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聖經》綜覽《約拿書》:要以天父的心為心

《希伯來聖經》綜覽《約拿書》:要以天父的心為心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21-7-3)《希伯來聖經》綜覽:《約拿書》(筆者:Ada Lui)

圖為以色列約帕的一個大魚雕像 (相片來源:耶書亞研經中心)

這次的討論問題是:試從《約拿書》找出約拿與耶書亞(耶穌)二人的平行之處。

 

簡介《約拿書》

  1. 書名:《約拿書》的希伯來書名 יוֹנָה(Yonah;Jonah)來自1:1「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約拿(יוֹנָה Yonah)這名字在原文的意思是「鴿子」,象徵被差出去傳遞信息的使者(參創 8:11),而約拿正是被上帝差遣,要到尼尼微城向其中的居民宣講信息。
  2. 作者:約拿這名字曾在《列王紀下》14:25出現,應該是指同一人,「他【耶羅波安二世】收回以色列邊界之地,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海,正如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藉他僕人迦特‧希弗人亞米太的兒子約拿先知所說的。」我們由此得知約拿是北國的先知,事奉時期是在耶羅波安二世在位時(公元前793-753,共40年),與阿摩司、何西阿等先知同期。約拿來自迦特‧希弗,這是一個在拿撒勒以北約三公里的城市,屬於西布倫支派的加利利地(參王下14:25;書19:10-13)。
  3. 成書日期:作者雖然與阿摩司、何西阿等先知一樣是較為早期的先知,就是亞述帝國仍在的時期,但由於這書所用的希伯來文包含一些被擄時期的語言元素[1],所以有學者估計這書是在被擄後、甚至是在波斯時期成書的(約公元前五世紀)[2]
  4. 歷史背景:上帝藉約拿預言以色列將收回邊界之地,這在耶羅波安二世時果然應驗了,以色列的版圖回到了所羅門的全盛時期,經文說這是「因耶和華看見以色列非常艱苦的困境。」(王下14:26)這「艱苦的困境」是由於上帝興起亞蘭王哈薛去追討亞哈家的罪,以致以色列受到亞蘭的欺壓(參王上19:15-17;王下8:12-13,13:3、19),後來耶羅波安二世的祖父約哈斯(公元前814-793年)向耶和華呼求,耶和華就應允他,「賜給以色列一位拯救者,使他們脫離亞蘭人的手,於是以色列人仍舊安居在自己的帳棚裏。」(王下13:4-5)這拯救者指的應該是亞述,據歷史資料所示,這時期亞蘭因被亞述牽制而無暇攻擊以色列,而耶羅波安二世的父親約阿施更三次打敗亞蘭,收回了之前被奪的城鎮(王下13:25),以致到了耶羅波安二世時期,以色列出現了一個無論對內對外,都較之前強盛的時期。
  5. 大綱:《約拿書》跟其他先知書不同,它的主要內容不是上帝藉先知所講的神諭,而是約拿這個人的傳記。當中有記載到一些神蹟,而耶書亞(耶穌)也曾提及(太12:38-40,16:4;路11:29)。《約拿書》共有四章,大綱如下:

一. 約拿抗命(1:1-17)

二. 約拿悔改(2:1-10)

三. 約拿傳道(3:1-10)

四.  約拿不悅(4:1-11)

 

《約拿書》的內容重點

一. 約拿抗命1:1-17

經文一開始就記載耶和華對約拿的吩咐:「起來,到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因為他們的惡已達到我面前。」(1:2)約拿是北國的先知,上帝卻差他到亞述的尼尼微城[3]宣告信息。約拿反抗耶和華這個吩咐,他為要躲避耶和華[4],就下到( יָרַדyarad;down)約帕,付了船費,下了( יָרַדyarad)一條往他施的船。約帕是以色列的一個港口,而尼尼微在其東面約600英里,他施(今日的西班牙)則在約帕的西面約2200英里。約拿選擇了與尼尼微相反的方向而行,踏上遙遠的路途,船費應該不少,確是不惜代價。約拿為甚麼不願意去尼尼微,作者在4:2才提及,然而我們從《聖經》所載的一些經文,大概也可推斷出三個原因:第一,約拿對北國的預言應驗了(王下14:25),可以說他是一位「成功」的先知,但現在上帝差他到尼尼微城宣告審判的信息,要是上帝最後因憐憫那城而不施行審判,那麼他就成為一個「不成功」的先知;第二,約拿可能已經預知北國將亡於亞述,也可能聽過與他同期的先知阿摩司(公元前760-750年)的預言,就是上帝必興起一國攻擊以色列(摩6:14),「耶羅波安必被刀殺,以色列百姓必被擄,離開本地。」(摩7:11)所以約拿不願意到敵人那裏,更不願意他們悔改得寬恕,因為約拿愛自己的同胞並深信上帝有能力審判亞述,所以不想亞述避過審判,並在日後攻擊自己的國家;第三,尼尼微不但是一個拜偶像的外邦城,亞述人更是殘暴成性,邪惡不堪(拿1:2,3:8、10),想到日後他們將殘害自己的同胞,約拿就不希望他們能聽聞上帝呼籲人悔改的信息。

