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上帝「創造」(轉化)我們的生命!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19-11-30)《妥拉》與《先知書選段》創1:1-2:3、賽65:17-66:1 查經摘要(1)(作者:Herbert Chan)

(圖為「上帝六日創世的經過」(參創1:1-2:3)攝於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 © Franz Gerhard – stock.adobe.com

創1:1-2:3和賽65:17-66:1都提及「上帝創造」,試討論:

1)這兩段經文有哪些共通之處(字眼及主題),使它們聯繫起來?

2)從這兩段經文對上帝創造的描述,我們可以怎樣明白上帝的行事和作為?

 

 

《聖經》創世故事的寫作背景

創1:1-2:3是《妥拉》以至整本《聖經》的序言,記載了上帝創造天地的經過。雖然大部分信徒都熟知上帝用六日來創造世界,然後在第七日安息,但我們對「創造」同時存有不少難解的疑問,例如:為甚麼在創造以先,地和水就已經存在(1:2)?如果在第一日造了光,在第四日才造太陽、月亮(大光、小光),那麼第三日所造的花草樹木怎樣生長?它們不需要陽光來進行光合作用嗎?為甚麼上帝在第二日的創造裏沒有說「好」,但在第三日卻說了兩次?為甚麼全能的上帝不在一日就完成創世而需要六日?我們之所以會產生這些問題,筆者認為是由於我們忽略了聖經的文化背景,假設了創1:1-2:3是要向我們解釋上帝創世的步驟(祂每一日要造些甚麼)。要知道我們其實並非《創世記》的首批讀者,所以要先放下這些假設,然後從古代以色列人所身處的文化背景去讀,相信就更能理解上帝是怎樣藉著創世的記載去教導古代的以色列人去認識祂。當我們以這種態度去讀創世的經文時,很可能以上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答。

首先,《聖經》的創世故事並非古代世界裏唯一的創世故事,古近東的兩河流域(米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等地都各自有其創世的神話故事[1]。考古出土的烏加列泥板就記載了迦南神明,例如Yam(海、大水)、El(最大的神)和我們較為熟悉的Ba’al(巴力[2])等等。這些神話故事,都成為了《聖經》的寫作背景。也就是說,《聖經》的創世記載是針對當時那些神話,以及古代人對那些創世神話的信念而寫成的,好讓當時備受那些神話影響的以色列民對耶和華和祂的作為有正確的認識,明白到那些神明不能與上帝相比。例如,那些神明會繁衍或誕生下一代的神明,像在建立一個家族,他們各自又會創造世界的某部,彼此甚至要經過一番爭拗才能完成創造;但耶和華卻是獨一的,自有永有,無需再生或衍生,祂獨自創造了整個世界,說有就有,命立就立,期間沒有任何掙扎或攔阻[3]。由此可見,對比著古近東、埃及和迦南神明的有限性和彼此不和,創1:1-2:3所表達的創世記載明顯地是要高舉上帝的大能、全能和獨一,強調世上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握之內,那些所謂的神明為古代人所懼怕、是因為人誤以為那些神明有能力、既創造世界,又掌管生命,但《聖經》讓我們知道那些神明所投射出來的太陽、海和天等等,都只不過是《聖經》裏沒有生命的被造之物,它們根本不能與耶和華上帝相提並論!

 

1:1-2是世界的原來景況

創1:1 起初,上帝創造בָּרָ֣א baraהַשָּׁמַ֖יִם hashama’yimהָאָֽרֶץ ha’aretz)。

「起初」的原文 בְּרֵאשִׁ֖ית(Bereshit)對猶太人來說並不是指「時間的起始點」,而是強調「當~開始時的景況」[4]。所以,在創造之前就已經有「地」和「海」並不成為一個矛盾,因為作者要指出的是「當上帝要創造時,那時世界的狀況」,而且「創造」的原文 בָּרָ֣א (bara)並非解作「從無到有創造出來」,而是指「塑造、轉化、改變型態、製作」等(參BDB)。至於「天」和「地」,原文都附有定冠詞 הַ ha (就如英文的the),較貼切的翻譯是「這個天」和「這個地」,意味著天地是作者與讀者都已知的,而並非本來不存在、首次出現的東西。故此,整節創1:1是在回應「在上帝轉化這天地時,情況是怎樣的呢?」而創1:2就是給這個情況作出描述。

