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16:28-17:16、賽58:13-59:20:為永恆的生命而堅定地信靠主

出16:28-17:16、賽58:13-59:20:為永恆的生命而堅定地信靠主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22-5-28)《妥拉》與《先知書選段》16:28-17:16,賽58:13-59:20(筆者:Ada Lui

圖為爭戰時摩西在山上舉手; original by James Tissot in pubic domain

今段《妥拉》經文記載以色列民在曠野經歷的三件事:嗎哪與安息日、磐石出水、擊敗亞瑪力人。試討論這三個敘事有甚麼相同的重點?當中的屬靈意義是甚麼?

 

今段《妥拉》(出16:28-17:16)的分段大綱

1. 嗎哪與安息日(16:28-36)

2. 磐石出水(17:1-7)

3. 擊敗亞瑪力人(17:8-16)

 

嗎哪與安息日(16:28-36

出16:28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們不肯遵守我的誡令和教導,要到幾時呢?

出16:29 你們看,耶和華既然將安息日賜給你們,所以第六天他就賜給你們兩天的食物,第七天各人都要留在自己的地方,不許任何人從這裏出去。」

出16:30 於是百姓在第七天安息了。

承接第16章1-27節記載關於上帝賜下嗎哪給子民作食物以及祂對子民的吩咐,包括:每天拾取的時間、每人拾取的份量、嗎哪的保存期等。當中最重要的吩咐是,要在第六日拾取兩日的份量,在安息日不可外出拾取嗎哪,學習向上帝守安息日。而今段經文的開始,就是上帝責備子民不肯遵守祂的「誡令」(מִצְוֹתַ֖)和「教導」(תוֹרֹתָֽ),這兩個字在原文都是複數,指的除了是子民不聽上帝的吩咐,在第七天出外拾取嗎哪之外(16:27),也可以指自上帝帶領子民到曠野到現在,他們一直不肯遵守祂的誡令[1],而上帝責備子民所用的字眼「要到幾時呢?」與祂責備法老的相同(10:3),反映出子民即使經歷過上帝以大能拯救他們出埃及,又親眼見證過上帝分開紅海的神蹟,他們的心卻跟法老一樣剛硬,沒有順服上帝的誡令和教導,以至被上帝責備。

然後上帝指出子民要在安息日「留在自己的地方,不許任何人從這裏出去」[2],因為上帝要把安息日像是禮物那樣賜給子民,在這天子民不用為食物而勞動,而上帝在第六日會把兩日的食物也像禮物那樣賜給他們。這讓我們看見安息日有別於其他日子,當中的屬靈意義下文再述。

出16:31 以色列家給這食物取名叫嗎哪,它的樣子像芫荽子,顏色是白的,吃起來像和蜜的薄餅。

出16:32 摩西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要裝滿一俄梅珥的嗎哪留給你們的後代,使他們可以看見我領你們出埃及地的時候,在曠野所給你們吃的食物。』」

出16:33 摩西對亞倫說:「你拿一個罐子,裝滿一俄梅珥的嗎哪,存在耶和華面前,留給你們的後代。」

出16:34 耶和華怎麼吩咐摩西,亞倫就照樣做,把嗎哪存留作見證。

出16:35 以色列人吃嗎哪共四十年,直到進入有人居住的地方;他們吃嗎哪,直到迦南地的邊境。

出16:36 一俄梅珥是一伊法的十分之一。

這幾節是補述一些與嗎哪相關的資料,好讓以後的以色列民知道在曠野時子民所吃的嗎哪是怎樣的。經文先交代以色列家(即以後的以色列人)給這食物取名「嗎哪」,然後是亞倫(之後被按立為首位大祭司)按照上帝的吩咐,拿一個罐子,裝滿一俄梅珥的嗎哪,存在耶和華面前,也就是把嗎哪放在之後建成的會幕的至聖所裏,目的是要「把嗎哪存留作見證」,好讓子民「可以看見我領你們出埃及地的時候,在曠野所給你們吃的食物。」這是要見證以色列民在曠野的這四十年,上帝按時供應嗎哪給他們作食物,直到他們進入迦南地、可以吃地裏的出產為止(見書5:12),然而這也意味著,即使以色列民在曠野時多次悖逆上帝,不聽從祂的吩咐,上帝卻仍然是信實地供應食物給子民,沒有停止過。

