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日研經坊」(2022-1-15)《妥拉》與《先知書選段》出3:1-4:17;賽40:11-19、31查經摘要(2)(筆者:Ada Lui)
圖為摩西與燒不著的荊棘;by Phillip Medhursts in public domain
從上帝向摩西顯現及差遣他的敘事裏,反映出上帝是一位怎樣的上帝?
上帝向摩西顯現並要差遣他(3:1-10)
經文的開首是介紹摩西的身分,他是為岳父米甸祭司葉特羅牧羊的牧羊人,這樣的開場白似是在預示他的身分將從今段開始改變,摩西將變成一個為他列祖的上帝耶和華牧養以色列民的領袖。這個改變發生在某一天,當摩西領著羊群往曠野,去到上帝的山,也就是何烈山[1],耶和華的使者在荊棘的火焰中向他顯現,荊棘在火中並沒有被燒燬,這吸引了摩西的注意,當他轉過身去觀看時,上帝從荊棘[2]裏呼叫他說:「摩西!摩西!」他說:「我在這裏。」[3](3:4)上帝叫摩西不要靠近,並要把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他所站的地方是聖地。
上帝對摩西介紹自己說:「我是你父親的上帝,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4](3:6)摩西因為怕看上帝就蒙上臉。然後上帝就說出他向摩西顯現的原因:「我確實看見了我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也聽見了他們因受監工苦待所發的哀聲;我確實知道他們的痛苦。」(3:7)上帝稱以色列民為祂的百姓,又強調祂看見、聽見、知道他們的痛苦,這些字眼跟2:24-25所描述的相似,當中2:24 就提到上帝因著他們所受的痛苦而將會採取行動,而那行動就是祂「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從那地上來,到美好與寬闊之地,到流奶與蜜之地,就是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3:8)這意味著上帝要執行祂與以色列三位列祖所立的約,當中的兩個重點是:拯救以色列民脫離受虐之地,並要領他們到迦南地,就是祂應許要給亞伯拉罕後裔的地(參創15:13-21)。而上帝的拯救計劃就是差遣摩西到埃及:「現在,你去,我要差派你到法老那裏,把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3:10)
摩西對上帝的差遣作出推辭(3:11-4:17)
當摩西聽到上帝要給他這個任務,他一連作出五次推辭,而上帝也逐次作出回應。這五段對話既反映出摩西心裏所想的和他的掙扎,也表明了上帝非常認識摩西,認定摩西是祂所要差派並必定會完成任務的人。現就摩西的五次推辭逐一論述:
1. 第一次推辭:
出 3:11 摩西對上帝說:「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把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
上帝要摩西回到埃及,自然會使他想起自己離開埃及的原因。那時他為救同胞而打死一個埃及人,又調停兩個正在打架的同胞,他本以為以色列民必明白是上帝藉他搭救他們(參徒7:25),誰知換來的卻是同胞的拒絕甚至告發他:「誰立你作我們的領袖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我,像殺那埃及人一樣嗎?」(出2:14)這使摩西知道以色列民並不認同他的身分及好意(更不用說法老和那埃及人死者的家屬會追殺他;參2:15、4:19),以致他決定逃命到米甸,而這多年來在曠野的生活也可能使他認為其實以色列民並未準備好(或配得)被上帝拯救離開埃及。
上帝對摩西說:「我必與你同在。」(3:12上)這是要指出重要的不是摩西是誰,而是他是由誰所差派,上帝應許與他同在,這是要肯定摩西現在已被上帝立為祂的代表,被差到子民當中。上帝給摩西的另一個憑據[5]──「你把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上帝。」(3:12下)這話則是在確保他這次必能把子民帶領出來,並會在這山上事奉祂,這或許是要回應摩西懷疑以色列民是否已準備好被上帝拯救的想法。這個憑據所指向的,是上帝命定要做的事,這與以色列民是否準備好(或是否配得)沒有必然關係。
