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心懷二意的人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20-4-25)《妥拉》與《先知書選段》(創19:1-38;賽17:14-18:7;士19:16-24)查經摘要(作者:Florence Tsang)

圖為其中一根稱為「羅得妻子」的石柱,位於以色列死海(Image © Depositphotos)

創18章提到亞伯拉罕接待耶和華和兩位天使,而19章亦提到羅得接待那兩位天使,試比較當中的異同並把它們與今章經文(創19章)所描述的細節作對照,這可反映出羅得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生命又如何成為我們的鑒戒?

 

19 章的大綱和簡介

今章主要分為五個部分:

1. 羅得接待兩位天使(19:1-3)

2. 所多瑪的罪惡(19:4-11)

3. 天使救羅得離開所多瑪(19:12-22)

4. 所多瑪與蛾摩拉被傾覆(19:23-29)

5. 摩押人與亞捫人的起源(19:30-38)

在上一章,上帝向亞伯拉罕透露祂將要審判所多瑪與蛾摩拉,而藉著亞伯拉罕的代求,上帝展現出祂在審判時仍然存著憐憫,祂願意因著人的代求而去搭救那些肯轉離罪惡道路的人,例如羅得。而由上一章16節至今章29節當中有一個倒影結構:

A 三人從那裏起程,面向所多瑪觀望(18:16)

B 耶和華要察看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18:17-21)

            C 亞伯拉罕向耶和華求情(18:22-33)

                     D 天使到了所多瑪(19:1-3)

                                          E 所多瑪人不聽羅得勸告(19:4-11)

                               X 宣佈毀滅所多瑪(19:12-13)

            E’ 羅得的女婿不聽羅得勸告(19:14)

                  D’ 天使領羅得並他的家人出所多瑪(19:15-16)

            C’ 羅得請求到瑣珥(19:17-22)

      B’ 耶和華將所多瑪、蛾摩拉和全平原毀滅(19:23-26)

A’ 亞伯拉罕觀看所多瑪和蛾摩拉(19:27-29)

這個結構的中心是上帝透過天使宣判要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藉此向全地展現祂的公義。所多瑪的結局不但成為往後以色列民的鑒戒,也是對全地的人的警告,若人不離開身處的邪惡道路,結局也將如所多瑪和蛾摩拉一樣招致上帝的審判。

而創18和創19分別記載了亞伯拉罕和羅得接待了天使,以此對比所多瑪人的態度,突顯出後者不單沒有款待客旅的心,更企圖加害他們。另一方面,經文對於亞伯拉罕和羅得怎樣接待客旅有不少平行的描述,似乎是作者刻意舖排去邀請讀者仔細比較兩章經文,並從中得到啟發。

 

羅得接待兩位天使(19:1-3

經文一開始提到「兩個天使」(שְׁנֵ֨י הַ מַּלְאָכִ֤ים sheney ha -malakhim;那兩個天使),在原文有一個定冠詞「הַ ha」,指的是「」兩個天使,也就是上一章記載亞伯拉罕所接待的那兩個,他們最後往所多瑪去(18:22)。而在今章的第1節便說到那兩個天使已經到了所多瑪,他們來是因為上帝要察看所多瑪人所做的是否真如那些控告他們的聲音一樣。(18:20-21)亞伯拉罕迎接客人的時候天正熱(18:1),約是中午時分,而天使在傍晚到達所多瑪(19:1),可見這兩章所記述的事件發生在同一天。

 經文記載羅得當時正坐在所多瑪的城門口,在古時的社會,城門口是一個進行買賣和處理城中糾紛的地方,城中的長老或領袖會坐在那裏處理這些事情,可見羅得在所多瑪已經是一個有身分的人物。經文形容羅得一看見來到所多瑪的客人,就起身迎接他們,臉伏於地下拜,說:「看哪,我主,請你們轉到僕人家裏過夜,洗你們的腳,清早起來再上路。」他們說:「不!我們要在廣場上過夜。」(19:1-2)羅得的態度與亞伯拉罕相似,同樣是起身迎接他們,臉伏於地下拜,又請他們到自己家裏住一晚再上路。天使拒絕到羅得的家而寧願在廣場上過夜,其原因或許是想留在廣場以便觀察所多瑪人,但他們最終也接受了羅得的邀請,而這也為他們後來在羅得家裏的遭遇留下了伏線。

第3節講到羅得「懇切地請他們」(וַיִּפְצַר־בָּ֣ם מְאֹ֔ד vayiftsar-bam meod),這句在原文有「極力地逼他們」的意思。款待客旅在當時本是一件平常事,但這描述不尋常的是羅得所表現出來的那份迫切。這某程度上反映出羅得非常了解所多瑪人,他大概知道若然不強迫眼前的人到自己家裏的話,他們將會在城裏遭遇到危險,因為羅得的懇切,天使最終到了他的家。羅得便為他們預備宴席,烤無酵餅,他們就吃了。(19:3)

 