當約拿以為自己能「躲避耶和華」時,上帝就在海上颳起大風,於是狂風大作,船幾乎破裂,水手們都懼怕得各自哀求自己的神明(反映出他們都是外邦人),約拿卻在艙底躺臥沉睡。船長去把他叫醒,要他也求告他的神明,但約拿似乎不為所動。船上的人大概看出這次風浪不尋常,於是決定抽籤,要「看看這災難臨到我們是因誰的緣故。」(1:7)結果抽出約拿來,這明顯是出於上帝的手,為要迫使約拿作出回應。船上的人隨即問了約拿一連串的問題,想知道他是誰,以及這災難為甚麼臨到他們。約拿回答說:「我是希伯來人,我敬畏耶和華,天上的上帝,他創造了滄海和陸地。」(1:9)當他們知道這場風浪是出於那位創造海和地的上帝所致,就更懼怕了,就問約拿他們當怎樣做才能使海浪平靜。約拿的回覆竟然是:「你們把我抬起來,拋進海裏,海就會平靜了;我知道你們遭遇這大風浪是因我的緣故。」(1:12)可見約拿寧願葬身大海也不願前往尼微微城傳道。船上的人不願意這樣做,於是竭力划槳,想要把船靠回陸地,卻是不能,風浪越來越大,他們無奈地只能照約拿所說的去做,但在做之前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啊,求求你不要因這人的性命使我們滅亡,不要使流無辜人血的罪歸給我們;因為你──耶和華隨自己的旨意行事。」(1:14)接著他們把約拿抬起來,拋進海裏,海浪就平息了。他們就更懼怕耶和華,及後向耶和華獻祭許願。

這一章的描述把約拿與船上的人的反應作了一個強烈的對比。船上的是外邦人,他們遇上這場風浪尚且懂得懼怕而向神明求告;相反,約拿聲稱自己敬畏耶和華,卻違背上帝的吩咐;當船上的人知道這場風浪因約拿躲避耶和華而起,都愛惜他的生命而不願意把他拋進大海,及後無奈要犧牲他時,也都向上帝求寬恕;相反,約拿情願被拋進海也不願向耶和華求助。最重要的是,在經歷了上帝平息海浪之後,船上的外邦人向耶和華獻祭許願,他們因這場風浪而認識耶和華,這雖然並非出於約拿的本意,卻是上帝藉約拿的抗命而成就的。而且上帝要藉約拿去做的事情還未完結,經文接著就說耶和華安排了一條大魚吞下約拿,讓約拿在魚腹中三日三夜(1:17)。「安排」(מָנָה manah)這個字有「預備,指派」的意思,在這卷書共出現了四次(1:17,4:6、7、8)除了這場風浪,上帝將要在約拿身上做更多的事以顯明祂的心意。

. 約拿悔改2:1-10

第二章是描述約拿被大魚吞下之後向上帝禱告,不論這三日三夜在魚腹中是指他已死但後來復活,還是指他在魚腹中一直沒有死,都是一個神蹟。這禱告大致可分為三個小段:

i)人在面對死亡時向上帝呼求(2:2-5: 這段用了很多跟死亡有關的術語,都是指向約拿有過如同是死亡一般的經歷,例如:「我從陰間( שְׁאוֹלshe’ol ; hell)的深處( בֶּטֶןbeten ; belly)呼求」(2:2),「你將我投下深淵(מְצוֹלָה metzulah;deep place),直到海心大水環繞我,你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2:3),「眾水環繞我,幾乎淹沒我」(2:5),「深淵(תְּהוֹם tehom;abyss)[5]圍住我;海草纏繞我的頭」(2:5)。他描述自己曾去到一個深淵,是海的極深處,被大水、眾水、波浪所淹沒,這都意味著死亡或瀕死的經歷[6]

ii)上帝垂聽人的呼求並施行拯救(2:6-7:這段描述上帝把他「從地府(שַׁחַת shachat ; pit)裏救出來」(2:6),第一及第二段共兩次提到「上帝的殿」(可以理解為是「上帝的同在」),一次是他從上帝的面前被驅逐,他仰望上帝的殿(2:4),另一次是他的心靈發昏,他以禱告進入了上帝的殿(2:7),都意味著他的肉身進到一個與上帝分隔的處境,但他的靈卻渴望上帝的同在;

iii)人蒙拯救後向上帝獻上感謝和還願(2:8-9:這段提到「那信奉虛無神明的人,丟棄自己的慈愛」(2:8),似乎在預示那些拜偶像的人要離棄他們之前所信靠的。這個禱告的最後一句是「但我要以感謝的聲音向你獻祭。我所許的願,我必償還。救恩出於耶和華。」(2:9)當約拿經歷過上帝的拯救之後,他要還所許的願,大概是指他願意聽從上帝的吩咐到尼尼微去。