創1:2 הָאָ֗רֶץ ha’aretz)是空虛混沌תֹ֨הוּ֙ וָבֹ֔הוּ tohu vavohu;按原文的字序應為「混沌空虛」),深淵上面עַל־פְּנֵ֣י תְה֑וֹם al-penei tehom)一片黑暗חֹ֖שֶׁךְ choshekh);上帝的靈運行מְרַחֶ֖פֶת merachephet)在水面上עַל־פְּנֵ֥י הַמָּֽיִם al-penei hama’yim)。

創1:2描述到在上帝創造(轉化)之先,當時的情況有三方面:1)地是「混沌和空虛」תֹ֨הוּ֙ וָבֹ֔הוּ tohu vavohu),也就是毫無意義、沒有功能、沒有內涵;2)深淵上面充滿「黑暗」חֹ֖שֶׁךְ choshekh);3)而當時存在的「水」הַמָּֽיִם)可對應著迦南神話裏的Yam(海、大水),它居住在深淵,為迦南人所恐懼[5]。而整節經文唯一的動詞「運行」מְרַחֶ֖פֶת merachephet)的正確意思是「撲擊、震攝」(參申32:11,耶23:9)[6]。另外, עַל־al)是一個特別的介詞,它的意思可以指「在~之上」或「與~對立」,當它放在「撲擊、震攝」這個動詞之後,就明顯帶有「與『大水』對立」的意思。所以,創1:2的完整意思應該是「上帝的靈在撲擊(或震攝)迦南文化裏為人所懼怕的神明『大水』」。也就是說,之後記載的六日創造(轉化),是要記載上帝怎樣攻擊和改變上述三種情況,讓人認識上帝的大能!

 

上帝六日的創造(轉化)工作

對於六日創世的故事,我們往往把重點放在每一日上帝創造了甚麼。然而,在創1:1-2的古代文化背景下,《聖經》記載的六日創世,其實是要糾正古代神話裏那些神明創世的錯誤觀念。第一日(1:3-5)的描述是要說明上帝要攻擊「暗」חֹ֖שֶׁךְ choshekh)(1:2),所以上帝說「要有光」,並把光暗分開,上帝以祂的話限制了「暗」חֹ֖שֶׁךְ choshekh)的權勢。第二日(1:6-8)的描述是要說明上帝在攻擊「水」הַמָּֽיִם)(1:2),祂把水上下分開,同樣是在限制「水」הַמָּֽיִם)的權勢。上帝每一日的創造工作都以「有晚上,有早晨」來作結,正是要指出因著上帝創造(轉化)的工作,每一日世界都從黑暗中變成了光明。

創 1:9 上帝說:「天下面的水(הַמַּ֜יִם 『大水』)要聚集在一處,使乾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

創 1:10 上帝稱乾地為「地」הָאָרֶץ),稱聚集在一起的水為「海」。上帝看為好的。

創 1:11 上帝說:「הָאָרֶץ)要長出植物,就是含種子的五穀菜蔬,和會結果子、果子裏有種子的樹,在地上עַל־הָאָ֑רֶץ)各從其類。」事就這樣成了。

