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42:18-43:13;賽50:10-51:11查經摘要:怎樣才能活出具說服力的生命?

創42:18-43:13;賽50:10-51:11查經摘要:怎樣才能活出具說服力的生命?

分享至你的:

(作者:Herbert Chan)

今段《妥拉》經文(創42:18-43:13)講述約瑟的哥哥們被囚三天後獲釋,約瑟讓他們帶著糧食回迦南地去解救家裏的饑荒,但為要證明他們不是奸細,就要把西緬留下,直到他們把弟弟便雅憫帶來埃及見他。而回到迦南地後,呂便和猶大分別嘗試說服父親雅各讓他們帶便雅憫到埃及,以致可再買糧,拯救雅各全家。試討論:

1. 約瑟先假設哥哥們是奸細,然後要他們證明自己是誠實人,做法是否恰當?這對約瑟的哥哥們帶來甚麼影響?

2. 從呂便和猶大的說詞和表現去討論為甚麼呂便未能說服雅各,但猶大卻能成功?這又給我們甚麼屬靈上的提醒?

(圖為:約瑟的哥哥們帶糧食回迦南地;參創42:25-26;Image: Depositphotos)

 

今段《妥拉》經文(42:18-43:13)的背景、大綱及結構

創42:18-43:13是《創世記》約瑟的故事中(創37-50)有關他被賣到埃及以致最終拯救全雅各家的其中一幕。上一段經文提及全地都有饑荒而只有埃及有糧,於是雅各打發約瑟的哥哥們前往當地買糧。他們看到約瑟卻不認得他,但約瑟卻認出他們;及後約瑟指控他們是奸細並把他們拉下監。以下是今段經文的大綱以及當中呈現的倒影結構:

A. 三天後約瑟讓他的哥哥們出監,但要留下一個,其餘的人可帶糧食回去,並要帶便雅憫來埃及見他。(42:18-20)

B. 他們後悔當年曾惡待約瑟,呂便責怪弟弟們過去的做法,約瑟聽到他們的對話後就離開他們去哭了一場,之後他回來並扣留了西緬。(42:21-24)

C. 約瑟給哥哥們糧食並暗中退還銀子,他們途中才發現銀子仍在他們的袋裏就感到戰兢。(42:25-28)

X. 約瑟的哥哥們回到雅各那裏,向他述說下埃及和見約瑟的經過。(42:29-34)

C’. 他們和雅各因為看見銀子就都害怕。(42:35)

B’. 雅各怪責他們的做法害自己接連失去兒子(約瑟、西緬);呂便請求雅各讓他們帶便雅憫下埃及,並用自己兩個兒子擔保,但遭到雅各拒絕。(42:36-38)

A’, 後來饑荒越見嚴重,雅各要他們再下埃及買糧,這次猶大請求讓他帶便雅憫去。雅各答應了,並吩咐他們要帶最好的禮物和雙倍的銀子去埃及見約瑟。(43:1-13)

 