結尾的一節是「耶和華吩咐那魚,魚就把約拿吐在陸地上。」(2:10)從上帝安排大魚把約拿吞下,直到祂吩咐大魚把約拿吐到地上,這三日三夜的時間全在上帝的掌管裏。可見約拿雖然不順服上帝,甚至要與上帝的心意背道而行,但上帝並沒有放棄他,既把他從死亡裏救出來,更要他重拾之前的使命。

. 約拿傳道3:1-10

第三章的開始同樣是耶和華對約拿的吩咐:「起來,到尼尼微大城去,把我告訴你的信息向其中的居民宣告。」(3:2)內容與第一次的吩咐相同,只是這次約拿沒有逃避,而是照耶和華的話起來(與之前的「下去」相反)進到尼尼微城,宣告說:「再過四十天,尼尼微要傾覆了」[7](3:2)尼尼微城的人聽了約拿的宣講後,「就信服上帝,宣告禁食,從最大的到最小的都穿上麻衣。」(3:5)表示全城人都在上帝面前謙卑痛悔,而尼尼微王[8]聽到消息後,「他就從寶座起來,脫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3:6)表示連在位的都放下權柄,在上帝面前謙卑自己。不但如此,王更下令不論是人或牲畜都要禁食、披上麻布,更吩咐所有人都要「切切求告上帝,各人要回轉離開惡道,離棄自己掌中的殘暴。」(3:8-9)可見這不單是一個宗教儀式,而是全城的人從上至下都徹底的悔改,迫切地求告上帝,作出與悔改的心一致的行動,反映出尼尼微城的人對約拿的宣告深信不疑,知道要是自己不離開惡道,上帝的審判必會臨到。當他們做了這一切悔改行動的同時,也知道他們是否能免去災難,全在於上帝的決定,因為只有上帝才有審判的權柄:「誰知道上帝也許會回心轉意,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致滅亡。」(3:9)

這一章的結束是「上帝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上帝就改變心意,原先所說要降與他們的災難,他不降了。」(3:10)從《聖經》裏我們明白到,上帝差祂的僕人到犯罪的群體中(不論是祂的子民或外邦人)宣講審判的信息,那其實是一個有條件的執行,意思是上帝期望人聽了信息之後懂得悔改回轉,那麼祂就不會降下懲罰。而這裏說上帝「改變心意」正說明了上帝本來的心意就是要拯救人,而不是把人滅絕,否則祂大可直接把災降下,而不須差祂的僕人去宣講信息[9]

. 約拿不悅4:1-11

第四章描述約拿雖然遵照上帝的吩咐到尼尼微宣講信息,但對於上帝不向尼尼微降下原定的災難就「大大不悅,甚至發怒」(3:10)。在這章記載了約拿與上帝的兩段對話,當中約拿說出他不願意去尼尼微的原因:「耶和華啊,這不就是我仍在本國的時候所說的嗎?我知道你是有恩惠,有憐憫的上帝,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會改變心意,不降那災難。我就是因為這樣,才急速逃往他施去的呀!」(4:2)他覺得自己逃往他施是合理的,因為按著他對上帝那憐憫的屬性的理解,上帝這次差他到尼尼微是要給那裏的人一個悔改的機會,然而尼尼微城所代表的是亞述帝國,是一個拜偶像、犯罪及傷害自己同胞的民族,約拿不願意看到那城的人被上帝赦免,他認為尼尼微城的人罪大惡極,應當被毀滅,現在上帝果然赦免了尼尼微城的人,果然如他所預,約拿非常憤怒,因為這個結局間接是因他「傳道」而起,他生氣到一個地步甚至向上帝求死。

經文接著說他「出城,坐在城的東邊,在那裏為自己搭了一座棚。他坐在棚子的蔭下,要看看城裏會發生甚麼事。」(4:5)簡而言之,約拿已審判了尼尼微,他盼望上帝能執行他所期望的審判。他像一個審判官那樣坐在一個棚子裏,一心期待著上帝降災,要看尼尼微受審判的結局。

而叫我們驚訝的是,上帝並沒有生氣,反而做了一連串的工作要讓約拿領悟祂的心意。上帝先安排一棵蓖麻,使它生長高過約拿,讓影子遮蓋他的頭,使他感到涼快;但在次日黎明,上帝卻安排一條蟲來咬這蓖麻,以致它枯乾,到太陽出來的時候,上帝再安排炎熱的東風,使約拿曝曬於太陽之下。就這樣,約拿在一日之間,先經歷蓖麻為他遮蓋日頭的歡喜,又經歷到失去蓖麻後,被曬得發昏的痛苦,於是他又為自己所承受的痛苦而發怒,並再次求死。

