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日研經坊」(2021-12-11)《希伯來聖經》綜覽:《歷代志上》 (作者:Herbert Chan)
圖為樂意事奉上帝的祭司(參代上28:21);圖片來自 depositphotos(經修改)
1. 《歷代志上》的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記載家譜、大衛的王朝、祭司利未人的體制、營運聖殿的人手和體制,又解釋《撒母耳記》一些難解的經文,其用意何在?
2. 《歷代志上》對作為耶書亞(耶穌)信徒的我們來說有甚麼屬靈意義或提醒?
簡介《歷代志》
1. 書名:《歷代志》的希伯來書名是 דִּבְרֵי הַיָּמִים Divrei HaYamim,字面的意思是「這些日子的事或字(複數)」,可翻譯為「歷史」、「記事」、「史冊」等。這組詞在書卷裏出現得最多的其實是《列王紀》,在《以斯帖記》裏也能找到(王睡不著時所看的「歷史」),而《歷代志》裏則只有一次(代上27:24「《大衛王記》」的「記」在原文就是這組詞)。
2. 書卷的位置和性質:基督教傳統把它歸類為歷史書,放在《撒母耳記》和《列王紀》之後,並且跟《七十士譯本》一樣分為上、下冊(Παραλειπ Α´和Β´);而《希伯來聖經》則看《歷代志上》和《歷代志下》為一卷書,放在《著作》部分的最後,並且看《歷代志》為《撒母耳記》和《列王紀》(《前先知書》)某些部分的重寫、演繹和解釋。不過,《歷代志》沒有被放在《先知書選段》(Haftarah)裏作為會堂的讀經傳統之用[1]。《歷代志》對猶太人來說並非單純的歷史記載,它帶著前瞻性的教導和神學性的目的。由於《歷代志》內容篇幅頗多,所以我們會分開上、下卷來綜覽。
3. 作者:被擄回歸的一位猶太人;而猶太拉比的傳統認為是以斯拉所寫[2]。
4. 成書時間:公元前538-331年(參《歷代志下》的結束,以及從書中沒有任何希臘等元素而推斷),而主題較符合公元前515-400年,並且較大機會在公元前460後寫成[3]。
5. 寫作對象和目的:給當時被擄回歸的猶太人,鼓勵他們克服回歸後所要面對的種種問題,確立他們要帶著上帝子民這個身分,去仰望上帝的國度、聖殿的重建和期盼彌賽亞的來臨。
6. 語言:普遍認為是「後期的聖經希伯來文」(Late Biblical Hebrew),這跟《撒母耳記》和《列王紀》的古典聖經希伯來文(Classical Biblical Hebrew)略有不同。
7. 資料來源:《歷代志》引用的資料廣泛,包括來自《撒母耳記》、《列王紀》、其他《聖經》書卷和以下提及的資料(有部分也應該是《撒母耳記》和《列王紀》的原始資料):
代上9:1 以色列眾人按家譜登記,看哪,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猶大人因背叛被擄到巴比倫。
代上27:24 洗魯雅的兒子約押開始數點,卻還沒有數完。為了這事,烈怒臨到以色列,數點的數目也沒有寫在《大衛王記》上。
代上29:29 大衛王自始至終的事蹟,看哪,都寫在撒母耳先見的書上、拿單先知的書上和迦得先見的書上,
代下9:29 所羅門其餘的事,自始至終,不都寫在拿單先知的書上和示羅人亞希雅的《預言書》上,以及易多先見論尼八兒子耶羅波安的《默示書》上嗎?
