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日研經坊」(2021-1-30)《希伯來聖經》綜覽:《民數記》(作者:Florence Tsang)
今次我們會簡介《民數記》,並思想以下問題:
1. 《民數記》與耶書亞(耶穌)和《新約聖經》有甚麼關聯?
2. 在「曠野」這個主題上,《民數記》對我們有甚麼提醒?(請先閱讀民13-14章)
簡介《民數記》
1. 書名:《民數記》在《希伯來聖經》中的書名是 בְּמִדְבַּ֥ר Bemidbar,意思是「在曠野」,這是以民1:1的原文第五個字命名的,帶出了這卷書的主題是關於以色列人在曠野旅程期間所發生的事情。《民數記》(Numbers)的中英文書名是譯自《七十士譯本》的希臘文書名Ἀριθμοί Arithmoi,意思是「數字」,此書在耶柔米(Jerome)所譯的拉丁文《武加大譯本》(Vulgate)中稱為Numeri,而猶太文獻《塔木德》就把這書稱為 הַפְּקוּדִים happequddim[1],意指這是《摩西五經》中一卷記錄人口數點的書。民1章與26章分別記載了以色列人的兩次數點,而這個翻譯突出了「數點」的主題,或許有人認為「數點」在整卷書當中只佔了很少篇幅,因此以「數點」作為書名並未能全面表達這卷書的主題,然而透過兩次數點,也帶出了出埃及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以色列人之間的轉變與成長。
2. 作者和成書日期:《民數記》是《摩西五經》的第四卷,傳統上認為這書的作者是摩西。成書日期大概是在主前十五或十二世紀[2]。
3. 內容大綱:《民數記》共36章,是《出埃及記》與《利未記》的延續,當中有一些事件和律例跟前兩卷書有重複記述,如摩西豎立會幕、子民發怨言、獻祭條例等。《民數記》主要記載以色列民在出埃及後的第二年到四十年間,上帝信實地帶領子民走曠野的路(西奈曠野、尋的曠野、汛的曠野、巴蘭曠野),但以色列人卻不斷悖逆上帝,並在十二探子的事件中被上帝審判,以致除了迦勒和約書亞之外,一整代人都死在曠野。出埃及四十年後,上帝帶領第二代以色列人重新出發,把他們領到摩押平原,就是進迦南地前的最後一站。《民數記》的體裁非常多元,由數點人口和羅列各類清單(例如族長的奉獻、分戰利品、分地的領袖等)、故事敘述、律法條例等看似不相關的片段集合而成,並且它們在書中交替地出現(例如不同的條例會穿插在不同的故事敘述之中),雖然細看的話可見當中的關聯,但整體而言,這卷書在結構上的複雜性會讓我們較難掌握當中的脈絡。我們可以首先從這卷書的四個地理標記,就是按以色列民在曠野中的路程分段作為框架去入手理解[3]:
1. 西奈曠野(1:1-10:10)
i. 第一次數點,安營與行軍次序(1:1-2:34)
ii. 職責與條例(3:1-10:10)
2. 從西奈曠野到加底斯(10:11-19:22)
i. 發怨言與悖逆(10:11-16:50)
ii. 祭司與利未人的職責與條例(17:1-19:22)
3. 從加底斯到摩押平原(20:1-22:4)
4. 摩押平原(22:5-36:13)
i. 巴蘭和巴勒(22:5-25:18)
ii. 第二次數點(26:1-65)
iii. 律例與提示(27:1-30:16)
iv. 征服米甸人(31:1-54)
v. 分地(32:1-36:13)
《民數記》四個分段的中心思想
1. 西奈曠野(1:1-10:10):建立以上帝為中心的秩序
