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日研經坊」(2021-11-13)《希伯來聖經》綜覽:《以斯拉記》 (作者:Ada LUI)
圖為公開讀律法書,參拉7:10、25;James Tissot, 1886-1894
1. 《以斯拉記》記載了以色列民回歸耶路撒冷後重建聖殿及重過聖潔生活的經過,過程中他們遇到甚麼困難和考驗?領袖及百姓們又是怎樣克服這些困難和考驗?
2. 試從他們的這些經歷去討論何謂「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上帝」?
簡介《以斯拉記》
1. 書名:《以斯拉記》的書名來自7:1「這些事以後,波斯王亞達薛西在位的時候,有個人叫以斯拉,……」這個名字的希伯來文是 עֶזְרָא ꜥEzraʾ,意思是「幫助」或「幫助者」。以斯拉是亞倫大祭司的後裔,有祭司的身分,同時他是一個文士,精通耶和華的律法(7:6)。在早期《聖經》的猶太正典中,《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本為一卷,稱為《以斯拉記》。公元三世紀,教父俄利根把它分為兩卷,稱為《以斯拉記上、下》;公元四世紀,耶柔米的拉丁文《武加大譯本》同樣把它分為兩卷;公元十五世紀,《希伯來聖經》根據《武加大譯本》的做法,把這書分為《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放在《希伯來聖經》的著作部分,次序在《歷代志》之前,而基督新教的《舊約聖經》則把這兩卷書放在《歷代志下》之後。
2. 作者:傳統認為《歷代志上下》、《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的作者是同一人,因當中有一些重覆或相同的記載,例如:代下36:22-23與拉1:1-3的敘事重覆,兩份回歸者的名單(拉2章,尼3章)也類同。作者採用的材料包括:以斯拉的自傳和尼希米的自傳,書中保留了他們二人以第一人稱的敘事,也收納了一些公函。另也有猶太傳統認為作者是以斯拉,寫作時採用了《尼希米回憶錄》的材料。
3. 成書時間:大概是公元前四世紀,年份可以收窄至在公元前330年時期,因在尼12:11提到「耶何耶大生約拿單,約拿單生押杜亞」,而押杜亞是在希臘亞歷山大大帝時期作大祭司的。
4. 背景資料:有關《以斯拉記》的歷史背景可參以下列表[1]:
公元前 |
回歸與重建 |
經文內提及的波斯國王 |
586 |
猶大國滅亡 |
|
539 |
巴比倫亡於波斯 |
539-530古列(居魯士) |
536 |
波斯王古列(居魯士)准擄民回歸 |
|
536 |
所羅巴伯、約書亞率隊歸回(第一次) |
|
535 |
聖殿基石立定 |
|
535-520 |
聖殿怠工 |
|
520 |
哈該、撒迦利亞蒙召 |
522-486大利烏(或譯大流士) |
516 |
聖殿重建完成 |
|
475 |
撒迦利亞事奉畢 |
|
458 |
以斯拉歸回(第二次) |
465-424亞達薜西 |
445 |
尼希米歸回(第三次) |
|
444 |
聖城牆重建完成 |
|
433 |
尼希米重回波斯 |
|
425 |
瑪拉基蒙召 |
5. 語言:大部分是希伯來文寫成;有少部分經文是亞蘭文(4:8-6:18及7:12-26),主要是關於王的御旨和書信等記載。《希伯來聖經》最主要的亞蘭文經文就是出現在《但以理書》和這書裏。
6. 大綱:《以斯拉記》共有十章,大概可分為兩部分,大綱如下:
I. 所羅巴伯回歸
1. 居魯士的宣詔(1:1-11)
2. 數點回歸之民(2:1-67)
3. 為聖殿獻祭(2:68-3:7)
4. 建造聖殿(3:8-6:22)
II. 以斯拉回歸
1. 亞達薛西的獻禮(7:1-28)
2. 數點回歸之民(8:1-14)
3. 耶路撒冷的旅程(8:15-36)
4. 廢除通婚(9:1-10:44)
《以斯拉記》內容重點
1. 居魯士的宣詔(1:1-11)
