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日研經坊」(2025-7-26)《妥拉》與《先知書選段》利22:17-23:8、賽56:7及其後查經摘要(作者:Herbert Chan)
今段《妥拉》經文(利22:17-23:8)主要記載有關獻祭給上帝的祭物要求以及吩咐要守的耶和華節期(今段包括了:安息日、逾越節、除酵節)。1)這些條例對我們來說有甚麼屬靈意義?2)對現今的信徒來說,我們是否需要守節期?
簡介今段《妥拉》經文(利22:17-23:8)
今段《妥拉》經文(22:17-23:8)承接上次有關上帝給祭司的條例,繼續記載上帝對獻祭的要求和吩咐,然後開始了一個新的主題「耶和華的節期」。全段經文大致可分為以下兩個部分:
1. 不蒙悅納的獻祭(22:17-33)
2. 耶和華的節期(安息日、逾越節、除酵節)(23:1-8)
1. 不蒙悅納的獻祭(22:17-33)
利22:17 耶和華吩咐摩西說:
利22:18 「你要吩咐亞倫和他子孫,以及以色列眾人,對他們說:以色列家中的人,或在以色列中寄居的,若要獻供物給耶和華作燔祭,無論是為所許的願或是甘心獻的,
利22:19 就要將一頭公的,沒有殘疾的牛,或綿羊,或山羊獻上,這樣你們才蒙悅納。
利22:20 凡有殘疾的,你們不可獻上,因為這樣你們必不蒙悅納。
22:19-20兩次記載「這樣你們(才/必不)蒙悅納」,反映這段經文的重點在於如何獻供物給耶和華才能得蒙祂的悅納。然而,讀者可能會問,為甚麼作者不乾脆把這些關於獻祭的條例和要求,放在較早前第1-7章那些同樣有關獻祭條例的部分?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主題上的差異。上文22章聚焦在聖物的處理、誰可以吃、誰不可以吃的問題,其關注的重點是:祭司和以色列民在獻祭過程中是否對聖物持嚴謹的態度,而不是像利1-7章那樣著重於獻祭的步驟和儀式。換句話說,這段經文的目的,是要透過記載人怎樣對待聖物和祭物,反映出人對上帝的態度。上帝所關心的並非供物的質量,而是著緊人怎樣對祂!可以說,我們看待獻祭和聖物的態度,上帝都看在眼裏。
利22:21 若有人從牛群或羊群中,將平安祭獻給耶和華,無論是為還所許特別的願,或是甘心獻的,所獻的必須是健康、無任何殘疾的,才蒙悅納。
利22:22 凡瞎眼的、受傷的、斷腿的、潰爛的、長癬的、長疥的,都不可獻給耶和華,不可在壇上作為火祭獻給耶和華。
利22:23 無論是公牛或小綿羊,若一條腿太長或太短,只可作甘心祭獻上;若用來還願,就不蒙悅納。
利22:24 凡睪丸損傷,或壓碎,或破裂,或閹割的,都不可獻給耶和華;不可在你們的地上行這事。
利22:25 從外人的手裏得到任何這類的動物,也不可獻上作你們上帝的食物;因為牠們有缺陷,有殘疾,牠們必不為你們而蒙悅納。」
22:21-25特別記載上帝對平安祭中還願祭和甘心祭的要求,指出怎樣的供物才得蒙祂的悅納(留意「蒙悅納」在21:21、25又再重複出現)。首先,平安祭是獻祭者在獻祭之後可與祭司同分祭肉來吃的,並且可大致分為三種:感謝祭、還願祭和甘心祭。其中感謝祭的祭肉必須當天吃而不能留到早晨,但還願祭和甘心祭的祭肉則第二天也可以吃(第三天不可),這說明上帝對感謝祭的要求在三者中最高(參7:12-18);若比較還願祭和甘心祭,它們在本質上的分別在於,還願祭是獻祭者因禱告許願得蒙耶和華的應允後,為履行所作出的承諾而獻上的(例如哈拿許願求子,後來就按承諾把所得的撒母耳獻給耶和華;見撒上1);而甘心祭則是獻祭者出於自願、有感動想獻祭給上帝(可能因牲口眾多、或單純想向上帝獻祭、甚或是子民想吃肉等等[1];另參出35:29)。按照這段的記載,上帝要求無論是獻還願祭或是甘心祭,子民都不能獻上有殘疾的祭物,否則,即使表面上是在感謝上帝或履行宗教儀式,但心底裏卻又不願付出代價,或認為上帝不配得最好的獻祭,故此子民必須獻上健康、無殘疾的供物,才能得蒙上帝的悅納。不過,22:23指出上帝對還願祭和甘心祭的供物要求略有不同。如果供物的一條腿太長或太短(雖不算殘疾,但體型異常),該供物只能用於甘心祭,而不可用作還願祭。我們可以理解,因為還願祭是一種帶條件性的感恩,是獻祭者在蒙上帝應允後,為履行承諾而作出的回應,因此其獻祭標準會高於出於自願、無條件地獻上的甘心祭。無論如何,這些條例背後反映出上帝仔細察看獻祭者的心態,祂所著緊的並非供物本身,而是透過祭物所反映出獻祭者對祂的態度。上帝透過對祭物所定的要求,說明祂著緊獻祭者是否恰當地按照獻祭的儀式和嚴謹地對待供物,來表達對祂的尊崇和敬畏!
