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基路伯

出26:31-27:19、結16:10-19:上帝與人的分隔與同住

「安息日研經坊」(2022-8-13)《妥拉》與《先知書選段》26:31-27:19、結16:10-19(作者:Florence Tsang

背景相片為以色列亭納國家公園內會幕模型,相片來源:Bibleplaces.com

1. 你認為今段《妥拉》最突出的主題是甚麼?當中有甚麼屬靈意義?

2. 主耶書亞(耶穌)如何成就今段《妥拉》經文?

 

26:31-27:19分段大綱

1. 幔子與門簾(26:31-37)

2. 祭壇(27:1-8)

3. 院子(27:9-19)

 

幔子與門簾(26:31-37

出26:31 「你要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紗,和搓的細麻織幔子(פָרֹ֗כֶת parokhet;veil),以刺繡的手藝繡上基路伯。

出26:32 要把幔子掛在四根包金的金合歡木柱子上,柱子有金鉤,並且安在四個帶卯眼的銀座上。

出26:33 要把幔子垂掛在鉤子上,把法櫃抬進幔子內;這幔子要將聖所和至聖所隔開。

出26:34 又要把櫃蓋安在至聖所內的法櫃上,

出26:35 把供桌安在幔子的外面,供桌在北面,燈臺在帳幕的南面,和供桌相對。

今段經文的頭五節是有關幔子的做法,幔子是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紗,和搓的細麻所織成,並要以刺繡的手藝繡上基路伯。這裏幔子的原文 פָרֹ֗כֶת parokhet 是一個特定的名詞,僅用於描述至聖所前的幔子,從經文所述,它的主要功用是「將聖所和至聖所隔開」(33節),而中世紀拉比Rashi就指到這幔子是一個區隔,將上帝與這個世界分隔開來。[1]

早前在25章提及到約櫃與施恩座、供桌和燈臺的做法,而這裏就交代了這幾件器具在會幕裏的位置,當中以幔子作為一個參照點:法櫃和施恩座是在幔子裏面,而供桌和燈臺則位於幔子外面,供桌在北面,燈臺在南面,兩者的位置相對。

出26:36「你要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紗,和搓的細麻,以刺繡的手藝為帳幕織門簾

出26:37 要用金合歡木為簾子做五根柱子,包上金子。柱子有金鉤,又為柱子鑄造五個帶卯眼的銅座。」

這兩節描述會幕聖所入口的門簾,它的製作物料與幔子所用的相同,同樣是以藍色、紫色、朱紅色紗,和搓的細麻織成,不同的是門簾上沒有繡上基路伯。不論是幔子或門簾,上帝都吩咐要掛在包金的柱子上,柱子上同樣有金鉤,然而掛幔子的柱子是安在銀座上,而掛門簾的柱子則要安在銅座上。

 

祭壇(27:1-8

祭壇高三肘(約1.4米),長和寬都是五肘(約2.3米),壇是正方形的,在壇的四角要做四個翹角,與壇接連一塊,整個壇是以金合歡木包銅所製成。(27:1-2)祭壇的高度雖不至於過高,但仍會使祭司在工作時構成一定困難,而由於上帝禁止人用臺階上祂的壇(見20:26),估計當時祭壇旁邊會有一道土坡,以方便祭司獻祭。[2]而祭壇的四個翹角並非裝飾之用,而是具有禮儀功能,例如獻贖罪祭時,祭司會將贖罪祭牲的血,抹在祭壇的四個翹角上(參利4:25)。「角」一般被理解為力量的象徵,《聖經》中亦記載到人會緊緊抓住祭壇的角去尋求庇護,以壇作為避難所,去祈求上帝的干預和保護(參王上1:50-51、2:28),然而在上帝與以色列人立約的典章中就提到,人若蓄意用詭計殺了他的鄰舍,就是逃到上帝的壇那裏,也當把他捉去處死。(見21:14)

出27:3 要做桶子(סִּֽירֹתָיו֙;its pots)來盛壇上的灰,又要做鏟子(יָעָיו֙;its shovels)、盤子(מִזְרְקֹתָ֔יו;its basins)、肉叉(מִזְלְגֹתָ֖יו;its forks)和火盆(מַחְתֹּתָ֑יו;its firepans);壇上一切的器具都要用銅做。

出27:4 要為壇做一個銅網,在網的四角做四個銅環,

出27:5 把網安在壇四圍的邊的下面,使網垂到壇的半腰。

27:3描述了很多與祭壇相關的不同器具,當中有盛灰的桶子,也有用作鏟灰的鏟子,盤子則是用來盛載祭物的血,祭司會將血灑在祭壇上,還有肉叉和盛炭的火盆,這一切的器具都要用銅做。在原文中這些祭壇的器具直譯為「它的桶子」、「它的鏟子」、「它的盤子」、「它的肉叉」和「它的火盆」,意思是它們全是「祭壇的附屬物品」,是屬於祭壇的一部分,並且原文中這些器具都是複數詞,雖則經文沒有實質說明各樣器具的數量,但至少我們明白到各樣器具的數目都不止一個。而在祭壇中間有一個銅網,銅網要放置在壇的半腰,這樣,當祭牲放在銅網上燒的時候,空氣可以在祭牲下方流通,而灰燼亦會通過銅網落在地上。

由於祭壇是敬拜儀式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它在會幕中出現可以說是理所當然。事實上,在還未建造會幕的時候,以色列的先祖會在不同的地方築壇敬拜耶和華上帝,特別是當上帝在某個地方向他們顯現和作出啟示,他們就在那兒築壇敬拜祂。在《出埃及記》此前的章節,就曾兩次記載摩西築壇(見17:15;24:4-5)。會幕當中的祭壇所代表的是,上帝從偶爾的顯現,轉變為在祂子民中持續地臨在,人可以透過不間斷的獻祭到主面前、與祂親近。

 