所多瑪的罪惡(19:4-11

兩個天使還沒有躺下,所多瑪城的人,連老帶少所有的人,個個都來圍住那屋子。他們呼叫羅得,對他說:「今天晚上到你這裏來的人在哪裏?把他們帶出來,讓我們親近(וְנֵדְעָ֖ה venedah)他們。」(19:4-5)《呂振中譯本》更貼近原文的意思,指那些圍住羅得房子的人是「從年青的到年老的,從每一個角落來的人」。而「親近」在原文所用的字是יָדַ֖ע yada,這字除了「認識」和「知道」,也可解作「同房」[1],因此他們所說的是叫羅得把客人領出來,好讓他們跟後者發生性行為。作者刻意指從年青到年老,就是從城裏每一個角落來的人都湧到羅得的門前呼叫,想要侵犯來到他家中的客人。這對應著上一章亞伯拉罕為這城向上帝代求時,他將義人的數目逐步遞減至十個,上帝應允「為這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18:32),但很明顯,結果是整個城中除了樂意接待天使的羅得,根本連一個義人都沒有。

羅得為了保護兩位客人,於是出了門,把身後的門關上,到眾人那裏,說:「我的弟兄們,請你們不要做這惡事。看哪,我有兩個女兒,還沒有親近過男人,讓我領她們出來給你們,就照你們看為好的對待她們吧!只是這兩個人既然到我捨下,請不要向他們做這事。」(19:6-8)羅得獨自一人到外邊去,又把身後的門關上,可見他想要保護客人的決心,因為他這樣做就等於斷了自己的退路。他提出領自己的兩個女兒出去任由他們對待,這在我們的眼中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然而這反映出對當時所多瑪人(甚至對羅得一家)來說,隨便地與人發生性行為是非常普遍的事(我們從後來羅得的兩個女兒先後與父親發生關係也可見之)。因此,在當時危急的情況下,羅得唯有出此下策,期望所多瑪人會接受他的提議。我們從這些記載可見,接待客旅在當時社會是一件崇高的事,主人有責任去保護客人的安全,所以在這裏一方面可見羅得情願犧牲自己的家人亦要盡力確保兩位天使的安全;可是在另一方面,亦看見他接納了所多瑪人的邪惡,因此對他們提出的要求嘗試作出妥協和讓步。

然而所多瑪人並沒有接受羅得的提議,經文提到那時眾人說:「站到一邊去吧!」又說:「這個人來寄居,還想扮審判官呢!現在我們要害你比害他們更厲害。」眾人就往前衝向[2]羅得,要攻破大門。(19:9)在這個緊急關頭,兩個天使終於出手,他們將羅得拉入屋,然後關門,又擊打門外的人,使他們眼睛迷糊(סַּנְוֵרִ֔ים sanverim),就是使他們突然出現眼目失明的情況[3]然而哪怕是瞎眼的人,都應該可以找到門的位置,可是經文形容所多瑪人一直沒有找到。而最令人訝異的地方,是當人突然出現眼目失明,在一般情況下應該會懼怕或不知所措,然而所多瑪人依然為衝進羅得的家這個惡念在找門,可見這城裏的人那種心裏瞎眼的程度是何等的深。

關於所多瑪的罪,《新舊約聖經》和一些經外文獻也有提及。以西結先知說她的罪孽是「驕傲,糧源充足,大享安逸,卻不扶持困苦和貧窮人的手」(結16:49)。阿摩司先知就責備撒瑪利亞當中富有的人「欺負貧寒人,壓碎貧窮人」,上帝說要傾覆他們好像從前傾覆所多瑪、蛾摩拉一樣。(摩4:1、11)而在《耶利米書》當中提到在耶路撒冷的先知當中有人「犯姦淫,行虛謊,堅固惡人的手,又無人回轉離開自己的惡行」(耶23 :14),這些人在上帝面前就好像所多瑪、蛾摩拉一樣,所做的盡是褻瀆上帝的事情。在新約《馬太福音》中,當耶書亞(耶穌)差遣門徒去宣講天國近了的時候就說到「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話的人……在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地方所受的,比那城還容易受呢!」(太10:14-15)而在《猶大書》1:7則提及「所多瑪、蛾摩拉和周圍城鎮的人也跟著他們一樣犯淫亂,隨從逆性的情慾」。因此所多瑪的罪,是源於它的驕傲,它有豐足的資源,卻只顧享樂、犯淫亂,他們不但不會扶持困苦人和貧窮人,還會去欺負和壓碎他們。

審判所多瑪的事被置於創18和19章這兩個接待的故事之中,因此對比著亞伯拉罕和羅得接待客旅的行為,就更加突顯出所多瑪人對其他人所展示出的那份驕傲,那種對人的不尊重,以及由此引伸出來的種種邪惡行為。有猶太的經外文獻指出所多瑪的罪是跟接待相關[4],事實上他們不但沒有接待人的心,反而以羞辱外來的人、以凌辱人為樂。

 

天使救羅得離開所多瑪(19:12-22

創19:12那兩個人對羅得說:「你這裏還有甚麼人嗎?無論是女婿[5],是兒女,這城中所有屬你的人,你都要把他們從這地方帶出去。

創19:13我們要毀滅這地方,因為控告城內百姓的聲音在耶和華面前非常大,耶和華派我們來毀滅這城。

兩位天使向羅得表明了自己是耶和華所派來的,以及他們來到所多瑪的目的,就是要毀滅這個城。從上一章耶和華聽到控告所多瑪和蛾摩拉罪惡極其嚴重的聲音而說要下去察看(18:20-21),到今章上帝確定了他的審判,所多瑪要被毀已經是一個不能改變的事實。然而,在審判之中我們仍然可以見到上帝的憐憫,因為天使不單提醒羅得要離開,還將這一個逃脫所多瑪城的最後機會延伸至他的整個家庭。可是當羅得出去告訴他的女婿們要起來和離開這地方,因耶和華要毀滅這個城時,他的女婿們卻以為他說的是笑話[6](19:14)因此雖然天使給他們逃離上帝審判的機會,但他們根本不相信羅得,不懼怕耶和華的審判。