經文開始是波斯王居魯士頒下的一封通告全國的詔書,時間是在他戰勝巴比倫的那一年,即公元前539年,經文說這是「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耶利米的口所說的話,就激發波斯王居魯士[2]的心,使他下詔書」(1:1),內容是「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猶大的耶路撒冷去,重建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殿,他是在耶路撒冷的上帝;願上帝與這人同在。」(1:3)上帝藉耶利米曾預言猶太人要服事巴比倫王七十年,期滿後上帝要懲罰巴比倫並讓猶太人回歸故土(參耶25:11-12,29:10)。這七十年的計算方法有兩種,一是指由猶太人第一次被擄直到回歸耶路撒冷,二是指由聖殿被毀直到重建[3],但其實也可以是同時指兩種,因為猶太人得以回歸耶路撒冷,既為重建聖殿,也是重建聖民,而這兩件事正是《以斯拉記》的核心信息。
回應詔書的有猶大和便雅憫支派的族長、祭司、利未人,他們的心被上帝感動而願意上耶路撒冷建造聖殿,其他人也甘心把銀器、金子、財物、牲畜、珍寶獻上,支持他們回歸和建造聖殿,此外,居魯士王把從前尼布甲尼撒王從耶路撒冷所奪走的器皿[4]交給猶大領袖設巴薩[5],使他帶回耶路撒冷。經文詳細記載了這些器皿的數目,1:9-10記載的器皿數目共有2499件,而1:11所記載的數目則共有5400件,估計這是包括了所有大小器皿。這一段是要指出,回歸的子民不是空手而去,而是帶著建殿所需的物資和本來就屬於聖殿的器皿,反映出當上帝要子民完成祂所託付的事,就必也為子民供應所需的東西。[6]
2. 數點回歸之民(2:1-67)
這一段詳細記載了第一批回歸子民的名單。當中的領袖有所羅巴伯和大祭司耶書亞,而百姓的名單就按著類別去記載他們的名字。2:3-19是各家族的名單,2:20-35是各城居民的名單,2:36-39是祭司的名單,共有4289人,2:40-58是在聖殿服役的利未人(歌唱的、門口的守衛、殿役)的名單,2:59-61則是族譜不明的人的名單。全會眾共有42360人,連同之後所載的僕婢和歌唱的男女7537人,這第一次回歸的人數共有49897人。值得留意的是,當中那些族譜不明的人要算為不潔,不得作祭司,他們也不可吃至聖的物,這反映出領袖對於祭司在身分上要聖潔有嚴謹的要求,而「聖潔」這主題成為這卷書的中心思想。
3. 為聖殿獻祭(2:68-3:7)
當猶太人回歸耶路撒冷後就著手在聖殿原有的根基上建造,在工程開始之前,族長們為聖殿甘心獻上禮物,有金子、銀子和祭司的禮服。到了七月(七月的第一日是吹角節),以色列人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祭司耶書亞和所羅巴伯帶領著他們的兄弟築壇,並按照律法書所寫的在壇上獻上各樣的祭(每日當獻的燔祭、節期獻祭、甘心祭),並守住棚節(七月十五日),他們把銀子給石匠和木匠,又把糧食、酒、油給西頓人和推羅人,以換取他們把香柏樹從黎巴嫩以海運而來(如同當年所羅門建殿時的做法)。當時聖殿的根基尚未立定,子民就已按著摩西的律法築壇獻祭,這舉動大概是在效法當日約書亞帶領子民進入迦南地時,也築了一座壇向耶和華獻祭(參書8:30-31),以此宣告這地屬於上帝,並且是因著上帝的信實,子民才得以進到應許之地。這一段敘事是要強調他們現在要重建的這聖殿是之前那所聖殿的再版或延續。
4. 建造聖殿(3:8-6:22)
在他們回歸耶路撒冷的第二年(公元前536年)二月,他們就開工建造,由二十歲以上的利未人監督建造。當工匠立殿的根基時,祭司穿禮服吹號,利未人敲鈸,站著讚美耶和華,彼此唱和,讚美稱謝耶和華,眾百姓也大聲呼喊。經文指:「然而有許多祭司、利未人和族長,就是見過先前那殿的老年人,現在親眼看見這殿立了根基,就大聲哭號,也有許多人大聲歡呼,百姓不能分辨歡呼的聲音或哭號的聲音,……。」(3:12-13)百姓因聖殿的根基立定而歡呼或哭泣,或許是有感於這殿的規模不及所羅門的殿(另參該2:3-9),但肯定他們也是有感於這殿得以重建,全是出於上帝的信實和恩典。
