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解夢

創41:1-37;賽29:8-14、18-19;該1:1及其後查經摘要:從約瑟解夢認識上帝的掌權

(作者:Ada Lui)

創 41:1-37 是關於法老作了兩個夢以及約瑟被召為法老解夢。試討論:從約瑟為法老解夢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見上帝的主權在哪方面彰顯?

(圖為:約瑟被提出監為法老解夢;by James Tissot;Public domain)

 

今段《妥拉》經文(41:1-37)大綱

創41章主題是約瑟為法老解夢後,被法老提升為宰相,治理埃及全地。而今段經文創41:1-37是41章的上部分,共有兩個大段落,分別是法老作了兩個夢以及約瑟被召為法老解夢。而這兩個段落又可各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遙相對照,如下所列(A對照A’;B對照B’;C對照C’),現就每部分論述。

A. 法老作了兩個夢(41:1-7)

B. 約瑟被召為法老解夢(41:8-14)

C. 約瑟來到法老面前(41:15-16)

A’.法老告訴約瑟他所作的兩個夢(41:17-24)

B’. 約瑟為法老解夢(41:25-32)

C’. 約瑟給法老建議(41:33-37)

 

法老作了兩個夢

創 41:1 過了兩年,法老做夢,看哪הִנֵּ֖ה hinneh,自己站在尼羅河邊,

創 41:2 看哪,有七頭母牛從尼羅河裏上來,長相俊美,肌肉肥壯,在蘆葦中吃草。

創 41:3 看哪,隨後又有七頭母牛從尼羅河裏上來,長相醜陋,肌肉乾瘦,與那七頭母牛一同站在河邊。

創 41:4 這長相醜陋,肌肉乾瘦的七頭母牛吃了那長相俊美又肥壯的七頭母牛。法老就醒了。

創 41:5 他又睡著,第二次做夢,看哪,一株麥桿長了七個穗子,又肥大又佳美,

創 41:6 看哪,隨後又長出七個穗子,又細弱又被東風吹焦了。

創 41:7 這細弱的穗子吞了那七個又肥大又飽滿的穗子。法老醒了,看哪,是個夢。

在這個部分,「看哪(הִנֵּ֖ה hinneh)」這個希伯來文字共出現了六次,它是一個有助加強語氣的小品詞(Particle),英文多譯作「behold」,每當作者希望讀者留心看以下的描述,就會用這個字去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而在短短七節的經文,作者就用了六次,可見這個敘述非常重要,是指一些不尋常的事要發生了。值得留意的是,在第二個大段落關於法老把夢告訴約瑟和約瑟為他解夢,「看哪(הִנֵּ֖ה hinneh)」這個希伯來文字同樣共出現了六次(41:17、18、19、22、23、29),經文這樣兩次重複講述法老發夢的內容,強調了他所作的這兩個夢的重要性,一方面故然是因為這兩個夢來自上帝,另一方面也是要指出約瑟的人生甚至雅各家都將因這兩個夢而徹底改變。

事實上,從今章一開始指出法老作夢的時間,我們就能看見上帝的工作在其中。「過了מִקֵּ֖ץ miketz ;……的盡頭)兩年,法老做夢,看哪,自己站在尼羅河יְאֹר yeʿor邊」(41:1),這兩年的計算應該是接著上一章的20節:「到了第三天,正是法老的生日,他為眾臣僕擺設宴席,使司酒長和司膳長從眾臣僕中抬起頭來」(40:20),也就是由法老生日的那天開始計算,到了兩年的盡頭,法老就做夢,換言之,法老在他生日的前夕作夢,當他夢醒的那天就是他的生日,而約瑟就是在那天被法老提升。根據猶太傳統,法老生日的那天,正是猶太人的新年,而他們相信,彌賽亞會在新年來到。[1]

法老做的第一個夢是看見有七頭肥壯的母牛從尼羅河裏上來,在蘆葦中吃草,後來又有七頭乾瘦的母牛從尼羅河裏上來,但它們吃的不是草,而是把那七頭肥壯的母牛吃了。而第二個夢是看見一株麥桿,長有七個飽滿的穗子,後來又長出七個穗子,既細弱又被東風吹焦,但這細弱的穗子竟吞了那飽滿的穗子。這兩個夢各有互相對照的元素,包括:「七頭母牛對七個穗子」、「尼羅河對東風」、「肥壯/飽滿對乾瘦/細弱」,但兩個夢的結果都相同,就是那乾瘦/細弱的把那肥壯/飽滿的吞了。

而在夢裏出現的尼羅河和東風,我們不妨了解它們的相關資料,或有助我們明白當中的信息。

一. 「尼羅河」(יְאֹר yeʿor):

  1. 尼羅河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河長6650公里,有人認為它是世界第一長的河流。

  2. 每年春天當山上的積雪融化,水流進尼羅河使河的沿岸非常富饒。埃及人在尼羅河畔耕種,為該地提供了全年的食物,河畔還有許多動物,不單提供肉食、也可用作耕地(牛)或運輸工具(駱駝)。

  3. 尼羅河也是一條便捷的水道,也是當地最主要的交通要道,掌管著埃及的經濟命脈,它說得上是古代埃及人和牲畜的生命基礎。

埃及因著這緣故而成為文明的古國,也被人稱為是古代世界的「糧倉」,所以每當迦南地有饑荒出現時,都會下埃及求生(例如,參創12:10),可以說,尼羅河影響著埃及人甚至古代所有世人的生命。另外,古代的埃及人相信尼羅河每年的洪水由一位神祇哈比(Hapi)負責。正因為尼羅河對埃及如此重要,無怪乎當法老在夢中看到這個奇怪的景象,會如此不安。

二. 東風:

從地理位置的層面,這是指從東面阿拉伯沙漠吹來的風,炙熱而乾燥,而埃及的東面(連接埃及和阿拉伯沙漠兩地的)是迦南地,這意味著這東風會吹經迦南地然後才吹至埃及,也預示了那將要來的七個荒年同樣會影響迦南地。而從屬靈的層面,「東風」往往是指上帝的工作,例如:出10:13、14:21;拿4:8。

 

約瑟被召為法老解夢

創 41:8 到了早晨,法老心裏不安,就派人把埃及所有的術士和智慧人都召來。法老把所做的夢告訴他們,但是沒有人能為法老解夢。

創 41:9 那時司酒長對法老說:「我今日想起我的罪(חֲטָאַ֕ chataʾ)來。

創 41:10 從前法老對臣僕發怒,把我和司膳長關在護衛長府內的監牢裏。

創 41:11 我們兩人在同一晚上各做一夢,每個夢都有各自的解釋。

創 41:12 同我們在一起有一個希伯來的年輕人,是護衛長的僕人。我們告訴他,他就為我們解夢,照著各人的夢講解。

創 41:13 後來事情正如他給我們講解的實現了,我官復原職,司膳長被掛起來了。」

創 41:14 於是法老派人去召約瑟,他們就急忙把他從牢(בּוֹר bor)裏提出來。他就剃頭刮臉,換衣服,進到法老面前。

這兩個夢如此真實,使法老非常不安,他召了埃及所有的術士和智慧人來為他解夢,術士應是指那些專於解夢境、謎語、星象及徵兆的人,大概是宗教方面有才能的人士;而智慧人應是指那些為法老獻策及治理國家的人員,可指在政治和行政方面有才能的人士;然而集這些在宗教及政治管理上所有的有識之士都無法為法老解夢。這時,司酒長才對法老說:「我今日想起我的罪(חֲטָאַ֕ chataʾ)來」,關於述說兩年前,當他和司膳長一起關在監裏時,他們各自做了一個夢,當時約瑟為他們解夢,及後都如約瑟所解的應驗了。「罪」這個字在這裏的原文是複數,指的是他既得罪了約瑟、也得罪了法老。因當年約瑟為司酒長解夢後,曾對他說:「但你得福的時候,請你記得我,向我施慈愛,在法老面前提起我,救我出這監牢。」(40:14)「然而,司酒長不記得約瑟,竟忘了他。」(40:23)他辜負了約瑟的託付,而正因為司酒長沒有在法老面前提起約瑟,以致現在法老找不到人為他解夢。

當法老聽完司酒長的悔罪後,就馬上召約瑟出來,「於是法老(1)派人去(2)召約瑟,他們就急忙把他(3)從牢裏提出來。他就(4)剃頭刮臉(5)換衣服(6)進到法老面前。」(41:14)這裏一連用了六個動作去描述約瑟被提出牢的過程,強調約瑟的被提是在一瞬間成就的事。而值得留意的是,「牢」(בּוֹר bor)這個字的原文跟之前約瑟的哥哥們想謀害他,要把他「丟在一個裏」(37:20)的「坑」(בּוֹר bor)是同一個字。這次約瑟不是被丟在一個坑/牢裏,而是要從坑/牢被提出來,也暗示著約瑟之前不幸的經歷將要逆轉了。