約瑟改變了對哥哥們的安排

創 42:18 第三天,約瑟對他們說:「我是敬畏上帝的,你們這麼做就可以活。

創 42:19 如果你們是誠實的人,留你們兄弟中的一個關在監牢裏,你們帶糧食回去,救你們家的饑荒,

創 42:20 再把你們最小的弟弟帶到我這裏來。如此,你們的話就是真的了,你們也不至於死。」 他們就照樣做了。

創 42:21 他們彼此說:「我們在弟弟身上實在犯了罪。他哀求我們的時候,我們看見他的痛苦,卻不肯聽,所以這場苦難臨到我們。」

創 42:22 呂便回答他們說:「我不是對你們說過,不可傷害那孩子嗎?只是你們不肯聽,看哪,他的血在追討了。」

創 42:23 他們不知道約瑟在聽,因為在他們之間有傳譯官。

創 42:24 約瑟轉身離開他們,哭了一場,又回來對他們說話,就從他們中間抓了西緬,在他們眼前捆綁他。

正如上一篇查經摘要所指[1],約瑟在許多行事上都像是參照了一些自己過去的經歷,包括誣告哥哥們是奸細,把他們下監。這次他彷彿也參照了司酒長在做夢後三天可獲釋一樣,使哥哥們在三天後出監,一方面讓他們有機會反思自己是否誠實可信的人,另一方面也讓自己再想想怎樣處置他們。原本約瑟打算讓他的哥哥們只派一人回去把便雅憫帶來,而其餘的人都要繼續被關在監裏。但三天後約瑟改變了主意,表明自己因為「敬畏上帝」的緣故,現只須留下他們一人而讓其餘的人可以帶糧食回去救災。可見,約瑟心裏雖然未能完全接納或信任哥哥們,但卻顧念父家的需要,而他說自己是「敬畏上帝」的人,也就是願意自己的行事與決定,都反映出上帝那份以慈愛待人、予人悔改機會的特質。約瑟的這個新安排,讓哥哥們不禁想起過去自己曾怎樣惡待約瑟,把他掉在坑裏的罪。而呂便更重申當日不應傷害約瑟(雖然其動機大概只是出於自保,就是作為長子可向父親交代;37:29-30),約瑟聽見後再次憶起本來早已放下的過去(41:51),以致要痛哭一場才能平復其心情。他最後選擇扣留西緬,這明顯是按照長幼次序來問責,當他知道大哥呂便曾為自己求情後就轉而找二哥承擔罪責,讓其餘的哥哥們可帶糧食返回迦南地,並帶便雅憫過來。

 

約瑟先指控哥哥們是奸細,要他們證明自己清白是甚麼道理?

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會認為用「無罪假定」的原則去審判會比「有罪假定」來得公義,這看法本身沒錯。不過,筆者要指出這原則並不適用於約瑟先假設哥哥們是奸細的這個情況。我們可先問另一個問題就會較為容易理解箇中的原則:為甚麼約瑟不乾脆即時表露其真實身分,與哥哥們相認?答案很簡單,因為約瑟過去曾被哥哥們的惡行所害,導致彼此的關係已完全破裂,約瑟已不能輕易信任這班哥哥。況且多年後重逢,約瑟一方面既不肯定哥哥們是否仍對自己心存敵意,另一方面他對父家和便雅憫的情況也一無所知,所以貿然地表露自己的身分並非上策。接著,我們可繼續問:約瑟是否偏私,以自己現在的權柄和處境來公報私仇、報復哥哥們?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若然他要報復哥哥們,就不會只是關在牢裏三天,而是可以更嚴厲地苦待他們。相反,約瑟意識到父家的糧食需要而改變主意,只留下一人並讓其餘的哥哥們可以帶糧食(這樣可以帶更多)回迦南地去拯救雅各家。而約瑟表明自己這個決定是出於「敬畏上帝」,可見他本來的確可以惡待哥哥們,但他卻選擇了用上帝的憐憫和慈悲去對待他們,所以他並非想向哥哥們報復,而只是不能完全地信任他們而已。加上約瑟想念自己的親弟弟便雅憫,不知道弟弟會否也被哥哥們惡待,所以他作出這樣的安排為要能見便雅憫的面也是合情合理的。因此,約瑟先假設哥哥們是奸細,然後要他們證明自己是清白的這做法,並非一種普遍性的處事手法,而是約瑟因著哥哥們曾傷害自己而無法立時信任他們的一個獨特處境!因此,我們不應把「無罪假定」的普遍性原則,放入今段經文這個獨特的處境來評論。而約瑟不信任哥哥們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他用這個對策一方面為要更好地觀察他們的生命是否已有所改變,另一方面也確保自己有更大的機會與弟弟便雅憫見面。相反,如果他不探究竟就貿然相信他們、和他們相認,反而顯出約瑟行事的愚昧和魯莽。

另外,根據上一段經文記載,約瑟指控哥哥們是奸細,想窺探埃及地,是基於他當時想起自己從前所做的兩個夢(創42:9),也就是約瑟認為既然當時雅各和哥哥們對夢的理解是他們要向自己跪拜,現在卻欠了便雅憫,那麼最好的印證就是要求哥哥們把他帶來,這樣能配合上帝藉著夢給約瑟啟示的計劃。我們可以這樣推斷,是因為約瑟過去一直都順服上帝的帶領,這與今次他改變主意去恩待哥哥們時說是出於「敬畏上帝」之講法吻合。換句話說,先假設哥哥們是奸細的做法以致要求他們把便雅憫帶到埃及來證明自己清白的做法,某程度上包含著上帝對一班哥哥們的計劃,而這樣的安排事實上可讓他們面對自己過去的過犯,把自己的過去與現在的經歷也聯繫於上帝想要在雅各家成就的計劃,讓他們有機會反思自己應該怎樣從過犯中改過自新!