代下12:15 羅波安的事蹟,自始至終不都寫在示瑪雅先知和易多先見的《史記》上嗎?羅波安與耶羅波安時常交戰。
代下13:22 亞比雅其餘的事和他的言行都寫在易多先知的評傳上。
代下16:11 亞撒自始至終的事蹟,看哪,都寫在《猶大和以色列諸王記》上。
代下24:27 至於他的兒子們和他所受的眾多警戒,以及他重修上帝殿的事,看哪,都寫在《列王評傳》上。他的兒子亞瑪謝接續他作王。
代下26:22 烏西雅其餘的事,自始至終,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先知都記錄下來。
代下32:32 希西家其餘的事和他的善行,看哪,都寫在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先知的《默示書》上和《猶大和以色列諸王記》上。
8. 《歷代志上》的大綱[4],以及文學上經文所呈現的倒影結構:
I. 以色列各家的家譜(1:1-9:44)
II. 聯合王國時期以色列的君王
A. 掃羅的死(10:1-14)
B. 大衛作王
1. 戰爭和戰士(11:1-12:40)
2. 運送約櫃(13:1-17:27)
3. 更多的戰爭和戰士(18:1-21:30)
4. 大衛安排建造聖殿(22:1-29:30)
留意《歷代志上》的內容雖然有許多歷史資料,然而其編排並非完全按歷史時序,而是同時按照一些主題,也就是一些作者認為對回歸的猶太人來說是重要和他們要留意的內容。當中主要是交代大衛的子孫的歷史根據,和祭司利未人的聖殿體制的歷史根據,而這兩者都源於大衛想為上帝建造聖殿一事!而按照主題來看,經文可呈現一個工整的文學倒影結構:
A. 以色列各家的家譜(1:1-9:44)
B. 掃羅的死:大衛作以色列的王(10:1-14)
C. 大衛作王:戰爭和戰士(11:1-12:40)
X. 大衛作王:運送約櫃、讚美上帝、記念祂的約和應許(13:1-17:27)
C’. 大衛作王:更多的戰爭和戰士(18:1-21:30)
B’. 大衛安排建造聖殿:所羅門作以色列的王(22:1-23:13)
A’. 大衛安排建造聖殿:摩西、亞倫、利未指派的後裔(23:14-29:30)
《歷代志上》的內容重點
1. 以色列各家的家譜(1:1-9:44)
第1章開始記載亞當的家譜,但作者跳過了該隱和亞伯,直接從塞特開始記載,情況就如創5章一樣記述上帝所看重,關乎後裔發展的那條線,就是從亞當、塞特到挪亞,再發展到亞伯拉罕。接著,經文詳細地記載亞伯拉罕的多個後裔,當中最重要就是以撒、以及他的兒子以掃和雅各。第2章從以色列(即雅各)的十二個兒子開始,一直到大衛。第3章特意記載大衛作王,數算他所生的兒子。大衛在希伯崙作王七年六個月,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三年,合共四十年。當中並沒有像《撒母耳記》那樣提及大衛因拔示巴而對烏利亞所行過的惡,這反映作者只想正面地高舉大衛以及他的王朝,就是南國猶大的列王,當中沒有提及他們的一些惡行,也沒有提及北國以色列的王。可以說,《歷代志上》並非要記載一段客觀、準確和全面的以色列歷史,而是只記載上帝所揀選和使用,祂希望回歸的子民能夠惦記著,在歷史中重要的人物。他們主要有先祖、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大衛和這王朝歷代的王,直到被擄後帶領子民回歸的所羅巴伯及其後裔。
第4章又回到十二支派中的猶大,然後再仔細地記載其後裔,但今次特別提到雅比斯這個人物(4:9-10)。經文沒有提供太多關於他的背景,但從經文的脈絡可見,估計他屬猶大支派。而「雅比斯」的意思是「我生他甚是痛苦。」以致他向上帝禱告「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疆界,你的手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4:10)雖然這是信徒喜歡的一節金句,但按上下文來看,這其實是一段受苦中的禱文,而並非供信徒以此作為日常「求興旺」的禱告範例。雅比斯被放在這段猶大支派的家譜裏,可對當時回歸以色列地的猶太人帶來一定的安慰,提醒他們可以在自己身處的艱苦和困境中仰望上帝、向祂禱告。接著在猶大之後,經文簡述其他支派的家譜,而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未支派。