院子(27:9-19

整個院子是一個長方形的結構,院子的南邊和北邊長100肘(約46米),兩邊的做法完全一樣,就是用搓的細麻做院子的帷幔,要有二十根柱子,二十個帶卯眼的銅座,並要用銀做柱子的鉤和箍。而院子的西邊和東邊,各長50肘(約23米),是南北兩邊一半的長度。西邊的帷幔有十根柱子,十個帶卯眼的座。而東邊的中間有一個長20肘的簾子,是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紗,和搓的細麻,以刺繡的手藝所織成,製作方法和帳幕入口的簾子相同,簾子左右兩邊的帷幔各15肘,各有三根柱子,和三個帶卯眼的座。除了東邊的簾子之外,整個院子都被掛起的帷幔所覆蓋。帷幔要用銅做的橛子和繩索固定。 

在研讀有關建造會幕的經文時,我們往往會將重點放在至聖所裏的約櫃和施恩座,並會幕內外的各樣器具,反而容易忽略了有關院子的用處和重要性。院子雖位於整個會幕的最外圍,然而我們不應忘記,至聖所只有大祭司才可以進入,並且一年只可在贖罪日時進入一次,而聖所則是只有祭司方可以進入事奉的地方,但院子卻不同,它是大部以色列民唯一可以前來親近上帝之處,他們可以將要獻給上帝的祭物帶到院子裏,因此院子作為以色列民敬拜的地方可謂十分重要。

 

《先知書選段》結16:10-19與出26:31-27:19的關聯

結16:10 我使你身穿錦繡衣裳,腳穿海狗皮鞋,用細麻布裹著你,精緻衣料披在你身上。

結16:11 我用首飾打扮你:我把手鐲戴在你手上,項鏈在你頸上,

結16:12 我也把環子戴在你鼻上,耳環在你耳上,華冠在你頭上。

結16:13 這樣,你就有金銀的首飾,穿的是細麻衣和精緻衣料,以及錦繡衣裳;吃的是細麵、蜂蜜和油。你也極其美貌,配登王后之位。

結16:14 你美貌的名聲傳到列國,因我加給你榮華,使你完美。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結16:15「只是你仗著自己美貌,又憑著你的名聲行淫。你向路人縱情淫亂,你的美貌就屬於他的了。

結16:16 你拿你的衣服為自己做成彩色丘壇,在其上行淫。這樣的事本不該有,以後也不該發生。

結16:17 你拿我所賜給你的那些美麗的金銀寶物,為自己製造男性的偶像,與它們行淫;

結16:18 你拿你的錦繡衣裳為它們披上,把我的膏油和香料擺在它們面前;

結16:19 你把我賜給你的食物,就是我賜給你享用的細麵、油和蜂蜜,都擺在它們面前作為馨香的供物。事情就是這樣。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今段《先知書選段》來自《以西結書》16章,經文背景是在耶路撒冷被毀前,上帝吩咐以西結先知宣講對猶大的預言,當中大部分是屬於審判的信息(結4-24章)。結16章是有關耶和華對一個不忠的妻子作出論述,事實上,在前後一連幾章經文,上帝對猶大作出了一連串的責備,當中先知以不同的比喻去宣講上帝審判的信息。而今段選段敍述了一個愛情故事,描述一個王如何將一切華美都賜給他的王后,為她準備精緻衣料,又用珍貴的首飾給她裝飾,使原來無人顧惜的女孩躍升為美麗絕倫的王后,她美貌的名聲甚至傳到列國。可是後來這個王后卻背叛了王,經文形容她「向路人縱情淫亂」,甚至將王送給她的禮物拿去造偶像。上帝藉這比喻去責備耶路撒冷(代表著南國猶大、祂的百姓)就如一個背夫行淫的妻子,耶路撒冷本是一座聖城,卻竟放棄她對耶和華的敬拜,忘記了上帝的拯救之恩,轉而敬拜外邦的神明偶像,原本尊貴的王后淪落為與妓女無異。

這個選段的頭幾節經文用了不少篇幅去描述王后的衣裳和首飾,並仔細提到它們的用料,當中不同物料的字眼都讓人很容易聯繫到今段的《妥拉》經文(詳見下表):

共通字眼

《先知書選段》(結16:10-19

《妥拉》(出26:31-27:19

細麻(שֵׁשׁ shesh

錦繡衣裳( רִקְמָה riqmah)/
刺繡
( רֹקֵֽם roqem

結16:10 我使你身穿錦繡衣裳

( רִקְמָה riqmah;variegated stuff, embroidered cloth),腳穿海狗皮鞋,用細麻布裹著你……。

結16:13 這樣,你就有金銀的首飾,穿的是細麻衣和精緻衣料,以及錦繡衣裳( רִקְמָה riqmah)……。

結16:18 你拿你的錦繡衣裳

( רִקְמָה riqmah)為它們披上,把我的膏油和香料擺在它們面前;

出26:31 「你要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紗,和搓的細麻織幔子,以刺繡的手藝繡上基路伯。

出26:36 「你要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紗,和搓的細麻,以刺繡( רֹקֵֽם roqem;variegate, made by a weaver)的手藝為帳幕織門簾。

出27:9 ……要用搓的細麻做院子的帷幔……

出27:16 院子的門要有二十肘長的簾子,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紗,和搓的細,以刺繡( רֹקֵֽם roqem)的手藝織成……

金(זָהָב  zahav

銀(כֶּסֶף kesef

結16:13 這樣,你就有金銀的首飾,穿的是細麻衣和精緻衣料……。

結16:17 你拿我所賜給你的那些美麗的金銀寶物,為自己製造男性的偶像,與它們行淫;

出26:32 要把幔子掛在四根包的金合歡木柱子上,柱子有鉤,並且安在四個帶卯眼的座上。

出26:37 要用金合歡木為簾子做五根柱子,包上金子。柱子有鉤……。」

出27:17 院子四圍一切的柱子都要用銀子箍著,要用做柱子的鉤子,用銅做帶卯眼的座。

器具(כְּלִי keli

結16:17 你拿我所賜給你的那些美麗的金銀寶物(כְּלִי keli),為自己製造男性的偶像,與它們行淫;