 

哥哥們返回父親那裏

創 42:28 他對兄弟們說:「我的銀子退回來了,看哪,還在我袋子裏!」他們戰戰兢兢,心都快跳出來了,彼此說:「上帝向我們做的是甚麼呢?」

約瑟吩咐人把哥哥們的器皿裝滿糧食,又把各人的銀子退還在各人的袋裏,再次顯示約瑟在恩待雅各家,顧念他們的需要(42:25)。但哥哥們為著西緬在埃及地被扣留,以及腦裏憶起自己昔日惡待約瑟而生的罪咎感,因而一看見買糧食的銀子仍在就變得極為戰兢(42:26-27)。正如他們自己所說,他們實在不明白上帝在自己身上的作為(42:28),而這與弟弟約瑟有解夢的能力、能夠明白上帝的計劃和心意,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可以說這些描述間接地反映出他們靈性情況的低落。

創 42:29 他們來到迦南地他們的父親雅各那裏,把所遭遇的事都告訴他,說:

創 42:30 「那地的主對我們說嚴厲的話,把我們當作窺探那地的奸細(מְרַגְּלִים meraggelim

創 42:31 我們對他說:『我們是誠實的人,並不是奸細(מְרַגְּלִים meraggelim

創 42:32 我們本是兄弟十二人,都是同一個父親的兒子,有一個不在了,最小的今日和我們父親在迦南地。』

創 42:33 那地的主對我們說:『只有這樣我才知道你們是誠實的人:留你們兄弟中的一個在我這裏,你們帶糧食回去,救你們家的饑荒,

創 42:34 再把你們最小的弟弟帶到我這裏來,我就知道你們不是奸細(מְרַגְּלִים meraggelim,是誠實的人。然後,我就把你們的兄弟交還你們,你們也可以在此地做買賣。』」

創 42:35 後來他們倒空袋子,看哪,各人的銀囊都在袋子裏。他們和父親看見銀囊就都害怕。

經文其實沒有必要重複地記載他們回到父親雅各那裏所說的話(即42:30-34),而只需以「他們回到雅各那裏就把約瑟的要求告訴了父親」去概述就可以了,然而經文刻意詳細描述(留意這是今段《妥拉》經文大綱倒影結構的中心位置),反映當中有值得我們注意之處。筆者認為這段經文裏除了覆述他們在埃及地的經過,更突出了「奸細(מְרַגְּלִים meraggelim」和「誠實人(כֵּנִים kenim」這兩個對哥哥們的描述。前者在《創世記》一共出現七次,均在42章裏(42:9、11、14、16、30、31、34),其動詞 רָגַל ragal源於名詞 רֶגֶל regel(意思是「腳」),在這裏指哥哥們的言行是另有企圖,並非誠實可靠的人;而後者在《創世記》一共出現五次,同樣只在42章裏(42:11、19、31、33、34),其意思是正確、真誠,在這裏明顯是「奸細」的相反詞。而哥哥們被約瑟指控為奸細,其實正好表達了他們過去與現在的言行並不反映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和屬上帝子民的身分。事實上,哥哥們之前因為嫉妒約瑟的緣故,而拒絕接受從上帝而來的啟示(約瑟的兩個夢),他們撕破約瑟的彩衣(或長衣)再把他掉在坑裏等,更是以仇恨惡待自己的兄弟(雅各家後裔的一員)。這次他們在回程途中發現銀子仍在,就已經「戰戰兢兢,心都快跳出來了」(42:28),但後來「他們和父親看見銀囊就都害怕」(42:35),更反映出他們在父親面前有裝假之嫌,表現得像是現在才知道這事(留意「看見」和「害怕」在原文是雙關語[2])。最後,這兩個詞合共出現十二次(「奸細」七次和「誠實人」五次),或許正是對當時雅各十二個兒子的屬靈情況的描述,就是「奸細」多於「誠實人」。無論如何,哥哥們雖然在這次面對約瑟時並沒有說謊,但約瑟的假設卻正好讓他們能面對和改善自己的虛假,使他們有機會重新整理自己的生命,成為真正誠實可靠的上帝的見證人。

 

呂便的請求與雅各的回應

創 42:36 他們的父親雅各對他們說:「你們害我喪失了我的兒子:約瑟不在了,西緬也不在了,你們還要帶走便雅憫!這些事都臨到我身上了עָלַ֖י ali)。」

創 42:37 呂便對他父親說:「我若不帶他回來給你,你可以殺我的兩個兒子。只管把他交在我手裏,我必帶他回來給你。」

創 42:38 雅各說:「我的兒子不可與你們一同下去。他哥哥死了,只剩下他。他若在你們行走的路上遭難,你們就害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下陰間去了。」