利22:26 耶和華吩咐摩西說:
利22:27 「剛出生的公牛,或綿羊,或山羊,七天當跟著牠的母親;從第八天起,可以當供物作為耶和華的火祭,這是蒙悅納的。
利22:28 無論是牛或羊,不可在同一日宰牠和牠的小牛小羊。
利22:29 你們宰殺祭牲獻感謝祭給耶和華,要獻得使你們可蒙悅納;
利22:30 要在當天吃,一點也不可留到早晨。我是耶和華。
22:26-30主要記載有關剛出生的牛羊的獻祭條例。上帝要求牛羊要在出生後第八天才可以獻上為祭(這跟男丁在出生後第八天行割禮歸給上帝的情況相同),就是讓新生的牲口被其母親乳養七天(上帝創世的完整週期),以確認牲口是否健康和健全,才在第八天獻上給上帝。22:28指「不可在同一日宰牠和牠的小牛小羊」,有拉比解釋由於祭物多為雄性牲口,所以這裏指的其實是「不要同日宰殺母親與其子」[2];另一方面,古埃及和古近東並沒有類似的律法,因此估計外邦的偶像獻祭是容許隨意屠宰牲口全家,這突顯出上帝看重地上牲口的「親子關係」,並要求子民亦同樣要看重這種關係。我們若用「輕與重」(Qal wahomer)這個早期猶太釋經原則來解讀,可得出:假如地上牲口的「親子關係」尚且需要被看重,更何況是天父和祂子民之間的屬靈關係,豈不是更應該被看重和尊重。換言之,這條條例讓人明白上帝就連宰殺牲口也有嚴格的要求,那麼上帝必然期望祂的子民更要懂得份外敬畏祂和尊敬祂!
利22:31 「你們要謹守我的誡命,遵行它們。我是耶和華。
利22:32 你們不可褻瀆我的聖名;我在以色列人中要被尊為聖。我是使你們分別為聖的耶和華,
利22:33 曾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作你們的上帝。我是耶和華。」
這段的結尾22:31-33總結了整段的重點,就是要子民懂得尊重耶和華是他們的上帝。唯有透過遵行祂的誡命、尊祂為聖、並將自己分別為聖歸給祂,子民才能真正活出耶和華所期望的那份上帝與子民之間獨有的關係。
2. 耶和華的節期(安息日和春季節期)(23:1-8)
利23章是新條例的開始,全章記載了安息日以及七個耶和華節期的吩咐(有關耶和華節期的圖表可參考本機構的製作[3])。如果從以下《利未記》全書的倒影結構來看,23章的「各種節期的條例」(C’)對應的就是11-15章的「各類潔淨的條例」(C):
A. 獻祭的條例(1-7章)
B. 祭司工作的開始和一件死亡事件(8-10章)
C. 各類潔淨的條例(11-15章)【關乎聖潔的空間!】
D. 贖罪日的定例、不蒙悅納的獻祭、血的吩咐(16-17章)
E. 不可露親人的下體、不可使兒女經火獻給摩洛(18章)
X. 有關人與人之間相處,並愛人如己的吩咐(19章)
E’. 不可與摩洛行淫、不可行姦淫(20章)
D’. 大祭司和祭司的定例、不蒙悅納的獻祭(21-22章)
C’. 各種節期的條例(23章)【關乎聖潔的時間!】
B’. 金燈台與陳設餅的運作,以及一件死亡事件(24章)
A’. 安息年、禧年、祝福與詛咒、贖回的條例(25-27章)
早前11-15章的「各類潔淨的條例」主要關乎「聖潔的空間」,讓子民明白如何根據自身的潔淨情況,處於與其聖潔程度匹配的空間(例如:潔淨的人才可到會幕的近前來獻祭,而患大痲瘋或血漏的人不能留在營內,必須到營外接受隔離)。這些條例教導子民按照上帝的心意學習分別為聖、活出與上帝聖潔匹配的生活,從而與祂維繫一份親密的關係。而23章的「各種節期的條例」則關乎「聖潔的時間」,讓子民明白怎樣按照上帝的時間表和日期去管理自己的生活。透過守節,上帝的子民得以記念祂的作為、確立其子民群體的身分認同、塑造自己的屬靈生命,和教育下一代懂得以上帝為日常生活的中心。
利23:1 耶和華吩咐摩西說:
利23:2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對他們說:以下是我的節期,是你們要宣告為聖會的耶和華的節期。」
利23:3 「六日要做工,第七日是完全安息的安息日,要有聖會;你們任何工都不可做。這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向耶和華當守的安息日。」
