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徒之路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17-8-5)馬可福音10:32-52摘要(16

馬可 10:37 他們說:「賜我們在你的榮耀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圖為「The Crucifixion 」(1495) 反映門徒並非在耶書亞得榮耀(釘死在十字架上)時的左右邊;攝於米蘭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Herbert Chan/Beit Midrash Yeshua

今週研讀的經文是《馬可福音》10:32-52,大綱如下:

  1. 耶書亞(耶穌)第三次預言受難和復活(10:32-34)

  2. 雅各和約翰的要求(10:35-45)

  3. 治好瞎子巴底買(10:46-52)

 

第一部分(經文分享)

耶書亞(耶穌)第三次告訴門徒自己將要受難和復活,內容比之前兩次更詳細:

在該撒利亞腓立比

經過加利利

離開加利利往耶路撒冷路上

第一次預言受難和復活

第二次預言受難和復活

第三次預言受難和復活

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8:31)

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裏,他們要殺害他;被殺以後,過三天他要復活。(9:31)

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人子將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他們要定他死罪,交給外邦人。他們要戲弄他,吐唾沫在他臉上,鞭打他,殺害他。過了三天,他要復活。(10:33-34)

門徒的反應:(8:32)

彼得就拉著耶書亞,責備他。

門徒的反應:(9:34)

(往迦百農路上)爭論誰為大。

門徒的反應:(10:37)

雅各、約翰求耶書亞在他的榮耀裏,賜他們一個坐右邊,一個坐左邊。

耶書亞第一番教導(8:33-38)

耶書亞第二番教導(9:35-50)

耶書亞第三番教導(10:38-45)

耶書亞這次提到祭司長和文士將會定他(人子)死罪,然後他會被交給外邦人,接著被戲弄吐唾沫鞭打,這些遭遇跟《以賽亞書》50和53章裏那位耶和華的「義僕」(53:11)相似:「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人拔我腮頰的鬍鬚,我由他拔;人辱我吐我,我並不掩面。」(賽50:6)「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3-5)

門徒雅各、約翰進前來向耶書亞說出這個請求:「賜我們在你的榮耀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10:37)他們好像對耶書亞的預言充耳不聞,卻以為耶書亞去耶路撒冷必定是去得榮耀,這大概是因為他們和彼得都曾親眼看過耶書亞在登山變像時所彰顯的身分(參9:2-7),又曾聽到耶書亞說:「……人子在他父的榮耀裏,同聖天使降臨的時候……。」(8:38)這可能使他們聯想到《但以理書》7:13-14所描述的那位人子:「……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看來,門徒「爭誰為大」這件事還未休止,以致他們二人會「先下手為強」。

耶書亞回答他們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嗎?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嗎?」(10:38)「杯」曾多次出現在《舊約聖經》的經文中,它可以象徵耶和華所賜的份和救恩[2],但更多是指耶和華傾倒的忿怒、審判和懲罰[3]。而「洗」(baptized)的意思與「杯」的意思平行,也是指被痛苦和災難完全淹沒的情況。耶書亞以「杯」和「洗」來比喻他將要承受的苦難和死亡,而這些事都不是他們能想像的。

雅各和約翰顯然還未明白耶書亞的意思,他們回答說:「我們能。」耶書亞再對他們說:「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10:39-40)耶書亞所要喝的杯和所受的洗,是指他將要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是上帝給他的使命。耶書亞說雅各和約翰也要喝的杯和受的洗,其實是在預言他們二人也將像他那樣遭逼迫和死亡[4]。杯和十字架所代表的意思相同,就像耶書亞在8:34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也就是各人都要背負自己的十字架。

耶書亞於是叫門徒來,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διάκονος diakonos;即「僕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10:42-44)耶書亞說「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是再一次指出上帝國的價值觀跟這個世界不同,因為誰想要為大的,反而要成為服事人的僕人,意思與9:35相同:「若有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但這裏不單指「用人」,甚至可指比僕人更卑微的「奴隸」。

