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以弗所

土耳其(七教會)相片集及七教會背景資料與教導

我們已經在土耳其(七教會)相片集加入了七教會的背景資料與教導,並改名為「土耳其(七教會)相片集及七教會背景資料與教導」希望藉此讓大家在瀏覽七教會的相片之餘,也更認識七教會的歷史背景以及《啟示錄》中主給七教會的書信所包含的屬靈教導! 大家可按此瀏覽:土耳其(七教會)相片集及七教會背景資料與教導

《新約聖經》綜覽《提摩太前書》:持定信仰,以永生為盼望

「安息日研經坊」(2023)《新約聖經》綜覽:《提摩太前書》查經摘要(作者:Ada Lui

圖為:提摩太的雕像,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 The Saint Timothy Church in The Villages,來自 public domain

 

簡介《提摩太前書》

書名:提摩太前書,希臘文 ΠΡΟΣ ΤΙΜΟΘΕΟΝ Ά,意思是「致提摩太(一)」。

作者:使徒保羅(1:1)[1]

對象:提摩太(1:1)。

成書日期:《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後書》和《提多書》被稱為「教牧書信」,因為這三封書信都是有關教會的架構和牧養,而成書日期估計是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獲釋之後,直到他再次被囚並殉道之前的這段時間所寫的,年份約在公元63-67年,而《提摩太前書》是這三封信中最早寫成的,成書日期估計是在公元62-64年。

成書地點:馬其頓或腓立比。學者估計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獲釋之後,由羅馬向東而行,可能到訪過歌羅西教會(門1:22),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處理假教師的問題,他後來到訪馬其頓(提前1:3)和腓立比(腓 1:25,2:24),大概是在這時期寫了《提摩太前書》。

寫作目的:

  1. 個人方面:勸提摩太留在以弗所,阻止假教師傳錯謬的教導;鼓勵他持守上帝的呼召和運用恩賜,維護使徒的教訓,追求和實踐敬虔的生命。

  2. 牧養方面:在設立教會領袖上給予提摩太指引,提示他要維持教會的紀律,教導會眾純正的道理,關顧各群體的需要,帶領會眾過敬虔端正的生活。

保羅與提摩太的關係

提摩太生於路司得,母親是信主的猶太人,父親是希臘人,保羅在第二次宣教旅程時在路司得遇見提摩太,並由那時開始帶著他一同宣教。而為了方便向猶太人傳福音,保羅替他行了割禮(徒 16:1-3)。根據《使徒行傳》的記載,提摩太自此成為保羅第二次和第三次宣教旅程的同工(徒16-20),他與保羅一同傳講福音(林後 1:19),又作為保羅的代表被差到教會處理問題(帖前 3:2,林前 4:17,腓 2:19),保羅完成第三次宣教旅程時與他一同上耶路撒冷。當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獲釋後曾到訪小亞細亞的教會,他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教會事奉。從保羅的書信中反映出他們是非常親密的同工,保羅更稱他為兒子,感情更如同是父子。[2]

提摩太的個性

《使徒行傳》記載了提摩太怎樣成為保羅的同工並他們宣教的一些事蹟,至於提摩太的個性,我們從保羅的書信中可略知大概。他母親和外祖母是虔誠的信徒,提摩太自小就學習上帝的話語(提後 3:15),大家對他都稱讚有嘉(徒16:2);他遇見保羅時還很年輕(提前 4:12,提後2:22),估計不到二十歲,他的性格較為柔弱(提後 1:7,2:1),沒有自信(林前 16:10-11),身體不好(提前 5:23),從《希伯來書》13:23,我們得知他曾因傳福音而被囚 ,而根據歷史學家優西比烏(約公元260–340年)所載,提摩太是以弗所的第一任主教(《教會史》3.4)。

 

全書大綱

《提摩太前書》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部分:

一. 對領袖的指引

A. 問候(1:1-2)

B. 關於假教師的警告(1:3-20)

C. 關於崇拜的指引(2:1-15)

D. 領袖的資格(3:1-16)

二. 對事工的建議

A. 更多關於假教師的警告(4:1-16)

B. 幫助教會內的各群眾(5:1-6:5)

C. 活出敬虔的生命(6:6-10)

三. 最後指引(6:11-21)

 

一. 對領袖的指引

A. 問候(1:1-2

在信的開首是保羅對提摩太的問候,保羅提到他的使徒身份是奉救主上帝和基督耶穌的命令,強調他的職份是真確的,也帶著權柄;他稱呼提摩太為「因信主作我真兒子的」,除了表示他們的關係親如父子之外,也意味著在信仰上,他們有著傳承的關係。保羅稱上帝為「救主上帝」是教牧書信的特色之一,共出現了六次[3],就是強調上帝是這拯救計劃的源頭,是他藉耶書亞(耶穌)給人得救的盼望。

B. 關於假教師的警告(1:3-20

在進入正題的開始,保羅就說明他寫這信的主要目的,是要提摩太留在以弗所,好囑咐某些人不可傳別的教義,保羅在這封信用「囑咐」這個詞共五次[4],有著「命令、指示」的意思,有些是他囑咐提摩太,有些是他要提摩太去囑咐別人。至於何謂「別的教義」可參考保羅之後在信中所說,凡是「不符合主耶穌基督純正的話語」以及「不合乎敬虔的教導」都是「別的教義」(6:3),可見當時以弗所教會有些假教師的教導偏離了主耶書亞的話語,而那些教導並不能栽培出一個敬虔的生命,這就嚴重威脅到教會的本質以及信徒的信仰,是以保羅要提摩太阻止那些假教師;此外,保羅又提到當時有人喜歡談論一些無稽的傳說[5]和冗長的家譜(1:4),但這些都是空談,只會引起爭論,無助於上帝的「計劃」(οἰκοδομίαν oikodomian;在原文可解作「管理家務」或「上帝的安排」)。這計劃是要憑著信心才能明白,而不是憑著談論,而上帝的命令的目的是要人生出愛心,這愛心的背後應當是「清潔的心、無愧的良心和無偽的信心」(1:5)。所以,保羅要提摩太避開這些徒勞無益的談論。

1:7-11 是針對那些假教師對律法的曲解,保羅指他們根本「不明白自己所講的是甚麼,也不知道所主張的是甚麼。」從保羅接著說「只要人善用律法,律法是好的」(1:7),估計那些假教師認為律法是不好的,是無用的,甚至是與福音相違背的,但保羅肯定律法的功用,因為「律法不是為義人訂立的,而是為不法和叛逆的,不虔誠和犯罪的,不聖潔和戀世俗的,弒父母和殺人的,犯淫亂和親男色的,拐賣人口和說謊話的,並起假誓的,或是為任何違背健全教義的事訂立的。」(1:9-10),可見律法(以十誡為綱領)的作用既有防禦性,也有懲治性(參羅7:7),更有教育性(參加3:23),而保羅對律法的主張是照著上帝託付給他的福音說的,反映出律法與福音其實是一脈相承,事實上,這也跟主耶書說:「不要以為我來是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而是要成全。」(太 5:17)完全一致。

