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書亞的權柄勝過撒但及地上的權勢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17-5-20)馬可福音4:35-5:20摘要(7)耶書亞的權柄勝過撒但及地上的權勢(作者:Ada Lui)

(攝於庫爾西Kursi,就是被認為發生格拉森的污鬼入豬群事件之地點;© Herbert Chan/Beit Midrash Yeshua)

今週研讀的經文是馬可福音4:35-5:20大綱如下:

  1. 平靜風浪(4:35-41)

  2. 格拉森污鬼入豬群(5:1-20)

 

第一部分(經文分享)

耶書亞(耶穌)用比喻講道後的那天晚上,他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4:35)。4:35-41雖然沒有清楚說明地點[1],但讀者應該知道是指加利利湖。當時他們在迦百農附近的加利利湖邊,耶書亞說的「那邊」是指由提比哩亞至加大拉一帶外邦人聚居的地方,而「這邊」則是指由抹大拉至伯賽大一帶猶太人聚居的地方。

加利利是一個內湖,被群山環繞,有時候風被困在內湖就很容易颳起風暴[2]。這場風暴來得不但突然而且猛烈,以致門徒有命喪之憂,相比之下,「耶書亞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4:38),絲毫沒有受風浪的影響。這個描述讓我們想起約拿也曾經在風浪時「下到底艙,躺臥沉睡。」(拿1:4-5)不同的是,當時約拿逃避上帝的呼召不肯去尼尼微這個外邦城市,現在耶書亞要去的正是外邦人的地方。耶書亞帶著一班猶太裔的門徒到外邦人的地方去開展上帝的國,是要他們突破自己的思維,情況就如上帝要約拿放下自己的想法,去遵行祂所委派的任務一樣。

門徒當中有些是專業的漁夫,具有豐富的航海經驗,理應十分熟悉加利利湖,然而面對這場風暴他們卻都非常膽怯(δειλός;deilos; cowardly fear),反之,耶書亞並非以捕魚為業,卻能安然入睡。可見這場風暴非比尋常,門徒若不依靠耶書亞,單靠自己過往在生活中所累積的知識和經驗是不能克服的。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耶書亞醒了,斥責(ἐπιτιμάω;epitimaō ; to rebuke)風和海(4:38-39)。之前耶書亞趕鬼時曾「責備」污鬼,「斥責」和「責備」在原文是同一個詞(參1:25; 3:12),意思是「住口或閉口」。這表明耶書亞是用趕鬼的權柄去吩咐風浪聽從他。有學者認為耶書亞是藉此反駁文士的指控,指「他是被污鬼附著的」(3:30)[3],現在他能平靜風浪,表明他的權柄不是來自撒但,而是來自創造天地的上帝。接著,耶書亞對門徒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4:40)當門徒看見風和海像人一樣聽得懂耶書亞的命令時,他們不單只膽怯,而是「大大的懼怕」(φόβος; phobos; reverence)。這是耶書亞要門徒突破的另一個地方,就是要他們認識到他的能力和權柄是超過他們所能想像的。

根據馬可和路加的記載(可5:1;路8:26),污鬼入豬群的地點是格拉森(Gerasa/Gerasenes)[4]。馬可用了頗多筆墨來描述這個被污鬼附的人,怎樣不受捆鎖:「那人常住在墳塋裏,沒有人能捆住(δέω;deō; to tie or bind)他,就是用鐵鍊也不能;因為人屢次用腳鐐和鐵鍊捆鎖(δέω;deō)他,鐵鍊竟被他掙斷了,腳鐐也被他弄碎了;總沒有人能制伏他。」(可5:3-4),再加上「他晝夜常在墳塋裏和山中喊叫,又用石頭砍自己。」(5:5),可見這個污鬼的力氣非常大,然而牠一見耶書亞就完全降服,遠遠地看見他,就跑過去拜耶書亞,又多次求他(參5:6、7、10、12)。這讓我們看見污鬼雖然很兇猛,但現在有一個能力比牠強的人來了,那就是耶書亞,他將要搶奪牠的家具及捆住(δέω;deō)那壯士(參3:27)。

耶書亞最初只稱呼牠污鬼,要牠從那人身上出來(5:8),但是這個污鬼除了知道耶書亞的身分之外,還指著上帝的名向他求情。耶書亞每次趕鬼都不用知道鬼的名字,但今次卻問了污鬼的名字。污鬼回答說自己的名字叫「群」,原文是legeōn,可以解作「羅馬軍團」。當時一個羅馬軍團約有5400人,所以「群」這個字除了反映污鬼數目之多,也使這件事帶有政治意味。另外,馬可又用了一些軍事術語,例如:「離開」(ἀποστείλῃ; apostellō; dispatch)(5:10)、「准了」(ἐπιτρέπω ; epitrépōto permit)(5:13)等,之後當那群污鬼被趕入二千頭豬身上,闖下山崖,投在海裏淹死了,也就意味著「群」(羅馬軍團)被淹死了!情況就像古時以色列民離開埃及,被法老的軍隊追趕至紅海,最後紅海「淹沒了車輛和馬兵。那些跟著以色列人下海法老的全軍,連一個也沒有剩下。」(出14:28)

不但如此,在第一世紀時,羅馬帝國共有25個軍團,後來增加至33、甚至67個,每個軍團都有自己的旗幟,旗徽以一頭動物作代表。有記載指在耶書亞時期,駐守以色列地的那個軍團的旗徽正是一頭野豬(Legio X Fretensis)!之後猶太人兩次起義(公元66-70及公元132-35)都是被這個軍團鎮壓的[5]。考慮到這些軍事和政治的元素,很可能這段經文想要說明的,就是耶書亞的權柄比地上最大的政權和勢力(當時是羅馬帝國)還要大。