 

約瑟來到法老面前

創 41:15 法老對約瑟說:「我做了一個夢,沒有人能講解。我聽人說,你聽了夢就能講解。」

創 41:16 約瑟回答法老說:「這不在乎我。上帝必應允法老平安。」

約瑟回答法老時,強調夢是否能被講解不在乎他,而是在乎上帝,這與他之前他在監中為司酒長和司膳長解夢時,對他們說:「解夢不是出於上帝嗎?」(40:8)的信念如出一轍。接著約瑟說「上帝必應允法老平安」,當時約瑟還未聽到法老的夢,怎知道那夢是吉是凶呢?我們參考《呂振中譯本》就這句的翻譯,會有較為清晰的理解:「是上帝要將平安的事回示法老的。」看來,這句話的意思應該不是說約瑟已知道夢的內容,而是指向他的信心,這反映出約瑟知道他這次從牢裏被提出來去為法老解夢,完全是出於上帝的工作,所以他相信上帝要使用他把平安的信息帶給法老,而結果必然是好而並非是惡的。這跟後來他為法老解夢後,隨即就夢的信息給法老提供一個好的建議,當中的信念是相同的。

 

法老告訴約瑟他所作的兩個夢

創 41:17 法老對約瑟說:「在我的夢中,看哪,我站在尼羅河邊,

創 41:18 看哪,有七頭母牛從尼羅河裏上來,肌肉肥壯,外形俊美,在蘆葦中吃草。

創 41:19 看哪,隨後又有七頭母牛上來,虛弱,外形很醜陋,肌肉又乾瘦,在埃及全地,我沒有見過這樣醜陋的牛。

創 41:20 這乾瘦又醜陋的母牛吃了那先前的七頭肥母牛,

創 41:21 進了肚子以後卻看不出已經進了肚子,那醜陋的長相仍舊和先前一樣。我就醒了。

創 41:22 我又在夢中觀看,看哪,一株麥桿長了七個穗子,又飽滿又佳美,

創 41:23 看哪,隨後又長出七個穗子,枯槁,細弱,又被東風吹焦了。

創 41:24 這些細弱的穗子吞了那七個佳美的穗子。我告訴術士,卻沒有人能為我講解。」

基本上,法老很原整地把他的夢覆述給約瑟聽,連那些「看哪(הִנֵּ֖ה hinneh)」出現的位置及次數都跟之前那段關於他做夢的記載相同;但當他覆述完第一個夢之後,他對約瑟描述了自己的感受「……在埃及全地,我沒有見過這樣醜陋的牛。」(41:19)這除了表達出法老心的不安之外,也暗示著這件事從未在埃及地發生。

 

約瑟為法老解夢

創 41:25 約瑟對法老說:「法老的夢是同一個。上帝已把要做的事指示法老了。

創 41:26 七頭好母牛是七年,七個佳美的穗子也是七年,這是同一個夢。

創 41:27 那隨後上來的七頭乾瘦又醜陋的母牛是七年;那七個空心,被東風吹焦的穗子也一樣,都是七個荒年。

創 41:28 這就是我對法老所說,上帝已把要做的事顯明給法老了。

創 41:29 看哪(הִנֵּ֖ה hinneh),必有七個大豐年來到埃及全地,

創 41:30 隨後又有七個荒年,甚至埃及地的人都忘了先前的豐收,這地必被饑荒所滅。

創 41:31 因為那後來的饑荒非常嚴重,就不覺得這地先前有豐收。

創 41:32 至於法老兩次做夢,是因為上帝已經確定這事,上帝必速速成就。

沒有推敲或遲疑,約瑟劈頭就說出法老的夢的兩個重點:第一,「法老的夢是同一個」,意思是,這兩個夢其實是同一個信息(只是兩個不同的表述而已);第二,「上帝已把要做的事指示(נָגַד nagad ; 說、宣示)法老了」。這個信息是上帝即將要做的事,而這句話既帶出這夢由上帝而來,也間接指出上帝的權柄在法老之上。

約瑟把夢解說得清晰完備,指出未來將有七年豐年和七年荒年,而在荒年時的饑荒程度更是前所未有,他又四次提及上帝的名字,強調這是上帝必要成就而且很快發生的事。

 

約瑟給法老建議

創 41:33 現在,請法老選一個聰明又有智慧的人,委派他治理埃及地。

創 41:34 請法老這樣做,委派官員治理這地,在七個豐年的期間,徵收埃及地出產的五分之一,

創 41:35 叫他們聚集未來豐年一切的糧食,積存五穀歸在法老的手下作糧食,儲藏在各城裏。

創 41:36 這糧食可以為這地作儲備,為了埃及地要來的七個荒年,免得這地被饑荒所滅。」

創 41:37 這事在法老和他眾臣僕眼中都覺得好。

約瑟為法老解釋了夢的信息之後,隨即就著將要發生的事給法老建議,要「選一個聰明又有智慧的人,委派他治理埃及地」,而「這事在法老和他眾臣僕眼中都覺得好。」約瑟在法老面前既顯示出他有解夢的聰明(當然是來自上帝),也顯示出他有治理的智慧。可以說,他正正示範了一個兼有聰明和智慧(或說兼有宗教及政治才能)的人是怎樣的,而他向法老所建議的那個人,法老知道已出現在他眼前了,我們在這章的下部分就會看見法老怎樣聽從了約瑟的建議,立他為埃及的管治者。

 

《先知書選段》(29:8-1418-19)與《妥拉》經文(41:1-37)的關聯

賽 29:8 又像飢餓的人在夢(חֹלֵ֔ם cholem)中吃飯,醒了仍覺飢腸轆轆;或像口渴的人在夢(חֹלֵ֔ם cholem)中喝水, 醒了仍覺發昏,心裏想喝。攻擊錫安山列國的軍隊也必如此。

賽 29:9 你們等候驚奇吧!你們沉迷宴樂吧!他們醉了,卻非因酒;東倒西歪,卻非因烈酒。

賽 29:10 因為耶和華將沉睡的靈澆灌你們,遮住你們的眼,眼就是先知,覆蓋你們的頭,頭就是先見。

賽 29:11 所有的默示,在你們看來都如封住的書卷,人將這書卷交給識字的人,說:「請念吧!」他說:「我不能念,因為它封住了。」

賽 29:12 又將這書卷交給不識字的人,說:「請念吧!」他說:「我不識字。」

賽 29:13 主說:「因這百姓以口親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敬畏我,不過是領受前人的命令。

賽 29:14 所以,看哪(הִנֵּ֖ה hinneh),我要在這百姓中行奇妙的事,就是奇妙又奇妙的事。他們智慧(חָכָ֑ם chakham)人的智慧必然消滅,聰明(בִּין biyn)人的聰明必然消失。」

賽 29:18 那時,聾子必聽見這書上的話;盲人的眼必從迷矇黑暗中看見。

賽 29:19 困苦的人必因耶和華增添歡喜,人間貧窮的必因以色列的聖者快樂。

這段經文的背景是亞述已吞滅了北國以色列,現又對南國猶大虎視眈眈,而上帝的信息是亞述必不成功,因上帝會把猶大的敵人全然毀滅。而這段經文的上一節是「那時,攻擊亞利伊勒列國的軍隊,與一切攻擊亞利伊勒和它城堡,並帶給它患難的,必如夢,如夜間的異象;」(29:8)「亞利伊勒」是耶路撒冷的別稱。上帝說那些想要攻擊耶路撒冷的軍隊,必定徒勞無功,他們的侵略只會是一場夢,就像是人在夢中吃飯渴水,醒來才知道那只是個夢(29:9)。這預言在希西家作猶大王時果然應驗了,那時西拿基立包圍了耶路撒冷,但「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看哪,都是死屍。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賽37:36:37)

上帝藉先知告訴猶大祂要保護耶路撒冷,讓它免受敵人的攻擊,然而祂的子民並不相信祂,仍然希望以自己的方法和能力去解決當前的危機(倚靠埃及去對抗亞述),於是上帝責備他們,指他們像是醉酒的人、對上帝的信息完全充耳不聞,又像是無知識的人,完全不明白上帝的意念。所以,他們徒然有外在的宗教活動,但內裏卻並不是真的順服上帝。上帝於是做一件奇妙的事,也就是興起一位彌賽亞,這位彌賽亞的智慧和聰明是其他智慧和聰明的人無法相比的。而這位彌賽亞也會解開上帝的話語,那時聾子、盲人和困苦的人都必因此歡喜。

