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約珥書綜覧

《希伯來聖經》綜覽《約珥書》:在末世中信徒要持守的品行

「安息日研經坊」(2021-6-12)《希伯來聖經》綜覽:《約珥書》(筆者:Ada Lui)

圖為古代蝗蟲壁畫(約公元前12世紀),參珥1:4-17;(來源:public domain)

《約珥書》2:32「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在《新約聖經》裏曾被使徒彼得和保羅引用(徒2:21和羅10:13)。

  1. 《約珥書》所描述的上帝屬性和作為怎樣有助我們理解「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
  2. 使徒彼得和保羅引用這節經文時,是要給當時的人甚麼勸告?

 

簡介《約珥書》

1. 書名:《約珥書》的希伯來書名 יוֹאֵלYo’el(Joel)來自1:1「耶和華的話臨到毗土珥的兒子約珥。」(約珥的意思是「耶和華是神」)表明這卷書的內容是上帝藉約珥所說的話。

2. 作者:對於約珥的個人資料,《聖經》本身並沒有提及,所以我們只能從書內的資料去猜測。書內多次提及猶大、錫安、耶路撒冷,估計約珥是南國猶大的先知,但由於當中未有提及王的名字,有學者估計他有可能是在約阿施作猶大王時期(主前835-796)的先知,因約阿施登基時只有七歲,在位時由祭司耶何耶大輔政。

3. 成書日期:學者對這卷書的成書日期意見不一,主張的成書日期由主前九世紀至四世紀不等。論據之一是,書內提到的外邦國家有推羅、西頓和非利士,這些都是北國被滅之前的國家,卻也提到希臘,這則是在南國被滅之後。另一論據是,這書的主題包括有:耶和華的日子、聖靈澆灌、以色列民要回歸等,類似的主題在其他先知書也有提及,所以成書日期可能跟這些先知同期,例如:以西結(主前六世紀)或阿摩司(主前八世紀)。也許,這書的作者或編者要我們留意的不是它成書的背景,而是當中要傳遞的信息。

4. 大綱:《約珥書》共有3章(《希伯來聖經》則有4章),可分為三個部分:

1. 審判

A. 蝗災(1:1-12)

B. 哀哭和悔改(1:13-20)

C. 發出警告(2:1-11)

D. 盼望得寬恕(2:12-17)

2. 憐憫

A. 復興(2:18-27)

B. 聖靈澆灌(2:28-32)

3. 拯救(3:1-21)

 

《約珥》的主題及中心思想

從敘事的脈絡我們可以把這書分為七個段落,而貫穿這七個段落的主題就是「耶和華的日子」,全書共出現了五次(1:15,2:1,2:11,2:31,3:14)。這七個段落有一個A-B-C-D-A’-B’-C’的結構,中心點(D)就是「呼籲悔改」,可以說《約珥書》表面上是記載審判,但這中心點讓我們明白,審判的原意是要勸人悔改,歸向上帝。筆者給每個段落一個標題,並將逐一論述:

A. 蝗災與呼籲(1:2-14)

B. 耶和華的日子要臨近(1:15-20)

1:15 ……耶和華的日子臨近……

C. 耶和華親自帶領蝗蟲大軍臨到猶大(2:1-11)

2:1 ……耶和華的日子快到

2:11 ……耶和華的日子大而可畏……

D. 呼籲悔改(2:12-17

A’. 應許復興(2:18-27)

B’. 聖靈澆灌凡有血氣的(2:28-32)

2:31 ……在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

C’. 耶和華將再次臨到猶大,報應列國,復興猶大(3:1-21)

