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聖經》綜覽《出埃及記》:蒙上帝拯救後,為祂建立居所

《希伯來聖經》綜覽《出埃及記》:蒙上帝拯救後,為祂建立居所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21-1-16)《希伯來聖經》綜覽:《出埃及記》(筆者:Ada Lui)

試列舉《新約聖經》裏有哪些經文說明主耶書亞成就了《出埃及記》所記載的會幕功能及大祭司職份的相關經文?(參考經文主要來自《約翰福音》和《希伯來書》)

 

簡介《出埃及記

  1. 書名:《出埃及記》這中文書名譯自《七十士譯本》內這卷書的希臘文書名ἔξοδος ΑἰγύπτουExodos Aigyptou;簡稱Exodos),意思是「埃及的離開」(departure of Egypt),但在《希伯來聖經》裏,它的書名是שְׁמוֹת֙ Shemot,意思是「名字」【複數】,是以第一章第一節的第二個字所命名的:「出 1:1 以色列的眾兒子各帶著家眷,和雅各一同來到埃及,他們的名字שְׁמוֹת֙ )如下。」這卷書開首記載了雅各眾兒子的名字,而下埃及的雅各子孫共有七十人。
  2. 作者和成書日期:《出埃及記》是《摩西五經》的第二部分,傳統上認為這書的作者是摩西。成書日期大概是在主前十五世紀或是十二世紀時期[1]
  3. 大綱:《出埃及記》共有四十章,可分為三部分[2]

一) 希伯來人受奴役(1:1-12:29)

    1. 被法老壓制(1:1-22)
    2. 上帝選召摩西去拯救祂的子民(2:1-4:31)
    3. 上帝向埃及施行十災(5:1-12:29)

二) 希伯來人起行往西奈曠野(12:30-18:27)

    1.  法老降服(12:30-42)
    2. 逾越節的條例(12:43-13:22)
    3. 過紅海(14:1-15:19)
    4. 上帝供應食物和水(15:20-16:36)
    5. 百姓埋怨,摩西向上帝求問(17:1-18:27)

三) 希伯來人於西奈山(19:1-40:38)

    1. 上帝賜下妥拉(19:1-23:33)
    2. 立約(24:1-11)
    3. 建造會幕的指示(24:12-31:18)
    4. 金牛犢事件(32:1-33:23)
    5. 上帝重新立約(34:1-35)
    6. 建造會幕(35:1-40:38)

 

出埃及記》的主題及中心思想

《出埃及記》有兩大主題,分別是上帝施行拯救以及與子民立約。

這卷書一開始就交代雅各家下埃及時有七十人(1:5),之後他們在埃及「生養眾多,並且繁茂,極其強盛,滿了那地」(1:7),從他們出埃及時的記載可見,他們的人口單是步行的男人就約有六十萬(12:37),這叫人想起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就要讓他「生養眾多」(創28:3),而這個人口的增長也代表他們已住在埃及四百年,因上帝曾對亞伯拉罕說,他的「後裔必寄居在別人的地,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虐待他們四百年。但我要懲罰他們所服事的那國。」(創15:13-14)第一章就是講述法老怎樣虐待以色列人,由於以色列人數目眾多,法老覺得國家受威脅,於是要以色列人做苦工,及後更吩咐收生婆及百姓把希伯來婦女所生的男孩扔進河裏淹死,雖然如此,但以色列人仍然越發多起來。

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摩西出生了,他的父母都是利未人,她母親在他生下來後的第三個月,把他放在蒲草箱(תֵּבָה tevah[3],然後放在河裏,法老的女兒把他救起並為他起名為摩西,意思是「從水裏拉出來」(2:10)。在法老宮中長大的摩西,有一次看見一個埃及人打一個希伯來人,就把那埃及人打死,這事後來被法老知道,就想要殺摩西。摩西於是逃到米甸,在那裏娶妻生子並為岳父牧羊。而與此同時,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的哀聲達於上帝,上帝記念(זָכַר zakhar)祂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有一日當摩西牧羊到何烈山(即西奈山)時,上帝給他看見一個異象──一棵燒不著的荊棘(或許是以這卑微的植物去比喻以色列人,不論法老怎樣惡待他們,都不能把他們滅絕)。上帝對摩西說,祂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祂都看見、聽見和知道,現在祂要下來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到應許地,祂要打發摩西去見法老,要他將以色列民從埃及領出來。

