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王國書卷

《希伯來聖經》綜覽《列王紀下》:信靠耶書亞我們就能得拯救

「安息日研經坊」(2021-4-17)《希伯來聖經》綜覽:《列王紀下》(作者:Ada Lui)

圖為:以利沙與書念的婦人, by James Tissot, Phillip Medhurst, and William Brassey Hole (1846-1917) from “Old Testament History” (Eyre and Spottiswoode 1925).

《列王紀下》記載了以利沙的事蹟並以色列國與猶大國的相繼滅亡。試討論:

1. 以利沙與耶書亞(耶穌)兩人的事蹟有哪些平行之處?

2. 在他們二人所行的神蹟中,有一些是因著人的信心而成就的。這對當時的人以至於現在的我們傳遞出甚麼信息?

 

簡介《列王紀下》

有關《列王紀下》(ב מְלָכִים Melakhim Bet)的書名、作者及成書日期,請參考上一篇《列王紀上》的查經摘要。[1]《列王紀下》共有25章,大致可分為兩部分,大綱如下:

一. 由亞哈謝至撒瑪利亞的淪陷(1-17章)

1. 以利沙接續以利亞的事工(1:1-8:15)

2. 藉耶戶向亞哈家施行審判(8:16-10:36)

3. 藉亞蘭及亞述向以色列國施行審判 (11:1-16:20)

二. 由希西家至耶路撒冷的淪陷(18-25章)

 

《列王紀下》的內容

一. 由亞哈謝至撒瑪利亞的淪陷(1-17章)

1. 以利沙接續以利亞的事工(1:1-8:15

經文一開始就記載以色列國拜偶像之風熾熱,當時亞哈謝接續亞哈作王,他因生病就派使者去求問以革倫的神明巴力‧西卜,上帝差以利亞去責備他,說:「你派人去問以革倫的神明巴力‧西卜,是因為以色列中沒有上帝可以讓你求問他的話嗎?所以你必不能下所上的床,你一定會死!」(1:16)亞哈謝就死了,他的兄弟約蘭接續他作王。這是以利亞最後的一次向王說預言,接著他把事工傳給以利沙,這是按照之前上帝在何烈山對他的吩咐:「……你要膏哈薛作亞蘭王, 又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將來逃過哈薛之刀的,必被耶戶所殺;逃過耶戶之刀的,必被以利沙所殺。」(王上19:15-17)但這三個人當中只有以利沙是由以利亞親自膏的(「膏」在這裏的意思是對那人的呼召),其餘兩個人則是由接續的以利沙所膏(耶戶)或對他宣告上帝的指示(哈薛)。

當耶和華要接以利亞離開的時候,他的門徒以利沙知道這事(經文沒有說他為甚麼知道),以利亞與以利沙同行,他們由吉甲到伯特利,然後由伯特利到耶利哥,再由耶利哥到約旦河,期間以利亞三次叫以利沙留下,但以利沙的回答都是:「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指著你的性命起誓,我必不離開你。」(2:2、4、6)他們到了約旦河邊,以利亞捲起自己的外衣用來打水,水就左右分開,二人走乾地過去[2]。以利亞對以利沙說:「我未被接去離開你以前,你要我為你做甚麼,只管求。」以利沙說:「願感動你的靈雙倍感動我。」(2:9)這讓我們想起所羅門作王之後,上帝也曾問他:「你願我賜你甚麼,你可以求。」(王上3:5)當時所羅門求的是一顆能辨別是非去判斷百姓的心,而現在以利沙提出的「雙倍」像是長子可繼承財產的分,只是他求的不是屬地的產業,而是要求承繼以利亞的屬靈職分和權柄。

接著有火馬和火焰車出現把二人隔開,以利亞乘旋風升天去了[3]。以利沙看見,就呼叫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騎兵啊!」(2:12)之後以利沙把自己的衣服撕為兩片。這個動作跟先知亞希雅把自己穿著的新衣撕成十二片類似,當時他把十片給了耶羅波安,寓意上帝會從所羅門手裏撕裂以色列國,把十個支派賜給他。現在以利沙也把衣服撕為兩片,是他為著以利亞的離去而悲哀。而以利沙用以利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打水,水也左右分開,他就過去了。這表明以利沙已正式成為以利亞的繼承者,上帝的靈將開始藉由以利沙去工作,而一個新的屬靈事工將由以利沙開展。

接著記載的兩件事顯示以利沙有屬靈的權柄。第一件事是他把鹽[4]放在一個新瓶子裏,然後倒在耶利哥的水源,說:「耶和華如此說:『我治好了這水,從那裏不會再有死亡和不生產的事了。』」(2:21)這反映出他有祝福的能力,能醫治水源,從而保存人的生命和生產力。第二件事是他在伯特利咒詛四十二個譏笑他的孩童,他們就被兩隻母熊撕裂,反映出他有咒詛的能力,能把死亡之禍降給那些輕視及譏誚先知的人。

在軍事方面,以利沙能幫助以色列王戰勝外敵。當時摩押背叛以色列,以色列王約蘭聯同猶大王約沙法和以東王出征,他們繞行了七日找不到水喝,就去求問以利沙。以利沙命他們在谷中挖溝,預言谷中必滿了水,事情果然這樣發生。第二天清早日光照在水上,摩押人看見對面的水紅如血,以為是三王互相擊殺,就到以色列營搶奪財物,最後被以色列打敗。

此外,以利沙在民間又行了一些神蹟,包括:1)一個先知的門徒死後遺下妻子孩子,妻子欠債無力償還,就去求以利沙,以利沙吩咐她向鄰舍借空器皿,然後她把僅有的一瓶油倒進器皿,結果是所有器皿都滿了,油才止住,她也因此能用油還債;2)一個富有的書念婦人因殷勤接待以利沙而得兒子,及後因兒子死亡而到迦密山找以利沙,以利沙到她家裏使她的兒子復活;3)當時以色列有饑荒,以利沙在吉甲,他的門徒誤用有毒的野瓜來熬湯,以利沙吩咐他們把麵撒在鍋中,鍋中就沒有毒了;4)一個從巴力‧沙利沙來的人,把初熟果子的食物、二十個大麥做的餅和新麥穗給以利沙,他分給一百個人吃,結果還有剩下。

以利沙也為外邦人行神蹟。亞蘭王的元帥乃縵染上了痲瘋,他從以色列地擄回來的一個小女孩口中得知,撒瑪利亞的先知能治好他。於是他帶著亞蘭王的信和金銀禮物到以色列求醫治。以色列王讀信後以為大禍臨頭,就撕裂衣服。以利沙派了一個使者對乃縵說:「去,在約旦河中沐浴七次,你的肉就必復原,你會得潔淨。」(5:10)乃縵因這吩咐與自己的期望不符而生氣,及後聽從一個僕人的勸告就跟著以利沙的話去行,在約旦河裏浸了七次,他的肉就復原了。他對以利沙說:「看哪,我知道,除了以色列,全地沒有上帝。現在請你收下僕人的禮物。」(5:15)以利沙不肯接受,乃縵就說:「你若不肯,請把兩匹騾子能馱的土賜給僕人,僕人必不再把燔祭或祭物獻給別神,只獻給耶和華。惟有一件事,願耶和華饒恕你僕人:我主人進臨門廟在那裏叩拜的時候,他總是扶著我的手,所以我也在臨門廟叩拜。我在臨門廟叩拜的這事,願耶和華饒恕你僕人。」(5:17-18)這段敘事讓我們想起另外一個尊貴的外邦人──示巴女王也曾因聽聞所羅門的名聲,就帶著許多禮物到耶路撒冷,她折服於所羅門的智慧和治國威儀,就稱頌耶和華,離開時也帶著所羅門所賜的禮物。現在乃縵不是慕以色列王的名而來,而是因著先知的能力而來,當他經歷了耶和華藉先知醫好他,就尊耶和華為獨一的真神,又立志以後不向別的神明獻祭,這跟當時以色列民中有上帝的先知,他們卻沒有尊耶和華為聖,反而去拜外邦的偶像,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接著記載的一個插段是關於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瞞著以利沙向乃縵索取二他連得銀子和兩套衣裳。以利沙知道後咒詛基哈西,他就長了痲瘋。

另一個記載是關於以利沙的僕人為自己建造居所,他們在約旦河砍伐樹木時,不小心把借來的一把斧子的頭掉在水裏,以利沙於是砍下一塊木頭拋在水裏,斧子的頭就浮上來了。斧子的頭是鐵造的,竟然能浮在水面上,這顯然是一個神蹟。這個敘事使我們想起所羅門為上帝建殿和為自己建造皇宮所需的木材是由推羅王希蘭提供,推羅王把在黎巴嫩砍伐下來的香柏木和松木,紮成筏子浮在海上運到所羅門那裏。相對於所羅門龐大的建造工程,以利沙的僕人為自己建造居所只是很小的事,但所羅門在建築工程期間,反沒有任何神蹟發生。