保羅接著提到自己得以事奉主全是出於上帝的恩典,他說自己從前是「褻瀆、迫害、侮慢上帝的人」(1:13),是「罪人中的罪魁」(1:15),卻蒙了上帝的憐憫,原因有兩個:第一,因為他在不信和不明白的時候迫害基督徒、侮慢上帝;第二,好讓基督耶穌在保羅身上顯明他完全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做榜樣。這番話大概是針對那些假教師,指他們是在明知道的情況下仍然傳假教導以致褻瀆上帝,而假如他們是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做的,那麼他們就應該像保羅那樣回轉;而因著上帝有格外豐盛的恩典,祂不但沒有棄絕保羅,反而使用他去傳揚「基督耶穌到世上來是要拯救罪人」這福音信息,保羅說到這裏不禁要以一篇讚美詩(1:17)去頌讚上帝。

保羅把假教師和他自己(真教師)陳明在提摩太面前,是要勸提摩太傳承保羅從前指著他的預言所交託給他的命令,去打那美好的仗(1:18),保羅沒有說明那預言是甚麼,但估計是與他所領受的恩賜和事奉有關(參提前4:13-14),而這場仗指的就是要以純正的教導去抵擋那些假教師。保羅又指明有兩位假教師許米乃和亞歷山大已被他「交給撒但」(1:20),所指的應該是已把他們逐出信仰群體,讓他們學會不再褻瀆;許米乃這個人在提後 2:17 曾提及,指他已「偏離了真理,說復活的事已過去,敗壞了好些人的信心。」保羅把自己曾怎樣抵擋假教師的做法告訴提摩太,讓他知所應付。

C. 關於崇拜的指引(2:1-15

這一部分是關於教會的功能以及公眾崇拜時男女信徒的角色和規範。保羅指出教會在世界上的角色首要是「要為人人祈求、禱告、代求、感謝」(2:1),更要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禱告(2:2);當時的信徒是在羅馬的政權下,在位的君王正是那位迫害信徒的尼祿(公元54-68年在位),這個吩咐叫人困惑,是以保羅道出箇中原因,因為這是為要讓信徒「能夠敬虔端正地過平穩寧靜的生活」(2:2),事實上,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才是有利於福音的傳播,接著保羅指出上帝「願意人人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2:4),又說耶書亞(耶穌)「獻上自己作人人的贖價」(2:6),保羅強調福音是為所有人的,或許是要對抗當時一些早期的諾斯底主義思想,認為人要通過神秘的知識才可以得著救恩,只有一小撮菁英份子才可以得救;是以保羅斬釘截鐵的說人要得著救恩只有一個途徑,就是藉著耶書亞:「因為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之間也只有一位中保,是成為人的基督耶穌。」(2:5)

當論到在公眾崇拜時男女信徒應有的角色,保羅做了一個概括的指示:男信徒要負責禱告,他們要隨時禱告,但要以聖潔的手,不發怒,不爭論(2:8),這三樣都是讓禱告能達到上帝面前的條件(參詩24:3-4);女信徒的責任是在衣著上端莊,在頭髮飾物上要合乎體統,並且要有善行;至於誰可以教導,保羅帶著權柄說,他「不許女人教導,也不許她管轄男人」(2:12),並提到亞當的受造先於夏娃,而他們之所以被逐出伊甸園正是因為女人沒有順服在這個次序之下,以致受騙,陷在過犯裏(2:13-14),保羅以這個詮釋作為論據,指示女人不可教導(這是指在公眾崇拜時,而不是泛指任何情況,例如:在家裏),只要事事順服地安靜學習(2:11、12)。

學者就這個指示有很多討論,最基本的討論就是,這個指引是否屬於信仰道德的層面,以致對於不同年代或不同社會文化的信徒都有絕對性的權威,而信徒應按著字面的意思去遵守;還是它是屬於社會文化的層面,只適用於當時特定的文化處境,後來的信徒不需再按字面的意思遵守,但需要從中找出屬靈含意並實踐[6]。有學者認為這個指示是屬於後者,因為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提到女人可以禱告或講道,只是在禱告或講道時要蒙頭,作為服權柄的記號(林前 11:3-15),而保羅說「婦女應該閉口不言」和「婦女在會中說話是可恥的」(林前 14:34-35)是針對當時在公眾崇拜時說方言的問題,保羅的目的是不讓信徒受希臘偶像文化的影響,仿傚當時的靈媒(多數是女性)在領受了「神諭」後就隨意說話,以致混亂了崇拜的秩序[7],也就是說這兩句說話都有其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不一定能應用於今日的教會崇拜。但也有學者認為這個指引應該屬於前者,因為保羅給提摩太的指引是關乎所有教會,而不是特定某一所教會或某一個文化處境。這兩種看法都各有其論點,筆者較認為學者斯托得的著作所論述的可供讀者參考,他認為當時負責教導的是在領袖的位置,所以保羅認為女人不應該佔據這樣重要的位置,不過斯托得也指:如果按著主耶書亞對作領袖的指示是「……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要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要作眾人的僕人。」(可10:43-44)「那麼說來,若有女人以謙卑服事人的心志作領袖,又有甚麼不當呢?」 [8]

在「女人受騙,陷在過犯裏」(2:13-14)之後的這一句「然而,女人若持守信心、愛心,又聖潔克制,就必藉著生產得救。」(2:15),但肯定兩者是相關的:大部分學者認同這裏的「得救」是指屬靈上的,而不是指婦女能順利分娩或在過程中免去了肉體上的痛楚;更不會是指婦女因生產而得著救恩,因為兩者沒有直接的關連(人是因著信而得救的),由於之前提到夏娃犯罪,這讓人聯想到夏娃犯罪之後,上帝應許人會因女人的後裔而得救,於是推測這是指人要藉耶書亞的出生而得救,但「生產」(τεκνογονίας teknogonias)這個字在原文的意思是「childbearing;生育」,指的是生產的「過程」,而不是「產物」,所以不是單單指有孩子「出生」,所以這推測未必能確立,筆者參考了CNET Bible 就這一節的註釋,較認同這裏指的可能是女人不應像男人那樣作教導,而是要履行女人的角色去生育,這樣就能脫離伊甸園內男女角色互換的後果,因而得救[9]

D. 領袖的資格(3:1-16

這一部分是關於怎樣甄選合資格的領袖,提到的分別是監督和執事。在新約時代,「監督」(ἐπίσκοπον episkopon)和「長老」(πρεσβυτέρος presbyteros)在職責上是相同的[10],這兩個稱呼的分別只是在於「長老」有著猶太的文化背景,而「監督」有著希臘的文化背景。保羅說若有人想作監督,這是一件好事(3:1),但要經過甄選,而條件是他「必須無可指責」,也就是要有好名聲,而「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所指的不一定是只結過一次婚(即離婚或再婚者都不合資格),而應該是指要對妻子(婚姻)忠誠,也就是不可同時有兩位或多位妻子。他也要有好品行和善於教導,沒有惡習,更要管理好自己的家(3:2-4),因為「人若不知道怎樣管理自己的家,怎能照管上帝的教會呢?」(3:5)他在教外也要有好名聲,「免得被人毀謗,落在魔鬼的羅網裏」(3:7),可見作監督的人就是上帝的管家,因此對他的要求是全方位的,無論是在家或在教會、在信徒或非信徒面前,都要以自己是監督這個職份為念,言語行為都要謹慎,免得使上帝的家蒙羞。正因為「監督」是這樣一個重要的位置,剛信主的不可擔此重任,因為「恐怕他自高自大,落在魔鬼所受的懲罰裏」(3:7);這裏提到「魔鬼的羅網」或「魔鬼所受的懲罰」是指當主再來時,他會對世人作終極的審判,那些不是屬於主的將受到魔鬼一樣的刑罰(參太 25:41)。保羅提出這樣嚴重的後果,是要讓提摩太在選擇監督的事上,千萬要慎重。