摩西對上帝的呼召百般推辭,與上帝進行了一連串的對話,其中一個托詞就是他不知道上帝的名字,又怎樣對以色列人說是誰打發他呢?上帝對他說:「我是自有永有的」[4](3:14),又說「耶和華[5]是我的名」(3:15)。最後摩西按著上帝的指示,與哥哥亞倫一起去見法老,對法老說:「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這樣說:『容我的百姓去,在曠野向我守節。』」但法老說:「耶和華是誰,使我聽他的話,容以色列人去呢?我不認識耶和華,也不容以色列人去!」(5:1-2)於是上帝藉摩西向埃及施行十災,每一個災其實都是在擊打埃及的偶像,上帝像是透過這十災對法老所言的「耶和華是誰」作回應,彰顯出祂就是那位在眾神之上的上帝,祂掌管萬有,其他偶像無法跟祂比擬。有意思的是,第一災尼羅河水變血和第十災殺長子,正是上帝懲罰法老曾命令人把以色列男嬰扔進河裏,想要淹死他們的惡念。

上帝所施行的頭九個災,以色列民都只是旁觀的角色,但當上帝要施行殺長子之災前,上帝卻吩咐子民做一連串的事,包括:要以出埃及的那個月為正月,在第十日預備一隻無殘疾、一歲公羊羔,在第十四日的黃昏把牠宰了,羊的血要塗在門楣上,羊要用火烤,羊肉與苦菜和無酵餅同吃,吃的時候要「腰間束帶,腳上穿鞋,手中拿杖,趕緊地吃」(12:11),並由那天開始吃無酵餅七天。十四日當夜上帝的滅命天使巡行埃及地,凡房屋上有羊血作記號的,上帝就越過( פֶּסַח peh´-sakh)那家人,這就是逾越節的由來,成為以色列人世世代代要守的節期。

殺長子之災使法老不得不讓以色列民離開,但後來他又反悔,派士兵車馬去追以色列人,追近紅海時,上帝吩咐摩西向海伸仗,以色列人就下到海中行乾地,水在他們左右成了牆壁。以色列人看見追兵都被淹死在海裏,就敬畏耶和華,也信服摩西,這時他們已徹底地脫離了法老的權勢,摩西因著上帝施展大能去拯救子民而唱頌歌,說:「耶和華必作王,直到永永遠遠!」(15:18)於是,一個以上帝為王的國就這樣開展了。

但上帝的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因為以色列民雖然已離開埃及,不再是奴隸,有了一個新的身分,但畢竟他們在埃及已生活了四百年,心思意念還未被更新,也未懂得怎樣事奉上帝。在接著的幾章(15-17章)是記載以色列民在曠野的經歷,這都是上帝給他們的考驗,好讓他們認識祂並懂得聽從祂。包括:在書珥的曠野,他們在瑪拉找不到水喝,因為水是苦的,上帝讓摩西把樹丟在水裏,水就變甜了;在汛的曠野,他們沒有食物吃,上帝讓食物(嗎哪)從天降下,要他們按量拾取;在利非訂時,他們沒水喝,上帝讓摩西擊打磐石,水從磐石流出來。及後有亞瑪力人來攻擊他們,約書亞在山下爭戰,摩西在山上禱告,亞倫和戶珥扶著他的手,最後就把亞瑪力人擊敗。藉著他們遇上的這些困難,上帝要鍛鍊他們的信心,為的是要他們專心倚靠祂,那麼他們就能從上帝那裏得到生活所需(水和食物),也能抵擋仇敵的攻擊。

當他們來到西奈曠野,上帝藉摩西告訴以色列民:「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19:4-6)上帝吩咐他們要自潔三天,三天後(約是出埃及的第五十天,也就是第一個五旬節),山上有雷轟、閃電、密雲和角聲,上帝降臨在西奈山,要與他們立約。祂吩咐摩西上山,要賜下祂的妥拉。傳統上我們稱為「十誡」的這個詞在原文是עֲשֶׂ֖רֶת הַדְּבָרִ֥ים (assert hadevarim ; the ten words or the ten things),更準確的翻譯是「十句話」或「十件事」。事實上,它的內容不只是誡命,第一句「我是耶和華──你的上帝,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20:2)的用意就是奠定立約雙方的關係,讓子民知道他們與上帝是被拯救者與拯救者的關係,所以上帝有權要求他們遵守接著的九件事。可以說,這「十件事」其實是一份約章。

