月二十一日)剛好是一個首尾呼應,之前提到他們「種多收少,吃喝不飽足」(1:6)的情況,現在提到他們「倉無穀種,樹無果子」(2:16,19)的情況,之前上帝要百姓「省察自己的行為」(1:5,7),現在上帝要百姓「心裏要想一想」(2:15,18),這是再次提醒百姓要留心,當聖殿未建的時候,也就是「耶和華的殿還沒有一塊石頭放在石頭上的情況」與現在他們開始建殿之後的情況,將會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光景。之前他們經歷的農耕收成都是失望的,他們期待收到二十斗的穀堆,卻只得了十斗,期待酒的收成有五十桶,卻只得二十桶(2:16)。經文提到「我以焚風、霉爛、冰雹攻擊你們,和你們手上的各樣工作,你們仍不歸向我。」(2:17)這是因上帝之前攻擊他們的收成,現在上帝對他們的應許是:「倉裏還有穀種嗎?葡萄樹、無花果樹、石榴樹、橄欖樹雖沒有結果子,從今日起,我必賜福。」(2:19)這是向他們預言將來會有好的收成。總的而言,這部分是關於上帝以百姓開始在殿的根基上動工作為一個分水線,在這日之前他們因不歸向上帝,沒有看重建造上帝的家所以不蒙祝福,現在上帝要因著百姓回轉,並聽從祂的話去建殿而向他們賜福,這與《申命記》裏遵從上帝的吩咐會蒙福,悖逆會招禍的原則是一貫的[7]。也就是說,當提到建造上帝的殿時,就必須回到上帝藉摩西向子民所說的教導上。

4.對所羅巴伯的應許 (2:20-23)

哈該的第四篇信息包含了一個對所羅巴伯的應許,這裏耶和華再一次說「我必震動天地」(2:21),之前上帝說「我必再一次震動天地」(2:6)是跟後來的殿的榮耀有關,但這次卻是跟審判以及祂所揀選的人有關:「傾覆列國的寶座,除滅列邦列國的勢力,並傾覆戰車和坐在其上的。馬和騎兵都必跌倒,各人被弟兄的刀所殺。」(2:22)當聖經提到傾覆和除滅,往往使人想起上帝曾因所多瑪、蛾摩拉的罪而毀滅它們(創19:1-29,另參賽13:19),至於傾覆戰車、馬和騎兵,則使人想起以色列民出埃及時,上帝使法老和他的戰車戰馬被海水淹沒(出14:28),而「被弟兄的刀所殺」則使人想起上帝使米甸人自相擊殺(士7:22)。這都是指出上帝會向人追討罪並作出審判。

接著上帝稱呼所羅巴伯為「我僕人」,在這卷書裏所羅巴伯一直被稱呼為猶大省長,現在稱他為上帝的僕人,像是要提醒他,他雖是百姓的領袖,但他有一個更重要的角色,就是上帝的僕人。上帝對所羅巴伯說:「到那日,我必以你為印,因我揀選了你。」(2:23)印是一個帶印的戒指,象徵著權柄,在《耶利米書》22:24記載到上帝說猶大王哥尼雅(即「約雅斤」)是祂右手上帶印的戒指,但上帝已把這戒指摘了下來,這是代表上帝不揀選約雅斤,現在上帝揀選所羅巴伯,代表上帝對大衛的應許將由所羅巴伯這大衛的後裔去延續。而我們從《馬太福音》記載的耶書亞家譜中看見,耶書亞就是所羅巴伯的後裔(太1:12),而他們兩人都是大衛的子孫,並且都與建造聖殿有關:上帝揀選了所羅巴伯祂的僕人去帶領百姓重建耶路撒冷的聖殿,這殿在四年後就建造完成(拉6:14),至於那座屬靈的上帝的殿,上帝揀選的則是祂的獨生子耶書亞(路9:35),他也必會帶領上帝的百姓去建造完成這殿(參啟21:22)。 

 

從《哥林多前書》第3章、《以弗所書》第2章及《彼得前書》2:1-10看使徒對信徒要怎樣建造上帝的殿所作的提醒。

《哈該書》的信息是要鼓勵被擄歸回的百姓重建聖殿,完成他們歸回耶路撒冷的使命。當時聖殿的根基已經立定,但百姓卻沒有把建造上帝的殿放在首位而停工了十六年,上帝要百姓為過去所經歷的窮乏和失敗痛定思痛,並回到上帝藉摩西所傳給他們的教導裏,以行動建聖殿,好經歷上帝所賜的豐足,上帝更應許將來的殿必更有榮耀。