以利沙曾兩次為以色列王解決亞蘭王的威脅。第一次是亞蘭王想攻擊以色列,就在以色列附近安營,但不論他在何處安營,以利沙都能把他安營的地點告訴以色列王。亞蘭王知道是以利沙所為,就圍困多坍要捉拿他,用車馬軍兵圍困了城。以利沙的僕人因此害怕,以利沙就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開他的眼目,使他能看見。」(6:17)耶和華開了那僕人的眼目,他就看見滿山有火馬和火焰車圍繞以利沙。而亞蘭人臨到時,以利沙再向耶和華禱告說:「求你擊打這國,使他們眼目失明。」(6:18)於是亞蘭人失明,被以利沙帶到撒瑪利亞城中。以色列王遵從以利沙所說不擊殺他們,反為他們預備宴席,亞蘭人於是不再犯境。

第二次是亞蘭王便‧哈達圍困撒瑪利亞城,以致城內有大饑荒,物價暴漲,民不聊生,當以色列王約蘭得知城內甚至出現婦人易子而食的慘況後,就撕裂衣服,說:「我今日若容許沙法的兒子以利沙的頭還留在他身上,願上帝重重懲罰我!」(6:31)這話跟耶洗別曾對以利亞說的相同:「明日約這時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樣,願神明重重懲罰我。」(王上 19:2)這都反映出以色列王不承認所經歷的困境是因他和子民離棄上帝、轉去拜偶像所致,反而把責任歸咎於先知。以利沙於是預言說第二天物價會大大下降,當時一個軍官不信這話,以利沙再預言:「看哪,你必親眼看見,在那裏卻吃不到甚麼。」(7:19)事情的發展是主使亞蘭人的軍隊聽見戰車戰馬的聲音,讓他們以為以色列王雇用了赫人諸王和埃及諸王的大軍來攻擊他們,於是就逃跑,撇下帳棚、馬、驢和軍營,有四個長痲瘋的人出城看見這情況就把消息告訴城裏的人,當日百姓爭相出城掠取亞蘭人留下的物資,期間把那個軍官踩死了,物價果然大大下降,正如以利沙所說的。這些敘事都突顯出先知所言的都會應驗,然而那些不信的人卻不能經歷上帝為人帶來的拯救。

2. 藉耶戶向亞哈家施行審判(8:16-10:36

上帝要藉哈薛和耶戶去追討亞哈家和以色列民的罪,這是祂早就對以利亞說的,要他去膏哈薛作亞蘭王,膏耶戶作以色列王,現在這兩件事由以利沙接續完成。

亞蘭王便‧哈達吩咐哈薛去找以利沙,要他代向耶和華求問他的病是否能好。哈薛到了以利沙那裏,以利沙定睛看著哈薛,直到他感到羞愧,然後以利沙哭了,當哈薛問他為甚麼哭,以利沙回答說是因為他知道哈薛必苦待以色列人,無論壯丁、嬰孩或孕婦都必被他殺死。哈薛後來把便‧哈達殺死,作了亞蘭王。

以利沙命一個先知的門徒,拿一瓶膏油往基列的拉末去找耶戶,他到了之後,就把膏油倒在耶戶頭上,說:「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說:『我膏你作耶和華百姓以色列的王。你要擊殺你主人亞哈的全家,我好在耶洗別身上,為我僕人眾先知和耶和華所有僕人的血伸冤。亞哈全家都必滅亡,凡屬亞哈的男丁,無論是奴役的、自由的,我必從以色列中剪除。」(9:6-8)當其他軍官知道耶戶被膏作以色列王後,就急忙把自己的衣服鋪在臺階的上層,在耶戶的下面,吹角說:「耶戶作王了!」(9:13)於是以色列國進入了第五個王朝──耶戶王朝,耶戶是除了耶羅波安之外,另一個由上帝所立的以色列王。

上帝藉耶戶最先追討的是亞哈奪取了拿伯的葡萄園的罪。以色列王約蘭因與亞蘭王哈薛戰爭而受傷,他回到耶斯列療傷,耶戶去到耶斯列拿伯的田裏遇見約蘭,就把約蘭射死,約蘭仆倒在車上。耶戶吩咐人把約蘭拋在拿伯的田裏,這是按照耶和華曾對亞哈說的預言:「我昨日看見拿伯的血和他眾子的血,我發誓我必在這塊田上報應你。」(9:26)耶洗別聽到耶戶把約蘭殺死的消息,就坐在窗戶旁,耶戶對她身旁的兩三個太監說:「把她拋下來!」(9:33)他們就把她拋下,她的血濺在牆上和馬上。耶戶吩咐人去埋葬耶洗別的屍體,卻只找到她的頭骨和腳,以及手掌。耶戶說:「這正應驗耶和華藉他僕人提斯比人以利亞所說的話,說:『在耶斯列田裏,狗必吃耶洗別的肉。』」(9:36)

接著是追討亞哈全家的罪。亞哈有七十個兒子在撒瑪利亞,耶戶寫信給耶斯列的領袖和長老,說他們可以從亞哈的眾兒子中選一個人作王,然後與耶戶作戰。但眾領袖和長老懼怕,就歸順耶戶,聽從他的吩咐把亞哈的七十個兒子都殺了。耶戶說:「耶和華指著亞哈家所說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因為耶和華實現了他藉他僕人以利亞所說的話。」(10:10)之後 ,耶戶又把所有在耶斯列剩下的亞哈家的大臣、密友、祭司全都殺了。耶戶之前在射殺約蘭時,把那前去探望約蘭的猶大王亞哈謝也都殺死,因為他也是亞哈家的人(亞哈謝的父親約蘭娶了亞哈的女兒),耶戶在去撒瑪利亞的途中遇見了亞哈謝的兄弟共四十二人,也都把他們殺死。他到了撒瑪利亞之後,又把亞哈家在撒瑪利亞剩下的人全部殺了,正如耶和華對以利亞所說的話。

接著是追討子民拜巴力的罪。耶戶召集眾百姓,對他們說:「亞哈事奉巴力還不夠熱心,耶戶更要熱心。現在你們召集巴力的眾先知和所有拜巴力的人,以及巴力的眾祭司,都到我這裏來,一個也不可缺少,因為我要給巴力獻大祭;凡不來的必不得活。」(10:18-19)當那些人都進了巴力廟之後,耶戶就把他們都殺了,又拆毀巴力廟,把裏面的柱像拿出來焚燒。經文接著記載耶和華對耶戶說:「因你辦好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照我的心意待亞哈家,你的子孫必接續你坐以色列的王位,直到第四代。」 (10:30)

3. 藉亞蘭及亞述向北國施行審判 11:1-16:20

亞蘭在以色列國的東北面,在列王時期不但對以色列國,也對猶大國構成威脅。猶大王亞哈謝被耶戶殺死之後,他的母親亞她利雅殺滅王室所有的後裔,篡位作王(這是猶大國惟一一位女王),但亞哈謝的兒子約阿施藏身聖殿而倖免於難。在亞她利雅的第七年,祭司耶何耶大發動政變,把亞她利雅殺了,扶立年幼的約阿施作王。耶何耶大使王和百姓與耶和華立約,眾百姓就拆毀巴力廟,粉碎祭壇和偶像,但沒有廢去丘壇。約阿施長大後吩咐祭司向人收取捐獻,用作修理殿的破壞之處,但祭司耽延多年不動工,約阿施於是讓人直接把捐獻放入祭壇旁的櫃,把銀子交給修殿的工人。這是約阿施的德政,然而,他把他祖先及自己所分別為聖的物,以及殿與王宮府庫裏所有的金子都送給亞蘭王哈薛,以此換取哈薛不攻耶路撒冷。至於以色列國,約哈斯接續耶戶作王後,他跟隨耶羅波安使以色列民陷在罪裏,使耶和華發怒,祂就讓亞蘭王哈薛和他的兒子便‧哈達多次打敗以色列。

接著記載到以利沙的離世。當時以利沙得了致命的病,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作以色列王,他去看以利沙,伏在他臉上哭泣,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和騎兵啊!」(13:14)這句話與當時以利亞被上帝用旋風接走時,以利沙向以利亞所說的相似,約阿施稱呼以利沙為父,既表示對他的尊敬(因以利沙曾膏他的祖父耶戶作王),也表示他視以利沙為以色列國的軍事保護,而當時威脅著以色列國安危的就是亞蘭。以利沙叫約阿施拿弓箭,用手開弓,他按手在約阿施的手上,吩咐他向打開朝東的窗戶射箭,說:「這是耶和華得勝的箭,是戰勝亞蘭人的箭,因為你必在亞弗攻打亞蘭人,直到滅盡他們。」(14:17)。又吩咐他拿幾枝箭打地,約阿施打了三次就停止了。以利沙向他發怒並預言他只能打敗亞蘭人三次,不能滅盡。這是以利沙最後一次向王說預言,以利沙死後被埋葬,然而就在他死後的那年春天,摩押人成群結隊入侵境內,當時有人正要埋葬死人,因看見摩押人就急忙逃跑,把死人拋在以利沙的墳墓裏,死人一碰到以利沙的骸骨竟然活了過來。這個神蹟指出先知的骸骨(墳墓裏只剩骸骨代表以利沙死了已一段時間)也有使人從死裏復活的能力,因此上帝藉著他所說的話,即使在他死後也必會應驗;而以利沙雖然死了,上帝仍然能藉著他把生命賜給死了的人,也暗示上帝的憐憫與屬天的能力仍然會介入以色列國。