3:14 ……耶和華的日子臨近……

1. 蝗災與呼籲(1:2-14

這段描述到猶大地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蝗蟲之災,它帶來的禍害使地的一切出產全被吃掉,寸草不剩,經文形容這支蝗災隊伍如同是一支龐大又強盛的軍隊,把猶大地盡行吞滅,以致葡萄樹、無花果樹全都衰殘,五穀、新酒和新油都缺乏。當中提及各種蝗蟲彷彿是在接力地吃掉所剩下的農作物,刻劃出一種絕望的景象。學者討論這到底是一場真實的蝗災還是以此比喻以色列地曾受亞述和巴比倫兩支大軍的蹂躪並被覆亡。無論如何,約珥用這場災難去呼籲猶大各階層的人要作出反應,包括:老年人要把這次災難傳給子孫,子孫再傳給後代;醉酒的人要因無酒可飲而清醒,並要為此哭泣哀號;農夫要為大麥、小麥和莊稼全都毀了而慚愧和哀號;祭司要為不再有素祭和澆酒祭[1]可獻而束上麻布痛哭哀號。先知更呼籲祭司要採取行動:「你們要使禁食的日子分別為聖,宣告嚴肅會,召集長老和這地所有的居民來到耶和華──你們上帝的殿,向耶和華哀求。」(1:14)面對這次全國性的災難所帶來的毀滅和絕望,猶大人的惟一出路就是舉國都要謙卑,聚集到上帝面前,向祂呼求。

2. 耶和華的日子要臨近(1:15-20

作者以這史無前例的災難作引言,是要把蝗災所帶來的災難跟另一個將要臨近的日子相比,這日子被稱為是耶和華的日子[2],作者呼籲猶大人更應該為那日子的臨近而悲哀,因為那日子的災難性毀滅是從全能者而來,並且比蝗災有過之而無不及,就是糧食斷絕、聖殿無歡樂、種子朽爛、五穀枯乾、溪水乾涸,走獸、牲畜、牛羊因無草而受苦,因為「有火吞噬野地的草場,火焰燒盡田野的樹木。」(1:19)而在《聖經》裏,火往往寓意為上帝的審判。這段的場景是針對地、地的出產和地上的活物,意味著地上的萬物都將首先經歷那場審判所帶來的災難。

3. 耶和華親自帶領蝗蟲大軍臨到猶大(2:1-11

這段經文描述到耶和華的日子臨到前會出現一個類似是戰爭的場面,作者呼籲猶大人要「在錫安吹角,在我的聖山發出警報。」(2:1)吹角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召集眾人為打仗作準備,經文再以蝗蟲比喻為軍隊,牠們所帶來的破壞如同是火將一切吞噬,那情景彷彿是美好的伊甸園在災難後變成了荒涼的曠野。作者用了很多筆墨去形容這支軍隊的強盛,「牠們如勇士奔跑,如戰士攀登城牆,各行於自己的道路,不亂隊伍。」「牠們蹦上城,跳上牆,爬上房屋,從窗戶進來,如同盜賊。」(2:7、9)牠們動作快速,走遍大街小巷,屋內屋外,叫人無處可逃。這個日子的大而可畏之處在於它是由耶和華帶領,「耶和華在他的軍旅前出聲,他的隊伍龐大,遵行他命令的強盛。」(2:11)那時地動天搖,日月昏暗,星宿無光。這日子是人無法想像,也無法承受的,「自古以來沒有像這樣的,以後直到萬代也必沒有。」以致作者不得不說:「耶和華的日子大而可畏,誰能當得起呢?」(2:11)

4. 呼籲悔改(2:12-17

在描述了這樣一個大而可畏的日子之後,就來到這書的中心點,就是上帝藉先知向人發出呼籲:「然而你們現在要禁食,哭泣,哀號,一心歸向我。這是耶和華說的。」(2:12)「歸向」(שׁוּב shuv)這個字有轉身的意思,指的是人要由本來所走錯的路,轉而歸向耶和華所指示的路,這就是悔改的意思,是由內心的痛悔而生發的行動,悔改的行動包括:禁食,哭泣,哀號。先知強調「你們要撕裂心腸,不要撕裂衣服。」(2:13)上帝要的是人真心悔改,而不是徒有外表。上帝告訴人祂是有憐憫的,人如果回應祂那悔改的呼籲,那麼祂也會向人作出回應,「歸向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因為他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會改變心意,不降那災難。 誰知道他也許會回心轉意,留下餘福,就是獻給耶和華──你們上帝的素祭和澆酒祭。」(2:13-14)2:13的描述跟上帝昔日在西奈山向摩西宣告祂的名字時的描述相同(參出34:5-7),這讓我們知道原來上帝的名字背後所反映的就是祂那憐憫人的屬性,上帝要人認識祂,並要存著一份謙卑的心去尋求祂的寬恕,又要相信上帝的心意是要與人和好,使人能重新向祂獻上素祭和澆酒祭,也就是重新去維繫與上帝那一份立約的關係。