創 1:12 於是הָאָרֶץ)長出了植物:含種子的五穀菜蔬,各從其類;會結果子、果子裏有種子的樹,各從其類。上帝看為好的。

創 1:13 有晚上,有早晨,這是第三日。

第三日上帝進一步限制「水」הַמָּֽיִם)的範圍,讓它左右分開,露出乾地。也就是說,「地」本來正處於被水淹沒的情況,失去其乾地的面貌,現在上帝把情況逆轉,讓「地」恢復原貌並賦予它功能,讓地生出多種植物、各從其類並結出果子,延續上帝創造的工!由於「水」הַמָּֽיִם)的權勢在第二日未有被完全限制,所以在第二日上帝並沒有說「好」。第三日當上帝完成了對「水」הַמָּֽיִם)的限制,並使「地」恢復其功能去延續上帝創造的工,上帝就在第三日說了兩次「好」(1:10、12)。

創 1:14 上帝說:「天上要有光體來晝夜,讓它們記號,定季節、日子、年份,

創 1:15 它們要在天空發光,照在地上חֹשֶׁךְ)。」事就這樣成了。

創 1:16 於是上帝造了兩個大光體,大的晝,小的夜,又造了星辰。

創 1:17 上帝把這些光體擺列在天空,照在地上עַל־הָאָֽרֶץ),

創 1:18 管理וְלִמְשֹׁל֙ 控制)晝夜,分別וּֽלֲהַבְדִּ֔יל 分隔)光חֹשֶׁךְ)。上帝看為好的。

創 1:19 有晚上,有早晨,這是第四日。

當上帝把穹蒼(天)以下的「水」左右分開之後,第四日祂在「天上」(穹蒼以上的「水」;參1:7-8)擺設光體,來管理晝夜,把光和חֹשֶׁךְ)分開,就如第一日創世時限制「暗」一樣,使天上的「暗」得以受管制。留意,當上帝不斷限制「水」和「暗」的同時,祂也在不斷建造「地」這個空間,繼第三日地恢復為乾地、生出植物後,第四日它得到光照(1:15、17)。可見,「地」一直是上帝所關注的,它在上帝創造的過程中不斷被轉化,成為越來越美好的環境。

創 1:20 上帝說:「水要滋生眾多有生命之物;要有鳥飛在地面以上עַל־הָאָ֔רֶץ),天空之中(עַל־פְּנֵ֖י רְקִ֥יעַ הַשָּׁמָֽיִם)。」

創 1:21 上帝就創造了大魚和在水裏滋生的各樣活動的生物,各從其類,以及各樣有翅膀的鳥,各從其類。上帝看為好的。

創 1:22 上帝就賜福יְבָ֧רֶךְ)給這一切,說:「要繁殖增多,充滿在海的水裏(הַמַּ֙יִם֙ בַּיַּמִּ֔ים);飛鳥也要在地上בָּאָֽרֶץ)增多。」

創 1:23 有晚上,有早晨,這是第五日。

第五日上帝造出天上的飛鳥和水裏的生命之物,並首次提及「賜福」,看來是跟給予牠們「繁衍和充滿」這份使命和職責有關。上帝把部分屬於自己的創造工作,交托給有生命之物去延續及承傳,讓參與其中的都成為蒙福的一分子。另外,要留意經文再兩次提及「地」(1:20、22),可見上帝的創造工程仍然是改進「地」的情況,讓它變得更為美好。

創 1:24 上帝說:「地要生出有生命之物,各從其類,就是牲畜、爬行動物、地上的走獸,各從其類。」事就這樣成了。

創 1:25 於是上帝造了地上的走獸,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和地上一切的爬行動物,各從其類。上帝看為好的。

創 1:26 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בְּצַלְמֵ֖נוּ),按著我們的樣式כִּדְמוּתֵ֑נוּ)造人,使他們管理יִרְדּוּ֩ 掌權、管轄)海裏的魚、天空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以及地上爬的一切爬行動物。」

創 1:27 上帝就照著他的形像創造人,照著上帝的形像創造他們;他創造了他們,有男有女。

創 1:28 上帝賜福וַיְבָ֣רֶךְ)給他們,上帝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這地,治理它;要管理רְד֞וּ 掌權、管轄)海裏的魚、天空的鳥和地上各樣活動的生物。」