出27:3 ……壇上一切的器具都要用銅做。

出27:19 帳幕中各樣用途的器具,以及帳幕一切的橛子和院子裏一切的橛子,都要用銅做。」

造(עָשָׂה ʿasah

結16:16 你拿你的衣服為自己做成彩色丘壇,在其上行淫……。

結16:17 你拿我所賜給你的那些美麗的金銀寶物,為自己製造男性的偶像,與它們行淫;

出26:31 「你要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紗,和搓的細麻(וְעָשִׂ֣יתָ veʿasita;and you shall make)幔子……。

出26:37 要用金合歡木為簾子(וְעָשִׂ֣יתָ veʿasita)五根柱子,包上金子……。

出27:1「你要用金合歡木(וְעָשִׂ֣יתָ veʿasita)祭壇,長五肘,寬五肘,這壇是正方形的,高三肘。

 從上表最後一列所見,兩段經文同樣出現「造」(עָשָׂה ʿasah)這字眼,然而兩者所描述的情況卻有天淵之別。兩段經文都提及到很多珍貴的物料,例如金、銀、細麻、錦繡衣裳等,在《以西結書》的選段,是描述耶路撒冷這個王后將王所贈的華美衣飾拿去做彩色丘壇,又製造偶像;相反,在今段《妥拉》當出現「造」這個字,卻都是講述上帝指示以色列人如何按照祂的心意去做會幕當中的不同部件,以致祂能住在他們中間。上帝的心意是要與祂的子民建立親密的關係(不論是《以西結書》16章中比喻的王與王后,或在《出埃及記》上帝與以色列人訂立好比婚盟的西奈之約),這兩段經文本就有著相同的屬靈原則和上帝的心意,同樣表達出上帝因著對以色列人的愛,就賜給他們尊貴的位分,祂期望這些與祂立約的子民能夠按照祂所指示的樣式去敬拜和事奉祂,把所擁有的(也是上帝所賜予的)甘心樂意地為主擺上(以致祂住在他們中間),而不是把主所賜的豐盛用於祂所不喜悅的事情上(以致祂離棄他們)。

 

今段《妥拉》經文的主題和當中的屬靈意義

今段經文提到有關幔子、門簾、院子的描述,而它們的主要功能都非常近似。如經文所說,幔子主要是要「將聖所和至聖所隔開」(26:33);其次,帳幕的門簾也起了類似的功用,它是整個帳幕與外面的院子的一個分隔;而從經文細看有關院子的記述,事實上大部分都是與帷幔相關的經文,就是如何在東南西北四邊架起長長的帷幔,以致能夠劃分一個空間,將裏面稱之為「院子」的地方(以至整個會幕的組合結構),與外面以色列民的營分隔開來。因此非常明顯,今段經文最突出的主題是有關分隔,就是為到會幕裏不同的空間去定出界限。

這些界限向以色列人說明了兩件事:首先,上帝是聖潔的(或稱為神聖的)。這一層層的限制,正正指明了人是不能隨意親近上帝的,至聖所更是難以進入(除了每年一次大祭司在贖罪日可以進入)。其實這一點,從上帝吩咐以色列人在建造會幕時對不同金屬的使用就能看見:院子裏支撐帷幔的柱子是以銅作為底座,院子裏一切的橛子都是用銅做,在院子裏的祭壇,以及壇的器具,均是銅做或要包上銅;在會幕聖所的入口,柱子要包金,但由於與院子接連,因此底座是銅做的;而在至聖所前,同樣要用包金的柱子,但就要用銀作為底座(在聖所和至聖所的範圍很常用金和銀,例如整個帳幕的木板和橫木都是包金的,板底下是銀座;參26:18-29);最後在至聖所裏面,那象徵著上帝寶座的約櫃和施恩座,都要以純金製成,當中不同的配件都要用純金或包金。由此可見,會幕不同地方的聖潔度(或神聖程度),某程度上可說是用了不同金屬的珍貴程度去表達。簡而言之,愈靠近約櫃和它所在的至聖所,所用的金屬就愈珍貴。

從《創世記》所見,上帝與人之間的分隔是源於亞當和夏娃違背了上帝的吩咐而被逐出伊甸園後,罪就成為了一道將人類與上帝隔開的屏障。人再不能像在伊甸園時那樣靠近上帝,與祂親密同在。今段《妥拉》所記載的一道道屏障,除了為祭司們履行職責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隱私,也是保護整個會幕免受意外或故意的褻瀆,以及保護有意無意地誤闖會幕者的性命。這些界限的存在不斷提醒著以色列人,他們不可隨意闖到至高者的面前,因為那位在他們中間的上帝是聖潔的。

另一邊廂,從上帝吩咐以色列人「要為我造聖所,使我住在他們中間。你們要按照我指示你的,帳幕和其中一切器具的樣式,照樣去做。」(25:8)可見上帝的心意是要與人同住。「分隔」與「同住」彷彿是兩個互相矛盾的概念,然而會幕的存在與它的重重界限正正象徵著,以色列人雖然不配,但聖潔的上帝仍然願意住在他們中間,上帝願意進到祂的子民當中,與他們建立親密的關係。在今段《妥拉》經文,上帝吩咐以色列人要造祭壇,祭壇是以色列民進到院子後首先看見的東西,它所在的位置是要讓子民清楚明白,人需要透過獻祭,透過祭牲的流血犧牲,才得以接近那位聖潔的主。

總結第一條問題,今段經文當中很多描述都與分隔、定界限有關,強調的是上帝的聖潔,但同時亦讓人看見上帝對祂子民的愛,人的而且確是不配與上帝同住的,但這是上帝的心意,並且祂向祂的百姓提供了親近祂的途徑,讓他們能夠以合乎聖潔的原則去親近祂。

 

主耶書亞(耶穌)如何成就今段《妥拉》經文?