至於執事(διακόνους diakonous; 意思是「僕人」),對他的要求也與監督相似,要「沒有可責之處」(3:10),有良好的品行和在信仰上穩固,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如上所述,是指要對婚姻忠誠),並且管理好兒女和自己的家。而惟一與監督不同的是,保羅沒有要求執事要善於教導,因為執事的工作主要是行政方面,是監督的助手;此外,又提到女執事( γυναῖκας gunaikas[11],對她的要求是「莊重,不說閒話,有節制,凡事忠心。」(3:11)

保羅在交代完這些有關教會管理的指引後,或許擔心提摩太會感到壓力太大,於是說他會盡快到他那裏,如果他延誤了,提摩太也知道在上帝的家中該怎樣做(3:15)。接著保羅就說出他對上帝的家的定義:「這家就是永生上帝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3:15)所強調的是,教會是由真理所建築而成的,真理來自主耶書亞純正的話語,而負責持守真理就要靠一班教會的領袖去教導真理,杜絕假的教導,這與保羅在開始時針對假教師的問題是相呼應的。教會就是永生上帝的家,這其實是一個極偉大的奧祕,以至保羅不得不稱頌:「上帝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裏。」(3:16)這篇可能是當時已流傳的讚美詩,當中對主耶書亞的生平作了順序的描述,由他道成肉身,到聖靈藉他在地上事奉,以至他在十字架上成就救贖,從死裏復活,一直到升天,被接在榮耀裏,也強調他在每一個階段都是人、甚至是天使可作見證的事實。而教會作為上帝在地上的家,它的功能就像這首讚美詩那樣,是要向人傳揚和見證耶書亞所成就的事。

二. 對事工的建議

A. 更多關於假教師的警告(4:1-16

第4至6章是關於教會的牧養,而在論到怎樣牧養會眾之前,保羅先對提摩太說出在牧養上,他要面對的挑戰。第一,外在的牧養環境就是「聖靈明說,在末後的時期必有人離棄信仰,去聽信那誘惑人的邪靈和鬼魔的教訓。」(4:1)「末後的時期」可以理解為由耶書亞成就救恩,開啟了彌賽亞的國度後,一直至他再來作王的這段時期,都無可避免地會有假教師的出現,事實上,主耶書亞也曾這樣預言過(太24:11)。保羅稱那些假教師為撒謊者,稱他們所傳的為「邪靈和鬼魔的教訓」(「教訓」在原文是複數),又特別指出當中的兩個假教導:禁止嫁娶和禁戒食物(4:1),這兩樣其實都是上帝所造的,都是好的(4:4),結婚是可以的(創 2:24),各樣食物都是可以吃的(可7:19),信徒只要明白這真理又存著感恩的心領受,這兩樣就都成為聖潔了(「聖潔」在原文是被動式,即被【上帝】所潔淨),反映假教師在教導人要禁止嫁娶和禁戒食物才可成為聖潔(即透過基督以外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聖潔程度)。這些都是違反真理的,但有些人的良心像被熱鐵烙了一般,像是失去了判別是非的心[12],就會聽信了這些教導。

保羅要提摩太把這些事(上面所說關於假教師的教導)提醒弟兄們,就是基督耶穌的好執事,這裏的「執事」不是作某教會的執事,而是指每位信徒其實都是上帝的執事(僕人),就如保羅在林前 3:5 說:「我們都是上帝的執事,……照著主給各人的恩賜去做罷了。」提摩太既要在正確的教義上受栽培,也要棄絕那世俗的言語和老婦的無稽傳說(4:7)。接著保羅勉勵提摩太要操練敬虔[13],他用了一個比喻「因操練身體有些益處;但敬虔在各方面都有益,它有現今和未來的生命的應許。」(4:8)在當時的希羅世界,運動和體育競賽是很普遍和受歡迎的活動,運動員為了操練身體應付賽事,都會努力不懈,更何況是信徒,豈不更應為信仰而努力不懈嗎?運動員操練好身體是為了短暫的獎賞,但信徒卻應當為「現今和未來的生命的應許」,這正是信徒勞苦所盼望的獎賞。

提摩太要面對的第二個挑戰就是他在年紀上的「不足」,所以保羅鼓勵他:「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4:12)他雖然年青,但可以在言語和行為上做好自己,不要讓年輕成為他事奉上的攔阻,他要以宣讀聖經,勸勉,教導為念(4:13)。在當時的公眾崇拜,聽道是最重要的一環(因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聖經經卷),而負責教導的人會先讀經文,然後教導和勸勉,保羅要提摩太按著上帝所給他的恩賜殷勤地去事奉,就必然會有長進,成為別人的榜樣,而當提摩太這樣去操練敬虔時,「既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4:16),指的並不是在提摩太那裏有救恩,而是指當提摩太這樣活出他的救恩,就能讓其他信徒效法他,也活出這份救恩。

B. 幫助教會內的各群眾(5:1-6:5

這部分保羅開始就教會內各群體的牧養作出指引,首先是提摩太要對待信徒如同是自己的父母親和兄弟姊妹(5:1-2),但在對待年輕的婦女時,則要「清清潔潔地」(5:2),也就是不要心存歪念或有曖昧行為,要保持純潔的關係,可見保羅給提摩太的意見都是很實際的。接著有較多篇幅是講到寡婦,在那時代,男的往往因工作、生病或戰爭而早死,以致他們的妻子會頓失依靠,生活陷入困境,而照顧她們就成為教會的責任(參徒 6:1,雅 1:27),但在照顧寡婦這事上,保羅給提摩太的指引是:1)要分辨哪些才是真正守寡的婦人(5:5-6);2)要教導會眾去分擔照顧寡婦的責任(5:4、8),因為這既可減輕教會在經濟上的負擔,也能讓教會的資源用在真正無助的寡婦上(5:16)。

另外,保羅又指示有哪些寡婦才是合資格被登記在名冊上(估計這名冊紀錄了由教會長期照顧的寡婦),她要「年齡必須在六十歲以上,只作一個丈夫的妻子,又有行善的名聲,就如養育兒女,收留外人,洗聖徒的腳,救濟遭難的人,竭力行各樣善事。」(5:9-10)這些條件都足以證明這些寡婦無論是年齡上和敬虔上,都是配得接受教會的照顧。但年輕的寡婦就不合資格,因為她們若情慾衝動,就會想嫁人,廢棄了當初所許的願(大概是指在登記前要許願不再結婚),以致被定罪(5:11-12),所以保羅希望年輕的寡婦嫁人,生養兒女,治理家務,免得她們懶惰,慣於挨家閒逛,好管閒事,說些不該說的話 (可能是指不正統的教導;參多1:11),甚至轉去隨從撒但(5:13-15)。