在耶戶王朝之後出現的是沙龍王朝、米拿現王朝、比加王朝,此時亞述興起,取代了亞蘭成為以色列國的最大威脅。以色列民第一次被擄走是在比加作王時,「在以色列王比加的日子,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來奪取以雲、亞伯‧伯‧瑪迦、亞挪、基低斯、夏瑣、基列、加利利和拿弗他利全地,把這些地方的居民都擄到亞述去了。」(15:29)主前732 年,亞述把亞蘭消滅了,主前722 年,即何細亞作王時,亞述把以色列國滅了,把以色列人擄到亞述,又把其他人遷到撒瑪利亞。表面上,亞述是因軍事強勢而把以色列國消滅了,但經文詳細記載了以色列國之所以滅亡,是因為他們離棄耶和華,沒有遵行上帝的誡命,跟隨外邦人的風俗,事奉偶像,即使上帝藉眾先知勸戒他們離開惡行,他們都不聽從,仍然硬著頸項,惹耶和華發怒,最後自招滅亡。(參17:7-23)

由希西家至耶路撒冷的淪陷(18-25章)

以色列國亡後,猶大國獨存,那時的王是希西家。在希西家時期,猶大國可說是經歷了一次中興,因希西家效法大衛一切所行的,廢去丘壇、毀壞柱像、砍下亞舍拉,「希西家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後的猶大列王中沒有一個像他一樣的。因為他緊緊跟隨耶和華,謹守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誡命,總不離開。」(18:5-6)亞述滅了以色列國後,對猶大國也虎視眈眈,亞述王西拿基立攻取了猶大的一些堅固城後,就派特使和軍隊圍住耶路撒冷,以威嚇和羞辱的話說猶大必不能勝過亞述的大軍,勸希西家不必作無謂反抗,希西家於是進入聖殿祈求上帝救脫離亞述人的手,上帝藉先知以賽亞告訴他,他的禱告會蒙應允,耶和華於是拯救耶路撒冷,一夜之間擊殺了亞述軍兵十八萬五千人,翌日清早西拿基立拔營回亞述。[5]之後希西家病重,上帝藉以賽亞告訴希西家他會死,希西家再次祈求上帝醫治他的病,於是上帝又藉以賽亞對他說,祂必加添他十五年的壽數。這兩段敘事反映出上帝會垂聽那些謙卑和敬虔人的禱告,也會向人施拯救和賜福。

希西家在面對巴比倫時卻沒有他對亞述的那種警覺性,那時巴比倫王差特使帶來禮物慰問他的病,希西家因此歡喜,竟把自己一切寶庫裏的金銀、香料、膏油、軍械庫裏的兵器,盡都展示給他們看,以賽亞於是向他發預言說,凡他家裏所有的,都要被擄到巴比倫去,他的孩子也有被擄到巴比倫王宮去的,只是這事不會在他作王之時發生,而是在他子孫時才應驗。這就預告了猶大國也逃不過被滅的下場。

希西家的兒子瑪拿西接續作王,他與父親的行為完全相反,他把父親所毀壞的丘壇重新建築,又為巴力築壇及造亞舍拉,甚至效法以色列王亞哈所行的,敬拜天上的萬象。耶和華藉眾先知發出警告:「因猶大王瑪拿西行這些可憎的惡事,比先前亞摩利人所行的一切更壞,使猶大人拜偶像,陷入罪裏,所以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說:看哪,我必降禍於耶路撒冷和猶大,凡聽見的人都必雙耳齊鳴。我必用量撒瑪利亞的準繩和亞哈家的鉛垂線拉在耶路撒冷之上;我必擦拭耶路撒冷,如人擦盤子,把盤子翻過來。我必撇棄我產業中的餘民,把他們交在仇敵手中,使他們成為所有仇敵的擄物和掠物,因為自從他們的祖先出埃及的那日直到今日,他們常行我眼中看為惡的事,惹我發怒。」(21:11-15)可見猶大國被滅之前,上帝曾差祂的眾先知(例如:耶利米、以西結、哈巴谷等)警告猶大要悔改,否則他們也會像以色列國那樣被上帝審判。可惜猶大並沒有從以色列國的命運汲取教訓,繼續活在拜偶像的罪中,自招滅亡。

在瑪拿西之後,出現了另一位使猶大國在宗教上革新的王,他就是瑪拿西的孫子約西亞。約西亞吩咐人修理殿的破壞之處,期間大祭司希勒家在殿裏發現了律法書,約西亞聽見律法書上的話,就撕裂衣服。他吩咐祭司和臣僕為全猶大向耶和華求問,上帝藉女先知戶勒大說:「我必照著猶大王所讀那書上的一切話,降禍於這地方和其上的居民。因為他們離棄我,向別神燒香,用他們手所做的一切惹我發怒,所以我的憤怒必向這地方發作,總不止息。」(22:16-17)但耶和華因為約西亞在祂面前謙卑,就不在約西亞在位時降這禍。

王下23章詳列了約西亞的宗教改革,例如:1)召集所有領袖和百姓到聖殿,把律法書上一切的話讀給他們聽,又要他們與耶和華立約,盡心盡性遵守祂的誡命、法度、律例;2)守逾越節;3)把那些為巴力和亞舍拉,以及天上萬象所造的器皿從殿裏搬出來燒了;4)把猶大列王所立拜偶像的祭司廢去;5)拆毀殿裏男廟妓的屋子;6)拆毀城門旁的丘壇;7)不許人在欣嫩子谷使兒女經火獻給摩洛;8)把所羅門在耶路撒冷東邊、邪僻山南邊為西頓人的亞斯她錄、摩押人的基抹、亞捫人的米勒公所築的丘壇玷污。約西亞還做了一件事,是應驗了當日神人對耶羅波安說的預言:「此外,在伯特利丘壇的壇,就是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築、使以色列人陷入罪裏的,他也把這壇和丘壇都拆毀了,又焚燒丘壇,打碎成灰,並焚燒了亞舍拉。約西亞轉頭,看見山上的墳墓,就派人取出墳墓裏的骸骨,燒在壇上,玷污了壇,正如從前耶羅波安在節期中站在壇旁時,耶和華藉神人所宣告的話。」(23:15-16)

從這些宗教改革可見當時猶大國拜偶像之風有多嚴重,這都是歷代猶大列王(和北國以色列留下的拜偶像風俗)所積習已久的,約西亞雖然作了一些改革,但都無法改變猶大人那悖逆偏離耶和華的心,猶大國被滅已成定局。猶大王約雅斤作王三個月之後,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圍困耶路撒冷,約雅斤向巴比倫王投降,他及臣民都被擄至巴比倫。「巴比倫王把耶和華殿裏和王宮裏一切的寶物從那裏拿走,又把以色列王所羅門所造耶和華殿裏一切的金器都毀壞了,正如耶和華所說的。」(24:13)當子民所活的生命與上帝所要求的生命不符時,上帝也不會顧惜那曾歸在祂名下、象徵祂與子民同在的殿。

猶大的最後一位王是西底家,他是約雅斤的叔父瑪探雅,巴比倫王立他作王並給他改名為西底家。西底家後來背叛巴比倫王。巴比倫王攻擊耶路撒冷,拿住西底家,在他眼前殺了他的兒女,又挖了他的眼睛並用銅鏈鎖著他,帶到巴比倫去。猶大國就是在這樣悲慘的情況下結束。但這卷書並不是以此作結,而是記載到被擄到巴比倫的約雅斤被抬舉:「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作王的元年,就是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後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他使猶大王約雅斤抬起頭來,提他出監,對他說好話,使他的位高過與他一同被擄在巴比倫眾王的位;又給他脫了囚服,使他終身常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王賜給他日常需用的食物,每日一份,終身都是這樣。」(25:27-30)約雅斤被「抬起頭來」,像是上帝給子民的一線曙光,象徵著他們雖然被擄,但上帝終會使祂的子民得到釋放並恢復他們的身分。

 

《列王紀下》的主題和中心思想

1. 以色列國的所有王都行惡,沒有遵守上帝的誡命律例,轉去拜偶像,又為自己造金牛犢,事奉巴力,上帝藉眾先知勸戒以色列民回轉,但他們都不聽從,最後招致上帝的審判,被亞述所滅。

2. 以色列國滅亡後,猶大國因有數位王敬畏上帝,故國祚較長,但自約西亞後,一連四王均行惡,最終上帝藉巴比倫之手懲罰他們。以色列人從此過著被擄的日子。

3. 然而,作者沒有以遭厄運的語調結束這書,而是以盼望的筆觸作結。約雅斤仍然活著,他富象徵性地給脫去囚衣,又獲賜高於其他被擄眾王的尊位。這都在暗示上帝對以色列民的恩典還未斷絕,祂拯救的工作仍然會繼續。

4. 這份盼望也反映在有關以利沙的描述上,以利沙這名字的意思就是「耶和華是拯救」。以利沙死後被埋在墓中。但那些被掉在以利沙墳裏的屍體竟然能活過來,這也意味著上帝的能力仍然可以藉以利沙的死來彰顯,同時暗示了子民雖然被擄,但上帝仍然能夠神蹟地為已亡國的人帶來生命,因上帝仍要向以色列人施行拯救。

 

以利沙與耶書亞(耶穌)兩人的事蹟有哪些平行之處?