1)院子的門

院子的入口處只有一道簾子(מָסָךְ֙ masakh;a screen),經文將它稱之為「院子的門」(שַׁ֨עַר הֶֽחָצֵ֜ר shaʿar hechatzer;gate of the courtyard;見27:16)。整個院子的外圍全被細麻所做的帷幔所覆蓋,唯有院子的門(簾子),是要以藍色、紫色、朱紅色紗,和搓的細麻,以刺繡的手藝織成,它作為一個明顯的標示,讓人知道那裏就是院子的入口處,而院子的門就是以色列人親近上帝的唯一途徑。按《約翰福音》10:7-10所記:

約10:7 於是耶穌又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我就是羊的門

約10:8 所有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和強盜;羊卻不聽從他們。

約10:9 我就是門,如果有人藉著我進來,就必定得救,並且可以出、可以入,也可以找到草場。

約10:10 賊來了,不過是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使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耶書亞表明他自己就是通往生命的「門」,是人「得生命/得拯救」的唯一途徑(約10:9;另見 約6:53;8:24;14:6)。所有尋求上帝的人必須靠他來到上帝面前,靠著他去與上帝親近,得以進到上帝的同在裏面。

2)祭壇

祭壇的主要功能是獻祭,藉此讓人維繫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利未記》詳細記載了上帝吩咐的各種不同獻祭,其中贖罪祭就是讓人在犯罪後仍可透過獻祭去修補與上帝的關係。因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耶書亞就是上帝所設立的贖罪祭,他為人的罪獻上自己的生命,就像祭牲被獻在壇上,而憑著耶書亞的血,信他的人就得稱為義。(參羅3:23-26)這贖罪祭與普通祭司所獻的不同,如《希伯來書》所說:「所有的祭司天天站著事奉上帝,屢次獻上一樣的祭物,這祭物永不能除罪。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有效的贖罪祭,就坐在上帝的右邊。」(來10:10-12)他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而是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至聖所就獲得了永遠的贖罪。

在《希伯來書》13章更提及「我們有一祭壇,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會幕中供職的人無權可吃的……耶穌也在城門外受苦,為要用自己的血使百姓成聖」(來13:10-12),這裏「祭壇」所指的是主耶書亞在十字架上所獻的贖罪祭。而祭壇代表著接近上帝的途徑,所以耶書亞在十架上的獻祭成就了會幕裏祭壇的功能,他將生命擺上成就了所有的獻祭(例如他全然無私奉獻和擺上就成就了燔祭),而他所獻一次永遠有效的贖罪祭,就是以他的血遮蓋那些信他的人,讓人得以親近上帝。

3)幔子

幔子的主要功用是將聖所和至聖所隔開,按《馬可福音》15章所記,當耶書亞在十字架上斷氣的一刻,聖殿中那分隔聖所和至聖所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可15:37-38;另見太27:50-51、路23:45)

來10:19 所以,弟兄們,既然我們靠著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

來10:20 是藉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

《希伯來書》的作者以幔子作為耶書亞身體的象徵,從前進入至聖所的路還沒有顯明,耶書亞與象徵他身體的幔子在他被釘死在十字架的一刻裂為兩半,至此打開了一條又新又活、通往至聖所的道路。藉著耶書亞的血,信他的人可以通過幔子,坦然進入至聖所,毫無攔阻地進到上帝的同在裏。

在《創世記》中,當亞當和夏娃違背了上帝的命令,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後,經文形容:「耶和華上帝把那人趕出去,就在伊甸園東邊安設基路伯和發出火焰轉動的劍,把守生命樹的道路。」(創3:24)自此罪進入了人的生命,人與上帝便有了隔閡。而在會幕的建造指示中,院子的門(簾子)、帳幕的門簾,以及幔子,它們同樣是面向東邊,並都以精美的物料製成,就像一個標記一樣,指往上帝寶座的方向。而在幔子上所繡的基路伯,與伊甸園入口的基路伯相呼應,讓人明白這是一條重返伊甸園的道路,一個上帝與人親密同在的地方。

 

結語:上帝與人的分隔與同住

從今段《妥拉》描述有關院子的門、會幕聖所的門簾、以至分隔至聖所的幔子,我們所看見的是重重的分隔、是界限,代表人不能隨意親近那位聖潔的主,但我們卻亦看見上帝定意要與人同住的心意怎樣透過這些分隔和界限得以實現。也就是說,這些分隔既表達出上帝對聖潔的要求,也同時指明了祂的所在,向人指示那條通往祂同在的道路。

上文簡述了主耶書亞如何成就今段的《妥拉》經文,他是我們進到主面前的唯一途徑,因著耶書亞擺上自己的生命為人贖罪,從前分隔的道路得以重新被開通。在《約翰福音》14章,耶書亞說:

約14:6 耶穌對他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約14:7 既然你們認識了我,也會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就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了。」

這條道路如《希伯來書》所言,是一條又新又活的道路(來10:20)。今天我們和昔日以色列人親近上帝的方式不再一樣,我們不再需要以牛羊祭牲去親近主,方式雖然不同,但上帝仍然要求我們同樣要以敬畏的心去親近祂。既知道上帝是聖潔的,我們就必須謹慎,不要以輕率的態度來到上帝面前。而我們縱然不配,上帝因愛我們,就差派祂的兒子耶書亞作贖罪祭。主為我們擺上自己,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但我們要知道這條恩典之路並非一條捷徑,當我們行在其上,就意味著我們是與主聯合,並效法他去行在一條願意為主擺上和捨己、過聖潔生活的道路上。

盼望我們藉著今段經文可以更深切地明白到能與聖潔的上帝同住,是何等大的恩典!生活上很多事情當習慣了,就會認為是理所當然,但有主的同在實在不是我們配得的,我們必須珍惜每天可與上帝親近的時光、記念主耶書亞為此所付出的代價,明白一切都是出於祂豐盛的憐憫、慈愛和恩典而並非必然!深願我們時刻都懂得敬畏這位聖潔的上帝,並懂得怎樣以聖潔的生命去回應祂的愛。阿們。


[1] 參 《巴比倫塔木德》〈論祝福〉bt.Berakhot 18b。

[2] 《利未記》9:22記載亞倫在獻祭後「下來」,故此祭司在獻祭時應是從壇旁上去。

其他《妥拉》與《先知書選段》之《出埃及記》系列查經摘要:

出26:1-30、賽66:1-11:合乎上帝心意的團契

「安息日研經坊」(2022-8-6)《妥拉》與《先知書選段》出26:1-30、賽66:1-11查經摘要(作者:Herbert Chan

背景相片為以色列亭納國家公園內會幕模型,相片來源:Bibleplaces.com

1. 今段《妥拉》經文記載有關做帳幕的幔子、罩棚、罩棚的蓋、外層的蓋、木板和銀座等。這些物件對信徒來說有甚麼屬靈意義?