耶書亞這次的教導清楚說明:「因為人子,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10:45)正是要指出在《但以理書》的那位人子(參但7:13-14),其實就是《以賽亞書》50和53章的那位耶和華的義僕(參賽53:11)。耶書亞闡述自己「來」的目的,一方面是要捨命被釘死在十字架,像是一個贖罪祭,為許多人的罪付上贖價[5];但另一方面,也是要為門徒立下榜樣,要他們像他那樣甘心降卑服事人。

及後當耶書亞和他的門徒出耶利哥時,他們遇見了坐在路旁的巴底買,他是一個討飯的瞎子。他一聽見耶書亞來了,就不住地大聲呼喊:「大衛的子孫哪,可憐我吧!」(10:47-48)當時有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但耶書亞站住了,叫他過去。巴底買馬上丟下衣服到耶書亞跟前,當耶書亞問他想要自己為他做甚麼時,他憑信心說出:「拉波尼[6],我要能看見。」(10:51)於是他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書亞。

 

第二部分(問題討論)

瞎子巴底買得醫治之後跟隨了耶書亞,請就這件事討論「何謂作耶書亞的門徒」。

 

第三部分(問題解答)

如上所述,馬可把耶書亞與門徒從加利利往耶路撒冷的這段路比喻為一條「門徒之路」,在路上耶書亞向門徒揭示他彌賽亞的身分和使命,又教導他們怎樣作他的門徒。在這段路上馬可只記載了兩個神蹟,一個是被鬼附的孩子得醫治(參9:14-29),另一個是瞎子巴底買得看見,兩個神蹟都跟信心有關。馬可要指出的是,門徒走在這條路上就必需要有信心。

在整卷《馬可福音》裏,惟一一個被耶書亞醫治、而名字又被記下來的就是巴底買,也只有他被醫治之後成了耶書亞的門徒。馬可描述巴底買「在路旁」(10:46)遇見耶書亞,之後「在路上」(10:52)跟隨耶書亞。而經文描述他的許多表現都是那個有錢人(參10:17-22)和門徒所不及的,很明顯馬可是想藉巴底買這個人物,為門徒立下了榜樣。

現將巴底買跟那個有錢人做比較:

巴底買(可10:46-52)

有錢人(參可10:17-31)

比較

在耶利哥的路旁討飯時遇上耶書亞

在約旦河外,耶書亞出來行路的時候,他跑去找耶書亞

兩人同在這條門徒之路遇上耶書亞。

討飯的瞎子

有很多產業

瞎子的社會地位卑賤,被人藐視;而有錢人則在社會上被人看重。

喊著說:「大衛的子孫耶書亞啊!可憐我吧!」

跑來,跪在耶書亞面前。

兩人同樣迫切地想要見耶書亞。但瞎子遇到的阻力是有錢人所沒有遇到的,他被許多人責備,不准他作聲,但他卻越發大聲叫喊。

耶書亞就站住,說:「叫過他來。」他就丟下衣服,跳起來,走到耶書亞那裏。

耶書亞說:「……去變賣你所有的。」

對於一個瞎子乞丐來說,那件衣服就是他最貴重的財產,他把衣服丟掉,其意義等同於「撇下一切」。有錢人卻不願意放下自己的財產。

「拉波尼,我要能看見。」

「良善的夫子,我當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兩人都對耶書亞很尊重。瞎子稱耶書亞為「我偉大的老師」是把自己的位置降得更低。而兩人都把自己想要的說了出來。

耶書亞說:「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了。」

耶書亞說:「你還要來跟從我。」

因著瞎子的信心,耶書亞醫治了他。最後耶書亞對他說「去吧」,意味著他並沒有叫瞎子跟從自己。相反,耶書亞呼召有錢人去跟隨他,他卻不願意。

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書亞。

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地走了。

瞎子得到了他想要的視力,也選擇跟隨耶書亞。有錢人卻得不到他想要的永生,也選擇了不做耶書亞的門徒。

現將巴底買跟門徒做比較:

巴底買

門徒

比較

討飯的瞎子

常和耶書亞同在(參3:14)

瞎子的社會地位卑賤,被人藐視。而門徒對自己的門徒地位可能看得很高。

他聽見是拿撒勒的耶書亞

耶書亞說:「……你們還不省悟,還不明白嗎?你們的心還是愚頑嗎?你們有眼睛,看不見嗎?有耳朵,聽不見嗎?也不記得嗎?」(8:17-18)