這卷書一開始就記載了第一次數點,當時以色列人安營在西奈曠野,耶和華吩咐摩西要數點二十歲以上能出去打仗的男丁,由此我們知道數點的目的是為了預備子民爭戰,而在這次數點中,二十歲以上的男丁之總人數為603,550人。有兩點我們必須留意,首先,民1:1清楚記載那是出埃及地後第二年二月初一,然而,在民7:1記述摩西豎立帳幕的時候,那時是第二年正月初一(見出40:17),而民9:1-3記載子民守逾越節時是第二年正月十四日,由此可見,作者是刻意將較後發生的數點事件放在書卷的開首;第二,民1:2中上帝吩咐「要數點(⋯⋯שְׂא֗וּ אֶת־רֹאשׁ֙)」在原文的意思直譯作「把……的頭抬起」,代表上帝要子民脫離以往埃及奴隸的身分,並重新授予他們一個要為上帝爭戰的身分(1:20),從而突出《民數記》中最重要的主題,就是上帝期望在祂所建立的國度裏(參創12:2),子民的身分(和使命)就是要成為一支軍隊去為祂爭戰。
除了數點外,上帝亦安排了以色列各支派的安營與行軍次序,上帝安排每三個支派為一營,分別安營在會幕的四方,而利未人的營則位於十二支派與會幕的中間,也是分別安營在四方,摩西與亞倫的位置在東邊,即會幕的入口處。這個安營次序突顯了上帝要在曠野這個沒有限制和秩序的地方,在祂的子民當中創造秩序,是一個以會幕(上帝)為中心的秩序。而這部分也包含利未人的數點和職責、有關營內潔淨的條例等,因此以色列人不單在外讓人看來不再是一盤散沙,而是有秩序的耶和華軍隊,在內有關會幕的運作,利未各子孫所負責的崗位,以及營內潔淨的要求等,都叫人曉得上帝要求祂的子民不論內外,從個人到整個群體都要按祂的指示而行,就像行軍者要聽從長官的命令一樣。
在一系列的條例後(5:1-6:21),接著在民6:22-27是我們很熟悉的祭司的祝福,當中提到「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向你仰臉」,就是指願上帝喜悅以色列民的生命,從而賜福、施恩、保護他們、給他們平安。最後6:27提到「他們(亞倫和他兒子)要如此奉我的名為以色列人祝福」,在原文的意思是「將上帝的名字放在以色列的眾子身上」,說明當以色列人按上帝的吩咐而行,他們不單是蒙上帝喜悅和賜福的一群,而且他們的身上會帶著上帝的名字,表明他們屬於上帝、分享上帝的性情,並且可以作為上帝的代表在地上見證祂。
總括而言,《民數記》第一部分大約十章的經文,講述以色列民雖然仍然停留在西奈曠野未開始前行,然而這部分的重要性是在於上帝如何在開始整個路程之前預備祂的百姓,為他們建立一個以上帝為中心的秩序,教導他們在上帝的營中不論內外都要保持聖潔和順服,而上帝會在一路上引導和記念他們。
2. 從西奈曠野到加底斯(10:11-19:22):上帝的信實與子民的背信
《民數記》的第二部分記述子民離開西奈曠野到加底斯的路程。從民10:11可見他們出發的日子是出埃及後第二年二月二十日,他們隨著上帝的雲彩離開西奈曠野。經文提到耶和華的約櫃在前面行了三天的路程,為他們尋找安歇的地方,並且日間有耶和華的雲彩在他們上面,可見上帝在路上一直引導和看顧祂的百姓。可是這部分所記錄的大多數事件都是關於以色列民的悖逆和失敗,當中不但子民犯罪(11章),亞倫和米利暗也因嫉妒摩西而犯罪(12章),以色列中的領袖更覬覦祭司的職分而帶頭叛亂,最終地開了裂口將可拉一黨吞噬(16章)。
民13-14章記載了一件非常關鍵的事件,當時百姓來到巴蘭曠野的加低斯,就是應許之地的入口,上帝吩咐每支派要派一個人去窺探迦南地。他們窺探四十天以後就回來,當中十個探子卻報惡信並且在會眾中散佈謠言,以致以色列全會眾都埋怨上帝為何要領他們出埃及,並說要另選一個領袖帶他們回埃及。十二探子當中只有迦勒和約書亞有信心能攻取那地,又不斷勸說百姓,然而他們卻聽不進去。因此上帝對他們作出非常嚴厲的懲罰,就是按他們窺探迦南地的四十日,一年抵一日,他們要擔當他們的罪孽四十年,直到他們全都在曠野中消滅,被數點的人之中惟有迦勒和約書亞得以存活。原本在四十天以後,他們就不用再在曠野生活,得以進到上帝要賜給他們的美地,然而上帝吩咐他們前行時他們卻不願意,上帝的雲彩也就停住了,不再領他們前行,於是他們一輩子就在曠野中飄流,直到死亡為止。而第一代以色列人在曠野度過的三十八年多之間,除了可拉一黨的叛變之外,沒有多少事被記載下來,可見上帝所不喜悅的那一代,他們的事蹟是如此乏善可陳,人因著對上帝的不信和藐視,就沒有了屬靈的價值,並從上帝的故事中消失。