第21-23 章是上帝吩咐的各類條例,既有關乎個人的,也有關乎群體的,也有一些是宗教條例,全都反映出上帝的價值觀,當人去執行這些條例時,就能學習怎樣作一個屬上帝的聖潔國民。摩西領受了這些吩咐後下山向百姓陳述,眾百姓齊聲說:「耶和華所吩咐的一切,我們都必遵行。」(24:3、7)然後摩西築了一座壇,立了十二根石柱,獻燔祭並宰牛獻平安祭,他將血的一半盛在盆中,另一半灑在壇上,把約書念給百姓聽,百姓再次說他們都必遵行,摩西就把血灑在百姓身上作為立約的憑據。那天他們瞻仰上帝,又吃又喝。這是一個人與上帝平安和諧的景象。

立約之後,上帝要摩西上山,把那由祂寫上律法和誡命的石版賜給摩西,使他教導子民。摩西在山上共四十晝夜,這期間上帝給摩西建造會幕的指示,祂要子民為祂造聖所,為的是「使我住在他們中間。」(25:8)而這會幕( מִשְׁכָּן mishkan;意思是「居所」)和其中一切器具,都要照著在山上所指示摩西的樣式去做,換言之,摩西當時在山上的確看見一個會幕,以致他能吩咐子民照樣去做。這會幕分為三部分:院子、聖所和至聖所。院子四周是帷幔,內裏有祭壇、洗濯盆和聖所;聖所內有陳設餅桌子、燈台、香壇和至聖所;聖所和至聖所之間有一幅幔子隔開,至聖所內有約櫃,櫃上有一個蓋(施恩座)。整個會幕的設計像是要把上帝隱藏起來,使祂既在子民中間,卻又與子民保持一段距離,藉這會幕子民得以親近上帝,又不至於因生命不潔而被擊殺。

上帝又給了摩西關於做祭司袍的指示,所用的物料很多都與造會幕所用的相同,兩者不同的是,會幕把上帝隱藏起來,但祭司袍使穿上的人有華美,這卻是外顯的。此外,會幕與祭司袍的共通點是,兩者都是流動的,會幕的設計是可以拆卸和組裝的,讓上帝可以隨己意在子民中間活動,而大祭司也能按上帝的心意,在子民與上帝之間作中保。

當上帝在山上給摩西指示時,山下的百姓卻是等摩西等得不耐煩,他們叫亞倫為他們造一個神明。亞倫就用他們交出來的金環鑄了一頭牛犢,百姓把那牛犢視為是領他們出埃及地的神,在牛犢面前築壇、守節、獻燔祭和平安祭,吃喝玩樂。諷刺的是,這一連串的動作跟他們與上帝立約時的儀式相同。上帝知道這事就發烈怒,祂本要滅絕他們,使摩西取而代之,成為大國。但摩西為子民求情,求上帝記念祂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約,上帝才改變心意,不降災給百姓。

當摩西下山看見他們的情況,憤怒得把手中的兩塊版摔碎,把所鑄的牛犢用火焚燒,磨成粉碎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人喝,又吩咐那願意站在他那邊的利未人,去把當中的三千人殺了。之後,摩西又回到耶和華那裏為百姓求情,摩西甚至願意自己的名從上帝的冊上被除,以換取上帝赦免他們的罪,因著他的求情,上帝本來說只派使者帶領他們,後來改變心意,願意親自帶領他們上去。可見這時的摩西已跟之前那蒙上帝呼召而多番推搪的摩西不同,現在的摩西深深明白上帝的心腸,也因此而成為百姓與上帝之間的一個忠信的中保和代求者。

