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要學習的聽命和信心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18-11-24)《撒母耳記上》9:1-10:16查經摘要(8

圖為撒母耳膏以色列第一位君王掃羅;No known copyright restrictions

今段經文描述掃羅怎樣遇見撒母耳並受膏為王,試就當中的描述去討論上帝對君王的期望以及君王與先知的關係。

 

掃羅遇見撒母耳之前所發生的事

今段經文一開始描述掃羅的出身和外貌,他來自便雅憫支派,父親基士是個大能的勇士,掃羅生得健壯俊美,身高比眾人高出一個頭(9:1-2)。很明顯,掃羅不俗的出身和優秀的外型能符合一般人心目中對理想君王的期望,而他也就是上帝為以色列民所揀選的君王。那麼上帝是怎樣讓掃羅遇上撒母耳的?這是藉著以下三件事,或說三個人物:

  1. 掃羅的父親丟失了幾頭驢,命掃羅帶同一個僕人去找,掃羅聽從父親,就跟僕人出發了。(9:3)
  2. 當掃羅和僕人在以法蓮及便雅憫一帶遍尋了三天,竟然都尋不著時,掃羅本打算回家,他們當時在蘇弗(在拉瑪附近,也就是撒母耳的老家),僕人卻建議去附近的城找一位神人,好向神人請示該走的路;掃羅雖不認識這位神人,但並沒有反對,只是說沒禮物可送,僕人卻願意把自己剛好有的四分一舍客勒銀子給神人作禮物,於是掃羅聽從了僕人的建議。(9:4-10)
  3. 他們二人上到山坡,遇上幾個出來打水的女子,就問女子先見在不在城。女子告訴他們,先見當日剛好進城,因百姓在當日獻祭,必等先見祝祭才吃祭肉,只要他們馬上進城,就能遇見他,於是掃羅聽從了這些女子的指示,他跟僕人一進城,就迎面遇上了撒母耳。(9:11-14)

這三件事當中有許多看似是巧合的地方,背後固然都是上帝的手在安排,但其實同時也要掃羅「聽命」,事情才會按次發生。也就是說,掃羅成為以色列的君王是從他的「聽命」開始的。

 

掃羅耳聞目睹的撒母耳

在遇上撒母耳之前,掃羅對撒母耳似乎一無所知,這不禁叫人驚訝,因為撒母耳應該是當時無人不曉的以色列領袖,他受耶和華重用,身兼士師和先知的角色(參3:20-21,7:15-16),然而掃羅對他的認識初是從僕人和打水的女子們那裏聽來的,及後在遇上了撒母耳並經歷了種種超自然的事才逐漸加深的;或許,這正是上帝刻意要讓掃羅親自去認識撒母耳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試從今段經文的描述整理出掃羅對撒母耳的認識:

上帝要掃羅認識的撒母耳相關經文及描述
是百姓所尊重的神人和先知,他所說的全都應驗;百姓獻祭後,都必等他來祝祭及吃祭物。9:6「……是眾人所尊重的,凡他所說的全都應驗。……」
9:13「……因他未到,百姓不能吃,必等他先祝祭,然後請的客才吃。……」
有上帝的默示,早在一天前就從上帝那裏得知掃羅因何而來,於是預先安排了筵席、邀請客人、命廚役預留祭肉。9:19-20「我就是先見。你在我前面上邱壇去,因為你們今日必與我同席;……至於你前三日所丟的那幾頭驢,你心裏不必掛念,已經找著了。」
9:23 撒母耳對廚役說:「我交給你收存的那一份祭肉現在可以拿來。」
為人謙恭遜讓, 讓掃羅坐筵席的首位,又把本應屬於自己的祭肉腿部留給掃羅。9:22 撒母耳領掃羅和他僕人進了客堂,使他們在請來的客中坐首位;客約有三十個人。
9:24 廚役就把收存的腿拿來,擺在掃羅面前,撒母耳說:「這是所留下的,放在你面前。吃吧!因我請百姓的時候,特意為你存留這肉到此時。」
是上帝的代言人,按上帝的吩咐膏立掃羅為王。9:20「……以色列眾人所仰慕的是誰呢?不是仰慕你和你父的全家嗎?」
10:1 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掃羅的頭上,與他親嘴,說:「這不是耶和華膏你作他產業的君嗎?」。
所說的話一句都不落空,為叫掃羅確知上帝已揀選他為王,給了他三個兆頭(原文אוֹת的意思是「記號」),也都一一應驗了。10:9 「掃羅轉身離別撒母耳,……當日這一切兆頭都應驗了。」這裏所指的是掃羅在回家路上會遇到的三件事(10:2-7):
1)    在便雅憫境內的泄撒,靠近拉結的墳墓,有兩個人會對他說他父親的幾頭驢已經找著了(10:2);(掃羅來自便雅憫支派,而拉結正是便雅憫之母。)
2)    在他泊的橡樹,有三個去伯特利拜上帝的人會給他兩個餅(10:3-4);(為掃羅供應路上所需的食物。)
3)    在上帝的山[1],就是非利士人駐兵的地方,掃羅會遇見一班先知,掃羅也會跟他們一樣受感說話。而當這個兆頭臨到掃羅,他就可以「趁時而做」。(10:5-7)(有學者認為這句話是指掃羅可以惹動非利士人行動[2]。)