創 1:29 上帝說:「看哪,我把全地一切含種子的五穀菜蔬和一切會結果子、果子裏有種子的樹,都賜給你們;這些都可作食物。

創 1:30 至於地上一切的走獸、天空一切的飛鳥,並一切在地上爬行的,有生命的動物,我把綠色植物賜給牠們作食物。」 事就這樣成了。

創 1:31 上帝看一切所造的,看哪,都非常好。有晚上,有早晨,這是第六日。

第六日上帝在「地」上造出走獸和人。祂賜福予人,給予他們生養眾多、遍滿這地的使命,並賜他們治理海裏、天空和地上各樣生物的權柄,一切植物(除了創2-3提及的分辨善惡樹)都要用來供給人所需的食物,這剛好與古近東神話裏有關造人的原意完全相反[7]。神話裏的人往往沒有甚麼價值,其存在的目的就是要為神明供應食物,滿足它們的需要;但耶和華卻不是這樣,祂使人擁有像祂自己那樣的形像和樣式(不是外表,而是內在的特質,例如性情、品格和價值觀等等[8]),祂自己沒有任何的缺乏不足,祂為人預備極好的環境(「地」)、供應食物,並授予人權柄去管理,像祂有能力去創造和管治一樣。

 

上帝的完美國度和祂的行事

創 2:1 天和地,以及萬象צְבָאָֽם 它們的軍隊、主持人、戰事)都完成了。

創 2:2 到第七日,上帝已經完成了造物之工,就在第七日安息了,歇了他所做一切的工。

創2:3 上帝賜福וַיְבָ֤רֶךְ)給第七日,將它分別為聖,因為在這日,上帝安息了,歇了他所做一切創造的工。

第七日上帝完成了天、地、萬象的創造(轉化)工作而安息了。其中「萬象」一詞往往被人看作是天上的星宿,上帝把它們安設在天,但它在原文 צְבָאָֽם tzva’am的字面意思是「它們的軍隊、主持人、戰事」。也就是說,上帝完成天地的創造(轉化),以及天地的戰事。而當一切都按照上帝的話語成就,「暗」和「大水」受到限制,上帝針對它們的工作完工,祂的權能得以不受攔阻地彰顯,而且被造之物會延續下去,讓上帝的國度一直擴展,這時上帝可以安息了。

從上述對上帝創世的描述,我們可以得出下表的總結,並下列一些對上帝的行事和作為的明白:

創造(轉化)

分開(=> 針對混沌」的情況)

 

充滿(=> 針對「空虛」的情況)

第一日

第四日

大光、小光、星體

第二日

水上下分開

第五日

水裏有魚、天上有飛鳥

第三日

水左右分開,露出乾地,有菜蔬、會結果子的樹等

第六日

地上有走獸、最後造人

第七日

上帝安息,賜福這日,定為聖日

  1. 上帝的話語帶有能力,可轉化、限制人所懼怕的景況(大水、暗),在黑暗中賜下光照;

  2. 上帝的靈做事井然有序,並不混亂;

  3. 上帝是那位為一切定義、命名、定標準(好與不好)的;

  4. 上帝作事循序漸進(見上表),祂逐步建立、按著時間和情況來行事,並不著急;

  5. 上帝是那位賜平安、懷好意和賜下祝福的,祂建造美好的環境讓人居住並供應食物;

  6. 上帝親自建立自己的國度,祂的話、權柄和能力不斷彰顯,過程中毫無攔阻;

  7. 上帝安設萬物、擺放它們的位置、又賜福給它們(給予使命),讓祂的國可以不斷地延續和發展!