3. 從加底斯到摩押平原(20:1-22:4):以色列人在曠野中經歷成長
到了民20章已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的四十年[4], 因此20:1所說的「以色列全會眾」就有如一個轉捩點,代表新一代的以色列民準備出發進入迦南地。首先20章交代了領袖們的結局,米利暗死在加底斯、亞倫死在何珥山、摩西因在米利巴水的事件上沒有尊上帝為聖而被上帝懲罰不能進迦南地(用杖擊打磐石兩下代替吩咐磐石出水)。而這短短兩章經文多次記錄以色列人起行[5],他們從加底斯出發(20:22),最終到達摩押平原,在約旦河東對著耶利哥安營(22:1)。驟眼看來一切像是很順利,沒有甚麼波折,然而事實卻是剛好相反,以色列人不但經歷了米利暗和亞倫的死,並且跟第一代以色列人一樣,他們因向上帝發怨言而被懲罰,上帝就派火蛇咬死了他們當中許多人。他們在前行時亦處處不順,以東王不讓他們過境、亞拉得王擄走了一些以色列人以致他們要爭戰、亞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同樣不讓以色列人過境,又召聚百姓去攻打他們,後來以色列人在兩場戰爭中都得勝並佔領了他們的地,可見他們在整趟路途中克服了不少困難。
第二代以色列人雖然同樣因著缺水和厭惡嗎哪而發怨言,但整體而言,他們跟第一代以色列人著實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對上帝和領袖的態度上,從亞倫死後他們為他舉哀三十天(20:29),可見亞倫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非常尊榮,並且他們雖仍會發怨言,但他們亦懂得向上帝和摩西認罪求寬恕(21:5-7);對比第一代以色列人經常違背上帝的指示,不是不肯前進就是擅作主張(見14:41-45),第二代的子民在跟以拉得王一戰中向上帝許願,懂得尋求並聽從上帝的指示(見21:2-3);而他們在作戰的態度上更明顯有別,第一代以色列人因看見敵人強悍就不願爭戰,寧願回埃及,第二代以色列人不論在對亞拉得王、亞摩利王和巴珊王的戰事當中都展現出勇氣,開始具備耶和華軍隊的質素。
4. 摩押平原(22:5-36:13):上帝著緊祂的子民,子民著緊上帝和整個群體
在最後這個大段落,以色列人安營在摩押平原,等待進入迦南地,若說第一個分段(1:1-10:10)是上帝為子民起行作預備,這段就是上帝為他們進入迦南地作最後準備。作者在這部分的開始把鏡頭一轉,從以色列人轉到以色列的敵人身上,並一連四章講述摩押王巴勒因懼怕以色列人,就聘請了一個名叫巴蘭的術士去詛咒他們(22:11)。當中耶和華的使者不但出現阻擋巴蘭,耶和華亦多次向巴蘭顯現,把話放在他口中,以致他所發出的全是祝福的說話,憑此種種可見上帝如此著緊以色列民,並且定意要向他們賜福(24:10)。事實上,摩押王聘請巴蘭詛咒以色列這件事以色列人是毫不知情的,由此可見上帝不單單是在會幕當中,也不僅是透過雲柱去帶領以色列人,祂是在他們的四圍去保護他們,就像父母保護兒女那樣周全。而以色列人卻不爭氣地中了巴蘭的詭計,與摩押和米甸的女子行淫並拜偶像,致使上帝以瘟疫懲罰他們,當中卻有一人得到上帝的稱許,非尼哈看見西緬支派中的領袖心利帶著一個米甸女子進入帳棚,就用槍刺穿了二人,瘟疫就止住了(25:8)。上帝因非尼哈為祂所發的熱心,就把平安的約賜給他,並讓他和他的後裔永遠得到祭司的職任(25:10-13)。