掃羅被上帝引領到撒母耳面前,他本以為只是去向一位先知問路,誰知一見面,撒母耳就把他心裏所想的都說了出來,更對他說:「以色列眾人所仰慕的是誰呢?不是仰慕你和你父的全家嗎?」(9:20)從掃羅的回應可估計,他即時明白了撒母耳的話,就是指要他作以色列的王(上一章提及耶和華答允了以色列民要求立王的事,這是眾民的期待,相信掃羅也知悉),但他無法相信這是事實,因為他認為「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憫人嗎?我家不是便雅憫支派中至小的家嗎?」(9:21)正因為知道掃羅對自己缺乏信心[3],上帝才要藉種種發生在他身上超自然的事,去證明撒母耳就是上帝的代言人,撒母耳所說的都是出於上帝,而那三個兆頭也是要掃羅相信他將被立作以色列的王是千真萬確的事。

 

上帝對君王的期望

上帝命撒母耳膏掃羅為王,也把祂立君王的目的告知了撒母耳:

1. 作以色列民的軍事領袖

「你要膏他作我民以色列的。他必救我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因我民的哀聲上達於我,我就眷顧他們(原文是「我民」)。」(9:16)

「君」這個字的原文是נָגִיד֙nagid,意思是「領袖、統帥」,多是指在軍事方面的。這個字並非指「王」,因「王」的希伯來文是מֶ֛לֶךְmelek。可以說,掃羅的頭銜雖說是王,但他的職能其實主要是一位軍事領袖,因上帝要掃羅做的正是拯救以色列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

2. 作以色列民的政治領袖

撒母耳看見掃羅的時候,耶和華對他說:「看哪,這人就是我對你所說的,他必「治理我的民。」(9:17)

「治理」這個字的原文是עְצֹ֥רetzor,更貼切的翻譯是「約束、管制」,這讓我們聯想起在士師時期,各人都是「任意而行」[4]的境況,而上帝立掃羅為王,正是要以色列民受約束和管制,不再任意而行。

3. 作上帝的管家

撒母耳拿瓶油倒在掃羅的頭上,與他親嘴,說:「這不是耶和華膏你作他產業的君(נָגִיד֙nagid)嗎?」(10:1)

這裏再次強調掃羅只是一位統帥(נָגִיד֙nagid),而且是由上帝所膏立的。摩西五經記載到上帝命摩西用油去膏抹大祭司及會幕的器皿[5],是一種「分別為聖」的儀式,代表被膏抹的人或物從此要被上帝使用,最終的功能是要把子民帶到上帝面前;同樣地,上帝叫撒母耳膏抹掃羅,為的也是使用他,要他引領子民歸向自己。

以上的三節經文,上帝都是用「我民」或「我產業」去強調以色列民是屬於他的,祂自己才真真正正是以色列民的王。掃羅是上帝授予「君王」頭銜的一位管家,而上帝對這位王的期望是要他好好地保護和約束以色列的百姓,讓他們能成為上帝的子民。

為了讓掃羅可以執行這個職分,「上帝就賜他一個新心」(10:9),何謂「新心」[6],我們從接著的經文會得到更具體的理解,「掃羅到了那山,有一班先知遇見他,上帝的靈大大感動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說話。」(10:10)掃羅與先知一同受感說話的這個獨特的屬靈經歷,除了是應驗撒母耳所言的第三個兆頭,也是要讓掃羅經歷從上帝而來的能力去說出一些來自上帝的話。換言之,上帝賜給掃羅的「新心」,使他由從前不認識上帝到現在認識上帝,由從前不知道何謂有上帝的同在,到現在親身經歷上帝的同在,這個「新心」讓他開始懂得辨識屬於上帝的事,然而這單一次的屬靈經歷並不會把他的本質徹底改造,更不會使他的靈命突然提昇[7]

