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的信心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17-10-28 五經中的耶書亞(創12:1-17:27)問題討論摘要(3)(作者:Herbert Chan)

圖為「帳棚」,代表著寄居的生活;攝於耶路撒冷 Ein Kerem – Bible Times Center;© Herbert Chan/Beit Midrash Yeshua

「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15:6)是今段經文裏具有特別意義的一節。人可以因著相信耶書亞(耶穌)而稱義,就是基於這節經文[1]。「因信稱義」(拉丁文:Sola fide,直譯「唯獨信心」)正是500年前馬丁路德和其他宗教改革者所提倡的其中一個信仰核心思想。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從今段經文去理解「亞伯拉罕的信心」?又怎樣去應用這份「信心」去信靠耶書亞?

猶太傳統認為創世記12-22章,是記載著亞伯拉罕一生所經歷的十個試煉[2]。所以「亞伯拉罕的信心」並非指在頭腦上認知某種概念或信條(例如:上帝是存在的),而是在不同的處境和試煉裏所表現出來的信靠。

第一個處境是關於耶和華呼召亞伯蘭一事(創12:1-9)。從上文11:27-31所提供的背景資料,我們得知亞伯蘭當時的不幸遭遇:1)他的兄弟哈蘭在吾珥死了;2)他的妻子撒萊不生育;3)他的父親他拉本來打算帶著一家人離開吾珥遷往迦南地,但最後卻停在中途的一個城市哈蘭;4)他的父親他拉後來死在哈蘭,而亞伯蘭在他死前估計沒有機會再度見面,所以當時他要離開父家本身是一個與父親永別的決定,並不容易;亞伯蘭就是帶著以上的背景,接受上帝對自己的呼召:「去吧──為了你自己(לֶךְ־לְךָ֛)!從你的地、你的鄉下、你的父家,往我所要給你看見אַרְאֶֽךָּ)的地去。」(按創12:1原文翻譯)

很明顯,上帝要讓亞伯蘭從他原本的人生中,看見一條不一樣的屬靈出路,這出路就是上帝的話語所帶來的應許(參12:2-3)。亞伯蘭按照耶和華的吩咐起行(12:4),但當他到了迦南地,看見的實況是「那時迦南人住在那地」(12:6),他於是住在帳棚裏(即寄居而仍未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地,參12:8),在靠近東邊一個叫「艾」(意思是「廢墟」)的地方。而12:7兩次描述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字根 ראה ,屬Niphal詞幹,也有「給……看見」的意思),為的是要亞伯蘭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這個地方,儘管當時那地仍然由迦南人所佔有,但他要相信耶和華的應許必定成就。亞伯蘭以築壇的行動去表明他對耶和華話語的信心(即使這個應許到他死時還未實現)[3],可見他並沒有注目在眼前的情況。因此,在第一個處境裏,「亞伯拉罕的信心」所表達的是,即使身處的境況既困難又不確定,我們也需要有像亞伯拉罕那樣的目光去看另一個屬靈的真實情況,而那目光是建基於上帝的話語所賜給我們的盼望和應許。

第二個處境是關於亞伯蘭下埃及一事(創12:10-13:1)。我們一般都會詫異亞伯蘭竟然因為怕死而說起謊話來(他刻意向埃及人隱瞞撒萊是他的妻子),甚至認為即使迦南地的饑荒再大,他也應該堅持對上帝的信心,留在迦南地而不下埃及,這才跟「信心之父」這個身分相稱。可是,這些看法其實都是出於我們自己對亞伯蘭的期望所做的判斷,跟當時的實際情況脫節,更沒去深究經文想要表達的信息。

首先,經文重複地說當時的饑荒甚大(12:10),留在迦南地就是死路一條,亞伯蘭要顧及的並非只有他自己一人,而是所有的家眷、僕人和牲畜的安危。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他只能去豐足肥沃的埃及地[4],為的是要所有人能渡過這次難關。然而,12:11-15說明亞伯蘭早就知道埃及地的道德問題非常不堪(這段經文想描述當時埃及地的邪惡,跟洪水滅世之前的情況相似):

邪惡的情況

洪水滅世之前

當時的埃及(情況就如亞伯蘭所預計的)

人看見女子美貌,就隨意挑選,娶來為妻。

創6:2上帝的兒子們看見人的女子美貌,就隨意挑選,娶來為妻。

創6:5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

創12:11將近埃及,就對他妻子撒萊說:「我知道你是容貌俊美的婦人。

創12:14及至亞伯蘭到了埃及,埃及人看見那婦人極其美貌。

創12:15法老的臣宰看見了她,就在法老面前誇獎她。那婦人就被帶進法老的宮去。

妒忌別人擁有的東西,如果自己得不到,就會殺死對方。

創4:5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地發怒,變了臉色。

創4:8該隱與他兄弟亞伯說話;二人正在田間。該隱起來打他兄弟亞伯,把他殺了。

創12:12埃及人看見你必說:『這是他的妻子』,他們就要殺我,卻叫你存活。

創12:13求你說,你是我的妹子,使我因你得平安,我的命也因你存活。」

亞伯蘭在兩難之間,決定下埃及「暫居」[5],並沒打算在埃及那富庶之地長久住下,因為他相信迦南地是耶和華應許給他的。即使他返回迦南地(13:1-4說他再次靠近艾,即「廢墟」)要繼續過帳棚的「寄居」生活,他也不打算留在邪惡的埃及地。因此,在第二個處境裏,「亞伯拉罕的信心」所表達的是,即使為著遵行上帝的話語而過艱苦的生活(又或是當下的生活未如理想),也不要跟邪惡妥協而留在豐足富庶的環境裏,因為那是上帝所不喜悅的(另參詩84:10)。

