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山講論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17-9-2)馬可福音13:1-37摘要(20)橄欖山講論(作者:Ada Lui

(圖為 Titus Arch, 刻有耶路撒冷聖殿被毀以致聖殿物件被帶走的情境;攝於 Roman Forum, 羅馬 ;© Herbert Chan/Beit Midrash Yeshua;另參http://www.haaretz.com/archaeology/1.811165 關於考古學家重塑Titus Arch原有的色彩)

今週研讀的經文是《馬可福音》13:1-37,大綱如下:

  1. 預言聖殿被毀(13:1-4)

  2. 災難的起頭(13:5-13)

  3. 大災難的日子(13:14-23)

  4. 人子的降臨(13:24-27)

  5. 從無花果樹學個比方(13:28-31)

  6. 那日那時沒有人知道(13:32-37)

 

第一部分(經文分享)

馬可描述「耶書亞(耶穌)從殿裏出來」(13:1),這是耶書亞最後一次從聖殿「出來」,他的離開讓人聯想到《以西結書》第8至11章所描述的,就是上帝的榮耀離開了聖殿[1],這也暗示了聖殿的結局也將會跟所羅門的殿一樣。當時有一個門徒對耶書亞說:「夫子,請看,這是何等的石頭!何等的殿宇!」[2]這反映出當時的猶太人甚至門徒,都對這座宏偉的建築物讚嘆不已[3]。耶書亞對他說:「你看見這大殿宇嗎?將來在這裏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13:2)而這件事的確在公元70年發生了[4]

之後,耶書亞在橄欖山上對聖殿而坐。彼得、雅各、約翰,和安得烈暗暗地問他說:「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呢?這一切事將成的時候有甚麼預兆呢?」(13:3-4)耶書亞「坐」下,意味著他要教導聖經,所以,有學者稱耶書亞對門徒說的這番話為「橄欖山講論」(13:5-37)。而門徒問「這些事」、「這一切事」,指的是「聖殿被毀這事」會在「甚麼時候」和「有甚麼預兆」。

猶太學者Fruchtenbaum指門徒其實還未明白事情的環節接著會怎樣發生,也就是他們並不明白耶書亞的受死、復活和再來的進程。當時一般猶太人對末世觀的理解,就是當「現今的世界」到了盡頭,彌賽亞時代就隨即來臨[5]。所以,當門徒問「甚麼時候有這些事呢?」就等於是在問「現今的世界」甚麼時候會到盡頭,「彌賽亞時代」會在甚麼時候來臨。

耶書亞先回答他們的第二條問題:「這一切事將成的時候有甚麼預兆呢?」他指出了四個徵兆:第一,有好些人會冒他的名說自己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13:6);第二,會有打仗的風聲。但「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13:7)。「末期」是指耶書亞的「再來」,也就是他們所期待的「彌賽亞時代」;第三,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13:8a);第四,多處必有地震、饑荒。「這都是災難的起頭。」(13:8b)[6]「災難」(ὠδίνων odinon)在原文的意思是「產難」,指的不是一般婦人的產難,而是特定指「彌賽亞時代的產難」[7],意思是當時會出現極度艱難和痛苦的情況。在這裏我們可以作一個小結:當這四個徵兆出現時,「彌賽亞時代的產難」就要開始,但這距離彌賽亞本人的再來還有好一段時間,而在這一段時間裏必會有各樣的苦難。

之後,耶書亞提醒門徒他們將會面對的事:(1)人要把他們交給公會;(2)在會堂裏受鞭打;(3)為耶書亞的緣故站在諸侯與君王面前;(4)他們要向那些人作見證,而福音必須先傳給萬民;(5)人把他們拉去交官的時候,聖靈會把當說的話賜給他們;(6)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起來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8];(7)他們要為耶書亞的名被眾人恨惡。(參13:9-13)可以說,這些艱難的事,是門徒將要經歷的一段在第一世紀發生在猶太人身上的慘痛歷史。