然而,聖殿的重建工程因敵人的攻擊而被逼停頓,這些敵人自稱「自從亞述王以撒‧哈頓帶我們上這地的日子以來,我們常向上帝獻祭。」(4:2)估計他們是自以撒‧哈頓(公元前681-669年)時期陸續被遷移到撒瑪利亞居住的外邦人,他們膜拜自己本族的偶像,卻也說自己常獻祭給耶和華,然而並不是真正敬拜獨一的耶和華上帝(參王下17:6,17:24-33)。[7]他們對猶太人的攻擊包括:
1. 假意向所羅巴伯和族長示好,說自己與猶太人一樣尋求上帝,又向上帝獻祭,希望與猶太人一同建造聖殿,但當遭到所羅巴伯、耶書亞和族長的拒絕後,他們就在百姓建造的時候,使百姓的手發軟,擾亂他們。(4:2-4)
2. 從居魯士在位至大流士在位的時候,他們賄賂謀士,要破壞建殿的計劃(建殿工程因此停了十六年)。
3. 當亞哈隨魯即位之初,也就是在聖殿建成後三十年,他們上書控告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
4. 當亞達薛西在位年間(也就是在以斯拉率領第二次回歸、尼希米率領第三次回歸的年間;參以上背景列表)他們又再上書奏告,4:8-16記載了奏文的內容,他們指控猶太人自古以來常有悖逆的事,現在城牆已經完成,如果讓猶太人繼續建城,猶太人就不會再進貢、納糧、繳稅,那麼王就會受虧損。4:17-22是王諭回覆說查明這城確曾有反叛的事,下令停止建造,等到王再降旨。於是敵人用勢力和強權叫猶太人停工。
這裏記載的事有些是發生在後來尼希米建城牆的時期,而把它們加插在這裏是要說明由重建聖殿、重建城牆、重建耶路撒冷城的過程中,敵人的攻擊一直未停止過。
第5章返回關於建殿的敘事,在大流士第二年(公元前520年,即工程停止十六年後),上帝差派兩個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向子民說預言,幫助他們重啟工程。於是所羅巴伯和耶書亞動工重建聖殿。此舉惹來河西總督的干涉,質詢是誰授權他們完成這建築。猶太人具實回答,河西總督奏文上告大流士請求示意,奏文的內容記載在5:7-17,在等待王降旨的期間,官員沒有叫猶太人停工,這是因為上帝的眼目看顧猶太人(5:5)。大流士的王諭回覆說證明居魯士曾降旨讓猶太人在耶路撒冷為上帝建殿,並歸還尼布甲尼撒所掠取的東西,這王諭更降旨:(1)不要攔阻建殿的工作;(2)從王的庫房支付工程所需;(3)供應獻祭所需用的牲畜;(4)無論誰更改這命令,就把那人懸在他自己的屋梁上,又使他的房屋成為糞堆。這封詔書使建殿的工程不再受阻,得以順利完成。
在大流士王第六年(公元前516年),即用了四年,聖殿就建好了。以色列人為聖殿舉行奉獻禮,就如同所羅門建殿後也舉行奉獻禮一樣(王上8:63),他們獻上的公牛、公綿羊、小綿羊雖然不及所羅門那時的多,但也是盡了他們的能力,重要的是,他們都是按照摩西的律法而行,又派祭司和利未人按著班次事奉上帝;在正月十四日,百姓守逾越節,祭司和利未人一同自潔,所有被擄歸回的子民和那些歸附他們的,都除掉外邦人的污穢,同吃逾越節的羔羊。整個獻殿禮的結束是子民感到極大的歡喜快樂,經文解釋這是因為耶和華使他們歡喜(6:22),可見上帝悅納這殿,也悅納這班子民。
5. 亞達薛西的獻禮(7:1-28)
聖殿的重建完成後,接著要重建的就是聖民。關鍵人物是以斯拉,他是亞倫大祭司的後裔,並且「他是一位文士,精通耶和華──以色列上帝所賜摩西的律法。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因為耶和華──他上帝的手幫助他。」從7:10所記:「以斯拉立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導以色列人。」我們可推測以斯拉向王所求的,就是要返回耶路撒冷,好將律例、典章教導那裏的以色列人。亞達薛西王第七年(公元前458年),即聖殿建成後的五十八年,以斯拉率領第二批被擄的子民回歸耶路撒冷。他們在正月初一從巴比倫起程,五月初一就到了耶路撒冷,經文說是因為上帝施恩的手幫助他。由第七章開始,「上帝的手」[8]這個詞語經常出現,而學者說亞達薛西王有一徽號Longimanus,意思是「長臂者」,他應該是以手臂來象徵其權力所控的版圖既遠且廣。而作者則以「上帝的手」去強調,這事情的表面是亞達薛西王的手臂(權力)讓以斯拉得以回耶路撒冷,但其實背後是上帝的手在幫助祂的子民。猶太拉比有討論為甚麼以斯拉這麼遲才回歸耶路撒冷,他們的解釋是因為以斯拉要專心鑽研「妥拉」(可指摩西的律法,或所有來自耶和華的教導),並認為以斯拉這樣做是對的,因為遵守妥拉比建聖殿重要。[9]