在巴蘭的事件後,上帝吩咐摩西和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去為以色列人進行第二次數點,上帝再次預備祂的百姓進入迦南地,除了爭戰,這亦有助往後以色列人分配地業的安排。這次數點的總人數為601,730[6],較上次數點減少了1,820人,在《妥拉》中上帝的賜福往往跟生養眾多有關,然而過了四十年他們的人口卻沒有增多,這主要是因著以色列民的悖逆,以致一整代的人死在曠野。然而同時亦看見上帝的憐憫在其中,雖然子民悖逆上帝,但總人數卻沒有因此而大幅遞減。
在整卷《民數記》結束的部分(27:1-36:13)記載了很多不同元素的事件,當中很多是較實務性的安排和吩咐,例如上帝揀選約書亞作摩西的繼承人繼續帶領以色列人、約旦河東支派的安排、列出迦南的地界與選定將來分地的領袖等等,就是在子民即將過河之際,為著他們將來爭戰與分地等作最後準備。而在首尾部分都提及有關屬瑪拿西支派、西羅非哈女兒們的記載,27章指她們因擔心死去的父親沒有兒子繼承產業,他的名就會從族中除掉,因此請求摩西把產業分給她們。耶和華認為她們所說的有理,就吩咐摩西要把她們父親的產業傳給她們。其實西羅非哈女兒們的請求並不是為著自己個人的益處,而是希望父親的名得以在族中保存,而這個請求所說的是有關將來的事,所以亦表明了她們對上帝定必將迦南地賜給以色列人的信心。及後在36章,瑪拿西的領袖去到摩西面前,指出若西羅非哈的女兒嫁給其他支派的人,瑪拿西的產業就會因此而減少,耶和華同樣認為他們有理,於是規定所有繼承產業的女子必須嫁給同支派的人,使各支派得以守住各自的產業。而在書卷結束的時候,就記載了西羅非哈的女兒嫁給了同宗族的人。他們對上帝的信心成為了子民的榜樣,並且在《民數記》的結尾帶出了一個正面的信息和盼望。
《民數記》與主耶書亞(耶穌)及《新約聖經》的關聯
《民數記》中有不少跟主耶書亞(耶穌)及《新約聖經》的關聯,以下會講述當中五個主要關聯,亦是從《民數記》可見有關耶書亞的預表。
《民數記》 | 主耶書亞的預表 | |
1. 水與磐石 | 民20:2 會眾沒有水,就聚集反對摩西和亞倫。 民20:7-8 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你拿著杖去,和你的哥哥亞倫召集會眾,在他們眼前吩咐磐石湧出水來,水就會從磐石流出,給會眾和他們的牲畜喝。」 民20:11 摩西舉起手來,用杖擊打磐石兩下,就有許多水流出來,會眾和他們的牲畜都喝了。 | 約4:13-14 耶穌回答,對她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誰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面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約7:37-38 ……耶穌站著,喊著說:「人若渴了,到我這裏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將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林前10:4 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跟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 |
兩者的關聯:當以色列人在曠野沒有水喝時,上帝吩咐摩西在會眾眼前吩咐磐石出水,及後有許多水從磐石流出來,讓百姓有水喝去維持他們的生命,讓他們不再乾渴。根據《約翰福音》記載,在耶書亞跟撒瑪利亞婦人的對話,及後在住棚節的時候,耶書亞指到自己就是活水的源頭,他是救恩的泉源,他所賜的水不但使人永遠不渴,更是直湧到永生。在《哥林多前書》,當保羅提及從前以色列民在曠野喝一樣的靈水時,更直指那磐石就是基督。 | ||
