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重建聖殿

兩約中間時期猶太人對大先知書的理解

(上圖是在以色列死海古卷博物館中的《以賽亞書》藏本,它的複印版本曾在香港展出)

兩約中間時期猶太人對大先知書的理解(作者:蔡錦圖)

從兩約中間時代(約公元前 5 世紀到公元 1 世紀)開始,猶太人對舊約大先知書的理解深受當時的歷史處境、文化影響以及宗教演變的影響。這一時期,猶太人在波斯、希臘和羅馬帝國的統治下生活,面臨著外來勢力的壓迫和文化衝擊。他們對大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的理解逐漸演變,以應對當時的困境和尋找屬靈的指引。

(1). 期盼彌賽亞的拯救
兩約中間時代,猶太人對彌賽亞的期待越來越強烈。由於遭受巴比倫流亡、波斯統治、希臘化時期的壓迫(特別是安提阿古四世對猶太教的逼迫),以及後來羅馬帝國的統治,猶太人強烈渴望一位救贖者來解救他們脫離外邦的壓制。他們在大先知書中尋找有關彌賽亞的預言,特別是以賽亞書中提到的「受膏者」(如賽9:6-7、11:1-9),以及「神的僕人」(賽53 章),這些經文被理解為他們當時自身的處境,也同時預示未來的彌賽亞王國,期望彌賽亞來臨能夠建立一個和平與公義的時代。
這種期待在馬加比起義時期(約公元前 167-160 年)尤為明顯。雖然馬加比家族在起義後建立了哈斯蒙尼王朝,但這王朝後來的權鬥和腐敗,並未帶來猶太人所期望的永久和平和救贖。猶太人仍然期待著彌賽亞的出現,來實現先知書中所預言的理想王國。

(2). 對民族命運和悔改的強調
大先知書的另一個主要信息是對猶大和以色列命運的描述,以及強調悔改和神的審判。在兩約中間時期,猶太人從流亡歸回後,仍然感受到被外邦勢力控制的壓力。他們理解到,先知書中對過去審判和毀滅的預言,不僅是一種歷史事實的紀錄,更是提醒他們要悔改並持守與神的約,以免再次遭遇審判。
關於猶太民族的未來,莫過於耶利米先知的提醒,對猶太人深具影響。在《耶利米書》中提到的對猶大罪惡的譴責和被擄的警告(如耶7:1-15),被視為猶太人應當悔改和回到神的誡命之下的提醒。而耶利米對被擄之後歸回的預言(如耶29:10-14,這一段被擄七十年的預言,對猶太人如何理解先知信息極具影響)也成為他們繼續盼望的根基。

(3). 對重建聖殿和神同在的渴望
《以西結書》對聖殿的描述(結40-48 章),在兩約時代具有特別的意義(我在最近撰寫的一部關於大先知書的著作中,置放了相當多篇幅在這一段經文的討論)。雖然猶太人在波斯帝國的允許下建造了第二聖殿,但這座聖殿無法與所羅門的聖殿相比,且神的榮耀是否回到了聖殿在猶太人心中,仍然是一個疑問。《以西結書》對聖殿恢復和神榮耀回歸的異象,成為猶太人對未來神再次親臨他們中的盼望。
這種對神同在的渴望,表現在第二聖殿時期的宗教活動中,包括嚴格遵守律法、擴展猶太會堂的作用,以及對聖殿禮儀的重視。此外,一些猶太教派如愛色尼派(Essenes)認為當前的聖殿不純潔,他們選擇離開耶路撒冷,居於曠野之中,期待一個更純潔的祭司秩序和未來榮耀的聖殿。

(4). 對外邦和未來審判的理解
兩約中間時期,猶太人也深刻地思考先知書中有關外邦的預言。例如,《以賽亞書》和《以西結書》對外邦列國的審判預言(如賽13-23 章;結25-32 章),被理解為神最終會審判那些敵對祂子民的國家,並在末世建立祂的國度。這成為猶太人對未來的希望,即使面對外邦勢力的強大和壓迫(尤其是在公元前2世紀和公元70年的猶太獨立運動),他們仍相信神最終會伸張正義。
在此期間,末世論的思想開始盛行,認為世界將進入一個末世性的轉折點,神會派遣祂的使者來執行審判,並建立一個新天新地的和平國度。這種思想反映在以後的一些猶太經典作品中,如《以諾書》等。

(5). 預言與示文學的興起
由於希臘化時期和羅馬時期的文化影響,猶太人對先知書的理解不僅局限於字面解釋,還包括更多的象徵和啟示性理解。例如,大先知書中的異象,如《以賽亞書》的「新天新地」(賽65:17),《以西結書》的「枯骨復活」(結37:1-14),在兩約時期被理解為末世的預兆,指向猶太民族在終末時代的復興。這種啟示性理解,進一步促成了啟示文學的興起,這類作品通過象徵性和隱喻性的語言描繪末世,對大先知書中的信息進行了延伸和再詮釋。

儘管兩約中間時期的猶太人宗教有不同派別,但他們對先知書的理解,逐漸成為他們的信仰重點。在公元前2世紀的《死海古卷》中,發現了多卷有關大先知書的抄本,顯示了先知書在第二聖殿時期的角色。其中《以賽亞書》擁有一卷完整的抄本,發現於昆蘭洞穴 1 中,是《死海古卷》中保存最完整的經卷之一(上圖是在以色列死海古卷博物館中的藏本,它的複印版本曾在香港展出)。這卷經文約寫於公元前 2 世紀,提供了非常接近我們現有的希伯來聖經的文本,顯示出當時以賽亞書的流傳情況。在昆蘭的第 4 洞中發現了幾份《耶利米書》的抄本片段,存在一些版本差異,尤其是在耶利米書的長度和結構上,顯示當時有不同的版本傳統。至於《以西結書》的抄本,尤其是從昆蘭第 4 洞中出土的片段,雖然不像《以賽亞書》那樣完整,但也幫助學者研究以西結書的文本傳統。除了以上的抄本片段,昆蘭還出土了一些非正典的文本,這些文本引用了大先知書的內容或進行了解釋,反映了大先知書的影響力。

(圖片及原文來自作者的臉書帖文,承蒙允准轉載)

《希伯來聖經》綜覽《以斯拉記》:以聖潔和順服的心去建造上帝的居所

「安息日研經坊」(2021-11-13)《希伯來聖經》綜覽:《以斯拉記》 (作者:Ada LUI

圖為公開讀律法書,參拉7:10、25;James Tissot, 1886-1894

1. 《以斯拉記》記載了以色列民回歸耶路撒冷後重建聖殿及重過聖潔生活的經過,過程中他們遇到甚麼困難和考驗?領袖及百姓們又是怎樣克服這些困難和考驗?

2. 試從他們的這些經歷去討論何謂「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上帝」?

 

簡介《以斯拉記

1. 書名:《以斯拉記》的書名來自7:1「這些事以後,波斯王亞達薛西在位的時候,有個人叫以斯拉,……」這個名字的希伯來文是 עֶזְרָא ꜥEzraʾ,意思是「幫助」或「幫助者」。以斯拉是亞倫大祭司的後裔,有祭司的身分,同時他是一個文士,精通耶和華的律法(7:6)。在早期《聖經》的猶太正典中,《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本為一卷,稱為《以斯拉記》。公元三世紀,教父俄利根把它分為兩卷,稱為《以斯拉記上、下》;公元四世紀,耶柔米的拉丁文《武加大譯本》同樣把它分為兩卷;公元十五世紀,《希伯來聖經》根據《武加大譯本》的做法,把這書分為《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放在《希伯來聖經》的著作部分,次序在《歷代志》之前,而基督新教的《舊約聖經》則把這兩卷書放在《歷代志下》之後。

2. 作者:傳統認為《歷代志上下》、《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的作者是同一人,因當中有一些重覆或相同的記載,例如:代下36:22-23與拉1:1-3的敘事重覆,兩份回歸者的名單(拉2章,尼3章)也類同。作者採用的材料包括:以斯拉的自傳和尼希米的自傳,書中保留了他們二人以第一人稱的敘事,也收納了一些公函。另也有猶太傳統認為作者是以斯拉,寫作時採用了《尼希米回憶錄》的材料。

3. 成書時間:大概是公元前四世紀,年份可以收窄至在公元前330年時期,因在尼12:11提到「耶何耶大生約拿單,約拿單生押杜亞」,而押杜亞是在希臘亞歷山大大帝時期作大祭司的。

4. 背景資料:有關《以斯拉記》的歷史背景可參以下列表[1]

公元前

回歸與重建

經文內提及的波斯國王

586

猶大國滅亡

 

539

巴比倫亡於波斯

539-530古列(居魯士)

536

波斯王古列(居魯士)准擄民回歸

536

所羅巴伯、約書亞率隊歸回(第一次)

535

聖殿基石立定

535-520

聖殿怠工

520

哈該、撒迦利亞蒙召

522-486大利烏(或譯大流士)

516

聖殿重建完成

475

撒迦利亞事奉畢

458

以斯拉歸回(第二次)

465-424亞達薜西

445

尼希米歸回(第三次)

444

聖城牆重建完成

433

尼希米重回波斯

425

瑪拉基蒙召

 

5. 語言:大部分是希伯來文寫成;有少部分經文是亞蘭文(4:8-6:18及7:12-26),主要是關於王的御旨和書信等記載。《希伯來聖經》最主要的亞蘭文經文就是出現在《但以理書》和這書裏。

6. 大綱:《以斯拉記》共有十章,大概可分為兩部分,大綱如下:

I. 所羅巴伯回歸

1. 居魯士的宣詔(1:1-11)

2. 數點回歸之民(2:1-67)

3. 為聖殿獻祭(2:68-3:7)

4. 建造聖殿(3:8-6:22)

II. 以斯拉回歸

1. 亞達薛西的獻禮(7:1-28)

2. 數點回歸之民(8:1-14)

3. 耶路撒冷的旅程(8:15-36)

4. 廢除通婚(9:1-10:44)

 

《以斯拉記》內容重點

1. 居魯士的宣詔(1:1-11

經文開始是波斯王居魯士頒下的一封通告全國的詔書,時間是在他戰勝巴比倫的那一年,即公元前539年,經文說這是「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耶利米的口所說的話,就激發波斯王居魯士[2]的心,使他下詔書」(1:1),內容是「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猶大的耶路撒冷去,重建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殿,他是在耶路撒冷的上帝;願上帝與這人同在。」(1:3)上帝藉耶利米曾預言猶太人要服事巴比倫王七十年,期滿後上帝要懲罰巴比倫並讓猶太人回歸故土(參耶25:11-12,29:10)。這七十年的計算方法有兩種,一是指由猶太人第一次被擄直到回歸耶路撒冷,二是指由聖殿被毀直到重建[3],但其實也可以是同時指兩種,因為猶太人得以回歸耶路撒冷,既為重建聖殿,也是重建聖民,而這兩件事正是《以斯拉記》的核心信息。

回應詔書的有猶大和便雅憫支派的族長、祭司、利未人,他們的心被上帝感動而願意上耶路撒冷建造聖殿,其他人也甘心把銀器、金子、財物、牲畜、珍寶獻上,支持他們回歸和建造聖殿,此外,居魯士王把從前尼布甲尼撒王從耶路撒冷所奪走的器皿[4]交給猶大領袖設巴薩[5],使他帶回耶路撒冷。經文詳細記載了這些器皿的數目,1:9-10記載的器皿數目共有2499件,而1:11所記載的數目則共有5400件,估計這是包括了所有大小器皿。這一段是要指出,回歸的子民不是空手而去,而是帶著建殿所需的物資和本來就屬於聖殿的器皿,反映出當上帝要子民完成祂所託付的事,就必也為子民供應所需的東西。[6]

2. 數點回歸之民(2:1-67

這一段詳細記載了第一批回歸子民的名單。當中的領袖有所羅巴伯和大祭司耶書亞,而百姓的名單就按著類別去記載他們的名字。2:3-19是各家族的名單,2:20-35是各城居民的名單,2:36-39是祭司的名單,共有4289人,2:40-58是在聖殿服役的利未人(歌唱的、門口的守衛、殿役)的名單,2:59-61則是族譜不明的人的名單。全會眾共有42360人,連同之後所載的僕婢和歌唱的男女7537人,這第一次回歸的人數共有49897人。值得留意的是,當中那些族譜不明的人要算為不潔,不得作祭司,他們也不可吃至聖的物,這反映出領袖對於祭司在身分上要聖潔有嚴謹的要求,而「聖潔」這主題成為這卷書的中心思想。

3. 為聖殿獻祭(2:68-3:7

當猶太人回歸耶路撒冷後就著手在聖殿原有的根基上建造,在工程開始之前,族長們為聖殿甘心獻上禮物,有金子、銀子和祭司的禮服。到了七月(七月的第一日是吹角節),以色列人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祭司耶書亞和所羅巴伯帶領著他們的兄弟築壇,並按照律法書所寫的在壇上獻上各樣的祭(每日當獻的燔祭、節期獻祭、甘心祭),並守住棚節(七月十五日),他們把銀子給石匠和木匠,又把糧食、酒、油給西頓人和推羅人,以換取他們把香柏樹從黎巴嫩以海運而來(如同當年所羅門建殿時的做法)。當時聖殿的根基尚未立定,子民就已按著摩西的律法築壇獻祭,這舉動大概是在效法當日約書亞帶領子民進入迦南地時,也築了一座壇向耶和華獻祭(參書8:30-31),以此宣告這地屬於上帝,並且是因著上帝的信實,子民才得以進到應許之地。這一段敘事是要強調他們現在要重建的這聖殿是之前那所聖殿的再版或延續。