2. 主耶書亞(耶穌)如何成就今段《妥拉》經文?

 

26:1-30簡介

承接上一段《妥拉》經文談及上帝的子民要建造聖所(מִקְדָּשׁ miqdāsh並詳細記載了其中四件器具的製作內容,今段《妥拉》經文繼續講述會幕的其他建造細節。而在談論之先,筆者認為讀者必須釐清以下幾個詞彙所包含的不同觀念:

1)這裏所指的「聖所」(מִקְדָּשׁ miqdāsh;參25:8)在原文和概念上都跟會幕裏的兩間房間,也被稱為「聖所」(中文翻譯為「聖所」和「至聖所」)完全不同[1]。前者純粹指那一個上帝要子民建造的整個「聖潔的居所」,而後者則是指特定的兩個房間,我們不可混淆;

2)信徒也容易籠統地將「會幕」理解為整個要建造的聖所(מִקְדָּשׁ miqdāsh,但其實「會幕」一詞在經文中指的是當中立起來的那個「帳幕」;

3)當經文要記載這個「帳幕」的時候,它在一些中文《聖經》的譯本(例如:《和合本》、《和合本修訂版》)裏會小心地根據其原文而有時譯作帳幕(מִשְׁכָּן mishkān,有時譯作會幕(אֹֽהֶל־מוֹעֵד ’ohel mo‘ed。兩者所指的其實是同一樣東西!但前者源於動詞 שָׁכַן shākhan(意思:居住、安頓),突顯著「上帝與人同在」的意義,而後者則源於名詞 מוֹעֵד môꜥēdh (意思:約會、會面、節期)[2],強調其功能是「我(上帝)要在那裏與你們相會」(參29:42);不過也有些中文譯本(例如:《新譯本》),則無論原文是מִשְׁכָּן mishkān 還是 אֹֽהֶל־מוֹעֵד ’ohel mo‘ed 都一致翻譯為「會幕」,這讓讀者以為兩者是一樣的,這樣讀經的時候會較為前後一致,容易理解,但就難以分辨它在不同經文中所用的原文其實並不相同。無論如何,帳幕(מִשְׁכָּן mishkān一詞在今段《妥拉》經文的短短30節中就已經出現了16次,其次數之頻密是整卷《出埃及記》中最高的一章[3]

 

帳幕和幔子(26:1-6

出26:1 「你要用十幅幔子做(עָשָׂה ꜥāsāh)帳幕(מִשְׁכָּן mishkān。這些幔子要用搓的細麻和藍色、紫色、朱紅色紗織成,並且以刺繡的手藝繡上基路伯

出26:2 每幅幔子要長二十八肘,每幅幔子寬四肘,全部的幔子尺寸都要一樣。

出26:3 這五幅幔子要彼此相連;那五幅也彼此相連。

出26:4 在這一組相連幔子的末幅邊上要縫藍色的鈕環;在另一組相連幔子的末幅邊上也要照樣做。

出26:5 這幅幔子上要縫五十個鈕環,另一組相連幔子的末幅上也縫五十個鈕環,環環相對。

出26:6 要做五十個金鉤,用鉤子使幔子彼此相連,成為一個帳幕。

「帳幕(亦即會幕)」的頂部和兩旁共用四層的物料作為遮蓋。26:1-6描述最底的一層是由十幅幔子所織成,每幅大小約13米x 1.8米。幔子除了用白色的細麻,也要用上藍、紫、朱紅等顏色的紗。這些顏色在古代都是最難製造、最貴重的顏色,反映著會幕的珍貴,而上面印著的基路伯圖案,就與至聖所約櫃上的基路伯一樣,也代表著這是要引領人回歸伊甸園之路(參創3:24),為要讓人得以親近上帝,經歷祂的同在。而每幅幔子都要縫上藍色的鈕環,並要做五十個金鉤讓它們彼此相連,緊扣在一起,這對遷移帳幕時要拆卸和重新組裝來說,會較為便利。

 

罩棚、罩棚的蓋、外層的蓋(26:7-14

出26:7 「你要用山羊毛織十一幅幔子來作帳幕的罩棚(אֹהֶלʾōhel;帳棚 tent

出26:8 每幅幔子要長三十肘,每幅幔子寬四肘;十一幅幔子的尺寸都要一樣。

出26:9 要把五幅幔子連成一幅,又把六幅幔子連成一幅,這第六幅幔子要在罩棚的前面摺上去。

出26:10 在這一組相連幔子的末幅邊上要縫五十個鈕環;在另一組相連幔子的末幅邊上也縫五十個鈕環。

出26:11 要做五十個銅鉤,鉤在鈕環中,使罩棚相連成為一個。

出26:12 罩棚幔子餘下垂著的,那餘下的半幅要垂在帳幕的背面。

出26:13 罩棚的幔子兩旁所餘下的,這邊一肘,那邊一肘,要垂在帳幕的兩邊,蓋住帳幕。

出26:14 要用染紅的公羊皮做罩棚的蓋,再用精美皮料做外層的蓋。

26:7-14記載第二層物料用十一幅山羊毛織的幔子作成,每幅大小約13.8米x 1.8米,整體面積比第一層的幔子略大一點,同樣用五十個鈕環和五十個銅鉤讓每幅可以相連,形成一個罩棚。而上面的第三層和第四層則分別用公羊皮和精美皮料(《新譯本》翻譯為「海狗皮」)做成。雖然經文沒有交代尺寸,但這兩層較粗糙,相信可起保護甚至防水的作用,所以估計這兩層與下面兩層的大小應該相約,可覆蓋在其上。這四層的物料讓我們看見帳幕是必須用不同性質的物料彼此配合和連繫起來才能建造而成的。