面對這些苦難,耶書亞要門徒忍耐到底,並應許說他們必然得救(13:13b)。「得救」既可以指肉身上的,也可以指靈魂上的,這意味著即使他們因這些苦難而被殺,他們也是得救的。事實上,頭三項正是耶書亞將要面對的事[9]!耶書亞要門徒準備好步他的後塵,而當他們為耶書亞的名而受逼迫時,福音就會藉此傳給萬民。

耶書亞說:「你們看見那行毀壞可憎的,站在不當站的地方。」(13:14a)對於猶太人來說,「毀壞可憎」常認為是指在公元前167年,聖殿曾被希臘君主污衊和褻瀆的事[10],這正好應驗了《但以理書》的預言:「並且牠自高自大,以為高及天象之君;除掉常獻給君的燔祭,毀壞君的聖所。」(但8:11)[11]但那件事已經在接近二百年前發生了,所以耶書亞所指的「毀壞可憎」不可能是舊事重提,而是在暗示聖殿將會再次被污衊和褻瀆,指的正是公元70年聖殿被毀這事[12]

而當聖殿要被毀時,耶書亞提醒他們要速速地離開耶路撒冷:「那時,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在房上的,不要下來,也不要進去拿家裏的東西;在田裏的,也不要回去取衣裳。」(13:14b-16)形容到他們逃離耶路撒冷時的匆忙倉卒。「當那些日子,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禍了!你們應當祈求,叫這些事不在冬天臨到。」(13:17-18)形容到聖殿被毀會是一場很慘烈的災難。

聖殿於公元70年被毀,標誌著「彌賽亞時代的產難」開始了。從這時一直到彌賽亞再來的這段時間,猶太人都會遭遇苦難,有些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因為在那些日子必有災難,自從上帝創造萬物直到如今,並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13:19)有學者指自公元二世紀,猶太人被驅逐離開巴勒斯坦地之後,他們在世界各地流離漂泊,備受反猶主義之害,甚至經歷了大屠殺的浩劫[13]。但耶書亞說這些苦難不致使猶太人完全滅絕,因為上帝為那段日子定了界限,也會保存主的選民的數目[14]。「若不是主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只是為主的選民,他將那日子減少了。」(13:20)另一方面,耶書亞叮囑信徒,在這些苦難的日子裏,他們務必要謹慎,不要信那些冒他名說自己是基督的人,也不要信基督已經在某處地方,更不要受那些會行神蹟奇事的假基督和假先知的迷惑(參13:21-22)[15]

當這些災難過了之後,「人子有大能力、大榮耀,駕雲降臨」(13:26)這是指耶書亞再來,那時,「日頭要變黑了,月亮也不放光,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天勢都要震動。」(13:24-25)這些天象的突變固然可以按字面意思解釋,但是在《舊約聖經》裏,當描述到天象突變時,是象徵一個政權的敗落,例如:《以賽亞書》13:10:「天上的眾星群宿都不發光;日頭一出就變黑暗;月亮也不放光。」是指巴比倫的覆亡。筆者傾向把13:24-25理解為當耶書亞再來時,地上一切的政權都要敗亡,而且「他要差遣天使,把他的選民,從四方,從地極直到天邊,都招聚了來。」(13:27)這個景象在《舊約聖經》多處都有描述,也就是在彌賽亞時代,彌賽亞會招聚他的百姓,並執掌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16]

  耶書亞要門徒「從無花果樹學個比方: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13:28)[17]在聖經裏,無花果往往象徵以色列或上帝與以色列的關係[18],有人會把這個比喻解釋為是指以色列於1948年復國,但是在路加的平行經文:「你們看無花果樹和『各樣的樹;它發芽的時候,你們一看見,自然曉得夏天近了。」(路21:29-30)耶書亞除了提及無花果樹,也提到「各樣的樹」,所以我們不能肯定地說這個比喻是指以色列的復國。從經文的上下文去理解,耶書亞只是要強調他所說的事都必定會在他回來之前發生,正如他強調:「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13:31)