面對這樣的約拿,耶和華向他作這個反問:「這棵蓖麻你沒有為它操勞,也不是你使它長大的;它一夜生長,一夜枯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右手的就有十二萬多人,還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4:10-11)這十二萬是否實數,我們不得而知,如果「不能分辨左右手」所指的是孩童,那麼這城就至少有六十萬人,而如果這是指沒有屬靈辨別能力的人,那麼這十二萬多人就是尼尼微城的總人口。無論如何,從經文形容尼尼微是大城,又說這城大得要走三天的路程才能走完,在在都表明了這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城,而重點是,上帝非常清楚城裏面的人數,仿佛是祂已數過,由此反映出上帝是多麼看重人的性命。

失去蓖麻的經歷是上帝為約拿量身訂製的,而上帝這番語重深長的話是邀請約拿設身處地去體會祂的心腸。上帝是創造主,祂創造了一切,也掌管一切,祂也愛惜祂所造的一切,不忍心看見任何人或生物滅亡,即使在約拿眼中尼尼微城的人罪不可恕,當受懲罰,但上帝有豐盛的慈愛,祂希望人能從罪中回轉,那麼祂就可以向人施憐憫,收回本來要降下的災。從上帝對約拿這個反問中,我們看見上帝並不樂於看見惡人滅亡,更何況當中的人根本還未懂得分辨善惡,祂豈不是更要去憐惜嗎?事實上,我們從上帝差祂的僕人到犯罪的人中宣講警告的信息,就已經可以明白祂的心腸了。這卷書沒有記載約拿最後的反應,或許這是作者給每一個上帝的僕人的問題:我們奉差遣去作上帝的工,當我們在事奉時,是否都本著上帝的心腸去作工呢?

 

《約拿書》的中心思想

這卷書表面上是約拿的傳記,然而從這四章記載到約拿的遭遇,我們看見這書的主角其實是上帝自己,因每一章都在表明祂是一位怎樣的上帝,而這也正是本書的中心思想:

  1. 上帝是創造主:祂創造和掌管萬有。

上帝創造了海和地,祂的權柄遍及大自然及生物,包括:風、海、大魚、蓖麻、蟲、東風。

  1. 上帝是拯救主:祂愛世人,祂的計劃是要拯救人,不是要把人毀滅。

祂使海浪平息,救了船上的人;祂用大魚把約拿吞下,讓他經歷死亡後又活過來;祂把原先要降與尼尼微城的災難收回,不使他們滅亡。全都表明上帝不單愛以色列人,也愛外邦人。

  1. 上帝是差遣人的主:即使祂的僕人抗命,祂仍把宣講信息的使命託付給他們 。

雖然約拿違背上帝的吩咐,但上帝沒有放棄他,仍然要使用他為上帝傳講信息。祂沒有改派另一個僕人去尼尼微城,而是改變約拿的想法,讓他體會上帝的心腸。

  1. 上帝是審判的主:祂有審判人的權柄,但更願意向人施憐憫。

藉著約拿和風浪,船上的人懂得敬畏上帝並向祂獻祭。藉著約拿所宣講的信息,尼尼微城的人懂得在上帝面前謙卑悔改,轉離惡行,最後沒有被上帝毀滅;藉著蓖麻的枯乾,上帝要讓約拿明白祂愛惜所有祂所造的人和生物,不願意他們滅亡。

 

從《約拿書》看約拿與耶書亞二人的平行之處

在《馬太福音》12:38-42 和16:1-4裏,耶書亞都提到約拿的神蹟,他把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的事,與自己將要三日三夜在地裏面的事比較,更以此為一個徵兆,預示當這件事發生時,上帝將要向邪惡的世代作出審判,勸喻人要盡快回轉悔改。事實上,除了這三日三夜的事件之外,我們從《約拿書》的敘事也可看見約拿與耶書亞二人的一些平行之處,現以下表列出:

平行之處約拿耶書亞
1. 鴿子象徵使者,被差出去傳遞信息1:1 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
1:2「起來,到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因為他們的惡已達到我面前。」
太3:16 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裏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看見上帝的靈降下,彷彿鴿子落在他身上
太4:17 從那時候,耶穌開始宣講,說:「你們要悔改!因為天國近了。」
•      「約拿」的意思是「鴿子」,上帝差約拿到尼尼微城向其中的居民宣講信息。•      耶書亞公開事奉前,到約旦河受洗,聖靈彷彿鴿子落在他身上,之後他開始傳講天國的信息。
2. 他們的事工都始於加利利王下14:25 他收回以色列邊界之地,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海,正如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藉他僕人迦特希弗人亞米太的兒子約拿先知所說的。太4:12 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就退到加利利去;
太4:13 後來離開拿撒勒,往迦百農去,住在那裏。那地方靠海,在西布倫和拿弗他利地區。
•      約拿來自西布倫地,屬於加利利地區。•      耶書亞的事工從加利利開始。
3. 他們都「向下」1:3 約拿卻起身,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他下到( יָרַדyaraddown約帕,遇見一條船要往他施去。約拿付了船費,就上( יָרַדyarad船,與船上的人同往他施,為要躲避耶和華。約3:13 除了從天降下的人子,沒有人升過天。
約 6:38 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願行,而是要遵行差我來那位的旨意。
•      約拿不順服上帝,於是下到約帕,再下了船。•      耶書亞順服上帝的旨意,從天降下到地上。
4. 在船上遇上狂風,兩人都睡了,船上的人把他們叫醒1:4耶和華在海上颳起大風,海就狂風大作,船幾乎破裂。
1:5 水手都懼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明。他們把船上的貨物拋進海裏,為要減輕載重。約拿卻下到艙底,躺臥沉睡
1:6 船長到他那裏,對他說:「你怎麼還在沉睡呢?起來,求告你的神明,或者神明顧念我們,使我們不致滅亡。」
可4:37 忽然狂風大作,波浪打入船內,以致船灌滿了水。
可4:38 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他,說:「老師!我們快沒命了,你不管嗎?」
可4:40 耶穌對他們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
•      上帝在海上颳起大風,為要阻止約拿前往他施,約拿沉睡不去理會上帝的作為。船上的人把約拿叫醒,要他求告他的神明。•      耶書亞與門徒在船上遇上狂風,耶書亞睡著了,門徒以為他們會喪命,就把耶書亞叫醒,耶書亞指門徒沒有信心。
5. 船上的人懼怕1:9 他說:「我是希伯來人,我敬畏耶和華,天上的上帝,他創造了滄海和陸地。」
1:10 那些人就大大懼怕,對他說:「你做的是甚麼事呢?」原來他們已經知道他在躲避耶和華,因為他告訴了他們。
可4:39 耶穌醒了,斥責那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平靜了。
可4:41 他們就非常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都聽從他。」
•      船上的人知道約拿所敬畏的是耶和華,是天上的上帝,創造了滄海和陸地,就大大懼怕。•      耶書亞斥責風又吩咐海,風浪就止住,證明他的權柄在風和海之上,門徒因此非常懼怕,不確定耶書亞的真正身分。
6. 願意犧牲自己的性命去救別人 1:11 海浪越來越洶湧,他們就問他說:「我們當向你做甚麼,才能使海浪平靜呢?」
1:12 他對他們說:「你們把我抬起來,拋進海裏,海就會平靜了;我知道你們遭遇這大風浪是因我的緣故。」
約10:18 沒有人奪去我的命,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捨棄,也有權再取回。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
林後5:21 上帝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使我們在他裏面成為上帝的義
•      約拿知道這風浪是因他所致,於是願意犧牲自己救船上的人。•      耶書亞願意按照上帝的旨意而犧牲自己,他被釘死不是因他的罪,而是為世人的罪。
7. 外邦人嘗試不讓無辜人受死,但不成功,最後表示流無辜人血的罪不在自己身上1:13 然而那些人竭力划槳,想要把船靠回陸地,卻是不能;因風浪越來越大,撲向他們。
1:14 於是他們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啊,求求你不要因這人的性命使我們滅亡,不要使流無辜人血的罪歸給我們;因為你──耶和華隨自己的旨意行事。」
1:15 他們把約拿抬起來,拋進海裏,海的狂浪就平息了。
太27:21 總督回答他們說:「這兩個人,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呢?」他們說:「巴拉巴。」
太27:22 彼拉多說:「這樣,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麼辦他呢?」他們都說:「把他釘十字架!」
太27:24 彼拉多見說也無濟於事,反要生亂,就拿水在眾人面前洗手,說:「流這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
太27:26 於是彼拉多釋放巴拉巴給他們,把耶穌鞭打後交給人釘十字架。
•      船上的人嘗試不讓約拿死,但不成功,最後只好照約拿所說的,把他拋進海裏,但在拋之前,他們求耶和華不要把流無辜人的血的罪歸在他們身上。•      彼拉多嘗試釋放耶書亞,但當時的人寧願要巴拉巴,也要把耶書亞釘十字架。彼拉多最後洗手,表示流耶書亞的血的罪不在他身上,然後把耶書亞交給他們。
8. 跌進海裏 / 行在海上1:15 他們把約拿抬起來,拋進海裏,海的狂浪就平息了。約6:18 忽然狂風大作,海浪翻騰。
約6:19 門徒搖櫓,約行了十里多,看見耶穌在海面上走,漸漸靠近了船,他們就害怕。
•      約拿被拋進入海裏。•      耶書亞在海面上行走。
9. 他們被犧牲後,人的反應是非常害怕1:16 那些人就大大懼怕耶和華,向耶和華獻祭許願。太27:50 耶穌又大喊一聲,氣就斷了。
太27:51 忽然,殿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地震動,磐石崩裂,
太27:54 百夫長和跟他一同看守耶穌的人看見地震和所經歷的事,非常害怕,說:「他真是上帝的兒子!」
•      約拿被拋進海裏,海浪就平息,船上的人就大大懼怕耶和華。•      耶書亞在十字架上斷氣時,殿的幔子裂開、地震動,外邦人看見就害怕,知道他就是上帝的兒子。
10. 有三日三夜的死亡經歷1:17 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下約拿,約拿在魚腹中三日三夜太12:39 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同樣,人子也要三日三夜在地裏面。」
太6:21 從那時起,耶穌才向門徒明說,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和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天復活
•      約拿在魚腹中三日三夜,上帝讓他有死亡的經歷,之後拯救他脫離死亡。•      耶書亞說他要如約拿那樣經歷死亡,但三日後要復活。
11. 禱告蒙應允 2:2 說:「我在患難中求告耶和華,他就應允我;太26:42 他第二次又去禱告說:「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須我喝,就願你的旨意成全。」
來5:7 基督在他肉身的日子,曾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上帝,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
•      約拿在面對死亡時向上帝求告,蒙上帝應允。•      耶書亞在客西馬尼園流淚禱告,他的禱告蒙上帝應允。
12. 與上帝分隔 2:4 我說:『我從你眼前被驅逐,然而我仍要仰望你的聖殿。』太27:46 約在下午三點鐘,耶穌大聲高呼,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甚麼離棄我?
