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研讀的經文是馬可福音3:13-35,大綱如下:
耶書亞(耶穌)設立十二使徒(3:13-19)
文士指耶書亞被污鬼附著(3:20-30)
耶書亞的母親和兄弟來找他(3:31-35)
由馬可福音開首讀到第三章,我們看見不同的群體陸續出現了。
第一個群體是耶書亞的十二門徒。耶書亞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設立十二個「人」[1](馬太和路加稱之為「使徒」),給了他們三個任務:要他們常與自己同在、差他們去傳道、給他們權柄趕鬼。當時跟隨耶書亞作門徒的人其實為數不少(參可2:15;約6:66-67),但耶書亞從他們當中只揀選了十二個作使徒(「使徒」的意思是「被差遣的人」,代表那位差他的人,被託付信息及賦予權柄)。這十二個使徒當中的五個在之前已記載了他們被呼召的情況[2],但叫人不解的是,耶書亞「隨自己的意思」,竟然揀選了一個賣他的加略人猶大!對此,筆者會在稍後再作論述。另外,「十二」有著象徵的意義,聖經學者大多認為這就像以色列國有十二支派。耶書亞像是在建立一個新的群體,而這個群體以他為首,跟他非常親近。
第二個群體是耶書亞在拿撒勒的親屬。他們也聽聞耶書亞的事工,並認為耶書亞已經癲狂了。可能他們怕耶書亞會惹禍,於是打發人去加利利,想把他帶走。(參3:21)
第三個群體是群眾。他們人數最多,來自四方八面,包括有猶太、耶路撒冷、以土買、約但河外、推羅、西頓等地的人(參3:8)。他們因聽聞耶書亞治了許多人和所行的神蹟,就來找他[3]。他們擁擠著耶書亞、想要摸他,以至他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參3:9-10、20)。
耶書亞的名聲與日俱增,事工也一直在擴展,所到之處必引來大批群眾。眾人對他的身分開始議論紛紛,於是出現了第四個群體:文士和來自耶路撒冷的法利賽人。這些人特意來觀察耶書亞的言行,想就他的身分作出一個說法,但他們陷入了兩難。一方面他們認為耶書亞沒有遵守一些猶太的宗教傳統或禮儀(例如:不守安息日的規條[4]),於是斷定他不可能來自上帝,因當時耶書亞的事工已漸漸對他們構成威脅,所以萌生出要除滅他的念頭(參3:6);在另一方面,耶書亞所行的神蹟卻真實得叫人無法否定,他們只能辯稱:耶書亞是靠著別西卜[5](撒但)的能力趕鬼,以這個說法去誣捏耶書亞,企圖說服群眾(參3:22)。
就這個荒謬的指控,耶書亞駁斥他們,說:「撒但怎能趕出撒但呢?」,因為一個國或家如果自相紛爭就會滅亡。所以,他們理應得出的結論是:必定是有一個比撒但更強的壯士,進了撒但的家,把撒但捆綁了,然後搶掠牠的家(參3:22-27)。耶書亞用這個比喻來暗示自己就是那個壯士。他就文士誣捏他是被污鬼附著,作出了非常嚴厲的回應:「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凡褻瀆聖靈的,卻永不得赦免,乃要擔當永遠的罪。」(3:28-29)要留意耶書亞指文士「褻瀆聖靈」是有其特定性和處境性[6]。是針對當時那些親眼看見聖靈藉耶書亞工作卻拒絕或誹謗聖靈的人[7]。所以,我們今天不能隨便把「褻瀆聖靈」看為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並以此去斥責人。
至於「要擔當永遠的罪」又是甚麼意思呢?要是我們能理解上帝藉聖靈在耶書亞身上所作的工,為的是要向世人施行拯救的計劃[8],叫人脫離一切因罪而承受的壓制(參路4:18),就會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因為當人不願意接受上帝拯救的工作,甚至視之為是撒但的作為時,那麼他其實是拒絕了上帝的拯救[9];人若要得著救恩,就必須接受主耶書亞,人若拒絕了耶書亞,就再沒有其他途徑可以得著拯救(參約14:6),那等於是這人要「永遠地擔當自己的罪」了。
最後,第五個群體是耶書亞的母親和兄弟。他們來找耶書亞,卻因為人太多進不了房子,就站在門外叫人替他們傳話。他們本來是要耶書亞到門外見他們的,誰知耶書亞卻對在場的人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3:34)耶書亞說這番話的用意是甚麼呢?
從馬可福音第一到第三章,記載了不同的群體:1) 來自四方八面的群眾;2)被醫好的人、被鬼附得釋放的人;3)稅吏、罪人;4) 文士、法利賽人;5) 耶書亞的十二使徒、門徒;6)家人、親屬。藉著耶書亞的事工(傳道、趕鬼、治病、赦罪),他們怎樣理解耶書亞的身分?
耶書亞說:「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這句話會怎樣衝擊這些群體?