說完了這些徵兆之後,耶書亞才回答門徒的第一條問題:「甚麼時候有這些事呢?」耶書亞的答案是:「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你們要謹慎,警醒祈禱,因為你們不曉得那日期幾時來到。」(13:32-33)耶書亞表明自己也不知道他甚麼時候再來,卻切切地叮囑門徒務必要謹慎、警醒祈禱,「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甚麼時候來,或晚上,或半夜,或雞叫,或早晨;恐怕他忽然來到,看見你們睡著了。」(13:35-36)這裏所說的時間都跟之後陸續發生的事情有關:耶書亞在「晚上」被捉拿(14:46)、「半夜」在公會被審(14:53)、彼得三次不認主之後「雞叫」(14:72)、耶書亞在「早晨」被帶到彼拉多面前(15:1),門徒在客西馬尼園「睡著了」(14:37)[19]

 

第二部分(問題討論)

耶書亞(耶穌)的「橄欖山講論」並不是在預言將來,而是要門徒為將要面臨的苦難做準備。耶書亞又多次提醒門徒要謹慎和警醒,這些提醒對於今天的信徒來說同樣重要。請討論我們應該怎樣準備自己,等候主的再來?

 

第三部分(問題解答)

耶書亞(耶穌)已經清楚說明他「再來」的日子是沒有人知道的(13:32-33),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忽視耶書亞的聲明,而強行以天文現象或世界政局去推測耶書亞甚麼時候再來,以致陷入一種主不喜悅的末日迷思裏。耶書亞說:「看哪,凡事我都預先告訴你們了。」(13:23)是要門徒謹慎和警醒,為此做好準備。在整篇「橄欖山講論」裏,耶書亞提及「謹慎」和「警醒」各四次[20],可見這才是耶書亞這番講論的核心信息。

《聖經》啟示了彌賽亞將會兩次降臨地上:他第一次來到,是以先知的身分,但他會像之前的眾先知那樣被人拒絕,甚至被殺,是一位「受苦的彌賽亞」。在他受難升天之後,就以祭司的身分,坐在上帝的右邊為我們代求[21];他第二次再來,將會以君王的身分,來統治地上萬族萬邦,是一位「君王的彌賽亞」。

「橄欖山講論」讓我們知道其實我們跟歷代的信徒一樣,正處於耶書亞升天之後、直至他再來的這個夾縫時期裏。作為耶書亞的門徒,我們將要承受信仰帶來的逼迫(來自宗教群體、政治體制及家人),又要防備假基督和假先知迷惑人心的技倆,也要面對戰爭與天災的威脅,但耶書亞提醒我們要忍耐到底,忠心為主做見證,將福音傳遍地極。耶書亞沒有輕看我們在各種艱難和困境中要面對的這份張力,所以他不住的提醒我們要謹慎和警醒。

 

《馬可福音》13:1-37的總結

承接上一段第12章的結論提到,人要真正認識到上帝的權柄,才會願意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上帝掌管,以及會遵行上帝所吩咐的兩條最大誡命:愛上帝、愛鄰舍。在這一章,耶書亞繼續述說上帝的權柄,正因著上帝有絕對的權柄,祂才可以確實地把將來會發生的事預先告訴我們和作出提醒;而因著這份權柄,祂也可以選擇不告訴我們彌賽亞甚麼時候再來,為的是要我們在世的每一刻,都單單依靠祂去面對一切末世可能出現的苦難,並學習忠心地直等到主耶書亞的再來。

只有上帝能「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事,從古時言明未成的事。」(賽46:10)並且上帝所說的必立定;凡祂所喜悅的,也必成就。當我們感到自己無法面對眼前的困境或挑戰時,祈求主耶書亞幫助我們認識他絕對的權柄和能力,從而得著安慰與力量。盼望我們都以堅定不移的信心,忠心地活出生命的見證。