 

磐石出水(17:1-7

出17:1 以色列全會眾遵照耶和華的吩咐,從汛的曠野一段一段地往前行。他們在利非訂安營,但百姓沒有水喝。

出17:2 百姓就與摩西爭鬧,說:「給我們水喝吧!」摩西對他們說:「你們為甚麼與我爭鬧呢?你們為甚麼試探耶和華呢?」

出17:3 百姓在那裏口渴要喝水,就向摩西發怨言,說:「你為甚麼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和我們的兒女,以及牲畜都渴死呢?」

出17:4 摩西就呼求耶和華說:「我要怎樣對待這百姓呢?他們差一點就要拿石頭打死我了。」

這段一開始就強調以色列民是遵照著上帝的吩咐,從汛的曠野一段一段地往前行[3],最後在利非訂安營,但當發現沒有水喝時,他們就向摩西爭鬧,摩西的回應一針見血地指出,他們其實不是與他爭鬧,而是在試探上帝,因為他們明知道是上帝帶領他們到利非訂的。我們由此可理解「試探上帝」的意思是,人明明知道那是出於上帝的吩咐及帶領,卻不肯順服,甚至懷疑祂的心意。在《民數記》14:22 有與「試探上帝」相關的記載,上帝責備子民說:「這些人雖然都看過我的榮耀和我在埃及與曠野所行的神蹟,仍然這十次試探(נָסָה nâsâh我,不聽從我的話。」這十次試探包括了子民在利非訂埋怨沒有水喝。這已是子民第三次向摩西發怨言,都是關於沒有水喝、沒有食物吃,三個敘事形成一個A-B-A’的倒影結構:

A. 15:24 在瑪拉埋怨沒水喝

B. 16:2 在汛的曠野埋怨沒食物吃

A’. 17:3 在利非訂埋怨沒水喝

摩西沒法平息百姓的爭鬧,百姓甚至想用石頭把他打死,摩西於是向上帝呼求。

出 17:5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帶著以色列的幾個長老,走在百姓前面,手裏拿著你先前擊打尼羅河的杖,去吧!

出 17:6 看哪,我要在何烈的磐石那裏,站在你面前。你要擊打磐石,水就會從磐石流出來,給百姓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長老眼前這樣做了。

上帝的回應是要摩西帶著以色列的幾個長老,走在百姓前面,要他們見證磐石出水的神蹟。經文強調那根用來擊打磐石的杖就是之前擊打尼羅河的那根,在上帝的權柄下,同一根杖既可以帶來死亡,也可以帶來生命,結果全在乎那掌管生死的上帝。這磐石的位置是在何烈,那正是上帝呼召摩西,命令他帶領子民、並應許要與他同在的地方(見3:12)。上帝對摩西說祂要在磐石那裏,站在他的面前[4],當摩西遵照上帝的吩咐用杖擊打磐石,磐石就流出水來,給百姓喝,整件事就發生在幾個長老的眼前,上帝賦予摩西行神蹟的能力,為的是要子民知道祂與摩西同在,藉此確立摩西在百姓中間的領袖地位。

出 17:7 他給那地方起名叫瑪撒( מַסָּהMassah,又叫米利巴( מְרִיבָ֑ה Meribah,因為以色列人在那裏爭鬧(רִיב riv,並且試探(נָסָה nâsâh耶和華,說:「耶和華是否在我們中間呢?」

這節是磐石出水事件的後記,交代了利非訂後來被起名為「瑪撒」及「米利巴」,這在原文含有兩個雙關語,分別是:「瑪撒」( מַסָּהMassah)與「試探」(נָסָה nâsâh)雙關,而「米利巴」(  מְרִיבָ֑ה Meribah)則與「爭鬧」(רִיב riv)雙關。這兩個名字其實是在諷刺子民曾經因為沒有水喝而懷疑「耶和華是否在我們中間呢?」他們甚至與上帝所立的領袖爭鬧並試探上帝,而上帝以磐石出水這個神蹟去證明祂就在子民中間,可以說這兩個名字都見證著他們的小信。

 

