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伯蘭身上認識天國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20-3-7 )《妥拉》與《先知書選段》(12:1-13:18 ;書24:3-10 14 ;賽51:1 及其後;王上8:37 及其後)查經摘要10 )(作者:Herbert Chan)

(圖為示劍的巴力‧比利土廟遺跡,士9:6描述示劍橡樹旁的柱子,估計就是這柱子。換句話說,亞伯蘭當年給耶和華築壇的橡樹可能在這附近;photo credit: Bibleplaces.com

今段《妥拉》經文(創12-13章)開始正式記載亞伯蘭這個人物,從今段開始一連14章的篇幅都是有關他的生平故事(12-25章)。今次雖然有多段《先知書選段》,但所選取的經文都是要叫人聯想起創12-13章有關亞伯蘭的記載。創12章一開始耶和華呼召亞伯蘭離開本地、本族、父家,而緊接著就是有關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他、賜迦南地給他和賜子孫給他等美事。然而,經文指出當時迦南地已經有其他人居住,不久亞伯蘭又遇見飢荒,下埃及更險些失去妻子撒萊,而回到迦南地之後再出現要與羅得分開等等不如意事件。這些矛盾的經歷可帶出甚麼屬靈意義?如果可以把耶和華應許亞伯蘭成為大國(創12:2)和賜他迦南地(創12:7、13:17),寓意為上帝將要建立的「天國」,我們可以怎樣從創12- 13章明白「天國」?

 

12-13 章的經文大綱和倒影結構

A. 亞伯蘭在哈蘭,耶和華呼召他離開本地、本族、父家(12:1-4)

B. 亞伯蘭到了迦南地,耶和華賜福亞伯蘭、向他顯現和作出應許(12:5-7)

C. 亞伯蘭在伯特利築壇,求告耶和華的名(12:8-9)

D. 由於飢荒,亞伯蘭和撒萊從南地下埃及(12:10-13)

X. 亞伯蘭和撒萊在埃及的驚險遭遇(12:14-20)

D’. 亞伯蘭和撒萊、羅得從埃及上來回到南地(13:1-2)

C’. 亞伯蘭回到伯特利並築壇,求告耶和華的名(13:3-4)

B’. 亞伯蘭和羅得分開,耶和華再次向亞伯蘭作出應許(13:5-17)

A’. 亞伯蘭在希伯崙定居,為耶和華築壇(13:18)

 

亞伯蘭從哪裏被呼召出來?(兩個不同的說法)

創12:1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לֶךְ־לְךָ֛)本地(מֵאַרְצְךָ֥)、本族(וּמִמּֽוֹלַדְתְּךָ֖)、父家(וּמִבֵּ֣ית אָבִ֑יךָ),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אֶל־הָאָ֖רֶץ אֲשֶׁ֥ר אַרְאֶֽךָּ)。

今段《妥拉》經文是從創12:1上帝呼召亞伯蘭開始,按照上下文,當時亞伯蘭身處哈蘭(11:32及12:4),但傳統上我們會認為上帝是從吾珥把亞伯蘭呼召出來,其中一個原因是後來在創15:7記載「耶和華又對他說:『我是耶和華,曾領你出迦勒底的吾珥,為要把這地賜你為業。』」以致後人把創12:1上帝呼召亞伯蘭一事,理解為上帝在迦勒底的吾珥呼召他(參尼9:7),甚至到了新約時期這已經是傳統上主流的看法(參徒7:2、第一世紀猶太哲學家斐羅的解釋[1]),所以耶和華在哪裏呼召亞伯蘭,這在聖經裏本身就存在兩種不同的說法。

要處理這個差異,其中一個做法是合併兩者:耶和華先是在吾珥向亞伯蘭說話,之後當亞伯蘭在哈蘭時,耶和華再次向他說話,而創12:1所記載的就是後來的那一次。這個說法表面上雖然可行,但仍有美中不足之處,因為按照司提反的說法,亞伯蘭是待父親他拉死後才離開哈蘭的(徒7:4),然而在《創世記》的文本卻反映亞伯蘭是在他父親他拉未離世前就已經離開哈蘭(參創11:26、32及12:4)。筆者認為要處理這段經文,用《創世記》的文本會較為理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與上下文所提供的資料吻合,並更貼近創12:1想要帶出的一個重點,就是亞伯蘭需要離開他當時的「父家」(如果當時父親他拉已死,這個吩咐就變得沒有必要)!因此,如果按照《創世記》的文本來理解,創12:1的確是有關耶和華從哈蘭呼召亞伯蘭出來,而他的父親他拉當時仍然在生,亞伯蘭須要脫離父家,暗示當時他的父家存在著上帝不喜悅的屬靈問題。而創12:1的「你要離開(לֶךְ־לְךָ֛ Lekh-lekha)」在原文的意思正正指「為你自己而去!」可以說,上帝要亞伯蘭為著自己的緣故而必須離開「父家」所代表的屬靈轄制。