•      約拿經歷被上帝驅逐,也就是與上帝分隔。•      耶書亞在十字架上擔當人的罪,在那一刻上帝與他分隔。
13. 他們的靈漸弱 2:7 我心靈發昏時,就想起耶和華。我的禱告進入你的聖殿,達到你面前。路23:46 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交在你手裏!」他說了這話,氣就斷了。
•      約拿的靈發昏,但他仍仰望上帝的同在。•      耶書亞把靈交在上帝手裏,就斷氣了。
14. 救恩出於耶和華 2:9 但我要以感謝的聲音向你獻祭。我所許的願,我必償還。救恩出於耶和華。」太1:21 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
約5:24「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那位的,就有永生,不至於被定罪,而是已經出死入生了。
•      約拿整個在魚腹的經歷,讓他作出了這個宣告:「救恩出於耶和華」。•      耶書亞( ישוע Yeshua)這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拯救」,說明他的工作就是要把人從罪惡裏救出來,叫那些信他的人能得著拯救,不致被定罪而滅亡,反要得永生。
15. 死而復活 2:10 耶和華吩咐那魚,魚就把約拿吐在陸地上太28:5 天使回應婦女說:「不要害怕!我知道你們是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
太28:6 他不在這裏,照他所說的,他已經復活了。你們來!看看安放他的地方。
•      上帝讓約拿在魚腹裏出來,重回陸地,就如同是死而復活一樣。•      耶書亞受死,被埋葬在墳墓裏,第三天從死裏復活。
16. 復活後向人傳講信息3:2「起來,到尼尼微大城去,把我告訴你的信息向其中的居民宣告。」太28:19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太28:20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導他們遵守。看哪,我天天與你們同在,直到世代的終結。」
徒1:8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      約拿遵照上帝的吩咐到尼尼微宣講信息。•      耶書亞復活後,向門徒顯現,臨升天前給門徒使命,要他們把福音傳到地極。
17. 信息的內容是警告審判將臨 1:2「起來,到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因為他們的惡已達到我面前。
3:4 約拿進城,走了一天,宣告說:「再過四十天,尼尼微要傾覆了!」
太12:38 當時,有幾個文士和法利賽人對耶穌說:「老師,我們想請你顯個神蹟給我們看看。」
太12:39 耶穌回答他們:「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了。
太12:40 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同樣,人子也要三日三夜在地裏面。
太12:41 在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看哪,比約拿更大的在這裏!
太12:42 在審判的時候,南方的女王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她從地極而來,要聽所羅門智慧的話。看哪,比所羅門更大的在這裏!」
•      約拿遵行上帝的吩咐到尼尼微宣講審判的信息。•      耶書亞向不信和行惡的世代傳講審判的信息。
18. 外邦人因聽他們的信息而悔改3:5 尼尼微人就信服上帝,宣告禁食,從最大的到最小的都穿上麻衣。
3:6 這消息傳到尼尼微王那裏,他就從寶座起來,脫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
3:7 他叫人通告尼尼微全城,說:「王和大臣有令,人、畜、牛、羊都不可嘗任何東西,不可吃,也不可喝水。
3:8 人與牲畜都要披上麻布,切切求告上帝。各人要回轉離開惡道,離棄自己掌中的殘暴
3:9 誰知道上帝也許會回心轉意,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致滅亡。」
約12:32 我從地上被舉起來的時候,我要吸引萬人來歸我。」
約 12:33 耶穌這話是指自己將要怎樣死說的。
彼2:38 彼得對他們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使你們的罪得赦免,就會領受所賜的聖靈。
約一1:9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      尼尼微城的人聽了約拿的信息就信服上帝,全城人都謙卑在上帝面前,希望祂回心轉意,不叫他們滅亡。•      耶書亞說當他在十字架上成就救恩之後,就會吸引萬人歸向他。
•      人若認罪悔改,上帝必會赦免。
19. 對罪人悔改,被上帝免去懲罰的反應3:10 上帝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上帝就改變心意,原先所說要降與他們的災難,他不降了。
4:1 這事令約拿大大不悅,甚至發怒
太5:44 但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迫害你們的禱告。
路 15:10 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上帝的使者也是這樣為他歡喜。」
•      約拿因上帝向惡人施恩而生氣。•      耶書亞教導人要愛仇敵。
•      又說罪人悔改,我們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上帝和祂的使者也都為此歡喜。
20. 上帝才是有審判權柄的那位4:2 他就向耶和華禱告,說:「耶和華啊,這不就是我仍在本國的時候所說的嗎?我知道你是有恩惠,有憐憫的上帝,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會改變心意,不降那災難。我就是因為這樣,才急速逃往他施去的呀約5:22 父不審判任何人,而是把審判的事全交給子
約5:27 並且賜給他施行審判的權柄,因為他是人子。
約12:47 若有人聽見我的話而不遵守,我不審判他,因為我來不是要審判世人,而是要拯救世人
•      約拿覺得尼尼微城不應被寬恕,他其實已代替了上帝的位置,對尼尼微城的人作出自己的審判。•      上帝有審判的權柄,但祂把這權柄給了耶書亞,當耶書亞第一次來到世上時 ,他不是去審判,而是拯救,藉著他成就的救恩,給人悔改的機會。
21. 上帝彰顯出對人的憐憫及拯救4:11 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右手的就有十二萬多人,還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6:35 你們倒要愛仇敵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很多了,你們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
約3:16「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獨一的兒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羅5:8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      上帝愛惜祂所造的人(包括以色列的仇敵),所以差祂的僕人去傳講悔改的信息,為要使人聽從祂的話,謙卑悔改,歸信上帝,得著祂的拯救。•      因著對人的愛,上帝差祂的獨生子到地上成就救恩,這救恩是為所有人預備的,祂的心意是要讓人(包括那些殺害他的人)相信耶書亞,那麼當末世的審判臨到時,信靠他的人就不致被定罪而滅亡。
22. 約帕是一個向外邦人傳福音的起點1:3 約拿卻起身,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他下到約帕,遇見一條船要往他施去。……徒10:1 在凱撒利亞有一個人名叫哥尼流,是意大利營的百夫長。
徒10:5 現在你要派人往約帕去,請一位稱為彼得的西門來。
徒10:15 第二次有聲音再對他說:「上帝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污俗的。」
徒10:34 彼得開口說:「我真的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的
徒10:35 不但如此,在各國中那敬畏他而行義的人都為他所悅納
•      約拿向外邦人宣講悔改的信息,約帕是一個很重要的起點。•      外邦人哥尼流差人到約帕請彼得到他家,他因而領受了福音。彼得最後明白到上帝悅納一切敬畏他而行義的人。