擊敗亞瑪力人(17:8-16

出17:8 那時,亞瑪力來到利非訂,和以色列爭戰。

出17:9 摩西對約書亞說:「你為我們選出人來,出去和亞瑪力爭戰。明天我要站在山頂上,手(יָד裏拿著上帝的杖。」

出17:10 於是,約書亞照著摩西對他所說的話去做,和亞瑪力爭戰。摩西、亞倫和戶珥都上了山頂。

這個敘事同樣是發生在利非訂,提到亞瑪力前來要與以色列爭戰,經文沒有交代他們來攻擊以色列的原因。亞瑪力(或稱亞瑪力人)是以掃的後代(創36:12),居住在迦南地曠野一帶,他們攻擊以色列民可能是出於他們的祖先以掃對雅各的仇恨,也可能是以色列民來到曠野對他們造成威脅。不論是何原因,他們帶著惡意而來,在申25:18記載他們趁以色列民疲乏困倦時,在他們後面擊殺所有軟弱的人。這是以色列民出埃及後的第一場爭戰(之前耶和華在紅海擊敗埃及的追兵時,以色列民未有真正參與戰事),經文沒有記載上帝是否有給予他們應戰的策略,就直接描述摩西差派約書亞去選人出戰[5],而他自己就拿著上帝的杖,與亞倫和戶珥上山。那根代表著上帝權柄的杖再次出現,暗示著上帝的能力依然與摩西同在。

出17:11 摩西何時舉手(יָד,以色列就得勝;何時垂手(יָד,亞瑪力就得勝。

出17:12 但摩西的雙手(יָד沉重 ,他們就搬一塊石頭來放在他下面,他就坐在上面。亞倫與戶珥扶著他的手(יָד,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手(יָד就穩住,直到日落。

出17:13 約書亞用刀打敗了亞瑪力和他的百姓。

這一段關於爭戰的描述圍繞著摩西那雙手,而「手」這個字在原文共出現了七次[6]。摩西高舉雙手的這個姿勢,或許是在禱告,或許是在高舉手中的杖。經文把在山上的摩西與山下的戰況連繫起來:「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就得勝。」這叫我們看見摩西雖然是上帝所立的領袖,但他也會因肉身的軟弱或疲倦而無法長期高舉雙手,需要他的兩位同伴亞倫和戶珥各扶著他的一隻手,他的雙手才得以一直「穩住」( אֱמוּנָ֖הʾemunah,這個字在原文的意思是「信心、忠心、信實」,其字根與  ‎אָמַן  ʾaman 「真實,實在」 相同)直到日落,好讓山下的約書亞最終能打敗亞瑪力。這幅「穩住」的圖畫讓我們思想到,原來爭戰得勝的秘訣不是單靠在前方打仗的士兵,在後方以忠心和堅定的信心去禱告支援作戰的士兵也極為重要,而關鍵就在於前方和後方的人都要同心,彼此扶持,讓大家都站穩在上帝裏面,倚靠祂去為子民戰勝敵人。

出17:14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把這事記錄在書上作紀念,又念給約書亞聽:我要把亞瑪力的名字從天下全然塗去。」

出17:15 摩西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נֵס nês)」(「耶和華是我旌旗」)。

出17:16 他說:「我指著耶和華的寶座發誓,耶和華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爭戰。」

上帝吩咐摩西「要把這事記錄在書上作紀念,又念給約書亞聽。」正是要後代的人永遠記念這場戰爭的得勝關鍵是子民要在主裏穩住信心,不要動搖。經文結束時兩次強調那為子民爭戰的是上帝:「我要把亞瑪力的名字從天下全然塗去」、「耶和華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爭戰。」正好與這個分段開首「那時,亞瑪力來到利非訂,和以色列爭戰」形成一個首尾呼應,開首是亞瑪力來要與以色列爭戰,結尾是上帝起誓說要與亞瑪力爭戰。接著提到摩西為所築的壇起名「耶和華尼西」,意思是「耶和華是我旌旗」,這句與 「我指著耶和華的寶座發誓」在原文又是一個雙關語,因「尼西」(נֵס nês)與「寶座」(כֵּ֣ס kes)的讀音相似[7]。這裏反覆強調這祭壇的名字(「上帝的旌旗」)以及祂要與亞瑪力人爭戰,都是要子民記住上帝會帥領他們與敵人爭戰,只要子民堅定的信靠祂,就必定能得勝。