那個從前被群鬼所附的人清醒後,懇求跟隨耶書亞,但是耶書亞不許,卻對他說:「你回家去,到你的親屬那裏,將主為你所做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樣憐憫你,都告訴他們。」(5:19)這跟之前耶書亞多次不許那些被鬼附的人宣揚自己是誰,處理手法極為不同。然而我們要留意耶書亞的吩咐其實是「將(κύριός; kyrios; 主人,也可解作「上主/耶和華」)為你所做的……」而不是「將為你所做的……」,因此,耶書亞看來是要告訴那個人,污鬼被趕是「主耶和華所做的」。也等於是,耶書亞那份趕鬼的權柄是來自主耶和華,這又再次反駁了文士指「他是靠著鬼王趕鬼」的說法(3:22)。

 

第二部分(問題討論)

耶書亞期望門徒怎樣理解「平靜風浪」和「格拉森趕污鬼」這兩件事?

 

第三部分(問題解答)

由耶書亞用比喻講道,到平靜風浪,再到格拉森趕污鬼這一連串發生的三件事(4:1-5:20),正好對照馬可3:14-15「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裏,耶書亞為栽培門徒而給他們的三個任務。

一、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3:14)

講解比喻(4:1-34):

耶書亞對群眾說了很多比喻,但沒有人的時候,他「就把一切的道講給門徒聽。」這正是耶書亞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的原因。

二、也要差他們去傳道(3:14)

平靜風浪(4:35-41):

耶書亞平靜風浪,彰顯出他的權柄在自然界之上。耶書亞要讓門徒突破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並更新對他的認識。門徒必需正確知道那位差他們的是誰,然後才能把耶書亞的道傳得正確。

三、並給他們權柄趕鬼(3:15)

格拉森污鬼入豬群(5:1-20):

耶書亞先是趕出污鬼「群」(羅馬軍團),繼而准許污鬼進入豬群(軍團旗徽),最後豬群投海淹死了,藉此表明他的權柄勝過地上最大的政權。而且耶書亞又要門徒確信他所行使的權柄不是來自撒但(文士的指控),而是來自上帝。

 

《馬可福音》4:35-5:20的總結

把上一段耶書亞講解比喻的經文(4:1-34)、串連到今次提及的兩件事(4:35-5:20),剛好能對照耶書亞給使徒的三個任務(3:14-15),這反映出耶書亞開始按著他的計劃去訓練門徒,用各種方法去幫助他們突破自己的生命,更深認識耶書亞的身分並確信他擁有的權柄。

藉平靜風浪和格拉森趕污鬼這兩件事,不單表明耶書亞的權柄是來自上帝,而且更彰顯出他的權柄和能力勝過撒但及地上最大的權勢。然而,耶書亞雖然擁有這麼大的權柄,卻沒有用來推翻當時的羅馬政權,因為耶書亞致力要建立的,並非一個屬世、自封為王的王國[6],而是一個屬於上帝、讓天父作王掌權的永恆國度。這對當時受羅馬政權逼害的信徒來說,是一份極大的安慰和盼望。

耶書亞很清楚自己的召命是要走上十字架,他沒有用權柄去獲取地上的榮耀。耶書亞在世時希望門徒能明白他的召命,但是很可惜,當時的門徒對「受苦的彌賽亞[7]」還無法明白。今天,耶書亞基督的十字架已經活畫在我們眼前,我們又怎能推諉說:自己不明白何謂「受苦的彌賽亞」呢?我們要撫心自問,會否依然像當時的門徒一樣,跟隨耶書亞的推動力,就是為要得著更大的權柄和更多的榮耀,卻無法接受耶書亞堅持要走上的是十字架的苦路?(參可8:33)求主校正我們跟隨他的動機,免得我們在信仰的路上日子久了,會不自覺在基督教圈子裏追逐所謂的屬靈權柄,而捨棄了為主而活、為主受苦的心志。阿們。

 


[1] 馬可沒有清楚交代地點,大概是希望讓故事的描述更加緊湊,這是馬可一貫的寫作手法。

[2] 參孫寶玲,《馬可福音:福音之始》, 146。

[3] Alfred Edersheim指出耶書亞除了要反駁文士指他是被污鬼所附之外,還要實現上帝在創世時,那份本來已賦予人管理海(自然界)的權柄(創1:26;詩8:4-6)。這權柄因亞當的墮落而失去了,要到將來耶書亞的完全掌權後,人才能重新擁有。參 The Life and Times of Jesus the Messiah, Book 3”,.416。

[4] 馬太(太8:28)的記載則是加大拉(Gadara/Gadarenes),但不論是格拉森還是加大拉,兩者都分別距離加利利湖有40公里和9公里之遙,豬群不可能從這麼遠的地方闖下崖投在海裏。所以,學者一般認為這件事發生在加利利湖東邊一個名為格耳革沙(Gergesa/Gergasenes)的地方,即今日的庫爾西(Kursi)。另參孫寶玲,《馬可福音:福音之始》, 153-154。

[5] Garwood P. Anderson,“Legion,”ed. Katharine Doob Sakenfeld, The New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Nashville, TN: Abingdon Press, 2006–2009), 634)。

[6] 耶書亞說他的國不屬這世界(參約18:36)。

[7] 參創37-40「約瑟受苦的經歷」;賽53「受苦僕人」;但9:26「受膏者被剪除」等。

《馬可福音》查經摘要(安息日研經坊):


分享至你的: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