父親雅各得悉銀子仍在,但西緬卻沒有了,自然會覺得這班哥哥們或許是賣了自己的兒子來換糧食,並憶起昔日他們怎樣使自己失去了約瑟。而現在他們更要求帶便雅憫下埃及,難怪雅各會憤慨地說「這些事都臨到我身上了עָלַ֖י ali)」。留意這句話中原文的介詞 עַלal 也常可解作「反對、違反」的意思,所以他這話更好的翻譯為「這些事都跟我作對!」就是所有事都像敵擋著自己、與自己的心意相反的意思,以致雅各認為如果讓便雅憫跟哥哥們上路的話,他們就等同取去自己的性命(42:38)。這些描述再一次反映哥哥們的生命難以取信於人,他們既得不到約瑟的信任,也得不到父親雅各的信任!不過,當雅各認為諸事都不如意的時候,我們作為讀者就知道上帝其實正在背後施行拯救,為要成就祂在雅各家的心意和計劃。

 

猶大的請求與雅各的回應

創 43:1 那地的饑荒非常嚴重。

創 43:2 他們從埃及帶來的糧食吃完了,父親對他們說:「你們再去給我們買些糧來。」

創 43:3 猶大對他說:「那人嚴厲地警告(הָעֵ֣ד הֵעִד֩ to testify, to surround, to warn我們說:『你們的弟弟若不和你們同來,你們就不要來見我的面。』

創 43:4 你若派我們的弟弟跟我們同去,我們就下去給你買糧;

創 43:5 你若不派他去,我們就不下去,因為那人對我們說:『你們的弟弟若不和你們同來,你們就不要來見我的面。』」

創 43:6 以色列說:「你們為甚麼這樣害我,告訴那人你們還有弟弟呢?」

創 43:7 他們說:「那人詳細問到我們和我們的家人,說:『你們的父親還在嗎?你們還有兄弟嗎?』我們就按著他的這些話告訴他,我們怎麼知道他會說:『把你們的弟弟帶下來』呢?」

創 43:8 猶大又對他父親以色列說:「請派這年輕人和我同去,我們就動身前去,好叫我們和你,以及我們的孩子都得存活,不至於死。

創 43:9 我為他擔保,你可以從我手中要人,我若不帶他回來交在你面前,我就對你永遠(כָּל־הַיָּמִֽים  “all of the days”, i.e. my life or forever擔當這罪。

創 43:10 我們若沒有耽擱,現在第二趟都回來了。」

創 43:11 父親以色列對他們說:「如果必須如此,你們要這樣做:把本地土產中最好的乳香、蜂蜜、香料、沒藥、堅果、杏仁各取一點,放在器皿裏,帶下去送給那人作禮物。

創 43:12 手裏要帶雙倍的銀子,把退還在你們袋口的銀子親手帶回去;或許那是個失誤。

創 43:13 帶著你們的弟弟,動身再去見那人。

當饑荒仍然持續(法老的夢指這饑荒會長達七年),父親雅各就要求他們再去埃及買糧,而這時猶大率先回應。他客觀地指出要解決問題的關鍵取決於雅各而不是他們(43:3-5),並表明這決定會影響著整個雅各家的安危(43:8),而最難得(以致讓雅各感到信服的)莫過於猶大為便雅憫擔罪的一番話:「我為他擔保,你可以從我手中要人,我若不帶他回來交在你面前,我就對你永遠擔當這罪。」這其實是一種對自己沒有設限的懲罰,任由雅各處置,反映出他甘願為便雅憫擔保,一力承擔失去他的後果。最後,猶大更讓父親憧憬一個美好結果,就是「我們若沒有耽擱,現在第二趟都回來了。」最終,猶大的說詞和承擔感動了雅各(這段經文用「以色列」來稱呼他[3]),讓他放心將便雅憫交托給他。而之前雅各將便雅憫形容為「我的兒子」(42:38),,現在這裏卻改為「你們的弟弟」,反映出猶大的說詞讓他一改過去的想法,重新相信這班哥哥們會真正看顧便雅憫的平安。可以說,當時猶大的表現是一個美好的生命見證,這正好與約瑟所指「嚴厲地警告」在原文的意思(הָעֵ֣ד הֵעִד֩ haed heid;也常解作「見證」;見43:3)有關,就是約瑟的話一方面既是一個對哥哥們的警告,同時另一方面也說明哥哥們能帶便雅憫下來的話,這將會是他們最好的見證,因為當中包含了他們得到父親雅各的信任,就如猶大這時有說服力的表現。

 

比較呂便與猶大的說詞與表現

呂便與猶大同樣請求父親雅各讓他們帶便雅憫下埃及見約瑟,但雅各拒絕呂便,卻信任猶大。這值得我們比較二人的分別,並從他們的成敗中學習。筆者會先回顧經文過去對他們二人的描述以及一些平行之處(見下表),然後再比較二人的說詞和表現。

呂便

猶大

結論:

創 37:21 呂便聽見了,要救約瑟脫離他們的手,說:「我們不可害他的性命」

創 37:22 呂便又對他們說:「不可流他的血,可以把他丟在這曠野的坑裏,不可下手害他。」 呂便要救他脫離他們的手,把他還給他父親。

創 37:26 猶大對他的兄弟們說:「我們殺我們的弟弟,遮掩他的血有甚麼好處呢?