此外,也要保障長老的生計,尤其是那些勤勞講道去教導人的,因為他們是全時間事奉,沒有收入,保羅引用了《申命記》25:4:「牛在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5:18)和一句來自主耶書亞的教導:「工人得工資是應當的。」(參太 10:10)去指出長老應當得到加倍的敬奉(5:17),也就是應以報酬來敬重他們(另參林前 9:9,加6:6)。要謹慎處理控告長老的案件,要按照《申命記》17:6的原則,非有兩三個證人就不要受理(5:19),在審理案件時,要在眾人面前,以示公開公平,不可存成見或偏心(5:21);要保守自己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份,包括:不可急於給人行按手禮(5:22),保羅要提摩太「保守自己純潔」,接著就提到他的健康:「為了你的胃,又常患病,不要只喝水,要稍微喝點酒。」(5:23),估計這兩節的關連是提摩太在保守自己的純潔上非常謹慎,以致可能滴酒不沾(清酒、濃酒都不喝;參利 10:9),但保羅勸他可以稍微喝點酒,因酒有消毒作用,對他的腸胃有益,可見保羅對提摩太的關心,真的是如同父親對待兒子一樣。

按著提到的一群信徒是作奴隸的,對他們的牧養就是要教導他們尊敬自己的主人,即使他們的主人也是信主的,也不應該輕看他們,反更要好好地服侍他們,因為這對信徒自己也是有益處的(6:1-2;另參西 3:22)。關於牧養的指示,保羅又再次提到凡是「不符合我們主耶穌基督純正的話語與合乎敬虔的教導」(6:3),都是別的教義(另參加1:6,林後 11:4),而那些假教師其實都是一些自高自大,專好爭辯的人,他們只會製造嫉妒、紛爭、毀謗、惡意猜疑,他們裝出敬虔的外表,但其實動機只是為了財利(6:4-5)。

C. 活出敬虔的生命(6:6-10

提到關於假教師的動機是為了財利,保羅以此叮囑提摩太,除了敬虔之外,也要有知足的心,只要有衣有食,就應該知足(6:8)。人若是貪財,就會陷入誘惑和慾望中,使自己沉淪和敗壞,甚至背離信仰(6:9-10),無怪乎保羅在此指出「貪財是萬惡之根」(6:10)。

三. 最後指引(6:11-21

這一部分是保羅給提摩太的個人囑咐,提醒他是「屬上帝的人」,指出他有屬天的身份,以此謹記他將來要向上帝交賬,所以他要逃避這些事(即假教師的行為和動機),「要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6:11),也要為信仰打那美好的仗(直譯是「要奮力為信仰作美好的奮鬥」),可見保羅知道要讓提摩太留在以弗所事奉,他要面對的挑戰的確不易,但保羅鼓勵提摩太要作美好的見證,他以主耶書亞也在本丟‧彼拉多面前作過美好的見證去鼓勵提摩太(6:13):耶書亞曾對彼拉多說,他的國不屬於這世界,他的國是將來那要來的天國,而他是天國的王,他的降生就是要為此作見證(參約18:36-37)。所以,保羅要提摩太守住這一切的命令,直到主耶穌基督顯現(6:14)。論到主的再來,保羅再次以一首讚美詩去稱頌他是獨一的權能者,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裏,滿有尊貴和權能(6:15-16)。

最後的一段是對那些在今世富足的人的教導,提摩太要囑咐他們不要以財富自高,而要多行善事,樂於施捨,因為這是為自己的將來積存財富(6:17-18),而這才是他們真正的生命。最後保羅勸勉提摩太要持守託付,躲避世俗的空談和假冒知識的矛盾言論,並以祝福作結(6:20-21)。

 

結語:持定信仰,以永生為盼望

《提摩太前書》是一封關於怎樣管理和牧養教會的書信。教會是上帝的家,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由一班信徒群體所組成,而作為領袖一方面要致力讓教會持定信仰,也就是持定主耶書亞(耶穌)純正的話語,另一方面要活出一個敬虔的生命,這樣才有資格去好好牧養教會的各群體,讓每一個信徒都能活出蒙主悅納的生命。然而正如這書信提到,在末後的日子必有人離棄信仰,去聽信那些誘惑人的假教導,所以保羅勸提摩太要為信仰作美好的奮鬥和作美好的見證,直到主的再來,可見這是一場信徒必然要面對、而且要持續對抗的屬靈爭戰(或真理的競賽),保羅沒有低估當中的難度,是以他鼓勵提摩太在面對牧養上的真實困難時,既要持定信仰,也要持定永生,把眼目放在永生上帝的身上,因為祂就是我們勞苦服事的緣由和盼望。事實上,不論是保羅、提摩太、當時以弗所教會的領袖,以至現今我們每一個信徒,我們其實都是上帝的家的執事,同樣是被上帝託付了使命,當我們現在讀這封書信時,是否也同樣得著保羅對提摩太的提醒和鼓勵?知道我們要持定信仰,並在奮力持定信仰的同時,也要持定永生,以此為我們事奉的盼望。求聖靈幫助我們,讓我們都能這樣持守直到主的再來,也讓教會這真理的柱石和根基能屹立不動搖,叫人把榮耀歸給上帝。阿們。


[1] 有學者認為這信是他人的冒名之作,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書信中有很多「獨有」的字,並沒有出現過在保羅的其他書信,欠缺保羅慣常的用字特色;第二,書信中提到的教會結構和職位,要在第二世紀才出現;但學者對這兩個原因提出的反駁是,遣詞用字是會因應環境和收信對象的不同而有改變,而且保羅可能是口述而由他人代筆,所以不足為據;這信中提到的有關「監督」和「執事」其實早在《使徒行傳》中已有提及(徒 14:23,20:17、28),並不是要到第二世紀才出現。

[2] 從保羅的書信可見,他與提摩太有緊密的關係,例如:保羅與提摩太一同發信(帖前 1:1,帖後 1:1,林後 1:1,腓 1:1,西 1:1,門 1);又對提摩太用了一些不同的稱呼,例如:「弟兄」(帖前 3:2,林後 1:1,西 1:1,門 1 );「同工」(帖前 3:2,羅 16:21);甚至是「兒子」(林前 4:17,提前 1:2、18,提後 1:2,2:1,腓 2:22)。