利23:4 「以下是你們要按時宣告為聖會的耶和華的節期。」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23:1-4中「節期」的原文 מוֹעֵד moed 是複數(指有多個節期),其意思是「約會」(appointed time),也就是耶和華約了子民會面、相處的時間!所以,這些節期最首要的目的,莫過於為維繫和促進子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這與世人對「節期」的普遍理解截然不同。許多人以為節期就是「假期」、是忙碌過後的「叉電」時間,可隨意按自己的想法去安排節目和計劃,只為了滿足個人慾望、尋求享樂、好讓自己在假期後可以繼續工作(繼續去謀求自己的利益)。其實,耶和華的節期是上帝與子民的約會、是需要安排「聖會」的時刻,那就是需要和其他子民一同聚集去親近上帝、聆聽祂的教導、敬拜和事奉祂。另外23:3又告訴我們,安息日是耶和華節期的重要基礎和核心元素。按照猶太曆法,安息日(西曆的星期六)是一個放下自己的工作,在上帝裏完全安息的日子,尤其重要的是「任何工都不可做」!拉比猶太教和現今許多猶太人會看為要在生活上嚴守許多相關的條例和限制。然而,主耶穌教導我們「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太12:8、路6:5;在上下文中「人子」的意思只是指「人」而並非耶穌),意思是安息日的設立是為了人的需要,而非人為了滿足安息日的條例需要而活。因為安息日原先是創世時上帝工作六天後,第七天停工,分別為聖放下了祂的工作、享受祂的創造,與人建立關係。這成為了子民的榜樣,讓子民明白即使六天是為了自己和自身的利益而勞苦,第七天也要停下來,去與上帝建立關係、享受祂的同在和創造!這是人真正需要的,是上帝定下來的日子,好叫人不會一生不停地只為自己或別人而勞碌,而是懂得定期停下來親近永恆的上帝、那位賜人生命的造物主和天父。
利23:5 「正月十四日黃昏的時候,是向耶和華守的逾越節。
利23:6 這月的十五日是向耶和華守的除酵節;你們要吃無酵餅七日。
利23:7 第一日要有聖會,任何勞動的工都不可做;
利23:8 要將火祭獻給耶和華七日。第七日要有聖會,任何勞動的工都不可做。」
23:5-8記載了耶和華節期中主要的春季節期:逾越節和除酵節。逾越節對我們而言並不陌生,是記念耶和華用大能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日子(出12-13章),而除酵節則是為記念出埃及的過程中子民要吃無酵餅的安排而設立的。留意經文兩次重複提及「任何勞動的工都不可做」,也就是以安息日為基礎的一種安排。這在之後每一個耶和華的節期中也相仿,子民都要懂得暫時放下自己手所做的工,停下來不為自己去謀算,而是懂得回到天父的身邊,單單親近祂和為祂而活。
《先知書選段》(賽56:7及其後)與今段《妥拉》的聯繫
賽56:7 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我的禱告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祭物,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
賽56:8 我還要召集更多的人歸併到這些被召集的人中。這是召集被趕散的以色列人的主耶和華說的。」
今段《先知書選段》[4]的經文來自賽56:7及其後,屬於《以賽亞書》第三部分(56-66章;又稱為《第三以賽亞》[5])的起首經文。《第三以賽亞》的主題是有關上帝帶領子民回歸、重建聖殿、新天新地及彌賽亞時代。其中賽56:1-8主要記述上帝記念那些謹守祂的約和安息日的人,並應許他們將要經歷祂的帶領,得以回歸耶路撒冷,在聖殿中喜樂、獻祭和禱告等。因此,賽56:7及其後所記載上帝的子民因著上帝而聚集、獻祭的內容,在主題上與今次《妥拉》經文中關於耶和華節期要安排聖會的教導平行。而兩段經文在原文的詞彙上也有不少共通的連繫,以致拉比們可以用這段《先知書選段》來讓人想起和討論今次的《妥拉》經文(見下表):