創 37:27 來,我們把他賣給以實瑪利人,不要下手害他,因為他是我們的弟弟,我們的骨肉。」 他的兄弟們就聽從了他。

二人都曾建議說不要害約瑟,並且都得到兄弟們的認同。不過呂便的建議是把約瑟掉在無水的坑裏,這做法其實也在危害約瑟的性命,因為無水的坑在下雨時可以貯水,意味著約瑟有機會淹死,又或因一直沒有雨水而渴死。

創 37:29 呂便回到坑旁,看哪,約瑟不在坑裏,就撕裂自己的衣服,

創 37:30 回到他兄弟們那裏,說:「孩子不在了。我往哪裏去才好呢?」

創 38:1 那時,猶大離開他兄弟們下去,到一個名叫希拉的亞杜蘭人的家附近支搭帳棚。

二人都曾想逃避責任。不過呂便說想救約瑟而放他在坑裏,其實只因他作為長子首當其衝要向父親問責,但當發現約瑟不在,他真正所關心的是自己而不是約瑟。

創 35:22 以色列住在那地的時候,呂便去與他父親的妾辟拉同寢,以色列也聽見了這件事。  雅各共有十二個兒子。

創 38:15 猶大看見她,以為是妓女,因為她蒙著臉。

創 38:16 猶大就轉到路邊她那裏,說:「來吧!讓我與你同寢。」 他並不知道她就是他的媳婦。她瑪說:「你要與我同寢,把甚麼給我呢?」

二人都曾在性方面有過失。不過呂便所傷害的是拉結家以及父親,而猶大卻是在喪妻和不知情下以為她瑪是妓女。

創 37:32 派人把長袍送到他們的父親那裏,說:「我們發現這個,請認一認,是不是你兒子的外衣?」

創 37:33 他認出來,就說:「這是我兒子的外衣,惡獸把他吃了,約瑟一定被撕碎了!」

創 37:34 雅各就撕裂衣服,腰間圍上麻布,為他兒子哀傷了多日。

創 37:35 他的兒女都起來安慰他,他卻不肯受安慰,說:「我必哀傷著下陰間,到我兒子那裏。」 約瑟的父親就為他哀哭。

創 37:32 派人把長袍送到他們的父親那裏,說:「我們發現這個,請認一認,是不是你兒子的外衣?」

創 37:33 他認出來,就說:「這是我兒子的外衣,惡獸把他吃了,約瑟一定被撕碎了!」

創 37:34 雅各就撕裂衣服,腰間圍上麻布,為他兒子哀傷了多日。

創 37:35 他的兒女都起來安慰他,他卻不肯受安慰,說:「我必哀傷著下陰間,到我兒子那裏。」 約瑟的父親就為他哀哭。

二人都存心隱瞞哥哥們的惡行,沒有告訴父親真相,讓他哀哭悲慘,失去對哥哥們的信任。而作為長子,呂便理應有更大的責任說出實情,帶領整班兄弟們向父親認錯。

創 42:33 那地的主對我們說:『只有這樣我才知道你們是誠實的人:留你們兄弟中的一個在我這裏,你們帶糧食回去,救你們家的饑荒,

創 42:34 再把你們最小的弟弟帶到我這裏來,我就知道你們不是奸細,是誠實的人。然後,我就把你們的兄弟交還你們,你們也可以在此地做買賣。』」

創 42:33 那地的主對我們說:『只有這樣我才知道你們是誠實的人:留你們兄弟中的一個在我這裏,你們帶糧食回去,救你們家的饑荒,

創 42:34 再把你們最小的弟弟帶到我這裏來,我就知道你們不是奸細,是誠實的人。然後,我就把你們的兄弟交還你們,你們也可以在此地做買賣。』」

當約瑟要求哥哥們其中一人留下作人質,最後從他們中間抓了西緬時,呂便作為長子,更應該要主動替弟弟西緬,但他卻沒有這樣做,所以他的表現相對更差。