[3] 提前 1:1,2:3,4:10;多 1:3,2:10,3:4。

[4] 提前1:3,4:11,5:7,6:13、17。

[5] 有學者認為有兩份古代的猶太文獻或許有助我們明白這裏所指的家譜是甚麼,一份是《禧年之書》(The Book of Jubilees;公元前135-105),另一份是《聖經古跡》(The Biblical Antiquities;公元前 70年),前者重述舊約故事,把從創世至上帝在西奈山頒授十誡的這段歷史分為各個禧年,當中提到許多名字,例如:亞當和夏娃的兒女,以諾的家庭,挪亞的祖先和後裔,以及那七十個下埃及的人的名字。後者敘述的舊約故事更詳盡,從亞當被造至掃羅王死亡為止,當中同樣加插了很多幻想式的細節。參斯托得 John R. W. Stott著《提摩太前書,提多書》(台灣,校園,200 ),頁63。

[6] 另一個屬於社會文化的層面的吩咐的例子:主耶書亞吩咐門徒要彼此洗腳(約 13:14),就是屬於社會文化的層面的吩咐。為客人洗腳是當時普遍的文化(路 7:44),通常是由家主的僕人去做,是卑微的工作,耶書亞提出這個吩咐是要門徒以謙卑、作僕人的心態去彼此服事,所以,現今的信徒也不是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為信徒洗腳,而是要實踐當中的屬靈教導原則。

[7] 參新約綜覽系列之《哥林多前書》文章摘要〈像保羅一樣去效法基督〉

[8] 參斯托得 John R. W. Stott著《提摩太前書,提多書》,頁117。

[9] 參《聖經‧和合本‧研讀本》(香港,漢語聖經協會,2015) 頁1873。

[10] 在《使徒行傳》14:23 所載保羅和巴拿巴「二人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presbyteros),禁食禱告後,把他們交託給他們所信的主。」,在徒 20:17 記載到「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presbyteros)來。」但當保羅對他們說話時,卻稱呼他們為「監督」,徒 20:28 「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episkopoi),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上帝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

[11] 「女執事」這個字在原文是gunaikas;意思是「女人或作妻子」,是以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指執事的妻子,但由於之前提到監督時也沒有提及他們的妻子,所以難以理解為何特意要這裏在提到執事後又提到他們的妻子,況且當時也的確有女執事的例子,「我對你們推薦我們的姊妹非比,她是堅革哩教會中的執事(diakonos)」(羅 16:1)。

[12] 有人認為這是指被魔鬼烙上了印記,是屬於魔鬼的。參啟14:9-11。

[13] 「敬虔」這個字在這封書信共出現了八次:提前2:1,3:16,4:7、8,6:3、5、6、11。

其他《新約聖經》綜覽摘要:

《新約聖經》綜覽《使徒行傳》:作主耶書亞忠心的見證人

「安息日研經坊」(2023)《新約聖經》綜覽:《使徒行傳》查經摘要(作者:Ada Lui

 

簡介《使徒行傳》

書名:「使徒行傳」的希臘文是 ΠΡΑΞΕΙΣ ΑΠΟΣΤΟΛΩΝ(praxeis apostolon),意思是「眾使徒的行傳」。

作者:學者一般認同作者是路加,他是保羅的宣教同工(西4:14,提後4:11,門24),在《使徒行傳》裏有一些經文是用「我們」去指作者本人與保羅(參徒16:10-17 有關保羅的第二次宣教旅程;徒20:5-21:18 有關保羅的第三次宣教旅程;徒27:1-28:16 有關保羅的羅馬之行),可見路加的寫作資料是來自他本人的親身經歷,以及他與使徒們相處時的所見所聞。

成書日期:約在公元後60-100年之間。

對象:說希臘語的外邦信徒,或是更廣泛的讀者群。

《使徒行傳》的重點主題:

1. 記載教會的誕生,以及頭三十年的教會歷史。

2. 記載了三位使徒和門徒的講論(彼得三篇:2:14-36,3:11-26,10:34-43;司提反一篇:7:1-53;保羅六篇:13:16-47,17:22-31,20:18-35,22:1-29,24:10-26,25:13-26:32)

3. 兩個宣教城市:分別是耶路撒冷(信主猶太人群體)和敘利亞安提阿(信主猶太人群體和外邦基督徒群體)。宣教運動由東至西:由耶路撒冷、猶太、撒馬利亞、至羅馬。

4. 「見證」(μάρτυς martus)這個字共出現了 15次,門徒為福音作見證是貫徹全書的主題。

5. 「聖靈」(πνεῦμα pneuma;希伯來文 רוּחַ rûacḥ ; 拉丁文 spiritus),這個字共出現了 70 次,門徒為福音作見證的這個運動是由聖靈所帶領。

《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關聯:

《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同是路加所著,可視為一卷書的上下兩集。兩卷書在序言都提到受書人是「提阿非羅」(路1:1,徒1:1;有關他的身份可參《路加福音》的文章摘要[1]),在敘事上同樣強調是由聖靈啟動並主導這場廣傳福音的運動:《路加福音》先記載耶書亞(耶穌)在加利利開展事工,並以他在耶路撒冷所成就的救贖計劃(受死,埋葬,復活)作為他在地上傳道事工的結束;而《使徒行傳》的開始則記載到門徒傳承了耶書亞的使命,把福音由耶路撒冷的猶太人的世界一直傳到羅馬的外邦人的世界,並以此作為結束。現把兩卷書在結構上的平行列表如下:

路加福音

使徒行傳

序言:致提阿非羅(1:1-4)

序言:致提阿非羅(1:1)

聖靈降臨(1:5-2:52)

聖靈降臨(1:2-2:47)

受洗,受試探,加利利(3:1-9:50)

受洗(2:38),耶路撒冷(3:1-7:60)

由加利利到耶路撒冷(9:51-19:57)

由耶路撒冷到羅馬(8:1-28:16)

耶路撒冷(19:28-24:53)

羅馬(28:17-31)

全書大綱:

《使徒行傳》共有28章,The Complete Jewish Study Bible 把它分為兩個部分,第1-12章記載關於早期的彌賽亞信徒群體的誕生,第13-28章則記載掃羅的三次宣教事工及其羅馬之旅。現就各個段落概述如下。

I. 早期的彌賽亞信徒群體

A. 信仰群體的誕生(1:1-2:47)

B. 神蹟和見證(3:1-6:7)

C. 受逼迫以致傳播信息(6:8-8:40)

D. 掃羅(保羅)歸信(9:1-31)

E. 群體增長(9:32-12:25)

II. 掃羅的事工

A. 第一次宣教旅程(13:1-14:28)

B. 耶路撒冷會議(15:1-35)

C. 第二次宣教旅程(15:36-18:22)

D. 第三次宣教旅程(18:23-21:17)

E. 掃羅(保羅)受審(21:18-26:32)

F. 赴羅馬的行程(27:1-28:31)

 

《使徒行傳》綜覽

1. 信仰群體的誕生(1:1-2:47

  • 徒1:1-11 的序言部分,一是要指出耶書亞(耶穌)在復活之後、升天之前,有四十天之久向門徒顯現,向他們證明自己是活著的,也講明上帝國的事,二是吩咐他們要領受聖靈的洗,好為他傳揚福音:「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 1:8)

