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對第三聖殿的迷思

基督徒對第三聖殿的迷思

分享至你的:

基督徒對第三聖殿的迷思(作者:Herbert Chan

華人教會近年對「第三聖殿」這題目頗為關注,那麼基督徒應否支持第三聖殿的建造?作為外邦信徒,我們應該怎樣面對可能會出現的第三聖殿?以下筆者會帶大家從《聖經》中理解上帝對聖殿的看法和發展,從而回答這些問題。

 

從會幕到第一聖殿:上帝真的想要建造聖殿?

聖殿的前身是會幕。其設計藍圖是根據上帝在西奈山上對摩西的吩咐建成的(出25-40章),目的是為了讓上帝可以住在子民中間(出25章8節)。它是自從人類犯罪被趕離伊甸園後,首次再讓與人可以親近上帝的一個設計[1]。雖然《摩西五經》並沒有記載上帝吩咐人把會幕建成聖殿,但就曾多次指出上帝必會選擇一個地方,讓祂的子民可在那裡獻祭給祂、向祂守節、施行審判、侍奉祂、學習律法等等(見申12章14節、16章15-16節、17章8-10節、18章6節、31章11節等)。而這個集宗教、政治和民族社會於一身的核心地方,就是後來大衛所攻取建造的耶路撒冷。當時他想為上帝建造居所,但上帝卻說明祂並不需要一個固定的居所、也從沒有給人為祂建造殿宇之類的吩咐(撒下7章5-7節)。不過,上帝最後仍然接納了大衛的建議,並讓大衛的子孫所羅門代替他去建造(撒下7章13節;代上22章8節),這成了日後主耶穌(同樣是大衛的子孫)建造屬靈殿宇的一個影兒和預表。當所羅門建成聖殿之後,上帝的榮光充滿了聖殿(王上8章11節),情況就如昔日祂的榮光充滿會幕一樣(出40章34-35節)。這反映上帝雖然無需要住在人手所造的殿宇中,但在人類的歷史上,祂的確曾悅納人為祂建造聖殿這建築物,並透過它表達樂意與人同在。

 

從第一聖殿到第二聖殿:聖殿的建築物已不再蒙上帝的喜悅

《聖經》的《歷史書》和《先知書》都記載了昔日以色列民因犯罪得罪耶和華(包括拜偶像、行不義、不看顧孤兒寡婦等問題),導致上帝興起了亞述和巴比倫圍困攻擊他們。最終,北國以色列在公元前722年亡於亞述,南國猶大也在公元前586年亡於巴比倫,而聖殿也被毀焚燒(王下25章9節;代下36章19節;賽64章11節)。直至以色列民在亡國被擄後,首批回歸耶路撒冷的領袖——所羅巴伯和祭司耶書亞再次重新建造聖殿(拉3章8節)。這聖殿一般被稱為第二聖殿,雖然其外觀遠遜於所羅門的聖殿(該2章3節;拉3章12節),但耶和華卻應許它的榮耀將會超過它之前的榮耀(該2章9節)。在後來兩約之間,聖殿曾淪陷在安堤亞古四世手中,其後馬加比家族奪回修復,並重新把它獻上給上帝[2]。不過,這次榮耀的應許未有清楚地出現。直到約公元前20年,大希律為了討好猶太人,把聖殿重建(這普遍被稱為希律的殿,但仍被理解為第二聖殿) ,而這榮耀的應許看似在門徒口中對聖殿的稱讚中可以感受得到(可13章1節;路21章5節),不過這都是表面上光鮮而已。四本《福音書》都有清楚記載耶穌責備這聖殿,包括指它腐敗、是賊窩[3],並應許要拆毀那殿,三天後把它重建起來(可14章58節;約2章11-19節)。由此可見,聖殿的建築物和相關的體制,其實只是上帝用作彰顯祂的榮耀和反映祂願意與人同在的一個工具和途徑。在其華麗外表下的腐敗,聖殿同時成了迷惑門徒、激起上帝憤怒的化身。事實上,公元70年羅馬將軍提多對第二聖殿的拆毀焚燒,就應驗了主耶穌對聖殿要被毀的宣告:「這裏將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可13章2節;太24章2節;路19章41-44節)。主耶穌表明要用自己的身體重建聖殿,而《新約》就有多處說明主耶穌所建造的聖殿已不再是一棟建築物,而是由主自己和祂的子民所組成(弗2章19-22節;林前3章16-17節、6章19節;林後6章16節、彼前2章5節)的屬靈的聖殿。可以說,聖殿的建築物已不再蒙上帝喜悅,它已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希伯來書》已清楚告訴我們,大祭司主耶穌已經取代了地上聖殿的獻祭,一次地成就了永遠的獻祭,讓我們得以成聖親近上帝(參考來9章11節-10章14節)。最後啟21章22節也指出「沒有看見城內有殿,因主——全能者上帝和羔羊就是城的殿」,反映上帝最終不會保留聖殿的建築物。

 