這段《先知書》的經文在字眼上明顯與今段《妥拉》經文平行,現以下表列出。

共同詞語

先知書選段(賽29:8-14

妥拉(創 41:1-37

賽 29:8 又像飢餓的人在夢(חֹלֵ֔ם cholem中吃飯,醒了仍覺飢腸轆轆;或像口渴的人在夢(חֹלֵ֔ם cholem中喝水, 醒了仍覺發昏,心裏想喝。攻擊錫安山列國的軍隊也必如此。

創 41:1 過了兩年,法老做夢(חֹלֵ֔ם cholem,看哪,自己站在尼羅河邊,

創 41:25 約瑟對法老說:「法老的夢(חֹלֵ֔ם cholem是同一個。上帝已把要做的事指示法老了。

聰明、

智慧

賽 29:14 所以,看哪,我要在這百姓中行奇妙的事,就是奇妙又奇妙的事。他們智慧(חָכָ֑ם chakham人的智慧必然消滅,聰明(בִּין biyn人的聰明必然消失。」

創 41:33 現在,請法老選一個聰明(בִּין biyn又有智慧(חָכָ֑ם chakham的人,委派他治理埃及地。

看哪

賽 29:14 所以,看哪⋯⋯

多次重複出現(見創41:1、2、3、5、6、7、17、18、19、22、23、29)

 

《先知書選段》(1:1及其後與《妥拉》經文(41:1-37)的關聯

該 1:1 大流士王第二年六月初一,耶和華的話藉哈該先知向撒拉鐵的兒子猶大省長所羅巴伯和約撒答的兒子約書亞大祭司傳講,說:

該 1:2「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這百姓說,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還沒有到。」

該 1:3 耶和華的話藉哈該先知傳講,說:

該 1:4「這殿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嗎?

該 1:5 現在,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

該 1:6 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吃,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領工錢的,領了工錢卻裝入有破洞的袋中。

該 1:7「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

該 1:8 你們要上山取木料,建造這殿,我就因此喜樂,且得榮耀。這是耶和華說的。

該 1:9 你們盼望多得,看哪,所得的卻少;你們收到家中,我就吹去。這是為甚麼呢?因為我的殿荒涼,你們各人卻只為自己的房屋奔走。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該 1:10 所以,因你們的緣故,天不降甘露,地也不出土產。

該 1:11 我命令乾旱臨到土地、山岡、五穀、新酒、新油和地上的出產,也臨到人和牲畜,以及一切人手勞碌得來的。」

《哈該書》只有兩章,上帝藉先知哈該向撒拉鐵的兒子猶大省長所羅巴伯和約撒答的兒子約書亞大祭司傳遞了四個信息,每個信息都有一個日期標示(1:1、2:1、2:10、2:20)。而今後經文的日期就是「大流士王第二年六月初一」,當時的猶大在波斯的統治下,波斯王居魯士曾讓猶大人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後來卻因敵人的阻撓致使重建計劃停止,一直到「大流士王第二年」(拉4:24),這件事也有記載於以斯拉記。今段經文的信息正是上帝要子民不要拖延,要馬上啟動建殿的計劃,而「殿」(בֵּ֥ית bet ; house)這個字在這卷書共出現了10次,反映出這是本書卷的主題信息。

至於,拉比把這段《哈該書》的經文聯繫上今段《妥拉》的經文,可能是因為哈該先知警告當時的以色列民不應致力為自己建造房屋但卻使上帝的殿荒涼,上帝會因此使旱災臨到(1:10-11),這與法老的夢有關荒年會臨到的信息平行。另外,筆者推測也可能是因為「哈該」( חַגַּ֣י Chaggai)這個名字的字根意思是「節期」,以致也可以出現另一個平行:如之前所述,根據猶太傳統,法老生日的那天,正是猶太人的新年,而就在那天,約瑟被召到法老面前為他解夢(講解上帝的信息),這使他不但出了「牢」,更會被委派治理全埃及。可以說,透過哈該和約瑟都帶出了上帝的信息,帶來關鍵性的改變。

 

從約瑟為法老解夢這件事上,上帝彰顯出祂的主權

  1. 上帝掌管時間

法老做的夢來自上帝,當他從夢中醒來的那天正是他的生日,因為剛好兩年前的同一日,司酒長也因為法老的生日而官復原職,就如約瑟為他解夢所預示一樣。只是司酒長的當日沒有向法老提及約瑟,讀者都可能為約瑟扼腕不已,不知何時約瑟才能重見天日;但想不到兩年後,做夢的竟然是法老自己,這時司酒長才向法老提起約瑟,就在這天,法老把約瑟從牢裏提出來為自己解夢,而當約瑟為他解夢之後,法老又提升約瑟為埃及的宰相。換言之,上帝掌管著法老做夢的時間,因而也掌管著約瑟被提升的日子。

  1. 上帝掌管大自然

法老所做的兩個夢跟大自然有關,那就是尼羅河和東風。按照大自然的規律,尼羅河應該每年都有漲溢,以致糧食充裕。但上帝藉夢給法老的指示是,尼羅河先有七年漲溢,然後有七年乾涸,可見控制著尼羅河的不是偶像神明,而是上帝。至於東風,它是由阿拉伯沙漠吹來,它吹來的時間正是接著尼羅河七年乾涸的時期,這兩個大自然的現象同時出現,以致全地有嚴重的饑荒。能知道大自然的變化的只有上帝,因為祂正是那位設計大自然,規律的上帝,但祂的能力更在大自然規律之上。

  1. 上帝掌管福與禍/審判

豐年意味著農耕有豐碩的收成,這種為當代人類帶來的富裕和祝福是以尼羅河的河水和合宜的氣候為基礎的。所以當我們說上帝掌管著大自然,其實也代表祂也在掌管著大地為人類帶來的祝福;同樣地,荒年意味著農耕失收,這大部分是由於河水水量的不足及氣候異常所致(例如蝗災和冰雹)。上帝掌管著宇宙萬物,讓它們各按其時運行,祂也能預知氣候的變化及所帶來的影響。上帝把將要來臨的七年豐年和七年荒年預先告訴約瑟,彰顯出上帝對福與禍的時限及次序都全然在握。

  1. 上帝掌管人心

當無人能為法老解夢時,司酒長才想起他的罪,把兩年前約瑟為自己解夢的事告訴法老。他這個舉動包含了認罪的三個步驟:想起自己的罪,為自己的罪而後悔,承認自己的罪。上帝既掌管司酒長何時想起自己的罪,也讓他為自己的罪而作出應有的悔過行動。

  1. 上帝掌管約瑟的人生

自創37章開始,我們看見上帝一直在掌管著約瑟的生命。當約瑟還是少年時,上帝就讓他做了兩個夢,預示了他將來要在他哥哥們之上,但在這個夢應驗之前,上帝先讓他經歷卑微,然後才讓他高升。而在約瑟由卑微至高升的過程中,有兩個關鍵的事件更可讓我們看見是上帝介入約瑟的遭遇中,把他的困境逆轉。第一,他哥哥們謀害他,把他丟在一個坑(בּוֹר bor裏(37:20),至使他被賣到埃及為奴,後來是上帝讓法老把他從牢(בּוֹר bor裏提出來(41:14),讓他恢復了自由。第二,約瑟把夢告訴哥哥們之後,哥哥們都恨他(37:5),後來是約瑟因為有解夢(講解上帝信息)的能力和智慧,分別為司酒長、法老等解夢,最後成了埃及的宰相(41:8)。而我們知道,上帝在約瑟身上的工作,為的是要施行拯救,在豐年的時候,在埃及儲糧,為要在荒年來臨時,可以為全地的人提供糧食,當中也包括了拯救雅各的一家,讓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和計劃可以成就。

 

結語:從約瑟解夢認識上帝的掌權

上帝掌管萬有,祂創天造地,讓萬物在這空間生長,祂又定出時間和規律,讓萬物各按其時而活,祂既是一切的創造者,祂的能力也必在這一切之上。上帝的偉大和奇妙人本來無法測透,然而上帝願意向人揭示祂的創造法則,好叫人能經歷祂的全能和美善。而即使人類有自由意志的選擇,但上帝的心意和計劃也必定可以成全。所以,自從始祖犯罪之後,上帝開展了祂的救贖計劃,祂主動介入人的生命,也藉著祂的吩咐和定律,賜下福禍,好叫人得知祂的做事法則,也讓人知道怎樣在祂的法則下選擇福、避開禍。上帝是創造主,也是救贖主,祂按著自己美善的旨意,去掌管大自然的一切以及事情發生的時間,也介入人的心思意念,在人的各種善惡的選擇中,祂仍然掌權著一切,好讓祂對人的救贖計劃能成就。

