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1:1-2:25;賽27:6-13:為自己的靈命和動機把脈

出1:1-2:25;賽27:6-13:為自己的靈命和動機把脈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22-1-8)《妥拉》與《先知書選段》1:1-2:25、賽27:6-13 (筆者:Herbert Chan

圖為摩西保護葉特羅的女兒; by Jacques Joseph Tissot (French, 1836–1902) and followers, c. 1896–1902; Jewish Museum, New York

試討論有甚麼主題可串連《出埃及記》的第1章和第2章?

 

簡介《出埃及記》1:1-2:25

猶太人傳統上稱《出埃及記》的書名為 שְׁמוֹת֙ Shemot,這是根據1:1出現了「名字」(שְׁמוֹת֙ Shemot)這詞。同時,猶太人把《妥拉》(摩西五經)分段來研讀的時候,也是用Shemot這名稱來代表以出1:1為起首的這段經文。《摩西五經》原是一卷,所以《出埃及記》是緊接著《創世記》的結束去記載。當時以色列人已經在埃及地寄居,他們生養眾多,新的埃及王法老欺壓他們,甚至殺害他們的男嬰。摩西在出生後神蹟地被藏了三個月,及後被法老的女兒從尼羅河救起,先交由摩西的母親乳養,之後返回法老的女兒身邊作她的兒子。所以他沒有像其他希伯來人那樣做苦工,但有一天當他看見自己的同胞被埃及人欺負時,就出手殺了一名埃及人。他為此逃亡至米甸地並認識了西坡拉,之後娶她並生子,寄居在當地。本段的結束記載耶和華垂聽了以色列人因苦工所發的哀聲,祂看顧和知道他們的苦況。

 

上帝的預言應驗(出1:1-14

出1:1 以色列的眾兒子各帶著家眷,和雅各一同來到埃及,他們的名字(שְׁמוֹת֙ shemotnames【複數】)如下:

出1:2 呂便、西緬、利未、猶大、

出1:3 以薩迦、西布倫、便雅憫、

出1:4 但、拿弗他利、迦得、亞設。

出1:5 凡從雅各生的,共有七十人。那時,約瑟已經在埃及。

出1:6 約瑟和他所有的兄弟,以及那一代的人都死了。

出1:7 然而,以色列人生養眾多,繁衍昌盛,極其強盛,遍滿了那地。

1:1-6指雅各和他十一個兒子並他們的家眷,連同已經在埃及的約瑟,共有七十個後裔已經下了埃及。70這個數目,可讓讀者想起創十章所記挪亞和三個兒子共有70個後裔,所以在猶太傳統上,70代表著全地的所有國度。而以色列在埃及的子孫共70人,則可能暗示上帝對亞伯拉罕要作「多國之父」的應許(創17:5)正在一步步地實現。1:6-7表示雖然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世代已經過去,但以色列人「生養眾多,繁衍昌盛,極其強盛,遍滿了那地。」(1:7)這重複的描述,首先說明這是出於上帝的賜福(參《創世記》最起初上帝對受造物所說賜福的話,見創1:22、28),繼而表明了上帝昔日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你向天觀看,去數星星,你能數得清嗎?』 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創15:5;另參17:6)也將應驗[1]。也就是說,上帝的確信實地在成就祂對先祖的應許,並且在子民所寄居的埃及地看顧他們,使他們繁盛。

1:8指有一個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興起,也就是說這王沒有記念昔日約瑟以至他所信奉的耶和華曾怎樣拯救埃及以至當時的全地而懂得感恩和崇敬。他反而因為看見以色列人數眾多而且強盛,於是就害怕起來。1:10經文刻意透露他的擔憂:「恐怕他們增多起來,將來若有戰爭,他們就聯合我們的仇敵來攻擊我們,然後離開這地去了。」不過埃及其實是當時古代世界的一大強國,他的想法可能有點杞人憂天,而且他沒有想過要和以色列人合作,讓他們成為埃及的幫助,相反卻無中生有地產生一股敵意,為保自己的地位就欺壓他們,安排用勞役苦待他們,可以說,這是史上最先出現的「反猶主義」。不過,1:12表示「可是越苦待他們,他們就越發增多,更加繁衍,埃及人就因以色列人愁煩。」顯示上帝的恩典和賜福神蹟地不斷臨到祂的子民,祂的應許並不會因為法老用政策惡待以色列民而失去。換句話說,祂讓自己百姓生養眾多的旨意並沒有因為地上權勢的攔阻而告終,反而更是堅定,這暗示了耶和華與埃及王法老之間的角力正在開始。