上帝要亞伯蘭離開的「本地(אַרְצְךָ֥)」原文直譯是「你的地」,而「本族(מּֽוֹלַדְתְּךָ֖)」原文直譯是「你的親族」或「你的出生地」,也就是當時的哈蘭和吾珥。吾珥位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下游位置,土地肥沃、農產豐富和經濟繁榮[2],與巴別(巴比倫)相近,反映著當時的世界文明、人的能力和自高(參創11);而哈蘭則位於幼發拉底河上游附近的一片平原,同樣是富饒之地。兩地都可讓人生活豐足,而敬拜偶像的活動在那些地方非常蓬勃[3],因此亞伯蘭要離開本地和本族往迦南地區,目的是要他離開一個人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去安居樂業、並敬拜偶像的地方。當中最大的屬靈問題是,人無須理會和依靠上帝,就可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去建立王國和安全感!

至於亞伯蘭的父家,在創11章關於上帝呼召亞伯蘭的經文裏,作者多次提及「拿鶴」和「哈蘭」的名字,這表面上看似沒有特別意義,但其實可能反映著亞伯蘭父家的屬靈問題。首先,他拉以自己父親的名字拿鶴,用來命名自己其中一個兒子(11:24、26-27),可以想像他拉對自己父親的尊敬和紀念,以父家為重(參11:24 -26)。之後,當另一個兒子哈蘭死在出生地吾珥、他拉的面前時(11:28),他拉於是帶亞伯蘭和哈蘭的兒子羅得和他的媳婦離開吾珥要往迦南地去(11:31),然而中途到了哈蘭(名字與自己的兒子相同),就定居下來。從整段經文不必要地多次出現「哈蘭」(在中文翻譯有10次,在原文也有8次之多),加上在地理上哈蘭看來並不位於從吾珥前往迦南地的路途上[4],所以作者可能是想暗示他拉掛念著兒子哈蘭,於是就選擇定居在與兒子同名的哈蘭,一直至死為止。所以他拉在吾珥時看重的是父親拿鶴,而到了哈蘭時看重的是兒子哈蘭,這種以人為中心的情況,筆者估計正正是耶和華想要亞伯蘭擺脫的!所以在他拉還未死以先,耶和華就呼召他要離開他拉所代表的一種以人為中心、眷戀過去的思想和意識。最後,值得留意的是「往我所要指示你(אַרְאֶֽךָּ;原文直譯作『我要使你看見』)的地去」這句話其實未有清楚說明要去哪裏(另見來11:8),所以亞伯蘭的確是憑著信心去回應上帝的呼召,離開生活條件較為理想的吾珥,以及哈蘭和他的父親他拉。

 

上帝對亞伯蘭的祝福

創12:2 我必使你(וְאֶֽעֶשְׂךָ֙ ve’e’es’cha成為(1)大國,(2)我必賜福給你,(3)使你的名為大;(4)你要使別人得福

創12:3 (5)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給他;(6)詛咒你的,我必詛咒他。(7)地上的萬族都必因你得福

創12:4 亞伯蘭就遵照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離開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

上帝在呼召亞伯蘭的話中是帶著應許的,為要獎賞他的順服,和為他離開本地、本族和父家後要前往生活更艱難和沒有安全感的迦南地提供保障。當中的祝福包含七句話(見創12:2-3中括號內的數字),並可分為四方面,都與當時世人的情況和亞伯蘭的處境作對照(見下表)。

 

對亞伯蘭的應許

針對當時世人的問題和亞伯蘭的處境

1

是上帝使亞伯蘭成為大國,而不是靠他自己

人想要開始建立自己的王國(見創10:10寧錄在示拿地開始建王國)。

2

是上帝賜福給亞伯蘭而讓他真正得福(後來更應許賜迦南地和後裔,參12:7)