從上表可見,呂便作為長子,在眾多事件中他其實有更大的責任,然而他的表現卻強差人意,不單沒有勇於頂替西緬,更以自己兩個兒子的性命作為帶走便雅憫的擔保,他不能領導弟弟們活出合乎上帝心意的生命,而是讓大家一同成為不可信的雅各後裔。而對照今段呂便和猶大的說詞,可明顯展示出二人在屬靈上和智慧上的差異。先論二人說話的時機,呂便選在雅各極度氣憤之時提出帶便雅憫下埃及的要求,而猶大則在面臨極大饑荒、雅各主動要求他們再去買糧時才說話。加上猶大能夠客觀地解釋那是對方(約瑟)的要求,並清晰地點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取決於雅各而不是他們,他又能從雅各作為一家之主的角度指出這是關乎全族人安危的客觀需要,讓雅各必須放下只顧便雅憫的想法而懂得為大局著想。而二人最關鍵的分別,就是呂便以自己兩個兒子的性命作為懲罰,而這只是再次顯露他不願意承擔、寧願讓別人來承擔後果的處事手法。而且我們不要忘記,當呂便說可殺他的兩個兒子,其實這兩個兒子同時是雅各的孫兒,是雅各家的後嗣,所以他這有損整體雅各家的說法的確難以令人接受。甚至,呂便所用的「父親有錯導致兒子們受苦」的邏輯,更可能有暗示雅各兒子們的問題其實要怪罪於父親雅各,所以,呂便的說詞和表現都極不理想;相比之下,猶大甘願親自一力承擔,而且他沒有為自己所受的懲罰設限,更是令人動容,他最後說「我們若沒有耽擱,現在第二趟都回來了。」明顯地不把責任歸咎於雅各的遲疑不決,而是表明這是大家共同的責任,而且這句更可讓雅各憧憬他們其實可以成功歸來。這樣的說詞和結語顯出了猶大的智慧和承擔,難怪雅各不信任呂便而信任他,最終稱便雅憫為「你們的弟弟」而不是「我的兒子」,放心他們會看顧便雅憫的安危而讓他們帶著便雅憫前往埃及。可以說,猶大的智慧、犧牲自己的精神和勇於承擔的表現,徹底扭轉了當時雅各家的屬靈景況,使哥哥們由過去一直不被人信任的屬靈惡況,改變為可被信任和委託的誠實人。

 

《先知書選段》(50:10-51:11)與《妥拉》經文(42:18-43:13)的關聯

賽 50:10 你們當中有誰是敬畏耶和華,聽從他僕人(受苦的僕人,見40:4-9)的話語,卻行在黑暗中,沒有亮光的,當倚靠耶和華的名,仰賴自己的上帝。

賽 50:11 看哪,你們當中所有點火、以火把圍繞自己的人,當行走在你們的火焰裏,並你們所點的火把中。這是我親手為你們定的:你們必躺臥在悲慘之中。

賽 51:1 追求公義、尋求耶和華的人哪,當聽從我!你們要追想自己是從哪塊磐石鑿出,從哪個巖穴挖掘而來;

賽 51:2 要追想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和生你們的撒拉;因為我選召亞伯拉罕時,他只有一個人,但我賜福給他,使他增多。

賽 51:3 耶和華已經安慰錫安,安慰了錫安一切的廢墟,使曠野如伊甸,使沙漠像耶和華的園子;其中必有歡喜、快樂、感謝,和歌唱的聲音。

賽 51:4 我的民哪,要留心聽我,我的國啊,要向我側耳;因為訓誨必從我而出,我必使我的公理成為萬民之光。

賽 51:5 我的公義臨近,我的救恩發出。我的膀臂要審判萬民,眾海島都要等候我,倚賴我的膀臂。

賽 51:6 你們要向天舉目,觀看下面的地;天必像煙雲消散,地必如衣服漸漸破舊;其上的居民也要如此死亡。惟有我的救恩永遠長存,我的公義也不廢掉。

賽 51:7 知道公義、將我的訓誨存在心中的人哪,當聽從我!不要怕人的辱罵,也不要因人的毀謗驚惶。

賽 51:8 因為他們必像衣服被蛀蟲蛀;像羊毛被蟲子咬。惟有我的公義永遠長存,我的救恩直到萬代。

賽 51:9 耶和華的膀臂啊,興起,興起!以能力為衣穿上,像古時的年日,像上古的世代一樣興起!從前砍碎拉哈伯、刺透大魚的,不是你嗎?

賽 51:10 使海與深淵的水乾涸,在海的深處開路,使救贖的民走過的,不是你嗎?