 

敬畏上帝的接生婆(出1:15-22

出1:15 埃及王又對希伯來的接生婆,一個名叫施弗拉,另一個名叫普阿的說:

出1:16 「你們為希伯來婦人接生,臨盆的時候要注意,若是男的,就把他殺了,若是女的,就讓她活。」

出1:17 但是接生婆敬畏上帝(וַתִּירֶ֤אןָ הַֽמְיַלְּדֹת֙ אֶת־הָ֣אֱלֹהִ֔ים 在這卷書中首次提及上帝),不照埃及王的吩咐去做,卻讓男孩活著。

出1:18 埃及王召了接生婆來,對她們說:「你們為甚麼做這事,讓男孩活著呢?」

出1:19 接生婆對法老說:「因為希伯來婦人與埃及婦人不同;希伯來婦人健壯,接生婆還沒有到,她們已經生產了。」

出1:20 上帝恩待接生婆;以色列人增多起來,極其強盛。

出1:21 接生婆因為敬畏上帝(וַיְהִ֕י כִּֽי־יָֽרְא֥וּ הַֽמְיַלְּדֹ֖ת אֶת־הָאֱלֹהִ֑ים),上帝就叫她們成立家室。

出1:22 法老吩咐他的眾百姓說:「把所生的每一個男孩都丟到尼羅河裏去,讓所有的女孩存活。」

埃及王見惡待以色列民不能遏止他們生養眾多的情況,於是命令兩個希伯來的接生婆把出生的男嬰殺掉[2]。細心一想的話這安排可能有點不智,因為站在埃及利益的角度而言,他理應保留男的去為自己做奴隸而殺掉女嬰才對,這不但能有效降低以色列民的生育率,同時確保了埃及有足夠的勞動力以至經濟發展。

另外,讀者必須留意的是經文對兩名接生婆的重視。這書的起首提及「名字」一詞,但到之後第二章為止,作者似乎是刻意地一直沒有提及那些更應該出現的名字(例如:法老、法老的女兒、摩西的姊姊和父母等),反而記載了接生婆的名字為施弗拉(שִׁפְרָה ; 意思是:美麗、清澈)和普阿(פּוּעָה;意思不詳,可能是法老 פַּרְעֹה 的雙關語,因為兩者的子音【字母】完全相同),可見她們在經文中的重要性!她們的名字或許是暗諷當時法老的計劃愚蠢,看不清屬靈的實況。而經文之所以要記載這兩個接生婆的名字,是因為她們敬畏上帝(經文兩次重複提及,見1:17、21)。她們在面對地上君王的壓迫也能處變不驚,用智慧的回應確保了以色列民和自己的性命(參1:18-19),結果上帝恩待她們,讓她們可以成立家室,這可以理解為因為她們順應了上帝要子民生養眾多的旨意,並抗拒了埃及王的命令,以致上帝特意眷顧和獎勵她們。(1:20-21)不過,法老並未就此罷休,他吩咐他的眾百姓把以色列所生的每一個男孩都丟到尼羅河裏去,讓所有的女孩存活。(1:22)法老這些想要殺掉以色列男嬰的手段,日後將要在第十災(殺長子之災)中被上帝報應。

 

摩西的出生(出2:1-10

出2:1 有一個利未家的人娶了一個利未女子為妻。

出2:2 那女人懷孕,生了一個兒子,(וַתֵּ֤רֶא;and she saw)他俊美(ט֣וֹב tov;good, kind, beautiful),就把他藏了三個月,

出2:3 後來不能再藏,就取了一個蒲草箱(תֵּבָה tevah),抹上柏油和樹脂,將孩子放在裏面,把箱子擱在尼羅河邊的蘆葦中。

出2:4 孩子的姊姊遠遠站著,要知道他究竟會怎樣。

在以色列男嬰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經文交代摩西的出生,指他來自以色列的利未支派。經文說他出生時他母親見他「俊美」,這個詞在原文的意思是「好」(ט֣וֹב tov),由於之前的動詞是「看見」,難怪中譯本會把它翻譯為外表上「好看」。但這會出現一個問題,因為如果他母親把他藏起來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外表俊美的話,那麼假如這嬰孩的外表不俊美,那豈不是代表她會放棄摩西?所以,有猶太學者解釋摩西的母親見他為「好」的意思,並非指其外表,而是他十分乖巧,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安靜下來,不會發出哭聲,以致容易被收藏,所以他母親才可把他藏了三個月。直到他實在難以繼續收藏時,就把他放在蒲草箱,擱在尼羅河邊的蘆葦中,而他的姊姊就遠遠站著,要知道將會有甚麼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弟弟身上。