第三個處境是關於亞伯蘭和羅得分開一事(創13:2-13:18)。當時亞伯蘭和羅得兩人各自擁有極多的牲畜,以致他們的牧人為爭取畜牧的地而相爭(參13:5-7)。在面對利益衝突的情況下,亞伯蘭情願與羅得分開、也不想失去彼此間的和睦。他作為羅得的前輩,竟謙卑地讓羅得先選擇美好的地方居住(參13:8-9)。反之,羅得完全不理會亞伯蘭的輩份和利益、以及上帝對亞伯蘭的應許,就選擇了自己喜悅之地。經文刻意告訴讀者,羅得從表面上看為是好的地,在耶和華眼中卻看為是極其邪惡(參13:10-13)。 最終,亞伯蘭的表現蒙耶和華大大的賜福(參13:15-17)。因此,在第三個處境裏,「亞伯拉罕的信心」所表達的是在涉及利益衝突時,我們會否只關心自己的利益?還是會信靠耶和華的供應,先去考慮對方的需要、以及珍惜雙方的關係呢?亞伯蘭選擇信靠上帝的應許,把別人的利益放在自己之上,正是活出了「愛人如己」的德行。

因篇幅所限,筆者只能用上述三個例子去說明「亞伯拉罕的信心」。這信心並非是一些頭腦上的概念或信條,而是實實在在地在人生不同的處境(如困難、邪惡、利益衝突)中表現出來的。「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15:6)是要表明亞伯蘭在各種逆境中,仍然選擇信靠上帝的話語[6],以上帝的角度去看自己的人生,以致被稱為義[7]。同樣地,我們對耶書亞(耶穌)的信心,也不能只是一些腦海裏的概念或信條,而是需要在不同的處境中活出他的教導,得主的喜悅。例如:當我們在困難和憂慮中,就要學習「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6:34);當我們感受不到上帝的同在而覺得孤單時,就要應用「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14:21);當身邊許多信徒都只是跟隨著世俗或基督教的潮流而走時,我們就更要持守「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7:13-14);當世人都營營役役地追求名成利就、衣食豐足時,我們就要提醒自己「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太10:39)

耶書亞(耶穌)說:「你們若是亞伯拉罕的兒子,就必行亞伯拉罕所行的事。」(約8:39下)但願我們在不同的生活處境中,都學會像亞伯拉罕一樣,選擇去信靠和活出上帝的話語,認定那是一條更美好、更真實、更能使我們生命蒙福之路。


[1] 參羅3:23-27、4:1-5、5:1-2;加3:1-7等。

[2] 參《米示拿》〈先賢集〉(m.Avot)5:3。另外,有關十個試探的描述,可參Umberto Moshe David Cassuto, A Commentary on the Book of Genesis: Part II From Noah to Abraham (Varda Books 2012), 294-6。

[3] 希伯來書11:1、13把這種屬靈的角度描述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ἰδόντες),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4] 埃及因爲有尼羅河而土地肥沃富庶,在古代饑荒發生時,常被看為是避難之所(參創13:10、26:1-2、41:56-42:3)。

[5] 事實上,埃及人的確如亞伯蘭所預計的那樣邪惡。亞伯蘭為了保存所有人的性命(包括他自己和撒萊),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隱瞞他與撒萊的真正關係。大概是他估算只要迦南地的饑荒一結束,他就會馬上離開埃及,返回迦南地。

[6]亞蘭文聖經譯本《盎克羅的他爾根》(Targum Onkelos),把創15:6a譯為「亞伯蘭信耶和華的Memra(בְמֵימְרָא דַיוי)」。Memra的意思是「耶和華的話」,也就是約翰福音1:1所說的「道」(logos),並常用作擬人化(personified)的表達手法。例:創3:8「耶和華在園中行走」,《盎克羅的他爾根》翻譯為「耶和華Memra的聲音在園中行走」(參Zondervan Encyclopedia of the Bible)。所以,創15:6a用的Memra可以指「亞伯蘭相信了耶書亞(耶穌)」(因為耶書亞就是約1:14所說的「道」成了肉身),這是多麼奇妙啊!然而,筆者估計《他爾根》翻譯的真正意思,並非是說明亞伯蘭在古時已經相信耶書亞,而是指他的信並非流於一種「耶和華存在的」概念,而是真實地信靠耶和華的話語而活。

[7] 「義」的原文צְדָקָֽה,其意思包括道德上的公義和無罪,能在上帝眼中得蒙悅納。


其他「五經中的耶書亞」查經摘要(請按標題打開):


分享至你的: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