從上帝在約瑟生命中的工作,我們看見約瑟怎樣由被降卑到提升的經歷,稍為領略上帝的權能和奇妙的計劃,也看見約瑟對上帝的信心,以致他願意謙卑自己,在各樣的逆境下,都選擇順服在上帝的掌管下,最後能在上帝的救贖計劃中有份。我們知道上帝掌管著約瑟的生命,而發生在約瑟身上的許多事,我們或許無從解說(表面上許多事件看似巧合,但其實背後是上帝的心意和計劃在進行),而我們能從中得著得救的智慧就是,要相信上帝的作為都是出於祂美善的旨意,所以即使我們在生活上遇到各種順逆或困難,只要我們順服在祂的權柄和帶領下,上帝必能使用我們去成就祂的計劃,讓我們在祂的救贖計劃中有份。願榮耀頌讚都歸我們全能的天父上帝,阿們。


[1] 參《巴比倫塔木德》〈新年〉(b. Rosh HaShanah) 10b。


《妥拉與先知書選段》查經摘要(安息日研經坊):

創39:1-40:23;賽52:3-53:5查經摘要:從約瑟身上明白何謂耶和華的同在

作者:Herbert Chan

創39:1-40:23記載約瑟被賣到埃及後,耶和華與他同在,但他卻在波提乏的家被陷害,以致下監,最後在監裏為法老的兩位臣僕解夢,然而他又被人忘記,留在監裏。試討論:

  1. 約瑟在波提乏家的遭遇(創39章)與上一章猶大和她瑪的故事(創38章)有哪些平行之處?這些經文的平行對上帝要成就的計劃可有甚麼啟示?

  2. 試從今段《妥拉》經文的描述和約瑟的遭遇,討論何謂「耶和華的同在」?

(上圖為約瑟為司酒長解夢;James Tissot;from public domain)

 

今段《妥拉》經文(39:1-40:23)大綱及背景

約瑟被帶下埃及,但耶和華與他同在,使他在波提乏面前蒙恩。(39:1-4)

波提乏派約瑟管理家裏的一切,並不過問。(39:5-6)

波提乏的妻子勾引約瑟,但約瑟對主人忠心所以拒絕她。(39:7-10)

波提乏的妻子因勾引約瑟不成功,就陷害約瑟調戲她。(39:11-19)

A’ 約瑟被抓進監獄,但耶和華與他同在,使他在監獄長面前蒙恩。(39:20-21)

B’ 監獄長派約瑟管理所有囚犯,並不過問。(39:22-23)

C’ 約瑟在監裏服侍司酒長和司膳長,並為他們解夢。(40:1-22)

D’ 結果事情正如約瑟所講解那樣發生,然而出監的司酒長卻忘記他。(40:23)

之前創37章的結束交代了「米甸人把約瑟賣到埃及,給法老的官員,就是護衛長波提乏。」(37:36),而創38章則記載了猶大和她瑪的故事,讓我們看見她瑪的生命逆轉了猶大家的屬靈情況,讀者會因而期待在往後的經文裏,會發現像她瑪一樣行義的屬靈生命,為雅各家的屬靈情況帶來更新改變,使上帝對以色列的應許和計劃得以成就[1]。而承接著這個背景,今段《妥拉》經文一開始就繼續講述約瑟被賣下埃及,並經歷更多的受苦。當中的記載值得我們了解約瑟受苦的原因和意義所在,並且上帝的同在是怎樣帶領著他去克服這一切。

 

約瑟在波提乏面前蒙恩

創 39:1 約瑟被帶下埃及去。有一個埃及人波提乏,是法老的官員,是護衛長,他從那些帶約瑟下來的以實瑪利人手中把約瑟買了去。

創 39:2 約瑟在他埃及主人的家中,耶和華與他同在,他是一個通達的人。

創 39:3 他主人見耶和華與他同在,又見耶和華使他手裏所辦的事都順利

創 39:4 約瑟就在主人眼前蒙恩,伺候他主人,主人派他管理家務,把一切所有的都交在他手裏。

創 39:5 自從主人派約瑟管理家務和他一切所有的,耶和華就因約瑟的緣故賜福給那埃及人的家;凡家裏和田間一切所有的,都蒙耶和華賜福。

創 39:6 波提乏把他一切所有的都交在約瑟手中,除了自己所吃的食物,其他的事一概不知。約瑟英俊健美יְפֵה־תֹ֖אַר וִיפֵ֥ה מַרְאֶֽה;與創 29:17 ……拉結卻長得「美貌秀麗」的原文相同)。

39:1記載約瑟被帶下埃及,離開了自己的兄弟和雅各,當中動詞「被帶下(הוּרַ֣ד hurad)」與38:1猶大離開了他的兄弟們「下去(יָרַד yarad)」一個亞杜蘭人的家附近支搭帳棚平行。這讓我們明白經文表面上看似在各自敘述不同的人物和事件,但其實兩章經文是關聯的(下文會再詳述)。而約瑟下埃及後,經文四次指他經歷「耶和華的同在」(兩次在波提乏家,兩次在監裏[2]),可見「耶和華的同在」是今段《妥拉》經文的一個非常突出的主題。因此,筆者會特別嘗試去:1)比較38章和39章裏猶大和約瑟的生命,和2)從約瑟的經歷論述何謂「耶和華的同在」。

約瑟被法老的官員護衛長波提乏買下成了奴僕,但「耶和華的同在」讓他成了一個通達的人(39:2)。通達(מַצְלִ֑יחַ matzliach在原文的意思是指「成功、順利」,這個詞在39:3再次出現「又見耶和華使他手裏所辦的事都順利(מַצְלִ֥יחַ matzliach」,反映上帝是在約瑟被賣的不幸遭遇中與他同在,讓他經歷成功和順利。波提乏留意到約瑟的情況,於是派他伺候自己和管理家務,結果就連波提乏也因為約瑟的緣故而得到上帝的賜福。上帝的同在繼續進一步在約瑟身上彰顯,以致波提乏派他去負責處理家裏的一切(經文刻意用「凡家裏和田間」來涵蓋室內和室外所有一切的意思),作者甚至誇張地指波提乏除了自己所吃的食物外,其他的事他一概不知道。這一方面說明約瑟得到主人極大的信任和欣賞,另一方面「主人一概不知道」的描述也為緊接著主母勾引約瑟的事件鋪路。而39:6描述約瑟英俊健美,正如他的母親拉結出場的時候經文指她美貌秀麗,兩者所用的原文是一致的,這暗示約瑟不單能吸引異性,更好像雅各鍾情於拉結後就經歷了各種不幸的事件,同樣地約瑟也將要面對更多受苦的經歷。

 

約瑟在順境中的表現

創 39:7 這些事以後,約瑟主人的妻子以目送情給約瑟,說:「你與我同寢吧!」

創 39:8 約瑟拒絕,對他主人的妻子說:「1)看哪,一切家務我主人一概不知,他把所有的都交在我手裏。

創 39:9 2)在這家裏沒有人比我更大,除你以外,他也沒有留下一樣不交給我,因為你是他的妻子。(3)我怎能行這麼大的惡,得罪上帝呢?」

創 39:10 她天天這樣對約瑟說,約瑟卻不聽從她,不與她同寢,也不和她在一起。

約瑟主人的妻子要求約瑟與自己同寢,然而約瑟斷然拒絕了她。約瑟非常清楚地道出他拒絕的三個理由(見上引文的數字):1)不能辜負主人對自己信任;2)明白主人授權自己的原意、不應僭越所授予的權力之界線;3)不能行惡得罪上帝。可見,約瑟是既忠心又良善的僕人,他對善惡和上帝喜惡有清晰的判斷和堅定的立場,以致在行事為人上都定意要活出上帝所喜悅的義人生命。主母對約瑟的話無言以對,卻仍天天去勾引約瑟。約瑟刻意遠離她的誘惑,但其實他被兄弟所害以致被賣成奴僕,既缺乏人的關愛又難以用奴僕的身分建立自己的家室,而男性在性方面的需要往往會比女性大,再加上經文表明主人已經交託一切給他辦理以致對家裏的情況一無所知,也就是要說明即使他選擇暗中與主母同寢,主人也未必會發現。然而,約瑟卻沒有濫用自己的權力來滿足私慾,辜負主人對自己的信任和期望。當中最難能可貴的是就算他所行的不會被人發現,但他也堅持選擇不犯罪去得罪主人和上帝。可見約瑟在順境和被人信任時,他對人和對上帝的忠誠依然不變,不會因遇見誘惑試探就跌倒犯罪,也不會自恃有上帝的同在而驕傲或放縱。這一段交代了約瑟在順境中怎樣活出義人的生命質素。