「蒲草箱」一詞的原文是 תֵּבָה tevah,跟挪亞所造的「方舟」的原文相同,這詞在整本《聖經》中只出現在這兩件事件,所以它在這裏再次出現自然會讓人想起方舟的拯救功能,因而可預計嬰孩摩西在 תֵּבָה tevah裏最終必然會經歷得救。果然,當法老的女兒在尼羅河洗澡時發現了這箱,便命令她的侍女把箱拿過來給她。這時,摩西就哭了起來(當中哭的原文動詞 בֹּכֶ֑ה bokheh以分詞的時態出現,可以指持續不停地哭的意思),以致法老的女兒頓生憐憫之心,說:「這是希伯來人的一個孩子。」(2:6)經文沒有交代法老的女兒是否知道父王要殺死所有希伯來的男嬰,但即使她知道,也可以理解為她知道已經有大量的希伯來男嬰被殺,而面前卻剛好有一個活生生哭著的希伯來男嬰餘下,便難以下手,反而憐憫了他。無論如何,摩西的姊姊立刻出現並建議找一個希伯來的婦人來作奶媽,替她乳養這孩子,而法老的女兒也馬上同意,甚至願意給工錢,反映她對摩西的憐愛。就這樣,摩西神蹟地藉著法老女兒的手被救起了,而且被他的姊姊奇妙地帶回與他的母親團聚。這記載再一次諷刺法老的計劃何等失敗,並反映上帝在以色列民陷入困境中仍然掌權和可以施行拯救。當摩西長大後,他母親就把他送回法老女兒那裏,讓他成了她的兒子,而法老的女兒因為從水裏拾起他,於是便給他起名為摩西。(2:10)因此,摩西應該是一個埃及名字,意指從水裏「拉上來」,這也預示了日後上帝將要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過紅海(原文作蘆葦海)。

 

摩西殺人和逃離埃及(出2:11-15

這段記載摩西在長大後知道了自己的希伯來血統並自己的同胞怎樣被埃及人苦待。他看見一個埃及人正在打一個希伯來人,他因為看不過眼,就在沒有人看見的時候出手打死了那個埃及人。他原以為這事沒有人知道,怎料第二天他在調停兩個希伯來人打架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殺人一事經已曝光,而他因為怕被法老追殺,於是就離開埃及,逃到米甸地去。讀者要留意經文刻意記載摩西看見那兩個希伯來人打架時,主動向「較凶惡的」那個說話,顯示他已經是第二次主動想去維護被欺壓的希伯來同胞。也就是說,他對拯救被欺壓的同胞有著一份使命感!可是,由於他只用了自己的方法,憑血氣行事,結果闖了禍而逃離埃及,以致未能真正為同胞做到甚麼。最後,摩西來到米甸的井旁,這使讀者聯想起《創世記》中以色列先祖一些在井旁的經歷,例如利百加在井旁為亞伯拉罕的僕人及其駱駝打水、雅各在井旁為拉結打水等等,可以說「井旁」的場景,預示了摩西將要娶得妻子,並建立家庭。 

 

摩西在米甸寄居,上帝對以色列民的記念(出2:16-25

摩西來到米甸地的一個井旁,他抱打不平的個性再度展現。當時有米甸的祭司的七個女兒正在讓父親的羊喝水,有一些牧羊人來把她們趕走,摩西就馬上出手幫助她們,取水給他們的羊群喝。(2:16-17)因著這事,她們的父親流珥[3]說要留著摩西,而經文刻意讓那些女兒重述摩西對她們的幫助,強調摩西「救了她們脫離了牧羊人的手」。(2:18-20)最終,摩西願意留下,並娶了流珥的其中一個女兒西坡拉為妻,又生了一個孩子名叫革舜(גֵּרְשֹׁ֑ם gershom;原文的字面意思可指「住在那裏」),摩西稱自己「在外地作了寄居者」(2:21-22),或暗示他仍然心繫著埃及的同胞。

出2:23 過了許多年,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做苦工,就嘆息哀求;他們因苦工所發出的哀聲達於上帝。