2. 第二次推辭:
出 3:13 摩西對上帝說:「看哪,我到以色列人那裏,對他們說:『你們祖宗的上帝差派我到你們這裏來。』他們若對我說:『他叫甚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甚麼呢?」
摩西既然要代表上帝到子民中間,但他除了知道上帝是自己父親的上帝,是以色列民列祖的上帝之外,就對上帝一無所知,所以他希望知道上帝的名字。而在古代社會,一個神明的名字往往可代表那位神的屬性和能力,所以當摩西問上帝的名字時,其實是想知道祂是一位怎樣的上帝。
上帝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3:14),《和修》譯作「我是自有永有的」(אֶֽהְיֶ֖ה אֲשֶׁ֣ר אֶֽהְיֶ֖ה ; eheyeh asher eheyeh)的這個名字,在原文是三個希伯來文字,第一個和第三個字都是 אֶֽהְיֶ֖ה eheyeh ,這是動詞 הַיָּה hayah(「是,存有」;to be)未完成式的第一身單數,意思是「我是」或「我將是」(I AM/I WILL BE)。而第二個字 אֲשֶׁ֣ר asher是一個指示代詞,意思是「就是那個」(that/which),所以 אֶֽהְיֶ֖ה אֲשֶׁ֣ר אֶֽהְיֶ֖ה eheyeh asher eheyeh 的直譯是「我是那我是/我將會是那我將會是的」(I AM who I AM/I WILL BE what I WILL BE)。所以「我是」或「我將是」並不是一個名字(「耶和華」才是),上帝是在說明祂是那位信實長存、永不改變的,祂在過去、現在、將來都如是,祂的作為與祂的屬性一致,也就是說,人能從祂過去的作為去知道祂是誰、祂是一位怎樣的上帝(或祂的名字是甚麼)。
接著上帝就對摩西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耶和華(יְהוָֹה YHVH)──你們祖宗的上帝,就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差派我到你們這裏來。』這是我的名,直到永遠;這也是我的稱號,直到萬代。」(3:15)可以說,אֶֽהְיֶ֖ה eheyeh(我是/我將是)是在解釋「耶和華」這名字的含意,這兩個字在原文都與 היה 相關,可算是雙關語(wordplay),古代的希伯來人必然會留意到兩者之間的聯繫[6]。這名字就成為上帝獨一無二的名字,猶太人因著敬畏上帝而不會隨意唸上帝的名字(為遵守十誡的第四誡,參出20:7),所以每次看到這個名字時,都會讀Adonai(「上主」又或是HaShem「那名字」,有些英文譯本會以LORD表示)。這名字要強調的是上帝是信實不變的,祂與以色列的三位列祖立了約,就必會按著約的內容去拯救以色列民離開埃及,並把應許之地賜給他們。
接著上帝吩咐摩西去召集以色列的長老,並對他們說:「耶和華──你們祖宗的上帝,就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向我顯現,說:我實在眷顧了你們(פָּקֹ֤ד פָּקַ֙דְתִּי֙ paqod paqadti),眷顧你們在埃及的遭遇。」(3:16)上帝又說:「他們必聽你的話」(3:18上)。有學者推測這番話之所以能對以色列的長老起作用,是因為這會使他們想起約瑟臨終前所說的話:「上帝必定眷顧你們(פָּקֹ֨ד יִפְקֹ֤ד paqod yifqod),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裏帶上去。」(創50:25)所以當摩西帶著這個信息來到他們當中時,就會叫他們相信現在是上帝「眷顧」他們的時候了。
上帝又吩咐摩西要和以色列的長老到法老那裏,對他說:「耶和華──希伯來人的上帝向我們顯現,現在求你讓我們往曠野去,走三天的路程,為要向耶和華我們的上帝獻祭。」(3:18下)這個要求明顯與上帝要拯救以色列民永久離開埃及的心意不符,那麼上帝為甚麼要摩西這樣對法老說呢?我們或許可以從接著上帝對摩西所說的話推測出原因:「我知道若不用大能的手,埃及王不會放你們走」(3:19),意味著即使是這個不算過份的要求,法老也不會答應。上帝又告訴摩西:「我必伸出我的手,在埃及施行我一切的神蹟,擊打這地,然後,他才放你們走。」(3:20)這是指上帝之後要在埃及施行十災,好懲罰他們苦待以色列民;上帝也把最後的結果告訴摩西:「我必使埃及人看得起你們,你們離開的時候就不至於空手而去。每一個婦女必向她的鄰舍,以及寄居在她家裏的女人,索取金器、銀器和衣裳,給你們的兒女穿戴。這樣你們就掠奪了埃及人。」(3:21-22)這也是上帝曾對亞伯拉罕預言過的(參創15:14)。
