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耶書亞時期希律所建之聖殿模型;攝於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館;© Herbert Chan/Beit Midrash Yeshua)
今週研讀的經文是《馬可福音》11:27-12:12,大綱如下:
祭司長、文士、長老質問耶書亞(耶穌)的權柄(11:27-28)
耶書亞反問他們有關施洗約翰的洗禮(11:29-33)
耶書亞說葡萄園的比喻(12:1-9)
耶書亞引用經文質問他們(12:10-11)
他們想捉拿耶書亞,但最後離開耶書亞走了(12:12)
今段經文是上一段的延續,提到耶書亞(耶穌)潔淨聖殿離開後,再一次來到聖殿。他在聖殿行走時,祭司長、文士和長老[1]上前來質問他說:「你仗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11:28)這兩個問題反映出他們認為自己才是合法權力的樞紐,而他們並沒有授權耶書亞去作「這些事」。「這些事」固然是指耶書亞之前在聖殿趕出殿裏作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等事(11:15),但筆者認為也可以籠統地指耶書亞的事工,包括他以往在會堂裏教導以至這次挑戰聖殿體制的言行[2]。
面對這些宗教領袖的質問,耶書亞要求他們先回答自己的問題,然後才告訴他們自己仗著甚麼權柄行事。耶書亞的問題是:「約翰的洗禮[3]是從天上來的?是從人間來的呢?」(11:30)經文詳細地描述他們彼此商議,揣摩不同的回答所導致的結果:要是回答「從天上來」,耶書亞就會問他們為甚麼不相信他的權柄也是從天上來;要是回答「從人間來」,百姓就會反對他們,因為百姓認定約翰是耶和華的先知(11:31-32)。無論是哪一個答案都對他們不利,於是他們回答說:「我們不知道」(11:33)。
隨後耶書亞對他們說了一個「葡萄園」的比喻(參12:1-9)。當中他仔細描述園主為葡萄園圍上「籬笆」(保護它免受外來的侵害)、挖了一個「醡酒池」(預備收成之用)、蓋了「一座樓」(作觀察守望之用)等,為要表達葡萄園的主人對葡萄園的悉心照料和期望,其用字和圖像都明顯是要讓人想起《以賽亞書》5章裏的葡萄園之歌[4]。葡萄園之歌的主旨是要指出以色列家所行的不義,辜負了上帝對她的栽培和心血,令上帝極為失望,以致祂不得不施行審判(參賽5:2-7)。
耶書亞這個比喻就是以葡萄園之歌作為信息的背景和框架,再在其上進一步闡述。比喻裏提及葡萄園的主人打發他的僕人到葡萄園向園戶收取果子[5],然而,他的僕人一個又一個地被園戶打傷、凌辱、甚至被殺(參12:2-5)。只要把這個比喻跟《以賽亞書》5章作平行參照,就會明白葡萄園就是以色列家,其主人就是耶和華上帝,僕人就是耶和華在歷代所差派的先知,而園戶則是在位的掌權者(以聖殿為核心),也就是當時的祭司長、文士、長老等人。園主最後連自己的愛子也差去,本以為自己的兒子必能得著那些園戶的尊重,誰知他們竟然把他殺了並丟在園外(參12:6-8)。這種與期望完全相反的情況,與《以賽亞書》5:2-7平行,並成了這個比喻的高潮。耶書亞一方面以此暗示自己就是上帝的愛子(參1:11、9:7),卻將會被這些不義的祭司長、文士、長老所殺害;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們不義的行為最終必會招致上帝的審判(參12:9)。
耶書亞以這個比喻來提醒這些宗教領袖,他們只不過是「租戶」,並非園子的真正主人。他們之前質問耶書亞仗著誰的權柄行事,儼然已把自己放在園主的位置,並沒有尊重真正的「園主」──上帝,和祂的愛子。正如《以賽亞書》5:1-7所描述的,上帝因為對以色列家極度失望而作出審判,現在上帝對這些宗教領袖所帶領的聖殿體制也同樣極為失望,他們也將要面臨上帝的審判。