《妥拉》(利22:17-23:8) | 《先知書選段》(賽56:7及其後) |
利22:18 「你要吩咐亞倫和他子孫,以及以色列(יִשְׂרָאֵ֔ל)眾人,對他們說:以色列家中的人,或在以色列中寄居的,若要獻供物給耶和華(יהוָ֖ה)作燔祭(עֹלָֽה),無論是為所許的願或是甘心獻的, 利22:19 就要將一頭公的,沒有殘疾的牛,或綿羊,或山羊獻上,這樣你們才蒙悅納(לִֽרְצֹנ)。 利22:20 凡有殘疾的,你們不可獻上,因為這樣你們必不蒙悅納(לְרָצ֖וֹן)。 利22:22 凡瞎眼的、受傷的、斷腿的、潰爛的、長癬的、長疥的,都不可獻給耶和華(יהוָ֑ה),不可在壇(מִּזְבֵּ֖חַ)上作為火祭獻給耶和華(יהוָֽה)。 利22:32 你們不可褻瀆我的聖(קָדְשׁ)名;我在以色列人中要被尊為聖。我是使你們分別為聖的耶和華, 利23:2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對他們說:以下是我的節期,是你們要宣告為聖(קֹ֑דֶשׁ)會的耶和華(יְהוָ֔ה)的節期。」 利23:3 「六日要做工,第七日是完全安息的安息日,要有聖(קֹ֔דֶשׁ)會;你們任何工都不可做。這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向耶和華(יהוָ֔ה)當守的安息日。」 | 賽56:7 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קָדְשׁ)山,使他們在我的禱告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עוֹלֹתֵי)和祭物,在我壇(מִזְבְּח)上必蒙悅納(לְרָצ֖וֹן),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 賽56:8 我還要召集更多的人歸併到這些被召集的人中。這是召集被趕散的以色列人(יִשְׂרָאֵ֑ל)的主耶和華(יְהוִ֔ה)說的。」 |
今段《妥拉》經文的條例(利22:17-23:8)對我們來說有甚麼屬靈意義?對現今的信徒來說,我們是否需要守節期?筆者認為這段經文可帶出三個重要的屬靈提醒:
利22:19 就要將一頭公的,沒有殘疾的牛,或綿羊,或山羊獻上,這樣你們才(1)蒙悅納(רְצֹנ;名詞)。
利22:20 凡有殘疾的,你們不可獻上,因為這樣你們必不(2)蒙悅納(רָצ֖וֹן;名詞)。
利22:21 若有人從牛群或羊群中,將平安祭獻給耶和華,無論是為還所許特別的願,或是甘心獻的,所獻的必須是健康、無任何殘疾的,才(3)蒙悅納(רָצ֔וֹן;名詞)。
利22:23 無論是公牛或小綿羊,若一條腿太長或太短,只可作甘心祭獻上;若用來還願,就不(4)蒙悅納(יֵרָצֶֽה;動詞)。
利22:25 從外人的手裏得到任何這類的動物,也不可獻上作你們上帝的食物;因為牠們有缺陷,有殘疾,牠們必不為你們而(5)蒙悅納(יֵרָצ֖וּ;動詞)。」
利22:27 「剛出生的公牛,或綿羊,或山羊,七天當跟著牠的母親;從第八天起,可以當供物作為耶和華的火祭,這是(6)蒙悅納的(יֵרָצֶ֕ה;動詞)。
利22:29 你們宰殺祭牲獻感謝祭給耶和華,要獻得使你們可(7)蒙悅納(רְצֹנ;名詞);