3. 第三次推辭:
出 4:1 摩西回答說:「看哪!他們不會信我,也不會聽我的話,因為他們必說:『耶和華並沒有向你顯現。』」
摩西認為以色列的長老和法老都不會相信上帝要藉他所說的那些話,甚至他們會認為上帝根本沒有向他顯現。於是上帝給摩西行神蹟的能力,好使他能向人證明上帝的確向他顯現過,上帝讓摩西有能力行三個神蹟。第一個神蹟是摩西手裏的杖當丟在地上時,杖就變成一條蛇,而當摩西按照上帝的吩咐拿住蛇的尾巴時,牠就在摩西的手中變回杖(4:2-5)。第二個神蹟是當摩西把手放進懷裏然後抽出來時,他的手就長了痲瘋,像雪一樣白。而當摩西按照上帝的吩咐把手放回懷裏再抽出來時,手就復原了,與全身的肉一樣(4:6-7)。第三個神蹟沒有即時行出來,因為上帝說當摩西行完了第一和第二個神蹟後,他們都還不信,也不聽他的話,摩西就要從尼羅河裏取些水倒在乾的地上,所取的水在乾地上會變成血(4:8-9)。所以,這個神蹟要在埃及才能施行。
這三個神蹟其實都跟之後摩西與亞倫去見法老時所行的神蹟相關,第一個神蹟是使杖變蛇,埃及的術士用邪術也能照做,「他們各人丟下自己的杖,杖就變成蛇;但亞倫的杖吞了他們的杖。」(7:12),這就證明上帝的能力比法老的術士大。第二個神蹟與痲瘋有關,我們從《利未記》13-14章所記載的痲瘋病條例得知,這病其實是上帝放在人肉身上的一個外在標記,使人得知自己當時的狀態不蒙上帝喜悅,必需趕緊按上帝指示的方法處理,所以,這標記的作用是要使人知道自己是否蒙上帝悅納。而之後當上帝藉摩西向埃及施行十災,大部分的災都只是發生在埃及人或他們的牲畜上[7],以色列民則沒有受災,可見這些災就像痲瘋一樣,能叫人分辨出誰是蒙上帝悅納的,誰是不蒙上帝悅納的。而第三個神蹟是使尼羅河的水變血,尼羅河被埃及人視為是生命之河,也就成為他們膜拜的偶像之一,而使尼羅河的水變血是上帝直接擊打埃及所信奉的神明。總的來說,上帝要藉摩西向法老所行的神蹟都是要證明祂的能力在法老之上。
4. 第四次推辭:
出 4:10 摩西對耶和華說:「主啊,求求你,我並不是一個能言善道的人,以前這樣,就是你對僕人說話以後也是這樣,因為我是拙口笨舌的。」
當之前的三個推辭都被上帝駁回之後,摩西轉而說自己是「拙口笨舌的」(原文直譯是「重口重舌),意思是他的口才不足,但上帝對他說:「誰造人的口呢?誰使人口啞、耳聾、目明、眼瞎呢?豈不是我──耶和華嗎?現在,去吧,我必賜你口才,指教你應當說的。」(4:11-12)人的口才是來自上帝,不單是口才,就連其他能力其實都出於上帝,上帝說祂會賜摩西口才,指教他應當說的,上帝指出祂有能力克服摩西的不足。
5. 第五次推辭:
出 4:13 摩西說:「主啊,求求你,你要藉著誰的手,就差派誰去吧!」
摩西最後的推辭就是直接說自己不願意被差派,求上帝差派其他人。上帝這次的回應是帶著怒氣地說:「你不是有一個哥哥利未人亞倫嗎?我知道他是個能言善道的人。看哪,他正出來迎接你。他一見到你,心裏就歡喜。你要跟他說話,把話放在他的口裏,我要賜你口才,也要賜他口才,又要教你們做當做的事。他要替你向百姓說話;他要當你的口,你要當他的上帝。」(參4:14-16)學者從上帝的回覆中推測,上帝知道摩西認為自己的哥哥亞倫比他更適合,原因可能是:
1)當時亞倫已身在埃及,甚至可能已經是以色列民中的一位領袖,以至當摩西回埃及後,亞倫就與他一起去召集以色列的眾長老(參4:27、29);
2)亞倫的口才比摩西好,而上帝也說亞倫是個能言善道的人;
3)亞倫是摩西的哥哥,輩分比他高,要是上帝立摩西作上帝的代表,地位在亞倫之上,恐怕亞倫會生氣。但上帝回答說亞倫不但不會生氣,反而是「心裏就歡喜」。
現在上帝要讓亞倫成為摩西的幫助(關於上帝對亞倫的呼召記載,見4:27),又定下了他們二人的角色:摩西從上帝領受話語並向亞倫說話,而亞倫則把從摩西所聽到的話,告訴百姓。今段經文是以上帝對摩西的一個吩咐作結:「你手裏要拿這杖,用它來行神蹟。」(4:17)這樣,上帝正式否決了摩西的推辭,摩西也開啟了他被差派的使命,這根杖將作為他被上帝賦予權柄的象徵。
《先知書選段》賽40:11-19、31與出3:1-4:17的關聯
賽 40:11 他要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羔羊,抱在胸懷,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