4. 建造聖殿(3:8-6:22

在他們回歸耶路撒冷的第二年(公元前536年)二月,他們就開工建造,由二十歲以上的利未人監督建造。當工匠立殿的根基時,祭司穿禮服吹號,利未人敲鈸,站著讚美耶和華,彼此唱和,讚美稱謝耶和華,眾百姓也大聲呼喊。經文指:「然而有許多祭司、利未人和族長,就是見過先前那殿的老年人,現在親眼看見這殿立了根基,就大聲哭號,也有許多人大聲歡呼,百姓不能分辨歡呼的聲音或哭號的聲音,……。」(3:12-13)百姓因聖殿的根基立定而歡呼或哭泣,或許是有感於這殿的規模不及所羅門的殿(另參該2:3-9),但肯定他們也是有感於這殿得以重建,全是出於上帝的信實和恩典。

然而,聖殿的重建工程因敵人的攻擊而被逼停頓,這些敵人自稱「自從亞述王以撒‧哈頓帶我們上這地的日子以來,我們常向上帝獻祭。」(4:2)估計他們是自以撒‧哈頓(公元前681-669年)時期陸續被遷移到撒瑪利亞居住的外邦人,他們膜拜自己本族的偶像,卻也說自己常獻祭給耶和華,然而並不是真正敬拜獨一的耶和華上帝(參王下17:6,17:24-33)。[7]他們對猶太人的攻擊包括:

1. 假意向所羅巴伯和族長示好,說自己與猶太人一樣尋求上帝,又向上帝獻祭,希望與猶太人一同建造聖殿,但當遭到所羅巴伯、耶書亞和族長的拒絕後,他們就在百姓建造的時候,使百姓的手發軟,擾亂他們。(4:2-4)

2. 從居魯士在位至大流士在位的時候,他們賄賂謀士,要破壞建殿的計劃(建殿工程因此停了十六年)。

3. 當亞哈隨魯即位之初,也就是在聖殿建成後三十年,他們上書控告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

4. 當亞達薛西在位年間(也就是在以斯拉率領第二次回歸、尼希米率領第三次回歸的年間;參以上背景列表)他們又再上書奏告,4:8-16記載了奏文的內容,他們指控猶太人自古以來常有悖逆的事,現在城牆已經完成,如果讓猶太人繼續建城,猶太人就不會再進貢、納糧、繳稅,那麼王就會受虧損。4:17-22是王諭回覆說查明這城確曾有反叛的事,下令停止建造,等到王再降旨。於是敵人用勢力和強權叫猶太人停工。

這裏記載的事有些是發生在後來尼希米建城牆的時期,而把它們加插在這裏是要說明由重建聖殿、重建城牆、重建耶路撒冷城的過程中,敵人的攻擊一直未停止過。

第5章返回關於建殿的敘事,在大流士第二年(公元前520年,即工程停止十六年後),上帝差派兩個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向子民說預言,幫助他們重啟工程。於是所羅巴伯和耶書亞動工重建聖殿。此舉惹來河西總督的干涉,質詢是誰授權他們完成這建築。猶太人具實回答,河西總督奏文上告大流士請求示意,奏文的內容記載在5:7-17,在等待王降旨的期間,官員沒有叫猶太人停工,這是因為上帝的眼目看顧猶太人(5:5)。大流士的王諭回覆說證明居魯士曾降旨讓猶太人在耶路撒冷為上帝建殿,並歸還尼布甲尼撒所掠取的東西,這王諭更降旨:(1)不要攔阻建殿的工作;(2)從王的庫房支付工程所需;(3)供應獻祭所需用的牲畜;(4)無論誰更改這命令,就把那人懸在他自己的屋梁上,又使他的房屋成為糞堆。這封詔書使建殿的工程不再受阻,得以順利完成。

在大流士王第六年(公元前516年),即用了四年,聖殿就建好了。以色列人為聖殿舉行奉獻禮,就如同所羅門建殿後也舉行奉獻禮一樣(王上8:63),他們獻上的公牛、公綿羊、小綿羊雖然不及所羅門那時的多,但也是盡了他們的能力,重要的是,他們都是按照摩西的律法而行,又派祭司和利未人按著班次事奉上帝;在正月十四日,百姓守逾越節,祭司和利未人一同自潔,所有被擄歸回的子民和那些歸附他們的,都除掉外邦人的污穢,同吃逾越節的羔羊。整個獻殿禮的結束是子民感到極大的歡喜快樂,經文解釋這是因為耶和華使他們歡喜(6:22),可見上帝悅納這殿,也悅納這班子民。

5. 亞達薛西的獻禮(7:1-28

聖殿的重建完成後,接著要重建的就是聖民。關鍵人物是以斯拉,他是亞倫大祭司的後裔,並且「他是一位文士,精通耶和華──以色列上帝所賜摩西的律法。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因為耶和華──他上帝的手幫助他。」從7:10所記:「以斯拉立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導以色列人。」我們可推測以斯拉向王所求的,就是要返回耶路撒冷,好將律例、典章教導那裏的以色列人。亞達薛西王第七年(公元前458年),即聖殿建成後的五十八年,以斯拉率領第二批被擄的子民回歸耶路撒冷。他們在正月初一從巴比倫起程,五月初一就到了耶路撒冷,經文說是因為上帝施恩的手幫助他。由第七章開始,「上帝的手」[8]這個詞語經常出現,而學者說亞達薛西王有一徽號Longimanus,意思是「長臂者」,他應該是以手臂來象徵其權力所控的版圖既遠且廣。而作者則以「上帝的手」去強調,這事情的表面是亞達薛西王的手臂(權力)讓以斯拉得以回耶路撒冷,但其實背後是上帝的手在幫助祂的子民。猶太拉比有討論為甚麼以斯拉這麼遲才回歸耶路撒冷,他們的解釋是因為以斯拉要專心鑽研「妥拉」(可指摩西的律法,或所有來自耶和華的教導),並認為以斯拉這樣做是對的,因為遵守妥拉比建聖殿重要。[9]

7:11-20是亞達薛西王的一封詔命,內容是讓那些凡願意上耶路撒冷的以色列百姓、祭司、利未人都可以與以斯拉同去,王派了七個謀士同去,詔書列明王所賜的金銀以及百姓和祭司甘心獻給聖殿的禮物,並讓以斯拉帶同聖殿事奉所需用的器皿,聖殿裏所需用的經費可由王庫支取。7:21-28則是另一封給河西官員的王諭,內容是吩咐官員要供應以斯拉的一切所需,不可要求那些在聖殿服役的人(祭司、利未人、歌唱的、門口的守衛和殿役)進貢、納糧和繳稅,更賦予以斯拉權柄:「指派所有明白你上帝律法的人作官長、審判官,治理河西所有的百姓,教導不明白上帝律法的人。凡不遵行你上帝律法和王命令的人,當速速定他的罪,或處死,或充軍,或抄家,或囚禁。」(7:25-26)可見這次的回歸得到王的實質支持,以致以斯拉不得不讚美上帝:「耶和華──我們列祖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因他使王起這心願,使耶路撒冷耶和華的殿得榮耀。」(7:27)

6. 數點回歸之民(8:1-14

這裏記載的是第二次回歸的族長和他們的家譜,共有十五個家族的子孫,男丁有1496人,連同利未人40人,殿役220人,以及一些婦孺,這次的人數約有2000人。可見願意回歸的子民屬於少數,畢竟猶太人自從被擄至今已超過了一百二十多年,他們分散各地定居,而且在波斯帝國的管治下,他們的生活應該比在巴比倫統治時期的好。所以,這批願意回歸的猶太人實屬可貴。

7. 耶路撒冷的旅程(8:15-36

這一段記載的是以斯拉在抵達耶路撒冷之前所做的事,都是與他此行的目的有關,就是要為教導以色列民遵守摩西的律法作準備。以斯拉在亞哈瓦河邊紮營三日,要找出當中的利未人,大概是預計聖殿的運作需要一定的人手,並且他們或有助於以色列民活出律法的吩咐,而當他發現當中沒有利未人時,就派一些領袖往迦西斐雅(這大概是一個跟敬拜上帝有關的地方)去見領袖易多,要他為聖殿帶事奉的人來,最後找到四十個利未人和殿役二百二十人。然後,以斯拉在河邊宣告要百姓一同禁食,求上帝保護他們在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有平安。當時以斯拉帶著許多金銀財物,而由巴比倫到耶路撒冷需時四個月,所以這趟旅程著實有危險,但以斯拉因不想上帝的名蒙羞而沒有求王派步兵和騎兵保護他們上路,他與百姓禁食,祈求上帝為他們抵擋路上的仇敵和埋伏之人的攻擊,眾人都同心在上帝面前刻苦己心,尋求上帝施恩的手幫助,而上帝也應允了他們所求,使他們平安抵達耶路撒冷。這反映出以斯拉在未到達耶路撒冷之前,就已經在屬靈方面帶領著子民依靠上帝。

接著是以斯拉分派十二位祭司長,把王和官員及以色列眾人所獻給聖殿的金銀和器皿,都秤了交給他們,吩咐他們說:「你們歸耶和華為聖,器皿也歸為聖;金銀是甘心獻給耶和華──你們列祖之上帝的。你們要警醒看守,直到你們在祭司長和利未族長,以及以色列的各族長面前,在耶路撒冷耶和華殿的庫房內,把這些過了秤。」(8:28)以斯拉對屬於聖殿的器皿和在殿裏服役的人,都有嚴謹的聖潔要求,他也把這份嚴謹的態度傳給那些將要在聖殿裏事奉的人。他們到了耶路撒冷之後,8:33-36再次記錄他們把帶來的金銀和器皿都在聖殿過秤,重量全寫在冊上,就交到祭司手中,又為被擄歸回的人向上帝獻上燔祭和贖罪祭。這一段的記載是要指出那些回到耶路撒冷的子民和器皿都是聖潔的,是分別出來屬於上帝的,也是蒙上帝所悅納的。

8. 廢除通婚(9:1-10:44

這一段是關於以斯拉處理猶太人與外族通婚的事,也是跟聖潔這主題有關。當時眾領袖對以斯拉說:「以色列百姓、祭司和利未人沒有棄絕迦南人、赫人、比利洗人、耶布斯人、亞捫人、摩押人、埃及人和亞摩利人等列邦民族所行可憎的事。因他們為自己和兒子娶了這些外邦女子,以致聖潔的種籽和列邦民族混雜,而且領袖和官長在這事上是罪魁。」(9:1-2)在以斯拉時期,除了亞捫人、摩押人、埃及人還在他們當中之外,其他外族人都已不存在了,這裏列出的外族人名單跟《申命記》7:1所列的相似,那份名單後所記的就是一條關於以色列民不可與這些外族通婚的誡命:「不可與他們結親;不可將你的女兒嫁給他的兒子,也不可叫你的兒子娶他的女兒。」(申7:3)原因是「因為他必使你的兒女離棄我,去事奉別神,以致耶和華的怒氣向你們發作,迅速將你除滅。」(申7:4)以斯拉精通摩西的律法,他很清楚以色列之所以亡國被擄,就是因為子民隨從外邦人去跪拜那些人手所造的偶像,以致最終要承受上帝的懲罰。當以斯拉聽到以色列民又再違反這條誡命,陷入拜偶像的危機,甚至為首的竟然是領袖,就悲痛萬分。他「撕裂衣服和外袍,拔了頭髮和鬍鬚,驚惶地坐著。」(9:4)他的哀慟是因為他知道這罪將會為子民招致極大的禍患,而其他因為上帝的言語而戰兢的人也都聚集到以斯拉那裏。

在獻晚祭的時候,以斯拉穿著撕裂的衣服和外袍,雙膝跪下向上帝禱告。9:6-15是以斯拉一篇很長的悔罪禱告,以斯拉沒有獨善其身,他的禱文都是用「我們」來將自己和子民視為一個整體向上帝認罪,承認他們祖先一直悖逆上帝,以致上帝把他們交在鄰國諸王的手中,但上帝沒有丟棄他們,藉波斯諸王向他們施恩,使他們能重建聖殿及城牆。然而,現在以色列民再一次違背上帝的誡命,與外族結親,大大得罪上帝,所以他們實在無法在上帝面前站立得住。以斯拉禱告完畢後,俯伏在上帝殿前,而以色列中不論男女孩童都聚集到他那裏痛哭。