 

結語:要以天父的心為心

《約拿書》讓我們學習體貼上帝的心腸,並愛仇敵的功課,而要做到這件困難的事,就必先要看見上帝是創造主,也是拯救主和審判的主。上帝是創造主,祂掌管萬有,說有就有、命立就立,一切的權柄都源於祂,所以我們本來就沒有資格去審判別人或干預上帝的審判工作。此外,上帝是拯救主和審判的主,祂創造萬物,為要賜福,只是人類的始祖因犯罪而失去了這福份,於是上帝開展了祂的救贖計劃。上帝揀選了亞伯拉罕去承載祂的心意,「我必使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使你的名為大;你要使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給他;詛咒你的,我必詛咒他。地上的萬族都必因你得福。」(創12:2-3)上帝藉亞伯拉罕建立了以色列這個群體,與他們立約,讓以色列人成為祂的子民,又給他們律例、誡命、典章,以此塑造他們成為上帝在地上的僕人,好讓世人認識祂並歸向祂。但我們從以色列的歷史知道,以色列辜負了上帝給他們向世人作見證的這個託付,以致上帝要管教他們,讓他們亡國被擄,落在外邦政權的管轄之下,及後當他們回轉悔改,經歷上帝的拯救,歸向上帝,就可重拾上帝子民的身分。可見上帝的審判原是要帶來拯救。