  • 徒1:12-26 就記載到門徒於是聚集在耶路撒冷,同心合意地禱告。這個群體以彼得為首,他提出要選出一位使徒去補上猶大(出賣主的那個)的位分,好叫這個群體的領袖數目仍是「十二」(就像以色列有十二支派),他們最後以搖籤的方式(在聖靈未降臨之前,這是尋求主的指示的方法)選出馬提亞。

  • 徒2:1-47記載到在新約時期的第一個五旬節,聖靈降臨的情況。當時門徒聚集在一起(很可能是聖殿的範圍),忽然天上有響聲像大風吹過,有舌頭如火焰落在各人身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說起別國的話來。這個跟昔日上帝降臨西奈山的情景相似,那時有雷轟和角聲,山如燒窯冒煙(出19:16-19),猶太拉比指正值以色列民出埃及後的第五十日(也就是舊約時期的第一個五旬節),上帝在那日賜下妥拉,並與以色列民立約。現在類似的情景出現,則是上帝賜下祂的聖靈,並要以聖靈去更新祂的立約群體。當時有從散居各處(2:9-11記載了15個地方,位置是由東至西)來到過節的猶太人都不明所以,彼得於是開始他的第一篇講論(2:14-36),他引用《約珥書》2:28-32去解釋那日就是《聖經》所預言的「末後的日子」,聖靈會澆灌凡有血氣的,人會說預言、見異象、做異夢。當這個日子臨到時,「凡求告主名的都必得救」,這裏的「主」本是指耶和華,現在彼得把祂指向耶書亞(耶穌);他又引用《詩篇》16:10 和110:1去解釋耶書亞就是那不能朽壞的聖者,他已從死裏復活和升天,是上帝所立的基督。當日門徒增加了三千人,於是這個由使徒所帶領的群體日漸擴大,他們仍然會上聖殿敬拜,也會一起聚會、擘餅和用飯。

2. 神蹟和見證(3:1-6:7

  • 徒3:1-4:37記載到彼得在聖殿的一個門口(美門)醫好了一個生來瘸腿的人,叫百姓大為驚訝;彼得開始了他的第二篇講論(3:11-26),他引用《申命記》18:15去解釋那位像摩西一樣的先知就是耶書亞(耶穌),而《以賽亞書》53和《詩篇》22所指的那位受苦的僕人也是耶書亞,他雖然受害,但上帝已使他復活,是上帝藉耶書亞的名使那瘸腿的人得醫治。最後彼得呼籲百姓要悔改回轉,並相信主。這個神蹟使祭司們和撒都該人很苦惱(尤其是撒都該人,因為他們不相信死人復活),他們拿下彼得並審問他奉誰的名行這事,彼得說他們是奉那位被釘十字架、上帝卻已把他復活了的主耶書亞的名行事,並指出只有靠著耶書亞的名,人才可以得救。宗教領袖因看見門徒的膽量而驚訝,也無話可駁,就只能禁止他們再奉耶書亞的名傳道,但門徒拒絕聽從,繼續放膽講論上帝的道。當時這個群體裏的人凡物公用,甚至有人把自己的田產賣了放在使徒腳前(這可能跟當時信徒相信主很快再來,是以把自己的財產賣掉來供應信徒所需),其中一個是生在塞浦路斯的利未人,他名為約翰,又稱為巴拿巴(意思是「安慰子」)。

  • 徒5:1-42記載了亞拿尼亞和妻子撒非喇欺騙聖靈的事,他們聲稱已把賣田產的錢全數交了出來,但其實是私自留下了一部分,彼得看穿他們的謊言,也給了他們各自機會去說出真相,但他們都沒有悔過,最後立時死在使徒腳前,這件事使「全教會」和所有聽見這些事的人都非常懼怕(5:11;「教會 ekklesia」在這卷書第一次出現)。這個即時出現的審判和懲罰反映上帝在這個群體成長的初期,就要杜絕任何虛偽及輕視聖靈的行為,以免這個群體會被罪侵蝕而逐漸腐敗[2]

  • 使徒繼續傳道,又行神蹟,信主的人數也越發增多,來自宗教領袖的威迫也因而更大,他們把彼得以及其他使徒下在監裏(5:18),但主的使者在夜間領他們出了監牢,並吩咐他們要站在聖殿,把這生命的道講給百姓聽。當時議會的人想要殺他們,但因迦瑪列的一番見解就把他們打了並釋放了。於是門徒就每日在聖殿裏,傳耶書亞(耶穌)是基督的福音。可見,主的能力勝過地上的宗教權勢,聖靈的工作沒有人能攔阻。

  • 至目前為止,這個信徒群體主要仍是猶太人,但卻包含了兩個說不同語言的群體,一個是說希臘話的猶太人(來自散居地),另一個是說希伯來話的猶太人(來自以色列/猶大地)。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因為他們的寡婦在日常的供給被忽略而向說希伯來話的猶太人發怨言,使徒於是從他們當中選了「七個有好名聲、滿有聖靈和智慧,派他們管理飯食」(6:3),這七個人都有希臘的名字,當中以司提反和腓利最為我們熟悉,這管理飯食的事並不是一般的行政工作,而是與領導能力和服侍有關(參路9:13,22:26-27)。這個內部衝突的問題得以解決,免去了群體之間的分裂,而經文在這裏再提到信徒被建立,上帝的道也興旺起來。(6:7)

3. 受逼迫以致傳播信息(6:8-8:40

  • 這個段落記載了司提反的殉道以及教會開始受到逼迫。司提反行奇事和神蹟,又以智慧和聖靈說話,在會堂裏駁倒了那些來自散居地的猶太人,他們以假見證指控司提反「侮辱神聖的地方和律法」(6:13),把他捉拿到議會受審,司提反於是講了一篇在《使徒行傳》中最長的道(7:1-53)。內容是闡述三位以色列的先祖:亞伯拉罕、約瑟和摩西都是蒙上帝揀選的人,上帝與他們同在,然而那時他們都不在以色列地,後來雖然所羅門為上帝建聖殿,但其實《聖經》早已明言「至高者並不住人手所造的」(7:49,引賽66:1-2),司提反以此指出上帝並不會受地域所限制,更不會只住在聖殿內,他又用以色列民曾抗拒上帝所立的領袖(約瑟,摩西)和拜偶像的事件(造金牛犢事件),去暗示他們拒絕了上帝所立的主彌賽亞耶書亞(耶穌基督),又把人手所建的聖殿當作是偶像來拜了。

  • 眾人因此惱怒,用石頭打司提反,司提反在死之前看見天開了,他求主耶書亞(耶穌)接收他的靈魂,又說:「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7:60)。這些描述都與主耶書亞在十字架上斷氣之前所說的相似,經文最後說司提反「就長眠了」,也是指向他雖然死了,卻會與主一樣,將會復活過來。

  • 司提反殉道之後,教會開始受到大逼迫,眾門徒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8:1)。腓利把福音傳到撒瑪利亞城,在耶路撒冷的使徒於是打發彼得和約翰到那裏,讓撒瑪利亞的人也領受聖靈。聖靈又帶領腓利向一位埃塞俄比亞的太監傳福音,向他解明《以賽亞書》53章所描述的那位如羊被宰殺的人就是主耶書亞(耶穌),太監於是受洗並回到自己的地方去。這兩件事的重要性是,撒瑪利亞人和埃塞俄比亞人本來都被視為是不純正的猶太人[3],但現在都獲接納進入上帝的國。至於外邦人正式獲接納到上帝的國,則要到第10章的哥尼流事件。