吾珥和哈蘭雖然繁盛富饒(包括地裏的出產和生育後代),但當地的祝福是人靠拜偶像和自己的成就而換來的,過程中無須依靠上帝(見上文的討論);所以上帝要亞伯蘭離開這些地方,去另一個地方依靠祂而過活,並建立屬於上帝的王國。而且亞伯蘭的妻子撒萊不生育(11:30),好表明日後所生的後裔並非因為依靠當地的偶像,而是透過信靠耶和華而得來的。

3

是上帝使亞伯蘭的名為大(不是靠他自己)

明顯對比著「他們說:來,讓我們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我們要為自己立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面上。」(11:4);意思是亞伯蘭所得的名聲是靠耶和華,而不是像當地的人那樣建基於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4

你要使別人得福……地上的萬族都必因你得福

真正祝福的源頭來自上帝,不是來自世人自己。所以耶和華要祝福亞伯蘭,讓別人能透過他經歷耶和華的祝福。另外,上帝的心意是要祝福人,但當時世人的心思行為都違背上帝的心意:1)寧錄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的獵人,殺戮眾多,這違反了上主要萬物生養眾多、遍滿地面的心意;2)巴別塔事件中人不想分散,也是跟「遍滿地面」相反;3)埃及人和法老會搶奪別人所擁有的(12:9-20)和4)家族中的牧人之間出現爭競(13:6-7)則反映當時人的自私自利,並不想祝福別人。

創12:6 亞伯蘭經過那地,直到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當時迦南人住在那地。

創12:7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וַיֵּרָ֤א ,說:「我要把這地(הָאָ֣רֶץ הַזֹּ֑את 賜給你的後裔(זַ֨רְעֲךָ֔ 。」亞伯蘭就在那裏為向他顯現的(הַנִּרְאֶ֥ה )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創12:8從那裏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他在那裏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וַיִּקְרָ֖א בְּשֵׁ֥ם יְהוָֽה

 

亞伯蘭來到示劍(迦南地的中心城鎮)的摩利橡樹那裏。摩利(מוֹרֶ֑ה moreh)在原文的意思是「老師」,而橡樹則屬高大的品種,所以「摩利橡樹」估計是當地一個地標,在宗教上用作求問神諭之處。這時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應許會賜他「這地」和「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裏築壇記念耶和華的顯現。留意經文在強調「顯現」一詞,在原文是「讓你看見」的意思,明顯地上帝要亞伯蘭在現實中看見另一個屬靈的境況,相信眼前迦南人所居住的地日後將要歸給他!亞伯蘭再南移至伯特利和艾城之間,伯特利在原文是「神的家」,而艾在原文的意思是「廢墟」,雖然這些地名有可能是後來編輯聖經的人補上的,但其結果可能是要表達「神的國度仍在荒廢中」,有待復興,而亞伯蘭就在那裏築壇求告耶和華的名。留意「求告耶和華的名」首次出現在塞特的家譜中(創5),也就是說亞伯蘭與塞特一樣,都是上帝所揀選和使用的敬虔後代!也就是當時的現實對亞伯蘭來說是既未有屬於自己的地,也未有自己的兒子,甚至「亞伯蘭」這名字在原文的意思是「崇高的父親」,但他的妻子撒萊卻不生育。我們可以想像,上帝對亞伯蘭的應許與眼前現實的落差所形成的張力,正是為要亞伯蘭顯出他對上帝的信心!

 

亞伯蘭的限制與上帝的拯救

創12:9 後來亞伯蘭漸漸遷往尼革夫去。

創12:10那地遭遇饑荒亞伯蘭因那地的饑荒嚴重,就下到埃及,要在那裏寄居。

創12:11將近埃及,他對妻子撒萊(שָׂרַי Sarai;可解作「公主」)說:「看哪,我知道你是美貌(יְפַת־מַרְאֶ֖ה ;原文『貌』 מַרְאֶ֖ה 來自『看見』רָאָה 一詞的女人。