天亮的時候,天使催逼羅得要趕快帶著他的妻子和在他那裏的兩個女兒離開所多瑪,但羅得卻遲延不走,最終天使因著耶和華憐憫羅得,唯有拉著他們的手把他們領到城外。(19:15-16)天使吩咐他們說:「逃命吧!不可回頭(תַּבִּ֣יט tabit;凝視、定睛看的意思),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滅。」(19 :17)可是羅得說自己不能逃到山上,就請求天使讓他逃到瑣珥[7],他對天使說:「這城又近又小,比較容易逃到那裏。這不是一座小城嗎?求你容我逃到那裏,使我的性命可以存活。」(19:20)雖然瑣珥的確因著羅得的請求而倖免被毀,然而羅得在這生死的關頭,竟然仍要與天使討價還價,這某程度上反映他未完全認同上帝所要施行的審判[8]其實要不是耶和華對他有憐憫,他恐怕不能在這場審判中倖存下來。

 

所多瑪與蛾摩拉被傾覆(19:23-29

創19:23 羅得到了瑣珥,太陽已經升出地面。

創19:24當時,耶和華把硫磺與火[9],從天上耶和華那裏降與所多瑪和蛾摩拉,

創19:25 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城裏所有的居民和土地上生長的,都毀滅了。

創19:26羅得的妻子在他後邊回頭一(תַּבֵּ֥ט tabit;凝視、定睛看的意思),就變成了一根鹽柱。

創19:27 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到了他先前站在耶和華面前的地方,

創19:28面向所多瑪和蛾摩拉,以及平原全地觀望。他觀看,看哪,那地有濃煙上騰,好像燒窯的濃煙。

創19:29 當上帝毀滅平原諸城的時候,他記念亞伯拉罕;在傾覆羅得所住之城的時候,就把羅得從傾覆中帶出來。

24節兩次提到耶和華,是要強調這些城被毀並非出於自然災難,而是全然出於上帝對這些平原城市的審判。天使之前叮囑他們不可以回頭(תַּבִּ֣יט tabit),「看」(תַּבִּ֣יט tabit)這個字在原文解作凝視或定睛看,甚至有觀察的含義。羅得的妻子直接違背了天使的吩咐,回頭定睛看(תַּבֵּ֥ט tabit)所多瑪,結果就變成了一根鹽柱[10],這某程度上反映她不捨得在所多瑪所建立的一切,或留戀著所多瑪的人和生活,過於她對耶和華的敬畏和信服。因此,她雖然被天使救了出來,可是她最終卻是得到和所多瑪城裏的人一樣的結局。

之後經文轉而提及亞伯拉罕,說到他清早起來,到了先前站在耶和華面前的地方,也就是他為所多瑪向耶和華求情的地方。從他清早起來,可見他非常著緊想要知道這些城的結局,可是從平原全地上騰的濃煙,他就知道最後城裏沒有十個義人可以救整個城脫離上帝的審判。其實從所多瑪的結局,我們可以同時見到上帝的公義和憐憫,在上帝面前有兩把聲音,一把是控告它的聲音(18:20),另一把就是亞伯拉罕代求的聲音( 18:23-32),而這兩把聲音上帝都聽見了,因此這個城要被毀滅,是全地的主經過察看後要施行公義的審判;另一邊廂,上帝雖然沒有因著亞伯拉罕的代求而放過所多瑪(因城裏沒有十個義人),可是祂因著記念亞伯拉罕,就將羅得從傾覆中帶出來。

 

摩押人與亞捫人的起源(19:30-38

今章最後一個段落記載到羅得與他的兩個女兒最後離開了瑣珥,住在山上的一個洞裏,不過羅得並不是因為聽天使原來所吩咐他的話,而是「因為怕住在瑣珥」(19:30),他不信瑣珥是一個安全的地方才決定上到山上去[11]從他先前沒有第一時間就遵行天使的吩咐而遲延離開所多瑪,和後來又因為怕而離開瑣珥上山居住,都可以看出他對於天使的話(也就是耶和華上帝的旨意)沒有足夠的信心。