在第6章開始記載利未的後裔,主要是摩西、亞倫以及其後裔等祭司人物,他們當中有些人在所羅門建造的耶路撒冷殿中擔任過祭司的職分,直到祭司也隨著猶大亡國而被擄為止。而6:16則再次從利未開始記述(因此6:1和6:16是完全相同的經文),交代其餘利未支派的後裔。當中不但提及撒母耳,也提及在會幕前負責歌唱事奉的利未人,及至所羅門在耶路撒冷建造了耶和華的殿,於是他們就按著班次供職的事蹟。到6:49,經文又返回記述亞倫、他的後裔和利未人,但這次是關乎他們的分地,直到6:72才繼續簡述其他支派。可以說,經文不單是按時序來記載,而是按照事奉者的職能,就是按主題來記載的。之後8:28到9:44主要記載被擄回歸後「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包括一些族長、領袖(8:28、9:34)、四個支派的人(9:3),並且有祭司和利未人。經文特意記載他們的職能,例如管理上帝的殿、作守衛看門口、看守上帝殿的房間和寶庫、管理器具和聖所的一切器皿、歌唱等,而且他們晝夜供職,不做別樣的工,即專心事奉上帝。而第9章就用掃羅和他後裔的記載作結。可以說,首九章的家譜為回歸的猶太人提供了過去上帝所使用的領袖的名單,表揚這些歷史偉人過去怎樣為上帝的國度和聖殿而努力並得到了輝煌的成績,當中上帝尤其大大使用的是君王和祭司利未人,這讓回歸的猶太人明白自己既然也有上帝的子民這身分,也就連於大衛的王朝、所羅門所建聖殿的敬拜和宗教信仰,如此《歷代志》的作者確立了他們的自我形象和屬上帝子民的身分,讓他們對以色列的復國、大衛王朝的復興等觀念,有了深刻的歷史根據,對上帝將要成就對大衛的應許、彌賽亞的國度,有了一個具體的藍本。
2. 掃羅的死:大衛作以色列的王(10:1-14)
這段主要交代掃羅的死以至以色列的王國給了耶西的兒子大衛。當中描述掃羅怎樣在非利士人的攻擊下壯烈犧牲,表現英勇。對於《撒母耳記》詳細記載有關他不聽從上帝、干犯耶和華和招魂等問題,《歷代志》則輕描淡寫地用了10:13和10:14的上半節就簡單交代了過去,然後結束在王國給了大衛這句話上。因此,作者對大衛和掃羅的描述非常正面,讓讀者對掃羅和大衛都留下美好的印象,這讓回歸的子民對自身的過去和日後上帝所要成就對大衛的應許都有著正面的憧憬。
3. 大衛作王:戰爭和戰士(11:1-12:40)
這段主要記載大衛是如何得到人心,並且耶和華與他同在。11章一開始記述以色列人聚集推舉大衛作他們的王,他成功攻佔耶布斯人的堡壘並建造了大衛城,有洗魯雅的兒子約押為他作元帥。他日漸強大,有著耶和華的同在和幫助,於是越來越多驍勇善戰的勇士都樂意跟隨他。經文尤其多次指他在不同的情況和階段中,都分別有「三個勇士」願意捨命去幫助他。而且經文不時提及一些勇士能一次過殺掉三百個敵人,又細緻地描寫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怎樣在下雪時殺了一隻獅子,並殺了一個身高五肘、手裏拿著槍桿粗如織布機軸的埃及人。(11:22-25)雖然這人的戰鬥力有著少年大衛打敗歌利亞的影子,可是經文說他仍不及前三個勇士!反映在大衛的領導下,他的家是怎樣人強馬壯、人才輩出。接著經文記載各個支派都分別有多個不同的勇士和領袖前來投奔大衛,當中甚至包括利未支派和亞倫家的領袖(12:26-27)。這段經文以大衛不但做了全以色列的王,更說明了他的國度強大穩固來作結,當中突顯出大衛王朝有著十二支派的參與和支持,大衛家的興旺是全以色列同心去支持建立的成果!