第三聖殿是不信主的猶太人的期盼

第二聖殿被毀後,不信主的猶太人(主要為法利賽派)建立了拉比猶太教,同時繼續因為起義的失敗而被流放離開耶路撒冷以色列地。他們在過去近二千年的流散歷史中雖然並非全然支持聖殿的重建[4],但敬虔的猶太人仍會憧憬著歷史中上帝帶領百姓回歸重建聖殿那樣,使第三聖殿被重建造起來,帶來國家的復興。事實上,在舊約亡國被擄的記載中《以西結書》40-48章詳細描述了第三聖殿的設計和異象,這能夠鼓勵當時處於被擄的猶太人,為他們帶來一個上帝仍然眷顧他們、會帶領他們回歸重建的期盼。不過,書中記載第三聖殿的設計為正方形,佔地面積比回歸時所羅巴伯重建的聖殿以至大希律所擴建的聖殿還要大[5],也就是說這第三聖殿一直未有在猶太人的歷史上出現過。而由於聖殿一向以來都是猶太人的宗教、政治和民族社會的核心,今天如果猶太人能夠把第三聖殿建造起來,將可以凝聚世界上所有流散的猶太同胞回歸以色列地,強化猶太宗教信仰的合法和合理性,有助化解不同猶太派別之間的分歧,建立他們在世界中的身分和地位等。現今推動著建造第三聖殿的猶太力量,主要來自位於耶路撒冷舊城猶太區的Temple Institute,這機構在過去30多年為了興建第三聖殿而作出全面的準備,包括製作了所有聖殿所需的器具、傢俱(祭壇、香檀、金燈台等等)、祭司的服飾,甚至訓練了祭司以及預備了用於製作除罪水的紅母牛(用作祭司的潔淨禮儀,見民19章)。可以說,他們基本上已「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他們目前最大的攔阻,莫過於耶路撒冷聖殿山(建造聖殿的所在地)的政治情況,因為現時聖殿山是伊斯蘭教的第三大聖地,仍然屹立著金頂紀念館(Dome of the Rock)與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並由約旦管理,任何試圖改變這現狀的行動,都會帶來大規模的血腥衝突和全面戰爭的危機。[6]所以,雖然有部分猶太人想要把第三聖殿建造起來,但這在短期內幾乎絕無可能。

 

總結:作為信主的外邦基督徒,我們應怎樣看「第三聖殿」?

耶穌雖然自己曾多次上聖殿過節,早期的門徒在主復活升天後也曾參與聖殿的宗教儀式[7],然而這只是由於他們身為猶太人,仍要繼續看重遵行上帝所頒佈的律法[8]、在未信主的猶太人面前作好的見證。但這不代表聖殿建築物的獻祭對已信主的猶太人而言有實質的功效和作用(正如上文已引用《希伯來書》說過),對我們外邦信徒而言則更加沒有必要,也不合乎《聖經》[9]。可以說,隨著耶穌基督已建立了屬靈的聖殿,聖殿建築物在地上的歷史任務經已結束,上帝已經無須透過聖殿建築物去彰顯祂自己與人的同在,也無須透過聖殿建築物的獻祭去讓人親近祂。因此,筆者認為我們雖然可以從一些聖殿的模型認識《聖經》、體會和反思主耶穌所成就的獻祭背後所付上的代價等等,但作為基督徒就絕不合適奉獻支持猶太人去建造和營運第三聖殿,也不應懷著期待參與第三聖殿獻祭儀式的想法。因為這些想法和行動會顯得我們對主耶穌用他寶血所成就的永恆有效獻祭,以至他用自己身體所建立的屬靈殿宇(教會、上帝子民的群體)不當作一回事。


[1] https://bmy.org.hk/聖經資源工具/會幕圖解/

[2] 參《馬加比一書》4章36-39節、《馬加比二書》10章、約瑟夫的《猶太古史》(Antiquities)12.7。

[3] 參太21章13節、可11章17節、路19章46節對耶7章11節的引用。

[4] 因為聖殿的重建某程度上變相確立撒都該派的地位,而錫安主義也會削弱位於流散地方的拉比勢力。

[5] 參考 https://www.chabad.org/library/article_cdo/aid/3716004/jewish/Messiah-the-Third-Temple

[6]雖然1967年以色列在六日戰爭中大勝並奪回了耶路撒冷舊城的控制權,但由於政治、宗教和國家安全的考量,當時以色列的政府決定讓約旦的伊斯蘭教的財產管理機構「瓦克夫」(Waqf,普遍稱為「伊斯蘭聖地事務部」或「阿克薩清真寺管理委員會」)繼續管理聖殿山的伊斯蘭宗教活動,而以色列則只保留了領土與治安的控制權,但就不介入宗教管理的日常運作。

[7] 彼得和約翰曾於禱告的時間上聖殿(徒3章1節)、保羅曾帶人上聖殿進行潔淨禮盒獻祭(徒21章26節),另外聖靈降臨的地點(徒2章2-5節),估計也很大機會發生在聖殿山的範圍(徒2章2節的「整座屋子」可以理解為聖殿)。

[8] 耶路撒冷會議(使15章)清楚反映信主的猶太人仍持守著律法的吩咐,但就讓外邦信徒無需像他們那樣遵守(除了四項要求)也能直接成為上帝的子民,跟他們一樣。

[9] 按照《摩西五經》記載的要求,上帝只容許猶太人和改信猶太教(受了肉身割禮)的外邦人,在潔淨過後才能參與獻祭,我們作為外邦的基督教徒不可參與,也無法進入會幕或聖殿的建築物範圍內。


其他信仰神學反思的文章:


分享至你的:

關於作者

admin administrator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