賽 40:12 誰曾用手心量諸水,用手虎口量蒼天,用升斗盛大地的塵土,用秤稱山嶺,用天平稱岡陵呢?
賽 40:13 誰曾測度耶和華的靈,或作他的謀士指教他呢?
賽 40:14 他與誰商議,誰教導他,以公平的路指示他,將知識傳授與他,又將通達的道指教他呢?
賽 40:15 看哪,列國都像水桶裏的一滴,又如天平上的微塵;看哪,他舉起眾海島,好像舉起極微小之物。
賽 40:16 黎巴嫩不夠當柴燒,其中的走獸也不夠作燔祭。
賽 40:17 列國在他面前如同不存在,在他看來微不足道,只是虛空。
賽 40:18 你們究竟將誰比上帝,用甚麼形像與他相較呢?
賽 40:19 至於偶像,匠人鑄造它,銀匠用金子包裹它,又為它鑄造銀鏈。
賽 40:31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有關《以賽亞書》的內容大概和主題信息可參考上一篇文章摘要[8]。今段《妥拉》經文與《先知選段》經文的連繫以下表列出:
《妥拉》出3:1-4:17 | 《先知書選段》賽40:11-19、31 |
出 3:1 摩西牧放(רֹעֶ֛ה)他岳父米甸祭司葉特羅的羊群,他領羊群往曠野的那一邊去,到了上帝的山,就是何烈山。 | 賽 40:11 他要像牧人(רֹעֶה֙ )牧養(יִרְעֶ֔ה)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羔羊,抱在胸懷,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 |
連繫 1):同樣出現「牧放」(רֹעֶ֛ה ro‘eh)這個字。 當摩西被上帝呼召時,他是為岳父牧羊的人,之後變成為上帝牧養以色列民的領袖,代表著上帝去帶領他們,又以上帝的話語教導他們。賽 40:11 也提到上帝自己如同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那樣,去招聚祂的子民,並要憐恤和引領他們。 | |
出 3:14 上帝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永有的差派我到你們這裏來。』」 出 3:15 上帝又對摩西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耶和華──你們祖宗的上帝,就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差派我到你們這裏來。』這是我的名,直到永遠;這也是我的稱號,直到萬代。 | 賽 40:12 誰曾用手心量諸水,……? 賽 40:13 誰曾測度耶和華的靈,……? 賽 40:14 他與誰商議,誰教導他,……? 賽 40:15 看哪,列國都像水桶裏的一滴,…… 賽 40:16 黎巴嫩不夠當柴燒,其中的走獸也不夠作燔祭。 賽 40:17 列國在他面前如同不存在,在他看來微不足道,只是虛空。 賽 40:18 你們究竟將誰比上帝,用甚麼形像與他相較呢? 賽 40:19 至於偶像,匠人鑄造它,銀匠用金子包裹它,又為它鑄造銀鏈。 |
連繫 2):同樣指到上帝是無可比擬的,祂的知識和能力超乎萬有。 出 3:14-15出現了上帝那獨有的名字「耶和華」,這名字代表著祂信實長存、永不改變的屬性,是祂使一切事物存有,無一人或事物能與祂相比。賽40:12-19共用了四個問句去強調上帝的知識和能力在一切之上,地上列國和偶像在祂面前如同無有,上帝是至高的,任何東西都不能與祂相比。 | |
出 3:8 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從那地上來,到美好與寬闊之地,到流奶與蜜之地,就是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 | 賽 40:31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
連繫 3):上帝要帶領子民往上,到那美好與寬闊之地。 出 3:8提到上帝要「領他們從那地上來,到美好與寬闊之地,」這是一幅以色列民要往上、去到更好、更闊之境的圖畫,這與賽40:31以鷹展翅向上,到遼闊的天空的圖畫相似。事實上,上帝也是用鷹那高飛的姿態去比喻自己把子民帶離埃及:「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你們來歸我。」(出19:4)或許是這幅相似的圖畫使賽40:31聯繫上今段經文。 |
從上帝向摩西顯現及差遣他的敘事裏,反映出上帝是一位怎樣的上帝?