4. 掃羅保羅)歸信(9:1-31

  • 司提反殉道的時候,掃羅也在場,他後來到處捉拿信徒帶回耶路撒冷(9:1-2)。在將到大馬士革的時候,被天上一道大光所照,主耶書亞(耶穌)向他顯現並吩咐他進城,掃羅的眼睛有三天看不見,當時在大馬士革有一個門徒名叫亞拿尼亞,主在異象中吩咐他去為掃羅禱告,又說掃羅是祂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人面前宣揚耶書亞的名。

  • 亞拿尼亞遵主而行,為掃羅按手,他就能看見,又領受了聖靈(9:17)。掃羅自此由一個逼害信徒的人變為一個熱心傳主道的人。當時的信徒都不敢與他結交,惟有巴拿巴接待他。掃羅奉主的名傳道,與說希臘話的猶太人辯論,以致他們想要殺他,這些描述都與司提反的情況相似,所不同的是當時信徒成功地保護掃羅離開到大數。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被建立,人數也逐漸增多。

5. 群體增長(9:32-12:25

  • 掃羅是主所揀選的外邦人的使徒,但天國的門要為外邦人而開,則要由拿著天國鑰匙的彼得去開啟(參太16:18-19)。那時彼得去到呂大,把一個癱瘓了八年的以尼雅治好了,之後去到約帕,叫一個患病而死的女門徒多加從死裏復活,彼得住在一個皮革匠西門的家裏時,領受了一個異象:

徒10:11 看見天開了,有一塊好像大布的東西降下,四角吊著縋在地上,

徒10:12 裏面有地上各樣四腳的走獸、爬蟲和天上的飛鳥。

徒10:13 又有聲音對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

徒10:14 彼得卻說:「主啊,絕對不可!凡污俗和不潔淨的東西,我從來沒有吃過。」

徒10:15 第二次有聲音再對他說:「上帝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污俗的。」

  • 與此同時,一位敬畏上帝的意大利營百夫長哥尼流,當時他在凱撒利亞,也領受了異象,就派了兩個僕人和一個虔誠的兵去找彼得。彼得蒙主指示要隨他們而去,當彼得到了哥尼流的家,聽了哥尼流的經歷,就開始明白異象的目的,知道原來上帝也接納那些敬虔的外邦人。當彼得開口講論耶書亞(耶穌)的事,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如同當日五旬節的情況,彼得於是奉耶書亞的名為他們施洗。

  • 彼得到外邦人家裏吃飯為耶路撒冷的信仰群體帶來很大衝擊,因為在猶太人的觀念裏,與人一同吃飯就是一種團契和相交,但他們視外邦人為未受割禮的人,是不潔的群體(不潔之物或不潔的人不是指衛生方面,而是指在禮儀上的不潔,也就是不為上帝所接納的),所以當時的猶太信徒仍然是不會與外邦人一起吃飯的。事實上,他們對外邦人的看法就正如當日彼得領受異象時的反應一樣,認為他們是不潔的,彼得於是把他從主所領受的異象以及聖靈怎樣自發性的工作去作見證,外邦人是怎樣蒙上帝悅納向信徒講解清楚,就是上帝現在已經悅納了願意信主的外邦人,因此信徒就不可再看他們是污俗的。信徒群體於是一致接受,說:「這樣看來,上帝也賜恩給外邦人,使他們悔改得生命了。」(11:18)

  • 當時福音傳到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敘利亞),信主的人越發增多,耶路撒冷教會於是差巴拿巴到安提阿去。巴拿巴到了大數去找掃羅,與他一同去安提阿,在那裏足有一年的時間,而門徒被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開始的,而自此安提阿也成為一個把福音向外邦人廣傳的重要基地。

  • 12:1-24 記載了一個來自政治的逼害,當時希律(希律‧亞基帕一世;公元 39-44年)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第一個殉道的十二使徒之一),又把彼得囚在監裏。但有主的使者把彼得從牢房裏帶出來。經文又加插了一個敘事是關於希律之死,他穿上朝服坐在位上演講時被人稱讚他的聲音像是神,希律因沒有把榮耀歸給上帝就被蟲咬而死。這件事反映出傳福音的事工開始受到政治勢力的干預,卻沒有因此被終止,當時也還未出現大規模的政治打壓。

6. 第一次宣教旅程(13:1-14:28)(約在公元46-48年)

  • 這第二部分開始記載掃羅的宣教事工,當時敘利亞的安提阿教會得到聖靈的吩咐:「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做的工作。」(13:2)於是他們開始了第一次宣教之旅,而他們每到一處地方,都會先到猶太人的會堂講道,有在聽道後領受福音的,也有因嫉妒而拒絕甚至毀謗他們的。有關這次宣教旅程的一些重點如下:

  • 同工:巴拿巴、掃羅、約翰‧馬可。

  • 所經地方:敘利亞(安提阿,西流基)、塞浦路斯(撒拉米,帕弗)、旁非利亞(亞大利,別加)和加拉太南部一帶,包括彼西底(安提阿)、呂高尼(以哥念,路司得,特庇)。

  • 旅程重點:保羅向彼西底的安提阿的猶太人作了第一篇講道(13:16-47)。保羅引用了《詩篇》2:7和16:10去解明耶書亞(耶穌)已從死裏復活,他就是上帝揀選的彌賽亞,又引用《哈巴谷書》1:5勸戒人要悔改。保羅在路司得醫好了一個瘸腿的人,當地的人就稱巴拿巴為宙斯,稱保羅為希耳米,想要向他們獻祭,但被他們阻止,保羅於是向當地的人講道,留意這時領袖的角色已由巴拿巴轉至保羅。當時一些猶太人挑唆眾人用石頭打保羅,及後以為他死了就把他拖到城外。保羅和巴拿巴往特庇傳道,之後又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堅固門徒的心,勉勵他們,說:「我們進入上帝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14:22)之後回到敘利亞的安提阿。

7. 耶路撒冷會議(15:1-35)(約在公元50年)

  • 當時有幾個人從猶太來到敘利亞的安提阿,教導弟兄們說:「你們若不按照摩西的規矩受割禮,不能得救。」(15:1)這與福音的信息完全相違背,教會就差保羅、巴拿巴和他們中間的幾個人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在耶路撒冷的教會為這事辯論,於是彼得發言見證上帝賜聖靈給外邦人,正如給猶太人一樣,然後巴拿巴和保羅見證上帝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蹟奇事,最後由雅各作定案並寫覆函:

徒15:28 因為聖靈和我們決定除了這幾件重要的事,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

徒15:29 就是禁戒偶像所玷污的東西、血和勒死的牲畜,禁戒淫亂。

  • 這覆函由保羅和巴拿巴並兩位耶路撒冷的代表(巴撒巴和西拉)帶回安提阿教會,這次會議奠定了外邦信徒不需要先成為猶太人(受割禮)才可以得著救恩,正式成為上帝的子民。這對福音向外邦人廣傳極為重要,直到今日仍然是外邦信徒群體依循的決定。