7:11-20是亞達薛西王的一封詔命,內容是讓那些凡願意上耶路撒冷的以色列百姓、祭司、利未人都可以與以斯拉同去,王派了七個謀士同去,詔書列明王所賜的金銀以及百姓和祭司甘心獻給聖殿的禮物,並讓以斯拉帶同聖殿事奉所需用的器皿,聖殿裏所需用的經費可由王庫支取。7:21-28則是另一封給河西官員的王諭,內容是吩咐官員要供應以斯拉的一切所需,不可要求那些在聖殿服役的人(祭司、利未人、歌唱的、門口的守衛和殿役)進貢、納糧和繳稅,更賦予以斯拉權柄:「指派所有明白你上帝律法的人作官長、審判官,治理河西所有的百姓,教導不明白上帝律法的人。凡不遵行你上帝律法和王命令的人,當速速定他的罪,或處死,或充軍,或抄家,或囚禁。」(7:25-26)可見這次的回歸得到王的實質支持,以致以斯拉不得不讚美上帝:「耶和華──我們列祖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因他使王起這心願,使耶路撒冷耶和華的殿得榮耀。」(7:27)
6. 數點回歸之民(8:1-14)
這裏記載的是第二次回歸的族長和他們的家譜,共有十五個家族的子孫,男丁有1496人,連同利未人40人,殿役220人,以及一些婦孺,這次的人數約有2000人。可見願意回歸的子民屬於少數,畢竟猶太人自從被擄至今已超過了一百二十多年,他們分散各地定居,而且在波斯帝國的管治下,他們的生活應該比在巴比倫統治時期的好。所以,這批願意回歸的猶太人實屬可貴。
7. 耶路撒冷的旅程(8:15-36)
這一段記載的是以斯拉在抵達耶路撒冷之前所做的事,都是與他此行的目的有關,就是要為教導以色列民遵守摩西的律法作準備。以斯拉在亞哈瓦河邊紮營三日,要找出當中的利未人,大概是預計聖殿的運作需要一定的人手,並且他們或有助於以色列民活出律法的吩咐,而當他發現當中沒有利未人時,就派一些領袖往迦西斐雅(這大概是一個跟敬拜上帝有關的地方)去見領袖易多,要他為聖殿帶事奉的人來,最後找到四十個利未人和殿役二百二十人。然後,以斯拉在河邊宣告要百姓一同禁食,求上帝保護他們在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有平安。當時以斯拉帶著許多金銀財物,而由巴比倫到耶路撒冷需時四個月,所以這趟旅程著實有危險,但以斯拉因不想上帝的名蒙羞而沒有求王派步兵和騎兵保護他們上路,他與百姓禁食,祈求上帝為他們抵擋路上的仇敵和埋伏之人的攻擊,眾人都同心在上帝面前刻苦己心,尋求上帝施恩的手幫助,而上帝也應允了他們所求,使他們平安抵達耶路撒冷。這反映出以斯拉在未到達耶路撒冷之前,就已經在屬靈方面帶領著子民依靠上帝。
接著是以斯拉分派十二位祭司長,把王和官員及以色列眾人所獻給聖殿的金銀和器皿,都秤了交給他們,吩咐他們說:「你們歸耶和華為聖,器皿也歸為聖;金銀是甘心獻給耶和華──你們列祖之上帝的。你們要警醒看守,直到你們在祭司長和利未族長,以及以色列的各族長面前,在耶路撒冷耶和華殿的庫房內,把這些過了秤。」(8:28)以斯拉對屬於聖殿的器皿和在殿裏服役的人,都有嚴謹的聖潔要求,他也把這份嚴謹的態度傳給那些將要在聖殿裏事奉的人。他們到了耶路撒冷之後,8:33-36再次記錄他們把帶來的金銀和器皿都在聖殿過秤,重量全寫在冊上,就交到祭司手中,又為被擄歸回的人向上帝獻上燔祭和贖罪祭。這一段的記載是要指出那些回到耶路撒冷的子民和器皿都是聖潔的,是分別出來屬於上帝的,也是蒙上帝所悅納的。
8. 廢除通婚(9:1-10:44)