4. 大衛作王:運送約櫃、讚美上帝、記念祂的約和應許(13:1-17:27)
這段主要集中記載大衛和上帝之間的關係,並以「大衛的約」和應許作結。經文首先記載大衛希望把約櫃接到大衛城的過程(13:1-15:15),當中作者嘗試處理《撒母耳記》中烏撒因用手扶了約櫃而被殺的這個聖經難題。《歷代志》解釋烏撒之所以會死的背後原因,是關乎運送的過程並沒有按上帝的吩咐讓利未人來抬,當時的以色列民用了牛車(就如拜偶像的非利士怎樣運送約櫃回以色列地一樣;參撒上6章)。所以接著14-15章記載大衛怎樣經常求問上帝,看重上帝的心意,他透過細心地安排利未人去負責抬約櫃,著緊他們是否有分別為聖等等,以致最終成功接回約櫃。之後,經文記載大衛安排負責歌唱的利未人參與事奉(15:16-29),並且描述大衛對上帝的獻祭和讚美(16:1-13)。在大衛讚美上帝的禱文中,他提及上帝與亞伯拉罕的約(16:14-43),及至他渴望為上帝建造聖殿的想法等(17:1-6)。不過,最終上帝透過拿單先知告訴大衛,祂的聖殿必須待他的兒子來興建。不過上帝同時向大衛應許,指他的王位必會堅定,直到永遠!(17:7-14)而這也成了全書的核心要點,讓回歸的猶太人對彌賽亞的國度、以色列的復興都帶著正面的憧憬和期盼。
5. 大衛作王:更多的戰爭和戰士(18:1-21:30)
這段主要交代大衛作王後的成功。他在爭戰中得勝以東、摩押、亞捫、非利士、亞瑪力等鄰近的敵人,並奪取了器皿、金銀等獻給耶和華(18:11)。他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他作全以色列的王,又向眾百姓秉公行義。對內勤政愛民,對外連連得勝敵國,其版圖擴大至以色列北邊的亞蘭,東邊的以東、摩押和亞捫等地,而西南邊非利士人也被他制伏了。(18:1-20:4)
另外,這段經文也嘗試解釋另外兩個在《撒母耳記》的聖經難題。第一個是誰殺死了歌利亞?我們一般的答案都認為是大衛,而這是建基於我們較為熟悉的撒上17章,可是其實撒下21:19也清楚指到是伯利恆人雅雷的兒子伊勒哈難殺了迦特人歌利亞!經文刻意描述這人的槍桿粗如織布機的軸,暗示他與撒上17章的迦特人歌利亞是同一個人。就著兩段互相抵觸的經文,或許有說法指真的是伊勒哈難殺了歌利亞,只是在記載上歸功於大衛王而已(因為歷史往往是由勝利的掌權者寫下的,所以自然會頌讚並高舉在位的君王)。就此說法,《歷代志》的作者就嘗試在20:5-8解釋清楚,伊勒哈難所殺的其實並非迦特人歌利亞本人,而是歌利亞的兄弟名叫拉哈米。所以,可以說《歷代志》的作者維護了大衛殺死巨人歌利亞這個傳統。第二個聖經難題是有關撒下24章提及大衛數點以色列人一事,當中經文指「耶和華的怒氣又向以色列發作,於是激起大衛來對付他們」,也就是說上帝竟然容讓大衛去犯罪,以數點人口來自傲一番,而藉此懲罰以色列民,使他們遭受瘟疫的災難。這個說法的疑難是把上帝說成行事帶惡意、不講道理、沒有慈愛。而《歷代志》的作者就嘗試在21:1-2解釋,要攻擊以色列的其實並非上帝而是撒但,是牠而不是上帝激起大衛去數點以色列人的。由此可見,《歷代志》的作者透過釐清《聖經》的一些難題,尤其是那些對大衛王朝不利的說法,好讓回歸以色列地的猶太人能毫無疑惑地看待過去自身歷史的真實性,增加他們對上帝話語以至對《聖經》應許的大衛王朝要存復興的信心!最後,這段經文以大衛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為耶和華築壇獻祭,有火從天降下,悅納了他所獻的燔祭和平安祭來作結。
6. 大衛安排建造聖殿:所羅門作以色列的王(22:1-29:30)