 

《先知書選段》賽65:17-66:1的主題信息

《以賽亞書》是《希伯來聖經》先知書中《後先知書》之首,神學信息極其豐富,並涵蓋了亞述、巴比倫和波斯時期上帝對南國猶大的教導和預言。它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部分,對應著這三個時期中以色列民的處境:1)1-39章的內容大部分是有關「警告和審判」的信息;2)40-55章是以色列人被擄亡國之後,關於「受苦中的盼望和拯救的應許」;3)56-66章是關於「重建和應許的實現」。而這次《先知書選段》的賽65章屬於第三部分,與以色列民回歸、重建耶路撒冷有關。

賽 65:17 「看哪,我!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被人放在心上;

賽 65:18 當因我所造的בוֹרֵ֑א boreiבָּרָ֣א bara 的分詞)歡喜快樂,直到永遠;看哪,因為我בוֹרֵ֧א borei)耶路撒冷為人所喜,造其中的居民為人所樂。

賽 65:19 我必因耶路撒冷歡喜,因我的百姓快樂,那裏不再聽見哭泣和哀號的聲音

賽 65:20 那裏沒有數日夭折的嬰孩,也沒有壽數不滿的老人;因為百歲死的仍算孩童,未達百歲而亡的算是被詛咒的。

賽 65:21 他們建造房屋,居住其中,栽葡萄園,吃園中的果子;

……

賽 65:24 他們尚未求告,我就應允;正說話的時候,我就垂聽。

這段經文說上帝要造新天新地,轉化回歸餘民的心,讓他們感到回歸重建耶路撒冷和聖殿是應當歡喜快樂的。這反映出當時回歸的子民內心並不開心和滿足。客觀的原因可以有幾方面[9]:1)他們要與原本留在耶路撒冷的人磨合共處,當中包括亡國被擄後住進裏面的外族人。而這些人中間可能帶著過去上帝不喜悅的敬拜和宗教行為;2)賽40-55章的應許非常榮美,但現實的耶路撒冷卻頹垣敗瓦,可以說與以色列人所期望的有極大的落差;3)復修重建聖殿和整個城市的工程浩大,不容易達成,過程中更容易出現意見不合的情況。另外,賽65章的描述猶如一面鏡子般反映出回歸的子民所面對的艱難、恐懼和失望的心情。例如:65:19反映他們過去有極多的哭泣和哀號的聲音;65:20反映他們昔日的年歲極短,曾處於危難和生命受威脅的困境裏;65:21反映他們徒勞無功,不能住自己所建的房子,吃自己所栽種的成果;而65:24則反映他們經歷不到上帝的同在,在困境中他們的禱告未蒙垂聽。

賽 65:25 野狼必與羔羊同食,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蛇必以塵土為食物;在我聖山的遍處,牠們都不傷人,也不害物;這是耶和華說的。」

賽 66:1 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能為我造怎樣的殿宇呢?哪裏是我安歇的地方呢?

賽65:25與11:6-7的字眼相仿,是預言彌賽亞時代來臨的和諧美好景況。換句話說,65:25是提醒子民不要著眼於現實的艱難和失意,而需要仰望耶和華,祂拯救的日子必會來臨。66:1表明子民不應因為重建聖殿和聖城的工作艱難而苦惱,因為上帝並不缺乏,祂根本不需要住在人手所建的聖殿裏也能與子民同在,所以不要著眼於目前的現實和外在的建築物,而是要仰望主,在重建的過程中懷著盼望和喜樂的心去參與,配合上主的工作,主必喜悅。

 

《妥拉》與《先知書選段》的連繫

共通之處

《妥拉》(創1:1-2:3)

《先知書選段》(賽65:17-66:1)

創造(בָּרָ֣א bara)天地

創 1:1 起初,上帝創造(בָּרָא)天地

賽65:17 「看哪,我造(בוֹרֵ֛א地……當因我所造的(בוֹרֵ֑א歡喜快樂,直到永遠;看哪,因為我造(בוֹרֵ֧א耶路撒冷……

עַל־ al-)~之上

創 1:2 ……深淵上面(עַל־一片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עַל־)(上帝要針對「暗」和「水」去創造)