這一段是關於以斯拉處理猶太人與外族通婚的事,也是跟聖潔這主題有關。當時眾領袖對以斯拉說:「以色列百姓、祭司和利未人沒有棄絕迦南人、赫人、比利洗人、耶布斯人、亞捫人、摩押人、埃及人和亞摩利人等列邦民族所行可憎的事。因他們為自己和兒子娶了這些外邦女子,以致聖潔的種籽和列邦民族混雜,而且領袖和官長在這事上是罪魁。」(9:1-2)在以斯拉時期,除了亞捫人、摩押人、埃及人還在他們當中之外,其他外族人都已不存在了,這裏列出的外族人名單跟《申命記》7:1所列的相似,那份名單後所記的就是一條關於以色列民不可與這些外族通婚的誡命:「不可與他們結親;不可將你的女兒嫁給他的兒子,也不可叫你的兒子娶他的女兒。」(申7:3)原因是「因為他必使你的兒女離棄我,去事奉別神,以致耶和華的怒氣向你們發作,迅速將你除滅。」(申7:4)以斯拉精通摩西的律法,他很清楚以色列之所以亡國被擄,就是因為子民隨從外邦人去跪拜那些人手所造的偶像,以致最終要承受上帝的懲罰。當以斯拉聽到以色列民又再違反這條誡命,陷入拜偶像的危機,甚至為首的竟然是領袖,就悲痛萬分。他「撕裂衣服和外袍,拔了頭髮和鬍鬚,驚惶地坐著。」(9:4)他的哀慟是因為他知道這罪將會為子民招致極大的禍患,而其他因為上帝的言語而戰兢的人也都聚集到以斯拉那裏。
在獻晚祭的時候,以斯拉穿著撕裂的衣服和外袍,雙膝跪下向上帝禱告。9:6-15是以斯拉一篇很長的悔罪禱告,以斯拉沒有獨善其身,他的禱文都是用「我們」來將自己和子民視為一個整體向上帝認罪,承認他們祖先一直悖逆上帝,以致上帝把他們交在鄰國諸王的手中,但上帝沒有丟棄他們,藉波斯諸王向他們施恩,使他們能重建聖殿及城牆。然而,現在以色列民再一次違背上帝的誡命,與外族結親,大大得罪上帝,所以他們實在無法在上帝面前站立得住。以斯拉禱告完畢後,俯伏在上帝殿前,而以色列中不論男女孩童都聚集到他那裏痛哭。
這時耶歇的兒子示迦尼對以斯拉說:「我們娶了這地的外邦女子,干犯了我們的上帝,然而現在以色列人在這事上還有指望。現在,我們要與我們的上帝立約,送走所有的妻子和她們所生的,照著主和那些因我們上帝誡命戰兢之人所議定的,按律法去行。起來,這是你當辦的事,我們必支持你,你當奮勇而行。」(10:2-4)於是以斯拉就叫祭司長、利未人和以色列眾人起誓,要照這話去做,之後通告所有人,叫他們在三日之內聚集在耶路撒冷。群眾如期到上帝殿前的廣場,那時是九月,既是冬天,又下大雨,以致群眾都戰抖。以斯拉站起來要群眾為著娶外邦女子這罪向上帝認罪,並要他們遵行上帝的旨意,離開那些外邦女子(也就是切斷與拜偶像有關的聯繫)。全會眾都同意要照著以斯拉的話去做,但因辦這事需時,於是另定了一個日期要辦好這事。由十月初一到正月初一,他們就查清了所有娶外邦女子的人數。10:18-44是一份娶了外邦女子的人的名單,共有111個名字:祭司17人,利未人6人,歌唱的1人,殿役3人,百姓84人。而這卷書是結束於他們為著自己所犯的罪獻上贖罪祭,並按照承諾把所娶的外邦妻子及所生的兒女都送走。
這段敘事或許會使讀者產生疑問,認為把妻子兒女送走是拆散家庭,不合乎道德人倫的標準,況且在《舊約聖經》裏也有一些上帝所重用的人物也同樣是娶了外邦女子(例如:亞伯拉罕娶了埃及人夏甲,約瑟娶了埃及祭司的女兒,摩西娶了古實女子等等)。經文對此沒有作任何負面的批評,那為甚麼以斯拉在處理子民與異族通婚的事上要這麼「不近人情」呢?讀者要明白,表面上,剛才所列的那些人物與被擄回歸的子民所做沒有兩樣,都是娶了外邦女子,但其實在性質上是截然不同的。首先,前者所列舉的例子是出現在律法還未頒下之前(在《出埃及記》20章以前),而《申命記》7:3這律法是指明當子民到了迦南地之後,不可娶那地的外邦女子,以免沾上她們拜偶像的風俗。而從以色列的歷史可見,他們的國家之所以滅亡、子民被擄,正是因為子民事奉外邦神明,背棄了與上帝所立的約所致。現在因著上帝的信實和恩典,子民才得以從被擄的地方回歸上帝的應許之地,但要是他們再次與這地的外邦人通婚,就代表完全沒有從歷史中汲取過教訓,再次讓整個民族陷入一個信仰的危機中,而以斯拉現要做的,就是撥亂反正,帶領子民重回正軌,讓異族通婚的事不再存留在上帝的群體之中。而10:18-44所記載的這份名單固然是寫下子民在這事上犯了罪,但也寫下了他們為自己的罪付上代價,目的是為要讓整個群體持守著屬上帝的聖潔子民這身分,好讓他們能蒙上帝悅納。這份以上帝為至高的敬畏心態一直是《聖經》對我們的重要教導[10]。