出2:24 上帝聽見他們的哀聲,就記念(זָכַר zakhar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

出2:25 上帝看顧רָאָה;原文的動詞常譯作「看見」)以色列人,上帝是知道的。

最後,這段經文以當年的法老死去作為背景(2:23),暗示了一個轉機的出現,就是摩西不用再害怕返回埃及地。而以色列人仍然在做苦工,以致上帝記念祂與先祖的約,當中「記念」一詞在希伯來原文並非指靜態的「想起」或「想念」等意思,而是帶有「因顧念而有所行動」的動態信息[4],這預示上帝會因著顧念而有所行動,祂將要出手拯救以色列民。而經文重複地用上帝看顧自己的子民、知道他們的苦情作結(2:24-25),也強調了上帝在以色列民身上行事。當中「看顧」的原文是看見,並可理解為因看見而有所行動,就如昔日「耶和華以勒」的典故(以勒在原文是「看見」的意思,代表上帝因為「看見」亞伯拉罕的信心而為他預備了一頭燔祭的山羊去代替以撒;見創22:11-14)。所以,如果用猶太拉比常用的「輕與重」解經手法,我們可以明白:就連摩西一個只靠自己能力行事的罪犯,都願意出手拯救被欺壓的人,更何況那位聖潔無瑕、充滿慈愛,並曾與以色列民的先祖立約的上帝,祂豈不會出手拯救自己的子民?可以說,總括這兩章而言,作者不但介紹了摩西的出場,也表達出上帝是那位祝福和顧念自己子民的神,祂在法老欺壓自己的子民中成就了祂的旨意和對摩西的拯救,而祂也將要繼續對自己被苦待的子民施行拯救。

 

《先知書選段》賽27:6-13與出1:1-2:25的關聯

賽27:6 將來雅各(יַֽעֲקֹ֔ב)(הַבָּאִ֖ים haba’im;the coming)扎根,以色列(יִשְׂרָאֵ֑ל)要發芽開花,果實遍滿(וּמָלְא֥וּ)地面。

賽27:7 耶和華擊打以色列,豈像擊打那些擊打他們的人嗎?以色列被殺戮,豈像其他人所遭遇的殺戮嗎?

賽27:8 你驅趕他們,放逐他們,與他們相爭。在颳東風的日子,他以暴風趕逐他們。

賽27:9 所以,雅各的罪孽藉此得赦免,除罪的效果盡在乎此;他使祭壇的石頭變為粉碎的石灰,使亞舍拉和香壇不再立起。

賽27:10 因為堅固的城變為荒涼,成了被撇棄的居所,像曠野一樣;牛犢在那裏吃草,在那裏躺臥,吃盡其中的樹枝。

賽27:11 它的枝條一枯乾,就被折斷,婦女用以點火燃燒。因為這百姓蒙昧無知,所以,造他們的必不憐憫他們,造成他們的也不施恩給他們。

賽27:12 到那日,以色列人哪,耶和華必像人打樹拾果一般,從大河的支流,直到埃及的溪谷,將你們一一收集。

賽27:13 當那日,號角大響;在亞述地將亡的,與被趕散至埃及地的,都要前來,在耶路撒冷聖山上敬拜耶和華。

《以賽亞書》有66章之多,內容背景跨越北國以色列和亞蘭國對南國猶大的威脅、北國覆亡、亞述對猶大的威脅、南國猶大亡國被擄後來自上帝的安慰,以致上帝應許以色列民回歸重建耶路撒冷等。當中第27章以「到那日」來開始,預示著未來的景況,經文的內容主要預告審判,但也包含一些盼望的經節。賽27:6表達了上帝期待雅各日後將要開花結果、遍滿地面的圖畫。賽27:7-9繼續說明上帝豈會像以色列的敵人那樣去擊打她,祂雖然驅趕她,但最終必會赦免罪責。不過這說明了以色列必須經歷審判和刑罰。而在北國覆亡的陰霾下,賽27:10所指的堅固城表面上看似指撒馬利亞,但由於下文賽27:13指向被擄回歸返回耶路撒冷敬拜上帝,所以也可能是指南國耶路撒冷,就是被毀後將會得到上帝的眷顧,祂的子民從亞述地到埃及地一一被收集起來,回到聖山敬拜的預言。(賽27:10-13)猶太拉比之所以用賽27:6-13作為《先知書選段》去平行出1-2章的《妥拉》經文,主要因為兩段經文在原文上明顯找到不少共同出現和意思平行的用字和圖像(見下表)。這種串連手法是早期猶太釋經中常用的一種重要手法。