創12:12埃及人看見(יִרְא֤וּ 你會說:『這是他的妻子』,他們就會殺我,卻讓你活著。

創12:13所以,請你說你是我的妹妹,使我可以因你得平安,我的性命也因你存活。
創12:14亞伯蘭到達埃及時,埃及人看見(וַיִּרְא֤וּ 那女人極其美貌

創12:15法老的臣僕看見了(וַיִּרְא֤וּ )她,就在法老面前稱讚她。那女人就被帶進法老的宮中。

創12:16 法老就因她厚待亞伯蘭,給了亞伯蘭許多牛、羊、公驢、奴僕、婢女、母驢、駱駝。

創12:17 耶和華因亞伯蘭妻子撒萊的緣故,降大災擊打法老和他的全家。

創12:18 法老召了亞伯蘭來,說:「你向我做的是甚麼事呢?為甚麼沒有告訴我她是你的妻子?

創12:19為甚麼說『她是我的妹妹』,以致我把她接來要作我的妻子呢?現在,看哪,你的妻子在這裏,帶她走吧!לֵֽךְ lekh;原文直譯『去吧!』,與12:1成為對照)」

創12:20 於是法老吩咐人把亞伯蘭和他妻子,以及他一切所有的都送走了。

(圖為「法老奪取撒萊為妻」; by James Tissot in Public Domain)

創12:9-20是有關亞伯蘭在迦南地的南地(音譯作「尼革夫」)遇上饑荒,當時亞伯蘭決定離開迦南地往埃及去,並要求撒萊稱自己為他的妹妹,免得自己有性命之危。這記載是今段查經的中心位置(見上述的經文大綱和倒影結構),當中最難處理的是怎樣解釋被稱為信心之父的亞伯蘭竟然在說謊,和為甚麼他不對上帝有信心,選擇堅持留在迦南地(因為上帝可能會施行神蹟拯救)。這些問題在猶太拉比與基督教學者中都有爭議,猶太的解釋傾向認為亞伯蘭沒有不信,因為他克服了所有上帝給他的考驗(按照猶太的傳統有十個考驗),而基督教的解釋則大多指亞伯蘭這次軟弱了,就如世人都犯了罪一樣,亞伯蘭也不是完美的。筆者認為兩者都有其可取之處,經考慮後再加入了自己的分析,整理出以下的見解:

1. 作者重複提及「饑荒」和表明情況「嚴重」כָבֵ֥ד kaved),是嘗試讓讀者體諒亞伯蘭離開迦南地下埃及的這個決定。對比著兩河流域那邊豐足的生活環境,亞伯蘭在迦南地生活本身就已經不如吾珥或哈蘭那般容易,當時他所面對的困難更是生死攸關,所以他是逼不得已才下埃及的。而且耶和華沒有說過亞伯蘭不可暫時離開迦南地,所以如果他為了保存性命(關乎上帝的應許)而短暫離開,待饑荒過後才返回,這決定本身是無可厚非的[5]我們可能會問為甚麼亞伯蘭不求問耶和華,要知道之前每一次都是耶和華主動向亞伯蘭顯現和說話的(12:1、7),亞伯蘭過去從沒有因為主動求告而得到耶和華的即時回應(12:8)。加上經文雖然沒有說,但不等於亞伯蘭和上帝之間毫無溝通,可能這並非經文的重點而沒有提及。亞伯蘭被逼要下埃及去,上帝沒有出手阻止,更顯出當時亞伯蘭的無助和困境。這正對比著創11章巴別塔事件中的世人都自高自誇、旨在傳揚自己的名!這裏的亞伯蘭提醒我們,人可存活本須靠賴耶和華的憐憫和顧卹!

2. 亞伯蘭要求撒萊稱自己為他的妹妹,我們從後來20:12知道亞伯蘭這個說法並非完全說謊(她是亞伯蘭同父異母所生的),只是他希望在外寄居時可隱瞞他們的關係,以保護自己的性命,並非存心要傷害人(留意連主耶穌也曾隱藏過自己的彌賽亞身分,所以隱藏真正的身分並非必然不對)。而且我們容易忽略撒萊作為妻子卻無兒子,在古代人的眼中是一份羞辱,因此讓撒萊稱自己為亞伯蘭的妹妹,其實對她來說也是一份保護。從撒萊的角度來說,與其要自己的丈夫因自己而受害,倒不如兩人一同活下來更好。而且如果亞伯蘭意識到這樣做是上帝所不喜悅的話,按理他不會在20章面對亞比米勒時又重施故技!事實上,撒萊和上帝在亞伯蘭要求撒萊稱她為自己的妹妹這事上從沒有怪責過亞伯蘭,所以我們也不應持一個認為亞伯蘭不對的立場。