這時耶歇的兒子示迦尼對以斯拉說:「我們娶了這地的外邦女子,干犯了我們的上帝,然而現在以色列人在這事上還有指望。現在,我們要與我們的上帝立約,送走所有的妻子和她們所生的,照著主和那些因我們上帝誡命戰兢之人所議定的,按律法去行。起來,這是你當辦的事,我們必支持你,你當奮勇而行。」(10:2-4)於是以斯拉就叫祭司長、利未人和以色列眾人起誓,要照這話去做,之後通告所有人,叫他們在三日之內聚集在耶路撒冷。群眾如期到上帝殿前的廣場,那時是九月,既是冬天,又下大雨,以致群眾都戰抖。以斯拉站起來要群眾為著娶外邦女子這罪向上帝認罪,並要他們遵行上帝的旨意,離開那些外邦女子(也就是切斷與拜偶像有關的聯繫)。全會眾都同意要照著以斯拉的話去做,但因辦這事需時,於是另定了一個日期要辦好這事。由十月初一到正月初一,他們就查清了所有娶外邦女子的人數。10:18-44是一份娶了外邦女子的人的名單,共有111個名字:祭司17人,利未人6人,歌唱的1人,殿役3人,百姓84人。而這卷書是結束於他們為著自己所犯的罪獻上贖罪祭,並按照承諾把所娶的外邦妻子及所生的兒女都送走。

這段敘事或許會使讀者產生疑問,認為把妻子兒女送走是拆散家庭,不合乎道德人倫的標準,況且在《舊約聖經》裏也有一些上帝所重用的人物也同樣是娶了外邦女子(例如:亞伯拉罕娶了埃及人夏甲,約瑟娶了埃及祭司的女兒,摩西娶了古實女子等等)。經文對此沒有作任何負面的批評,那為甚麼以斯拉在處理子民與異族通婚的事上要這麼「不近人情」呢?讀者要明白,表面上,剛才所列的那些人物與被擄回歸的子民所做沒有兩樣,都是娶了外邦女子,但其實在性質上是截然不同的。首先,前者所列舉的例子是出現在律法還未頒下之前(在《出埃及記》20章以前),而《申命記》7:3這律法是指明當子民到了迦南地之後,不可娶那地的外邦女子,以免沾上她們拜偶像的風俗。而從以色列的歷史可見,他們的國家之所以滅亡、子民被擄,正是因為子民事奉外邦神明,背棄了與上帝所立的約所致。現在因著上帝的信實和恩典,子民才得以從被擄的地方回歸上帝的應許之地,但要是他們再次與這地的外邦人通婚,就代表完全沒有從歷史中汲取過教訓,再次讓整個民族陷入一個信仰的危機中,而以斯拉現要做的,就是撥亂反正,帶領子民重回正軌,讓異族通婚的事不再存留在上帝的群體之中。而10:18-44所記載的這份名單固然是寫下子民在這事上犯了罪,但也寫下了他們為自己的罪付上代價,目的是為要讓整個群體持守著屬上帝的聖潔子民這身分,好讓他們能蒙上帝悅納。這份以上帝為至高的敬畏心態一直是《聖經》對我們的重要教導[10]


在以色列民回歸耶路撒冷、重建聖殿、重過聖潔生活的過程中,他們遇到甚麼困難和考驗?領袖及百姓們又是怎樣克服這些困難和考驗?

《以斯拉記》讓我們看見被擄回歸的子民重建聖殿和重建屬靈生命的經過,要完成這個使命,不能單靠出色的領袖,而是要每一位子民與領袖同心,並各自盡上自己當擺上的那一分。筆者嘗試用以下列表略述他們在這過程中所遇上的困難和考驗,以及他們怎樣去克服這些困難和考驗。

 

經文

困難和考驗,領袖和百姓的回應,以及克服困難和考驗的經過

1

1:5 於是,猶大和便雅憫的族長、祭司、利未人,凡是心被上帝感動的人都起來,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華的殿。

1:11 金銀器皿共有五千四百件。被擄的人從巴比倫上耶路撒冷的時候,設巴薩把這一切都帶了上來。

自願回歸的子民只有約五萬人,可以說他們都是經過考驗的,因為回歸耶路撒冷就表示他們已選擇放棄適應多年的生活,並立志面對未知的將來,以及承擔重建聖殿的責任。他們都是被上帝感動而願意踏上這條回歸之路的人,為的是要回應上帝藉先知耶利米對子民能回歸耶路撒冷建殿的應許。

2

2:62 這些人在族譜之中尋查自己的譜系,卻尋不著,因此算為不潔,不得作祭司。

2:63 省長對他們說,不可吃至聖的物,直到有會用烏陵和土明的祭司興起來。

領袖嚴守祭司必須是聖潔身分的這要求,於是規定那些族譜不明的人不可以作祭司,而百姓都順服於領袖的決定。

3

2:68 ……為上帝的殿甘心獻上禮物,要在原有的根基上重新建造。

3:1 ……那時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

3:2 ……都起來建築以色列上帝的壇,要照神人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在壇上獻燔祭

3:3 ……因為他們懼怕鄰邦民族,又在其上向耶和華早晚獻燔祭

3:4 ……守住棚節……

3:5 ……並在初一和耶和華一切分別為聖的節期獻祭,又向耶和華獻各人的甘心祭

3:9 ……都起來如同一人,監督那些在上帝殿裏做工的人。

回到耶路撒冷的這批人,與當地的人相比,無疑是屬於少數,由於鄰邦的民族都比他們強,所以他們會懼怕,但他們沒有因為懼怕而退縮,而是專心地做建殿的工作,期間他們甘心為上帝獻上禮物,在殿的根基未立好之前,築壇獻祭,並按照摩西的律法去獻祭和守節,同心建立聖殿的根基。

4

4:3 但所羅巴伯、耶書亞和其餘以色列的族長對他們說:「我們建造上帝的殿與你們無關,因為我們要照波斯王居魯士所吩咐的,自己為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協力建造。」

當敵人假意示好,說要參與重建聖殿的工作時,領袖能辨識其動機,並堅定地拒絕與那些不是專一敬拜耶和華的人同工。

5

4:4 那地的人就在猶大百姓建造的時候,使他們的手發軟,擾亂他們

4:5 ……那些人賄賂謀士,要破壞他們的計劃

4:24 於是,在耶路撒冷上帝殿的工程就停止了……

由於敵人的諸多阻撓,以致百姓被逼停止建殿的工程。

6

5:1 那時,哈該先知和易多的孫子撒迦利亞,兩個先知奉以色列上帝的名向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猶太人說預言。

5:5 但上帝的眼目看顧猶太人的長老,以致沒有人叫他們停工,……。

6:14 猶太人的長老因哈該先知和易多的孫子撒迦利亞的預言,就建造這殿,凡事順利。……,建造完畢。

上帝知道他們的困難,所以差派兩位先知對他們作出責備和應許,於是他們回轉並依靠上帝,遵從先知的訓示,啟動未完的建殿工程。而因著上帝的幫助,敵人的阻撓最終不成功,建殿的工程在四年後順利完成。

 

試從他們的這些經歷去討論何謂「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上帝」?

聖殿是上帝在地上所立,唯一可以去敬拜祂的地方,而人往聖殿去向上帝獻祭的目的是要讓自己的生命能蒙上主悅納,能無虧欠地親近上主。在《福音書》的記載中,主耶書亞(耶穌)也曾教導人要怎樣去敬拜上帝:

約4:23 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那真正敬拜父的,要用心靈(pneúma;spirit, wind, breath)和誠實(alḗtheia;truth, faithfulness)敬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敬拜他。

約4:24 上帝是靈(pneúma),所以敬拜他的必須用心靈(pneúma)和誠實(alḗtheia)敬拜他。

主耶書亞指出真正對天父的敬拜,是人一種在心靈(pneúma)裏的活動,是由內心生發出對上帝的敬畏而降服於祂,於是願意按著上帝的話──真理(alḗtheia)而行事,這樣的敬拜是上帝所悅納的。《以斯拉記》記載了被擄回歸子民的建殿過程,以及他們學習過聖潔生活的經歷,期間展現出他們是怎樣「在心靈裏敬畏上帝」和「順服遵守上帝的律法」,現以下表簡述之。

 

「在心靈裏敬畏上帝」的經文例子

「順服遵守上帝的律法」的經文例子

1

1:5 ……凡是心被上帝感動的人,……

3:2 ……,要照神人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在壇上獻燔祭。

2

1:6 ……甘心獻上禮物

2:68 ……甘心獻上禮物……。

3:4 並照律法書上所寫的守住棚節 ,按數照例每日獻所當獻的燔祭

3

3:11 他們彼此唱和,讚美稱謝耶和華:……

6:18 他們派祭司按著班次,利未人也按著班次在耶路撒冷事奉上帝,正如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

4

6:22 他們歡歡喜喜地守除酵節七日,因為耶和華使他們歡喜。

7:10 以斯拉立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導以色列人

5

10:1 以斯拉禱告,認罪,哭泣,……,有以色列中的男女和孩童聚集到以斯拉那裏,成了一個盛大的會,百姓無不痛哭

10:3現在,我們要與我們的上帝立約,送走所有的妻子和她們所生的,照著主和那些因我們上帝誡命戰兢之人所議定的,按律法去行

事實上,當所羅門建殿完畢並舉行獻殿禮時,他在禱告裏已提到上帝的居所其實不是人手所建的殿:「上帝果真住在地上嗎?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容納你,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王上8:27)接著所羅門在禱告裏就提到,上帝真正喜悅的居所,是在一班對祂心存敬畏的人當中,他們或許會因軟弱、犯罪而被上帝懲罰,但只要他們懂得以謙卑的心尋求上帝,願意離開惡行,遵照上帝的話而行,就必蒙上帝的寬恕和接納,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說:「那至高無上、永遠長存、名為聖者的如此說:『我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卻與心靈痛悔的謙卑人同住;要使謙卑的人心靈甦醒,使痛悔的人內心復甦。』」(賽57:15)。可以說,上帝真正看重的殿,其實是一班合乎祂心意的人,也就是懂得在上帝的話語上謹慎、敬畏,存謙卑的心事奉上帝的一群人!


結語:以聖潔和順服的心去建造上帝的居所

《以斯拉記》是由上帝應驗祂對子民的應許──回歸耶路撒冷重建聖殿──而揭開序幕的,上帝激動波斯王居魯士的心,使他下詔書容許那些願意回歸耶路撒冷的人為上帝建殿,這全是出於上帝的信實和恩典,然而,這事雖然是按著上帝的應許而發生,卻不代表子民的建殿過程無風無浪,相反,在建殿的過程中子民經歷了很多困難和考驗,他們甚至因敵人的攻擊而被逼停工,但靠著上帝的恩典和幫助、子民的順服,這建殿的工程終於完成。可以說,這條回歸和重建聖殿之路,是一條上帝的子民要不斷經歷考驗、不斷自潔、不惜代價,以及要一直仰望上帝的幫助而行的路。

此外,當聖殿在耶路撒冷重建完成之後,也不代表上帝在人內心要建造的居所已經完成了。從以斯拉立志要教導子民遵守上帝的話語可見,人要在內心為上帝預備居所的工程仍然要繼續,子民建殿時曾遇上敵人的攻擊而被逼停工,而人內心那上帝的居所同樣會因人偏離上帝的話而叫人的屬靈成長陷於停頓,情況就如同子民與異族通婚會使自己陷於罪中一樣。作為屬於上帝的子民,要保守聖潔身分的途徑只有一個,就是以上帝的話語作為生活的準繩,以此較正自己內心所有不符合上帝教導的心思意念,並立志行在上帝所指引的真理的路上。

彼前2:5你們作為活石,要被建造成屬靈的殿,成為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獻上蒙上帝悅納的屬靈祭物。

今天,主耶書亞的門徒就是上主要居住的屬靈的殿,而這個屬靈的殿的建造工程將在我們的一生中不斷地進行!而《以斯拉記》給我們的提醒是:我們是否有好好地持守聖潔子民的這個身分?不讓它受屬世的做法或自己的私慾所玷污?我們是否有常常活出上帝的吩咐,以自己的生命作為一個祭物,並要讓這祭能蒙上帝悅納?求聖靈幫助我們,叫我們都能時刻活在上帝的話語裏,被祂的話語更新、改變和校正,好叫我們的內心能被建造成上帝喜悅的居所。阿們。



[1] 參馬有藻著《舊約概論》(香港。中國信徒佈道會,1985),頁344。

[2] 上帝曾藉先知以賽亞預言祂所膏的居魯士會下令建造上帝的殿和釋放被擄的子民(賽44:28,45:13),但這並不代表居魯士是一個認識上帝的人(賽45:1-5),只是上帝要使用他來成就自己所預言的事。

[3] 從猶大子民被擄(公元前606年)至回歸(公元前536年)去計算,共有七十年的時間,期間經歷三次被擄,第一次是約雅敬作王時(公元前606年),第二次是約雅斤作王時(公元前 597年),第三次是西底家作王時(公元前 586年);而從聖殿被毀(公元前586年)至重建(公元前516年)去計算,也大約有七十年的時間。

[4] 參王下24:13,25:14-15。

[5] 設巴薩(Sheshbazzar)可能就是代上3:18的示拿薩(Shenazar),他是猶大王約雅斤的兒子,也是所羅巴伯的叔父,參代上3:17-19。

[6] 這也讓我們想起當以色列民出埃及時也不是空手離開的,他們是帶著埃及人所給的金器、銀器和衣裳(出3:21,12:35),而那些物資也成了子民在曠野建造會幕的材料。

[7] 參The Jewish Study Bible (Oxford University , 2014), 1669。

[8] 拉7:6、9、28;8:18、22。

[9] 參The Jewish Study Bible (Oxford University , 2014), 1666。不過,由於猶太拉比的著作大多在第二聖殿被毀之後出現(公元二至六世紀),所以其神學思想往往是傾向強調研讀和遵行妥拉這個重要性過於不復存在的聖殿敬拜。

[10] 例如:申6:5「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這就是我們熟悉的最大誡命。而主耶書亞(耶穌)也同樣教導我們對上帝的愛要多於對妻子兒女的愛,例如:可10:37「愛父母勝過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勝過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但要留意的是,主耶書亞並沒有叫人不要去愛自己的家人,而是在強調當兩者在信仰上出現衝突時,我們要知道其優先次序並要懂得怎樣回應。

其他「《希伯來聖經》綜覽」查經摘要:

《希伯來聖經》綜覽《哈該書》:建造上帝的殿是信徒的召命

「安息日研經坊」(2021-8-7)《希伯來聖經》綜覽:《哈該書》(作者:Ada LUI

圖為第二聖殿模型,攝於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館;© Herbert Chan/Beit Midrash Yeshua

《哈該書》是關於上帝吩咐被擄歸回的百姓重建聖殿,並就此作出鼓勵與應許。討論問題是:

在《新約聖經》裏也有一些經文提到信徒就是上帝的殿。試就《哥林多前書》第3章、《以弗所書》第2章及《彼得前書》2:1-10的內容,討論有哪些重點是在提醒信徒要怎樣建造上帝的殿?

