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背景的研究趨勢(作者:蔡錦圖)
關於聖經背景的研究,差不多是近期買書最多的題目。我年少時看的入門書是滕慕理 (Merrill C. Tenney) 的《新約綜覽》,仍然有售,奠下很好的基礙。然而,21世紀之後的聖經背景研究趨勢,實在變化極多,教牧同工宜有留意。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趨勢:
1. 跨學科研究
• 考古學與聖經研究的結合,提供新的見解。例如,在耶路撒冷和其他聖經相關地點的考古發現,有助於理解聖經時代的文化、社會結構和歷史背景。
• 社會科學的應用: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等社會科學被引入聖經研究,幫助研究者理解古代以色列和早期基督教社會的結構、家庭生活、經濟系統等。跨學科研究,肯定是21世紀的大趨勢。
2. 新歷史學派
• 20世紀的歷史研究方法,在21世紀之後廣泛受到挑戰,出現了更複雜和多元的模式。這些方法考慮了文本的多重來源、編輯過程以及歷史與神學敘事的關係。我認為,這方面比20世紀的批判方式,更為合理(所以神學院老師別只教或只罵以前的聖經批判方式,而要多留意近二十年的發展)。
• 第二聖殿時期猶太教的重視:研究者更加關注第二聖殿時期(尤其是約公元前530年到公元70年)的猶太教,探索它對新約形成的影響,並重新評估早期基督教與猶太教的關係。有些華人同工,在這方面放了許多努力,希望繼續努力。
3. 文獻學和古語言學的進展
• 新的文本和手稿研究:這是我在過去用了最多時間的題目之一,但仍然是基本入門的認識。隨著死海古卷、亞蘭語文獻、烏加列文獻等的發現,研究者對聖經文本的理解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特別是在語言學和詞彙學方面。今天對聖經希伯來文的掌握,比半世紀之前好得多,也有助澄清許多聖經問題。
• 數位人文與聖經研究:電腦技術的發展使得大規模文本分析成為可能,研究者可以通過數位化工具對聖經文本進行詳細的語言和文本分析。在這一方面,chatgpt幫了許多忙。
4. 文化研究、全球化與多元視角
• 非西方聖經研究的興起:全球化使得非西方學者的聲音在聖經研究中越來越重要。他們帶來了不同的文化視角,豐富了對聖經文本的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解讀開始互相影響,形成了一種更加多元、包容的聖經解釋學。
• 後殖民批評與聖經解讀:這是近二十年聖經研究的一個微妙趨勢,其中涉及後殖民批評關注聖經文本中的權力關係、帝國主義的影響以及如何解讀聖經中的殖民和被殖民敘事。這方面尤其是拉丁美洲或非洲學者(我見過印度學者也有這方面的文章)研究者重新評估了西方解讀傳統,並引入了多元文化的解讀方式。我不知是否這不是華人的問題,對這方面的探討,幾乎不見於華語的論著(或只是重覆外語著作的論調)。
5. 聖經背景研究與教會牧養的關係
• 聖經中的倫理教導,尤其是在當代倫理困境中,如何運用聖經原則來應對社會問題,如環境保護、經濟不公、種族問題等,其實都是教會要思考的問題。然而,這個問題要回到聖經出現的時代,它所出現的背景和方式,顯示神的話語如何向第一代的讀者說話,從而反省對當代讀者的意義。期待這一方面,要見到更多成果。
• 教牧同工在牧養信徒的事工,主要是建基於神的話語,故此對聖經的掌握是極為重要的。我期待,可以協助教牧和信徒,如同第一代讀者般理解神的心意。聖經背景的研究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項目,而是要有助我們更多明白聖經的信息。
期待大家一起努力,認識聖經,也活出聖經。
(圖片及原文節錄自作者的臉書帖文,承蒙允准轉載)
關於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