連繫

《妥拉》出1:1-2:25

《先知書選段27:6-13

共同出現的詞彙,相同的對象和圖像

出1:1 以色列(יִשְׂרָאֵ֔ל的眾兒子各帶著家眷,和雅各(יַעֲקֹ֔ב)一同來到(הַבָּאִ֖ים haba’imthe coming埃及,他們的名字如下:

出1:7 然而,以色列(יִשְׂרָאֵ֗ל人生養眾多,繁衍昌盛,極其強盛,遍滿了(וַתִּמָּלֵ֥א那地。

賽27:6 將來雅各(יַֽעֲקֹ֔ב)要扎(הַבָּאִ֖ים haba’imthe coming根,以色列(יִשְׂרָאֵ֑ל要發芽開花,果實遍滿(וּמָלְא֥וּ地面。

共同出現的詞彙,但對象和情況不同

出2:11 過了一段日子,摩西長大了,他出去到他同胞那裏,看見他們的勞役。他看見一個埃及人打(נָכָה他的同胞,一個希伯來人。

出2:12 他左右觀看,見沒有人,就把埃及人打(נָכָה死了,藏在沙土裏。

出2:13 第二天他出去,看哪,有兩個希伯來人在打架,他就對那兇惡的人說:「你為甚麼打(נָכָה你同族的人呢?」

出2:14 那人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領袖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הָרַג我,像殺(הָרַג那埃及人一樣嗎?」 摩西就懼怕,說:「這事一定是讓人知道了。」

出2:15 法老聽見這事,就設法要殺(הָרַג摩西。於是摩西逃走,躲避法老,到了米甸地,坐在井旁。

賽27:7 耶和華擊打(נָכָה以色列,豈像擊打(נָכָה那些擊打(נָכָה他們的人嗎?以色列被殺戮(הָרַג,豈像其他人所遭遇的殺戮(הָרַג嗎?

 

串連《出埃及記》第1章和第2章的主題

在現場的查經討論中,弟兄姊妹提出了不少有關《出埃及記》第1和2章的有趣聯繫。例如,兩章都出現不同的「女人」作為關鍵的人物:第一章有接生婆,而第二章有法老的女兒、摩西的姊姊和母親等。不過作者只提及了接生婆的名字,卻沒有提及摩西的姊姊和母親的名字。而且第1章也提及了雅各十二個兒子的名字,第2章又提及了西坡拉的父親流珥的名字,他們也不算是無關痛癢的,所以用「女人」為主題的話,關聯性不算太強。另外一個建議是「水」:第1章法老嘗試把以色列男嬰丟到尼羅河裏去,而第2章則有摩西被放在蒲草箱裏擱在尼羅河的蘆葦中,並接著有摩西在井旁為打水的米甸女子抱不平的記述,因此以「水」作為串連兩章的主題也是說得通的,甚至「成立家室」亦然(第1章關乎接生婆,而第2章關乎摩西),不過筆者想有另外一些建議。

第一章在開始時記載上帝祝福眷顧以色列民,讓他們生養眾多,遍滿地面,而結束時則提及祂記念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約,祂看顧和知道以色列民的苦況和需要,這可算是本段的一個首尾呼應。當中上帝祝福接生婆,讓她們可以建立家室,同時也看顧摩西,讓他神蹟地經歷拯救,在在都反映出上帝對人的一份「看顧和愛」;而摩西也是這樣,他為了救被欺壓的希伯來同胞而殺了一個埃及人,並嘗試介入調停兩個正在打架的同胞。即使逃到米甸地,他也會為素未謀面的米甸女子抱打不平,出手幫助;另外,甚至法老的女兒也因為摩西不斷地哭而施憐憫,反映出她對希伯來嬰孩的一份「看顧和愛」。可見「看顧和愛」這個主題充滿著這兩章的經文,不論是上帝和人,都是因著顧念人的需要而作出幫助、施恩憐憫。