接著經文再次呼籲人在錫安吹角,並使禁食的日子分別為聖,宣告嚴肅會,聚集百姓,祭司要在走廊和祭壇間哭泣,說:「耶和華啊,求你顧惜你的百姓,不要使你的產業受羞辱,在列國中成為笑柄。為何讓人在萬民中說『他們的上帝在哪裏』呢?」(2:17)這個禱告的重點是,百姓懇求上帝的顧惜,並不是基於子民沒有罪,而是基於上帝的名不能被羞辱,因為如果屬上帝的百姓(祂的產業)被毀滅,上帝的名將要蒙羞。這個禱告跟摩西當日為犯了拜金牛犢的罪的百姓去代求的理念相似(參出 32:11-13),祭司代百姓向上帝請求饒恕,一方面是相信上帝有豐盛的慈愛,願意赦免那些願意悔改的人,另一方面,子民也要知道由於上帝與子民有立約的關係,所以祂會著緊祂的百姓會使祂的名在人面前被尊敬呢?還是蒙羞呢?這對我們是一個重要的提醒:我們應該站在上帝的一方,時刻著緊祂的名在人前要被尊為聖,而不要使祂的名被羞辱。

5. 應許復興(2:18-27

這段開始出現了一番新景象,而整個轉變是緣於這一句:「耶和華為自己的地發熱心,憐憫他的百姓。」(2:18)上帝強調地和百姓都是祂的,因此祂主動要向地和百姓施恩,祂作出了一連串的工作去逆轉之前那地土荒涼、草木不生的情況。作者形容這是耶和華所行的大事。這一段關於上帝的工作帶來的生機,與之前蝗蟲帶來的毀壞所用的字眼正好可作對照,現以下表列出:

逆轉蝗蟲帶來的毀壞1:4-2:3上帝工作帶來的生機2:19-2:25
•      由被蝗蟲吃掉所有變為得到補還1:4 剪蟲吃剩的,蝗蟲來吃;蝗蟲吃剩的,蝻子來吃;蝻子吃剩的,螞蚱來吃2:25 我差遣到你們中間的大軍隊,就是蝗蟲、蝻子、螞蚱、剪蟲,那些年間所吃的,我要補還給你們。
•      由缺乏五穀、新酒、新油變為充滿五穀、新酒、新油1:10 田荒涼,地悲哀;因為五穀毀壞,新酒枯竭,新的油也缺乏2:19 耶和華應允他的百姓說:「看哪,我要賞賜你們五穀、新酒和新的油,使你們飽足,我必不再使你們受列國的羞辱。
2:24「禾場充滿五穀,池中漫溢新酒和新的油
•      由慚愧、哀號變為歡喜快樂
•      由莊稼全毀變為有秋雨春雨降下
1:11 農夫啊,你們要慚愧;修整葡萄園的啊,你們要哀號;因為大麥、小麥與田間的莊稼全都毀了2:23「錫安的民哪,你們要歡喜,要因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快樂;因他賞賜你們合宜的秋雨,為你們降下甘霖秋雨和春雨,和先前一樣。
•      由葡萄樹枯乾,無花果樹衰殘變為無花果樹、葡萄樹都效力
•      田野的走獸由無草可吃變為草已生長
1:12 葡萄樹枯乾,無花果樹衰殘,石榴樹、棕樹、蘋果樹,
1:20 田野的走獸切慕你,因為溪水乾涸,火吞噬了野地的草場
2:22 田野的走獸啊,不要懼怕,因為曠野的草已生長,樹木結果,無花果樹、葡萄樹也都效力
•      由猶大被入侵成為荒涼之地變為入侵者被趕至乾旱荒蕪之地2:3 牠們前面有火吞噬,後面有火焰燒盡。牠們未到以前,地如伊甸園,過去以後,卻成了荒涼的曠野,沒有一樣能躲避牠們。2:20 我要使北方來的隊伍遠離你們,將他們趕到乾旱荒蕪之地:前隊趕入東海,後隊趕入西海;臭氣上升,惡臭騰空。耶和華果然行了大事!