3. 這段經文的焦點和著墨較多的,其實是描述埃及地的邪惡!這不但可從亞伯蘭請求撒萊的一席話中可見(12:11-13),並且這也是他們在當地遇見的實況。亞伯蘭提及埃及人有可能會因為撒萊是自己的妻子而殺害自己,事實上後來即使他只稱撒萊為自己的妹妹,最終撒萊也遭埃及人強搶為妻(12:14 -15),這讓我們想起洪水之前人的問題,就是當地充滿強暴(6:11),看見人家的女子貌美就隨意娶來為妻的境況(6:2;留意「取」和「娶」在原文是完全相同的,都是לָקַח)。所以,亞伯蘭在埃及地的邪惡面前,同樣也只能明白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無力和逼不得已。

4. 亞伯蘭除了請求撒萊那番話之外,他在整段經文裏也是沉默不語的,筆者估計作者是要刻意反映他無奈的境況。而經文提及上帝親自出手降災給法老(估計是與性器官或皮膚的災病有關,以致法老意識到這跟他奪取撒萊有直接關係),導致法老不能不放亞伯蘭和撒萊離開,甚至是給他們禮物離開。先祖的這個經歷正好可預表日後上帝用十災拯救以色列民出埃及一事,就是從這次先祖能成功出埃及並返回迦南地,讓日後的以色列民知道生命其實是掌管在上帝的手中,他們也能效法亞伯蘭的信心,信靠上帝的拯救會出現。

最後,留意「看見(רָאָה ra’ah)」這個動詞在這段經文出現了四次之多,加上之前的「指示」和「顯現」,整個創12章合共出現了七次(之後13章再有三次)[6],可見這是今段《妥拉》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我們的眼睛只看見眼前的現實,還是定睛在上帝話語的真實而保持對祂的信心?如果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握之內,而亞伯蘭又只能無奈地下埃及,或許我們可理解創12:9-20這段的重點為:雖然人會經歷無助、困境、不能自救等處境,但上帝在祂的計劃之內,可以用大能來改變人眼前的現實和處境,為人帶來奇妙的拯救,而人需要做的就是盡力而為,同時謙卑信靠祂的應許!

 

亞伯蘭與羅得的「看見」

經過了饑荒和險惡的埃及地之後,亞伯蘭返回迦南地並出現了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處境,就是他和姪兒羅得的財物極多(13:2、5)。當時亞伯蘭回到伯特利和艾中間再次求告耶和華的名,然而他和羅得的財物多得容不下他們同住一處,甚至二人的牧人也出現爭端,作者更特意表明當時迦南人與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是在強調地方非常有限,他們有必要分道揚鑣(13:6-7)。而面對財物太多而出現的利益衝突,亞伯蘭主動提出因為彼此是一家人,所以他與羅得不應相爭(13:8),於是他讓羅得先行選擇地點「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13:9)。

創13:10羅得舉目,看見(וַיַּרְא֙)約旦河整個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水源充足之地。在耶和華未毀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前,那地好像耶和華的園子,又像埃及地。

羅得「看見(רָאָה ra’ah)」瑣珥一帶外表美好就毫不猶疑地選擇了要遷往那地(13:10),接著經文指他遷移帳棚直到所多瑪,但所多瑪在上帝面前其實罪大惡極(13:12),明顯地作者要在此告訴我們羅得的選擇出於血氣:他並沒有考慮到上帝的心意、祂對亞伯蘭的應許與祝福,以及亞伯蘭為了彼此關係而放下利益的做法等等,而只是看到自己的利益就作了選擇。

創13:14羅得離開亞伯蘭以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從你所在的地方,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וּרְאֵ֔ה ;在原文也是「看見(רָאָה ra’ah」這個字)