賽65:17 ……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被人放在心上(עַל־לֵֽב)(上帝要針對人的「心」去創造)

賜福(בָּרַךְ barakh

創1:28 上帝賜福(וַיְבָ֣רֶךְ給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這地,治理它;要管理海裏的魚、天空的鳥和地上各樣活動的生物。」

賽65:23 他們必不徒然勞碌……因為他們和他們的子孫都是蒙耶和華賜福(בְּרוּכֵ֤י的後裔。

食物

יֹאכֵ֑ל אָכְלָֽה  akhelah / yokheil

創1:29-30 一切含種子的五穀菜蔬和一切會結果子……都賜給你們;這些都可作食物(לְאָכְלָֽה……

賽65:21 他們建造房屋,居住其中,栽葡萄園,吃(יֹאכֵ֑ל園中的果子;

賽65:17-66:1採用了一些創1:1-2:3的關鍵字眼,使兩段經文緊緊連繫起來。創1:1-2:3是上帝國度的完美典範,往後的歷史事件(包括以色列民回歸重建,和聖經其他提及「上帝的創造」之處)都與創1:1-2:3有關,以這段經文為例,它與創1:1-2:3有不少的平行:

  1. 正如上帝在創世時用祂的話對付黑暗和大水(深淵),打破古人對它們的恐懼和迷思;同樣地,上帝也藉以賽亞傳遞祂的話去轉化人的心,移除人對回歸重建聖殿和聖城的擔心、恐懼和無力感,使人心從艱難的轄制中得釋放和喜樂。

  2. 創1:1-2:3裏上帝用祂的話分開和限制黑暗和大水,好恢復「地」的功能,使它從空虛混沌中轉化為井然有序、充滿生機的景況,讓人可生活和得吃;同樣地,賽65:17-66:1裏上帝也用祂的話來扭轉人心,以多重的應許使人從絕望,變為對將來滿有盼望,包括栽種的必定得吃。

  3. 創1:1-2:3裏上帝賜福與人(給予使命),讓人帶著祂的形象、樣式和權柄去管理世界,並生養眾多、遍滿地面,也就是延續上帝的創造和國度;照樣,賽65:17-66:1裏上帝提醒人要想念祂應許的彌賽亞時代,並儘管努力去重建聖殿,不要介懷過程中的成敗和艱鉅,因為上帝真正的居所不在於人手所建的建築物。子民透過回歸重建聖殿,就是有份參與去建造上帝的國度!

 

結語:求上帝「創造」(轉化)我們的生命!

《聖經》的創世記載並非指從無到有,而是要把古人對深淵、大水、黑暗等錯誤的看法扭轉過來。它們原本是使人懼怕、會帶來死亡和深不可測的神明和勢力,但上帝用祂的話限制了它們,使「地」恢復它原本乾地的狀態,並從混沌空虛中變為井然有序、充滿生機的世界。之後上帝在其中安設一切讓人去管理,並吩咐人延續祂的創造工作,讓祂的形像和樣式遍滿地面,成為上帝國度完美的典範。而在以色列的歷史裏,上帝的子民仍然要學習這個功課,對回歸的以色列人來說,他們既被上帝放在回歸重建的行列裏,就要學會克服眼中的恐懼、擔心和無力感,讓上帝的話改變他們的心,勇於走上重建上帝聖殿的路。

林後5:17 所以,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作為上帝的子民,無論面對哪一種景況我們都要在基督裏成為新造的人,被上帝話語的大能改變,把內心的「深淵、黑暗、大水」(恐懼、擔憂和無力感等等)移除和限制,好使我們的內心在艱難和壓迫中仍能仰賴上帝原先賜與我們的能力、盼望和喜樂!求主幫助我們在這個「創造」的過程中甘心樂意地被祂的話更新和轉化,好使我們成為祂合用的器皿,在祂所擺放的位置中發光發亮,有分去參與建立祂的國。阿們!