在《列王紀下》有關以利沙的描述,當中有很多是跟耶書亞的相似,現以下表列出:

 

平行之處

以利沙

耶書亞

1

名字的意思

「以利沙」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

「耶書亞」的意思是「耶和華拯救」。(參太 1:21)

2

事工從約旦河開始

以利亞與以利沙到約旦河邊,以利亞用外衣打水,水就左右分開,他乘旋風升天後,留下外衣給以利沙,以利沙用其外衣打水,水也是左右分開。(王下 2:1-14)

耶書亞說施洗約翰就是先知所預言那要來的以利亞,當耶書亞開始他在地上的事工前,他來到約旦河受施洗約翰的洗,他開始時也像施洗約翰傳悔改之道。(可 1:7;太 4:17、11:14)

3

承接職事的一刻,天開了

以利沙看見有火馬和火焰車出現,以利亞就乘旋風升天去了。(王下 2:1-14)

耶書亞受洗,當他從水裏上來時,天為他開了,施洗約翰看見上帝的靈降下,彷彿鴿子落在他身上。(可1:10)

4

門徒比傳承者多

以利沙的門徒比以利亞多。(王下 2:7;王下 4:43)

耶書亞的門徒比施洗約翰多。(約 1:35-37;太 10:1-4)

5

行與水有關的神蹟,帶來祝福

用鹽把耶利哥的水治好了,使人能存活,地能生產。(王下 2:19-22)

出席迦拿婚宴時,把水變酒。(約 2:1-12)

6

油不短缺

餵飽眾人

1. 寡婦有一瓶油,以利沙命她把油倒在借來的器皿中,直到所有器皿都滿了,油才止住。(王下 4:1-7)

2. 以初熟果子的食物、二十個大麥做的餅和新麥穗,分給一百個人吃,還有剩下。(王下 4:42-44)

1. 用五個餅、兩條魚分給五千人吃,碎屑還裝滿十二個籃子。(太 14:13-21)

2. 用七個餅、幾條小魚分給四千人吃,還裝滿七個筐子。(太 15:32-39)

7

使死人復活

使書念婦人的兒子死而復活。(王下 4:8-37)

1. 使拿因城一個寡婦的兒子死而復活。(路 7:11-15)

2. 使會堂主管葉魯的女兒死而復活。(可 5:21-24、35-43)

3. 使死了四天的拉撒路復活。(約 11:17-44)

8

醫治痲瘋病人

使亞蘭王的元帥乃縵的痲瘋得醫治。(王下 5:1-19)

醫治一些痲瘋病人。(太 8:2-3、11:4-6;路 17:11-19)

9

為外邦人治病及趕鬼

乃縵是亞蘭人,因信以利沙的話,他的痲瘋病得醫治。(王下 5:1-19)

1. 一個迦南婦人的女兒被鬼附,婦人因信耶書亞,鬼就離開她女兒。(太 15:21-28)

2. 百夫長因信耶書亞,他的僕人得醫治。(路 7:1-10)

10

浮在水面上的神蹟

使掉在水裏的斧子的頭浮起。(王下 6:1-7)

耶書亞在水面上行走,也使彼得可以行海。(太 14:25-31)

11

使人的眼睛能看見

亞蘭人到多坍要拿住以利沙,以利沙禱告耶和華開僕人的眼目,他的僕人就看見滿山有火馬和火焰車圍繞以利沙。(王下 6:14-17)

1. 耶書亞使一個生來失明的人看見。(約 9:1-7)

2. 使兩個盲人能看見。(太 20:29-34)

12

有一個門徒是貪錢的

以利沙的門徒基哈西瞞著以利沙向乃縵取報酬,基哈西因而得了大痲瘋。(王下 5:20-27)。

耶書亞的門徒猶大以三十塊錢出賣了耶書亞,猶大後來上吊死了。(太 26:14-16;約 12:4-6)。

 

在他們二人所行的神蹟中,有一些是因著人的信心而成就的。這對當時的人以至於現在的我們傳遞出甚麼信息?

在以利沙所行的以下這些神蹟中,都是因著人的信心而成就的:

1. 寡婦的油不短缺(王下 4:1-7):寡婦相信以利沙的話,就向鄰舍借空器皿,然後把僅有的一瓶油倒進器皿,結果經歷到油倒之不盡,直到所有器皿都滿了。

2. 書念婦人的兒子死而復生(王下 4:18-37):書念婦人相信以利沙能叫他的兒子復生,她不對任何人說她兒子的死,包括丈夫及以利沙的僕人,她從家中直趕到迦密山找以利沙,又堅持要以利沙親自到她的家,結果經歷到她的兒子死而復生。

3. 乃縵的痲瘋得醫治(王下 5:9-19):乃縵初時認為以利沙的吩咐不合理,及後卻願意謙卑自己,聽從他的吩咐,到約旦河中沐浴七次,結果經歷到他的肉復原,痲瘋病得潔淨。

在耶書亞(耶穌)所行的以下這些神蹟中,也都是因著人的信心而成就的:

1. 癱子起來行走(可2:12):抬癱子的四個人把耶書亞所在的房子的屋頂拆了,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耶書亞看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孩子,你的罪赦了。」當在場的人議論紛紛時,耶書亞再對癱子說:「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起來,立刻拿著褥子,當著眾人面前出去了。

2. 血漏女人得醫治(太 9:18-22):一個患了經血不止的病有十二年的女人,她相信只要能摸耶書亞的衣裳繸子,就會痊癒。耶書亞看見她就說:「女兒,放心!你的信救了你。」這女人就痊癒了。

3. 盲人得看見(太 9:27-31):兩個盲人相信耶書亞能醫治他們,耶穌就摸他們的眼睛,說:「照著你們的信心成全你們吧。」他們的眼睛就開了。

4. 百夫長的僕人得醫治(路 7:1-10):百夫長託幾個猶太人的長老去求耶書亞救他的僕人,他相信耶書亞話語的權柄,他不敢勞動耶書亞親自去他那裏,說只要耶書亞的話一出,他的僕人就能得醫治。耶書亞說:「我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我也沒有見過。」那幾個長老回到百夫長家裏時,發現僕人已經好了。

5. 迦南婦人的女兒被鬼附得釋放(太 15:21-28):迦南婦人相信耶書亞不但在以色列人當中工作,也會憐憫外邦人並向他們施恩。耶書亞對她說:「婦人,你的信心很大!照你所要的成全你吧。」從那時起,她的女兒就好了。

以利沙和耶書亞在世時都行了很多神蹟,但只有那些相信的人才能經歷到這些神蹟所帶來的拯救大能,包括:病得醫治,瞎眼得看見,從債中、從罪中、從被鬼附中得釋放,甚至是死而復活。事實上,以利沙和耶書亞的名字就已表明了他們的使命是要讓人經歷耶和華的拯救。然而,我們看見在以利沙時期,以色列國和猶大國都未能因以利沙的事工而得拯救,反倒先後被外邦人所滅,甚至連聖殿也被巴比倫所毀。聖經告訴我們,以色列民未能得拯救的原因是他們沒有尊耶和華為聖,不遵守祂的誡命律例,反而轉去事奉別的神和敬拜它們。由於他們選擇離棄上帝,上帝也就把他們交在敵人手中,把他們從自己面前趕出去。

同樣地,在耶書亞時期,他也曾對著那座由大希律所重建的聖殿說:「你看見這些宏偉的建築嗎?這裏將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可 13:2)這預言於主後70 年應驗,聖殿被羅馬所毀。這結局也是因為當時以色列人雖然擁有宏偉的聖殿和頻繁的宗教活動,但內心其實藏著各樣的罪,更利用敬虔的外表去謀取自己的利益,把上帝的殿變成賊窩(太21:13)。耶書亞在他們當中時,曾多次表明自己是從上帝而來,呼籲他們悔改回轉,但他們不但不相信他,更要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是他們選擇不接受耶書亞的得救信息,以致上帝讓那已不再代表祂的聖殿被毀,從別處再建立一班能代表祂的人,也就是那些相信耶書亞的信徒。

 

結語:信靠耶書亞(耶穌)我們就能得拯救

約 3:16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獨一的兒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約 3:17 因為上帝差他的兒子到世上來,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要使世人因他得救

約 3:18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已經被定罪了,因為他不信上帝獨一兒子的名。

約 5:24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那位的,就有永生,不至於被定罪,而是已經出死入生了。

耶書亞(耶穌)指出信他的與不信他的之別,就是信他的會得救並有永生,不信他的就被定罪並會滅亡,這是永生與永死之別,而當中的關鍵就是人要否相信他。這相信是指人要接受耶書亞所傳的道,專心一意行在其中,以他的生命為效法的榜樣,因知道這樣的生命才是真的有上帝的同在,也真的蒙上帝所喜悅,又堅心盼望當我們持守這樣的信心去過活,當耶書亞再來時,會把真正的拯救──永生賜給我們。

從聖經裏,有一個信息一直在貫穿著,就是上帝要向人賜福,然而人的罪與不肯悔改的心攔阻了人去得著上帝的福分。藉著耶書亞帶來的拯救之道,我們知道這福分不單是在今世可以經歷到,就是當我們死後,我們也有上帝所賜的永生這福分。上帝願意人都行在這得拯救的路上,只待我們去回應。最後,願以保羅的話作為我們的鼓勵,求聖靈幫助我們,立志過一個得主喜悅的生命。阿們!