創13:15 你所看見一切的地,我都要把它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

創13:16 我要使你的後裔好像地上的塵沙,人若能數地上的塵沙,才能數你的後裔。

創13:17 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

創13:18亞伯蘭就遷移帳棚,來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裏居住(וַיֵּ֛שֶׁב),在那裏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耶和華在羅得離開了亞伯蘭之後吩咐他要去「看」(רָאָה ra’ah祂的應許地,並再次肯定對亞伯蘭有關地和後裔的應許(13:15)。這次的應許更加詳細地指出後裔的數目多不勝數(13:16),亞伯蘭最後定居(וַיֵּ֛שֶׁב)在希伯崙(חֶבְרוֹן Hebron;原文的意思是「聯盟」,可寓意亞伯蘭要與上帝聯盟),並且在幔利的橡樹(估計是當地的地標)為耶和華築壇,表明他要敬拜耶和華和信靠祂(13:18)。可以說,整個創13章是要帶出羅得的「看見」是怎樣對比著亞伯蘭的「看見」。前者是看外表、憑著血氣行事的,而後者則寧願自己吃虧也要堅持要愛上帝和愛別人,結果這讓亞伯蘭進一步更深經歷耶和華的帶領,體會祂話語和應許的真實,進一步建立與上帝的關係!

 

《先知書選段》如何帶出今段《妥拉》的信息

今次的《先知書選段》共有三段經文(書24:3-10、14;賽51:1及其後;王上8:37及其後)。第一段在《約書亞記》最後一章,是有關以色列民在得著了應許地和分地之後,約書亞帶領子民與耶和華立約。當中書24:2-10、14提及亞伯拉罕本來在大河那邊事奉別神,但上帝把他領出來並應許把迦南地賜給他,表明子民如今可以得到這應許地是基於上帝對列祖的信實!而上帝對亞伯蘭的應許在他死後多年才能實現,可見當年亞伯蘭並不是憑眼見,而是憑著信心來回應上帝的呼召。

第二段是賽51:1及其後的經文,內容是鼓勵被擄的人要追想他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和生他們的撒拉,因為上帝呼召亞伯拉罕時他只有一個人,但上帝能賜福給他、使他增多(賽51:2),扭轉當時亞伯蘭的處境。因此耶和華要被擄的人確信祂有能力改變眼前困難的現實!耶和華應許已經安慰錫安,祂能使沙漠變成耶和華的園子那樣美好(51:3),當中「耶和華的園子」也巧妙地讓人聯想起創13章,難怪拉比會選擇這段來連繫今段《妥拉》的創12-13章。

第三段是王上8:37及其後的經文,內容是所羅門獻聖殿的禱告。當中提及饑荒和許多災難(8:37),均可與今段亞伯蘭遇見饑荒下埃及和耶和華降災給法老有關聯。另外,這禱文提及當以色列民向聖殿舉手祈求,上帝就會垂聽,並使他們在上帝賜他們列祖的土地上一生一世敬畏祂。所以這禱文也是關乎上帝對先祖亞伯蘭的應許,同樣也建基於上帝對這份應許的信實!

三段《先知書選段》的經文,都連繫於上帝對亞伯蘭的應許和祂的信實,教導子民無論面對何種困難,上帝對這應許不會改變,並且能以大能去扭轉人眼前所見的現實、困難和災病!

 

從創12-13 章的大國應許到《新約聖經》的「天國」出現

今段《妥拉》裏上帝應許亞伯蘭會成為大國,這應許在後來的以色列國歷史中實現,然而這只是一個在地上的國,後來以色列民犯罪跌倒,甚至亡國被擄。即使後來上帝按應許領他們回歸,但上帝的國(天國)仍然未能真正出現,直至施洗約翰的出現和主耶書亞(耶穌)的成就:

 

對亞伯蘭的應許:

以色列國的應驗:

耶書亞的成就:

1

是上帝使亞伯蘭成為大國,而不是靠他自己

出19:6 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神聖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

路22:30 使你們在我的國裏坐在我的席上吃喝,並且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另見約18:36、太4:17以及耶書亞在福音書所說的多個天國比喻等。)

彼前2:5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上帝所悅納的靈祭。(另見林前3:16)

2

是上帝賜福給亞伯蘭而讓他真正得福(後來更應許賜迦南地和後裔,參12:7)

亞伯蘭出埃及是一個影兒,雅各家70 人也下了埃及,後來他們生養眾多(出1 ),上帝帶他們出埃及和得著了應許地(出12- 24 )。

太5:3 「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以及其後的經文)

約14:2-3 ⋯⋯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哪裏,叫你們也在那裏。

3

是上帝使亞伯蘭的名為大(不是靠他自己)

申4:6你們要謹守遵行;這就是你們在萬民眼前的智慧和聰明。他們聽見這一切律例,必說:『這大國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聰明!