這座聖殿在四年後重建完成,上帝的殿再一次屹立在地上,到新約時期,這座殿由大希律擴建得更宏偉,成為了百姓的信仰核心,但主耶書亞卻到聖殿趕出在裏面做買賣的人,又指控當時的人把聖殿變成了賊窩(太21:13,可11:17,路19:46),可見這座殿已偏離了上帝要人藉著殿向祂敬拜的本意。耶書亞更說:「你看見這些宏偉的建築嗎?這裏將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可13:2)暗示這殿將再一次如同無有。而當公元70 年羅馬軍攻陷耶路撒冷把聖殿燒毀時,這預言果然應驗了[8]

這值得我們深思,上帝要的殿是怎樣的?哪裏才是上帝樂意居住的地方?「上帝果真住在地上嗎?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容納你,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王上8:27)可見當第一座由所羅門建成的殿落成時,所羅門的禱告已指出上帝並不是真的要住在人手所建的殿。聖經又說:「我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卻與心靈痛悔的謙卑人同住;要使謙卑的人心靈甦醒,使痛悔的人內心復甦。」(賽57:15)這位住在高天之上的上帝,卻願意藉著祂的靈住在人的心裏,而上帝樂意居住的心靈之地是那些內心謙卑,會在靈裏痛悔,也會因上帝的言語而戰兢的人,因這些人敬畏上帝,他們會選擇行上帝的道路,做上帝喜悅的事。

「看哪,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是衡量的石頭,是寶貴的房角石,穩固的根基;信靠他的人必不致驚恐。」(賽28:16)上帝要的殿並不是一座宏偉壯觀的建築物,而是一座屬靈的殿,祂親自立了一個房角石作為殿的根基,聖經多處指向這個房角石就是耶書亞[9]。耶書亞藉著死在十字架上而成就了救贖,也藉著從死裏復活而敗壞了死亡的權勢,使那些信靠他的人能與上帝和好,也得以進入上帝的同在。上帝的心意就是要人在耶書亞以生命所立的根基上去建造上帝的殿。耶書亞在地上時完全按照上帝的話而活,使他的信徒可以效法他,同樣也活出一個討上帝喜悅的生命,耶書亞所成就的如同是一座建築物的房角石,他所立定的根基能讓他的信徒在這根基上繼續去建造。

《哥林多前書》第3章是保羅在處理哥林多教會裏出現的嫉妒和紛爭,當時信徒之間分黨分派,有人聲稱「我是屬保羅的」,也有人聲稱「我是屬亞波羅的」(林前3:4),就此保羅作出斬釘截鐵的宣告:根基只有一個,就是主耶書亞,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林前3:11),不論是在屬靈上多麼高超的人,都只是上帝的僕役,他們只不過是按著上帝所給的恩賜去服事,真正叫人在靈裏成長的是上帝,所以功勞不屬於那些屬靈領袖,不論是屬靈領袖或信徒都不可自誇(另見路17:10)。對於分黨分派的情況,保羅指這其實是屬肉體的表現(林前3:3),而他們應當要有屬靈的表現才對(林前3:1)。保羅又教導,每一個在這根基上建造的信徒都要謹慎,因為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程向上帝交賬。如果人用貴重和穩固的材料(金、銀、寶石)去建造,他要得賞賜,如果人用卑賤又脆弱的材料(草、木、禾秸)去建造,他就要受虧損。保羅在提醒信徒他們的工程將來都要受像火一樣的考驗(林前3:15),而如果要經得起這考驗,信徒就不要像世人那樣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屬靈的事,而是應當聽從上帝的吩咐和順服聖靈,靠著祂的靈去建造上帝的殿。