 

簡介《哈該書》

1. 書名:《哈該書》的希伯來書名 חַגַּ֣י Haggai來自1:1「大流士王第二年六月初一,耶和華的話藉哈該חַגַּ֣י)先知向撒拉鐵的兒子猶大省長所羅巴伯和約撒答的兒子約書亞大祭司傳講,說:」

2. 作者:「哈該」(חַגַּ֣י Haggai)在原文的意思是「節日的」或「節期性」。《聖經》沒有提到他的身世背景,但他的名字有出現在《以斯拉記》(拉5:1,6:14)。從這兩卷書我們得知哈該是被擄歸回之民,他與撒迦利亞先知同期,在波斯王大流士作王時,蒙上帝呼召作先知向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猶大人傳講信息。

3. 成書日期:從書內哈該為信息所定的日期,學者一般接受這書的成書日期在公元前 520年。當中四篇信息的宣講日期都是在大流士王第二年(公元前 520年)。第一篇是在六月初一(陽曆八至九月),第二篇是在七月二十一日(陽曆九至十月),第三篇和第四篇是在九月二十四日(陽曆十一至十二月),這四篇信息相隔的日子是三個月二十四日。

4. 歷史背景:公元前586年猶大亡於巴比倫,公元前539年巴比倫亡於波斯,自此猶大成為波斯的一個省。公元前536年,波斯王古列(居魯士)下詔准許猶大人歸回耶路撒冷重建耶和華的殿(拉1:1-3),同年,第一批猶大人在所羅巴伯和約書亞的帶領下,歸回猶大開始重建聖殿。公元前535年,聖殿的基石立定,但自公元前535至520年這十六年間,建殿的工程停止,原因是「那地的人就在猶大百姓建造的時候,使他們的手發軟,擾亂他們。從波斯王居魯士年間,直到波斯王大流士在位的時候,那些人賄賂謀士,要破壞他們的計劃。」(拉4:4-5)到了大流士王第二年,上帝藉哈該先知和撒迦利亞先知吩咐百姓重建聖殿,於是建殿的工程重啟,這就是《哈該書》的背景。

5. 大綱:《哈該書》共有兩章,大綱如下:

1. 哈該的呼籲(1:1-11)

2. 兩個聖殿的差異

A. 開始動工 (1:12-15)

B. 後來的殿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2:1-9)

3. 斥責與鼓勵(2:10-19)

4. 對所羅巴伯的應許(2:20-23)

 

《哈該書》的內容重點

1. 哈該的呼籲1:1-11

在《哈該書》裏提及五個日期,當中的一些日期與節期有關,而節期又跟聖殿獻祭有關,可見這卷書以「哈該」(跟「節期」有關)作為書名饒有深意。書內的第一個日期是「大流士王第二年六月初一」(1:1),猶太曆法以陰曆計算,初一就是每月的第一日,也就是月朔(新月)的日子。按照《摩西五經》所定,這日子要在聖殿獻祭(參民10:10),然而聖殿還未建成,獻祭的活動就無法進行。就在這個日子,上帝藉哈該向當時兩位領袖傳話,一位是政治領袖所羅巴伯,他是猶大省長,另一位是宗教領袖大祭司約書亞[1]。上帝向他們說的第一句話是:「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這百姓說,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還沒有到。」(1:2)「萬軍之耶和華」這個詞在書內共出現了13次[2] ,上帝以此自稱,一方面是要強調祂是大有能力的,並不如他們所以為,在敵人的阻撓就無從建殿(參拉4:4);另一方面,是要強調祂的話語一出,百姓就必須遵行。這一句話開宗明義是針對在過去十六年,百姓一直以「建造耶和華殿時候還沒有到」這個理由去解釋他們為甚麼停止建造聖殿。

接著耶和華就指出這其實只是個藉口,真正的原因是他們根本不尊敬上帝的殿,「這殿 בַּיִתbayit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 בַּיִתbayit嗎?」(1:4)「天花板」(סָפַן çaphan)是指有遮蓋的屋頂,這個字之前是用在所羅門用香柏木去遮蓋聖殿並王宮的屋頂,可見這是一種豪華而昂貴的裝修,不是一般百姓能負擔的。「殿」( בַּיִתbayit)在原文是指「房屋」或「家」,這個字共出現了11次,譯作耶和華的「殿」共有8次,而譯作是百姓的「房屋/家」則有3次[3](從這個字出現次數之多就已經反映出這書的信息是要讀者看重上帝的家多於自己的家)。百姓任由上帝的家荒涼(只得根基,沒有建築物),自己卻住在有遮蓋的家,上帝吩咐他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1:5),就是要他們為自己的怠惰而悔改。接著上帝指出他們在停工這段日子的經歷,「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吃,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領工錢的,領了工錢卻裝入有破洞的袋中。」(1:6)這種「種多收少,吃喝不飽足」的情況在《申命記》28:38-40也有類似的描述,這是在提示百姓,他們過去的勞碌全都徒然,豈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遵行耶和華的話,以致耶和華沒有賜福給他們嗎?

上帝再次要百姓「省察自己的行為」(1:7),並說出他們不蒙祝福是「因為我的殿荒涼,你們各人卻只為自己的房屋奔走。」(1:9下)上帝責備他們把歸回耶路撒冷的任務完全拋諸腦後,各人不去建造上帝的家,卻為自己的家奔波勞碌。上帝因此對他們作出懲罰,包括:「你們收到家中,我就吹去。」(1:9上) 「因你們的緣故,天不降甘露,地也不出土產。」(1:10)「我命令乾旱臨到土地、山岡、五穀、新酒、新油和地上的出產,也臨到人和牲畜,以及一切人手勞碌得來的。」(1:11)這都反映出百姓過去不蒙上帝賜福與他們停止建殿有直接關係。現在,上帝向百姓發出命令:「你們要上山取木料,建造這殿,我就因此喜樂,且得榮耀。」(1:8)上帝要他們立即採取行動,上山去取建殿的木料,並且要以一個以正確的心態去建殿,就是要把上帝的殿放在首位,全然地為了上帝的榮耀和喜樂而去工作。總的而言,這部分是哈該呼籲百姓要在心態上作出180度的轉變,從過去以建造自己的家為念,轉而去以建造上帝的家為念。

2A.開始動工(1:12-15)

這部分是敘述百姓聽從了耶和華藉先知所說的話,就對耶和華心存敬畏,於是在六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在第一篇信息宣講後的二十三天,上帝激發所羅巴伯、約書亞和所有百姓的心去開始建造聖殿,而上帝對他們作出的應許是「我與你們同在」(1:13)。在《先知書》裏,先知的信息被聽從,而且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作出回應並行動,可說是極之少有。

2B.後來的殿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2:1-9)

這部分是哈該的第二篇信息,日期是在七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在聖殿重建的工程開始後不久。這批被擄歸回耶路撒冷的百姓中有一些是年老的,他們既見過所羅門所建的那座宏偉的殿,也見證著它的被毀。上帝預先對他們在建殿時會有的心情說出來,也就是他們會覺得現在的殿不及從前的殿的榮耀。這「榮耀」大概是指所羅門所建的殿是用貴重的木材和石頭,殿的裏外都包了金,是一座金碧輝煌,美輪美奐的建築物,以致百姓現在所建的殿實在遠遠及不上。在《以斯拉記》也描述到當年聖殿立了根基時,那些見過先前的殿的老年人,「就大聲哭號,也有許多人大聲歡呼,百姓不能分辨歡呼的聲音或哭號的聲音。」(拉3:12-13)但上帝指出他們看為是榮耀的那殿,現在「在你們眼中豈不是如同無有嗎?」(2:3)為免百姓在建殿時灰心喪志,上帝鼓勵他們要剛強,祂對所羅巴伯說:「你當剛強!」,對約書亞說:「你當剛強!」[4],對百姓說:「你們都當剛強做工,因為我與你們同在。」(2:4)這樣一連三次對他們說要「剛強」,意味著重建聖殿的工程是艱巨的,所以他們從領袖到百姓都必須要有奮勇堅毅的心才能完成。但同時,上帝對他們的應許是祂會與他們同在。而且,只要百姓遵祂的話而行,上帝也會保守他們。上帝說「這是照著你們出埃及時我與你們立約的話。我的靈仍要住在你們中間,你們不必懼怕。」(2:5)上帝重申祂與子民有立約的關係,上帝的靈在他們中間,也就是上帝會在他們中間工作,必定會使他們完成這建殿的工程,所以他們不用懼怕。

接著上帝預言祂將要做的事:「過些時候,我必再一次震動天地、滄海與乾地。我必震動萬國,萬國的珍寶都必運來,我就使這殿充滿榮耀。銀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這後來的殿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在這地方我必賜平安。」(2:6-9)這些事情到底在麼時候發生,學者一般有兩個解釋[5],如果用風景畫中的近景和遠景重疊的情況來比喻的話,第一個是近景的解釋,2:6 裏的「震動」是指在三百年後震動世界的事,就是波斯帝國為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所亡(公元前 333年),而2:7裏的「珍寶」是照字面解作金銀,這個預言應驗於波斯王大流士撥錢給猶大人建殿(拉6:8-9)以及在新約時期,大希律重修聖殿。第二個是遠景的解釋,2:6 裏的「震動」在《希伯來書》12:26-27被引用:「當時他的聲音震動了地,但如今他應許說:『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這『再一次』的話是指明被震動的要像受造之物一樣被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能常存。」這是指向末日時天地要被挪去及更新的情況,2:7裏「萬國的珍寶」也可譯作「萬國所羨慕的」,這是指基督的來臨,而這理解是基於《瑪拉基書》3:1 「萬軍之耶和華說:『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來到他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看哪,快要來到。』」但大部分學者傾向採納第二個(遠景的)解釋,因為由大希律所擴建的那殿被主耶書亞(耶穌)斥責為已變成了賊窩(太21:13,可11:17,路19:46),所以它理應不是能彰顯上帝榮耀的那「後來的殿」,而是指耶書亞要建立的那座屬靈的上帝的殿(參約2:19)。 

3.斥責與鼓勵(2:10-19 

這部分是哈該的第三篇信息,日期是九月二十四日,耶和華吩咐哈該要向祭司請教律法,這裏祭司一詞在原文是複數,意思是一般性地向整個祭司群體發出提問,而因祭司的責任就是要把上帝的律例誡命教導百姓(申33:10),尤其是要教導百姓分辨聖的和俗的,潔淨的和不潔淨的(利10:10),這與聖殿在重建後,百姓要怎樣按照上帝對聖俗以及潔淨與不潔淨的規定去在壇上獻祭相關。

現在上帝要先知向祭司請教的律法是關於成聖和潔淨,第一:「看哪,若有人用衣服的邊兜聖肉,這衣服的邊接觸了餅,或湯,或酒,或油,或別的食物,這些是否成為聖呢?」祭司回答說:「不。」(2:12)按照《利未記》的教導,凡是已獻給上帝的祭物,就是屬於上帝的,也是潔淨的,上帝讓祭司分享那聖物,而「凡摸這些祭物的都要成為聖。」(利6:18)但祭司要指教百姓,那件用來兜聖肉的衣服雖然是聖的,但那接觸過聖物的衣服之後再接觸其他物件的話,這是不會使其物件也成為聖的。

第二:「若有人因摸屍體染了不潔淨,然後接觸任何東西,這東西就變為不潔淨嗎?」祭司回答說:「必不潔淨。」(2:13)按照《民數記》的吩咐,那摸過不潔淨之物的人,如果再摸其他物件,就會使其物件也成為不潔淨(民19:11-12)。簡單而言,成聖是不能傳染的,不潔淨卻能傳染。至於這兩個屬靈原則跟重建聖殿有甚麼關係,上帝說:「在我面前這民如此,這國也是如此;他們手裏的各樣工作都是如此;他們在那裏所獻的都不潔淨。」(2:14)上帝要百姓明白,他們雖然已歸回到耶路撒冷,但他們不會因為身處這屬於上帝的地方,就必然是聖潔之民,他們必需要按照上帝的吩咐去行事為人,才會是上帝所悅納的。反之,要是他們沒有遵行上帝的話,做上帝不喜悅的事,這在上帝眼前就是不潔淨的,而他們在殿所獻給上帝的也都是不潔淨的[6]。這值得我們深思,原來上帝對成聖及潔淨的要求是,人要聽從並遵行祂的話,並要獻上在上帝所看為是祂悅納的東西。