2. 被人反對、上帝所揀選的大祭司,為百姓贖罪 | 民16:1-3 利未的曾孫,哥轄的孫子,以斯哈的兒子可拉,連同呂便子孫中以利押的兒子大坍和亞比蘭,與比勒的兒子安,帶了以色列人中的二百五十個領袖,就是有名望、從會眾中選出來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來,聚集攻擊摩西、亞倫…… 民16:47 亞倫照摩西所說的拿了香爐,跑到會眾中。看哪,瘟疫已經在百姓中開始了。他就加上香,為百姓贖罪。 民17:5 我所揀選的人,他的杖必發芽。…… 民17:8 ……看哪,利未族亞倫的杖已經發芽,長了花苞,開了花,也結出熟的杏子! | 可8:31 從此,他教導他們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三天後復活。」 林前15:20 其實,基督已經從死人中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來2:17 所以,他凡事應當與他的弟兄相同,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贖罪祭。 來5:4-5 沒有人可擅自取得大祭司的尊榮,惟有蒙上帝所選召的才可以,像亞倫一樣。同樣,基督也沒有自取作大祭司的榮耀,而是在乎向他說話的那一位,他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了你。」 |
兩者的關聯:可拉與以色列的一眾領袖想僭越祭司的位分,就群起反對亞倫大祭司的身分,及後亞倫拿著香爐去為他們贖罪,上帝藉著亞倫發芽的杖再次確立亞倫的確是上帝親自揀選的大祭司。在福音書中,主耶書亞同樣被當時的宗教領袖棄絕,最後被殺,這卻成就了上帝的心意,讓主耶書亞為人的罪而作了贖罪祭的祭牲。亞倫的杖本來已沒有生命,但上帝叫它在一夜間恢復生命力,並且結出熟的杏子;而當主在死人中復活時,就成為了初熟的果子,祂的復活和亞倫的杖一樣,都是鐵一般的印證,證明祂是上帝親自揀選的大祭司。 | ||
3. 潔淨與除罪 | 民19:2-3 「耶和華所吩咐的律法中,其中一條律例這樣說:要吩咐以色列人,把一頭健康、沒有殘疾、未曾負軛的紅母牛牽到你這裏來,交給以利亞撒祭司。他要把牛牽到營外,人就在他面前把牛宰了。 民19:9 一個潔淨的人要收母牛的灰,存放在營外潔淨的地方,為以色列會眾留作除污穢的水之用。這是為除罪用的。 民19:11「摸了任何人死屍的,必不潔淨七天。 | 來9:13-14 若山羊和公牛的血,以及母牛犢的灰,灑在不潔的人身上,尚且使人成聖,身體潔淨,何況基督的血,他藉著永遠的靈把自己無瑕疵地獻給上帝,更能洗淨我們的良心,除去致死的行為,好事奉那位永生的上帝。 來13:12 所以,耶穌也在城門外受苦,為要用自己的血使百姓成聖。 西2:13 你們從前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肉體中死了,上帝卻赦免了你們一切的過犯,使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 |
兩者的關聯:耶和華吩咐人要將一頭無殘疾、毫無瑕疵的紅母牛牽到營外宰了,然後收集紅母牛的灰去調除污穢水,為除罪之用。除污穢水是用來潔淨那些摸了死屍、人的骨頭、墳墓、或進入有死屍的帳棚的人,所以這是跟死亡有關的潔淨禮儀。紅母牛不是在祭壇上宰的祭牲,是在營外宰的;而耶書亞亦在城門外受苦和被殺,他把自己無瑕疵地獻給上帝,就能洗淨我們的良心,使我們除去致死的行為,得以脫離死亡的權勢。 | ||