林後 5:7 因為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

林後 5:8 我們勇敢,更情願離開身體,與主同住。

林後 5:9 所以,無論是住在身內或住在身外,我們都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


[1]  《列王紀上》綜覽〈耶書亞的道救我們脫離審判〉

[2] 這讓人想起以色列民出埃及過紅海的神蹟,當時摩西向海伸杖,水左右分開,子民行在乾地上,過红海這個經歷象徵以色列民完全脫離了埃及法老的權勢,不再作奴隸,有新的生命和身分。現在以利沙用以利亞的衣服打水,同樣把約旦河分開,既象徵以利沙將接續以利亞的事工,又使人想起以利沙將如摩西的繼承者約書亞那樣,帶領子民過約旦河(以利沙當時身處耶利哥的對岸,與約書亞進入迦南地前一樣,參王下2:15),反映他有領袖的職分去帶領以色列民爭戰。

[3] 以利亞是聖經所記載第二個沒有經歷死亡的人,第一個是以諾,參創5:24。

[4] 「凡獻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鹽調和;在素祭中,不可缺少你與上帝立約的鹽。一切的供物都要加鹽獻上。」(利 2:13),因鹽有保存和防腐作用,因此約又稱「鹽約」,有不廢棄的意思(參民 18:19)。

[5] 有關這次亞述西拿基立圍困耶路撒冷,也有記載於出土的亞述文獻,名為「泰勒棱柱」(Taylor Prism)或「西拿基立角柱」(Sennacherib Prism),描述到當時西拿基立把希西家圍困在耶路撒冷,如同把一隻鳥困在籠中。

其他「《希伯來聖經》綜覽」查經摘要:

《希伯來聖經》綜覽《列王紀上》:耶書亞的道救我們免受審判的懲罰

「安息日研經坊」(2021-4-10)《希伯來聖經》綜覽:《列王紀上》(作者:Ada Lui)

圖為:「所羅門的智慧」by James Tissot(French, 1862-1902)

《列王紀上》記載了所羅門王朝的興盛,以及在以色列分裂為南北兩國後列王的統治,也記載了上帝藉眾先知對行惡的那些王作出的指控和審判。而耶書亞(耶穌)也曾像先知那樣說預言,試討論:

1. 耶書亞曾就當時一些不願意悔改的人作出哪些指控或審判性的預言?

2. 我們從耶書亞的那些預言可以領悟甚麼?上帝又期待我們怎樣回應?

 

簡介《列王紀上》

1. 書名:《列王紀》在希伯來古卷是一本書,記載了由大衛晚年至猶大王約雅斤被擄至巴比倫的事。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把《撒母耳記》和《列王紀》合稱為《王國記》,全書共四冊(《撒母耳記》是第一、二冊,《列王紀》是第三、四冊),它把《列王紀》分為上下兩卷。而《列王紀上》的希伯來書名是 מְלָכִים א (Melakhim ʾAleph)。

2. 作者及成書日期:按猶太傳統,這書的作者是先知耶利米,但書內並無明確指出,但應該是一位對《申命記》非常熟悉的人,因書內充滿了申典神學的思想,包括「守約蒙福,背約招禍」的信念。它的成書日期不會早於主前六世紀,因約雅斤被擄一事是發生在主前562年。這書估計在被擄時期或是波斯時期被編輯過。

3. 內容大綱:《列王紀上》共有22章,大致可分為兩大部分,大綱如下:

一. 統一的以色列國(1-11章)

A. 所羅門繼承王位(1:1-2:12)

B. 所羅門鞏固國位(2:13-46)

C. 所羅門的智慧(3:1-28)

D. 所羅門的政績(4:1-34)

X. 所羅門建聖殿與皇宮(5:1-9:9)

D’. 所羅門的財富(9:10-10:25)

C’. 所羅門的愚昧(10:26-11:13)

B’. 所羅門王朝的衰敗(11:14-40)

A’. 所羅門王逝世(11:41-43)

二. 分裂的以色列國 (南北兩國)(12-22章)

    1. (南)羅波安與(北)耶羅波安(12-14章)
    2. (南)亞比央、亞撒 與(北)拿答、巴沙(15章)
    3. (南)亞撒 與(北)以拉、心利、暗利、亞哈(16章)
    4. 先知以利亞與亞哈王(17-22章上)
    5. (南)約沙法 與(北)亞哈、亞哈謝(22章下)

 

《列王紀上》的內容

一. 統一的以色列國(1-11章)

1. 所羅門繼承王位(1:1-2:12)

大衛王年紀老邁,他的第四子亞多尼雅謀取王位,在隱‧羅結獻祭並宴請王的眾兒子和臣僕。先知拿單讓拔示巴把這消息告訴大衛,請求他指示立誰會繼承他作王。大衛於是對撒督祭司、先知拿單、將領比拿雅,說:「要帶領你們主的僕人,讓我兒子所羅門騎我自己的騾子,送他下到基訓。在那裏,撒督祭司和拿單先知要膏他作以色列的王;你們也要吹角,說:『所羅門王萬歲!』你們要跟隨他上來,使他坐在我的王位上,他要接續我作王。我已立他作以色列和猶大的君王。」(1:35)於是所羅門作了以色列的王。這卷書一開首就指出是上帝藉先知介入以色列王位繼承的安排:按著屬世的繼承次序,應該是由亞多尼雅繼承大衛,但大衛曾向上帝起誓,王位要由上帝所喜愛的所羅門繼承(參1:17、30;撒下12:24)。

2. 所羅門鞏固國位(2:13-46)

大衛臨死前囑咐所羅門要謹守上帝的律例、誡命、典章和法度,那麼他就會作事亨通,上帝也會成就祂對大衛的應許,使他的後裔不斷有人坐在以色列的王位上。所羅門登上王位後,把覬覦王位的亞多尼雅殺死,又把曾支持他的元帥約押殺了(又因他曾殺了押尼珥和亞瑪撒),並革除了曾支持亞多尼雅的祭司亞比亞他的職分,最後把違背了所羅門規定的便雅憫人示每殺死(又因他曾咒罵大衛)。這樣,國度在所羅門的手中就鞏固了。

3. 所羅門的智慧(3:1-28)

所羅門與埃及王法老結親,娶了法老的女兒,這很明顯是一個政治決定,因這有助他加強在外交上的勢力。接著經文說所羅門愛耶和華,在基遍的一處丘壇向上帝獻上大量的燔祭(基遍是當時會幕的所在地;參8:4、代下1:3、13)。上帝夜間在夢中向所羅門顯現,說:「你願我賜你甚麼,你可以求。」所羅門回答說:「求你賜僕人善於了解的心,可以判斷你的百姓,辨別是非。」(3:9)這請求蒙上帝喜悅,上帝於是連所羅門沒有求的富足、尊榮都賜給他。接著就描述到所羅門在判斷兩個妓女的爭子案上,顯出他有上帝的智慧。

4. 所羅門的政績(4:1-34)

所羅門劃分出十二個行政區域,每區設一個官員各負責供給王和王室食物一個月,這也顯出他的治國智慧。經文又提到上帝賜給所羅門的智慧勝過萬人,以致萬民都來聽他的智慧。當時「猶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都吃喝快樂。所羅門統治諸國,從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邊界。」(4:20-21)這都使人想到上帝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關於地及後裔的應許都一一應驗(參創15:18, 22:17)。

5. 所羅門建聖殿與皇宮(5:1-9:9)

所羅門作王第四年開始建造耶和華的殿,由推羅王希蘭在黎巴嫩為他砍伐香柏木和松木,另外所羅門挑選了八萬人在山上鑿石頭用作殿的根基。殿的設計跟會幕相似,有內殿(至聖所)和外殿(聖所),整個殿都貼上金子,牆上刻著基路伯、棕樹和綻開的花,這殿用了七年才建成。在建殿期間,上帝的話臨到所羅門,提醒他要遵行祂的律例和典章,那麼祂就必住在以色列民中間。這是在申明上帝看重的不是這金碧輝煌的建築物,而是子民要遵行祂的道,這才是祂衡量會否住在子民中間的關鍵因素。

所羅門為自己建造的宮殿卻用了十三年才建成,用的都是貴重的石頭和香柏木,極度宏偉。他也為法老的女兒建造了一座宮室,另又建造了審判廳和黎巴嫩林宮。作者把所羅門為上帝建殿及為自己建造皇宮的描述並列,很明顯是一個對比,突顯出他為自己建造的宮室不比上帝的居所遜色,而這樣大量的建築工程也為日後子民因服役過甚而積下埋怨的情緒留下伏筆。(參王上12:4)

當聖殿建成,所羅門在七月的一個節期(應該是住棚節)召集了以色列的長老、各支派的領袖和以色列人的族長到耶路撒冷,祭司把約櫃請進內殿,又把會幕裏的一切聖器皿都放入殿內。所羅門在約櫃前獻牛羊為祭,多得不可勝數。「祭司從聖所出來的時候,有雲充滿耶和華的殿,祭司因雲彩的緣故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耶和華的殿。」(8:10-11)這跟會幕被立起時的情景相似 ,當時是「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帳幕。摩西不能進會幕,因為雲彩停在其上,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帳幕。」(出40:34-35)可見上帝悅納了這聖殿,正如祂從前悅納了會幕一樣。

於是所羅門為以色列全會眾祝福,並向上帝禱告,他禱告的內容有一個模式,就是當人在一些情況下悔罪、又向上帝祈求時,他祈求上帝垂聽並採取行動,現把內容大概列出:

1. 當個人得罪鄰舍或百姓得罪上帝而受禍時,包括:「敗在仇敵面前;天閉塞不下雨;地有饑荒、瘟疫、焚風、霉爛、蝗蟲、螞蚱;仇敵圍困城門;在外與仇敵爭戰;被擄到仇敵之地。」

2. 當他們到殿裏向上帝祈求並悔改時,包括:「歸向你;離開他們的罪;宣認你的名;內心知道有禍;外邦人為你的名從遠方而來;回轉悔改,盡心盡性歸向你。」

3. 求上帝在天上垂聽,採取行動,包括:「定惡人有罪,定義人為義;使他們歸回;將當行的善道教導他們;使他們敬畏你;使萬民認識你;為子民伸張正義;在被擄之地蒙憐憫。 」

及後耶和華再次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祂已把這殿分別為聖,使祂的名永遠立在那裏;然後重申要所羅門及他的子孫謹守遵行上帝的律例典章,上帝就必實踐祂對大衛的應許,讓他的子孫不斷有人坐以色列的王位上;相反,要是他或他的子孫轉去不跟從上帝,事奉別神,敬拜它們,上帝就會把以色列民從祂賜給他們的地上剪除,也必從祂面前捨棄那為祂的名所分別為聖的殿,使他們在萬民中成為笑柄,被人譏誚。這番話再次嚴肅地指出,即使殿已建成,子民仍要謹記守約的重要,如果他們背約轉離上帝,就會招禍,上帝也不會顧惜這殿。

6. 所羅門的財富(9:10-10:25)

示巴(即今非洲東部)女王聽見所羅門的名聲,就帶著隨從和許多貴重的禮物到耶路撒冷,要用難題考問所羅門。她折服於所羅門的智慧,又震懾於他治國的威儀和氣派,就稱頌耶和華。接著經文描述所羅門的財富,他每年從經商及貢物得到大量的金銀和珍禽異獸,這些記載都反映出所羅門王朝的興盛已達至以色列國歷史裏的最高峰時期。

7. 所羅門的愚昧(10:26-11:13)

就在所羅門最富強輝煌的時候,他的心開始偏離上帝,更違背了上帝藉摩西對王的吩咐,因他為自己聚集了大批戰車騎兵,又在法老的女兒之外,寵愛許多外邦女子,他娶了七百個公主,三百個妃嬪,這都是摩西律法所禁止的:「只是王不可為自己加添馬匹」(申17:16),「王不可為自己多立妃嬪,免得他的心偏離;也不可為自己多積金銀。」(申17:17)這些妻妾誘惑他的心,以致他在年老時隨從了別神,甚至在耶路撒冷對面的山上建造丘壇。於是,上帝因他不遵守祂的誡命律例而作出審判,祂向所羅門宣布會把以色列國撕裂,並把它賜給他的大臣。然而,因大衛的緣故,這事不會發生在他作王時,而是在他兒子作王的時候,上帝會保留一個支派給他的兒子。

8. 所羅門王朝的衰敗(11:14-40)

上帝興起了兩個人作所羅門的敵人,一個是以東王哈達,另一個是亞蘭王利遜。上帝又派先知亞希雅去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他是以法蓮人,是所羅門的一個臣僕。亞希雅把自己身上的新衣撕成十二片,給了耶羅波安十片,對他說上帝從所羅門的手裏撕裂以色列國,把十個支派賜給他。所羅門於是想要殺耶羅波安,但他逃往埃及。再一次,我們看見上帝藉先知去介入以色列王位的安排,祂揀選了耶羅波安作北國的第一位王。

9. 所羅門王逝世(11:41-43)

所羅門作王四十年後就死了,由他兒子羅波安接續他作王。

第一部分(1至11章)的小結

這部分記載了所羅門由盛而衰,由他擁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到陷入拜偶像的愚昧,由他被上帝賜予智慧、富足、尊榮到上帝要從他手上取走十個支派,原因是他娶了眾多的外邦女子並跟隨她們拜偶像。事實上,所羅門在婚姻上的缺失早在他娶法老的女兒一事上可見,這宗婚姻是出於政治因素,卻成了一個缺口,讓外邦的文化逐漸滲入所羅門的屬靈生命,由初期他愛耶和華,為耶和華獻祭(3:3),到後期他轉而愛外邦的妻妾,心被誘惑跟隨她們拜偶像,甚至為她們建丘壇(11:2),沒有謹慎遵行上帝的吩咐,也沒有把上帝親自對他作出的提醒放在心裏。可見即使智慧高如所羅門,要是他沒有專心一意跟隨上帝,最後都只會像愚昧人一樣,被世俗的文化、多神主義和個人私慾所俘虜,為自己和子孫招來上帝的審判。

二. 分裂的以色列國(12-22章)

1. 列王敘事的簡介

正如上文所述,《列王紀上、下》本是一卷書,如果從以色列國的統一與分裂的敘事去分段,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所羅門王的統一王國時期(王上1至11章)

第二個時期:南北兩國並存的分裂王國時期(王上12至王下17章)

第三個時期:南國獨存的王國時期(王下18至22章)

第二個時期的篇幅最長,記載了南北兩國列王的事蹟。南國自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開始,一直至南國亡於巴比倫,時間約為主前931至586年,共有二十位王,歷代君王都是大衛家的子孫(除了第七位王亞她利雅,她是亞哈謝的母親,作王6 年)。南國主要有兩個支派──猶大和便雅憫支派,定都耶路撒冷。而北國由耶羅波安開始,一直到北國亡於亞述,時間約為主前931至722年,共九個王朝,十九位王,君王的王位繼承或是由父傳子或是由篡位而得(當中第一王朝的耶羅波安和第五王朝的耶戶都是由上帝所立),北國有十個支派,首都由初期耶羅波安定都於示劍,到後來暗利定都於撒瑪利亞。

自王國時期開始,就有眾多先知出現,他們有些是口傳先知,有些是著作先知,他們宣講信息的對象主要是君王和他的大臣。在第二個時期記載到關於列王和先知的敘事的,簡列如下:

 

先知

君王

經文

1

示羅的亞希雅

耶羅波安一世

王上 11:26-40,14:1-17

2

神人示瑪雅

羅波安

王上 12:21-24

3

猶大來的一位神人與

伯特利的一位老先知

耶羅波安一世

王上 13:1-32

4

哈尼拿的兒子耶戶

巴沙

王上 16:1-4

5

以利亞

亞哈

王上 17章至王下 2:12

6

一位先知

亞哈

王上 20:13-14,20:28

7

米該亞

亞哈

王上 22:1-36

8

以利沙

耶戶及其他

王上 19至21章,王下 2至10章,13:14-21

9

亞米太的兒子約拿

耶羅波安二世

王下 14:25-27

此外,作者在敘述南北兩國諸王的事蹟時,往往有以下的敘事模式[1]

 

以色列列王

猶大列王

何時登位

猶大王某某的某某年,某某登基做以色列王。

以色列王某某的某某年,某某登基做猶大人的王。

在位年期

某某在某地在位多少年。

他登基的時候多大,做王多少年,他的母親是誰。

評價

評價模式:「某某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行耶羅波安所行的道,使以色列民陷在罪裏」。(全是惡的)

與「他祖大衛所行」相比,評價他做的怎麼樣。(當中有行惡的,也有善的)

其餘政績

某某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

某某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諸王記》上。

由誰接續

某某與他列祖同睡,另一人接續他作王。

某某與他列祖同睡,另一人接續他作王。

南國的二十位王有善的、也有惡的(八位王是善的,十二位是惡的),但北國的王則全都是惡的。而從評價一欄可見,作者是從他們的屬靈表現作判斷,而不是從他們的政治或軍事表現作判斷。當有作王的行惡時,上帝就會派先知到他們當中,直指他們的惡行並作出預言,有些是警告性的,有些是宣布即將降臨的審判,預言或在即時應驗,或在該王任期之後才應驗。而為了證明他們是上帝的傳話人,他們會以行神蹟來證明自己所言的必然應驗。

而在《列王紀上》第12至22章記載關於君王和先知的敘事最多的,是北國的耶羅波安和亞哈,本文會撮要他們二人的事蹟以作為這部分的綜覽。

2. 耶羅波安的事蹟

當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在耶路撒冷作王之後,以色列的其他支派本想在示劍立他作王,他們派了耶羅波安作代表向羅波安提出一個條件:「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現在求你減輕你父親所加給我們的苦工和重軛,我們就服事你。」(12:4)但遭到羅波安拒絕,於是以色列各支派不再擁護大衛家,而立了耶羅波安作他們的王,經文指出這事是出於耶和華,為要應驗祂藉先知亞希雅對耶羅波安所說的話。自此,以色列分為南面的猶大國和北面的以色列國。而從這個敘事開始,我們會陸續看見上帝怎樣藉眾先知發預言,以及這些預言怎樣逐一應驗。

耶羅波安成為北國的第一位王,建都於示劍,他因為怕百姓到耶路撒冷獻祭就會心繫大衛王家族,於是鑄造了兩個金牛犢,一個安置在伯特利,另一個安置在但,對百姓說:「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夠久了。以色列啊,看哪,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明。」(12:28)這事不單使百姓陷在罪裏,也成為往後的以色列王一直跟隨的行徑。此外,耶羅波安又在一些丘壇建神殿,立不屬利未人的平民百姓為祭司,自定八月十五日為節期,自己在壇上燒香並向他所鑄的牛犢獻祭。