這段主要記載上帝不要大衛去為自己建造聖殿,而是要讓他的兒子所羅門去建造,不過大衛仍然努力地預備了無數的材料及人手,為建殿工程的所需而盡心竭力。他又召集以色列的眾領袖、祭司和利未人,數點他們和安排班次及編制去管理耶和華殿的事務,當中包括有官長、審判官、門口的守衛和負責頌讚的等等。到了大衛臨終前,他表明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已經使祂的百姓得享安寧,祂將要永遠住在耶路撒冷,因此利未人不必再抬帳幕和其中所使用的一切器皿了,而是在耶和華的殿中事奉,幫助亞倫的祭司後裔去辦理上帝殿的事務。最後29章像書卷開頭的家譜那樣,重點記載參與聖殿事奉的名單和人數,就是由大衛和事奉團隊的眾領袖分派的亞薩、希幔,以及耶杜頓的子孫等人,他們負責唱歌,並以彈琴、鼓瑟、敲鈸伴奏。而守門方面就按著父系抽籤分守各門,又有以色列人的族長、千夫長、百夫長和官長都分配班次,每班二萬四千人,整年按月輪流出入,按班次服事王。
最後,《歷代志上》在結束時總括了大衛成功作以色列王四十年,他死的時候年紀老邁,日子滿足,享盡榮華富貴,而他的兒子(大衛的子孫)所羅門就接續他作王。耶和華使所羅門在以色列眾人眼前非常尊大,賜他君王的威嚴,勝過他以前任何一位以色列王。可以說,《歷代志》透過記載昔日大衛王的卓越領導、大衛王朝的輝煌建立歷史、以色列國版圖的擴展、大衛的王位曾怎樣成功地透過他的子孫延續下去等等,讓回歸的猶太人明白上帝對大衛的約必定會落實,當代的子民應選擇積極回應參與上帝復興以色列國的計劃,有分去實現上帝對大衛王朝的應許。
《歷代志上》的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記載家譜、大衛的王朝、祭司利未人的體制、營運聖殿的人手和體制,又解釋《撒母耳記》一些難解的經文,其用意何在?這對我們來說的屬靈意義或提醒?
首先《歷代志上》的作者明顯不是隨意地記述以色列的家譜和歷史,而是有目的地刻意帶出其重點信息,因為:1)首九章的家譜多次重複,又用另一個角度去記載之前已經記載過的人物,反映作者是以主題來記述,主要交代大衛家、祭司、利未人的發展以及當中有貢獻的人物;2)接著記載的以色列歷史則刻意掩蓋或美化大衛個人和大衛家在《撒母耳記》及《列王紀》裏曾清楚記載的罪惡(例如大衛殺烏利亞、搶去拔示巴、數點百姓等);3)只提及大衛個人和大衛家的貢獻、有極多勇士跟隨他、他對內對外的功績、國泰民安、聖殿敬拜和獻祭的規模等。另外,由於作者選擇性重述及解釋《撒母耳記》中一些難解的經文,又強調雖然上帝不許大衛為祂建殿,但大衛臨終前仍然竭盡所能為興建聖殿的工程作全面準備。因此,綜合上述《歷代志上》的文學手法和取材,看來作者是希望教導和提醒被擄回歸的猶太人:
1. 明白自己的身分有根、大衛的應許仍有待實現、在聖殿供職的身分是在上帝眼中看為寶貴和值得記念的。因此可以說,作者的用意是在傳遞和建立屬靈的價值觀,要上帝的子民信靠上帝和祂的應許必會實現,並持守這信念來過活,克服眼前的艱難和現實生活上的問題。
2. 上帝的子民要從大衛王朝昔日的光輝和聖殿敬拜的規模來憧憬建殿後的復興景況,要積極成為勇士,參與復興以色列國、聖殿的敬拜等,明白只要他們蒙上帝的喜悅,上帝就會從施懲罰轉為對他們的祝福和看顧。
3. 上帝的話語是可靠、無謬誤的,而且上帝不再追究過去所犯的罪。換句話說,子民因自身以至國家的過犯導致亡國被擄的問題、《撒母耳記》及《列王紀》對大衛個人和大衛家所指證的罪行等,都不會再被上帝記念,而回歸的子民無須對上帝的話和應許感到疑惑和憂心。
4. 大衛即使不能參與建造聖殿的「硬件」(建築物),但他也盡力預備好一切聖殿的「軟件」(材料、人手和制度等)。這提醒回歸的子民可從大衛身上學習他那種盡力和積極的態度,就是在受限制的情況下,如何找出自己在上帝的國度和計劃中可以扮演的角色和可付出的貢獻。
對應上述四點,我們作為耶書亞(耶穌)的信徒則可有以下的屬靈反思和應用:
1. 我們是否明白被擄回歸(就是從罪中回轉、重新得救)的生命全出於上帝?我們有沒有在上帝國度和計劃裏找到自己可以承擔的崗位,明白參與建造上帝國度是有福的這個價值觀?