4. 因信得生 | 民21:6 耶和華派火蛇進入百姓當中去咬他們,於是以色列中死了許多百姓。 民21:9 摩西就造了一條銅蛇,掛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這銅蛇就活了。 | 約3:14-15 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須照樣被舉起來,要使一切信他的人都得永生。 約12:32-33 我從地上被舉起來的時候,我要吸引萬人來歸我。」耶穌這話是指自己將要怎樣死說的。 |
兩者的關聯:當耶書亞和尼哥底慕說到人必須重生時,就提及摩西在曠野舉蛇的事件,他說「人子也必須照樣被舉起來,要使一切信他的人都得永生。」那是指著他要在十架上受死。在《民數記》中,當銅蛇被舉起來,那些被火蛇咬的人一望銅蛇就可以存活,事實上銅蛇並沒有特別的醫治能力,但卻提醒人所犯的罪,從而叫人懂得謙卑悔改,當人對上帝抱有單純的信心,相信祂的吩咐,一仰望上帝就能經歷拯救和醫治。火蛇本是上帝懲罰子民的工具,而銅蛇卻成了上帝醫治信靠祂的百姓的工具;同樣地,十字架原是刑具,而當耶書亞被釘在十字架後,這十架就被轉化成為救恩的標記,讓願意謙卑悔改的人,可以透過信靠耶書亞從罪中得救。 | ||
5. 彌賽亞/以色列王 | 民24:17-19 我看見他,卻不在現時;我望見他,卻不在近處。有星出於雅各,有杖從以色列興起,必打破摩押的額頭,必毀壞所有的塞特人。以東將成為產業,西珥將成為它敵人的產業;但以色列卻要得勝。有一位出於雅各的,必掌大權,他要除滅城中的倖存者。」 | 太2:1-2 在希律作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有幾個博學之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裏?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 太2:6『猶大地的伯利恆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統治者要從你那裏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 |
兩者的關聯:「星」和「杖」在古代近東有君王的象徵意義,但當時以色列人還未有君王制度,所以明顯在巴蘭的預言詩歌中所說的是指到將來的事,而傳統上認為這是有關彌賽亞的預言。往後在大衛作王時,他帶領以色列擊敗四圍的列國,變得非常強盛,這強化了彌賽亞是君王的觀念。在《馬太福音》中,幾個博學之士從東方追隨他們看見的星來到耶路撒冷,要找猶太人的王,最後他們被那星一直引領到耶書亞所在的地方,他就是眾先知所記的統治者,是牧養上帝子民的彌賽亞,他帶著權柄來赦免人的罪和審判世界(太25:31-46、可2:10、約5:22-27)。 |
總括以上列表,我們從《民數記》可以明顯見到有關耶書亞的預表,指到他就是生命活水的泉源、是上帝親自揀選的大祭司、他要除去人的罪、潔淨人的內心、使人可以因信得生、並且他就是眾先知所記的彌賽亞,是那位帶領上帝子民得勝的君王。
從「曠野」反思《民數記》對我們的提醒
曠野是荒蕪之地,人很難在其中找到賴以為生的水源和糧食,它是一個人沒有辦法操控的環境,當中也存在著不少危險。《申命記》8:15就形容曠野是大而可怕的,並且當中有火蛇、蠍子、是乾旱無水之地,這正正就是《民數記》的故事所發生的場景。因此我們常以曠野來代表艱難和考驗,但同時,曠野的原文 מִדְבָּר midbar也跟「說話」的動詞 מְדַבֵּר medaber相近,因此曠野的另一面,亦代表著上帝與人說話、親近、以及同在之處。這理解讓我們明白為何眾多聖經人物(例如夏甲、摩西、大衛、以利亞等)都在曠野經歷上帝的說話,就連耶書亞也常退到曠野裏去禱告。可見,艱難和考驗在人來看是不好的,但卻能使人更加緊靠上帝、經歷上帝和願意依靠祂的話而活!