說完了比喻之後,耶書亞接著向祭司長、文士、長老說:「經上寫著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12:10-11)[6]這裏耶書亞引用的是《詩篇》118:22-23,是《新約聖經》常常引用的經文[7]。然而,為甚麼耶書亞要引用這段經文?它與葡萄園的比喻、以及這比喻的背景(《以賽亞書》5章)有甚麼關係?要回答這些問題,筆者先要解釋《詩篇》118中「房角的頭塊石頭」所指的是甚麼:
1)「房角的頭塊石頭」的意思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指牆角的奠基石,另一種是指拱門頂的拱心石。
2)「房角」(פִּנָּֽה)跟希伯來文「轉向」(פָּנָה;改變方向)這個動詞有關,意思是「轉角」(corner),引申的意思是「帶領人改變方向的領袖」(參士20:2、撒上14:38、賽19:13)[8]。「房角」是一個轉向的位置,而拱心石的位置也有「從下而上轉為從上而下」的轉向作用。所以,「轉向」這個意思放在以上兩種說法都可行。
3)另一個希伯來文字「頭塊」(רֹ֣אשׁ),其原文意思可以指在時間次序上的「首先、第一」,也可以指具有重要性的「首要、主要」。如果以時間次序來理解,「房角的頭塊石頭」就肯定是指「牆角的奠基石」,因為那是建築房屋時,「第一」塊被安放的石頭;但如果以其重要性來理解,「房角的頭塊石頭」也可以指「拱心石的關鍵位置」。
4)到底是指牆角的奠基石,還是指拱門頂的拱心石呢?按照詩歌體裁裏常用的一種稱為「對立平行」(Antithetical Parallelism)[9]的文學手法來理解《詩篇》118:22的話,這節的上半是「匠人所棄的石頭」,意味著那石頭原被看為「不重要」的,而下半節「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就表達出一種相反的現象,也就是由「不重要」變成了「最重要」!所以,「頭塊」的意思與時間次序無關,而「房角石」有可能是指「奠基石」或「拱心石」。
5)我們再參看其他引用《詩篇》118:22-23的經文(參註7),當中《彼得前書》2:7提供了一些線索。彼前2:4-8中多次提到「石頭」,當中2:7的上一節提及「房角石」(2:6),是引用《以賽亞書》28:16,其中明顯指「根基」的意思[10]。而緊接的下一節提及的「石頭」(2:8),則是引用了《以賽亞書》8:14「絆腳的石頭,使人跌倒的磐石」。兩者所指的「石頭」都是緊貼地面的,所以《彼得前書》2:7引用《詩篇》118:22時所指的「房角的頭塊石頭」較為合理的理解是「奠基石」(如果是指拱門上的「拱心石」的話,上下文的意象就會不協調)。因此,筆者認為《詩篇》118:22和《馬可福音》12:10所指的石頭應該是指奠基石,並強調其「重要」和「首要」的意思!
耶書亞引用《詩篇》118:22-23,一方面在暗示這些宗教領袖的自以為是,就像是匠人自以為是地把重要的石頭丟棄了;另一方面,馬可在上一段的經文已引用過《詩篇》118[11],而12:10-11也是承接著《詩篇》118的主旨,也就是耶和華絕對是我們可以信靠的那位,我們需要站在耶和華的一方,因為祂會以人所意想不到的方式去施行拯救[12]。因此,耶書亞整個信息的鋪排是,先以葡萄園的比喻指出上帝對他們非常失望,警告他們上帝將會施行審判,然後再以《詩篇》118:22-23「房角的頭塊石頭」來呼籲他們要「轉向」悔改、站在耶和華的一方(不要再敵擋祂)。可惜,他們對於耶書亞的話聽不進去,只知道葡萄園的比喻是針對他們說的,就想捉拿耶穌,卻因為懼怕百姓而離開走了。
1. 11:29-33耶書亞以反問的方式來回答祭司長、文士和長老,這技巧有甚麼高明之處?而祭司長、文士和長老後來的回應又反映出他們哪些問題?