賽 51:11 耶和華救贖的民必歸回,歌唱來到錫安;永恆的喜樂必歸到他們頭上。他們必得著歡喜快樂,憂傷嘆息盡都逃避。

《以賽亞書》40-55章的背景是以色列人在亡國被擄時上帝安慰他們的話,讓他們明白在審判中會出現拯救。而今段《先知書選段》的經文(賽50:10-51:11)是開始於其中一首《以賽亞書》的「僕人之歌」的結尾部分。這樣從「僕人之歌」中途開始《先知書選段》的原因主要是「敬畏耶和華」這句話(賽50:10),正好可與今段《妥拉》經文的開始(創42:18)約瑟說自己是「敬畏上帝」串連,而且兩段經文也有其他共同的字眼可作平行(見下表)。

《先知書選段》賽50:10-51:11

《創世記》42:18-43:13

賽 50:10 你們當中有誰是敬畏(יָרֵא yārēʾ)耶和華,聽從他僕人的話語,卻行在黑暗中,沒有亮光的,當倚靠耶和華的名,仰賴自己的上帝。

創 42:18 第三天,約瑟對他們說:「我是敬畏(יָרֵא yārēʾ)上帝的,你們這麼做就可以活。

賽 50:10 你們當中有誰是敬畏耶和華,聽從(שָׁמַע shāma他僕人的話語,卻行在黑暗中,沒有亮光的,當倚靠耶和華的名,仰賴自己的上帝。

賽 51:1 追求公義、尋求耶和華的人哪,當聽從(שָׁמַע shāma我!你們要追想自己是從哪塊磐石鑿出,從哪個巖穴挖掘而來;

賽 51:7 知道公義、將我的訓誨存在心中的人哪,當聽從(שָׁמַע shāma我!不要怕人的辱罵, 也不要因人的毀謗驚惶。

創 42:21 他們彼此說:「我們在弟弟身上實在犯了罪。他哀求我們的時候,我們看見他的痛苦,卻不肯聽(שָׁמַע shāma,所以這場苦難臨到我們。」

創 42:22 呂便回答他們說:「我不是對你們說過,不可傷害那孩子嗎?只是你們不肯聽(שָׁמַע shāma,看哪,他的血在追討了。」

創 42:23 他們不知道約瑟在聽(שָׁמַע shāma,因為在他們之間有傳譯官。

賽 51:8 因為他們必像衣服被蛀蟲蛀(אֹכֶל ʾōkhel;像羊毛被蟲子咬(אֹכֶל ʾōkhel。惟有我的公義永遠長存,我的救恩直到萬代。

創 43:2 他們從埃及帶來的糧食吃(אֹכֶל ʾōkhel完了,父親對他們說:「你們再去給我們買些糧來。」

賽 51:2 要追想你們的祖宗אָב ʾav)亞伯拉罕和生你們的撒拉;因為我選召亞伯拉罕時,他只有一個人,但我賜福給他,  使他增多。

創 42:29 他們來到迦南地他們的父親אָב ʾav)雅各那裏,把所遭遇的事都告訴他⋯⋯(另參42:32、35、36、37;43:2、7、8、11)

賽 51:1 追求公義、尋求(בָּקַשׁ bāqash耶和華的人哪,當聽從我!你們要追想自己是從哪塊磐石鑿出,從哪個巖穴挖掘而來;

創 43:9 我為他擔保,你可以從我手中要(בָּקַשׁ bāqash人,我若不帶他回來交在你面前,我就對你永遠擔當這罪。

賽 51:6 你們要向天舉目,觀看下面的地;天必像煙雲消散,地必如衣服漸漸破舊;其上的居民也要如此死亡(מוּת mût。惟有我的救恩永遠長存,我的公義也不廢掉。

創 42:20 再把你們最小的弟弟帶到我這裏來。如此,你們的話就是真的了,你們也不至於死מוּת mût。」 ⋯⋯

創 42:37 呂便對他父親說:「我若不帶他回來給你,你可以殺מוּת mût我的兩個兒子⋯⋯

創 42:38 雅各說:「我的兒子不可與你們一同下去。他哥哥死了(מוּת mût⋯⋯

創 43:8 ⋯⋯好叫我們和你,以及我們的孩子都得存活,不至於死(מוּת mût

賽 51:11 耶和華救贖的民必歸回,歌唱來到錫安;永恆的喜樂必歸到他們頭上。他們必得著歡喜快樂,憂傷(יָגוֹן yāgôn嘆息盡都逃避。

創 42:38 雅各說:「⋯⋯他若在你們行走的路上遭難,你們就害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יָגוֹן yāgôn下陰間去了。」