[1] 參結8:6、10:18、11:23。

[2] 聖殿所用的白石,每塊長12.5尺,高4尺,闊6尺,每塊重10噸,有些甚至重過100噸,是當時最重的石頭。參約瑟夫《猶太古史》15.390-394。

[3] 大希律在公元前約20年開始重建聖殿和擴建它的平台,主要的建築物在幾個月內建成,但是平台及聖殿範圍的其他建築工程則一直在進行。在耶書亞時期,聖殿的工程已經進行了四十六年(參約2:20)。整個聖殿工程則直到公元64年才完成。﹝參Arnold  G. Fruchtenbaum, “Yeshua, The life of Messiah from a Messianic Jewish Perspective”, (Ariel Ministries), 3:321﹞。有猶太拉比曾經說:「未見識過希律的殿,根本不知道何謂美麗的建築物。」(《巴比倫塔木德》〈論最後一道門〉,b.Baba Bathra 4a)。

[4] 有說法指當時猶太人叛變,羅馬兵以火焚燒聖殿,聖殿的黃金裝飾被燒溶後流入石縫,羅馬兵把每一塊石都撬開,取走黃金,然後把石頭從牆外拋下,以致今天在聖殿山西牆的遺址上仍然能看見一些當時被推下來的石頭。

[5] Fruchtenbaum, Yeshua, 3:328.

[6] 在聖經裏,「民要攻打民」這術語是指國家的內戰,例如:「我必激動埃及人攻擊埃及人──弟兄攻擊弟兄,鄰舍攻擊鄰舍;這城攻擊那城,這國攻擊那國。」(賽 19:2)。而「國要攻打國」則是指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例如:「那時,出入的人不得平安,列國的居民都遭大亂;這國攻擊那國,這城攻擊那城,互相破壞,因為上帝用各樣災難擾亂他們。」(代下 15:5-6)

[7]  Fruchtenbaum, Yeshua, 3:339.

[8]《馬可福音》13:12的用詞跟《彌迦書》7:6很相似:「因為,兒子藐視父親;女兒抗拒母親;媳婦抗拒婆婆;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

[9] 耶書亞被交給公會,參可14:55;耶書亞被鞭打,參可15:15;耶書亞站在諸侯與君王面前,參可15:2-15。

[10] 當時以色列被希臘的西流古王朝管治,君主安提阿古四世欲以希臘文化管治以色列,以圖達致統一的效果,他曾把聖殿改稱為宙斯廟,又把上帝禁止的物帶入聖殿,強迫猶太人背棄信仰,最終引致馬加比的起義,猶太人打敗了希臘人,修復了聖殿(參《馬加比二書》6-10章)。

[11] 但8:11裏的「牠」是指亞歷山大大帝所建立的希臘帝國,他去世後,這帝國分別由他的四個將軍所瓜分。

[12] 「毀壞可憎」這個詞語在《但以理書》9:27和12:11再次出現,兩次的發生時間都在彌賽亞被剪除之後(但9:26),由此可見,耶書亞說的「毀壞可憎」並不是指公元前167年聖殿被褻瀆的事,而是在他死後聖殿被毀一事。

[13] 參  Fruchtenbaum, Yeshua, 3:352。

[14] 參賽11:11;亞 13:7-9;羅11:5。

[15] 在《新約聖經》也有提及假基督、假先知的出現,參帖後 2:3-4、9-10;約一2:18-23。

[16] 參賽11:11-12、43:5-6;耶23:5-8;結20:41等。

[17] 有釋經書指出耶書亞這個比喻包含了一個雙關語:「夏天」的希伯來文是 kayitz ,跟「末世」的希伯來文keitze很類似。所以,耶書亞這句話語帶相關:「你們就知道夏天(末世)近了。」參Delitzch Hebrew Gospels, 181。

[18] 參耶24:1-8;彌 7:1;亞 3:10。另參本機構《馬可福音》11:1-26的摘要,註7(http://www.bmy.org.hk/?page_id=1268#_ftn7)。

[19] 參孫寶玲著《馬可福音:福音之始》,頁428-429。

[20] 提及「謹慎」(原文βλέπετε:13:5、9、23、33)和「警醒」(原文ἀγρυπνέω:13:33;原文 γρηγορέω:13:34、35、37)。

[21] 參來8:1;羅8:34。


《馬可福音》查經摘要(安息日研經坊):


分享至你的: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