 

木板和銀座(26:15-30

出26:15「你要用金合歡木做豎立帳幕的木板

出26:16 木板要長十肘,每塊板寬一肘半,

出26:17 每塊板有兩個榫頭可以彼此銜接。帳幕一切的都要這樣做。

出26:18 你要做帳幕的木板:南面,就是面向南方的那一邊,要做二十塊

出26:19 在這二十塊底下要做四十個帶卯眼的銀座;兩個卯眼接連這塊上的兩個榫頭,另外兩個卯眼接連那塊上的兩個榫頭。

出26:20 帳幕的第二邊,就是北面,也要做二十塊

出26:21 和四十個帶卯眼的銀座;這塊底下有兩個卯眼,那塊底下也有兩個卯眼。

出26:22 帳幕的後面,就是西面,要做六塊板。

出26:23 帳幕後面的角落要做兩塊板。

出26:24 下端的板是成雙的,上端要連在一起,直到頂端的第一個環子;兩塊板都要這樣,做成兩個角落。

出26:25 一共有八塊板和十六個帶卯眼的銀座;這塊板底下有兩個卯眼,那塊板底下也有兩個卯眼。

出26:26   「你要用金合歡木做橫木:為帳幕這面的板做五根橫木

出26:27 為帳幕那面的板做五根橫木,又為帳幕後面,就是朝西的板做五根橫木

出26:28 板腰間的橫木,要從一頭通到另一頭。

出26:29 板要包上金子,又要做板上的金環來套橫木;橫木也要包上金子。

出26:30 要照著在山上所指示你的樣式,把帳幕豎立起來。

最後一段的經文26:15-30記載用作支撐起四層帳幕的木板、木板的基座,以及連繫木板的橫木的製作細節。首先,經文指帳幕的南邊和北邊都要做二十塊木板,每塊大小相同(約4.6米x 69厘米),並指出每塊都有兩個榫頭,配合四十個用銀造的帶卯眼的基座,讓木板可以穩固地豎立起來。而帳幕後面(西面)同樣要做類似的木板,並特別把帳幕後面的角落用兩塊木板去加固,而上端也要連著頂端帳幕的環子不讓中間有任何空隙。最後南北兩面的二十塊木板與木板之間,均需各用五根橫木把木板連在一起,這就讓帳幕的所有部件都緊緊相連,扣在一起,穩固堅定。而今段最後一節經文提醒我們,上述這些製作的細節,全是出於上帝要向人啟示的心意,目的是要讓祂的「帳幕/會幕」可以穩固地豎立起來。

 

《先知書選段》賽66:1-11與今段《妥拉》的關聯

賽66:1 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能為我造怎樣的殿宇呢?哪裏是我安歇的地方呢?

賽66:2 這一切是我手所造的,這一切就都存在了。我所看顧的是困苦、靈裏痛悔、因我言語而戰兢的人。這是耶和華說的。

賽66:3 「至於那些宰牛,殺人,獻羔羊,打斷狗頸項,獻豬血為供物,燒乳香,稱頌偶像的,  他們選擇自己的道路,心裏喜愛可憎惡的事;

賽66:4 我也必選擇苦待他們,使他們所懼怕的臨到他們;因為我呼喚,無人回應;我說話,他們不聽從;反倒做我眼中看為惡的事,選擇我所不喜悅的事。」

賽66:5 你們因耶和華言語而戰兢的人哪,當聽他的話:「你們的弟兄,就是恨惡你們,因我名趕出你們的,曾說:『願耶和華彰顯榮耀,好讓我們看見你們的喜樂。』但蒙羞的終究是他們!

賽66:6 「有喧嘩的聲音出自城中!有聲音來自殿裏!是耶和華向仇敵施行報應的聲音!

賽66:7 「錫安未曾陣痛就生產,疼痛尚未來到,就生出男孩。

賽66:8 國豈能一日而生?民豈能一時而產?但錫安一陣痛就生下兒女,這樣的事有誰聽見,有誰看見呢?

賽66:9 耶和華說:我使人臨產,豈不讓她生產呢?你的上帝說:我使人生產,難道還讓她關閉不生嗎?

賽66:10 「你們所有愛慕耶路撒冷的啊,要與她一同歡喜,為她高興;你們所有為她悲哀的啊,都要與她一同樂上加樂;

賽66:11 使你們在她安慰的懷中吃奶得飽,盡情吸取她豐盛的榮耀,滿心喜樂。」

今段《先知書選段》(Haftarah)是《以賽亞書》的最後一章,屬於全書的第三部分(56-66章)[4],主要關乎上帝在以色列民亡國被擄後要帶領他們回歸,重建聖殿和屬靈的群體。經文一開始的賽66:1-2說明耶和華自己是創造天地的上帝,所以那真正建造聖殿的是祂而不是回歸的人,這與今段《妥拉》經文有關建造帳幕/會幕的主題平行。接著的賽66:3-8指出有一些不看好子民能夠重建其耶和華信仰的聲音,這可能來自沒有經歷被擄而留在以色列地的餘民甚或外邦人,這些人的信仰敗壞,輕看上帝要在子民中實現的應許,所以上帝在賽66:9-11回應,祂能夠叫婦人生產,就如昔日是祂讓亞伯拉罕的妻撒拉、以撒的妻利百加、雅各的妻拉結能夠從不育變成可以生育,以致以色列國得以被建立,祂絕對有能力重新建造以色列民成為祂想要成就的屬靈群體,並表明那些與祂站在同一立場的(愛慕耶路撒冷的)人,必然會一同高興歡喜,也就是必定能經歷上帝的應許成真,從被擄的痛苦中再次感受到安慰和喜樂!可以說,透過建造聖殿的主題,上帝其實在述說屬靈群體的建造。祂表明自己可用大能去重新建造信靠祂和順服祂的屬靈子民群體,並會與這些與祂同心的人同在,讓他們經歷祂所賜的喜樂和滿足。至於在原文的用詞上,兩段經文的平行關聯可見下表:

關聯

《妥拉》出26:1-30

《先知書選段》賽66:1-11

做、造

出26:1 「你要用十幅幔子做(עָשָׂהāsāh帳幕⋯⋯

出26:6 要做(עָשָׂהāsāh五十個金鉤,用鉤子使幔子彼此相連,成為一個帳幕。

賽66:2 這一切是我手所造(עָשָׂהāsāh的,這一切就都存在了⋯⋯。

賽66:4 我也必選擇苦待他們,使他們所懼怕的臨到他們;因為我呼喚,無人回應;我說話,他們不聽從;反倒做(עָשָׂהāsāh我眼中看為惡的事,選擇我所不喜悅的事。」

帳幕/會幕、殿宇

出26:1 「你要用十幅幔子做帳幕(הַמִּשְׁכָּ֥ןHaMishkan。這些幔子要用搓的細麻和藍色、紫色、朱紅色紗織成⋯⋯。

賽66:1 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能為我造怎樣的殿宇(בַ֙יִת֙ bayit呢?哪裏是我安歇的地方呢?

賽66:6 「有喧嘩的聲音出自城中!有聲音來自殿(הֵיכָ֑ל heykhol裏⋯⋯。

每個、

一切、

所有

出26:2 每(כָל khol幅幔子要長二十八肘,每幅幔子寬四肘,全部的幔子尺寸都要一樣。

出26:17 每(כֹ֖ל khol塊板有兩個榫頭可以彼此銜接。帳幕一切的板都要這樣做。

賽66:2 這一切(כָּל kol是我手所造的,這一切(כָל khol就都存在了。我所看顧的是困苦、靈裏痛悔、  因我言語而戰兢的人。這是耶和華說的。

賽66:10 「你們所有(כָּל־ kol愛慕耶路撒冷的啊,  要與她一同歡喜,為她高興;你們所有(כָּל kol為她悲哀的啊,都要與她一同樂上加樂;

指示、

看見

出26:30 要照著在山上所指示你的(הָרְאֵ֖יתָ樣式,把帳幕豎立起來。

賽66:5 你們因耶和華言語而戰兢的人哪,當聽他的話:「你們的弟兄,就是恨惡你們⋯⋯好讓我們看見(נִרְאֶ֥ה你們的喜樂。』但蒙羞的終究是他們!

賽66:8 國豈能一日而生?民豈能一時而產?但錫安一陣痛就生下兒女,這樣的事有誰聽見,有誰看見(רָאָה֙呢?

 

今段《妥拉》經文記載有關做帳幕的幔子、罩棚、罩棚的蓋、外層的蓋、木板和銀座等。這些物件對信徒來說有甚麼屬靈意義?

今段《妥拉》經文的主題關乎「帳幕/會幕」的建造,當中的基路伯是個標記,提醒子民這是回歸伊甸園的路,就是子民再次經歷親近上帝並與祂同在的地方,而隨着以色列的歷史發展,「帳幕/會幕」的功能被聖殿所取替,包括所羅門的殿和回歸後重建的第二聖殿(及後大希律再擴建),然而聖殿的重點並非在於建築物本身,而是在於敬拜耶和華的信仰群體,在於他們與上帝的關係、對上帝的信靠和順服。按《約翰福音》2:19所記,耶書亞(耶穌)在地上要拆毀當時的聖殿並他要在三日內重建,所指的並非人手所造的殿,而是指跟從他的人要被建造成屬靈的殿(參林前3:16、弗2等)。在末後新天新地的日子,他們要成為新耶路撒冷,有上帝的帳幕在其中,表明祂要成就與子民永遠同在的應許(參啟21:1-3)。所以「帳幕/會幕」的建造在《聖經》裏其實常比喻為屬靈群體的建造(例如:弗2:22、林後6:16、彼前2:5等),兩者是個平行,都是建基於按照上帝的心意而被建造,好讓上帝能住在子民中間,成就祂與子民同在的這個目的。因此,帳幕的各個部件,包括幔子、罩棚、罩棚的蓋、外層的蓋、木板和銀座等就能比喻為每一個信徒的生命,它們屬不同的物料,就如信徒都各自有不同的特質、性格、專長和恩賜。有些物料較貴重、較柔弱,而有些較粗糙、較剛強,它們雖然非常不同,但卻要彼此配合、緊扣相連,按照上帝的吩咐連成一體,會幕才能被建立起來。同樣地,每個信徒雖然都各有不同,但也必須按照上帝的心意合而為一、彼此順服、緊扣相連才能成就一個榮耀上帝、有祂住在其中的屬靈聖殿。我們從今段《妥拉》經文中多次重複和強調的字眼:「相連」、「連成一幅」、「彼此銜接」、「接連」等,可以看到這個合一的屬靈意義就是建造上帝「帳幕/會幕」的關鍵。事實上,「相連」的原文動詞 חָבַר  chāvar,其字根可以引伸出「朋友(friend)」、「同伴(companion)」、「連繫(connection)」等希伯來文詞語。當中同伴(companion;חֲבֵרִים chāvarim)在第二聖殿時期更會被理解為一同研讀和遵行上帝話語的同行者。這讓我們重新明白何謂「團契」的意義。真正的「團契」關係,並非建基於吃喝玩樂、以參與者是否開心滿足為目的,而是以同心彼此配搭、順服上帝、建造讓上帝同在的群體為目的。這讓我們反思我們是否正在建立這樣的一種「團契」,是否立志要去成為這種「團契」的一員,並試圖去修正偏離了這個目標的「團契」,讓大家在跟從上帝和順服上帝的真理上彼此合一和相愛。

 

主耶書亞(耶穌)如何成就今段的《妥拉》經文?