在以色列民回歸耶路撒冷、重建聖殿、重過聖潔生活的過程中,他們遇到甚麼困難和考驗?領袖及百姓們又是怎樣克服這些困難和考驗?
《以斯拉記》讓我們看見被擄回歸的子民重建聖殿和重建屬靈生命的經過,要完成這個使命,不能單靠出色的領袖,而是要每一位子民與領袖同心,並各自盡上自己當擺上的那一分。筆者嘗試用以下列表略述他們在這過程中所遇上的困難和考驗,以及他們怎樣去克服這些困難和考驗。
經文 |
困難和考驗,領袖和百姓的回應,以及克服困難和考驗的經過 |
|
1 |
1:5 於是,猶大和便雅憫的族長、祭司、利未人,凡是心被上帝感動的人都起來,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華的殿。 1:11 金銀器皿共有五千四百件。被擄的人從巴比倫上耶路撒冷的時候,設巴薩把這一切都帶了上來。 |
自願回歸的子民只有約五萬人,可以說他們都是經過考驗的,因為回歸耶路撒冷就表示他們已選擇放棄適應多年的生活,並立志面對未知的將來,以及承擔重建聖殿的責任。他們都是被上帝感動而願意踏上這條回歸之路的人,為的是要回應上帝藉先知耶利米對子民能回歸耶路撒冷建殿的應許。 |
2 |
2:62 這些人在族譜之中尋查自己的譜系,卻尋不著,因此算為不潔,不得作祭司。 2:63 省長對他們說,不可吃至聖的物,直到有會用烏陵和土明的祭司興起來。 |
領袖嚴守祭司必須是聖潔身分的這要求,於是規定那些族譜不明的人不可以作祭司,而百姓都順服於領袖的決定。 |
3 |
2:68 ……為上帝的殿甘心獻上禮物,要在原有的根基上重新建造。 3:1 ……那時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 3:2 ……都起來建築以色列上帝的壇,要照神人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在壇上獻燔祭。 3:3 ……因為他們懼怕鄰邦民族,又在其上向耶和華早晚獻燔祭, 3:4 ……守住棚節…… 3:5 ……並在初一和耶和華一切分別為聖的節期獻祭,又向耶和華獻各人的甘心祭。 3:9 ……都起來如同一人,監督那些在上帝殿裏做工的人。 |
回到耶路撒冷的這批人,與當地的人相比,無疑是屬於少數,由於鄰邦的民族都比他們強,所以他們會懼怕,但他們沒有因為懼怕而退縮,而是專心地做建殿的工作,期間他們甘心為上帝獻上禮物,在殿的根基未立好之前,築壇獻祭,並按照摩西的律法去獻祭和守節,同心建立聖殿的根基。 |
4 |
4:3 但所羅巴伯、耶書亞和其餘以色列的族長對他們說:「我們建造上帝的殿與你們無關,因為我們要照波斯王居魯士所吩咐的,自己為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協力建造。」 |
當敵人假意示好,說要參與重建聖殿的工作時,領袖能辨識其動機,並堅定地拒絕與那些不是專一敬拜耶和華的人同工。 |
5 |
4:4 那地的人就在猶大百姓建造的時候,使他們的手發軟,擾亂他們。 4:5 ……那些人賄賂謀士,要破壞他們的計劃。 4:24 於是,在耶路撒冷上帝殿的工程就停止了…… |
由於敵人的諸多阻撓,以致百姓被逼停止建殿的工程。 |
6 |
5:1 那時,哈該先知和易多的孫子撒迦利亞,兩個先知奉以色列上帝的名向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猶太人說預言。 5:5 但上帝的眼目看顧猶太人的長老,以致沒有人叫他們停工,……。 6:14 猶太人的長老因哈該先知和易多的孫子撒迦利亞的預言,就建造這殿,凡事順利。……,建造完畢。 |
上帝知道他們的困難,所以差派兩位先知對他們作出責備和應許,於是他們回轉並依靠上帝,遵從先知的訓示,啟動未完的建殿工程。而因著上帝的幫助,敵人的阻撓最終不成功,建殿的工程在四年後順利完成。 |
試從他們的這些經歷去討論何謂「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上帝」?