「磐石出水」和「擊敗亞瑪力人」這兩個敘事都發生在利非訂,前者是負面的,記載了子民對上帝的不信,後者是正面的,記載了子民對上帝的信靠。這樣一負一正的記載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成了以色列民世世代代寶貴的教材,讓他們從中學習對上帝要有信心的這門功課。

 

《妥拉》出16:28-17:16與《先知書選段》58:13-59:20的關聯

賽58:13 你若禁止自己的腳踐踏安息日,不在我的聖日做自己高興的事,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尊敬這日,不走自己的道路,不求自己的喜悅,也不隨意說話;

賽58:14 那麼,你就會以耶和華為樂。耶和華要使你乘駕於地的高處,又要以你祖先雅各的產業養育你;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

賽59:1 看哪,耶和華的膀臂( יָדyad並非過短,不能拯救,耳朵並非發沉,不能聽見,

賽59:2 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上帝隔絕,你們的罪惡使他轉臉不聽你們。

賽59:3 因你們的手掌被血沾染,你們的指頭被罪玷污,你們的嘴唇說謊言,你們的舌頭出惡語。

賽59:4 無人按公義控訴,也無人憑誠實( אֱמוּנָ֖הʾemunah辯白;卻倚靠虛妄,口說謊言,懷毒害,生罪孽。

賽59:5 他們孵毒蛇蛋,結蜘蛛網。凡吃這蛋的必死,蛋一打破,就孵出蛇來。

賽59:6 所結的網不能當衣服,無法掩蓋自己所作所為。他們的行為全是邪惡,手所做的盡都殘暴。

賽59:7 他們的腳奔跑行惡,急速流無辜者的血;他們的思想全是惡念,走過的路盡是破壞與毀滅。

賽59:8 平安的路,他們不知道,所行的事無一公平。他們為自己修築彎曲的路,凡走這路的都不得平安。

賽59:9 因此,公平離我們甚遠,公義追不上我們。我們指望光亮,看哪,卻只有黑暗,指望光明,卻行在幽暗中。

賽59:10 我們用手摸牆,好像盲人,四處摸索,如同失明的人;中午時我們絆倒,如在黃昏一樣,在強壯的人中,我們好像死人一般。

賽59:11 我們全都咆哮如熊,哀鳴如鴿子;指望公平,卻得不著;指望救恩,它卻遠離。

賽59:12 我們的過犯在你面前增加,罪惡作證控告我們;過犯與我們同在。至於我們的罪孽,我們都知道:

賽59:13 就是悖逆,否認耶和華,轉去不跟從我們的上帝,口說欺壓和叛逆的話,心懷謊言,隨即說出;

賽59:14 公平轉而退後,公義站在遠處,誠實仆倒在廣場上,正直不得進入;

賽59:15 誠實少見,離棄邪惡的人反成掠物。那時,耶和華見沒有公平,就不喜悅。

賽59:16 他見無人,竟無一人代求,甚為詫異,就用自己的膀臂拯救他,以公義扶持他。

賽59:17 他穿上公義為鎧甲,戴上救恩為頭盔,穿上報復為衣服,披戴熱心為外袍。

賽59:18 他必按人的行為報應,惱怒他的敵人,報復他的仇敵,向眾海島施行報應。

賽59:19 在日落之處,人必敬畏耶和華的名;在日出之地,人必敬畏他的榮耀。他必如湍急的河流沖來,耶和華的靈催逼他自己。

賽59:20 必有一位救贖主來到錫安,來到雅各族中離棄過犯的人那裏;這是耶和華說的。

今段《先知書選段》在《以賽亞書》這卷書的大綱裏屬第三個部分(56-66章)[8],背景是南國亡於巴比倫被擄之後,上帝興起波斯把巴比倫毀滅,祂藉先知向子民應許拯救必臨,子民要回歸並重建耶路撒冷。而賽58:13-59:20主要是關於上帝對子民的責備,指出他們徒有宗教的行為,卻沒有活出真實敬拜上帝和公平公義的生命,上帝呼籲他們要回轉,也應許祂要施行拯救。在賽58:13-59:20的分段中,當中有四個與今段《妥拉》經文的共同重點,現簡述如下:

共同重點

58:13-59:20的分段重點

16:28-17:16對照的經文重點

尊重安息日

賽58:13-14的重點是呼籲子民要尊敬安息日視之為「可喜樂的」「可尊重的」,在安息日不做自己的事,而要以耶和華為樂。

 出16:29-30 的重點是上帝重申祂對子民的吩咐,就是在安息日子民要留在自己的地方,不可外出。

人遇上困境時就會懷疑上帝是否有能力施行拯救

賽59:1-4的重點是,子民以為上帝不施行拯救是因為祂沒能力,但上帝指出這其實是因為「你們」(多次重複)沒有誠實和公義,不肯轉離自己的罪,以致上帝與他們隔絕。

出17:1-2、7的重點是百姓來到利非訂,發現沒有水喝,於是與摩西爭鬧,試探上帝,不相信上帝對他們的帶領,更懷疑上帝是否在他們中間。

人因自己的惡行而自招毀滅,沒有平安

賽59:5-8 的重點是「他們」(多次重複)因為自己的惡行而招致破壞與毀滅,得不到平安。

出17:3 百姓因為沒有水喝就向摩西發怨言,說他們和他們的兒女以及牲畜都必會渴死,他們與摩西爭鬧,甚至想用石頭打死他。

人因為知道自己的過犯而認罪

賽59:9-13 的重點是「我們」(多次重複)對上帝作出回應,他們知道自己活在黑暗裏全無指望,承認自己犯了罪,沒有跟隨上帝。

(沒有與之對照的經文)

上帝自己要親自施行拯救,祂要與敵人爭戰,並要得榮耀

賽59:14-20的重點是上帝在子民中看不見有公平和誠實就不喜悅,祂要以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穿上全副武裝與敵人爭戰,祂所差的救贖主會來到,全地的人都要敬畏祂。

出17:14、16的重點是上帝說祂要把亞瑪力的名字從天下全然塗去,又說祂要世世代代和亞瑪力爭戰。

另外,這兩段經文用了一些相同的字眼,也成為它們之間的連繫,現以下表列出:

相同字眼

 16:28-17:16

 58:13-59:20

安息

( שַׁבָּת Shabbat

出16:29 你們看,耶和華既然將安息日שַׁבָּת賜給你們,所以第六天他就賜給你們兩天的食物,第七天各人都要留在自己的地方,不許任何人從這裏出去。」

出 16:30 於是百姓在第七天安息שָׁבַת了。

賽58:13 你若禁止自己的腳踐踏安息日שַׁבָּת,不在我的聖日做自己高興的事,稱安息日שַׁבָּת為「可喜樂的」,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尊敬這日,不走自己的道路,不求自己的喜悅,也不隨意說話;

(אָכַל ʾakal

出16:32 摩西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要裝滿一俄梅珥的嗎哪留給你們的後代,使他們可以看見我領你們出埃及地的時候,在曠野所給你們אָכַל的食物。』」

出 16:35 以色列人吃嗎哪共四十年,直到進入有人居住的地方;他們אָכַל嗎哪,直到迦南地的邊境。

賽58:14 那麼,你就會以耶和華為樂。耶和華要使你乘駕於地的高處,又要以你祖先雅各的產業養育你(或譯「我必使你אָכַל你祖雅各的產業」);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

手/膀臂

( יָדyad

出17:5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帶著以色列的幾個長老,走在百姓前面,יָד裏拿著你先前擊打尼羅河的杖,去吧!

出17:9 摩西對約書亞說:「你為我們選出人來,出去和亞瑪力爭戰。明天我要站在山頂上,יָד裏拿著上帝的杖。」

出17:11 摩西何時舉יָד,以色列就得勝;何時垂יָד,亞瑪力就得勝。

出17:12 但摩西的雙יָד沉重 ,他們就搬一塊石頭來放在他下面,他就坐在上面。亞倫與戶珥扶著他的יָד,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יָד就穩住,直到日落。

賽59:1 看哪,耶和華的膀臂יָד並非過短,不能拯救,耳朵並非發沉,不能聽見,

穩住/誠實

( אֱמוּנָ֖הʾemunah

出17:12 但摩西的雙手沉重 ,他們就搬一塊石頭來放在他下面,他就坐在上面。亞倫與戶珥扶著他的手 ,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手就穩住אֱמוּנָ֖ה,直到日落。