2:15-19 是哈該的第四篇信息,日期也是在九月二十四日,這在農耕季節是收成的月份。這篇信息與第一篇信息(七月二十一日)剛好是一個首尾呼應,之前提到他們「種多收少,吃喝不飽足」(1:6)的情況,現在提到他們「倉無穀種,樹無果子」(2:16,19)的情況,之前上帝要百姓「省察自己的行為」(1:5,7),現在上帝要百姓「心裏要想一想」(2:15,18),這是再次提醒百姓要留心,當聖殿未建的時候,也就是「耶和華的殿還沒有一塊石頭放在石頭上的情況」與現在他們開始建殿之後的情況,將會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光景。之前他們經歷的農耕收成都是失望的,他們期待收到二十斗的穀堆,卻只得了十斗,期待酒的收成有五十桶,卻只得二十桶(2:16)。經文提到「我以焚風、霉爛、冰雹攻擊你們,和你們手上的各樣工作,你們仍不歸向我。」(2:17)這是因上帝之前攻擊他們的收成,現在上帝對他們的應許是:「倉裏還有穀種嗎?葡萄樹、無花果樹、石榴樹、橄欖樹雖沒有結果子,從今日起,我必賜福。」(2:19)這是向他們預言將來會有好的收成。總的而言,這部分是關於上帝以百姓開始在殿的根基上動工作為一個分水線,在這日之前他們因不歸向上帝,沒有看重建造上帝的家所以不蒙祝福,現在上帝要因著百姓回轉,並聽從祂的話去建殿而向他們賜福,這與《申命記》裏遵從上帝的吩咐會蒙福,悖逆會招禍的原則是一貫的[7]。也就是說,當提到建造上帝的殿時,就必須回到上帝藉摩西向子民所說的教導上。

4.對所羅巴伯的應許 (2:20-23)

哈該的第四篇信息包含了一個對所羅巴伯的應許,這裏耶和華再一次說「我必震動天地」(2:21),之前上帝說「我必再一次震動天地」(2:6)是跟後來的殿的榮耀有關,但這次卻是跟審判以及祂所揀選的人有關:「傾覆列國的寶座,除滅列邦列國的勢力,並傾覆戰車和坐在其上的。馬和騎兵都必跌倒,各人被弟兄的刀所殺。」(2:22)當聖經提到傾覆和除滅,往往使人想起上帝曾因所多瑪、蛾摩拉的罪而毀滅它們(創19:1-29,另參賽13:19),至於傾覆戰車、馬和騎兵,則使人想起以色列民出埃及時,上帝使法老和他的戰車戰馬被海水淹沒(出14:28),而「被弟兄的刀所殺」則使人想起上帝使米甸人自相擊殺(士7:22)。這都是指出上帝會向人追討罪並作出審判。

接著上帝稱呼所羅巴伯為「我僕人」,在這卷書裏所羅巴伯一直被稱呼為猶大省長,現在稱他為上帝的僕人,像是要提醒他,他雖是百姓的領袖,但他有一個更重要的角色,就是上帝的僕人。上帝對所羅巴伯說:「到那日,我必以你為印,因我揀選了你。」(2:23)印是一個帶印的戒指,象徵著權柄,在《耶利米書》22:24記載到上帝說猶大王哥尼雅(即「約雅斤」)是祂右手上帶印的戒指,但上帝已把這戒指摘了下來,這是代表上帝不揀選約雅斤,現在上帝揀選所羅巴伯,代表上帝對大衛的應許將由所羅巴伯這大衛的後裔去延續。而我們從《馬太福音》記載的耶書亞家譜中看見,耶書亞就是所羅巴伯的後裔(太1:12),而他們兩人都是大衛的子孫,並且都與建造聖殿有關:上帝揀選了所羅巴伯祂的僕人去帶領百姓重建耶路撒冷的聖殿,這殿在四年後就建造完成(拉6:14),至於那座屬靈的上帝的殿,上帝揀選的則是祂的獨生子耶書亞(路9:35),他也必會帶領上帝的百姓去建造完成這殿(參啟21:22)。 

 

從《哥林多前書》第3章、《以弗所書》第2章及《彼得前書》2:1-10看使徒對信徒要怎樣建造上帝的殿所作的提醒。

《哈該書》的信息是要鼓勵被擄歸回的百姓重建聖殿,完成他們歸回耶路撒冷的使命。當時聖殿的根基已經立定,但百姓卻沒有把建造上帝的殿放在首位而停工了十六年,上帝要百姓為過去所經歷的窮乏和失敗痛定思痛,並回到上帝藉摩西所傳給他們的教導裏,以行動建聖殿,好經歷上帝所賜的豐足,上帝更應許將來的殿必更有榮耀。

這座聖殿在四年後重建完成,上帝的殿再一次屹立在地上,到新約時期,這座殿由大希律擴建得更宏偉,成為了百姓的信仰核心,但主耶書亞卻到聖殿趕出在裏面做買賣的人,又指控當時的人把聖殿變成了賊窩(太21:13,可11:17,路19:46),可見這座殿已偏離了上帝要人藉著殿向祂敬拜的本意。耶書亞更說:「你看見這些宏偉的建築嗎?這裏將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可13:2)暗示這殿將再一次如同無有。而當公元70 年羅馬軍攻陷耶路撒冷把聖殿燒毀時,這預言果然應驗了[8]

這值得我們深思,上帝要的殿是怎樣的?哪裏才是上帝樂意居住的地方?「上帝果真住在地上嗎?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容納你,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王上8:27)可見當第一座由所羅門建成的殿落成時,所羅門的禱告已指出上帝並不是真的要住在人手所建的殿。聖經又說:「我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卻與心靈痛悔的謙卑人同住;要使謙卑的人心靈甦醒,使痛悔的人內心復甦。」(賽57:15)這位住在高天之上的上帝,卻願意藉著祂的靈住在人的心裏,而上帝樂意居住的心靈之地是那些內心謙卑,會在靈裏痛悔,也會因上帝的言語而戰兢的人,因這些人敬畏上帝,他們會選擇行上帝的道路,做上帝喜悅的事。

「看哪,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是衡量的石頭,是寶貴的房角石,穩固的根基;信靠他的人必不致驚恐。」(賽28:16)上帝要的殿並不是一座宏偉壯觀的建築物,而是一座屬靈的殿,祂親自立了一個房角石作為殿的根基,聖經多處指向這個房角石就是耶書亞[9]。耶書亞藉著死在十字架上而成就了救贖,也藉著從死裏復活而敗壞了死亡的權勢,使那些信靠他的人能與上帝和好,也得以進入上帝的同在。上帝的心意就是要人在耶書亞以生命所立的根基上去建造上帝的殿。耶書亞在地上時完全按照上帝的話而活,使他的信徒可以效法他,同樣也活出一個討上帝喜悅的生命,耶書亞所成就的如同是一座建築物的房角石,他所立定的根基能讓他的信徒在這根基上繼續去建造。

《哥林多前書》第3章是保羅在處理哥林多教會裏出現的嫉妒和紛爭,當時信徒之間分黨分派,有人聲稱「我是屬保羅的」,也有人聲稱「我是屬亞波羅的」(林前3:4),就此保羅作出斬釘截鐵的宣告:根基只有一個,就是主耶書亞,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林前3:11),不論是在屬靈上多麼高超的人,都只是上帝的僕役,他們只不過是按著上帝所給的恩賜去服事,真正叫人在靈裏成長的是上帝,所以功勞不屬於那些屬靈領袖,不論是屬靈領袖或信徒都不可自誇(另見路17:10)。對於分黨分派的情況,保羅指這其實是屬肉體的表現(林前3:3),而他們應當要有屬靈的表現才對(林前3:1)。保羅又教導,每一個在這根基上建造的信徒都要謹慎,因為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程向上帝交賬。如果人用貴重和穩固的材料(金、銀、寶石)去建造,他要得賞賜,如果人用卑賤又脆弱的材料(草、木、禾秸)去建造,他就要受虧損。保羅在提醒信徒他們的工程將來都要受像火一樣的考驗(林前3:15),而如果要經得起這考驗,信徒就不要像世人那樣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屬靈的事,而是應當聽從上帝的吩咐和順服聖靈,靠著祂的靈去建造上帝的殿。

《以弗所書》第2章是保羅在處理外邦信徒與猶太信徒合一的問題。保羅指出從前外邦信徒放縱私慾,死在罪中,但上帝以豐富的憐憫和大愛拯救了我們,使我們不致因過犯而死,反與基督同活,所以信徒被拯救完全是上帝的恩典。而上帝對信徒有一個要求,就是要我們行善(就是行上帝眼中看為好的事),這是上帝早已預備好要我們做的,這個要求在於外邦信徒和猶太信徒都是一樣的。外邦信徒從前與基督無關,也與以色列選民團體隔絕,但現在因著主耶書亞的救贖已經得以親近上帝,也因著他成就的和平而可以與以色列選民合而為一。因為這兩個群體有同一位聖靈,有同一個根基就是主耶書亞為房角石,這樣雙方就要靠著耶書亞同被建造,成為上帝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彼得在《彼得前書》2:1-10對信徒要怎樣以上帝的靈去建造上帝的殿作出了提醒,他勸勉信徒要除去一切的污穢,過聖潔的生活,也要愛慕主的話語(彼前2:9),這與《哈該書》裏上帝提醒百姓要分辨聖的和俗的,潔淨的和不潔淨的心意是一致的。「你們是被揀選的一族,是君尊的祭司,是神聖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彼前2:9),彼得在這裏提醒信徒的身分,指出每個信徒都如同是一塊活的石頭,要同被建造成為一所屬靈的殿,並在這殿獻上蒙上帝悅納的屬靈祭物。這個觀念是源於《出埃及記》19:5-6:「如今你們若真的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神聖的國民。」上帝揀選了以色列這個民族,在西奈山與他們立約,為的是要把他們建立成為一個屬於祂的神聖國度,好讓全地的人都可以因這國度而認識祂。現在這個心意已延伸至每一位接受耶書亞為主的信徒了。

 

結語:建造上帝的殿是信徒的召命

《哈該書》的信息是對一班被擄歸回的百姓傳講的,他們回到耶路撒冷的任務本是要重建聖殿,但日子過去,他們卻把這個使命拋諸腦後,反倒只關心建造自己的房屋,失去了他們歸回耶路撒冷的使命,上帝命令百姓重建聖殿,更提醒他們不要重蹈覆轍,要按著上帝對聖潔的要求,著手建殿,而上帝的應許是祂的靈會與子民同在,也會賜福他們手所作的工,更應許說後來的殿的榮耀將要更大。

從以上三段《新約聖經》的經文,我們知道上帝要建立的屬靈的殿是藉耶書亞去完成的,有耶書亞為殿的根基,我們作為耶書亞的信徒,有了天國子民的尊貴身分,為的就是要去建造這屬靈的殿,而這三段經文的共通點就是,我們都要順服聖靈的引導,按照上帝的吩咐去參與建造屬靈的聖殿,不能用屬世的方法、憑血氣或以滿足自己的動機去建殿,更不能對上帝的殿漠不關心或只說不做。讓我們都把信仰建造在耶書亞那份以天父的事為念的心志上,聽從和效法我們的主,好叫我們的信仰都建立在這穩固的根基上,雨淋水沖也不怕(太7:24-27),也蒙上帝悅納。

《哈該書》讓我們反思自己是否也像當時的百姓那樣,忘了我們被呼召的目的,是要去建造上帝的殿?我們是否營營役役於建立自己屬世的事,卻沒有把建造聖殿視為我們最首要並急須做的事?上帝對當時子民的呼籲和提醒,對今天的我們仍然鮮活,盼望我們都能回應上帝的心意,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太6:33),為建造聖殿,潔淨自己,也擺上最好的建造材料,以致將來我們的工程都能經得起考驗,也得著上帝的賞賜。阿們。


[1] 《歷代志上》3:17-19記載「被擄的耶哥尼雅(約雅斤)的後裔」的名字,當中提到耶哥尼雅的兒子有撒拉鐵和毗大雅,而所羅巴伯是毗大雅的兒子。但在《哈該書》和《以斯拉記》則記載所羅巴伯是撒拉鐵的兒子。學者對此並無一致看法。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所羅巴伯是大衛的子孫。

[2] 該1:2、5、7、9、14;2:4、6、7、8、9、11、23 (x2)。

[3] 譯作【耶和華】「殿」的有1:2、4 、8、9、14;2:3、7、9;譯作「房屋/家」的有1:4、9 (x2) 。

[4] 大衛把國家交由所羅門繼承時,也是對他說:「你當剛強,作大丈夫」,並要「遵守耶和華──你上帝所吩咐的,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耶和華的道,謹守他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好讓你無論做甚麼,不拘往何處去,盡都亨通。」(王上 2:3) 上帝藉摩西對約書亞說:「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書 1:9)他們都是要承擔艱難的任務時,被提醒要遵守上帝的話,上帝就必會叫他們任何事上都享通。

[5] 參《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香港,2015),頁1336。

[6] 參《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香港,2015),頁1336。

[7] 參申28章。

[8] 預言應驗是建基於把《馬可福音》的成書日期定為公元後68-70年間,在聖殿被毀之前。參本機構《馬可福音》查經文章〈耶書亞──上帝的兒子(註腳四)〉。

[9] 參詩118:2,亞10:4,太21:42,可12:10-11,路20:17,徒4:11,弗2:20,彼前2:6-7。

其他「《希伯來聖經》綜覽」查經摘要:

《希伯來聖經》綜覽《以西結書》:絕望中的曙光和目標

「安息日研經坊」(2021-5-29)《希伯來聖經》綜覽:《以西結書》(作者:Florence Tsang)

圖為人面牛身帶翅膀的神像(可比較結1:5-7),攝於巴黎羅浮宮;© Herbert Chan / Beit Midrash Yeshua

今次我們會綜覽《以西結書》,並思想以下問題:

1. 我們如何從《以西結書》36-37章看見上帝對祂子民的心意?這在《新約聖經》中如何成就?