2. 試分析12:12祭司長、文士和長老的回應。
我們細賞一下耶書亞回應宗教領袖的質問時所用的技巧(11:29-33)。耶書亞以問題回答他們的問題,做法極為聰明,他巧妙地把主導權歸到自己一方,要對方先回答自己的提問,這樣就把本來雙方位置不對等(質問者與被質問者)的情況扭轉過來,把原先針對自己的一個難題[13],拋回給對方。事實上,耶書亞對他們的提問包含了多重信息和深層意義:
1. 耶書亞藉所提出的問題把焦點轉移到施洗約翰,緩和了雙方對立的局面。
2. 耶書亞暗示施洗約翰的洗禮事工也從沒有獲得他們的授權。所以耶書亞天國的事工(他們所指的「這些事」),也沒有必要他們授權。
3. 耶書亞是在給他們機會反思,如果施洗約翰的洗禮來自天上,為甚麼他們不肯接受?豈不是因為他們想鞏固自己的權勢而輕慢了上帝和衪的真理?
4. 「房角石」含有「轉向」的意思,引申的意義是它有帶領人改變方向的功能,耶書亞以此呼籲他們悔改、歸向上帝和真理[14]。
5. 如果他們表態否定約翰,就需要面對群眾的壓力,為此付上一定的代價[15]。然而,如果他們不接受耶書亞,結果也將會一樣(參11:18、12:12),這份張力正是要催逼他們認真地面對真理和事實。
6. 施洗約翰的事工所指向的那位,就是耶書亞自己。如果他們承認施洗約翰的洗禮來自天上,那麼他們就應該接納耶書亞,可惜他們最後選擇拒絕承認。
7. 耶書亞把自己與施洗約翰放在同一陣線上。如果他們承認施洗約翰的洗禮來自天上,那麼耶書亞的權柄也同樣來自天上,這就等於回答了他們的質問,只是他們不願意相信。
8. 施洗約翰是一個義人,耶書亞等於也暗示自己跟施洗約翰一樣,也是一個義人。對於一個他們容不下的義人,他們可以像希律那樣以不義的手法除掉他;而耶書亞即使面對被殺害的危機,也會像施洗約翰一樣,站穩在真理上而不會向宗教領袖妥協。
而從祭司長、文士、長老的回應,可以反映出他們有以下問題:
1. 自高自大,以為自己擁有至高的權柄,連上帝差派來的僕人和兒子都不放在眼內。這類宗教領袖認為自己比其他人屬靈,所以不容許別人質疑他們的屬靈權柄和判斷。
2. 認為所有信眾都應服在他們的權柄下,任由他們操控和擺佈。情況就像現今某些操控性教派的領袖和邪教教主。
3. 把自身利益看得高過真理。即使他們知道真相(施洗約翰是從上帝而來的先知),也不願意接受,因為這樣會對他們不利(參註15)。
4. 為了維護自己在宗教體制的身分地位,既不肯承認自己的問題,也不願意因著上帝的真理而放下一己之利益,把真實的自己隱藏在偽裝的屬靈面具下,也就是福音書常說的「假冒為善」。
5. 他們害怕群眾比害怕上帝更甚,不捉拿耶書亞並非因為認識到他的權柄是來自天上,只是不想因此而失去別人的擁戴。
回答第二條問題,從他們在12:12的回應,我們可以作以下幾點分析:
1. 祭司長、文士和長老等宗教領袖是選擇性地聽耶書亞的話語,他們只聽出葡萄園的比喻是在指責他們,但對於耶書亞引用經文(參《詩篇》118:22-23)來勸喻他們回轉悔改的話語,卻是充耳不聞。
2. 我們或許以為由於他們不喜歡耶書亞,所以無論耶書亞怎樣解說,他們也是聽不進去。然而,耶書亞是先把焦點轉向施洗約翰讓他們反思,然後用比喻來暗示他們的問題,再以《詩篇》118讓他們思考上帝的話語(更高的權威)。要是他們真心願意服在上帝話語的權柄之下,他們其實是有機會改變的。換句話說,耶書亞在光照出他們生命中的黑暗的同時,也給予他們反思和悔改的機會。
3. 他們看重自己的利益過於《聖經》的真理,以致當事情威脅到他們的利益時,他們寧願放棄《聖經》的教導,也要保住自己的利益。又或者正如耶書亞所說,他們並沒有認真地唸過《聖經》。
4. 他們既害怕人,更怕自己的利益受損,即使他們真的以為耶書亞有罪,也不敢馬上捉拿他。
承接上一段「聖殿變成賊窩」的問題,耶書亞在這段繼續指出當時宗教領袖的問題。被看為是屬靈領袖的人,其實內心倨傲,自以為擁有最高的權威而不容別人挑戰,視任何對自身利益有威脅的人為障礙並要除之而後快,看自身的地位比上帝和真理都重要,看自己所管理的堂會、機構、崗位當中的物資都屬自己所擁有而不是屬於上帝,都是用作滿足自己的利益不是服侍上帝,這種屬靈境況多麼可悲!作為屬靈領袖的,需要時刻警戒自己,不要變得像他們一樣;而作為信徒的,也不要盲目地跟隨領袖而變得是非真理不辨。