羅得的兩個女兒因為想到山上那裏沒有男人可以照世上的禮俗來與她們結合,於是便設計要讓父親喝酒後與他同寢,大女兒兩次說「我們可以從我們的父親存留後裔」 (19:32、34)。對於兩個女兒所做的事,經文同樣兩次說羅得都「不知道(לֹֽא־יָדַ֥ע lo yada)」。可見女兒們所做的這事並不是為著父親,而是單單想到要為自己存留子嗣,而羅得理應不會同意她們這樣做,因此她們才想到要先把自己的父親灌醉才作這事。而為兒子起名這事本應是由孩子的父親所做,最後卻是由他兩個女兒親自為兒子起名,大女兒為兒子起名叫摩押(מוֹאָ֑ב Moav),意思是「從父親而來」 ;小女兒為兒子起名叫便‧亞米(בֶּן־עַמִּ֑י Ben-ami),意思是「我親屬的兒子」。這在在都反映羅得的女兒對他的不尊重。另外,這事其實也可與挪亞醉酒的事件作對照,當洪水過後,挪亞喝了一些酒就醉了,酒醒以後,知道(יֵּ֕דַע yada)小兒子向他所做的事[12],就嚴厲地詛咒迦南。除了酒醉以及子女對自己的父親所行那些與性相關的事情,這兩件事還有一個相似之處,就是挪亞和羅得二人都同樣在上帝的審判中得救,但最後卻都是以一件不光彩的事件作結。他們的子女向他們所做的事情不但叫人想到那些在審判當中滅亡的人的那些惡行,更同樣為他們的後代帶來了負面的後果,我們看到迦南在這事後被挪亞詛咒,而在往後故事的發展,摩押與亞捫人亦漸漸成為了以色列周遭的一些威脅勢力。

 

《先知書選段》(賽17:14-18:7 19:16-24 20:27 )與今段《妥拉》經文(創19 章)的聯繫

賽17:14看哪,晚上有驚嚇,未到早晨它就消失無蹤。這是擄掠我們之人的厄運,是搶奪我們之人的報應。

賽18:1禍哉!古實河的那一邊、翅膀刷刷作響之地,

賽18:2差遣使者在水面上,坐蒲草船過海。你們這些疾行的使者,要到高大光滑的民那裏去;那民遠近都畏懼,是強大好征服的國,土地有河流穿過。

賽18:3 世上所有的居民,住在地上的人哪,山上大旗豎起時,你們要看,號角吹響時,你們要聽。

賽18:4 耶和華對我如此說:「我要安靜,從我的居所觀看,如同日光下閃爍的熱氣,又如收割時露水蒸發的雲霧。」

賽18:5 收割之前,花蕾先謝,花成了將熟的葡萄;他必用刀削去嫩枝,砍掉蔓延的枝條,

賽18:6 一起丟給山間的鷙鳥和地上的野獸;鷙鳥要在其上避暑,地上一切的野獸都在那裏過冬。

賽18:7 到那時,這高大光滑的民,遠近都畏懼的民、強大好征服之國、土地有河流穿過;他們必被當作禮物獻給萬軍之耶和華,獻到錫安山-萬軍之耶和華立他名的地方。

《以賽亞書》13-23章是關於對列國的預言,當時支配的帝國是亞述。17章的結尾說到以色列的敵人要受罰,就像萬民雖然喧鬧,但上帝一出手便將他們趕散。而14節所描述的「晚上有驚嚇,未到早晨它就消失無蹤」,跟上帝審判所多瑪的情況非常相似,同樣說到被審判的人在一夜之間就消失無蹤。至於18章是對古實的預言,當時古實派使者來組織反亞述聯盟,先知把預言藉這些使者帶回古實去。這一章主要說到上帝雖然按兵不動,但祂會從祂的居所觀看,先知又提到收割,就是以等待葡萄成熟來比喻上帝會照著祂所定的時間,在時機成熟時採取行動,除去多餘的枝條(審判亞述)。總括而言,《以賽亞書》的選段與今段《創世記》經文都帶出了一個審判的信息,就是當到了所定的時間,上帝自然會執行審判的工作。

以下是《以賽亞書》這個選段與今章經文所出現的一些相同字眼:

相同字眼

《以賽亞書》17:14-18:7

《創世記》19 :1-38

晚上/傍晚

(עֶ֙רֶב֙ erev

賽17:14看哪,晚上(עֶ֙רֶב֙ erev)有驚嚇,未到早晨它就消失無蹤。這是擄掠我們之人的厄運,是搶奪我們之人的報應。

創19:1兩個天使在傍晚(עֶ֙רֶב֙ erev)到了所多瑪,羅得正坐在所多瑪的城門口。羅得一看見,就起身迎接他們,臉伏於地下拜,

早晨/清早

(בֹּ֖קֶר boqer

賽17:14看哪,晚上有驚嚇,未到早晨(בֹּ֖קֶר boqer)它就消失無蹤。這是擄掠我們之人的厄運,是搶奪我們之人的報應。

創19:27亞伯拉罕清早(בֹּ֖קֶר boqer)起來,到了他先前站在耶和華面前的地方,

創19:28面向所多瑪和蛾摩拉,以及平原全地觀望。他觀看,看哪,那地有濃煙上騰,好像燒窯的濃煙。

使者/天使

(מַלְאָכִ֣ים malakhim

賽18:2差遣使者在水面上,坐蒲草船過海。你們這些疾行的使者(מַלְאָכִ֣ים malakhim)……。

創19:1兩個天使(הַמַּלְאָכִ֤ים hamalakhim)在傍晚到了所多瑪……

創19:15天亮了,天使(הַמַּלְאָכִ֤ים hamalakhim)催逼羅得說……

所有的居民

(כָּל־יֹשְׁבֵ֥י kol yoshevey

賽18:3世上所有的居民(כָּל־יֹשְׁבֵ֥י kol yoshevey),住在地上的人哪,山上大旗豎起時,你們要看,號角吹響時,你們要聽。

創19:25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城裏所有的居民(כָּל־יֹשְׁבֵ֥י kol yoshevey)和土地上生長的,都毀滅了。