接著經文說:「你們必吃得飽足,讚美耶和華──你們上帝的名,他為你們行了奇妙的事。我的百姓不致羞愧,直到永遠。我是在以色列中,又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沒有別的。我的百姓不致羞愧,直到永遠。」(2:26-27)當人經歷到上帝所做的這一切大事,就應該讚美祂的名,與此同時,也應該知道祂就在以色列中,所以百姓不必再羞愧。這是一份親身經歷過上帝的憐憫、又見證過祂奇妙的大能而真的知道祂是一位怎樣的上帝。

6. 聖靈澆灌(2:28-32

2:28「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肉之軀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人要做異夢,你們的少年要見異象。

2:29 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婢女。

2:30「我要在天上地下顯出奇事,有血,有火,有煙柱。

2:31 太陽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這都在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

2:32 那時,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因為照耶和華所說的,在錫安山,在耶路撒冷將有逃脫的人。凡耶和華所召的(「凡呼求耶和華的」),都在餘民之列。」

作者敘述完上帝向猶大所做的奇妙工作之後,鏡頭一轉由猶大地去到「凡有血肉之軀的人」,也就是猶大以外的人,原來耶和華的日子是與所有人都有關的,因為在耶和華的那日子臨到之前,上帝要把祂的靈澆灌凡有血肉之軀的,這是那日子要臨到前的徵兆,另一個徵兆是天象的變異,「太陽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2:31)這裏的描述跟《啟示錄》6:12的相似:「羔羊揭開第六個印的時候,我看見地大震動,太陽變黑像粗麻布,整個月亮變紅像血。」可見這日子所指的可能就如《啟示錄》作者所描述的一場末世大災難那樣,是上帝要向人作最後的審判之前會出現的現象。

如果說之前經文兩次提到吹角是要呼籲猶大人回轉向上帝呼求憐憫,那麼這個「靈澆灌凡有血肉之軀的」也如同是一個吹角的作用,要呼籲所有人去求告耶和華的名,因為他們也能夠因此而跟那些餘民(也就是在錫安山,在耶路撒冷逃脫的人,指的應該是蒙上帝拯救的猶大人)一同得著拯救,可以在耶和華的日子臨到時,免去上帝審判的懲罰。

7. 耶和華將再次臨到猶大,祂要復興猶大,報應列國(3:1-21

這段描述在末後的日子將發生的事,包括:上帝要復興猶大,報復列國,居於錫安。這段可為五個小段:

  1. 上帝會使猶大和耶路撒冷被擄之人歸回,祂要聚集萬民到約沙法谷[3],施行審判(3:1-3)
  2. 上帝會報應推羅、西頓、非利士四境的人,為了報應他們把猶大人賣到異地,上帝也會使他們被賣到遠方之地(3:4-8)
  3. 上帝在審判列國之前會有一場戰爭,經文形容這場戰爭如同是人揮鐮刀收割莊稼(3:9-14)[4]
  4. 上帝將親臨耶路撒冷,作祂百姓的避難所,上帝要住在耶路撒冷(3:15-17)
  5. 埃及、以東要荒涼,猶大則有泉源從耶和華的殿中流出,猶大要存到永遠(3:18-21)[5]

 

《約珥書》所描述的上帝屬性和作為怎樣有助我們理解「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

上帝的屬性和作為如同是一個銀子的兩面,不能分割。因為上帝的屬性會使祂有所作為,而從祂的作為也彰顯出祂的屬性,而上帝的名字則往往代表著祂的屬性和作為,所以人在求告耶和華名之前,必須先要知道祂是一位怎樣的上帝。而從《約珥書》,我們藉上帝的一連串作為得以看見祂的屬性,也因此能跟先知發出「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的這呼籲有共鳴。筆者從這卷書歸納出上帝公義、憐憫和拯救這三方面的屬性和作為:

1. 上帝是公義的,以致祂要向背道的猶大施行審判,目的不是要消滅他們,而是要他們悔改。

2. 上帝又是有憐憫的,所以祂在審判之前,藉先知向子民呼籲,期望子民聽從並歸向祂。

3. 上帝要向人憐憫、施恩的心腸比祂要向人審判的心意要大,所以祂向那些真心回轉的人施恩,赦免他們的罪,不向他們降災。

4. 上帝會回應子民的呼求,祂「為自己的地發熱心,憐憫他的百姓」,於是作出拯救的行動。祂的拯救行動有這三方面:

1) 對於地,上帝要把地被毀壞的情況逆轉,把生命和豐盛賜給地;

2) 對於人,祂要把靈賜給凡有血肉之軀的,也就是祂的靈要在他們裏面,他們有了這一個新生命,就有能力按祂的話語而行;祂又要給子民一個永恆的居所,祂要住在他們中間;

3) 對於世界,祂要為子民伸冤,向列國施行審判,在耶和華的日子臨到之前將有一場最終的戰爭。

5. 上帝的心意最終要實現,祂要回到祂的揀選之地──耶路撒冷,並要與子民同在直到永遠。

《約珥書》兩次提到上帝的名,分別是 「讚美耶和華──你們上帝的名,他為你們行了奇妙的事。」(2:26)和「那時,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2:32)兩次都是呼籲,前者是呼籲人要因上帝所行的讚美祂,因祂把人從絕望哀痛之境,帶回到豐盛喜樂之地;後者是呼籲人要向上帝求告,因為只有上帝能拯救人脫離耶和華日子臨到時的災難。這個呼籲不單是向猶大人的,也是向所有人的,凡是被上帝的靈澆灌的人,他們都有上帝的同在(包括從上帝那裏領受預言和異夢),他們也因與上帝的這份連結而蒙上帝拯救。

我們從《新約聖經》裏知道「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這個預言是藉著主耶書亞(耶穌)而應驗的,他是上帝的獨生愛子,本有上帝的形像和樣式,卻按著上帝的旨意,降世為人,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如同一隻無瑕疵的羔羊,被獻上成為贖罪祭。我們因他所流出的血而罪得赦免,凡是相信他的都可以得拯救,指的是能在耶和華審判的日子臨到時,不致因有罪而受懲罰。

事實上,「耶書亞」是耶穌的希伯來文名字 ישוע(Yeshua)的音譯,意思是「耶和華拯救」。當天使告訴約瑟說馬利亞要懷孕生子時,也說明了耶書亞的使命:「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太 1:21)意思很清楚是他要把人從罪的光景裏救出來。正因為上帝已經定了一個日子,要在全地上彰顯祂的公義,那時祂就要按人的行為做一個終極的審判,那些不願意悔改、仍活在罪中的人將要受罰,而那些忠心於祂的將要得賞賜,所以這份拯救是要救我們免在上帝審判之日受永死,不但如此,我們更蒙應許將來會與耶書亞一同復活,得著永生。

 

使徒彼得和保羅引用這節經文時對當時的人的勸告

主耶書亞從死裏復活後,在他升天之前,他囑咐門徒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所應許的聖靈。聖靈是真理的靈,他會讓門徒明白耶書亞的教導,也會給他們力量去遵行他的吩咐(參約16:13),聖靈會與信徒同在,直到他們見主的面,而所受的聖靈就是他們得救的印記(參弗1:13、4:30)。

主耶書亞升天後的那個五旬節,門徒聚集在一起,聖靈如火舌向他們顯現,分開落在他們每個人身上,他們就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而那時從天下各國來的虔誠猶太人,都聽見他們用各國的鄉談講論上帝的大作為(參徒2:1-11),我們可以想像他們必定是在讚美上帝的名和祂的奇妙工作。當時彼得一開始引用《約珥書》2:28-32(徒2:16-21)作宣講,指當時聖靈降臨成就了先知約珥所預言的聖靈要澆灌眾人的徵兆,由此表明當時已經到了耶和華的日子臨近之前的景況,所以當人看見這個徵兆時,應該作出的回應就是求告耶和華的名,好從這個大而可畏的日子中得著拯救。

當時彼得在引用《約珥書》時結束在「凡求告主的就必得救」這句話(徒2:21),讓當時的聽眾意識到自己要立即在上主面前謙卑,去懇求上主的救恩。彼得接著用《詩篇》16篇和110篇解釋關於耶書亞的受死、復活和升天,說明當時被釘死的耶書亞就是上帝所立的、那位要來的彌賽亞,並且是他們的主[6]!當時的聽眾感到扎心,願意悔改接受上主所差來的耶書亞為主,最後彼得對當時的人的勸告是:「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使你們的罪得赦免,就會領受所賜的聖靈。」(徒2:38)就這樣,當時的人接受了耶書亞為主,讓自己的罪得赦免。彼得又進一步的勸告人:「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徒2:40)意思就是這個扭曲真理,拒絕和殺害了被上帝所差來的耶書亞的世代將要敗亡,所以那些受了洗的信徒,不能繼續過一些不認耶書亞為主的生活,免得自己與這個世代一同滅亡。