這趟屬靈經歷的重點是要讓掃羅知道自己的身分和角色,他雖然受膏為王,但上帝的話語和指引是會透過先知的口而出,而撒母耳就是上帝所立的先知,掃羅必需緊緊地依靠和聽從撒母耳,才能按著上帝的心意去做好王的職分[8]

 

君王與先知的關係

「你當在我以先下到吉甲,我也必下到那裏獻燔祭和平安祭。你要等候七日,等我到了那裏,指示你當行的事。」(10:8)

撒母耳向掃羅說的這句話,反映了他們之間的關係。撒母耳是把以色列從士師時期帶進君王時期的重要人物,上帝也藉著他奠定了以色列君王與先知的關係;君王雖是全國之首,但他必需聽從先知的指示行事,因為先知是領受上帝話語的人,他會把上帝的話語告訴君王,讓君王去執行。從往後以色列王朝的歷史,我們也知道自以色列有了君王之後,上帝就不斷興起先知作為祂的代言人,而先知又不斷把上帝的話語傳給君王和子民。

由此可見,上帝雖然讓以色列民立王,但祂並不是要立一個像當時近東地區列國那樣的王,那些王都擁有絕對權力,甚至看自己等同是神(例如:法老)。上帝為祂子民所立的王,其王權是被限制的,他雖然被上帝所膏,但其實只是上帝的一個器皿,他要聽從上帝藉先知所給的指示,不能隨己意行事。對於以色列的君王制度,有學者這樣形容:「根據聖經的設定,以色列的君王正是要否定屬世那種君權至尊無上、帝位千秋萬世的觀念」[9]

 

結語

正如上文所述,掃羅遇上撒母耳是從他的「聽命」開始的,遇上了撒母耳之後掃羅所經歷的種種神蹟般的事情,包括他被膏為王,其實都是要他學會全然信靠上帝,並對上帝藉著撒母耳給他的指引和帶領產生無比的「信心」,因為「聽命」和「信心」正是他日後肩負君王責任所必需有的。

今天,我們認識耶書亞(耶穌)豈不也是從聽命和信心(聽從和信靠福音)開始的嗎?昔日掃羅有撒母耳為他膏抹,使他成為新人;今日我們也有耶書亞藉著聖靈住在我們裏面,使我們一舉一動可以有新生的樣式(參羅6:4)。當日的掃羅要聽從撒母耳及要對撒母耳有信心,今天耶書亞就是我們要聽從和信靠的人,他能教導我們怎樣走在這條被他呼召的道路上,因為只有他能為我們的信心創始並成終。盼望我們都願意「聽命」和以「信心」去行這條信仰的路。阿們。

 


[1] 《合和本》在撒上10:5譯法是「此後你到上帝的山……」,但NET Bible的譯本是「Afterward you will go to Gibeah of God,……」,即「上帝的基比亞」。

[2] 參《華爾基舊約神學下冊》(華爾基,俞明義著,天道書樓,2014),頁777。

[3] 掃羅的回答反映出他對自己缺乏信心,因為在利未人的妾一事上(士19-20),以色列民曾經因爲便雅憫人所行不義,幾乎把便雅憫支派滅絕。最後他們只剩下六百人(士20:46-47),而以色列其他的支派為此後悔、哀痛(士21:1-6)。

[4] 參士17:6,19:1,21:25。

[5] 參出28:41;民7:1。

[6] 「新心」的原文是לֵ֣ב אַחֵ֑ר,直譯是「另一個心」;此外,撒母耳對掃羅說:「你要變為新人」(10:6),「新人」的原文אִ֥ישׁ אַחֵֽר直譯是「另一個人」。所以,這裏所用的「新」字並不是一般中文詞義裏所指「新舊」的那種「新」。

[7] 參孫也曾被「上帝的靈大大感動」過三次,但他的行事為人仍然是屬肉體而不屬聖靈的。參士14:6、19,15:14。

[8] 聖經用了4節(撒上10:10-13)去描述掃羅被聖靈大大感動,跟一班先知一同受感說話,當中更兩次提到「掃羅也列在先知中嗎?」這是要讀者意識到「掃羅是先知」這講法從未得到人的認同。此外,這4節經文也反映出在那些認識掃羅的人眼裏,掃羅並不真的認識上帝,也與先知的特質相距甚遠。掃羅只有這一次跟先知一同受感說話的特別經歷,但不等於他就是先知。當時他已被膏為王,上帝要掃羅從這次經歷中知道上帝會藉著先知說話,但他卻不是耶和華的先知,撒母耳才是,所以日後即使他作了王,他若要知道上帝的心意,必需要向撒母耳求問。

[9] 參 Bill T. Arnold, The NIV Application Commentary: 1 and 2 Samuel, (Zondervan, 2003)


分享至你的: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