2. 以西結在被擄群體當中發出有關聖殿的信息,這對當時的人以至今天的我們有甚麼提醒?

 

簡介《以西結書

1. 書名:《以西結書》的希伯來書名 יְחֶזְקֵאל Yechezkel(Ezekiel)來自1:3「在迦勒底人之地的迦巴魯河邊,耶和華的話特地臨到布西的兒子以西結( יְחֶזְקֵ֨אלYechezkel;意思是「上帝加力」)祭司,耶和華的手按在他身上。」

2. 作者:此書結構嚴謹,風格亦一致,相信是出自單一作者,也就是以西結先知。在主前597年,約雅斤王和他的家眷、全耶路撒冷眾領袖、所有大能的勇士、木匠和鐵匠,約共一萬人被擄到巴比倫(見王下24:14-15),當時以西結也在被擄的隊伍之中。書卷開首提到「三十年四月初五」(1:1),也就是「約雅斤王被擄的第五年四月初五」(1:2),一般學者相信「三十年」所指的是以西結的歲數,因此他被擄到巴比倫時約二十六歲,而當他三十歲時,就在迦巴魯河邊看見上帝的異象,生於祭司家族的以西結本應在三十歲時可以開始在聖殿事奉(參民4:3),然而他被擄到巴比倫,上帝就在這時呼召他作被擄群體的先知,作以色列家的守望者(參3:17、33:7)。

3. 成書日期:以西結的信息由約雅斤王被擄第五年至二十七年(參1:1-2、29:17),即主前593至571年,估計成書日期約在主前六世紀初。

4. 大綱:《以西結書》共48章,涵蓋耶路撒冷陷落前後的記載,因此耶路撒冷被圍困以至被毀就是這卷書的中心事件。《以西結書》跟其他被擄前的先知書相近,均包含警告、審判與安慰的信息。而以西結出身祭司家庭,他所宣講的內容不但蘊含申典神學的特質,亦側重《利未記》當中所強調的潔淨、獻祭與禮儀等。書中大部分內容是按時序記載的[1],當中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1. 對以色列的預言(1-24章)

i. 以西結蒙召(1-3章)

ii. 耶路撒冷遭圍困(4-6章)

iii. 以色列的過犯與結局(7-24章)

2. 對列國的預言(25-32章)

3. 預言以色列的未來(33-48章)

i. 耶路撒冷淪陷(33章)

ii. 以色列的復興(34-39章)

iii. 新的聖殿(40-48章)

 

以西結書》的內容重點

1. 對以色列的預言(1-24章)

以西結蒙召(1-3章)

以西結在巴比倫的迦巴魯河邊看見上帝的寶座向他顯現,在異象中他看到狂風、閃爍著火的雲、閃電、還有四活物承托著上帝的寶座;活物的形象、翅膀與輪子都象徵著上帝的大能和無所不在[2]。耶和華的同在超越限制,祂不單只在耶路撒冷或是聖殿之中,也去到被擄的子民當中。以西結聽見「翅膀的響聲,像大水的聲音,像全能者的聲音,又像軍隊鬧鬨的聲音……在他們頭上的穹蒼之上有聲音」(1:24-25),最後他聽見「一位說話者的聲音」,以西結形容「這就是耶和華榮耀形像的樣式」(1:28)。以西結就是在這異象中被差遣作被擄之人的先知,上帝立他作以色列家的守望者,吩咐他要聽祂口中的話,去警戒百姓。上帝又吩咐他要吃書卷,象徵他事工的開始,他將要在子民中說出上帝審判的話語。特別的地方是,上帝稱呼以西結為「人子」(בֶּן־אָדָם֙ ben adam;son of man),「人子」在《以西結書》中共出現了93次,這個稱呼除了突出人本身只是塵土的卑微本質外,亦是因為上帝的靈將以西結帶到一個高度,使他看見天上耶和華的榮耀,突出了他在上帝和基路伯面前,只不過是一個凡人,兩者成了強烈的對比[3]。不過要留意,這裏對「人子」的觀念未必適用於其他書卷,因為這觀念在往後的《聖經》書卷裏繼續演變,例如後來的《但以理書》、《以諾一書》以至《新約聖經》,為這觀念加添了不同的理解。

在3章結束時,上帝卻使以西結的舌頭貼住上膛,以致他啞口。事實上,先知並非完全失去說話的能力,而是他的口完全在上帝的控制之下,以西結作為上帝的僕人和先知,他要承受啞口的痛苦,他的言語和行事將完全由上帝支配和帶領,他在上帝的靈的引導下,只能說上帝要他傳講的說話,作順服的僕人。

耶路撒冷遭圍困(4-6章)

上帝吩咐以西結去做一連串「先知的象徵行為」(prophetic symbolic act),就好像默劇一樣,將上帝的信息以行動做出來給猶大人看(這是上帝慣常對先知的吩咐,就是用行動和圖像去讓人聽見和看見上帝的信息)。例如上帝吩咐以西結要拿一塊磚,將耶路撒冷畫在上面,就好像一個模型,然後以西結就圍攻這城,代表耶路撒冷將要被毀。他又要向左側臥390日,代表承擔以色列家的罪孽;然後向右側臥40日,代表擔當猶大家的罪孽。而他要在側臥的390日裏,用小麥、大麥、豆子、紅豆、小米、粗麥去做餅,用牛糞烤來吃,象徵耶路撒冷的居民將來的慘況,就是上帝要斷絕耶路撒冷的糧食供應,最終他們就在自己的罪孽中消滅。上帝又吩咐以西結用刀剃頭髮和鬍鬚,然後將鬚髮的三分之一放在城中用火焚燒,三分之一放在城的四圍用刀砍碎,三分之一任風吹散,象徵以色列民中三分之一會遭瘟疫而死,三分之一會倒在刀下,三分之一會分散四方。

上帝要以西結先知用大量的象徵行動去展示信息,而不直接用言語的原因,明顯是因為當時子民對上帝的說話已經聽不進去了。他們經歷被擄後,已沉浸在自己的苦況中,只冀望得到即時的解救,因而抗拒一切審判的信息。而當時被擄的人亦以為他們被擄只是短期性的,特別當中有一些假先知在百姓中傳平安的信息,更令他們誤信自己很快就可以回到耶路撒冷。因此,上帝吩咐先知去做這些象徵行為,是要吸引他們的注意,使他們可以明白上帝的心意。而先知的象徵行動亦表明,即使在猶大遭災的日子,上帝仍然掌權。若沒有先知的象徵行動,當人看見耶路撒冷被毀,就會以為是因著巴比倫的強大勢力;但象徵行動卻讓人看見另一個現實,就是猶大的覆亡是出於上帝的旨意,是上帝因著子民的罪而主動將他們交在巴比倫人手中。

以色列的過犯與結局(7-24章)

在8-11章,上帝的靈將以西結舉到天地之間,將他帶回耶路撒冷的聖殿。在異象中上帝讓以西結看見聖殿中四件可憎的事,包括:以色列人在聖殿祭壇門北邊的門口設立偶像、七十個長老暗中向偶像燒香、婦女們坐在耶和華殿朝北的門口為搭模斯[4]哭泣、和約有二十五個人在耶和華殿門口、走廊和祭壇中間,背向耶和華的殿,面向東方拜太陽。上帝好像在向先知控訴以色列人怎樣玷污祂的聖所,上帝說「他們在這裏做了極其可憎的事,使我遠離我的聖所」(8:6)。而就算國難當前,以色列人仍然不懂得悔改回轉去尋求耶和華,反而轉去尋求外邦神明的保護,因此上帝說「我也要以憤怒行事。我的眼必不顧惜,也不可憐他們;他們雖在我耳邊大聲呼求,我還是不聽。」(8:18)而在這個段落我們也看見上帝的榮耀一步步離開聖殿和耶路撒冷。耶和華的榮耀從城中上升前,祂宣告對耶路撒冷的審判經已立定,他們將要被交在外邦人手中,又要仆倒在刀下;但同時祂也為子民帶來盼望,「我雖將以色列全家遠遠流放到列國,使他們分散在列邦,我卻要在他們所到的列邦,暫時作他們的聖所」(11:16)。上帝又應許將來祂會再一次聚集他們,將以色列地賜給他們;上帝又要使以色列有合一的心,祂要將新靈放在他們裏面,又從他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他們肉心,使他們順從和遵行上帝的律例和典章。

在餘下的部分,上帝藉以西結斥責以色列所犯的罪,當中以很多不同的比喻來形容在上帝眼中以色列的真實光景,例如責備假先知像廢墟中的狐狸,他們不理會百姓的死活,沒有為以色列堵住缺口,只懂得以粉飾的說話欺騙百姓,讓他們誤以為他們當中還有平安;上帝又形容耶路撒冷的居民好像沒有用的葡萄樹,只能被當作柴燒;上帝亦責備以色列好像一個背夫行淫,如妓女一樣的妻子,因以色列離棄上帝去靠攏別國的勢力,然而以色列比妓女更不堪,因為妓女是收禮的,但以色列卻是倒貼的,不是其他人要求與她行淫,是以色列自己給別人賞金,忘了她所有的一切都是出於上帝的恩典;上帝又以兩個犯罪的姊妹去形容以色列與猶大,姊姊(北國以色列)因行淫而被審判、被殺,妹妹(南國猶大)看見了還是不悔改,所行的比姊姊更甚,最終得到一樣的結局。

在18章特別提到個人責任,這也是《以西結書》所強調的其中一個重點。以色列有俗語說「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牙齒就酸倒」(18:2),意思是指人要承受先祖行惡所帶來的後果。然而上帝卻說,若兒子看到父親所犯的一切罪,卻不照樣去做,反而順從上帝的典章和律例,他必定會存活,並不因父親的罪孽死亡,上帝會照每一個人所行的去報應各人。因為當時的人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他們所承受的痛苦,都是先祖的罪所帶來的惡果,但上帝強調只要一個人願意回轉,離開一切的惡行,他必要存活,因為上帝不喜歡有任何人死亡。

約於主前587年,西底家王背叛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以致耶路撒冷遭到圍城。上帝對以西結說:「人子啊,你要記錄這一天的名稱,這特別的一天,巴比倫王圍困耶路撒冷,就在這特別的一天。……我──耶和華說了這話,時候到了,就必成就;必不退縮,不顧惜,也不憐憫。人必照你的所作所為審判你。這是主耶和華說的。」(24:2、24)上帝同時藉以西結妻子的死亡,去成為以色列家的預兆。以西結喪妻,但上帝吩咐他不可悲哀哭泣,也不可流淚,只可嘆息,不可出聲,也不可辦理喪事,象徵當耶路撒冷淪陷之後,猶大人只可以默然地接受這個事實,而當事情成就時,他們就知道這事是出於耶和華。

2. 對列國的預言(25-32章)

這部分共八章經文,主要是關於審判列國的預言,從形式上來看這部分像是一個預言的彙集。當中提到七個國家,包括亞捫、摩押、以東、非利士、推羅、西頓和埃及,都是以色列周邊的國家。在耶路撒冷淪陷期間,這些國家都對此有不同的反應,例如亞捫人幸災樂禍、摩押人輕視猶大家,認為他們即使有上帝,但與列國根本沒有分別,而以東和非利士人則趁機向猶大報仇。經文沒有特別提及西頓的罪,只是預言上帝要向它施行審判,使上帝在中間得著榮耀。至於推羅和埃及,他們在當時算是勢力相對較強的國家,然而上帝斥責他們因著自己的能力就心高氣傲,只為自身的利益打算,完全不在意上帝的作為,甚至自比為神,埃及人更誘惑猶大背叛巴比倫,與上帝的旨意相違背。這裏關於七國的預言並不包括巴比倫,因為上帝明言巴比倫是祂用作刑罰的工具,但其他國家卻在猶大遭難時趁火打劫,他們最終難逃上帝的審判,上帝要將他們都交在巴比倫王的手中。