對於作屬靈領袖的,要特別留意耶書亞以《聖經》經文(詩118)去提醒當時的宗教領袖,他們的出路是謙卑地回轉悔改,再次站在上帝的一方,不再濫權並認清所管理的一切都是屬於上帝的。即使在困難和壓力下,也要堅持看上帝和真理高於自身的利益,因為最終上帝能用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來施行拯救,解決問題。至於作信徒的,要留意馬可在經文中多次提到宗教領袖懼怕眾人,可見他們作決定時考慮的主要因素並非上帝的真理,而是順應人的意思而行。我們作為主的門徒要引以為鑒,要有勇氣去明辨是非,在壓力中也要敢於活出真理,選擇站在上帝的一方,做上帝看為是對的事,忠心為主作見證!願聖靈提醒和幫助我們。阿們。
[1] 耶書亞之前曾經預言這班人會棄絕和殺害他(參8:31、10:33)。在11:18首次描述到他們在耶書亞潔淨聖殿後就想法子要除滅他。
[2] 之後耶書亞反問他們有關施洗約翰的洗禮事工(參註3)時,是把施洗約翰的事工跟自己的天國事工平行,所以「這些事」不一定單指潔淨聖殿的事。
[3] 這是指較早前施洗約翰預備耶和華的路,並勸那些在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悔改接受洗禮的事工(參 1:3-5)。
[4] 賽5:2提及在葡萄園中蓋了「一座樓」、又鑿出「酒池」,而賽5:5又提及該葡萄園有「籬笆」和「圍牆」。
[5] 在當時,園主向園戶收取果子是正常的做法,而對於一個新的園子,園主在首四年都不會向園戶要求交出收成的,所以這裏提及的園戶,大概已經霸佔了葡萄園好一段時間了(參ZIBBC)。
[6] 按照12:10-11「這經你們沒有念過麼?」這一句應是在12:10的開首。所以,這兩節經文在原文的次序是「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
[7] 在新約中引用詩118:22-23的經文,有太21:42、路20:17、徒4:11和彼前2:7。
[8] 參BDB,條目פִּנָּה。
[9] 參 Lynell Zogbo and Ernst R. Wendland, Hebrew Poetry in the Bible: A Guide for Understanding and for Translating (Helps for Translators; New York: United Bible Societies, 2000), 21.
[10] מוּסָ֣ד 在《以賽亞書》8:14連續出現了兩次,一次為名詞(和合本譯作「根基」),一次為動詞(和合本譯作「穩固」)。如加上這一節的另一個動詞 יִסַּ֥ד (和合本譯作「放」),它們的字根יסד在這一節共出現了三次。
[11] 可11:9有關「和散那」和「奉主名來」的經文是引自詩118:25-26。
[12] 參詩118:8-10,重複呼籲人「投靠耶和華」,而118:13、17更是詩人對耶和華奇妙救恩的宣告。而《馬可福音》12:11引用詩118:23是表達耶和華所做的,會在人眼中看為希奇。
[13] 宗教領袖給耶書亞的問題,其困難在於,如果耶書亞回答他的權柄是從人而來,他們就會否定耶書亞的權柄。但如果耶書亞說自己的權柄是來自天上,他們就可以誣告耶書亞褻瀆上帝。事實上,之後他們的確以此來指控耶書亞有罪(可14:61-64)。
[14] 這是在分組討論時,其中一位組員觀察到的。
[15] 在羅馬的統治下,聖殿的行政權是被授予的,所以任何牽涉到聖殿的民眾動亂都會影響到他們自身的權力和利益。而當其時逾越節正臨近,上耶路撒冷的民眾數目倍增(包括大量耶書亞的支持者,參上一篇摘要文章對11:8-9的解釋),足以令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去否定民眾心目中對約翰的看法。
耶書亞研經中心 版權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