賽59:4 無人按公義控訴,也無人憑誠實אֱמוּנָ֖ה辯白;卻倚靠虛妄,口說謊言,懷毒害,生罪孽。

( שֶׁ֖מֶשׁshemesh

出17:12 但摩西的雙手沉重 ,他們就搬一塊石頭來放在他下面,他就坐在上面。亞倫與戶珥扶著他的手,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手就穩住,直到שֶׁ֖מֶשׁ落。

賽59:19 在日落之處,人必敬畏耶和華的名;在שֶׁ֖מֶשׁ出之地,人必敬畏他的榮耀。他必如湍急的河流沖來,耶和華的靈催逼他自己。

 

這三個敘事嗎哪與安息日、磐石出水、擊敗亞瑪力人)的相同重點和屬靈意義

這三個敘事有兩個相同的重點,第一,都有起名這個動作;第二,起名的目的都是要讓後世的子民永遠記念他們的先祖在曠野時,曾經歷過上帝神蹟的供應和戰勝敵人來證明祂與子民同在,現把當中的相同的重點以下表列出:

嗎哪與安息日

磐石出水

擊敗亞瑪力人

16:31 給這食物取名叫嗎哪,它的樣子像芫荽子,顏色是白的,吃起來像和蜜的薄餅。

16:32 摩西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要裝滿一俄梅珥的嗎哪留給你們的後代,使他們可以看見我領你們出埃及地的時候,在曠野所給你們吃的食物。』」

16:33 摩西對亞倫說:「你拿一個罐子,裝滿一俄梅珥的嗎哪,存在耶和華面前,留給你們的後代。」

出 16:34 耶和華怎麼吩咐摩西,亞倫就照樣做,把嗎哪存留作見證

17:7 他給那地方起名叫瑪撒,又叫米利巴,因為以色列人在那裏爭鬧,並且試探耶和華,說:「耶和華是否在我們中間呢?

17:14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把這事記錄在書上作紀念,又念給約書亞聽:我要把亞瑪力的名字從天下全然塗去。」

17:15 摩西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

出 17:16 他說:「我指著耶和華的寶座發誓,耶和華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爭戰。」

在嗎哪與安息日這個敘事(包括16章1-27節)裏,值得我們思想的是嗎哪的出處、保存期以及它與安息日的關係。取名為「嗎哪」的這東西,是子民在曠野時,上帝按時供應給他們的食物,這東西從天而降,既不是地裏的出產,也不用人手耕作,子民只需要按著上帝的吩咐,在第一至第六日每天外出拾取就能有食物,肉身得著飽足。而在安息日他們不用外出拾取就可以吃在第六日所存留的嗎哪,反映出安息日有別於其他日子,上帝要把安息日作為禮物那樣賜給子民,子民在這一天是不用為食物而勞碌或憂慮的。這讓子民經歷到創世時上帝的安排,就是在創造人的時候,上帝早就為人預備了食物。那時食物從地裏而出,人不用耕種就可以有東西吃,這跟在曠野降嗎哪的情況一樣,上帝供應食物給人而人不用為食物而勞苦!然而所不同的是,嗎哪不是從地裏而出,而是從天而降,子民必須按照上帝供應嗎哪的時間去拾取才有食物可吃,也就是說,這是要鍛煉子民遵行上帝話語的心,也要學習信靠上主適時的供應。而安息日的意義是我們不用為肉身所需的食物而勞碌,因為上帝早已預備了,祂要我們信靠祂,但祂也另外為人預備了安息日這禮物,在這日人能進入上帝的安息,享受祂的同在並要以此為樂。