 

約瑟在逆境中的表現

創 39:11 有一天,約瑟進屋裏去辦事,家裏沒有一個人在那屋子裏,

創 39:12 婦人就拉住他的衣服,說:「你與我同寢吧!」 約瑟把衣服留在她手裏,逃(נוּס)出(יָצָא外面去了。

創 39:13 婦人看見約瑟把衣服留在她手裏逃(נוּס到外面,

創 39:14 就叫了家裏的人來,對他們說:「看,他帶了一個希伯來人到我們這裏戲弄我們。他到我這裏來,要與我同寢,我就大聲喊叫。

創 39:15 他聽見我放聲大喊,就把他的衣服留在我這裏,逃(נוּס)出(יָצָא外面去了。」

創 39:16 婦人把約瑟的衣服放在身邊,直到他主人回家,

創 39:17 就用這樣的話對他說:「你帶到我們這裏來的那希伯來僕人進來要調戲我,

創 39:18 我放聲大喊,他就把衣服留在我身邊,逃(נוּס到外面。」

創 39:19 主人聽見他妻子對他說的話,說:「你的僕人就是這樣對待我」,就非常生氣。

創 39:20 約瑟的主人把他抓起來,關在監獄裏,就是王的囚犯被關的地方。於是約瑟在那裏坐牢。

雖然約瑟堅持不受主母的誘惑,但這次她趁著約瑟必須進入內室辦事而又沒有其他人在場,就突然拉住約瑟的衣服不放,逼使他與自己同寢。約瑟毫不猶疑地拒絕,甚至連被抓住的衣服也不管就馬上逃離現場,以免自己不慎犯罪。眼看著約瑟的逃離,主母惟有立時呼叫家裏的其他人來,在他們面前誣衊約瑟調戲她。她之所以要這樣做,很可能是因為古代的埃及奴僕不像現代人那樣有內衣和外衣,而只穿一件衣服,甚至有機會「衣服(בֶּגֶדbeged;cloth)」指的是古代埃及男人只用來包裹下身的一種紗籠圍裙[3]。所以經文說當約瑟遺下自己的衣服逃跑時,他實際上可能是全身光著身子逃出去的!而這情況必然會引起他所遇見的人的好奇和疑問,導致把主母的惡行公諸於世。難怪波提乏的妻要先下手為強,寧願陷約瑟於不義也要自保,免卻出現被人質疑或說自己閒話的情況(就如今天被人發現自己手中突然拿著某某異性的一件內衣一樣,其尷尬的情況是有必要解釋的)。而本來明明是波提乏的妻抓住約瑟的衣服(39:12),但她卻對那些因她喊叫而前來的人說約瑟調戲她,更編造故事說約瑟聽到她放聲大喊,就把衣服留在她身邊逃出去了(以約瑟的衣服作為證據配合她的謊言),到後來主人回來時,她同樣繼續在丈夫面前捏造類似的謊話去誣衊約瑟。這樣的描述反映波提乏的妻子可以恣意地陷約瑟於不義,讓約瑟結果真的被抓在監裏含冤受屈,而她則全身而退。經文指約瑟沒有經過任何的審訊就被關在王的囚犯所關的地方,某程度可反映出波提乏對約瑟的罪行可能心存懷疑,以致寬待了他,雖然經文沒有清楚解釋這個安排,但可以肯定的是,透過「王的囚犯所關的地方」作為引子,經文帶出了故事往後的發展。

創 39:21 但耶和華與約瑟同在,向他施恩,使他在監獄長的眼前蒙恩

創 39:22 監獄長就把監獄裏所有的囚犯都交在約瑟手下;在那裏的一切事都由他處理。

創 39:23 任何交在約瑟手中的事,監獄長一概不察,因為耶和華與約瑟同在,耶和華使他所做的都順利。

39:21-23記載約瑟被下在監裏,並再度兩次提及「耶和華與他同在」。他得到監獄長的信任,以致把一切事務都交由約瑟處理。現實中這看來難以想像,但明顯地作者想要透過這三節經文的描述,表明約瑟在監裏所經歷的與之前被賣到波提乏家時的情況(39:1-6)大同小異。兩段經文是個平行,說明之前他在順境中怎樣經歷耶和華的同在和蒙恩,現在在逆境中亦同樣。可見,環境的順逆不等於耶和華的同在有所改變,耶和華與約瑟同在的目的,並非只是為了讓他經歷人生的順利和成功。另一方面,上帝的同在不等於人的一切惡行都會被攔阻,約瑟雖有上帝的同在卻無辜被害,但他在受苦中沒有埋怨和懷恨、萌生報復之心或轉而向其他人行惡(欺負比自己更沒有能力的人),表明了無辜的約瑟在逆境中仍然活出義人的生命質素。可以說,「上帝的同在」並沒有免除約瑟所要面對的試探又或是含冤的受苦經歷,而是給予他能力去信靠上帝、忠誠於上帝和別人,約瑟的這一切表現讓他成為合資格被上帝大大使用的人,成就上帝在往後幾章經文想要達成的救贖計劃。

 

約瑟解夢讓他出現被救的機會

創 40:1 這些事以後,埃及王的司酒長和司膳長得罪了他們的主埃及王

創 40:2 法老就對司酒長和司膳長兩個官員發怒,

創 40:3 把他們關在護衛長府內的監獄裏,就是約瑟被囚的地方。

創 40:4 護衛長把他們交給約瑟,約瑟就伺候他們。他們被關了一段日子。

創 40:5 關在監獄裏的這兩個人,就是埃及王的司酒長和司膳長,在同一個晚上各自做了一個夢,每個夢都有自己的解釋。

創 40:6 到了早晨,約瑟來到他們那裏看他們,看哪,他們很憂愁。

創 40:7 他就問一同關在他主人府內法老的官員,說:「你們今日為甚麼面帶愁容呢?」

創 40:8 他們對他說:「我們各自做了一個夢,卻沒有人能講解。」 約瑟對他們說:「解夢不是出於上帝嗎?請你們把夢告訴我。」

約瑟被關在護衛長府內的監獄,這裏護衛長大概不是指波提乏而是另一個護衛長。這時他被派往服侍被法老關在監裏的兩名官員,法老的司酒長和司膳長。當中經文刻意多次重複「埃及王、法老」的字眼,反映作者似乎想藉此強調法老這個重要的身分,讓讀者留意他在往後怎樣影響約瑟的命運。約瑟和這兩名官員在監裏過了好一段日子後(40:4),然後他們二人同夜做夢(後來我們知道那時正是法老生日的前三天),並且憂愁起來。約瑟雖然被下在監裏,但卻仍然懂得關心身邊的人。他詢問二人後,發現他們被夢境困擾,就立即表明樂意幫助他們,說明解夢是在乎耶和華。這些描述一方面讓我們看見約瑟對耶和華的信靠和崇敬,為要把人帶到上帝面前而不是要在別人面前誇耀自己解夢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們可意識到原來耶和華讓約瑟有解夢的能力,這不但預示下一章經文他將怎樣幫助法老解夢以致被提出監和作丞相,更同時給讀者暗示了他原來非常清楚知道自己過去所做的兩個夢的意思!(見37:5-11)而因為「夢」在當時代表著來自上帝給人的信息(就如上帝的話語),包含了祂將要成就的計劃,所以我們可以想像,約瑟一直以來之所以能夠有信心去面對眼前的一切困難,是源於他對上帝的認知和對祂的信息的掌握,明白到夢境(上帝的話語)終有一天必定會成就在自己身上,以致他能夠靠著這份應許去熬過一切的不義和無辜被害而帶來的無力感。

創 40:9 司酒長就把夢告訴約瑟,對他說:「在我的夢中,看哪,有一棵葡萄樹在我面前,

創 40:10 樹上有三根枝子。枝子發了芽,開了花,結出串串成熟的葡萄。

創 40:11 法老的杯在我手中,我就拿葡萄擠在法老的杯裏,把杯遞到他手中。」

創 40:9 司酒長就把夢告訴約瑟,對他說:「在我的夢中,看哪,有一棵葡萄樹在我面前,

創 40:10 樹上有三根枝子。枝子發了芽,開了花,結出串串成熟的葡萄。

創 40:11 法老的杯在我手中,我就拿葡萄擠在法老的杯裏,把杯遞到他手中。」

創 40:12 約瑟對他說:「夢的解釋是這樣:三根枝子就是三天;