觀看

( נָבַט nabat

賽18:4耶和華對我如此說:「我要安靜,從我的居所觀看(אַבִּ֣יטָה abitah),如同日光下閃爍的熱氣,又如收割時露水蒸發的雲霧。」

創19:17領他們出來以後,就說:「逃命吧!不可回頭(תַּבִּ֣יט tabit),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滅。」

創19:26羅得的妻子在他後邊回頭一(תַּבֵּ֥ט tabet),就變成了一根鹽柱。

第二段《先知書選段》是《士師記》19:16-24、20:27,在《士師記》將近結尾的時候,就講述到發生在以色列人當中的一件惡事,就是關於一個利未人和他的妾在晚上到了基比亞之後所發生的事情。這裏和創19章同樣是一個關於接待的故事,但除了接待之外,它當中的很多情節都和今段《創世記》的經文非常接近(詳見下表)。

相似情節

士師記19:16-24 20:27

創世記19

城中的寄居者

士19:16看哪,晚上有一個老人從田間做工回來。他是以法蓮山區的人,寄居在基比亞;那地方的人是便雅憫人。

創19:9眾人說:「站到一邊去吧!」又說:「這個人來寄居,還想扮審判官呢!現在我們要害你比害他們更厲害。」眾人就往前衝向羅得,要攻破大門。

客人來到城中

士19:17老人舉目看見那過路的人在城裏的廣場上,就說:「你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

創19:1 兩個天使在傍晚到了所多瑪,羅得正坐在所多瑪的城門口。羅得一看見,就起身迎接他們,臉伏於地下拜,

懇請客人到自己家裏而不可在廣場上過夜

士19:20老人說:「願你平安!你所需用的我都會給你們,只是不可在廣場上過夜。

創19:2說:「看哪,我主,請你們轉到僕人家裏過夜,洗你們的腳,清早起來再上路。」他們說:「不!我們要在廣場上過夜。」

領客人到家裏,又預備食物給他們

士19:21於是老人領他到家裏,餵上驢。他們洗了腳,就吃喝起來

創19:3羅得懇切地請他們,他們就轉向他,進到他屋裏羅得為他們預備宴席,烤無酵餅,他們就吃了。

城中的人圍住房子,要求把客人帶出來,好讓他們親近(交合)

士19:22他們心裏歡樂的時候,看哪,城中的無賴圍住房子,連連叩門,對老人,這家的主人說:「把那進你家的人帶出來,我們要與他交合。

創19:4他們還沒有躺下,所多瑪城的人,連老帶少所有的人,個個都來圍住那屋子

創19:5他們呼叫羅得,對他說:「今天晚上到你這裏來的人在哪裏?把他們帶出來,讓我們親近他們。」

稱城中的惡人為弟兄,勸他們不要做惡事

士19:23這家的主人出來對他們說:「弟兄們,不要做這樣的惡事。這人既然進了我的家,你們就不要做這樣可恥的事。

創19:6羅得出了門,把身後的門關上,到眾人那裏,

創19:7說:「我的弟兄們,請你們不要做這惡事。

提出將女兒交給他們,可照他們看為好的對待自己的女兒

士19:24看哪,我有個女兒還是處女,還有這人的妾,我把她們領出來任由你們污辱她們,就照你們看為好的對待她們吧!但對這人你們不要做這樣可恥的事。

創19:8看哪,我有兩個女兒,還沒有親近過男人,讓我領她們出來給你們,就照你們看為好的對待她們吧!只是這兩個人既然到我捨下,請不要向他們做這事。

上帝的審判

士20:27 以色列人去求問耶和華;那時,上帝的約櫃在那裏。

士20:28那時,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侍立在約櫃前。他們說:「我可以再出去與我弟兄便雅憫人打仗嗎?還是停戰呢?」耶和華說:「你們可以上去,因為明日我必把他交在你手中。」

創19:13我們要毀滅這地方,因為控告城內百姓的聲音在耶和華面前非常大,耶和華派我們來毀滅這城。

在這兩個對應的故事的結尾,分別交代了上帝對便雅憫人與所多瑪人行了惡事之後所宣告的審判。在《士師記》中,當以色列人求問耶和華,想知道他們是否可以再出去攻打他們的弟兄便雅憫,上帝就對他們說:「明日我必把他交在你手中。」而在《創世記》19章,上帝亦都宣判了祂對所多瑪的懲罰,並且已經差派天使來毀滅所多瑪城。

 

18 章與創19 章的比較

以下列表為兩章經文的平行之處:

18

19

18:1 亞伯拉罕坐在帳棚門口

19:1 羅得正坐在所多瑪的城門口

18:2 他一看見,就從帳棚門口跑去迎接他們

19:1 羅得一看見,就起身迎接他們

18:2 俯伏在地

19:1 臉伏於地下拜

18:3 說:「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請不要離開你的僕人走過去。

19:2 說:「看哪,我主,請你們轉到僕人家裏過夜……」

18:4 請你們洗腳,在樹下休息

19:2 洗你們的腳,清早起來再上路

18:5 既然你們來到僕人這裏了

19:8 只是這兩個人既然到我捨下

18:6-8 亞伯拉罕為客人預備食物

19:3 羅得為他們預備宴席

18:8 他們就吃了

19:3 他們就吃了

18:9 「你妻子撒拉在哪裏?」

19:5 「今天晚上到你這裏來的人在哪裏?」

18:12 撒拉心裏竊笑

19:14 他的女婿們卻以為他說的是笑話

18:23-33 亞伯拉罕為所多瑪求情

19:20 羅得請求到瑣珥

18:32 「為這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

19:21 「看哪,這事我也應允你,不傾覆你所說的這城。」

除了以上的平行之處,這兩章當中所描繪的不少細節亦突顯出亞伯拉罕與羅得之間的不同:

1. 「應許」與「審判」

亞伯拉罕和羅得都分別從耶和華和天使口中得到了一個消息。在18章,經文提到明年撒拉將會生一個兒子(18:10、14),雖然撒拉不能生育,甚至上一章更提及她已停了月經(18:11),但上帝說在祂豈有難成的事(18:14),祂要使撒拉重新得著生育的能力,實現賜後裔給亞伯拉罕這個應許。對比著18章的應許實現,今章天使為羅得帶來的是毀滅的信息,天使向羅得表明他們來到所多瑪的目的,就是要毀滅這地方,因為耶和華派他們來毀滅這城。(19:13)經文之前提及所多瑪時形容它好像耶和華的園子,又是水源充足之地(13:10),可是這個富庶、豐饒的城市即將迎來的是毀滅,它雖然水源充足,卻將要被火所吞噬。而對比著撒拉,羅得妻子的結局就是因違背了天使的吩咐而變成了一根鹽柱(19:26),跟所多瑪人一同在上帝的審判中滅亡。

2. 「帳棚」與「家」

自上帝呼召亞伯拉罕離開他的本地之後,亞伯拉罕一直都住在帳棚中(18:1)。相反在今章,羅得在所多瑪已經有一個他可以稱之為家的地方(19:2)。他甚至可以坐在城門口(19:1),表明他已經在所多瑪建立了自己的身分,甚至將他的女兒嫁給所多瑪當地的人。(19:14)

彼後2:6 既然上帝判決了所多瑪和蛾摩拉,將二城傾覆,焚燒成灰,作為後世不敬虔人的鑒戒,

彼後2:7只搭救了那常為惡人的淫蕩憂傷的義人羅得 ──

彼後2:8因為那義人住在他們當中,他正義的心因天天看見和聽見他們不法的事而傷痛

在《彼得後書》中,經文雖然形容羅得為一個義人,但他的生命卻處處充滿著矛盾。相比亞伯拉罕終其一生都住在帳棚之中,在地上過著一個寄居的生活,羅得卻是逐步融入了所多瑪的社會,他在那裏定居,甚至有資格坐在城門口。諷刺的是,當他為著保護自己的客人而對所多瑪人稱兄道弟,但所多瑪人卻完全不領情,在他們眼中羅得只是一個在城中寄居的人(19:9)。事實上,羅得存有一些公義的標準,以致他跟所多瑪人有所分別,會去勸他們不要做惡事,但同時他又願意犧牲自己的女兒任由他們對待。由此看來,在羅得的生命中存在著一種矛盾,以致他在屬天和屬世之間不斷地拉扯,而這兩者根本不能共存,但他卻有兩者也想要兼得的想法。

3. 「餅」與「宴席」

當亞伯拉罕見到來到他帳棚的三個人的時候,三個客人都樂意按照亞伯拉罕的提議去做(18:3-5),但羅得對兩位天使的邀請,起初卻遭到拒絕(19 :2-3)。從接下來所記載二人款待客旅的細節時,就反映出兩者的差別。在18:6-8,經文細緻又詳盡地描寫亞伯拉罕為客人準備食物的細節,處處表現出他的細心和殷勤,例如說到他「急忙進帳棚到撒拉那裏」,吩咐撒拉「趕快拿三細亞細麵,揉麵做餅」(18:6),然後「又跑到牛群裏,牽了一頭又嫩又好的牛犢來,交給僕人,僕人就急忙去預備」( 18:7),他再「取了乳酪和奶」,及後將一切預備好的,都擺在客人面前,自己則在樹下站在旁邊。(18:8)因著客人來到,亞伯拉罕家裏的所有人都一同急忙地為款待客人而忙碌地預備豐盛的食物,可見亞伯拉罕的殷勤、慷慨和謙卑。而在19章,經文只用了一節經文去形容羅得款待來到他家中的客人:「羅得為他們預備宴席[13](מִשְׁתֶּ֔ה mishteh),烤無酵餅,他們就吃了。 」(19:3)無酵餅是用沒有發起的生麵所製成,是一種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預備好的食物,談不上是美味之物。從以上的比對,可見亞伯拉罕和羅得二人接待的態度有著很大的分別。亞伯拉罕起初只是對客人說「拿點餅來」(18:5),結果卻是全家人非常殷勤地預備了一個宴席。相反,經文雖說羅得預備宴席,卻只提到他酵無酵餅,甚至到最後連客人的人身安全他都不能顧全。