上帝於是派一個神人到伯特利,對耶羅波安宣告審判:「大衛家必生一個兒子,名叫約西亞,他必將在你上面燒香的丘壇祭司,宰殺在你上面,人的骨頭也必燒在你上面。」(13:2)當時耶羅波安想從壇上伸手拿住神人,他的手就即時萎縮,他於是向神人懇求,手就復原了。約西亞是猶大國的第十六位王,在位的年分是主前641至610年,而耶羅波安在位的年分是主前927至906年,也就是說神人的這預言要約在三百年後才應驗;然而,耶羅波安其實也親身經歷到上帝藉神人所降的災與醫治,但可惜他並沒有因此而看重先知的話而向上帝認罪悔改,當他的兒子病重時,他甚至讓妻子喬裝去找先知亞希雅,企圖瞞騙他去求問兒子的病會否康復。但上帝早已告訴亞希雅那要來的是他的妻子,於是藉亞希雅向他的妻子宣告對耶羅波安的審判:「我從百姓中提拔了你,立你作我百姓以色列的君王,將大衛家的國撕裂,賜給你,你卻不效法我僕人大衛,遵守我的誡命,全心順從我,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你反倒行惡,比在你之前所有的人更嚴重;你離開了我,為自己立了別神,鑄了偶像,……我必除滅耶羅波安的家,如同人掃除糞土,直到消滅。」(14:7-10)。亞希雅又預言到當他妻子的腳一進城,那病重的兒子必死,而事情果然這樣發生。

我們由這個敘事得知,耶羅波安為要鞏固自己的國位而在信仰上作出妥協,最終自招上帝的審判,王朝不能長久,他把王位傳給兒子拿答,拿答在位只有兩年,王位就被巴沙所篡奪。自始北國就落入朝代更迭的歷史中,歷經九個王朝,君王的繼承或由父傳子,或由弒王纂位而得,也有因軍事勢力而被擁立為王的。但不論是由誰作王,他們都沒有尊耶和華為聖,繼續行耶羅波安所行的道,就是以金牛犢取代耶和華,又拜其他外邦的偶像,致使以色列民一直陷在罪裏。

3. 亞哈的事蹟

亞哈的父親暗利是北國第四個王朝的第一位君王,由百姓所擁立,他以撒瑪利亞為首都,自此先知書的書卷裏會以撒瑪利亞為北國的代表。暗利的兒子亞哈繼承王位,經文對亞哈的評價是:「暗利的兒子亞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比他以前所有的王更嚴重。他犯了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犯的罪,還當作是小事,又娶了西頓王謁巴力的女兒耶洗別為妻,去事奉巴力,敬拜它。」(16:30-31)耶洗別甚至要殺絕國中耶和華的先知,就是在這個背景下,一位非常重要的先知出場了,他就是住在基列的提斯比人以利亞,他一出場就對亞哈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的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水,也不下雨。」(17:1)這番話是直接挑戰他們所拜的巴力,因巴力被視為是掌管風雨的神明。

於是以色列經歷了三年的乾旱和饑荒,在這段期間,上帝讓西頓撒勒法的一位寡婦供養以利亞,以利亞為這寡婦行了神蹟,既讓她家的油和麵用之不盡,又使她的兒子死而復生。三年後,上帝讓以利亞出現在亞哈面前,亞哈不單不承認這災禍是因他使百姓犯了拜偶像的罪所致,反指責是由以利亞造成的,以利亞於是叫亞哈召集所有巴力的先知共450個和亞舍拉的先知共400 個一同到迦密山。以利亞與這批先知各選一頭牛犢作祭牲,然後求告自己的神明去接納那祭牲,結果巴力和亞舍拉的先知不論做甚麼儀式,甚至以刀自劃身體,都沒有事發生,而當以利亞向上帝禱告,就有火從天而降燒盡他的祭牲。當時百姓都大呼:「耶和華是上帝!耶和華是上帝!」接著以利亞吩咐百姓把所有巴力和亞舍拉的先知都殺死,接著天就降下大雨。

耶洗別因這事要追殺以利亞,他就逃跑,在一棵羅騰樹下求死,仗著天使兩次給他食物,他走了四十晝夜的路去到何烈山,在那裏與上帝進行了一段對話。

何烈山在以色列人的歷史裏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山,這座山讓我們想起另一位非常重要的先知──摩西。當以色列民出埃及後,他們去到何烈山腳下,摩西則上山共有四十晝夜領受上帝的十誡。這兩個敘事之間有兩個平行之處:

第一,子民都在拜偶像。當摩西在山上領受建造會幕的吩咐時,山下的子民卻造了金牛犢去取代上帝。當時上帝本想把他們滅絕,另興起摩西成為大國,但因著摩西的求情,上帝才寬恕了子民,現在以利亞到何烈山,其背景也是當時以色列民不但拜金牛犢,甚至拜巴力。

第二,上帝向先知顯明祂的心意(憐憫與懲罰)。當上帝饒恕了子民拜金牛犢的罪後,摩西求上帝讓他看見祂的榮耀,上帝讓摩西站在磐石上,當上帝的榮耀經過時,祂將他放在磐石縫裏,摩西可以看見祂的背而不是祂的面。就在上帝在摩西面前經過時,祂宣告:「耶和華,耶和華,有憐憫,有恩惠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和信實,為千代的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懲罰人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 34:6-7)現在以利亞在山上的洞裏,上帝問他在做甚麼,以利亞不是為子民代求,而是作出控訴,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上帝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人,他們還要追殺我。」(19:10、14)上帝就叫以利亞站在山上,祂要從那裏經過,接著順次出現了烈風、地震、火,但上帝都不在其中,這三種現象或許是在暗示以利亞期望上帝會對以色列民施行的審判,然而上帝沒有這樣做,反而是有微小的聲音出現。上帝第二次問以利亞同樣的問題,以利亞再以同樣的控訴回答上帝,上帝這次把祂要採取的懲罰說出來,祂要以利亞分別膏哈薛作亞蘭王,膏耶戶作以色列王,膏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他,又說:「將來逃過哈薛之刀的,必被耶戶所殺;逃過耶戶之刀的,必被以利沙所殺。但我在以色列中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未曾親吻巴力的。」就著亞哈和以色列民所犯拜巴力的罪,上帝會用外來的(哈薛)和裏面的(耶戶和以利沙)器皿向他們施行審判。然而值得留意的是,上帝說祂為自己留下了七千個仍忠心於祂的先知,是以此回應以利亞說只有他一個先知,而這也在暗示上帝仍然要那些對祂忠心的先知們,以微小的聲音,在子民中間為祂傳講信息。

經文接著記載亞哈做的一件惡事,就是他貪戀拿伯的葡萄園,致使耶洗別收買假的見證人誣陷拿伯詛咒上帝和王,人就用石頭打死拿伯,亞哈於是奪取了他的葡萄園。上帝藉以利亞向亞哈宣判:「看哪,我必使災禍臨到你,把你除滅。以色列中凡屬亞哈的男丁,無論是奴役的、自由的,我都要剪除。我必使你的家像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的家,又像亞希雅的兒子巴沙的家,因為你惹我發怒,又使以色列陷入罪裏。論到耶洗別,耶和華說:『狗必在耶斯列的城郭吃耶洗別。凡屬亞哈的人,死在城中的必被狗吃,死在田野的必被空中的鳥吃。』」(21:21-24)亞哈聽後就在上帝面前謙卑,於是上帝把這事延至亞哈的子孫才實現。這預言的應驗記載在王下10 章。

今卷書的結尾是關於亞哈聯同猶大王約沙法出戰亞蘭,在出戰前,亞哈召集約四百個先知問他們自己應否出戰,一眾先知都說亞哈必會得勝;但當耶和華的先知米該亞被請來時,他卻說那些先知這樣說是因為上帝容許謊言的靈進到他們的口中。米該亞預言亞哈必在這戰役中陣亡,而最終事情果然這樣發生,亞哈死在該場戰爭中。

 

《列王紀上》的主題和中心思想

所羅門的統治是以色列歷史裏最頂峰的時期,也是上帝使大衛之約得以應驗的明證。然而所羅門在婚姻上的缺失使他逐漸受外邦文化的影響,最後更偏離上帝,轉而拜偶像,於是上帝的審判臨到,以色列國也因此進入了分裂時期。但上帝仍然保守祂與大衛所立之約,讓大衛的後裔依然不斷有人坐在王位上。

北國以色列的第一位王耶羅波安在信仰上作出了妥協,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而造了兩個金牛犢,以此取代上帝,免得以色列民前往耶路撒冷敬拜。而之後接續他的以色列王也一直跟隨他所行的,導致以色列民一直陷在拜偶像的罪裏。另一位北國的王亞哈,在婚姻上則犯了一個更嚴重的缺失,他娶了西頓王的女兒耶洗別為妻,敬拜她所拜的巴力,讓巴力幾乎成為以色列的「國教」,又殺害上帝的先知,這都反映出當時以色列國的屬靈景況非常敗壞。