 


[1] 例如,巴比倫的創世神話Enûma Eliš,雖然寫作的目的是要歌頌神明Marduk,但它創世過程的描述跟《創世記》1章相仿。埃及有多個創世神話故事,例如埃及舊王朝的Pyramid Text (PT) 、埃及中王朝的Coffin Text (CT)、埃及新王朝的「死亡之書」和記載在主前第八世紀但相信是源自埃及舊王朝的Shabaka Stone等記載,都與《聖經》創世記載的細節有不少平行之處。參 Atwell, “Egyptian Source for Genesis 1”;Hasel, “The Polemic Nature of the Genesis Cosmology”;Johnston, “Genesis 1 and Ancient Egyptian Creation Myths”。

[2] Ba’al(巴力)的字面意思是「主」,這稱呼普遍指掌管風雨的Ba’al Hadad,但聖經其實也提及多位巴力,例如民25:3開始提及有Ba’al Peor(巴力‧毗珥),而士2:11指以色列民離開耶和華拜「諸巴力」,就是指各個巴力的意思。另外,城市如Ba’al Zephon(巴力‧洗分;參出14:2)、Ba’al Hermon(巴力‧黑門山;參士3:3)等,估計是因爲盛行拜巴力而得名。

[3] 其實上帝每一日的創造都可與這些古近東和埃及的創世神話作對比,更詳細地顯出上帝的屬性,但因為篇幅所限,這些對照希望留待日後再討論。

[4] 參A. Cohen, The Soncino Chumash (The Soncino Press; 2nd edition 1947)。

[5] 古代人對大海充滿恐懼,因為它不但不能為人所掌握,一切掉進水裏的東西只會消失,生命會死亡。

[6] 「運行」這個動詞的原文只出現在《聖經》另外兩處,就是申32:11和耶23:9,分別指「鷹怎樣攪動巢窩,在雛鷹上面飛翔(רָחַף 」和「我的骨頭全都發顫(רָחַף rachaph」,因此「運行」在這裏可以理解為一種帶有「撲擊、震攝」對方的動作。

[7] 參Hasel, “The Polemic Nature of the Genesis Cosmology,” 89。

[8] 上帝是個靈,祂本身沒有受限制的外表,也吩咐人不可以為祂製造甚麼形象,像被造物一樣。所以,形像和樣式不可能是指人在外表上與上帝相似,而是指到內在的特質。另參John H. Walton, Ancient Near Eastern Thought and the Old Testament, (Baker Academic 2006), 212。

[9] 參John Bowker, The Complete Bible Handbook (Barnes Boble), 204-5。

參考資料:

James E. Atwell, “Egyptian Source for Genesis 1,” Journal of Theological Studies 51 (2000), 441‒77.

John Bowker, The Complete Bible Handbook (Barnes Boble)

A. Cohen, The Soncino Chumash (The Soncino Press; 2nd edition 1947)

Gerhard F. Hasel, “The Polemic Nature of the Genesis Cosmology,” The Evangelical Quarterly 46 (1974):81‒120.

Erik Iversen, “The Cosmogony of the Shabaka Text,” Studies in Egyptology Presented to Miriam Lichtheim (ed. Sarah Israelit-Groll) (Jerusalem 1990) I 485-493.

Gordon H. Johnston, “Genesis 1 and Ancient Egyptian Creation Myths,” in Bibliotheca sacra 165 (April‒June 2008) 178‒194.

John H. Walton, Ancient Near Eastern Thought and the Old Testament, (Baker Academic 2006)


《妥拉與先知書選段》查經摘要(安息日研經坊):

其他「《妥拉》與《先知書選段》」的《創世記》系列查經摘要:


分享至你的: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