創 40:13 三天之內,法老要讓你抬起頭來(= 出監),叫你官復原職。你仍要遞杯在法老的手中,像先前作他的司酒長一樣。

創 40:14 但你得福的時候,請你記得我,向我施慈愛,在法老面前提起我,救我出這監牢。

創 40:15 我實在是從希伯來人之地被拐來的,我在這裏也沒有做過甚麼,好叫他們把我關在牢裏。」

創 40:16 司膳長見夢解得好,就對約瑟說:「在我夢中,看哪,我頭上頂著三個裝餅的籃子;

創 40:17 最上面的籃子裏有為法老烤的各樣食物,有飛鳥來吃我頭上籃子裏的食物。

創 40:18 約瑟說:「夢的解釋是這樣:三個籃子就是三天;

創 40:19 三天之內,法老要讓你抬起頭來(與40:13一致),身首異處,把你掛在木架上,必有飛鳥來吃你身上的肉。」

創 40:20 到了第三天,正是法老的生日,他為眾臣僕擺設宴席,使司酒長和司膳長

從眾臣僕中抬起頭來,

創 40:21 讓司酒長官復原職,仍舊遞杯在法老手中,

創 40:22 卻把司膳長掛起來,正如約瑟向他們所講解的。

約瑟分別講解了司酒長和司膳長的夢,而事情也完全正如他所講解的一樣在三日後發生了,司酒長官復原職,司膳長被掛起來。雖然司膳長最終被殺表面上與約瑟被提出監毫無關係,但其實上帝同時讓二人作夢並讓約瑟把兩個夢都解釋準確,就如藉著兩個見證人一同去證明了約瑟有準確解夢的能力,表明了他所說的是真正來自上帝,並非他僥倖猜中的。約瑟既能夠準確解夢,就證明了他所說「解夢是出於上帝」是千真萬確的[4],而因為他有解夢的能力,也就同時證明了他與上帝的關係,上帝會授權給約瑟,這某程度上也是上帝與他同在的確據。這些描述除了為下一章約瑟為法老解夢的記載鋪路,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約瑟是一位忠心的解釋者。他不會因為給司膳長的解釋會令他難以接受而選擇避而不談,又或因為他給司酒長的解釋會讓他高興而藉此要脅他。可以說,約瑟是一個忠心按照上帝的意思去講解的僕人,加上他沒有高舉自己的能力,而是讓榮耀全歸給上帝,在在都再次說明了約瑟有著義人的屬靈生命。

 

約瑟是活在一份張力中

一直以來經文都沒有描述約瑟的感受和內心世界,但在40:14-15透露他真實地為到自己被人誣告而難受並希望自己可以被拯救出監,這說明了約瑟也是血肉之軀的人,他並沒有因上帝的同在而無視自己的不幸和無辜受屈的遭遇,抽離現實地以「隨遇而安、處之泰然」的心態去面對(用今天的廣東話術語「堅離地」或許會更貼切)。換句話說,約瑟對上帝的信心並非抽離現實或自我麻醉,而是活在一種張力中發揮出來的!他一方面既感到艱難、無奈和無辜,但同時另一方面深明不可因此而灰心喪志、放縱自己或給予自己犯罪的藉口,仍然堅決要在困難中活出討上帝所喜悅的生命,因著自己對上帝的認識和對上帝透過兩個夢給自己的啟示而堅持站穩和行義。

創 40:23 然而,司酒長不記得(לֹֽא־זָכַ֧ר lo zakhar約瑟,竟忘了(שָׁכַח shakhach他。

經文最後記載司酒長正如約瑟解夢所指,三日後出監並官復原職,但他卻沒有照約瑟所請求的幫他出監(這將會在下一章法老做夢後才發生)。經文更兩次指他不記得約瑟、忘記了他。「記念」在希伯來的思維裏主要並非指頭腦上想起或記起某件事,而是要有所行動才算是「記念」[5],所以經文兩次指司酒長「不記得」和「忘了」約瑟,就是要強調他對約瑟的忘恩負義,沒有在自己出監後為約瑟做任何事情去協助他出監(即使他心裏是記得有約瑟這個人和他請求的內容)。也就是說,今段《妥拉》經文在結束時,約瑟仍然處於受苦的困境,他所需要的公義沒有得到伸張,他無辜被害以致承受的冤屈和不義仍然有待平反。

最後,約瑟在39章和40章所經歷的兩個遭遇非常平行(見下表)。可以說,類似的遭遇兩次重複地出現,說明了約瑟的遭遇並非偶然,而是強調他的受苦,並同時見證無論約瑟在順境和逆境中他仍然活出對上帝和對人的忠心,不會因在逆境中就隨便抱怨、懷恨,又或肆意放縱自己犯罪等等,表明了約瑟作為一個義人,他的一言一行在順逆中仍是一致。

記載的重複之處

39

40

被帶下去、被掉進

被帶下埃及,成為奴隸

被抓進監獄,成為監犯

耶和華同在

蒙恩,被主人派他管理一切

蒙恩,被監獄長派他管理所有囚犯

要服侍的對象

波提乏和他的妻

司酒長和司膳長

忠誠

忠心於主人而不被主人的妻勾引

忠心地為二人解夢

不幸的遭遇

波提乏的妻陷害了約瑟,使他下監

司酒長忘記了約瑟,沒有救他出監

 

《先知書選段》經文(52:3-53:5)與《妥拉》經文(創39:1-40:23)的聯繫

賽 52:3 耶和華如此說:「你們白白地被賣,也必不用銀子贖回。」

賽 52:4 主耶和華如此說:「先前我的百姓下到埃及,在那裏寄居,末後又有亞述人欺壓他們。」

賽 52:5 我的百姓既是白白地被擄,如今我在這裏做甚麼呢?這是耶和華說的。轄制他們的人歡呼,我的名終日不斷受褻瀆,這是耶和華說的。

賽 52:6 因此,我的百姓必認識我的名;在那日,他們必知道說這話的就是我。看哪,是我!」

賽 52:7 在山上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息,傳揚救恩,那人的腳蹤何等佳美啊!他對錫安說:「你的上帝作王了!」

賽 52:8 聽啊,你守望之人的聲音,他們揚聲一同歡唱;因為他們必親眼看見耶和華返回錫安。

賽 52:9 耶路撒冷的廢墟啊,要出聲一同歡唱;因為耶和華安慰了他的百姓,救贖了耶路撒冷。

賽 52:10 耶和華在萬國眼前露出聖臂,地的四極都要看見我們上帝的救恩。

賽 52:11 離開吧!離開吧!你們要從巴比倫出來。你們扛抬耶和華器皿的人哪,不要沾不潔淨的東西,離去時務要保持潔淨。

賽 52:12 你們出來必不致匆忙,也不致奔逃;因為耶和華要在你們前頭行,以色列的上帝必作你們的後盾。

賽 52:13 看哪,我的僕人(עַבְדִּ֑י行事必有智慧,他必被高升,高舉,升到至高之處。

賽 52:14 許多人因他驚奇──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他的外表比世人枯槁──

賽 52:15 同樣,他也必使許多國家驚奇,君王要向他閉口。未曾傳給他們的,他們必看見;未曾聽見過的事,他們要明白。

賽 53:1 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

賽 53:2 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他無佳形美容使我們注視他,也無美貌使我們仰慕他。

賽 53:3 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

賽 53:4 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是被上帝擊打苦待。

賽 53:5 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被壓傷。因他受的懲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今段《先知書選段》經文位於《以賽亞書》第二大分段的前半部分(賽40-55章),並且關乎「受苦僕人」這個突出的主題[6]。一開始經文提及以色列民「白白被賣」(52:3)和「白白地被擄」(52:5)等,這與約瑟無辜受害的情況相似。而52:6-12述說了耶和華認識祂的百姓、會經歷上帝(52:8)、有上帝的安慰(52:9)和有上帝的帶領(52:12)等等,就彷如今段《妥拉》經文中約瑟經歷「耶和華的同在」那樣。52:11強調上帝要他們從巴比倫「離開」和「出來」,這在字眼上跟今段《妥拉》經文描述約瑟要「逃、出」波提乏妻子的勾引平行。最後一段52:12-53:5仔細描述一位「受苦僕人」的情況,「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跟約瑟所遭遇的不幸經歷明顯地平行。而「他無佳形美容使我們注視他,也無美貌使我們仰慕他。」(53:3)則跟約瑟的「英俊健美」成了強烈的對比,或許可以理解《以賽亞書》這裏所指的受苦僕人,情況比約瑟所受的苦有過之而無不及。