那些上帝從埃及拯救出來的以色列人倒斃在曠野,他們的事被記錄下來是為了警戒我們不要重蹈覆轍。(林前10:11)上帝懲罰他們要在曠野四十年,直到他們在曠野中消滅,是源自十二探子的事件。民13章記載十二探子按照上帝的吩咐去窺探迦南地,過了四十天,他們就回來向摩西、亞倫、以及以色列全會眾報告。當中提及了好的地方,就是那地確是流奶與蜜之地,探子們不但如實陳述(13:27-29),還把果子帶回來證明他們所言非虛,然而他們也提到一些不好的地方,就是那地的百姓強悍,城鎮堅固,還有很多不同族群的人住在那裏,這帶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1)十個探子和以色列會眾只看到後者,以致前進是艱難和讓人恐懼的;2)迦勒和約書亞卻看重前者,並且這是上帝的吩咐、上帝的計劃和成就上帝的應許的時機。
迦南地是上帝給亞伯拉罕後裔的應許,但第一代的以色列人竟因懼怕而拒絕進入應許地。上帝懲罰他們,要他們全死在曠野,是因他們的不信,他們眼中所看見的全是困難,不但如此,他們還將困難誇大,他們不信那位一直帶領他們前行的上帝是慈愛(認為上帝領他們出來是要他們倒在刀下)、信實(不信上帝會履行祂的應許)、且有大能的(不信上帝能使他們勝過強悍的迦南人),他們也就不願意付代價往前行,情願走回頭路,回到昔日作奴隸的光景。而迦勒和約書亞之所以跟他們有完全不同的反應,不是因為他們天生樂觀,而是他們對上帝有信心,確信上帝的說話必然成就,他們看見那流奶與蜜之地,知道上帝的應許就在眼前,就聽從上帝的吩咐、毫不猶豫地行上帝所指示的道路,並且他們知道上帝的同在並不等於沒有任何困難,而是因上帝與他們同在,他們足能勝過眼前所有難關。
事實上,窺探迦南地是上帝的吩咐,祂必然知道這十二個探子會看見甚麼,上帝彷彿將應許地的美好與當中的困難都鋪陳在他們眼前,為的是要考驗他們,知道他們的心如何,是否願意遵守祂的誡命(參申8:2)。然而,一整代的人跌倒了,在第一次數點中的六十多萬人,只有迦勒和約書亞這二人通過了考驗。總括而言,十個探子和第一代子民雖然都是耶和華編制的軍隊,但他們都沒有打勝屬靈的爭戰,不相信上帝的話必然成就,也不相信只要有上帝的帶領就能成事,他們本來可以成為成就上帝計劃的一員,但他們腦中所想的並不是上帝的話語和國度,以致當看見眼前的艱難和可怕的現實就即時選擇放棄跟隨上帝!
耶書亞在曠野四十天受試探
在耶書亞開始事奉之先,那時他在約旦河受了施洗約翰的洗後,就被聖靈引到曠野,四十日受魔鬼的試探。(見太4:1-11、可1:12-13、路4:1-13)魔鬼在曠野三次試探主:1)叫他把石頭變成食物;2)把天下萬國都指給他看,說若耶書亞在牠面前下拜,就把這一切權柄和榮華歸給他;3)最後更扭曲了《詩篇》91:11-12所記的話,叫他從聖殿頂跳下去,使上帝命令祂的使者托住他。當時耶書亞三次引用《妥拉》《申命記》的話去抵擋魔鬼的試探,他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申8:3)、「要拜主──你的上帝,惟獨事奉他」(申6:13)、以及「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申6:16)。
食物和試探主都是以色列民在曠野中經常跌倒的原因,而他們亦曾在曠野拜偶像事奉別神而大大得罪上帝。耶書亞作為上帝的兒子,他以上帝的道去抵擋仇敵一切的試探。從前以色列人在曠野中經歷了許多失敗,在試探中屢次跌倒,而耶書亞在還未開始傳道時,先親身示範一個怎樣的生命是合乎上帝對祂子民的期待,是一個上帝可以使用去為祂爭戰的生命。主耶書亞的生命不但被上帝的話語所充滿,並且他將遵行上帝的吩咐放在自己的需要、利益、甚至是事奉果效之上。
總的來說,第一代以色列民的失敗(原本四十天的行程)都被主耶書亞扳回來了,他勝過了四十天的曠野試探,證明他有資格領人進入應許地、為上帝爭戰得勝,並能建立上帝的國度。而耶書亞的教導、榜樣和性情也叫我們作為跟隨他的門徒,知道自己同樣是有著屬上帝軍隊的身分,於上帝的國度和計劃中有份,並能同樣地過得勝的生活!