群體 | 大概會看耶書亞的身分是一位 | |
1 | 來自四方八面的群眾 | 行神蹟的先知 |
2 | 被醫好的人、被鬼附得釋放的人 | 行神蹟的先知 |
3 | 稅吏、罪人 | 朋友 |
4 | 文士、法利賽人 | 撒但的差役(被污鬼附著) |
5 | 耶書亞的十二使徒、門徒 | 拉比、彌賽亞 |
6 | 耶書亞的母親、兄弟、親屬 | 家人 |
從血緣及跟耶書亞認識的時間來衝量,耶書亞的母親、兄弟、親屬跟耶書亞的關係是最密切的,以致他們認為自己有資格把耶書亞帶走。但跟耶書亞在事奉上最親近的則是「常與他同在」的十二使徒,他們有著耶書亞所賦予的權柄和身分,會看自己為耶書亞的代表。而從宗教的資歷和地位來判斷,文士和法利賽人會認為自己才是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反之,他們認為不在當時宗教體制裏的耶書亞是來自撒但的。至於其餘的群眾,他們即使經歷過耶書亞的醫治、釋放或赦罪,大部分跟耶書亞都沒有親密的關係,他們來找耶書亞大概只是希望滿足自己的需要。
耶書亞說:「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這個回應是針對當時不同群體對他的看法。耶書亞以自己為中心畫了一個座標,要走向中心(耶書亞)就必需是「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換句話說,不論各個群體怎樣看自己跟耶書亞的關係,關鍵是耶書亞怎樣看他們跟自己的關係!事實上,耶書亞不僅在事工早期以「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這個標準來看誰才是真正跟他有關係的人[10],在他之後的事奉裏,有一個女人曾大聲說:「懷你胎的和乳養你的有福了!」耶書亞則回答說:「是,卻還不如聽上帝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路11:27-28)。在另一個場合裏,耶書亞又強調說:「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7:21)由此可見,當信徒再見主面時,耶書亞仍然是以這個標準來判斷誰才是跟他有親密關係的人!
何謂「遵行上帝旨意的人」?馬可在第二至三章處處放下了伏線,預言耶書亞這個「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將要面對的事和要付的代價,他因遵行上帝的旨意去傳道、治病、趕鬼,卻最終為他招來了殺身之禍[11]。耶書亞在揀選十二使徒時,理應可預知誰會出賣他,但他仍然信任當時每一位願意跟隨他的門徒,包括了加略人猶大。對於耶書亞將來要面對的苦難、被出賣和受害,他沒有逃避或試圖免去這些代價,而是為要「遵行上帝旨意」而甘願擺上性命。
《馬可福音》3:13-35的總結
一般基督徒都會視基督信仰群體為一個家庭,會互稱群體內的人為弟兄姊妹,然而按著耶書亞的標準,不是每一位自稱基督徒的都是他的「弟兄姊妹」,要判斷我們是否跟耶書亞有這份關係,就要看我們是否一個「遵行上帝旨意」的人!
因此,信徒要時刻醒察自己的行事為人,是否有按照上主的意思而行。作為使徒之首的彼得,也曾經因為想要耶書亞按照自己的意思而被耶書亞斥責:「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上帝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太16:23)筆者認為「只體貼上帝的意思,不體貼人的意思」就是「遵行上帝旨意的人」的最佳詮釋。
最後,當我們都願意以「遵行上帝的旨意」為目標時,就也請準備好將自己處於「只體貼上帝的意思,不體貼人的意思」這份張力中。因為這份張力正是要煉淨我們的生命,使我們能選擇作一個「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成為耶書亞的「弟兄姊妹」。這絕非一條容易的路,卻是耶書亞所指的那條窄路(參太7:13),但願我們都能矢志不移地走在這條路上。
[1] 在馬太和路加的平經文,稱這十二個「人」為「使徒」。參太10:2;路加6:13。
[2] 彼得和安德烈(1:16)、雅各和約翰(1:19)及利未(2:14;參太10:3)又名稅吏馬太。
[3] 在第一至三章的相關經文,趕鬼:參1:26-27、3:11;治病:參1:31、34,3:10;神蹟:參1:42,2:12;3:5。
[4] 參可2:7、16、18、23;3:2。
[5] Beelzebul,是迦南人的神祇,後期猶太人把這個名字的串法改為Beelzebub,意思是「蒼蠅/糞便之王」,也就是「撒但」的別稱(參Zondervan Illustrated Bible Backgrounds Commentary, Vol 1, 227-28)。
[6] 文士親眼目睹耶穌趕鬼,應該知道這是只有上帝才能做的工作。類似的例子可以參考約3:2,法利賽人尼哥德慕也親口向耶穌承認:「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上帝那裏來作師傅的;因為你所行的神蹟,若沒有上帝同在,無人能行。」而按著猶太人的理解,上帝是藉著聖靈工作的(參創1:1),由於文士不願意承認耶穌是從上帝而來的,反說耶穌「是被污鬼附著的」,這等於是把上帝的工作看為是撒但的工作,所以耶穌說他們「褻瀆聖靈」。
[7]“Chronicles of the Messiah, Vol 3,”(First Fruits of Zion), .985。
[8] 參「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太 1:21)
[9] 參“Yeshua: The life of Messiah from a Messianic Jewish Perspective, Vol 2 ,”(Ariel Ministry), 391。
[10] 參可3:35;太12:50;路8:21。
[11] 「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2:20)「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3:4)「法利賽人出去,同希律一黨的人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3:6)
耶書亞研經中心 版權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