1. 學會尊重、敬畏上帝:在今段《妥拉》中利22章的部分,字根 רצה 合共出現了七次(四次名詞、三次動詞;見上引文),其主要觀念為「悅納」,關乎上帝的喜悅與祂所接納的獻祭。這反映人所擺上的獻祭並不是用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就如那些拜偶像的人其實都只是在求偶像保守自己的利益),而是著緊自己怎樣才可得蒙上帝的悅納!也就是說,上帝看重的不是祭物或供物本身,而是獻祭者背後的想法、動機和態度。這跟上文22:1-16中提到祭司要謹慎處理祭物的主題一脈相承,同樣是關乎人的內心、是否著緊與上帝的關係、是否尊重祂等等。我們要記得,獻祭者所要獻上的祭物本來是自己的性命,而當獻祭者願意獻上自己時,他就可以用祭物去代替[6]。所以,當上帝要求祭物要沒有瑕疵,背後所反映的是祂要求子民「要完全」!當然,我們沒有人是完美的,因此我們很感恩主耶穌已經代替了我們成為完美的祭物,滿足了上帝對完美祭物的要求。然而,主耶穌所成就的完美祭物背後反映的是上帝期望我們要完全,所以即使我們無法透過自身的努力滿足上帝,但這不等於我們無需盡力獻上自己!因為上帝對子民所要求的,其實並非供物本身,而是獻祭者背後對祂的敬畏和尊重的態度。即使我們並不完美,祂也沒有嫌棄我們的努力擺上,反而期望我們在敬拜、事奉與親近祂的過程中,會帶著敬畏和尊敬的態度!在實際的應用上,這提醒我們是否真的把最好的東西獻給上帝?我們是否只把自己看為無用的東西捐給教會?我們是否一生只為自己奔波,直到退休才把殘生獻給上帝?我們在參與或安排聚會時,是否盡力擺上最好的自己,還是只為了「走儀式」、「走程序」、做給別人看、甚至為了自己的好處而行(如表現自己、博取認同等等)?撒母耳曾責備掃羅「耶和華喜愛燔祭和祭物,豈如喜愛人聽從他的話呢?看哪,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肪。」(撒上15:22)這提醒我們,我們在日常中對上帝的聽從、順服和尊敬的態度,遠比只在主日崇拜時才表現出敬虔的模樣、履行所有宗教儀式、說出美麗的禱文或唱出美妙的歌聲更為重要!
2. 看重與上帝的約會:在整本《聖經》中,上帝最先分別為聖的就是時間!(創2:3)安息日是要讓人放下勞碌的工作,學習不去為自己的生活所需和利益而活,讓人好像返回伊甸園人未犯罪之前與上帝有親密的關係的光景,當時人無需勞苦就已享受著上帝的同在和關係。所以,安息日的設立某程度上是要讓人嚐一嚐在永恆中享受與主同在的美好時光!就如主耶穌強調,安息日是為人而設,而不是人為安息日而勞苦的,難怪上帝使安息日成為所有耶和華節期的重要基礎,更是上帝與子民立約的記號(參出31:13-16)。今天我們活在繁忙的世代裏,如果不放下自己手所作的工,設法從自己的議程和利益中抽離,轉而專注仰望主,我們便難以真正經歷與主同在的安息、嚐到與主親密的關係。所以,我們必須學會看重安息日這個與主極為重要的約會。筆者在以色列求學期間,最深刻和懷念的,也就是每星期的安息日。因為每逢這天不但無需上課,連街市、商店、超市、巴士等都會全部關閉和暫停運作,使人得以放下日常的忙碌,單單專心去親近上帝、參與聚會、與家人相處、過一段可建立美好關係的時光!雖然離開了以色列較難守安息日,但我們仍要竭力進入上帝的安息(參來4),並更多認識安息日的精神和屬靈意義。如果讀者想嘗試在安息日將一些時間分別為聖為上帝而活、參與聚會的話,不妨考慮參與我們「安息日研經坊」的查經,讓我們一同在安息日親近上帝、思考討論祂寶貴的話語[7]。
3. 懂得在屬靈上成長、成熟:對於猶太曆法上的耶和華節期,雖然今日大部分信徒都沒有刻意持守,但假如我們有機會參與守節的話,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學習經驗和體會[8]。因為耶和華的節期有著重要的屬靈作用和功能,筆者嘗試列出以下七個有關安息日和耶和華節期的主要功能:
1. 認識、記念和數算耶和華大能的作為
2. 上帝子民身分的認同
3. 有規律地過一年的生活
4. 教育和傳承給後代
5. 維繫與耶和華立約的親密關係
6. 認識上帝的時間表(後事的影兒)[9]
7. 每年檢視自己的生命,不斷成熟和提升的循環
總的來說,我們能透過這些節期加深我們與上帝的關係,甚至我們所守的主日、聖誕節、受苦節、復活節等等,其實也有異曲同工的作用。因此耶書亞研經中心不時舉辦各類節期聚會,盼望讓弟兄姊妹更深認識節期,並在其中更深認識主和經歷主!