另外,筆者認為「害怕、敬畏、恐懼」是另一個串聯這兩章經文的重要主題。首先,法老之所以欺壓以色列民,全因為他沒有安全感,才對以色列民的人數激增和強盛感到害怕;而接生婆則因為敬畏上帝過於害怕法老,所以上帝祝福她們;另外就是摩西,他恐怕被人知道自己犯罪,所以「他左右觀看,見沒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裏。」(2:12)以為這樣可以掩人耳目。怎料他殺人的行為被揭發,他就因為懼怕被法老追殺而逃到米甸地。其實,法老的恐懼沒有為他帶來平安,而摩西怕所犯的罪被人知道,以及他畏罪潛逃等,都是不健康的恐懼心態,這與真理不符。但另一方面,接生婆對上帝的敬畏,卻是一份害怕自己會得罪上帝、不想自己攔阻上帝心意的一份愛上帝的心情,這是健康,並且蒙上帝悅納與賜福的想法!所以筆者認為最能串連這兩章經文的,就是「看顧和愛」和「害怕、敬畏、恐懼」這兩個主題,它們促成了不同人物作出不同的選擇、行動和回應,帶出了《出埃及記》首兩章的故事發展。

 

結語:為自己的靈命和動機把脈

《出埃及記》第一章緊接著《創世記》的記載,見證上帝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應許的實現。祂讓以色列的後裔大大增多,即使他們被法老苦待和殺害,上帝仍然看顧並記念與先祖所立的約。而第二章記載上帝神蹟地拯救了嬰孩摩西,預備了他的生命去成就祂對以色列民的拯救計劃,他長大後分別為自己的同胞,以致不認識的米甸女子抱打不平。摩西有著一份要對被欺壓的人出手相助的心志,而且他在埃及法老宮中長大,對埃及十分認識,又因為逃亡而有過一次出埃及的經歷,並在米甸的曠野生活了一段日子,他所經歷的種種正好預備了他成為日後以色列民的拯救者和領袖。

而《出埃及記》首兩章經文中,都充滿著上帝和不同人物所表達對人的一份「看顧和愛」,這並非靜態的一個想法或意念,而是會付諸行動的。與此同時,這兩章經文又記載不同人因為「恐懼、敬畏、害怕」而作出的行動和回應。這兩個主題在今段經文中交織出現,而它們仍然催使現今的我們去反思:是甚麼主導著我們今天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和行動?我們是像法老一樣缺乏安全感,被無形的恐懼(例如對疫情或將來的擔憂)去主導著自己的生活?我們像摩西那樣怕被人知道自己的過犯,又或是害怕被上帝懲罰自己?還是我們會因為對上帝心存敬畏和著緊,願意時刻因著愛上帝而憐憫和看顧有需要的人?

林後5:14 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這樣斷定,一人既替眾人死了,眾人就都死了。

來13:6 所以,我們可以勇敢地說:「主是我的幫助,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

彼前5:7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他顧念你們

盼望我們都懂得為自己的靈命和動機把脈,明白是甚麼在推動著自己的行事為人,作出每天的決定。就如上述引用的經文,健康的屬靈生命應該是被基督的愛激勵著而活的生命(參林後5:14)!而我們所作的決定和行事為人,都不應是出於懼怕人或面前的環境、對將來的擔憂等等(參來13:6、彼前5:7;另參太6:34、腓4:6),而是建基於我們想更多敬畏上帝、對祂的愛並對別人的看顧和憐憫。求聖靈提醒和幫助我們,以愛上帝和愛人去成為我們行事為人背後的動機和動力!阿們。


[1] 讀者要記得之前在《創世記》所有先祖都有生育上的困難,他們都是因著上帝才有後裔的,而古代人亦看生育為整個民族的頭等大事,雖然人不能控制,但相信神明在背後掌管。

[2] 拉比間有討論到兩個接生婆怎能為全以色列民安排接生的問題,而有拉比解釋,二人大概是全以色列接生婆的兩位領袖,代表著其他接生婆。當然,這純粹是拉比的想像,經文並沒有交代,而人數也並非這段經文的重點所在。

[3] 留意這裏指她們的父親名字是「流珥」,但之後又再提及摩西的岳父名字是「葉特羅」。拉比Rashi解釋,其實「父親」一詞在原文可以理解為「祖父」甚至「曾祖父」等而未必一定指父親,所以應該葉特羅才是她們的父親,而流珥大概是她們的祖父。

[4] 參本機構聖經原文學習文章〈希伯來文(2)זָכַר  Zakhar 記念〉

其他《妥拉》與《先知書選段》之《出埃及記》系列查經摘要:


分享至你的:

關於作者

Herbert Chan author

陳金城,現任 BMY 總幹事,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碩士,主修猶太研究,專注於研究早期猶太人與基督徒的釋經、喜愛希伯來語、日語、結他、以色列地旅遊。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