於是上帝與子民再立約,祂吩咐摩西鑿出兩塊石版和先前的一樣,再次上山,同樣也是四十晝夜,上帝把那十句話寫在版上。在接著幾章(35-40章)是摩西把建造會幕和祭司袍的指示告知以色列民,並委派上帝指定的兩位心裏有上帝的靈、聰明和智慧的人──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做製作會幕的帶領者。經文多次說其餘獻禮物或參與協助製作會幕的人,都要是心受感動和靈被驅策的去做上帝藉摩西所吩咐的一切工。最後會幕建成,在第二年的正月帳幕被立起,那時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帳幕。這可以說是《出埃及記》的高峰,說明當人完全遵照上帝的吩咐行事,並且甘心樂意的獻上自己的所有,上帝就會住在子民中間。以色列民在曠野的日子裏,上帝藉著會幕在他們中間作帶領:白天,上帝的雲彩在帳幕上,黑夜,就有火在雲彩中。而當雲彩從帳幕升上去,以色列人就起程前行;雲彩若不升上去,他們就不起程。就是這樣,曠野的日子讓他們學習過一個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

綜合以上而言,《出埃及記》的中心思想是上帝拯救,為要使百姓成為祂的國民,建立一個祂與人同在的居所。這需要摩西的領導和子民的順服,就如主耶書亞在我們身上施行的拯救和帶領,而我們也要不斷地順服他。

 

《出埃及記》與主耶書亞(耶穌)及《新約聖經》的關聯

主耶書亞是新的摩西(主的拯救是新的出埃及)

《出埃及記》的主要領袖是摩西,他代表上帝施行十災、帶領子民離開埃及、頒佈十誡並與子民立約,讓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成為上帝國度的子民,然後建立會幕,讓上帝可以住在他們中間。《新約聖經》中的耶書亞也同樣像摩西那樣(學者常稱「新摩西」)帶領十二門徒,在地上施行許多神蹟奇事,傳揚和建立上帝的國。他教導門徒的「登山寶訓」就如昔日摩西在西奈山所頒佈的十誡那樣。另外,摩西在西奈山上四十天之久以及他在曠野四十年等等的事蹟,也可以在耶書亞身上看見,耶書亞就是新的摩西,為信他的人帶來一個新的出埃及,為要脫離罪惡權勢,正如昔日以色列民要脫離法老的權勢一樣。

 

主耶書亞是上帝所預備的逾越節羔羊

《出埃及記》的一個重要主題是上帝拯救子民離開埃及,而當中描述得特別詳細的,就是逾越節的羔羊,上帝吩咐子民要把羔羊的血塗在門框作記號,那麼他們就能避過上帝的擊殺。換言之,子民是被羔羊的血所覆蓋,生命是被羔羊的血所贖回來的。

在《新約聖經》裏有多處經文記載主耶書亞就是那隻真正的逾越節羔羊,他是為了贖我們的罪而被殺的(參約1:29、林前 5:7、彼前1:19、啟5:6)。我們從《出埃及記》有關逾越節的記載以及在四福書裏有關耶書亞受難的記載,可以找出兩者的平行,現以下表列出:

 逾越節羔羊耶書亞的受難
1本月初十日,各人要按著父家取羊羔,一家一隻。(出 12:3)耶書亞騎驢進入耶路撒冷,進入聖殿。(太 21:1-12;可 11:1-15;路 19:28-45;約 12:12-19)
2要無殘疾、一歲的公羊羔,你們或從綿羊裏取,或從山羊裏取,都可以。(出 12:5)受祭司長、長老、文士、彼拉多等人審問,找不出他有任何罪。(太 21:23,27:1-2、11-14、17-26;路 23:22)
3要留到本月十四日,在黃昏的時候,以色列全會眾把羊羔宰了。(出 12:6)耶書亞在十架上死時約是下午3時(逾越節前夕、黃昏前時段)(可 15:33-34)
4各家要取點血,塗在吃羊羔的房屋左右的門框上和門楣上。(出 12:7)耶書亞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的。(可 14:24)
5當夜要吃羊羔的肉;用火烤了,與無酵餅和苦菜同吃。(出 12:8)在逾越節晚餐時,耶書亞祝謝後,擘開餅,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可 14:22)
6不可剩下一點留到早晨;若留到早晨,要用火燒了。(出 12:10)耶書亞在逾越節前夕死,並隨即被安葬入墳墓。(可 15:43-46;詩 16:10)
7應當在一個房子裏吃;不可把一點肉從房子裏帶到外頭去。羊羔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出 12:46)「只是來到耶書亞那裏,見他已經死了,就不打斷他的腿。」(約 19:33;詩 34:20)