聖殿是上帝在地上所立,唯一可以去敬拜祂的地方,而人往聖殿去向上帝獻祭的目的是要讓自己的生命能蒙上主悅納,能無虧欠地親近上主。在《福音書》的記載中,主耶書亞(耶穌)也曾教導人要怎樣去敬拜上帝:
約4:23 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那真正敬拜父的,要用心靈(pneúma;spirit, wind, breath)和誠實(alḗtheia;truth, faithfulness)敬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敬拜他。
約4:24 上帝是靈(pneúma),所以敬拜他的必須用心靈(pneúma)和誠實(alḗtheia)敬拜他。
主耶書亞指出真正對天父的敬拜,是人一種在心靈(pneúma)裏的活動,是由內心生發出對上帝的敬畏而降服於祂,於是願意按著上帝的話──真理(alḗtheia)而行事,這樣的敬拜是上帝所悅納的。《以斯拉記》記載了被擄回歸子民的建殿過程,以及他們學習過聖潔生活的經歷,期間展現出他們是怎樣「在心靈裏敬畏上帝」和「順服遵守上帝的律法」,現以下表簡述之。
「在心靈裏敬畏上帝」的經文例子 |
「順服遵守上帝的律法」的經文例子 |
|
1 |
1:5 ……凡是心被上帝感動的人,…… |
3:2 ……,要照神人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在壇上獻燔祭。 |
2 |
1:6 ……甘心獻上禮物。 2:68 ……甘心獻上禮物……。 |
3:4 並照律法書上所寫的守住棚節 ,按數照例每日獻所當獻的燔祭。 |
3 |
3:11 他們彼此唱和,讚美稱謝耶和華:…… |
6:18 他們派祭司按著班次,利未人也按著班次在耶路撒冷事奉上帝,正如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 |
4 |
6:22 他們歡歡喜喜地守除酵節七日,因為耶和華使他們歡喜。 |
7:10 以斯拉立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導以色列人。 |
5 |
10:1 以斯拉禱告,認罪,哭泣,……,有以色列中的男女和孩童聚集到以斯拉那裏,成了一個盛大的會,百姓無不痛哭。 |
10:3現在,我們要與我們的上帝立約,送走所有的妻子和她們所生的,照著主和那些因我們上帝誡命戰兢之人所議定的,按律法去行。 |
事實上,當所羅門建殿完畢並舉行獻殿禮時,他在禱告裏已提到上帝的居所其實不是人手所建的殿:「上帝果真住在地上嗎?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容納你,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王上8:27)接著所羅門在禱告裏就提到,上帝真正喜悅的居所,是在一班對祂心存敬畏的人當中,他們或許會因軟弱、犯罪而被上帝懲罰,但只要他們懂得以謙卑的心尋求上帝,願意離開惡行,遵照上帝的話而行,就必蒙上帝的寬恕和接納,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說:「那至高無上、永遠長存、名為聖者的如此說:『我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卻與心靈痛悔的謙卑人同住;要使謙卑的人心靈甦醒,使痛悔的人內心復甦。』」(賽57:15)。可以說,上帝真正看重的殿,其實是一班合乎祂心意的人,也就是懂得在上帝的話語上謹慎、敬畏,存謙卑的心事奉上帝的一群人!