太6:9 「所以,你們要這樣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這表明高舉上帝的名比高舉人的名更重要!)

4

你要使別人得福……地上的萬族都必因你得福

耶4:1耶和華說:「以色列啊,你若回轉,回轉歸向我,若從我眼前除掉你可憎的偶像,不再猶疑不定,

耶4:2憑誠實、公平、公義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列國就必因他蒙福,也必因他誇耀。 

加3:8聖經既然預先看見上帝要使外邦人因信稱義,預先傳福音給亞伯拉罕,說:「萬國都必因你得福。」

加3:9 可見,那有信心的人和有信心的亞伯拉罕一同得福。

 

結語:從亞伯蘭身上認識天國

今段《妥拉》經文讓我們明白上帝期望要建立的國度,關乎我們怎樣「看見」。對比巴別塔事件中人要自高和抬舉自己的名,亞伯蘭在迦南地以至下埃及的經歷中,在在都顯示出人在肉身上的無能為力和渺小!然而亞伯蘭在迦南地和埃及地的經歷和表現,正好提醒我們不要只看見眼前的艱難和自己的渺小,我們要依靠耶和華的話和恩典去克服現實生活中的困難、危機,甚至是邪惡!可以說,上帝藉亞伯蘭的眼光和信心,來表明祂所要建立的真正國度,是建基於怎樣的生命素質:

亞伯蘭的信心:

今天對我們的應用:

離開本地、本族、父家,代表著他不再留戀那些外表上豐足、自高自大、引人拜偶像、高舉自己的境況,就是離開一種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承受上帝國度的屬靈狀態!

要進入天國,我們必須捨棄一些攔阻我們屬靈生命的事物,包括那些致力要建立個人王國的想法、留戀不捨的人和事,以及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使自己不能完全依靠上帝、防礙我們屬靈生命成長和進步的東西。

當時的埃及人和羅得在行事和選擇上都只憑眼見,但亞伯蘭卻不看重眼前的現實,無論在艱難、受限制還是財物極為豐足的境況裏,都盡力先去愛上帝和愛別人,信靠上帝的說話。

上帝要建立的國度不憑眼見,我們的選擇和行事必須放下過去那種只憑外表是否悅人眼目和是否對自己有利的處事模式,而要常常著緊上帝的話和甚麼是上帝所喜悅的事,才能作出真正美好的選擇和活出討上帝喜悅的生命。

上帝透過亞伯蘭的生命留下了一個信心的榜樣給我們,叫我們知道上帝所要建立的國不屬乎血氣、外表的成就或人的能力,而是建基於人對上帝話語的信心、謙卑以及一種活出愛主愛人的生命。盼望我們都學習亞伯蘭的信心,不要定睛在別人的成功、自己的失敗,或者現實的困難裏,而是單單仰望那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主耶書亞,看見上帝話語的真實和祂的大能掌權!阿們。

 


[1]參Philo, Migration 1:177。

[2]參Sarna, Nahum M., Understanding Genesis Through Rabbinic Tradition and Modern Scholarship (The Heritage of Biblical Israel, The Jewish Theological Seminary of America), 99。

[3]猶太傳統指亞伯蘭的父家原本是製造偶像的(可參今段《先知書選段》的上下文:書24:2),然而他認識獨一的真神耶和華,所以耶和華要透過亞伯蘭讓世人認識祂。

[4]參John H. Walton, “Genesis” in Genesis, Exodus, Leviticus, Numbers, Deuteronomy , vol. 1 of ZIBBCOT , ed. John H. Walton;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9), 68。

[5]後來猶太拉比更指出持守上帝的律法是要人得生命,而不是為持守律法而死亡,所以猶太教的看法是除了拜偶像和姦淫等律法外,在生死關頭之際是容許人違反一切律法的。參Rabbi Meir Zlotowitz,  Bereshit/Genesis: A New Translation with a Commentary Anthologized from Talmudic, Midrashic, and Rabbinic Sources  (2nd  edition, ArtScroll, Mesorah 2009), 1:443。

[6]創12:1、7(出現兩次)、11、12、14、15;13:10、14、15。


《妥拉與先知書選段》查經摘要(安息日研經坊):


分享至你的: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