上帝藉摩西吩咐亞倫要用罐子裝滿一俄梅珥的嗎哪,放在日後建成的會幕的至聖所內,讓以後世代的人都記念子民在曠野的四十年,從沒有缺乏過食物,因為上帝信實地把食物供應給他們。這罐子裏的嗎哪能作為見證,就意味著它在罐子內一直沒有變壞,保存期很長,這叫我們思想到嗎哪的保存期是會完全按照上帝的旨意而定的:以色列民平日在曠野所吃的嗎哪可保存一天,為安息日而保存的嗎哪則可保存兩天,並且在子民進入迦南時就停止了;但那被留作紀念的嗎哪,是被隱藏在至聖所裏的,它可以一直被保存下來而不會變壞,要作為以後世代子民的一個見證。而藉著主耶書亞(耶穌)的宣告,我們知道那個被隱藏作為見證的嗎哪原來是在預表耶書亞自己。因為主耶書亞說:「我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必永遠活著。我為世人的生命所賜下的糧就是我的肉……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不像你們的祖宗吃過嗎哪還是死了;吃這糧的人將永遠活著。」(約6:51-58)耶書亞是上帝的兒子,他像嗎哪那樣從天上降下,他要把永生之道教導人,人如果信他的話,又遵照他的話語而行,像是食物那樣把他的教導吃進去,按照上帝的旨意這能讓人得著不能朽壞、永遠的生命。更多有關主耶書亞怎樣成就了嗎哪的屬靈意義,請參上一篇文章摘要[9]

在磐石出水這個敘事裏,我們看見上帝怎樣奇蹟地供應人的另一個生命所需──水。在一般自然環境下,人可以從雨水或是江河得到水,但在曠野之地,這兩樣都非常缺乏。當子民按著上帝的帶領去到利非訂,因經歷沒有水喝而向摩西發怨言時,上帝這次不是讓雨水從天降下,或是讓他們像之前在以琳那樣找到水泉,而是奇蹟地讓他們看見水竟是從磐石流出。可見上帝是不受任何環境的限制,祂帶領子民去到利非訂是要考驗他們的信心,當人因所身處的環境可能有性命之危,以致懷疑上帝是否與自己同在時,或在人以為不可能的情況下,上帝可以用大能施行拯救和供應祂的子民。我們或許會問,當日在何烈的那磐石被擊打後流出水來,使子民有水喝,但子民在曠野的四十年,他們喝的水又是從何而來?按著猶太傳統,當日那塊被擊打的磐石一直伴隨著以色列民,以致子民在曠野期間,一直有水可喝,而保羅採納了這個傳統,並指出那磐石就是主基督:「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跟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林前 10:4)磐石的水源源不絕的流出,供應了子民在曠野時的所需,而耶書亞說:「誰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面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4:14)我們的屬靈生命也要喝耶書亞所賜下的活水,生命才得到滋潤,結出果子,不至枯乾(參詩1:3、耶17:8、結19:10)。

在擊敗亞瑪力人這個敘事裏,我們看見這場戰爭得勝的關鍵是因為摩西的手穩住,沒有動搖。這件事之後,摩西為所築的一座壇起名「耶和華尼西」,意思是「耶和華是我旌旗」,為要子民知道那使他們得勝的是上帝,而子民要做的就是要靠主站立得穩,也要同心奮勇而戰。上帝吩咐摩西「要把這事記錄在書上作紀念,又念給約書亞聽」,讓我們聯想到日後帶領子民進入迦南地的正是約書亞,而上帝對約書亞的應許是祂必要與他同在,要帶領他戰勝迦南地的人,但約書亞必需謹守遵行上帝的一切律法(書1:7-8),也就是讓他傳承「站穩在主的話語裏去得勝」的觀念,讓後來的子民也學會謹守遵行祂的話語,好讓他們能在進入迦南時經歷上帝帶領,在爭戰中靠主得勝。

 

結語:為永恆的生命而堅定地信靠主

以色列民的曠野之旅由上帝親自帶領,上帝以雲柱和火柱作為祂與子民同在的標記。然而在這趟旅程期間,子民著實遇上不少困難,既有糧食和水源的缺乏,又有敵人來攻擊他們。今段經文讓我們看見子民在這一切的艱難中怎樣經歷上帝供應他們食物和水,見證著上帝是那位創造主,祂能供應子民的生命所需,叫他們有食物可吃和有水可喝,完全不用勞苦或憂慮,子民又經歷到上帝是為他們爭戰的那位,祂會帶領子民戰勝敵人。

子民在曠野經歷的這三件事雖然已成為了歷史,但當中所展示上帝信實的把食物和水供應給子民,以及祂得勝的作為,都在耶書亞身上全然成就,並成為每一個跟隨主的人要記念的事。主耶書亞宣告說:

約 6:57 永生的父怎樣差我來,我又怎樣因父活著,照樣,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著

約 6:58 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不像你們的祖宗吃過嗎哪還是死了;吃這糧的人將永遠活著

約 4:14 誰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面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約 16:33 我對你們說了這些事,是要使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要有勇氣,我已經勝過世界

昔日以色列民在曠野時所吃那從天而降的嗎哪、所喝那從磐石而出的水、以及所遇上的敵人亞瑪力,都已不再存在,是短暫的,如同是個影兒,而上帝藉這三件事要指向耶書亞來時要成就的事就是那個實體,能存到永遠的。主耶書亞就是天父所賜給我們屬靈的食物和水,叫我們吃了喝了可以永遠活著,而當我們有主的生命在我們裏面,我們就能有平安及能力可以勝過世上一切的挑戰和困難。願意我們的生命都有主所賜的靈糧和活水,也懂得在主裏站立得穩,持著這永生的應許,以堅忍的心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來12:1),阿們!


[1] 當子民過了紅海到達曠野,上帝就已經吩咐他們要遵守祂的誡令、律例、典章。「……耶和華在那裏為他們定了律例(חֹק)、典章(מִשְׁפָּ֖ט),在那裏考驗他們。他說:『你若留心聽從耶和華──你上帝的話,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側耳聽我的誡令(מִצְוֹתַ֖,遵守我一切的律例(חֹק),我就不將所加於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為我是醫治你的耶和華。』」(出15:25-26)

[2] 猶太人為要遵守這節經文的吩咐,嘗試釐定「自己的地方」所指的範圍到底是多少。他們以《民數記》量度利未人的城作為指引,「你們要往東量二千肘,往南量二千肘,往西量二千肘,往北量二千肘為邊界,以城為中心;這城鎮的郊外要歸給他們。」(民10:3)認為安息日不可越過的距離是二千肘,約1000米。

[3] 「一段一段地」的直譯是「按著站口」,詳細的地點名可參民 33:15-49。

[4] 「我要在何烈的磐石那裏,站在你面前。」(17:6)直譯是「我會站在你面前的磐石上,在何烈 」,換言之,當摩西擊打磐石時,就如同是在擊打上帝。而有關摩西擊打磐石的事件有另一個版本,記載在民20:11-13,提到摩西擊打磐石兩次,以致上帝因此不准他進入迦南地。到底這兩個敘事是兩件發生在不同時間的事呢?還是同一件事有兩個不同的敘事角度呢?學者們未有一致意見。

[5] 這段經文是約書亞首次出場,但經文沒有介紹他的背景,我們從民13:8、16得知他來自以法蓮支派,是十二探子之一,本來的名字是何西阿(הוֹשֵׁ֥עַ   Hosea,可以是Hoshaiah 的縮寫,意思是「上主拯救」),後來被摩西改名為「約書亞」(יְהוֹשֻֽׁעַ   Joshua,意思是「祂是拯救」)。而耶書亞正是「耶穌」這名字在希伯文的音譯。

[6] 「手」共出現了七次:出17:9(1次)、11(2次)、12(3次)、16(1次)。17:16「我指著耶和華的寶座發誓」在原文有「手」這個字,RSV Bible 的譯本這一句是:「把放在耶和華的旌旗上」。

[7] 也有學者認為「我指著耶和華的寶座發誓」這句的「寶座」(כֵּ֣ס kes )可能是「尼西」(נֵס nês)的手抄之誤,因為兩個字在原文很似。所以有譯本會把這句的「寶座」那個字譯為「旌旗」,例如:RSV: 「把手放在耶和華的旌旗上」,CNET Bible: 「我的手在耶的旌旗上」,馮象《摩西五經》 「舉起耶和華的大旗」。

[8] 參《希伯來聖經》綜覽系列內兩篇〈以賽亞書〉的摘要文章。

[9] 《出埃及記》16:4-27文章摘要〈嗎哪的屬靈意義和教導 〉https://bmy.org.hk/?p=24300

其他《妥拉》與《先知書選段》之《出埃及記》系列查經摘要:


分享至你的:

關於作者

Ada Lui author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