2. 我們是否著緊上帝所應許的彌賽亞(大衛子孫)的國度?有否渴慕主(彌賽亞)早日再來?當福音傳遍天下的時候,末期才來到(參太24:14),那麼我們是否願意成為傳福音的勇士,知道主必賞賜和記念我們的努力?
3. 我們是否真正信靠上帝的話語和應許,憑信心而活?還是經常存疑,認為上帝的話語沒有能力?要留意《聖經》裏多處指出上帝的話語帶著能力:
賽40:8 草必枯乾,花必凋謝,惟有我們上帝的話永遠立定。
賽55:11 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絕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的旨意,達成我差它的目的。
太5:18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直到一切都實現。
4. 最後,大衛雖然不能參與建殿的工程,但他在限制中仍然盡力擺上一切去為建殿的事情而努力,直到臨終為止。今天我們撫心自問有多盡力去為上帝的國度而努力,有多盡力去建立耶書亞所建立的屬靈聖殿(他的信徒群體、教會)?
結語:成為建造上帝國度的參與者
《歷代志上》的作者以大衛王朝和聖殿的體制為主線去編寫以色列的家譜、大衛家過去顯赫的歷史、聖殿榮耀的敬拜和規模等等,讓回歸的猶太人明白民族過去的輝煌歷史與信仰根源、確立自己是上帝的子民這個身分、明白參與復興大衛家和聖殿運作的重要性等等。也就是說,《歷代志上》的內容起了鼓勵性的作用和果效,推動上帝的子民去確信祂對大衛的應許必會實現,日後大衛的子孫彌賽亞也必會到來復興以色列國。這對我們作為耶書亞的信徒來說,《新約聖經》所寫下有關耶書亞所建立的天國、他對門徒的吩咐、他會再來接我們到父家等應許,都成為我們的鼓勵,讓我們去憧憬上帝的應許的實現,並樂意參與在其中!
《歷代志上》的作者除了努力去帶出鼓勵上帝子民的信息,他筆下的大衛也給了我們重要的提醒。上帝不容讓大衛建殿而要留待「大衛的子孫」來完成可說是饒有深意,昔日他的兒子所羅門曾建立榮耀輝煌的實體聖殿,而耶書亞作為「大衛的子孫」則成就了這個預表,用自己的性命來建立了屬靈的聖殿(他的信徒群體、教會)。而大衛到臨終前仍竭盡所能為上帝努力而作的,也只不過是為到地上一個可被毀壞的實體聖殿而已,然而今天我們可以為上帝努力付出的,卻是祂兒子用寶貴的性命去買贖和建立的屬靈聖殿,這是何等大的價值!求主幫助我們找到上帝國度裏的屬靈位置,明白參與事奉是何等有福的,以致樂意盡心、盡性、盡力去為主而活,成為像昔日大衛的勇士那樣同心去跟隨大衛的子孫耶書亞,在上帝建造祂國度的過程中成為一個祂喜悅的參與者!
[1] 有關《先知書選段》(Haftarah)的傳統,請參本機構網頁上的簡介:https://bmy.org.hk/?p=5662。
[2] 參猶太拉比文獻《巴比倫塔木德》(b.B.Bat. 15a)。
[3] R.C. Sproul, ed., The Reformation Study Bible, Accordance electronic ed. (Orlando: Ligonier Ministries, 2005), 590.
[4] The Complete Jewish Study Bible, (Hendrickson Publishers Marketing 2016), 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