結語:如何表達我們對上主的尊重?
今段《妥拉》經文(利22:17-23:8)主要記載不蒙悅納的獻祭(22:17-33)和部分耶和華的節期(23:1-8)。當中22:17-33主要指出甚麼樣的供物才能得蒙上帝的悅納,這些條例背後反映出上帝期望獻祭者尊重和敬畏祂、著緊與祂的關係。而接著的23:1-8主要關乎「聖潔的時間」,透過安息日和耶和華節期中的逾越節以及除酵節,提醒上帝的子民,需要懂得定期放下勞碌的工作去親近祂、以祂為中心去過活、渴慕與祂建立更深的關係。這對我們現今的信徒而言,包括:每天的靈修時間、每星期的敬拜聚會,我們都要看為是與上帝的約會,並學會好好珍惜這些與主維繫關係的機會。因此,我們千萬別在一些「瑣碎」的時間(例如等車、去洗手間、閒著無事的時候)才去親近上帝,也不應常常爽約或遲到,以致輕看了與上帝約定的時間、藐視了主。最後,節期的設立是為要讓上帝的子民認識和記念祂的作為,並透過守節被塑造其上帝子民的身分,把對上帝的認識和尊重傳承給下一代等。而全年的節期時間表又讓我們知道在一年的循環中怎樣按著上帝的時間表而活,定期反思自己的生命有沒有隨著信主的年日增加而不斷成長、成熟、更新。雖然我們並不完美,也無法獻上完美的祭物,但我們是否盡力愛主、是否著緊與祂的關係、是否看重與祂的約會等等,祂都知道並一一看在眼裏。我們要知道上帝在乎我們內心的想法和動機,並期望我們帶著敬畏和尊敬祂的心去親近祂、事奉祂和努力擺上。因此,求聖靈幫助我們,懂得把最好的獻給主,包括我們的心思意念、時間精神和能力資源,活出「盡心、盡性、盡意、盡力」的教導。盼望主悅納我們對祂的敬畏、尊重和擺上,願意接納我們不完美、不配、但願意努力愛祂的這個微小生命。阿們。
[1] 利17:3-4要求以色列民不能自行宰殺牲口去煮食,而必須先要帶到上帝面前獻祭後,才能吃用。
[2] 參JPS commentary,另參申22:6。
[3] https://bmy.org.hk/聖經資源工具/節期圖解/。
[4] 有關《先知書選段》(Haftarah)的典故,請按此參考《妥拉》與《先知書選段》查經摘要文章的簡介。
[5] 有關《以賽亞書》分為三個部分的說法,請參另一篇有關《以賽亞書》的綜覽摘要文章:〈從上帝的管教中學會依靠祂〉有關內容大綱的論述。
[6] 參考這系列的第一篇《利未記》查經摘要:〈你到底有多想親近主?〉。
[7] 「安息日研經坊」是實體與網上同步進行的查經聚會,詳情請參:https://bmy.org.hk/安息日研經坊/。
[8] 節期並非外邦信徒需要嚴格遵守的律法(參徒15),但我們亦可參與並在其中學習,更詳細的講解請參「學習猶太文化、猶太根源的常見問題」。
[9] 其中一個理解耶和華節期的方法是關乎上帝對世界的時間表,提醒我們主耶穌第一次來臨時已經成就了逾越節和五旬節等節期(透過成為逾越節的羔羊和聖靈降臨的出現;可參《約翰福音》對耶穌的描述以及《使徒行傳》2章記載),而他第二次再來的時候,就會成就餘下的秋季節期。當然,這並非一個嚴謹的釋經結果,我們只可以此為其中一個可參考的理解(因為主耶穌第一次來臨時,也的確曾參與過地上的住棚節;見約7章)。


-Zec5.3-6.14-400x225.jpg)






-1-400x224.jpg)


不要建立發霉的房子-400x225.jpeg)








關於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