而在審判列國的預言當中,上主提到「四圍恨惡以色列家的人,對他們必不再如刺人的荊棘,傷人的蒺藜;他們就知道我是主耶和華。」(28:14)祂將招聚以色列家,他們將要回到祂所賜的地上安然居住,而當這一切實現的時候,上帝再一次說「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上帝」(28:26)。上帝審判列國,就足以證明祂是全地的主宰,並且帶出了無論審判或拯救,都是顯明上帝公義的作為,為的是要讓人知道耶和華是主。而對以色列人來說,上帝責備且追討列國對以色列的種種罪行,又應許將來必帶領他們歸回本地,這除了是給以色列一個信心的展望,也是表明即使耶路撒冷城已淪陷,然而上帝與以色列的關係並非就此終結,上帝並沒有就此丟下他們。

3. 預言以色列的未來(33-48章)

耶路撒冷淪陷(33章)

最後這個部分主要是關於以色列復興的信息。而33章是一個轉接的篇章,在復興的信息前,上帝再一次立以西結作以色列家的守望者,並再一次重申他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回轉離開惡道,當中重複了部分第3章和18章的內容。耶路撒冷的陷落並不代表以西結先知職事的結束,即使之前所宣講的審判信息已成事實,即使已經國破家亡,但上帝仍要使用他繼續去警戒百姓,他接下來要宣講的是復興和安慰的信息,去為子民帶來盼望。經文再一次提到「我必按你們各人所行的審判你們」(33:20),就是要讓子民知道他們必須從罪中回轉,準備好自己去迎接將來的復興。

留意之前在24章,上帝就提到「逃脫的人豈不來到你這裏,使你耳聞這事嗎?」(24:26)而33章是銜接24章的故事,說到有人從耶路撒冷來向以西結報告,說:「城已被攻破。」(33:21)自此,上帝就開了以西結的口,讓他不再受限,可以發出接下來有關復興的信息。

以色列的復興(34-39章)

復興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幾個重點:

1)以色列的牧人

結34:15 我要親自牧養我的群羊,使牠們得以躺臥。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結34:16 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包紮;有病的,我必醫治;只是肥的壯的,我要除滅;我必秉公牧養牠們。』

上帝提到從前以色列的領袖是壞牧人,帶領百姓偏離上帝的道路。如今,上帝要親自作他們的牧人,祂要尋找、領回、醫治群羊,秉公牧養祂的百姓。

結34:23 我必在他們之上立一牧人,就是我的僕人大衛,牧養牠們;他必牧養他們,作他們的牧人。

結34:24 我──耶和華必作他們的上帝,我的僕人大衛要在他們中間作王。這是我──耶和華說的。

上帝要在以色列人之上立一個牧人,就是他的僕人大衛,去牧養羊群,這個牧人要作他們的王。《約翰福音》10章記載耶書亞(耶穌)就是好牧人,會為羊捨命,表明他成就了這一段經文所指的那位彌賽亞君王。

結 34:25「我要與他們立平安的約,使惡獸從境內斷絕;他們在曠野也能安然居住,在樹林也能躺臥。

結34:30 他們必知道我──耶和華他們的上帝與他們同在,並知道他們,以色列家,是我的子民。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結34:31 你們這些人,你們是我的羊,我草場上的羊;我是你們的上帝。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上帝亦要與以色列家立平安的約,使他們從此得享平安,可以安然居住。在這個約之中,耶和華上帝會與祂的子民同在,祂要作他們的上帝,而以色列家就是上帝的子民。

2)子民得潔淨,新心靈、新生活

在36章,上帝提到祂為了自己的聖名,為要使祂至大的名顯為聖,祂要從列國聚集以色列的百姓,領他們回到本地,並且要潔淨他們脫離一切的污穢。祂也要賜給他們一顆新心,將新的靈放在他們裏面,又從他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他們肉心,使從前不能夠遵行上帝話語的子民,都因著有這一個新心和上帝的靈,得以順從上帝的律例和典章。

3)枯骨復生

結37:9 耶和華對我說:「人子啊,你要說預言,向(הָר֑וּחַ ha-ruach;the breath)說預言。你要[對( הָר֑וּחַha-ruach )]說,耶和華如此說:氣息(הָר֑וּחַ ha-ruach)啊,要從四( רוּחוֹת֙ruchot;winds)而來,吹在這些被殺的人身上,使他們活過來。」

結37:10 於是我遵命說預言,氣息( הָר֑וּחַ ha-ruach )就進入骸骨,骸骨就活過來,並且用腳站起來,成為極大的軍隊。

……

結37:14 我必將我的靈( רוּחִ֤י ruchi;My Spirit)放在你們裏面,你們就要活過來。我把你們安置在本地,你們就知道我─耶和華說了這話,就必成就。這是耶和華說的。」

37章上半部分記載一個枯骨復生的異象,是以形象化的方式去描述上帝的靈所要作成的工作。當時上帝的靈將以西結帶到一個遍滿骸骨的平原上,經文形容骸骨極其枯乾,代表這一群人已經死去很久。上帝說要給骸骨加上筋,長出肉,又包上皮,讓骨與骨彼此接連,只是裏面仍沒有氣息。耶和華就吩咐以西結要向風說預言,「風」、「氣息」、「靈」在希伯來原文都是同一個字 ר֑וּח ruach,當先知說預言的時候,氣息就從四(原文同樣是 ר֑וּח ruach,四方的意思是「四面的風」)而來,氣息進入骸骨,骸骨就活過來,成為極大的軍隊。上帝說這些骸骨就是以色列全家,因為他們已經失去一切的指望,但是上帝要將祂自己的靈放在他們裏面,使他們可以重新活過來。這一段的重點是,如果上帝能夠將生命重新賜給這一堆零散的枯骨,那麼祂同樣可以將生命賜給任何人,包括那些亡國被擄、分散和絕望的上帝子民。

4)以色列和猶大的合一

37章的後半部分是有關以色列和猶大的合一。自所羅門王之後,以色列就分裂為南北兩國,而他們亦先後被亞述和巴比倫所滅,但上帝說祂要將以色列和猶大重新在祂手中合而為一,並且會有一個王在他們中間,作他們全體的王,以色列和猶大將不再分裂,且同歸一個牧人。這裏跟34章所提及的信息相近,同樣提到以色列的牧人,也提到上帝要與祂的子民立平安的約,作為永約。

在新聖殿的信息前的兩章經文(38-39章),是屬於啟示性的預言,當中提到歌革招聚列國的聯軍去攻打以色列,但上帝親自保護並且擊敗聯軍,就是象徵在末後的日子,上帝會消滅一切邪惡的勢力。接著在《以西結書》的最後一個部分就是有關新聖殿的異象。

新的聖殿(40-48章)

整個關於新聖殿的部分帶有啟示文學的色彩,我們較難從字面上逐字逐句去理解經文,反而要著重經文背後所要傳達的信息。在耶路撒冷城被攻破的十四年後,上帝讓以西結看見一個異象,以西結再一次被帶回以色列地,一個面貌如銅的使者帶領以西結進到新的聖殿中遊歷。這個聖殿不像所羅門所建的,也不是被擄歸回後所羅巴伯所建的聖殿,或是後來大希律所建的聖殿。實質上這樣的聖殿在之後的《聖經》書卷裏也從來沒有被建造過,它或許是千禧年的聖殿,象徵著一個理想聖殿的模樣,是上帝與人同在的標記和藍圖,表示上帝給予祂子民的盼望。

這個段落可簡單分為四個部分:

1)新聖殿的描述(40-42章):這部分集中在聖殿的描繪,上帝的使者帶領以西結一邊量度,一邊仔細參觀這個新聖殿的每一個地方,包括聖殿的外院、內院、整個聖殿的結構、內殿、聖殿各樣的裝飾、內院的房屋、聖殿的外牆等等。這段仔細記載每個地方的尺寸,而量度是為了要建造,這個新聖殿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上帝所定的被重建起來。

2)上帝的榮耀回到聖殿(43章):記載上帝的榮耀回到聖殿當中,上帝的榮光重新充滿聖殿。這部分也詳細描述祭壇的尺寸與獻祭的禮儀。

3)聖所的條例,新的敬拜與事奉(44-46章):記述聖所的規例,以及新的敬拜和事奉的建立,當中特別提及祭司和利未人的職責,他們要分別「聖與俗」、「潔淨與不潔淨」,也記載很多有關獻祭的規定。

4)土地的恢復與地的分配(47-48章):在47章形容有一條河從聖所流出,河水一入死海就使水變淡(等於可以飲用和帶來生命),水得到醫治就有極多的魚在其中。而這條河所流經的地方,百物都要存活,河兩邊的樹木每月都結果子,葉子可以治病。這裏整個描述跟《啟示錄》22:1-2所描述新天新地中有一條生命水的河非常相似;事實上,在《創世記》2:10都提到「有一條河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從那裏分成四個源頭」,所以新聖殿就好像上帝再一次去創造一個如伊甸園那樣的地方,好讓祂可以不受區隔地與人同在。而這段亦用了不少的篇幅去記述十二支派重新分得各自的地業,表明以色列人將來可以重新繼承應許之地。

以下會跟大家看這個段落中一段重要的經文:

結43:1 以後,他帶我到一座門,就是朝東的門。

結43:2 看哪,以色列上帝的榮光從東而來,他的聲音如同眾水的響聲,地因他的榮耀發光。

結43:3 我所見的異象如同從前我來滅城的時候所見的異象,又如我在迦巴魯河邊所見的異象,我就臉伏於地。

結43:4 耶和華的榮光從朝東的門照入殿中

結43:5 靈將我舉起,帶入內院,看哪,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

結43:6 我聽見有一位從殿中向我說話,有一人站在我旁邊。

結43:7 他對我說:「人子啊,這是我寶座之地,是我腳掌所踏之地。我要住在這裏,住在以色列人中間直到永遠。以色列家和他們的君王不可再以淫行,或在高處以君王的屍首玷污我的聖名

結43:8 因他們使自己的門檻挨近我的門檻,使自己的門框挨近我的門框,又使他們與我之間僅隔一牆,並且行可憎的事,玷污我的聖名,所以我發怒滅絕他們。

結43:9 現在,他們當從我面前遠離淫行和君王的屍首,我就要住在他們中間,直到永遠

在《以西結書》43章,先知在異象中看見以色列上帝的榮光從東而來,這個異象就好像起初他在迦巴魯河邊所見到的一樣,及後「耶和華的榮光從朝東的門照入殿中……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耶和華上帝在新的殿中發言,宣告這是祂寶座之地,以色列家要遠離一切淫行,祂要住在這裏,住在以色列人中間直到永遠。聖殿是上帝在地上的居所,亦象徵著永恆主與人同在的標誌。當人不再以上帝為中心,轉去拜偶像、行邪惡,我們看見在8-11章,上帝的榮耀離開了那個已被污穢的聖殿;上帝讓以西結看見新聖殿的異象,就是將來當上帝復興以色列的時候,聖殿必須要重建,以致上帝的榮耀可以重臨。整卷《以西結書》以這一節經文作結:「……從此以後,這城的名字必稱為『耶和華的所在』。」(48:35)那個舊的殿已經毀壞了,當新聖殿被建立,一切不再依照舊有的樣式,上帝要把一切都更新了,並且祂要住在祂的子民中間,直到永遠。

 

《以西結書》的主題

1. 上帝在全地的主權:這卷書以猶大亡國前後作為最主要的歷史背景,當中強調上帝在全地的主權。「【就知道】我是耶和華」(כִּי־אֲנִ֣י יְהוָ֗ה)這一個短句在全書合共出現了70次,並且全部集中在5至39章,當中包括審判以色列、審判列國、以及復興的信息。由此可見,上帝不單單統治以色列,亦掌管著所有國家的命運。而上帝透過先知所發出的預言定必成就,正如先知預言耶路撒冷被毀一樣。因此,透過審判和復興的信息,上帝要讓以色列人以至列國都認識祂的公義、祂對全地的掌權、以及祂對以色列民的眷顧。

2. 聖靈的工作:這卷書強調聖靈的工作,以及聖靈向先知的啟示,書中多次說耶和華的靈降在以西結身上(或耶和華的手按在他身上),先知也在異象中被上帝的靈帶到不同的地方。「靈」(רוּחַ ruach)於書中出現約52次,這字在《希伯來聖經》佔出現次數 (共378次) 的七分之一。這讓我們看見上帝的靈在子民的困境之中依然工作不息,並且藉著先知去為祂發言,向子民傳達上帝的心意。而上帝亦應許賜下新心與新靈給祂的百姓,使他們可以遵行上帝的誡命。

3. 上帝的榮耀和聖殿:上帝的榮耀和聖殿是以西結所見三個異象當中的核心主題。在《以西結書》開首,上帝的榮耀在巴比倫向以西結顯現,表明上帝的寶座在全地上自由往來,上帝的同在並不會被限制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裏。然而上帝亦重視聖殿的重建,強調以色列民要除去一切玷污上帝聖所的事,重新注重敬拜,耶和華的榮耀就會再次回到聖殿中,而上帝亦會永遠居住在他們中間。當時被擄的人身處的環境被巴比倫的神明所包圍,因此聖殿的重建,以及上帝榮耀的重臨,就成為被擄的人在無助中的焦點和盼望。

 

從《以西結書》36-37 章看上帝對祂子民的心意

這兩章都是有關復興的信息,而當中出現了很多共同的元素:

36

37

36:25 我要潔淨你們,使你們脫離一切的污穢,棄絕一切的偶像

37:23 我卻要救他們離開一切犯罪所住的地方;我要潔淨他們

36:27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裏面

37:14 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裏面

36:27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

37:24 他們必順從我的典章,謹守遵行我的律例

36:28 住在我所賜給你們祖先之地

37:25 他們要住在我賜給我僕人雅各的地上

在這兩章中,上帝重複提及要潔淨祂的百姓,使他們離開罪惡,又要將自己的靈放在他們裏面,使他們順從並遵行上帝的律例典章,並且應許他們要住在祂賜給他們列祖的地上;事實上,這一切都是為著達成上帝對子民的永恆心意:「我的居所必在他們中間;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37:27;另見36:28、37:23、26)

在37章有關枯骨復生的經文中提到以色列全體必歸一個牧人,而大衛要作他們的王,直到永遠(見37:24-25)。上帝對以色列的救贖不僅指子民可以回歸自己的土地,當中亦包括為以色列帶來屬靈的復興,就是上帝的子民要轉向上帝為他們預備的彌賽亞君王(大衛的後裔),亦唯有透過這個牧人,他們方可得到真正和終極的平安。

 

上帝榮耀的同在

以西結先知所見的三個異象中的重點,是上帝的榮耀和上帝的殿。聖殿是上帝在地上的居所,上帝要藉祂的居所與人同在。早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上帝已吩咐他們要造聖所,目的不是住在會幕之中,而是住在子民中間(出25:8)。在出40章,當會幕建成的時候,經文兩次形容「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帳幕」(出40:34-35)。到了王國時期,所羅門王為上帝建造聖殿,是按照上帝對大衛所說:「我必使你兒子接續你,坐你的王位,他必為我的名建殿」。(王上5:5)而當聖殿建成的時候,經文形容「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耶和華的殿」(王上8:11)。但因著以色列的背道,他們拜偶像玷污了上帝的聖所,最終導致耶和華的榮耀要離開聖殿,及後耶路撒冷陷落,聖殿亦被毀,猶大人就被擄到巴比倫。然而上帝的同在並沒有離開他們,及後到了波斯帝國時期,猶太人回歸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在大流士王第六年,聖殿完工,經文記載「以色列人、祭司和利未人,以及其餘被擄歸回的人都歡歡喜喜地為上帝的這殿行奉獻禮」(拉6:16),他們向上帝獻祭,祭司和利未人亦重新按班次事奉上帝。重新建殿是上帝的吩咐亦是上帝所喜悅的事情,但特別的地方是,經文卻沒有好像以前那樣,記載耶和華的榮光充滿這個殿。那麼,上帝的榮耀在新約時期有否回到聖殿當中?

 

在《新約聖經》中的成就

《約翰福音》1:14說到「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一兒子的榮光。」由此我們知道耶書亞取了人的樣式,住在子民中間,而他就是上帝的榮光,就正如《希伯來書》1:3所說:「他是上帝榮耀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像,常用他大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他洗淨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這跟結36-37章所說的相仿,上帝要親自潔淨祂的子民;耶書亞來到世上,也是要成為贖罪祭,去洗淨人的罪。然而當他(上帝榮耀的光輝)進入聖殿時,看見裏頭仍是充斥著各種敗壞與假冒為善,使這本應稱為萬國禱告的殿成為了賊窩(太21:13;可11:17;路19:46;約2:16)。因此,上帝的榮耀不會臨到這個聖殿之中,而當時的祭司長、文士以及百姓的領袖甚至設法要除掉祂差來的耶書亞。然而,耶書亞說:「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把它重建」(約2:19),而他所說的殿是指他的身體。當主從死裏復活以後,就向門徒顯現,跟他們說:「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裏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面來的能力。」(路24:49)

在《使徒行傳》2章,記載到在五旬節的第一天,聖靈降臨在門徒身上,整段跟《以西結書》1章講述以西結在異象中看見上帝榮耀的寶座的描述有不少共同之處(引用《新約聖經》的希伯來文譯本作為對照):

共同之處

《使徒行傳》2章

《以西結書》1章

聲音(קוֹל qol

徒2:2 忽然,有響聲(קוֹל qol;sound)從天上下來……

結1:24 活物行走的時候,我聽見翅膀的響聲(קוֹל qol;sound),像大水的聲音,像全能者的聲音,又像軍隊鬧鬨的聲音。……

結1:25 在他們頭上的穹蒼之上有聲音。……

結1:28 ……這就是耶和華榮耀形像的樣式,我一看見就臉伏於地。我又聽見一位說話者的聲音

火(אֵשׁ esh

徒2:3 又有舌頭如火焰(אֵשׁ esh;fire)向他們顯現,分開落在他們每個人身上。

結1:27 我見他的腰以上有彷彿閃耀的金屬,周圍有彷彿(אֵשׁ esh;fire)的形狀,又見他的腰以下有彷彿的形狀,周圍也有光輝。

靈(רוּחַ ruach

徒2:4 他們都被聖靈(רוּחַ ruach;Spirit)充滿,就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結1:21 ……因為活物的(רוּחַ ruach;Spirit)在輪中。

一陣大風/極大震動(רַעַשׁ גָּדוֹל raʿash gadol

徒2:2 ……好像一陣大風(רַעַשׁ גָּדוֹל raʿash gadol;great storm or shaking)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整座屋子;

結3:12 那時,靈將我舉起,我就聽見在我身後有極大震動(רַ֣עַשׁ גָּד֑וֹל raʿash gadol )的聲音:「耶和華的榮耀,從他所在之處,是應當稱頌的!」

以西結形容他所看見的異象為「這就是耶和華榮耀形像的樣式」(結1:28),而在結3:12,以西結也聽見有聲音說:「耶和華的榮耀,從他所在之處,是應當稱頌的!」因此我們從這個對照可見,整個聖靈降臨的場景,跟耶和華的榮耀向以西結顯現時非常相似;而耶和華的榮耀,就在耶書亞被釘死後(寓意上帝同在的「聖殿」被毀;參約2:21)接著的五旬節的第一天,降臨在耶書亞的門徒身上。

根據耶書亞時期猶太人在會堂的讀經傳統,他們在五旬節的第一天所讀的《先知書選段》(Haftarah)[5],正正就是《以西結書》1章以及3:12!可以想像,主的門徒在五旬節那天到聖殿敬拜,當日他們所讀的《以西結書》描述先知看見上帝榮耀顯現的異象,而上帝選擇在同一天將聖靈賜給這一群忠心跟從耶書亞的門徒。這也應驗了上帝說要將祂的靈放在祂的子民裏面。(36:27、37:14)

事實上,天是上帝的寶座,地是祂的腳凳,上帝不需要居住在一個宏偉的建築物裏面,在《以西結書》,上帝選擇與被擄者同在,而到了新約時期,上帝的心意依然不變,祂要住在祂的子民中間。《使徒行傳》讓我們看見,上帝的榮耀沒有充滿一個實體的殿,而是充滿在聖殿裏面那一群主耶書亞所建立的門徒,他們就被建造成屬靈的殿(參彼前2:5),上帝藉著這個在耶書亞裏面、真正屬於主的群體去與人同在。

 

以西結在被擄群體當中發出有關聖殿的信息,對當時的人以至今天的我們的提醒

1. 面對被同化的危機:被擄的群體被帶到離耶路撒冷一千公里以外的巴比倫,他們生活在一個不潔之地,既沒有聖殿,周圍更充斥著異邦的偶像,他們正面臨一個被巴比倫同化的危機。結40-48章記載有關新聖殿的信息,或許今天我們讀這些經文的時候沒有多大感覺,甚至覺得沉悶。但試想像,當被擄的群體再一次從先知口中聽到有關新聖殿每一個細節的描述:聖殿的外院、內院、整個聖殿的結構、內殿、聖殿中各樣的裝飾、內院的房屋、聖殿的外牆,祭司和利未人的職責、獻祭的規定……聖殿和當中的敬拜就自自然然會在他們的腦海中被建構出來,這一切都在提醒他們自己的真正身分,是上帝從萬民中所揀選的子民,有著敬拜和事奉上帝的責任。同樣地,今天作為信徒的我們也並不是離群而居的,我們雖然每天都生活在世俗的世界之中,被這個世界的價值觀與上帝的價值觀衝擊和影響著,然而我們仍然是有天國的子民的身分,所以要謹慎不對世界所灌輸給我們的價值觀想也不想就照單全收,而是要將自己分別出來,真正在主面前活出在世而不屬世的生命,就正如使徒保羅所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

2. 失去信仰的重心:聖殿一直是猶太人信仰的核心,而在被擄以至聖殿被毀之後,他們完全失去了信仰的重心,因此他們的信仰、以至整個民族精神都正在逐漸瓦解。在《以西結書》1章,當上帝的榮耀在巴比倫向以西結顯現,就表明上帝的同在並不限於耶路撒冷或是聖殿。當上帝離開聖殿之前,祂說:「我卻要在他們所到的列邦,暫時作他們的聖所」(11:16),上帝從至聖所,一步一步到了城外,再去到被擄的群體當中,祂從至聖之處走向世俗,住在祂的百姓中間。聖殿是敬拜上帝的地方,而上帝說祂要「作他們的聖所」,就是要使自己成為子民敬拜的中心。因此即使沒有聖殿,沒有獻祭,都不等於敬拜要終止。要知道敬拜上帝,最重要的並不是要依附於一個建築物!就算那麼宏偉的聖殿,當子民的心根本沒有上帝,上帝的榮耀都會離開聖殿,並且任由聖殿被毀。這道理於我們亦然,真正的敬拜並不在於我們所身處的環境或是方式,而是我們有沒有確實以心靈和誠實(真理)去敬拜上帝。(參約4:23-24)

3. 新聖殿的願景:以西結為當時的被擄群體提供了一個新聖殿的願景,讓他們知道被擄的日子會有終結的一天,而將來聖殿要被重建,這就成了整個被擄群體的共同盼望,他們因著有這指望,就要繼續在異地持守他們的信仰,並且等候上帝帶領他們回歸的日子,見證上主的榮耀再一次回到聖殿當中。在《使徒行傳》2章,聖靈在五旬節降臨在耶書亞的門徒身上,就好像上帝的榮耀降臨一樣,他們成為了一個屬靈的殿,及後外邦人亦可以因信而得以在這個屬靈的殿中有分。上帝的殿就是基督的身體,是一群屬主的人所建成的群體。因此,我們在世的生活也不應單單只是掛心自己的事情,或是活在惶恐和沒有盼望之中,因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應該有一個共同的願景,就是「上帝的殿要被建立!」林前3:11提到「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耶書亞已經為這個殿立好了根基,而每一個屬上帝的人,都需要與上帝同工,參與建立永生上帝的聖殿,使教會成為上帝與人同在的地方,讓上帝的榮耀得以在我們中間彰顯。

 

結語:絕望中的曙光和目標

在猶大遭難期間,上帝差遣以西結成為被擄群體的先知,向他們宣告審判以及將來復興的信息。上帝雖將猶大交在巴比倫手中,但上帝的靈依然工作不息,為要讓那些已陷入絕望的猶大人明白上帝的心意,也要讓他們知道,即使聖殿已被毀,上帝將來也會將餘民帶回他們列祖之地,這殿將來仍要重建,而上帝的榮耀也將必重臨。

亡國被擄的猶大人當時陷於幾近絕望的境地,在他們看來,復興與歸回本地看似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上帝讓復興與新聖殿的信息成為被擄者於黑暗中的曙光,子民要跳出自己個人的想法和限制,堅信上帝所應許的必會成就,並繼續在艱難的日子持守信仰,在無形的聖殿中敬拜主,靜候上帝的應許成就。

今天的我們,不論遇到甚麼逆境,也要抱持對上帝的信心和盼望,活出在世而不屬世的生命,真正懂得以心靈和誠實去敬拜上帝,並且繼續在地上參與建立「上帝的殿」(就是教會、信徒群體;參林前3:16、6:19;林後6:16;弗2:21等)。上帝是做新事的上帝,祂所行的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願意我們都不被自己個人有限的眼光所限制,即使偶爾感到無助或失望,我們也要定睛於上帝的應許和給予我們的使命,繼續活出主喜悅的生命,準備好自己迎接主再臨的日子。


[1] 《以西結書》當中列出了合共十三個日期標記(1:1-2、8:1、20:1、24:1、26:1、29:1、29:17、30:20、31:1、32:1、32:17、33:21、40:1),所有年期均以約雅斤王被擄的那一年計算。《以西結書》大致上是按時序記述,除了29:1和29:17,估計是要將審判埃及的信息與其他審判列國的信息整合而作出的調動。

[2] 許多學者會把活物跟亞述、巴比倫等地的「獸身人面像」(Lamassu)神明作對照,讓人明白有來自神的啟示。

[3] Daniel Bodi, “Ezekiel,” in Isaiah, Jeremiah, Lamentations, Ezekiel, Daniel, vol. 4 of ZIBBCOT, ed. John H. Walton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9), 408.

[4] 搭模斯是美索不達米亞所崇拜的神祇之一,是掌管農作物的神明。而為搭模斯哭泣是使搭模斯再生的一個年度儀式。參 F. E. Young, “Tammuz,” ZEB, 5:690.

[5] 有關《先知書選段》(Haftarah)的讀經傳統,可參本機構《妥拉》與《先知書選段》查經摘要文章的簡介

其他「《希伯來聖經》綜覽」查經摘要: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