學者對《以賽亞書》中所指的「受苦僕人」的身分一直頗有爭議,雖然從上下文中「以色列」(祂的百姓)是最為貼切的理解,可是53章所記有關「受苦僕人」的細節卻又不太符合以色列的情況,而對於基督徒來說,我們反而更能從主耶書亞(耶穌)的生命找到認同感。筆者認為可能上帝在講述祂心目中最理想「受苦僕人」的樣板,這位僕人必須「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和「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被壓傷。」而且因為這位僕人所受的懲罰而讓人能得平安;並因他所受的鞭傷而讓人得醫治,所以這對以色列而言,他們未能完全符合上帝對這位「受苦僕人」的要求和描述(他們受苦多數不是無辜,而且因著自己的罪孽和上帝要出手管教以致亡國被擄)。最終我們明白唯有耶書亞一人能完全符合上帝對這位「受苦僕人」的要求,只有他能完美地成就上帝想要達成的終極拯救計劃。但無論如何,我們已經先從約瑟的生命一瞥上帝心目中「受苦的僕人」的影兒,祂就是要這樣的一種義人生命去受苦和承擔罪責,以致祂可以成就對人的應許和救贖計劃。最後,下表嘗試列出《先知書選段》經文(賽52:3-53:5)與《妥拉》經文(創39:1-40:23)之間一些平行的主題以及在原文裏共通的字眼。

《先知書選段》(賽52:3-53:5

《妥拉》(創39:1-40:23

賽 52:3-4 耶和華如此說:「你們白白地被賣,也必不用銀子贖回。」主耶和華如此說:「先前我的百姓下到(יָֽרַד)埃及(מִצְרַ֛יִם⋯⋯又有亞述人欺壓他們。

創 39:1 約瑟被帶下(הוּרַ֣ד)埃及去(מִצְרָ֑יְמָה。有一個埃及人波提乏,是法老的官員,是護衛長,他從那些帶約瑟下來的以實瑪利人手中把約瑟買了去。

賽 52:11 離開吧!離開吧!(יָצָא x2 你們要從巴比倫出來(יָצָא。你們扛抬耶和華器皿的人哪,不要沾不潔淨的東西,離去時務要保持潔淨。

賽 52:12 你們出來(יָצָא必不致匆忙,  也不致奔逃;因為耶和華要在你們前頭行,以色列的上帝必作你們的後盾。

創 39:12 ⋯⋯ 約瑟把衣服留在她手裏,逃出(יָצָא外面去了。

創 39:13 婦人看見約瑟把衣服留在她手裏逃到外面,

創 39:15 ⋯⋯就把他的衣服留在我這裏,逃出(יָצָא外面去了。」

創 39:18 ⋯⋯他就把衣服留在我身邊,逃到外面。」

創 40:14 但你得福的時候,請你記得我,向我施慈愛,在法老面前提起我,救我出(יָצָא這監牢。

賽 52:13 看哪,我的僕人(עָבַד行事必有智慧,他必被高升,高舉,升到至高之處。

創 39:17 就用這樣的話對他說:「你帶到我們這裏來的那希伯來僕人(עָבַד進來要調戲我,

創 39:19 主人聽見他妻子對他說的話,說:「你的僕人(עָבַד就是這樣對待我」,就非常生氣。

賽 52:14 許多人因他驚奇──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他的外表比世人枯槁──

賽 53:2 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  像根出於乾地。他無佳形美容使我們注視他,也無美貌使我們仰慕他。

創 39:6 波提乏把他一切所有的都交在約瑟手中,除了自己所吃的食物,其他的事一概不知。約瑟英俊健美

賽 53:4 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即「無辜地受苦」),是被上帝擊打苦待。

創 40:15 我實在是從希伯來人之地被拐來的,我在這裏也沒有做過甚麼,好叫他們把我關在牢裏。」(無辜地受苦)

 

猶大和她瑪的故事(創38章)與約瑟在波提乏家的遭遇(創39章)的平行

表面上猶大和她瑪的故事(創38章)和約瑟在波提乏家的遭遇(創39章)毫無直接關係,但其實兩章經文的關係密切。下表嘗試按主題比較猶大和約瑟二人的經歷和回應:

平行之處

38章(猶大的生命)

39章(約瑟的生命)

對比二人的屬靈生命

下去

創 38:1 那時,猶大離開他兄弟們下去,到一個名叫希拉的亞杜蘭人的家附近支搭帳棚。

創 39:1 約瑟被帶下埃及去。有一個埃及人波提乏,是法老的官員,是護衛長,他從那些帶約瑟下來的以實瑪利人手中把約瑟買了去。

猶大離開自己的兄弟「下去」,象徵著猶大的屬靈情況走下坡;相反,約瑟是無辜地被帶下埃及的,並不是他的屬靈生命不好,反而藉此見證了他的忍耐和堅毅!

堅決拒絕同寢

創 38:6 猶大為長子珥娶妻,名叫她瑪。

創 38:7 猶大的長子珥在耶和華眼中看為惡,耶和華就殺死了他。

創 38:9 俄南……就洩在地上,不為哥哥生子立後。

創 39:8-9 約瑟拒絕,對他主人的妻子說:「看哪⋯⋯我怎能行這麼大的惡,得罪上帝呢?

創 39:10 她天天這樣對約瑟說,約瑟卻不聽從她,不與她同寢,也不和她在一起。

猶大所生的兩個兒子堅決不願和她瑪同寢生子,這是他們不願為猶大家留後的邪惡;相反,約瑟則同樣堅決不與主母同寢,然而這是他的正直和美善,也是出於對波提乏的忠誠,他不想辜負他對自己的信任,更不想因此而得罪上帝!

被困很長的日子

創 38:11 猶大對他媳婦她瑪說:「你去住在你父親家裏守寡,等我兒子示拉長大。」 因為他說:「恐怕示拉也像兩個哥哥一樣死去。」 她瑪就去,住在她父親家裏。

創 38:12 過了一段很長的日子,猶大的妻子,書亞的女兒死了。猶大受到了安慰,就和他朋友亞杜蘭人希拉上亭拿去,到他的剪羊毛的人那裏。

創 39:20 約瑟的主人把他抓起來,關在監獄裏,就是王的囚犯被關的地方。於是約瑟在那裏坐牢。

創 40:4 護衛長把他們交給約瑟,約瑟就伺候他們。他們被關了一段日子。

猶大家不好的屬靈情況維持了一段的日子也沒有改善,當中猶大作為她瑪的公公,卻一直不去履行他對她瑪的承諾,顯出他的不義;相反,約瑟因為被主母陷害以致被關在監裏一段日子。這反映約瑟長時間無辜受屈,被不義的人所害。

要求同寢

創 38:16 猶大就轉到路邊她那裏,說:「來吧!讓我與你同寢。」 他並不知道她就是他的媳婦。她瑪說:「你要與我同寢,把甚麼給我呢?」

創 39:12 婦人就拉住他的衣服,說:「你與我同寢吧!」 約瑟把衣服留在她手裏,逃出外面去了。

猶大自己主動要求與她瑪所裝扮成的妓女同寢,顯出他的敗壞和不義;相反,約瑟被主母要求同寢,而他的斷然拒絕則顯示出他的正直和忠誠。

留下證物

(婦人保管)

創 38:18 他說:「我給你甚麼信物呢?」 她瑪說:「你的印、你的帶子和你手裏的杖。」 於是猶大給了她,與她同寢,她就從猶大懷了孕。

創 38:25 她瑪被拉出來的時候,就派人到她公公那裏,對他說:「這些東西是誰的,我就是從誰懷了孕。」她又說:「請你認一認,這印、這帶子和這杖是誰的?」

創 39:16 婦人把約瑟的衣服放在身邊,直到他主人回家,

創 39:17 就用這樣的話對他說:「你帶到我們這裏來的那希伯來僕人進來要調戲我,

創 39:18 我放聲大喊,他就把衣服留在我身邊,逃到外面。

猶大要求同寢成功,並留下了自己的信物被她瑪保管。這些信物證明了猶大的敗壞和不義;相反,約瑟沒有與主母同寢,所留下的衣服被主母保管了。這衣服一方面證明了主母對約瑟行惡(勾引和陷害他),但同時更見證著約瑟不願妥協行惡,反映出他斷然拒絕惡事的正直美德。