 

主耶書亞成就了會幕的功能及大祭司的職份

《出埃及記》的另一個主題,就是上帝要與人立約並要住在子民中間,而要達致這個目的,是透過會幕以及在裏面供職的祭司,當中大祭司就是那關鍵人物,只有他能代表百姓去到上帝的同在,也就是至聖所,約櫃的所在(參利16章)。在《新約聖經》裏,也有一些經文說明了主耶書亞成就了會幕的功能及大祭司的職份(參考的經文主要來自《約翰福音》和《希伯來書》),現把重點及相關經文列出:

《出埃及記》的主題《新約聖經》的經文主耶書亞所成就的
地上的會幕是天上會幕的影兒來 8:2 在聖所,就是真帳幕裏,作執事;這帳幕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
來 8:5 他們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狀和影像,正如摩西將要造帳幕的時候,蒙上帝警戒他,說:「你要謹慎,作各樣的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
主耶書亞在天上那真會幕裏供職,這帳幕不是由人支搭的,而是由主所支搭的。事實上,地上由人所建的會幕只是影兒,為要反映那在天上真正的會幕。
上帝與人的同在來 10:19 所以,弟兄們,既然我們靠著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
來 10:20 是藉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
約 1:14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一兒子的榮光。
主耶書亞為我們開通了進入至聖所的路,他把隔開聖所與至聖所之間的幔子除去,藉著他,人可以直接去到上帝那裏,正如主自己宣告的:「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 14:6)他成就了會幕的目的,就是上帝要住在子民的中間。
大祭司冠冕所代表的榮耀來 2:9 惟獨見那成為暫時比天使微小的耶穌,因為受了死的痛苦,得了尊貴榮耀為冠冕,好使他因著上帝的恩,為人人經歷了死亡。
來 2:17 所以,他凡事應當與他的弟兄相同,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贖罪祭。
主耶書亞為要作我們的大祭司,先成為一個與我們同有血肉之軀的人,為我們承受死亡的痛苦,之後得著尊貴榮耀為冠冕(參大祭司的冠冕;出28:36-38),他的事奉蒙上帝所悅納,成為我們慈悲忠信的大祭司。
摩西是子民的中保來 8:6 如今耶穌已經得了更優越的事奉,正如他作更美之約的中保;這約原是憑更美之應許立的。
來 9:12 他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而是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至聖所就獲得了永遠的贖罪。
主耶書亞以自己的血與我們立新約,成為更美之約的中保。
西奈之約來 8:6 如今耶穌已經得了更優越的事奉,正如他作更美之約的中保;這約原是憑更美之應許立的
約14:2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另參加4:22-26)
藉這更美之約,主耶書亞要賜我們更美的應許,這應許不是給我們地上的迦南地為業,而是賜給我們在天父那裏有永恆的居處。

此外,會幕的器具其實都是在反映耶書亞的生命特質。現列舉一些主要物件作例子並簡述:

會幕的物件主耶書亞所成就的
約櫃的施恩座(櫃子的櫃蓋; כַפֹּ֖רֶת)原文字根的意思是「遮蓋」。約櫃本是上帝與人相遇的地方,而主耶書亞就是我們通往天父唯一的道路(約14:6)。約櫃上的櫃蓋像是上帝的寶座,當人想到聖潔的上帝面前,他必需先解決自己的罪,而大祭司的職份就是要代表子民,一年一次把祭牲的血彈在櫃蓋上,為子民贖罪(參利16:14-15)。而耶書亞就是我們的大祭司,他是用自己的血為我們贖罪,使我們能進到父的同在裏。
約櫃內的法版(עֵדֻ֔ת),原文意思是「見證」。如上文所述,法版上所寫的「十件事」,是上帝與子民的約章,在這份立約的關係下,人要遵守上帝的吩咐。而當人活出上帝的話語,生命就會反映出上帝的屬性,成為祂在地上的見證人。主耶書亞成就了新約,他所領受的是從上而來的,並在地上為所領受的作見證,他是上帝的見證人,為真理作見證。(參約3:31-34、18:37)
約櫃內的嗎哪上帝吩咐摩西把一俄梅珥的嗎哪裝在罐子裏,作為上帝在曠野時賜給他們食物的見證,這罐後來放在約櫃裏。主耶書亞說他就是那從天上降下的真嗎哪,他是人生命的糧,使吃了的人永遠活著。(參約6:48-51)
香壇香在《聖經》裏往往寓意祈禱(詩141:2、路1:10、啟5:8、8:3-4),而主耶書亞復活後,他在上帝的右邊替信徒祈求。(羅8:34)
陳設餅桌子(供桌)在聖經裏,吃餅往往比喻「相交」以及「雙方有立約關係」(參創31:51-54;出24:11)。耶書亞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生命的糧」(參約 6:48),他也以自己的血與我們立了新約,藉著他,我們得以與上帝相交,也得以與上帝有一份立約的關係。
金燈臺聖所全被罩棚的幔子覆蓋,不透光,裏面的金燈臺成為惟一的光源,這金燈臺照亮聖所,要長期燃點,使祭司能在裏面供職。主耶書亞就是那真光,能照亮我們的生命,使我們能在光中事奉上帝。(參約1:1-4,8:12)
洗濯盆祭司進入會幕供職之前,要先用銅盆裏的水洗手和腳,以示他們是分別出來的,蒙上帝所使用。主耶書亞以他的道洗淨我們,使我們的心思意念被更新,不再體貼人的意思,而是體貼天父的意思,隨從上帝的心意去事奉。(參約13:5、15:3、17:17;弗5:26-27)
祭壇祭壇的功能是把祭物獻給上帝,也讓祭司可以吃,但我們有一祭壇,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帳幕中供職的人不可同吃的(來13:10)。主耶書亞在城外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

 

結語: 蒙上帝拯救後,為祂建立居所

《出埃及記》向我們展示的,是上帝要與人同在的心意,這份心意與祂在創世時把人放在伊甸園裏的目的相同。但因著先祖犯罪,人被逐出伊甸園,人從此與上帝隔開了。我們從《出埃及記》看見上帝怎樣延續祂的這心意。祂以大能把以色列人從為奴的埃及地拯救出來,給了他們一個新的身分和使命,就是要作上帝國度裏的祭司,是從全地分別出來,專屬於上帝的國民。然而,有了這個身分之後,子民就要甘心樂意建立一個上帝同在的居所(25:8),按照祂的吩咐,把天上的會幕建立在地上,而不是建立一個滿足自我的金牛犢敬拜。求主幫助我們學習這個順服的功課,活出上帝喜悅的生命,維持一份與上帝立約的關係。

我們既然因信主耶書亞,得以活在這份與上帝立約的關係裏,就不要忘記主救贖的恩典,要致力經營與上帝的關係,也就是按照祂的心意去建造「會幕」並在裏面供職,這包括學習敬畏上帝,遵照祂的話語而行,放下自己那些不蒙祂喜悅的心思意念,過一個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當人常存這份順服的心志,上帝就喜悅住在我們當中,作我們的帶領。阿們!


[1] 詳解可參上一篇《希伯來聖經》綜覽:《創世記》的文章摘要。

[2]The Complete Jewish Study Bible,  (Hendrickson Publishers Marketing 2016), 70。

[3] 這字與上帝吩咐挪亞做的那艘「方舟」在原文是同一個字。參創6:14。

[4] 原文是 אֶֽהְיֶ֖ה אֲשֶׁ֣ר אֶֽהְיֶ֖ה (ehyeh asher ehyeh ; I shall be which I shall be),意思是「我就是我」(或稱「我是」),可解作「我是以前的我,我是現在的我,我是將來的我。」

[5] 耶和華(יְהוָֹה Yhwh)在原文是四個希伯來字母,猶太人為表對上帝的尊敬,不會直接讀出祂的名字,所以真正讀音已失傳,而當經文出現這個字時,他們會讀 Adonai (「上主」)或Hashem(「那名字」)。

其他「《希伯來聖經》綜覽」查經摘要:


分享至你的:

關於作者

Ada Lui author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