瞎子聽到關於耶書亞的事蹟,就相信他是「大衛的子孫」(「彌賽亞」的另一個稱呼)。門徒雖然親身經歷過耶書亞所行的神蹟,卻對他的身分茫然不知。

喊著說:「大衛的子孫耶書亞啊!可憐我吧!」

彼得說:「你是基督。」(8:29)

瞎子宣認耶書亞是大衛的子孫。彼得也曾宣認耶書亞是基督。當時耶書亞禁止彼得,不要把他彌賽亞的身分告訴人,但他卻沒有禁止瞎子,似乎當耶書亞越接近耶路撒冷時,他的真正身分也快要公開了。

耶書亞說:「要我為你做甚麼?」

耶書亞對雅各、約翰說:「要我給你們做甚麼?」(10:36)

耶書亞知道人的需要,卻要人說出自己心裏所想的。

瞎子說:「拉波尼,我要能看見。」

雅各、約翰說:「賜我們在你的榮耀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10:37)

瞎子要的是能看見,但門徒要的卻是榮耀。

耶書亞說:「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了。」

耶書亞對他們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4:40)

瞎子的眼睛得著醫治,是因為他的信心。門徒一直對耶書亞缺乏信心,他們屬靈的眼睛仍然是瞎的。

耶書亞為人治病和趕鬼都具有屬靈意義,也就是要人從靈性的壓制上得釋放,尤其是靈性上的耳聾、口啞和眼瞎。巴底買的屬靈聽力和說話能力都比門徒優勝。最後,因著他對耶書亞的信心,他不但瞎眼被治好了,還選擇了跟隨了耶書亞。可以說,他具備了做門徒的條件,也就是信心、開通的屬靈耳朵和眼睛。

 

《馬可福音》10:32-52的總結

門徒跟隨耶書亞(耶穌)已差不多三年,但他們的屬靈狀況仍然是「有耳聽不見」、「有眼看不見」、「有口不懂向耶書亞呼求憐憫」。歸根究底,這些屬靈的殘障正是因為他們都只想為大、只想得榮耀,這份追逐高位和權力的欲望跟世人所追求的完全一樣。所以,耶書亞說:「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10:45)是對門徒的當頭棒喝。在這條門徒之路上,耶書亞在前頭走,門徒跟在後面,耶書亞既然強調他是僕人,跟隨他的人又豈能不是呢?[7]

耶書亞反覆教導上帝國的價值觀跟門徒所嚮往的截然不同,他們不但不應貪求今世的高位和權柄,反而要謙卑自己,像僕人一樣去服事人。因為人甚麼時候想自我抬舉,就甚麼時候變成屬靈的耳聾眼瞎,惟有當我們都選擇作僕人時,我們屬靈的耳朵和眼睛才會被開通,也才會看得清楚原來門徒之路的核心意義是捨己,而不是為自己爭取些甚麼。耶書亞把這條的代價和賞賜都說得很清楚,剩下的就是門徒自己的選擇了。而他們最後做的選擇都記載在《使徒行傳》裏。至於我和你,我們的選擇又是甚麼呢?

 


[1] 參8:27;9:33,34;10:17、32、46、52。另參孫寶玲著,《馬可福音:福音之始》,頁337。

[2] 例如:詩23:5「使我的福杯滿溢。」(原文沒有「福」字);116:13「我要舉起救恩的杯。」

[3] 例如:耶25:15-16「你從我手中接這杯忿怒的酒」;結23:32-33「就是令人驚駭淒涼的杯」;哈2:16「滿受羞辱,不得榮耀。」

[4] 當主耶書亞復活升天之後,福音開始廣傳,但門徒也隨之受逼迫。雅各是第一個殉道的門徒(徒12:2),而約翰則曾被放逐到拔摩島(參啟1:9),傳統上認為他死於以弗所,是十二門徒中最後一個死去的。

[5] 參賽53:10。

[6] 拉波尼(ῥαββουνί rabboni)是亞蘭文,意思是「我偉大的老師」。

[7] 耶書亞曾說:「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僕人不能高過主人。」(太10:24)


《馬可福音》查經摘要(安息日研經坊):


分享至你的: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