結果

創  38:26-27 猶大承認說:「她比我更有理,因為我沒有把她給我的兒子示拉。」……的是雙胞胎

創39:20 約瑟的主人把他抓起來,關在監獄裏,就是王的囚犯被關的地方。於是約瑟在那裏坐牢。

猶大最終因著媳婦她瑪的義而扭轉了其家族的屬靈惡況;相反,沒有人為約瑟所經歷的不義出頭或平反,約瑟仍然處於一種現實惡況中。

透過對比猶大和約瑟二人的生命,我們可以看見幾乎所有猶大(或猶大家)做得不好的地方,約瑟都在承擔著該主題有關的苦果,但同時約瑟作出了與猶大完全相反的回應:當猶大放縱自己時,約瑟寧願忍受無辜被害;當猶大兩個兒子堅持行惡時,約瑟堅定不移地拒絕行惡得罪上帝;當猶大長時間容讓自己離開上帝的心意時,約瑟卻長時間忍受艱難也不要得罪上帝;當猶大放縱情慾時,約瑟卻斷然拒絕了情慾的誘惑;當猶大留下證據證明自己的不義時,約瑟就留下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和正直;最後當猶大認為自己不及她瑪有義時,約瑟所承受的艱苦就更證明了他比所有人都有義。由此可見,他們二人在這幾章描述中的平行事蹟並非偶然,筆者估計是作者特意用約瑟受苦經歷(創39-40章)的描述去平行猶大所做過的惡行,為要說明兩方面:1)公義的上帝沒有把雅各家(及猶大家)所行的惡行一筆勾銷,而是讓約瑟作為家中的一員,有份去承擔因罪惡而帶來的後果;2)透過約瑟的受苦去證明他活出義人的生命,以致合資格被上主使用去拯救雅各家,扭轉他們的屬靈惡況(就如之前她瑪的生命可以扭轉猶大家一樣)。而如果猶大行惡尚且可因著他媳婦她瑪的義,而有機會回轉悔改,使整個猶大家的屬靈情況得以逆轉,更何況是約瑟(雅各兒子)這個不斷無辜受苦的義人生命呢?他在邪惡的世代中被賣、被陷害和被忘記,卻仍然選擇行事正直、忠誠和堅拒犯罪,這樣的生命豈不是更可以在當時黑暗和充滿邪惡的世代中為上帝發更大的光,被上帝更大使用去拯救和扭轉當時整個雅各家的屬靈情況,甚至成為別人的祝福、為全地帶來拯救,讓上帝的應許和救贖計劃得以成就。

 

何謂有「耶和華的同在」?

在今段《妥拉》經文中,「耶和華的同在」是一個非常突出的主題,然而這同時是出現在受苦的約瑟生命中。我們可從他的身上更清楚理解「耶和華的同在」這個觀念的正確意思:

1. 是別人可以看見的:上帝與約瑟同在,是波提乏和監獄長都親身感受到的,所以上帝的同在不在乎人自吹自擂,說自己有某種獨特或靈異的經歷,而是在於是否可流露出一種讓旁人也可以看見(感受得到)的生命特質。

2. 為別人帶來祝福:波提乏知道上帝與約瑟同在就重用約瑟,以致波提乏自己也可經歷到上帝的賜福。所以上帝的同在是透過我們的生命讓人信靠上帝,並為身邊的人帶來祝福,而不是出現許多自身的生命問題、常為別人加添煩惱的情況。

3. 先考慮別人和上帝:上帝與約瑟同在時,他首要考慮的不是滿足自己的私慾,而是先顧及別人的感受和考慮上帝的想法,因此他不會做傷害別人或得罪上帝的事情!他會因為別人和上帝的緣故,而毫不猶疑地堅拒行惡、不會在沒有人知道時就犯罪、更不會放縱自己的私慾、追求或留戀上帝所不喜悅的事情。

4. 不等於事事如意、不被人所害:我們很容易誤會有上帝的同在就等於事事如意,或者當事情進展順利就誤以為必定是出於上帝的同在或喜悅(相反事情不順利就等於上帝不同在或不眷顧等)。我們從約瑟的經歷清楚看見,上帝與他同在的確讓他起初在波提乏家或監獄裏都經歷蒙恩和順利,可是這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後來也會遭遇苦難和被害。因此,筆者認為事情的順利雖然某程度可象徵著上帝的同在或保守,但我們不能完全這樣去衡量。因為不論順境或逆境,上帝也可以與我們同在,甚至有時事情不順利也可以是出於上帝的保護和攔阻(例如:上帝攔阻巴蘭先知上路,見民22章)。上帝的同在是為要使我們在得時或不得時都能見證祂和榮耀祂,在順境中不會自恃或濫權,在逆境中不會喪志和放縱,其最終的目的是為要讓我們得勝困難去成就祂的旨意,這與滿足我們自己的期望和心願無關。

5. 能解釋上帝的心意,為要榮耀上帝:上帝與約瑟同在,不是為了讓他自我感覺良好或為了個人的滿足(他在監獄中也希望能被人記念以致可獲救出監,反映上帝的同在未必讓他肉身上得著順利和滿足),而是讓他能夠明白和解釋上帝的心意(解夢),藉此成就上帝的心意,將榮耀單單歸給祂。所以,上帝不會想與那些驕傲自恃的人同在,而是選擇與謙卑和忠心地傳講祂心意的人同在。

 

結語:從約瑟身上明白何謂耶和華的同在

透過比較創38和39章中猶大和約瑟的生命,我們可以更明白上帝的公義、祂行事的法則和怎樣的生命質素可以被祂使用去成就祂的計劃,就是不論在順境或逆境中仍然堅定忠心於上帝的人。而約瑟所經歷的種種受苦、無辜被害等並非毫無意義,這些一方面表明了上帝公義的原則,另一方面同時證明了約瑟的正直、忠誠和不犯罪的決心,他活出了義人的生命質素,合乎上帝對「受苦僕人」的要求,因此往後被上帝大大使用去扭轉雅各家和為當時的全地帶來拯救(在之後的幾章經文就會記載到)。而他所經歷的受苦人生也是後事的影兒,預表了主耶書亞的義人受苦的生命,讓我們更深體會為何上帝要讓主受苦、為何耶書亞能完全地成就「受苦僕人」這個身分以致能承擔我們的罪孽、為何耶書亞是合資格去達成上帝的救贖計劃和日後可以回來審判世界等等。另外,約瑟經歷的無辜被害同時也可教導我們,人生所經歷的苦難是可以因著人的罪惡所引致的,這提醒我們罪惡所帶來的惡果是需要付代價和有人去承擔的。所以我們必須感謝耶書亞承擔了我們罪債的這份恩情,同時提醒我們要立志不再犯罪行惡,不要讓邪惡透過我們的生命繼續去帶出惡果,我們的生命既然被救贖,就不應該再活在黑暗中,反倒要在黑暗中為主發光,讓人認識上帝。

最後,今段《妥拉》經文教導我們何謂「上帝的同在」。當約瑟無論在順境或逆境時都能經歷到上帝的同在時,我們就要明白和接受,人生的確會時有順逆,我們不可以因順境就肆意放縱自己去行惡、為要滿足自己的私慾等;同樣地,屬上帝的人在經歷不幸甚至無辜被害時,要相信上帝仍然可以與人同在,祂的同在是為要幫助我們在困難中得力去見證和榮耀祂。求聖靈幫助我們,無論面對順境或逆境,都選擇不容讓邪惡在我們的身上掌權,讓我們能活出與上帝救恩和祂同在相稱的人生,不去辜負主對我們的信任、託付和拯救。阿們。


[1]上一篇《妥拉》與《先知書選段》的查經摘要:〈猶大和她瑪故事的屬靈意義 〉

[2] 參39:2、3、21、23。

[3] 埃及位於赤道,天氣非常酷熱,約瑟不太可能工作時穿著多於一件衣服(另參拉比Abarbanel,The Commentator’s Bible)。甚至我們從大部分繪畫古代埃及男性的圖畫可見,當時的男人都不穿上衣,所以這裏「衣服」很大機會指約瑟用來包裹他下身的一種紗籠圍裙而已。也就是說,主母當時可能抓住和保留了約瑟的下身衣服,約瑟是全身光著身子逃出去的!事實上,如果主母保留的只是隨手可得的一件約瑟的外衣,是難以證明約瑟想侵犯她;但如果這是包裹約瑟的下身衣服,情況就截然不同了,甚至主母本身有必要主動解釋和澄清為何自己會拿住約瑟的貼身下衣。

[4] 現代人所發的夢可以因為多個原因(例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在睡前看令自己情緒受影響較深的影像所致;撒旦所撒的種等等),未必一定出於上帝。我們不能因為《創世記》這裏所記載的夢境是上帝所賜就直接推論出現代人的夢全都是上帝的意旨或有甚麼特別啟示,以致盲目渴求解夢的需要和能力。

[5] 參本機構聖經原文學習文章〈希伯來文(2)זָכַר  Zakhar 記念〉。

[6] 學者一般認為《以賽亞書》裏有四首「僕人之歌」,都在40-55章當中(賽42:1-4、49: 1-6、50:4-9;52:13-53:12),而今次這段《先知書》經文就包含第四首「僕人之歌」的內容。


《妥拉與先知書選段》查經摘要(安息日研經坊):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