南北兩國列王分地而治,上帝是以他們是否專一敬拜祂而決定他們的國勢。當他們忠於上帝並遵守祂的誡命時,國就興盛;相反,當他們轉去拜偶像、違背上帝的命令時,國就遭受禍患。雖然列王每每背棄上帝,上帝仍然差祂的先知去到他們那裏,指出他們的各種罪,向他們發出警告及審判的預言,行神蹟以證明上帝藉他們所說的都會應驗,應驗的時間或在即時,或在將來。上帝在施行審判之前,讓這些先知作出警告,為的是要他們悔改離罪,專心敬拜上帝並遵行祂的道。如果人願意在上帝面前謙卑,轉離惡行,上帝仍會向那人施恩,不把所定的災禍降下。但如果人不聽先知所言,剛硬悖逆,持續地活在罪中,上帝的審判就會臨到。

上帝的這份心腸藉著先知以利亞表露無遺,事實上,以利亞這名字的意思就是「耶和華是神」,正是要提醒子民,只有耶和華一位上帝,祂就是當日領子民出埃及,使他們脫離為奴之地的耶和華,在以利亞與巴力的先知對決而大勝之後,子民好應認清這個事實,專心一意的敬拜耶和華,撇棄一切的偶像,而以利亞當日在迦密山上對百姓的呼籲,可說是貫穿了今卷書的主題:「你們心持二意要到幾時呢?如果耶和華是上帝,就當順從耶和華;如果是巴力,就當順從巴力。」(18:21)這是一條要子民作出選擇的路,沒有中間路線,也不容妥協。

 

耶書亞(耶穌)曾就當時一些不願意悔改的人作出哪些指控或審判性的預言?

《列王紀上》讓我們看到在王國時期先知的角色,他們宣講信息的對象主要是君王和他的大臣,內容有一些是關乎國家的軍事,但更多是指控君王所犯的罪。由於他們離棄上帝及拜偶像,不遵守上帝的道,上帝於是派先知就他們的罪作預言,這些預言是在解釋當前或將來的災禍其實是上帝對他們的懲罰。

主耶書亞(耶穌)在地上時也有作先知的職事。在他公開傳道之前,他到施洗約翰那裏受洗,當他從水裏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施洗約翰看見上帝的靈彷彿鴿子落在他身上。在《舊約聖經》時期,當上帝的靈降在人的身上時,他就會受感說話,講出上帝要他說的話,成為上帝的代言人,也就是先知的意思。而當上帝的靈落在耶書亞身上時,就意味著他是受上帝差遣的,他將為上帝傳揚信息,而他出來傳道的一個信息就是:「你們要悔改!因為天國近了。」(太 4:17)「悔改」正正就是以色列歷代眾先知的核心信息。[2]

耶書亞也曾像其他先知那樣,宣告審判要臨到那些看見了他所行的神蹟卻仍然不願意悔改的城市,如哥拉汛、伯賽大、迦百農,他嚴厲地指出他們將「有禍了!」因為當審判的日子來臨時,他們所受的要比推羅、西頓、所多瑪這些城市所受的更重(太 11:21)。他又斥責一些文士和法利賽人,指他們假意要看神蹟,卻其實不信耶書亞是從上帝那裏來的,耶書亞指出在審判的日子,尼尼微人要定他們的罪,因為他們聽了約拿所傳的話就悔改,南方的女王也要定他們的罪,因她遠從地極去到所羅門那裏要聽他智慧的話,這些外邦人尚且願意聽從上帝藉人所說的話,但現在有一位比約拿和所羅門更大的人去到他們當中,他們反倒不願意聽從耶書亞的話。

另外,在《馬太福音》23章記載了耶書亞對文士和法利賽人所說的七個「有禍了!」都是在責備他們的假冒為善,直斥他們徒然擁有宗教上的高位,卻沒有真實的敬虔,心裏只有貪婪、放蕩、虛偽和不法的事,完全沒有行出上帝所要求的公義、憐憫和信實。更甚的是,他們把錯誤的教導教訓人,作了瞎眼的嚮導,而當有人指出他們的過犯時,他們不但不聽從,反倒把那些人殺害,他們的行為就像以前那些要殺害上帝所差來的眾先知的人一樣。耶書亞對他們作出了非常嚴厲的判語:「這一切的罪都要歸到這世代了。」(太 23:36)

主耶書亞這樣直指當時那世代的人所犯的罪,又對他們的行為作出了警告和審判性的預言,情況就像在王國時期的那些先知一樣。正如上文所述,先知的主要職事是作為上帝的傳話人,那些話語的目的其實大部分是要指出人已偏離了上帝的道,必須立即離開所行的,回歸到上帝所指示的那條正路上去,而當耶書亞也像昔日先知一樣指出當時上帝子民所犯的罪時,福音書的作者也在透過這些記載來提醒今天的我們。

 

我們從耶書亞(耶穌)的那些預言可以領悟甚麼?上帝又期待我們怎樣回應?

在耶書亞(耶穌)那些嚴厲的指責裏,都提到關於審判的日子,但他並沒有說明這日子何時來臨,事實上,他是希望藉這些警告去呼籲人悔改,好讓人逃避審判日子來臨時他們會承受的懲罰,他的這份心腸我們從以下他的這個比喻可見:

路 13:6 於是,耶穌用比喻說:「有一個人在葡萄園裏栽了一棵無花果樹。他前來在樹上找果子,卻找不到,

路 13:7 就對園丁說:『看哪,我這三年來到這棵無花果樹前找果子,竟找不到。把它砍了吧,何必白佔土地呢?』

路 13:8 園丁回答:『主啊,今年且留著,等我在樹周圍掘開土,加上肥料,

路 13:9 以後若結果子便罷,不然再把它砍了。』」

在這個比喻裏,那個要把一棵三年都沒有果子的無花果樹砍下的葡萄園主人是天父上帝,那棵無花果樹就是上帝所栽植、卻沒有結出屬靈果子的人,園丁則是主耶書亞。當上帝的審判要臨到時,他為這棵無花果樹代求,願意在它的周圍掘土,加上肥料,寓意以他的道去教導他們,讓他們能有屬靈的生命力,以致能結出果子,避過上帝的審判。簡而言之,耶書亞要以他的道挽回那些在生命裏已沒有活出上帝的道的人,好讓他們能因著耶書亞的教導而悔改,結出與悔改的心相稱的行為,這樣才能活出上帝所喜悅的生命,逃避當上帝的審判來到時被滅的結果。

耶書亞的心意是希望當時的人聽到他的警告和審判的預言就願意悔改,事實上,在《馬太福音》23章記載他指控文士和法利賽人的七個「有禍了」之後,就記載耶書亞預言到因著他們不願意悔改,那快將要來的災禍就是耶路撒冷的淪陷,他又預言到自己將會再來:

太 23:37「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裏來的人。我多少次想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但是你們不願意。

太 23:38 看吧,你們的家要被廢棄成為荒蕪。

太 23:39 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絕不會再見到我,直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

主耶書亞曾說,他來到地上是為要拯救世人,而他的拯救之道除了透過他的犧牲,也藉著他所教導的話,就是當人聽了他的話又遵守,就不致落入上帝的審判中;相反,那些「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自有審判他的;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約 12:48)也就是說,將來在審判的日子,也就是他再來的時候,他會以他所講的道作為審判人的準繩。

 

結語:耶書亞(耶穌)的道救我們免受審判的懲罰

耶書亞(耶穌)指出在末日會有審判,《新約聖經》也有說明:「按著命定,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9:27)那時我們都要站在基督審判臺前受審,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 5:10)。而能救我們在審判時免受懲罰的,就是要在現今聽從耶書亞的道。

當耶書亞在世時,他不住地從多個方面去解明上帝的道,好讓人能明白上帝的道並去遵守。他曾說了以下的話,既是要救人免受將來審判的懲罰,表明了他對上帝子民的期望:

1. 「那落在好土裏的,就是人聽了道,並用純真善良的心持守它,耐心等候結果實。」(路 8:15)

人聽了耶書亞的道之後,不要把它當作是腦袋上的知識,而是要把他的話牢牢地記在心裏,以純真善良的心在日常的生活中持守著這些道,讓這些道在心裏生根發芽,耐心地等待生命結出美好的屬靈果子。

2. 「所以,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聽。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奪去。」(路 8:18)

人聽了耶書亞的道之後,要以謙卑的心去持守這些道,不要以為自己聽了、知道了就等如是已經做到了!因為當人只是聽了道卻沒有實踐出來時,那麼他聽再多的道也是枉然,那些道根本不會存留在他的生命裏;相反,要是他能把道實踐出來,上帝會使他明白更多,生命也就因此而更札實。

3. 「聽了上帝的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親,我的兄弟了。」 (路 8:21)

藉著遵行耶書亞的道,我們能跟他建立一份親密的關係,如同是家人那樣的親密。而這正是每一位屬上帝的子民(包括我們外邦人)都應該有的屬靈生命狀態。

最後,願意用一句話去總結耶書亞對我們的期望,那就是:「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祈求聖靈在我們的內心工作,使我們有聆聽的耳朵去順服主,也有悔改及遵行上帝話語的心。阿們!


[1] 參游斌著,《希伯來聖經的文本、歷史與思想世界》。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11,頁202。

[2] 主耶書亞也曾承認自己有著跟先知相同的遭遇,例如:先知在本鄉和自己的家之外,是不被尊敬(太 13:57)以及先知是不可能在耶路撒冷之外被害的(路 13:33)。

其他「《希伯來聖經》綜覽」查經摘要: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