結語:在曠野磨練出上帝的精兵
《民數記》是一個叫人哀歎的故事,那些耶和華曾以祂大能的手從埃及地領出來,且被數點作上帝軍隊的人幾近全死在曠野。在曠野的各樣考驗就像是一個行軍的訓練,軍人需經過嚴格的訓練,能夠吃苦的精兵才可以打勝仗,而愈是精銳的部隊,訓練就愈嚴格,世人的軍訓過程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作耶和華的軍隊呢?天國從來不是一張入場卷,讓人可以輕鬆地等進場,天國是要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太11:12)。在曠野中雖多有困難,但它同樣是上帝與祂的子民親近的地方;曠野可以叫我們跌倒,但亦可以磨練我們的靈命成長,叫我們更加經歷上帝和依靠祂。
教會是在地上事奉和見證主、傳揚祂奇妙作為的耶和華軍隊,並有主耶書亞作我們的元首,因此我們都要按上帝所給我們的崗位,各按各職,作好自己的本份,這樣我們的身上就帶著上帝的名字,能夠真正活出天國子民的身分,在地上見證上帝,為祂爭戰。
這卷書也讓我們同時看見上帝的恩慈和嚴厲,上帝一直在路上引導和保護祂的百姓,供應他們所需,而當子民背約時,祂就對他們施行嚴厲的管教。今天上帝依然不變,我們活在世界之中,就好像活在曠野一樣,整個大環境或許充斥著各樣艱難,而我們對上帝是否有信心,就視乎我們如何詮釋當前所面對的處境和以甚麼態度去應對。我們必須從以色列人過往的失敗中學習,不要重蹈覆轍,反要向迦勒和約書亞學習,對上帝的應許抱有一份堅定不移的信心,以免在世界這曠野中兜兜轉轉,最終不能進到上帝的應許之地。願聖靈幫助我們,不單單停留在得救的階段,更是要存著無偽的信心和勇氣去過得勝的生活,一同在這世界中作主的精兵,為主打那美好的仗!阿們。
[1] 參《米示拿》〈贖罪日〉(m.Yoma)7:1、〈素祭〉(m.Menahot)4:3。
[2] 詳解可參《希伯來聖經》綜覽:《創世記》的文章摘要 。
[3] 參 The Complete Jewish Study Bible, (Hendrickson Publishers Marketing 2016), 171。
[4] 民20:1記載「正月間,以色列全會眾到了尋的曠野;百姓住在加低斯。……」,而民20:28就提到「亞倫就死在山頂那裏」,及後在民33:38作者補充亞倫死時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四十年的五月初一。由此推斷民20章的記事距離以色列人出埃及已有四十年了。
[5] 參民20:22、21:4、10、11、12、13、16、22:1。
[6] 在十二支派中,西緬支派的人數跌幅最大,由59,300跌至22,200。在26章的數點前,民25:14記載那個與米甸女子行淫而被刺死的就是西緬的領袖心利,而當領袖都如此犯罪去得罪上帝時,或許很多屬西緬支派的人都參與在行淫和拜偶像的事件中,所以遭受瘟疫而死亡的人可能多屬西緬支派。而瑪拿西在眾支派當中人口增長最多,由32,200增至52,700,之前經文並無特別提到瑪拿西支派做了甚麼討上帝喜悅的事,然而屬瑪拿西支派的西羅非哈的女兒們,以及後來瑪拿西支派的領袖均非常著緊自己父家和整個支派的益處而向摩西求問,反映他們不是單看自己的利益,他們亦看重上帝的旨意,或許這是上帝特別賜福給瑪拿西支派的原因。m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