《以弗所書》第2章是保羅在處理外邦信徒與猶太信徒合一的問題。保羅指出從前外邦信徒放縱私慾,死在罪中,但上帝以豐富的憐憫和大愛拯救了我們,使我們不致因過犯而死,反與基督同活,所以信徒被拯救完全是上帝的恩典。而上帝對信徒有一個要求,就是要我們行善(就是行上帝眼中看為好的事),這是上帝早已預備好要我們做的,這個要求在於外邦信徒和猶太信徒都是一樣的。外邦信徒從前與基督無關,也與以色列選民團體隔絕,但現在因著主耶書亞的救贖已經得以親近上帝,也因著他成就的和平而可以與以色列選民合而為一。因為這兩個群體有同一位聖靈,有同一個根基就是主耶書亞為房角石,這樣雙方就要靠著耶書亞同被建造,成為上帝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彼得在《彼得前書》2:1-10對信徒要怎樣以上帝的靈去建造上帝的殿作出了提醒,他勸勉信徒要除去一切的污穢,過聖潔的生活,也要愛慕主的話語(彼前2:9),這與《哈該書》裏上帝提醒百姓要分辨聖的和俗的,潔淨的和不潔淨的心意是一致的。「你們是被揀選的一族,是君尊的祭司,是神聖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彼前2:9),彼得在這裏提醒信徒的身分,指出每個信徒都如同是一塊活的石頭,要同被建造成為一所屬靈的殿,並在這殿獻上蒙上帝悅納的屬靈祭物。這個觀念是源於《出埃及記》19:5-6:「如今你們若真的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神聖的國民。」上帝揀選了以色列這個民族,在西奈山與他們立約,為的是要把他們建立成為一個屬於祂的神聖國度,好讓全地的人都可以因這國度而認識祂。現在這個心意已延伸至每一位接受耶書亞為主的信徒了。

 

結語:建造上帝的殿是信徒的召命

《哈該書》的信息是對一班被擄歸回的百姓傳講的,他們回到耶路撒冷的任務本是要重建聖殿,但日子過去,他們卻把這個使命拋諸腦後,反倒只關心建造自己的房屋,失去了他們歸回耶路撒冷的使命,上帝命令百姓重建聖殿,更提醒他們不要重蹈覆轍,要按著上帝對聖潔的要求,著手建殿,而上帝的應許是祂的靈會與子民同在,也會賜福他們手所作的工,更應許說後來的殿的榮耀將要更大。

從以上三段《新約聖經》的經文,我們知道上帝要建立的屬靈的殿是藉耶書亞去完成的,有耶書亞為殿的根基,我們作為耶書亞的信徒,有了天國子民的尊貴身分,為的就是要去建造這屬靈的殿,而這三段經文的共通點就是,我們都要順服聖靈的引導,按照上帝的吩咐去參與建造屬靈的聖殿,不能用屬世的方法、憑血氣或以滿足自己的動機去建殿,更不能對上帝的殿漠不關心或只說不做。讓我們都把信仰建造在耶書亞那份以天父的事為念的心志上,聽從和效法我們的主,好叫我們的信仰都建立在這穩固的根基上,雨淋水沖也不怕(太7:24-27),也蒙上帝悅納。

《哈該書》讓我們反思自己是否也像當時的百姓那樣,忘了我們被呼召的目的,是要去建造上帝的殿?我們是否營營役役於建立自己屬世的事,卻沒有把建造聖殿視為我們最首要並急須做的事?上帝對當時子民的呼籲和提醒,對今天的我們仍然鮮活,盼望我們都能回應上帝的心意,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太6:33),為建造聖殿,潔淨自己,也擺上最好的建造材料,以致將來我們的工程都能經得起考驗,也得著上帝的賞賜。阿們。


[1] 《歷代志上》3:17-19記載「被擄的耶哥尼雅(約雅斤)的後裔」的名字,當中提到耶哥尼雅的兒子有撒拉鐵和毗大雅,而所羅巴伯是毗大雅的兒子。但在《哈該書》和《以斯拉記》則記載所羅巴伯是撒拉鐵的兒子。學者對此並無一致看法。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所羅巴伯是大衛的子孫。

[2] 該1:2、5、7、9、14;2:4、6、7、8、9、11、23 (x2)。

[3] 譯作【耶和華】「殿」的有1:2、4 、8、9、14;2:3、7、9;譯作「房屋/家」的有1:4、9 (x2) 。

[4] 大衛把國家交由所羅門繼承時,也是對他說:「你當剛強,作大丈夫」,並要「遵守耶和華──你上帝所吩咐的,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耶和華的道,謹守他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好讓你無論做甚麼,不拘往何處去,盡都亨通。」(王上 2:3) 上帝藉摩西對約書亞說:「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書 1:9)他們都是要承擔艱難的任務時,被提醒要遵守上帝的話,上帝就必會叫他們任何事上都享通。

[5] 參《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香港,2015),頁1336。

[6] 參《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香港,2015),頁1336。

[7] 參申28章。

[8] 預言應驗是建基於把《馬可福音》的成書日期定為公元後68-70年間,在聖殿被毀之前。參本機構《馬可福音》查經文章〈耶書亞──上帝的兒子(註腳四)〉。

[9] 參詩118:2,亞10:4,太21:42,可12:10-11,路20:17,徒4:11,弗2:20,彼前2:6-7。

其他「《希伯來聖經》綜覽」查經摘要:


分享至你的:

關於作者

Ada Lui subscriber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