4. 「同行」與「遲延不走」

在上一章,當三人要起程時,經文形容「亞伯拉罕與他們同行」(18:16),這也是亞伯拉罕生命的一個寫照,他一直與上帝同行,並且每每對於上帝的吩咐都表現出順服和快速的執行力。反觀羅得在今章中對於天使的吩咐,他沒有展現出絕對的順服,回應時更顯得遲延。例如羅得聽從了天使的吩咐去帶走城裏面一切屬他的人,但他告知他的女婿們後(19:12-14),自己卻遲延不走,要天使拉著他的手離開。(19:16)而當天使吩咐羅得往山上逃跑的時候,羅得卻想要前往瑣珥。(19:17-19)這種意向反覆的表現在羅得身上經常出現,他既知道天使要搭救他,但又覺得天使的吩咐並不可行;他既知道自己在上帝眼前蒙恩,但又害怕這災禍會追上他。

在整個故事之中,天使好像比羅得自己還要緊張羅得的性命。羅得雖然相信天使的話,卻同時間顯出他的猶豫不定和信心不足。從他的猶豫中可以看出他對所多瑪的留戀,還有在這最後關頭,他仍然只看自己的能力,過於上帝對他的恩典和天使的帶領,以致他跟天使說他不能、他做不到。若我們想深一層,難道天使明知羅得做不到也要這樣吩咐他嗎?很多時候人們都會不自覺地自我催眠說我不能、我做不到,只是這些「我不能、我做不到」的背後或許只是代表著「我不想、我不信」,多於我們真的欠缺執行的能力。

5. 「豈可瞞著亞伯拉罕」與「父親都不知道」

最後這個比較是關於隱瞞。在上一章,耶和華說:「我所要做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18:17)耶和華說祂揀選(יְדַעְתִּ֗יו yedativ)亞伯拉罕,為的是要叫他命令他的子孫和後代家屬遵行耶和華的道。(18:19)「揀選」在原文所用的是יָדַ֖ע yada這個字,亦可解作「認識」、「知道」等。在今章最後關於羅得和他兩個女兒的段落(19:30-38),יָדַ֖ע yada這個字亦出現了兩次,就是提到對於大女兒和小女兒所做的事,羅得都「不知道」(לֹֽא־יָדַ֥ע lo yada;19:33、35)。

上帝將亞伯蘭的名字改為亞伯拉罕,是要立他作「多國之父」(17:4-5),以致上帝說他所要做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而在19:30-38這短短幾節中,「父親」這個字出現了11次之多,可是羅得在這一段的角色卻是相當被動,他雖然作為一個父親,卻被自己兩個女兒去算計,她們利用自己的父親去為自己存留後裔。更諷刺的是,之前羅得曾在兩個女兒不知情的情況下,想要將她們交給所多瑪人任意對待,寧願犧牲她們的貞節去保護兩個客人,現在他的兩個女兒同樣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羅得曾作出的提議做回在他身上,她們寧願犧牲自己的貞節與父親的尊榮都要為自己存留後裔。

因此,羅得雖然靠​​著自己的能力,在所多瑪作了城中的長老,但他對身邊的人似乎都沒有甚麼影響力,更得不到所多瑪人以至自己家人對他的尊重。可以說,他沒有能力好像上帝吩咐亞伯拉罕那樣「命令他的子孫和後代家屬遵行耶和華的道」。

 

結語:不作心懷二意的人

在《雅各書》1:8提到「三心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搖擺不定。」這彷彿也是羅得生命的寫照,從他離開了亞伯拉罕,之後逐漸靠近所多瑪,至完全融入在所多瑪的社會之中,他跟亞伯拉罕所展現出來那種順服以及專一信靠上帝的生命已漸行漸遠。

從羅得的生命,可見一個在信仰上心懷二意的人的特質:

1. 他認識上帝,並且心裏也持守著一些公義的標準,有一些事情他不會像世人那樣去做,但有些時候又會作出一些與這些標準相反的事情,可以說他同時也樂意採納世人的價值觀和標準。

2. 他把自己的生命放在首位,雖然知道服事上帝和聽從祂是好的,但這只是頭腦上的認知,心底裏並未完全認同,以致沒有全心將最好的擺上給上帝。

3. 對於遵行上帝的說話,他仍然只著眼於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仰賴上帝的恩典和帶領;同時又會因著各樣屬世的思慮而遲延回應,不會馬上執行上帝的旨意,甚或不願意完全按照上帝的吩咐行事。

4. 心懷二意的人在信仰上對身邊的人缺乏影響力,他往往在屬天與屬世的道路之間呈膠著的狀態,以致他所說的與所做的並不一致,當他的生命沒有讓人看見上帝時,便沒有能力將其他人帶到上帝面前。

羅得的心懷二意,是源於他在所多瑪已經建立了很多東西,雖然他之前跟隨亞伯拉罕一同離開他們的本地,可是他在離開了原先的安舒區後,卻又在別處尋找了另一個安舒區,以致他不能像亞伯拉罕那樣專心一意地向著上帝,因為他和上帝之間隔著一個所多瑪。《約翰一書》提醒我們「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東西,若有人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約一2:15)因為這世界與世界上的所有東西終究都會消逝,惟獨那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才能永遠常存。

主耶書亞(耶穌)曾說祂再來的日子就像羅得的日子那樣突如其來(路17:28-30),提醒門徒「你們想想羅得的妻子吧!」(路17:32)當天使吩咐不要回頭看,不要停在平原上,要逃到山上的時候,羅得的妻子卻回頭凝視著所多瑪,可見她的身體雖然離開了那兒,但她的心始終跟所多瑪連在一起,最後她得到的就是跟所多瑪人一樣的結局。

今天,當我們選擇了跟從主,就不要再回頭看,不要在上帝面前作一個心懷二意的人,在屬天與屬世之間猶豫不定,因為主說過:「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人,不配進上帝的國。」(路9:62)為此我們必須要專心一意的往著上帝直奔,使我們最終得以在上帝的國度裏有分,不但如此,我們也要作這世代的光,活出信仰的影響力,讓人從我們的生命見證中認識上帝,一同進到祂的恩典裏!