上帝這份要給予人機會去回轉悔改的心意,我們從《新約聖經》就能清楚看見。主耶書亞從天降下,親自成就上帝要向人施恩及賜福的計劃。耶書亞說:「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獨一的兒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因為上帝差他的兒子到世上來,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要使世人因他得救。」(約3:16-17)約拿作為被上帝所差的僕人,卻不明白上帝想要拯救人的心腸,也不認同祂那豐盛的慈愛,是要惠及所有人,包括那些外邦人和犯罪行惡的人。

這卷書向我們揭示上帝要拯救的不單是以色列人,而是祂所創造的每一個生命,因為祂愛惜每一個人的生命,不願意人在沉淪中滅亡。約拿未能領會上帝這份愛世人,甚至連仇敵也愛的心腸,然而耶書亞是天父完全的彰顯,他有著天父那憐憫人的心腸,以致他為要體貼天父的心,就甘心樂意擺上自己,成就天父的心意,甚至在十字架上饒恕那些加害於他的人(路23:34),成為上帝為世人所預備的受苦彌賽亞(賽53:12)。

《腓立比書》2:5-8 描述了耶書亞為體貼天父要拯救人的心而付上的代價:

腓 2:6 他本有上帝的形像,卻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同等;

腓 2:7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

腓 2:8 就謙卑自己,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天父的心意之所以能成就,全是因為主耶書亞以天父的心為心,而保羅也以此勸勉我們:「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保羅在提醒我們要以耶書亞的心為心,不要因為自己在世的身分、成就、信主的年日或事奉的職銜而自高,以致輕看別人、辱罵別人、甚至審判別人,而是應該甘心放下自己,為上帝的國度盡心擺上,為的是要天父的旨意能在我們身上成就。


[1] 参黃天相著,《俄巴底亞書,約拿書:公義與慈愛》(明道社,香港,2012),101。另外,例如1:14的נָקִ֑יא (中文翻譯為「無辜」)一詞,估計是受亞蘭語的影響,在詞語的最後加入了首個希伯來字母 ’Aleph

[2] The Jewish Study Bible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14), 1188.

[3] 尼尼微是亞述的一個古城,是挪亞的曾孫寧錄所建(參創10:11)。

[4] 1:2兩次提到「躲避耶和華」在原文都有פָּניִם (paniym;面)這個字,更貼切的譯法是「躲避耶和華的面」或「躲避耶和華的同在」,這是指一份特別的同在,是有別於耶和華的無所不在。

[5] 「深淵」(תְּהוֹם tehom)曾出現在創 1:2 「地是空虛混沌,深淵(תְּהוֹם tehom)上面一片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6] 這個禱告裏的一些術語也曾在一些詩篇出現,例如:「陰間」、「地府」出現在詩16:10,18:4-5,30:3;「眾水」出現在詩69:1,18:4-5。

[7] 這一句在原文只有五個字,עוֹד אַרְבָּעִ֣ים י֔וֹם וְנִֽינְוֵ֖ה נֶהְפָּֽכֶת(more / forty / day / Nineveh / be overturned)。「傾覆」(הָפַךְ haphakh)這個詞在創 19:25也出現「 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城裏所有的居民和土地上生長的,都毀滅了( הָפַךְ haphakh)。」這是指所多瑪和蛾摩拉被完全毀滅。

[8] 據考古刻文所示,亞大得‧尼拉力三世(Adad-nirari Ⅲ)在位時,亞述一些在西面的省份有自治獨立的傾向,而當時管理這些省份的很可能是省長,雖然沒有文獻清楚顯示尼尼微城是自治省,但估計可能是類似的情況。而在拿3:6譯作「王」(מֶלֶךְ melekh)的那個希伯來詞語,在阿卡德語是šaknu,這個字在其他考古文獻譯作「省長」或「總督」。參John H Walton, Zondervan Illustrated Bible Backgrounds Commentary Vol 5 , (Zondervan, Grand Rapids, Michigan 49530, 2009) , 113-114。

[9] 值得留意的是,上帝赦免人的罪,不代表那人在上帝收回懲罰後可以返回罪中,因為這是在濫用上帝的恩典,更是在輕慢上帝,上帝必然會追討(參羅2:4,加6:7;來6:4-8)。我們從歷史中得知,尼尼微城雖然在聽從約拿的信息後悔改,以致上帝免去其傾覆的懲罰,但尼尼微城在公元前 612 年,終因犯罪行惡而被巴比倫所滅。

其他「《希伯來聖經》綜覽」查經摘要:


分享至你的:

關於作者

Ada Lui subscriber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