由上帝向摩西顯現、對摩西說祂要差遣他去見法老,為要把以色列民帶離埃及到應許之地,到上帝一一回應摩西的推託之辭,都讓我們看見祂是一位怎樣的上帝。現用以下列點略述。
1. 上帝是信實的。祂按照自己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把以色列民帶離埃及,要領他們到祂應許要給亞伯拉罕後裔的迦南地(3:8)
2. 上帝會認同人的痛苦並作出拯救。祂視以色列人為自己的百姓,祂看見他們所受的困苦,聽見他們所發的哀聲,也知道他們的痛苦(3:7),因此祂要眷顧他們並採取行動(3:16)。
3. 上帝會差派人去成就祂的拯救計劃。祂差派摩西到法老那裏,讓摩西作為祂的代表去把以色列人從埃及地領出來。(3:10)
4. 上帝認識祂要差派的人。祂知道要被差派的人內心的想法和掙扎,也就會幫助那所差的人去勝過自己的軟弱,應許會與他同在,賦予他能力去完成使命,並會派人去協助他。(3:12-4:16)
5. 上帝的能力在法老之上。上帝知道法老不會輕易讓以色列民離開埃及,所以上帝要以祂的手擊打埃及,然後法老就會放他們走。(3:20)
6. 上帝要抬舉祂的子民並補償他們曾受的勞苦。上帝不但要使埃及人看得起以色列民,更要使子民在離開前向從埃及人索取金器、銀器和衣裳。(3:21-22)
7. 上帝要與祂的百姓建立關係。上帝按著祂與以色列三位列祖所立的約把子民從埃及地拯救出來,目的是要他們事奉祂。(3:12)
結語:以主耶書亞的順服為我們的榜樣
摩西被呼召時是一位為岳父牧放羊群的牧羊人,他不像雅各那樣以雇工的身分為岳父拉班牧羊,當積累了自己的家產後就另立門戶;摩西一直牧養屬於岳父的羊群,並沒有自己的家產。當上帝差遣他回埃及見法老,把屬於上帝的子民拯救出來並帶領他們到應許之地,從此摩西就成了一個為上帝牧養子民的牧者,他把子民帶到上帝面前與上帝立約,又把上帝藉他所賜下的話語教導子民,然而他在領受這個差事時並非像亞倫那樣歡歡喜喜地馬上就接受,而是諸多推搪,只看見自己的不足,不明白差遣自己的那位是「自有永有」的大能者,他必須依靠的是上帝而並非自己的本事!賽40:11又表明上帝像牧人那樣牧養自己的百姓,而我們知道祂像差派摩西那樣,最終差派了自己的愛子主耶書亞(耶穌)降世為人,擔當為上帝牧養子民的角色:
約10:10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1「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約10:12 雇工不是牧人,羊不是他自己的,他一看見狼來,就撇下羊群逃跑;狼抓住羊,把牠們趕散。
約10:13 雇工逃走,因為他是雇工,對羊毫不關心。
約10:14 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
約10:15 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
約10:16 我另外有羊,不屬這圈裏的,我必須領牠們來,牠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
約10:17 為此,我父愛我,因為我把命捨去,好再取回來。
約10:18 沒有人奪去我的命,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捨棄,也有權再取回。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
……
約10:27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認識牠們,牠們也跟從我。
約10:28 並且,我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裏把他們奪去。