 


[1]例如在創4:1「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יָדַ֖ע yada),夏娃就懷孕,生了該隱,她說:「我靠耶和華得了一個男的。」

[2]「眾人就往前衝向」(מְאֹ֔ד…וַיִּפְצְר֨וּ vayif tseru…meod)所用的原文跟之前羅得「懇切地請他們」(וַיִּפְצַר־בָּ֣ם מְאֹ֔ד vayif ts ar-bam meod)是一樣的字眼,都是「極力地逼」之意。

[3]「眼睛迷糊」(סַּנְוֵרִ֔ים sanverim)在舊約聖經中只在今章經文以及《列王記下》6:18出現:亞蘭人下到以利沙那裏,以利沙向耶和華禱告說:「求你擊打這國,使他們眼目失明(סַּנְוֵרִ֔ים sanverim)。」耶和華就照以利沙的話,擊打他們,使他們眼目失明(סַּנְוֵרִ֔ים sanverim)。兩段經文都提及因為有上帝或天使的介入,以致人突然出現眼目失明的情況。

[4]例如《雅煞珥書》(Book of Jasher)19、《米大示.創世記》(Genesis Rabbah)49。

[5]早前經文提及羅得「有兩個女兒,還沒有親近過男人」(19:8),後來又說到「娶了他女兒的女婿們」(19:14),這有可能指到和他的女兒們訂了婚但還沒有正式迎娶他女兒的女婿,又或者羅得除了那兩個女兒之外還有其他女兒,因此當天使催逼羅得離開時候才會特別強調「你這裏的兩個女兒」(19:15)。

[6]「笑話」(כִמְצַחֵ֖ק kimsacheq)的原文與上一章提到撒拉心裏「竊笑」(תִּצְחַ֥ק tischeq)是同一個字。從羅得的女婿們以及撒拉的反應,都表現出他們所聽到的事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只是上一章是說到撒拉要生子,而今章是上帝要毀滅所多瑪城。

[7]瑣珥(צֽוֹעַר Zoar)原先稱為比拉,是平原五城的其中一城(參創14:2),後來因這事改名做瑣珥,因此瑣珥有「小」(מִצְעָ֑ר mizar)或「不重要」的意思。

[8]羅得的請求並不像亞伯拉罕在上一章的代求,他的著眼點是保全自己的性命,而不是像亞伯拉罕那樣關注義人不該與惡人同滅。他強調瑣珥是一座小城,或許是想到這城既小,罪惡較平原其他四城相對也少,也許天使可以因此而放過它。

[9]火有些時候代表著上帝的審判,如民16:35「有火從耶和華那裏出來,吞滅了那上香的二百五十人。」而火有時亦代表上帝的怒氣,如申32:22「因為我的怒火焚燒,直燒到極深的陰間,吞噬地和地的出產,連山的根基也燒著了。」

[10]在申29:23,那時上帝跟以色列人在摩押地重新立約,若然子民背約,上帝就會降災,使「遍地都被硫磺和鹽所侵蝕,不能耕種,沒有出產,連草都長不出來,好像耶和華在怒氣和憤怒中所傾覆的所多瑪、蛾摩拉、押瑪、洗扁一樣」;在番2:9那裏說到「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說:因此,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摩押必如所多瑪,亞捫人必像蛾摩拉,都變為刺草、鹽坑永遠荒廢之地。我百姓中剩餘的必擄掠他們,我國中的倖存者必得他們的地。」而在《所羅門智訓》中就將鹽柱比喻為一個不信的靈魂(Wisdom of Solomon 10:7)。因此在上帝的審判之中,鹽可以使地變得寸草不生,再沒有出產,成為一片永遠被廢棄的荒涼之地,也像徵著一個不信的靈魂,亦同樣會在審判當中滅亡一樣。

[11] Wenham, GJ, Genesis 16-50, WBC . (Dallas: Word Books, 1994), 60.

[12]「小兒子」所指的很可能是含的小兒子迦南,迦南當時對挪亞所做的事可能是閹割,又或是性行為之類的事。查經摘要創9:18-10:32;賽49:9-14或9-23〈以上帝進入我們的帳棚為樂〉。

[13] מִשְׁתֶּ֔ה mishteh在聖經中多數被譯作「宴席」,在《創世記》中共出現了五次,另外四次均指到宴席(創21:8、26:30、29:22、40:20 ),有時候亦會被譯作「酒」,如拉3:7。


《妥拉與先知書選段》查經摘要(安息日研經坊):


分享至你的: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