約1:14 道成了肉身,住在(希臘文:ἐσκήνωσεν;希伯來文:וַיִּשְׁכֹּן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一兒子的榮光。

主耶書亞(耶穌)的降生,「住在」人的中間,本身就已經成就了「帳幕/會幕」的目的和意義(參約1:14的希臘原文或其在《七十士譯本》所對應的希伯來文,正正就是動詞 שָׁכַן shākhan【意思是居住、安頓】或支搭 אֹהֶל ʾōhel【意思是帳幕/帳棚】[5]),代表他的降生是要成就上帝與人同在的意思,就如他的另一個稱號:「以馬內利」(意思是上帝與我們同在;見賽7:14、太1:23)。而耶書亞除了自己成就今段《妥拉》經文的「帳幕/會幕」,他更延伸這個應許的成就至所有屬他的人。上文已經論述,耶書亞到來的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要重新建造屬靈的聖殿,就是一群屬於上帝的信仰群體、立志每天跟隨他並順服他的門徒。

約13:34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

約13:35 你們若彼此相愛,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約17:22 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

約17:23 我在他們裏面,你在我裏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合而為一,讓世人知道是你差我來的,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

弗4:31 一切苦毒、憤怒、惱恨、嚷鬧、毀謗,和一切的惡毒都要從你們中間除掉

弗4:32 要仁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上帝在基督裏饒恕了你們一樣。

西3:13 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容忍,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

而從上述引用的多段經文所見,主對門徒的吩咐是要他們彼此切實相愛,他要一群立志順服建造上帝居所的門徒,懂得彼此接納、體諒對方的軟弱和不足,除掉當中的一切苦毒、憤怒、惱恨等,雖然別人與自己不同,但也要尊重對方和愛對方,這包括了彼此饒恕,和肯定對方同樣屬上帝,也有著建立屬靈聖殿某個位置的身分。我們可以想像,當帳幕/會幕的木板的榫頭和銀座的卯眼不能配合時,所建的帳幕就會搖晃不定,不能立穩,而要做到按照上帝的心意去建成一個堅固的帳幕/會幕,彼此就必須為配合對方而削掉多餘的部份,不容許有任何的罅隙,而這正是每個信徒畢生都要學習的功課。感謝上主!透過《先知書選段》的提醒,建造殿宇並非單靠人的能力,只要我們讓上帝在我們的身上動工,祂的大能必可成就這事!

 

結語:合乎上帝心意的團契

今次的《妥拉》經文關乎建造「帳幕/會幕」的幔子和木板等部件,表面上平平無奇,信徒甚至可能認為是沉悶乏味、與自己無關、已經不能應用(因為今天我們無需動手去建造一個會幕的建築物),在靈修時會迅速略過的經文。然而,這想法就會讓我們錯過今段經文的寶貴和美麗。雖然今段經文看來只關乎建造「帳幕/會幕」上的更多細節,但其實背後卻有著極深的屬靈意義和重要的屬靈原則。透過今次的查經,信徒能夠從「帳幕/會幕」的不同物料、組件之間的相連和配合,明白到自己的屬靈生命也必須願意被雕琢,與其他跟自己很不同的信徒學習互相連繫、彼此配搭、緊扣在一起,才能有分成為上帝所要建造的帳幕裏的其中一員,以致最終能按照上帝在天上的心意建成祂喜悅的屬靈居所,永遠地與祂同在。而這個過程,意味著我們要不斷努力被上帝塑造、提醒、立志改變,去學習接納跟自己不同、甚至得罪過自己的弟兄姊妹。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除掉心中對其他人的任何惡毒或埋怨、學懂原諒對方(如主饒恕和接納了自己一樣),才可一同彼此配搭去建造上帝喜悅的居所。

《聖經》裏不論是帳幕/會幕、聖殿的建築物還是屬靈的群體,從來都沒有人能單靠自己一個就能建造出來的,雖然現時是網絡的年代,但我們也必須透過不同的方式去彼此建立團契的關係和生活、一同實踐信仰,以致我們能真正成為上帝居所的一員,按著祂的心意去經歷祂的同在!但願我們都不是「獨行俠(Maverick)」,而是可以找到同心跟隨上帝的屬靈同伴,一同建立合乎上帝心意的團契,就是一個上帝喜悅的屬靈群體。假如你目前沒有團契的生活,BMY歡迎你參與我們的「安息日研經坊」,一同學習聖經、學習順服基督、彼此接納、同走天路。我們的弟兄姊妹均來自不同教會,我們也希望你有機會再次融入健康的教會生活及團契中,一同參與建立基督的身體,有力量去見證主,為主而活,經歷祂的同在。阿們。

 


[1] 會幕內的「聖所」和「至聖所」原文分別是  הַקֹּ֔דֶשׁ 和 קֹ֥דֶשׁ הַקֳּדָשִֽׁים,這與25:8的「聖所」 מִקְדָּשׁ 並不相同。

[2]《出埃及記》裏其實出現過兩個不同的「會幕」,在上帝吩咐要建的「帳幕/會幕」仍未完成之前,摩西就曾在營外支搭帳棚,並稱其為「會幕」(原文同樣是 אֹֽהֶל־מוֹעֵד),用作求問上帝(見33:7-8)。可以估計,當上帝吩咐要建的「帳幕/會幕」完工後,摩西就沒有再用自己所建的那個「會幕」了,而是改用上帝吩咐要建的那個「帳幕/會幕」。這讓我們更加肯定,「會幕」的名稱是按照其功能,而並非其外表的大小或形狀,這正好符合猶太人的思維模式。

[3] 帳幕(מִשְׁכָּן mishkān在整卷《出埃及記》出現共58次,出現最多的是在40章,共有17次,但論頻密度,則26章最高。

[4] 《以賽亞書》基本上可分為三部分: 1)1-41章、2)42-55章、3)56-66章,詳見本機構另一篇文章:〈《希伯來聖經》綜覽《以賽亞書》1-39章:從上帝的管教中學會依靠祂〉

[5] 參《新約聖經》的希伯來文譯本DHNT及MHNT,均用上שָׁכַן shākhan,而ἐσκήνωσεν在《七十士譯本》裏則翻譯為שָׁכַן shākhan(例如:士5:17、8:11)或 אֹהֶל ʾōhel相關的動詞(例如:創13:12)。、

其他《妥拉》與《先知書選段》之《出埃及記》系列查經摘要: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