兩段經文除了在字眼上有不少共同之處,其實在意思上雖然看似毫不相干,但也有一些微妙的平行之處。例如,這個受苦的僕人就如約瑟一樣先受過許多的苦才被上帝使用,而現在回歸的以色列民被吩咐去聽從這位受苦的僕人(賽50:10),情況就如哥哥們也必須聽從約瑟的吩咐以致帶來雅各家的拯救;另外,哥哥們由離開埃及到返回迦南地的整個過程都經歷痛苦和委屈(被指為奸細、要向父親交代為甚麼撇下西緬、請求父親准許他們帶便雅憫下埃及去等),情形就好像賽50:11所描述「以火把圍繞自己的人,當行走在你們的火焰裏,並你們所點的火把中。這是我親手為你們定的:你們必躺臥在悲慘之中。」所象徵的一份壓迫感和受苦;賽51:2有關亞伯拉罕離開本地、本族和父家後所要經歷的上帝應許和祝福這種「先苦後甜」的圖像,也反映著哥哥們的處境同樣必須要有「先苦後甜」的經歷;賽51:9-10有關出埃及、過紅海的圖像,也平行哥哥們當時要「出埃及」的情景;賽51:7有關上帝勸喻子民「當聽從我!不要怕人的辱罵,也不要因人的毀謗驚惶。」則與哥哥們能夠從「奸細」成為「誠實的人」,以致可以不再懼怕人而能夠理直氣壯地站在人前作正直的見證人有所平行;最後,上帝會施行公義、拯救和安慰回歸的以色列民(賽51:3-8)和賜下歡喜快樂(賽51:11),則可與往後的約瑟故事發展平行,就是約瑟將與哥哥們和好,並能與父親雅各相見、讓雅各家得拯救等美滿的結局。

 

結語:怎樣才能活出具說服力的生命?

約瑟的哥哥們一直以來都予人不可信的感覺,不但被約瑟指控他們是奸細,就連他們的父親也不相信他們,不放心讓便雅憫跟他們下埃及。而呂便作為長子更是責無旁貸,他過去的表現和他這次對父親請求的說詞,在在都反映了整班兄弟們過去的確是不誠實和不可以被委以重任;相反,可能受過去她瑪為猶大家犧牲自己的精神所影響(見38章),猶大在今段經文的說詞和表現則開始流露出智慧、勇於承擔責任和自我犧牲的精神,最終成功說服了父親雅各,放心將便雅憫交托給他們帶下埃及見約瑟,促成往後上帝對雅各家的心意和救贖計劃。今段對哥哥們、呂便和猶大的描述,提醒我們作為信徒,就必須成為一個有說服力和可被人信任的人,這包括:

1. 立志做誠實人(坦承面對自己的過失,並改過自新),而不是做「奸細」(掩飾自己的罪行,沒有真誠悔改),活出真誠信實的生命!

2. 在面對問題時願意承擔責任和後果,而不是推卸責任,更不要刻意要別人替自己受苦。

3. 我們的言行要選在合適的時機,並且按事實和客觀的理據,從更全面的觀點角度來考量!

事實上,選擇推卸責任和掩飾自己的過犯,遠比承擔和甘願受罰容易得多,所以我們更要在說話行事上留心,刻意努力去做好生命的見證,隨時去承擔我們應有的責任。而當面對困境時,我們更要學習猶大那份願意犧牲捨己的精神。這不但能說服別人,更能見證上帝和為上帝的子民帶來屬靈上的突破和更新,所以當我們看見世人都在自私自利、把自己的利益凌駕於別人的生命之上、人與人之間失去信任、容讓不被問責、推卸責任之歪風盛行時,我們作為信徒就更要活出與這黑暗世代不一樣的生命,以基督那份犧牲捨己的大愛、為真理作見證的精神,在自己所身處的社會圈子、屬靈群體裏為主發光。求聖靈加給我們智慧、能力和勇氣去為主作誠實的見證人,成為可被祂可信任和委託的僕人,完成祂交給我們在世的使命。阿們。

 


[1] 約瑟自己也曾被誣告以致下在監裏(39:19-20)。另參上一篇查經摘要〈從約瑟的生命明白事奉〉。

[2] 他們和父親看見(וַיִּרְאוּ vayir’u)銀囊就都害怕(וַיִּירָאוּ vayira’u),當中「看見」和「害怕」(也常譯作「敬畏」)二字的字根接近,而由於兩者都是弱動詞,在動詞Vayiqtol的時式變化時更變得幾近相同,所以是雙關語(word-play)。

[3]在猶大說詞的這段經文裏,「雅各」的名字改用「以色列」,可能是作者想藉此表達這時的雅各作出了截然不同的決定,這不單是他意願上有所改變,更反映屬靈上配合了上帝的計劃,就是猶大的生命能讓他信服,放心讓便雅憫離開,而這最終致使跟約瑟重逢,促成了上帝要拯救雅各家的計劃。


《妥拉與先知書選段》查經摘要(安息日研經坊):


分享至你的:

關於作者

Herbert Chan administrator

陳金城,現任 BMY 總幹事,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碩士,主修猶太研究,專注於研究早期猶太人與基督徒的釋經、喜愛希伯來語、日語、結他、以色列地旅遊。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