保羅作為外邦人的使徒,他引用《約珥書》2:32這節經文時提到主耶書亞的救恩不單是為猶太人預備的,也是為外邦人的,「猶太人和希臘人並沒有分別,因為人人都有同一位主,他也厚待求告他的每一個人。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羅 10:12-13;留意當中保羅對「主」的觀念,已經從《約珥書》所指的耶和華,轉為祂所膏立的耶書亞了;參註6)接著他給信徒的勸告就是:「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告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 10:14-15;參賽52:7)保羅是在提醒那些因認識主耶書亞而得著救恩的人,也務必要把這個福音、喜信傳出去,好讓其他人也可以悔改去求告主名,得著救恩。

 

結語:在末世中信徒要持守的品行

《約珥書》的信息環繞著「耶和華的日子」這個主題,這是一個上帝要向人施行審判的日子,在那日子臨到之前,上帝向人作出呼籲,要人悔改歸向祂,祂更應許會賜下祂的靈給所有人,使這份赦罪之恩不但臨到猶太人,也臨到外邦人。而耶書亞成就的這個救贖之恩,不但使人在末日上帝的審判臨到時能免去懲罰,人如果按著聖靈的教導去過一個敬虔及忠心於上帝的生命,更要得著永恆不朽壞的生命為賞賜。

彼得在五旬節的講論已向我們揭示,那個耶和華的日子已因主耶書亞所成就的救恩而更近了,他又把那日子形容為「萬物的結局」(彼後4:7),而對於那些已認信歸在主耶書亞名下的信徒應該怎樣在世過生活,彼得有以下的勸告,筆者也以此與信徒互勉,求聖靈幫助我們各人都活出這些品行:

彼後 4:7 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要警醒禱告

彼後 4:8 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彼後 4:9 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

彼後 4:10 人人要照自己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各種恩賜的好管家。

彼後 4:11 若有人講道,他要按著上帝的聖言講;若有人服事,他要按著上帝所賜的力量服事,好讓上帝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願榮耀和權能都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1] 按出29:30-41的規定,祭司每日的早上和黃昏都要在聖殿獻一隻羊,早上的祭要與素祭一同獻,晚上的祭要與澆酒祭一同獻,藉此確立子民在履行他們與上帝在約裏的責任。然而,沒有小麥,就製不出素祭所需的細麵,沒有葡萄,就釀不出澆酒祭所需的酒,以致祭司不能再在聖殿獻祭,也暗示著上帝與子民的關係斷絕了。

[2] 在聖經裏每提到「耶和華的日子」或「那日子」,意思不一定是一般所理解的「一日」(24小時),在《聖經》裏,日子也可以是指一段時間,例如:「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詩90:4)「……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後3:8)

[3] 約沙法谷(3:12、12)大概不是一個實際的地理名,「約沙法」的意思是「耶和華審判」,寓意上帝要在一個指定的地方向列國施行審判,另外約沙法谷與斷定谷(3:14)的意思相同。

[4] 這又是一個末世的圖畫,「另有一位天使從聖所出來,向那坐在雲上的大聲喊著:『伸出你的鐮刀來收割吧,因為收割的時候已經到了,地上的莊稼已經熟透了。』」(啟 14:15)形容上帝要如同農夫那樣把莊稼分開,有用的麥子祂要收入穀倉,無用的雜草祂要消滅。

[5] 這個願景指向的是彌賽亞來到時,上帝那完美的國度將要實現在地上,並且要存到永遠。

[6] 當早期使徒明白到上帝已經立耶書亞為主的時候,他們由本來所信的「主」從耶和華轉移為耶書亞。另外,由於《希伯來聖經》被翻譯為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時,剛好把「耶和華」這名字翻譯為希臘文κύριος(主)這個詞,所以當早期使徒引用《七十士譯本》的時候,就直接把《希伯來聖經》中對耶和華的明白,直接放在主耶書亞身上了。

其他「《希伯來聖經》綜覽」查經摘要: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