主耶書亞這番話正說明他並非一名雇工,而是那位愛人的牧者,他會不惜以性命去愛護他的羊群。他又提到自己與羊群互相認識,這份親密的關係是以羊群既會聽他的聲音,又會跟從他作為標記的。留意約10:16指「既有圈內的羊,也有圈外的羊」可理解為屬於主的,不單只有猶太人,也有我們這群外邦的信徒。主耶書亞要引領屬他的羊群得永生,叫他們永不滅亡。而主耶書亞是怎樣引領他的羊群的呢?可 6:34給了我們提示:
可 6:34 耶穌出來,見有一大群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始教導他們許多事。
正如當日摩西以上帝的話語去引領以色列民,今天主耶書亞同樣是以上帝的話語去教導我們,使我們走在一條通往天父的道路上(參約 14:6)。兩者所不同的是,今段經文中的摩西對於上帝的差遣顯得相當不情願,而耶書亞則打從一開始就甘願犧牲自己去愛要拯救的人。我們既有主耶書亞作為我們靈魂的牧人(彼前2:25),豈不是應該聽從他的聲音,跟從他的教導,而不是偏行己路,如同迷路的羊?求聖靈幫助我們,使我們都全心全意地跟從耶書亞,不只是聽他的教導,更樂意以他順服的榜樣去事奉上帝,體驗主要賜給我們永恆和豐盛的生命。阿們。
[1] 「何烈」(Horeb)在原文的意思是「曠野、荒地」,而何烈山後來被稱為西奈山(何烈山可能是指一條山脈,而西奈山則是指一座山)。何烈山這裏被稱為是「上帝的山」大概是因為當以色列民離開埃及到了曠野,上帝再次降臨在這座山與子民立約,因而被這樣稱呼。當摩西初次去到何烈山時,那時它並不是甚麼神聖之地,然而因著上帝曾在那裏降臨,它在以色列人的歷史裏就成了一處神聖之地。而上帝在火中顯現,在往後也有類似的描述。例如:上帝在火中降臨西奈山(出 19:18);當以色列民在曠野時,祂日間以火柱引領他們(出13:21-22)。
[2] 「荊棘」( סְנֶה; seneh)這字的希伯來文讀音與「西奈」( סִינָ֑י; Sinai)的希伯來文讀音相似,可能是一個雙關語(wordplay)。
[3] 亞伯拉罕和雅各之前也曾以「我在這裏(הִנֵּֽנִי;hinneni)」來回應上帝的呼喚(參創 22:1,31:11)。
[4] 「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這個稱呼在今段經文共出現了四次(出3:6、15、16,4:5),而這個對上帝的稱呼在往後的經文裏也多處被使用,反映出上帝與以色列人的三位列祖有一份獨特的關係,尤其指立約的關係。
[5]「憑據」(אוֹת ; 也可譯作「記號」)一般是指一個已出現的、可見的物件或現象,如果以這個定義去理解,上帝這裏所說的憑據或許是指摩西所看見的那棵沒有被燒燬的荊棘這異象,這異象似在寓意不論法老怎樣苦待以色列民,甚至要滅絕他們,都沒有成功,因為上帝在他們水深火熱時保守著他們。但從3:12 這句所示,在「憑據」這個字後面的是:「你把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上帝。」所以,這個「憑據」更可能是指一個還未發生、但快將發生的事──以色列民被成功地拯救出埃及,並要被帶到西奈山與上帝立約。
[6] John H. Walton, “Zondervan Illustrated Bible Backgrounds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Michigan, 2009), 176.
[7] 例如:蛙災、蚊災、蠅災、瘟災、瘡災、雹災、蝗災、黑暗之災。參出8-10章。
[8] 參《妥拉》與《先知書選段》系列(出1:1-2:25、賽27:6-13)查經摘要〈為自己的靈命和動機把脈〉內文「《先知書選段》賽27:6-13與出1:1-2:25的關聯」的段落。
關於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