結語:以聖潔和順服的心去建造上帝的居所
《以斯拉記》是由上帝應驗祂對子民的應許──回歸耶路撒冷重建聖殿──而揭開序幕的,上帝激動波斯王居魯士的心,使他下詔書容許那些願意回歸耶路撒冷的人為上帝建殿,這全是出於上帝的信實和恩典,然而,這事雖然是按著上帝的應許而發生,卻不代表子民的建殿過程無風無浪,相反,在建殿的過程中子民經歷了很多困難和考驗,他們甚至因敵人的攻擊而被逼停工,但靠著上帝的恩典和幫助、子民的順服,這建殿的工程終於完成。可以說,這條回歸和重建聖殿之路,是一條上帝的子民要不斷經歷考驗、不斷自潔、不惜代價,以及要一直仰望上帝的幫助而行的路。
此外,當聖殿在耶路撒冷重建完成之後,也不代表上帝在人內心要建造的居所已經完成了。從以斯拉立志要教導子民遵守上帝的話語可見,人要在內心為上帝預備居所的工程仍然要繼續,子民建殿時曾遇上敵人的攻擊而被逼停工,而人內心那上帝的居所同樣會因人偏離上帝的話而叫人的屬靈成長陷於停頓,情況就如同子民與異族通婚會使自己陷於罪中一樣。作為屬於上帝的子民,要保守聖潔身分的途徑只有一個,就是以上帝的話語作為生活的準繩,以此較正自己內心所有不符合上帝教導的心思意念,並立志行在上帝所指引的真理的路上。
彼前2:5你們作為活石,要被建造成屬靈的殿,成為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獻上蒙上帝悅納的屬靈祭物。
今天,主耶書亞的門徒就是上主要居住的屬靈的殿,而這個屬靈的殿的建造工程將在我們的一生中不斷地進行!而《以斯拉記》給我們的提醒是:我們是否有好好地持守聖潔子民的這個身分?不讓它受屬世的做法或自己的私慾所玷污?我們是否有常常活出上帝的吩咐,以自己的生命作為一個祭物,並要讓這祭能蒙上帝悅納?求聖靈幫助我們,叫我們都能時刻活在上帝的話語裏,被祂的話語更新、改變和校正,好叫我們的內心能被建造成上帝喜悅的居所。阿們。
[1] 參馬有藻著《舊約概論》(香港。中國信徒佈道會,1985),頁344。
[2] 上帝曾藉先知以賽亞預言祂所膏的居魯士會下令建造上帝的殿和釋放被擄的子民(賽44:28,45:13),但這並不代表居魯士是一個認識上帝的人(賽45:1-5),只是上帝要使用他來成就自己所預言的事。
[3] 從猶大子民被擄(公元前606年)至回歸(公元前536年)去計算,共有七十年的時間,期間經歷三次被擄,第一次是約雅敬作王時(公元前606年),第二次是約雅斤作王時(公元前 597年),第三次是西底家作王時(公元前 586年);而從聖殿被毀(公元前586年)至重建(公元前516年)去計算,也大約有七十年的時間。
[4] 參王下24:13,25:14-15。
[5] 設巴薩(Sheshbazzar)可能就是代上3:18的示拿薩(Shenazar),他是猶大王約雅斤的兒子,也是所羅巴伯的叔父,參代上3:17-19。
[6] 這也讓我們想起當以色列民出埃及時也不是空手離開的,他們是帶著埃及人所給的金器、銀器和衣裳(出3:21,12:35),而那些物資也成了子民在曠野建造會幕的材料。
[7] 參The Jewish Study Bible (Oxford University , 2014), 1669。
[8] 拉7:6、9、28;8:18、22。
[9] 參The Jewish Study Bible (Oxford University , 2014), 1666。不過,由於猶太拉比的著作大多在第二聖殿被毀之後出現(公元二至六世紀),所以其神學思想往往是傾向強調研讀和遵行妥拉這個重要性過於不復存在的聖殿敬拜。
[10] 例如:申6:5「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這就是我們熟悉的最大誡命。而主耶書亞(耶穌)也同樣教導我們對上帝的愛要多於對妻子兒女的愛,例如:可10:37「愛父母勝過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勝過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但要留意的是,主耶書亞並沒有叫人不要去愛自己的家人,而是在強調當兩者在信仰上出現衝突時,我們要知道其優先次序並要懂得怎樣回應。
關於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