8. 第二次宣教旅程(15:36-18:22)(約在公元49-52年)

  • 保羅與巴拿巴在是否要帶馬可同行的事上有分歧(馬可之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了他們),於是二人分道揚鑣,巴拿巴帶著馬可到塞浦路斯,保羅則與西拉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宣教旅程而作者路加和提摩太也由這時開始成為保羅的宣教事工。

  • 同工:西拉、提摩太、路加。

  • 所經地方:敘利亞(安提阿)、基利家、呂高尼(特庇;路司得)、亞該亞(弗呂家)、加拉太、每西亞(特羅亞)、撒摩特喇、馬其頓(尼亞坡里,腓立比,暗妃坡里,亞波羅尼亞,帖撒羅尼迦,庇哩亞)、亞該亞(雅典,哥林多,堅革哩)、亞細亞(以弗所)、巴勒斯坦 (凱撒利亞,耶路撒冷)、敘利亞(安提阿)。

  • 旅程重點:這次旅程的特別之處是,聖靈兩次不許他們前往原先打算去的地方,包括:亞細亞和庇推尼,當他們去到特羅亞的時候,保羅在異象中看見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來,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16:9)於是他們到馬其頓去。在腓立比時,保羅把一個被占卜的靈附身的使女的污靈趕走,這事導致她的主人抓住保羅和西拉,把他們帶到官長那裏,保羅和西拉被棍打並下監,但主的使者把監門全開,囚犯的鎖鏈也全部解開,獄警也因此而全家信主,保羅和西拉因都是羅馬公民的身分而最後獲釋。

  • 在帖撒羅尼迦時,他們到會堂與人辯論,被指控為是「攪亂天下的人……違背凱撒的命令,說另有一個王耶穌。」(17:6-7)他們之後去到庇哩亞,那裏的人比帖撒羅尼迦的人開明,熱心領受這道,天天查考聖經,但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去到庇哩亞煽動挑撥群眾,保羅於是逃到雅典,西拉和提摩太則留在庇哩亞。當保羅看見雅典滿城都是偶像,心裏非常難過,就在那裏的會堂與猶太人和敬畏上帝的人辯論,又與伊壁鳩魯(推崇享樂主義)和斯多亞(推崇禁慾主義)這兩派的哲學家辯論,之後保羅被邀在亞略巴古(是一處專作辯論政治和信念的地方)向希臘人講了他的第二篇長講論(17:22-31),保羅以他們有一個壇寫「獻給未識之神明」作為開場白,然後講論上帝才是創天造地的主,祂已經定了日期,叫人可以藉著信靠死而復活的主得救。但當地的人譏笑這個死人復活的信息,反而是亞略巴古的議員丟尼修信了主。

  • 在哥林多時,保羅遇上了亞居拉和他妻子百基拉,他們都是以製造帳棚為業,與保羅同業,他們後來成為保羅的同工,西拉和提摩太也來到了哥林多,保羅在那裏住了一年六個月,向猶太人證明耶書亞(耶穌)是基督。但卻遭到抗拒和毀謗,主在異象中對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沉默,有我與你同在,沒有人會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裏有許多屬我的人。」(18:9-10)保羅去到以弗所,把亞居拉和百基拉留在那裏,自己返回安提阿,亞居拉和百基拉在這裏遇上亞波羅,他熱心在會堂講論和教導耶書亞的事,但卻只知道約翰的洗禮,於是他們把上帝的道路給亞波羅更精確地講解。這事反映出在以弗所早有信徒,但他們可能仍未聽聞關於耶書亞的死亡和復活,以及吩咐門徒要領受聖靈的洗這些教導。

9. 第三次宣教旅程(18:23-21:17)(約在公元53-57年)

  • 同工:亞居拉、百基拉、提摩太、以拉都、該猶、亞里達古、所巴特、西公都、推基古、特羅非摩、路加、提多、所提尼。

  • 所經地方:敘利亞(安提阿)、加拉太、弗呂家、呂底亞(以弗所)、馬其頓、亞該亞(哥林多?)、馬其頓(腓立比)、特羅亞、亞朔、米推利尼、基阿、撒摩、米利都、哥士、羅底、呂家(帕大喇)、敘利亞(推羅,多利買)、凱撒利亞、耶路撒冷。

  • 旅程重點:如上所述,在以弗所的門徒只領受了約翰的洗,所以當保羅去到以弗所時,就讓那裏的門徒奉主耶穌的名受洗,他們就都領受聖靈並說方言和預言。保羅在會堂與人辯論上帝國的事,又在推喇奴的講堂天天辯論,遇上心裏剛硬不信的人,保羅就離開他們。保羅在這裏傳道有兩年之久。期間保羅行了些神蹟,甚至有人從保羅身上拿走手巾或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消除了,邪靈也出去了(19:12)。主耶書亞(耶穌)的名在以弗所被尊為大,許多行邪術的人把他們的書都拿來焚燒(書價共值五萬塊銀錢),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普遍傳開了。但保羅的事工導致那些拜亞底米女神的人生意受影響,引發了一場騷亂,當地的官員甚至要出來平亂。

  • 之後保羅決定要經過馬其頓和亞該亞,往耶路撒冷去,他在米利都時,打發人去把以弗所的長老請來,向他們說了一番語重深長的講論(20:18-35),也預知自己這次離開可能不會再與他們見面。而當保羅去到凱撒利亞住在腓利家時,先知亞迦布也預言保羅在耶路撒冷要被捆綁並交在外邦人手裏。但保羅表示「我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21:13)

10.掃羅(保羅)受審(21:18-26:32

  • 這個段落描寫保羅回到耶路撒冷之後,接受了使徒雅各的建議,與四位有願在身的信徒到聖殿還願,好讓那些指控保羅「教導在外邦的猶太人離棄摩西,對他們說,不要給孩子行割禮,也不要遵守規矩」(21:21)的人站立不住。但當人在看見保羅出現在聖殿範圍,就指控他「帶了希臘人進聖殿,污穢了這聖地。」於是全城騷動,百姓要殺他,以致羅馬官兵要介入。羅馬官兵容許保羅向耶路撒冷的猶太人申辯(22:1-29),之後保羅被帶到公會受審問,保羅看見當中有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就提出關於死人復活的這事,引致這兩派激烈爭辯,猶太人想要謀殺保羅,但當夜主站在保羅旁邊,說:「放心吧!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見證,也必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見證。」(23:11)

  • 猶太人的計謀被千夫長知悉,他就把保羅押到凱撒利亞,在那裏保羅向腓力斯總督申辯(24:10-26),腓力斯為要討猶太人的喜歡,就把保羅留在監裏有兩年之久,他的職位後來由非斯都接任,保羅於是要求上訴凱撒,非斯都又安排了保羅在希律‧亞基帕面前申辯(25:13-26:32),這是保羅的第三次為主作見證,而他也將在羅馬為主作見證,正如主所說的。

11. 赴羅馬的行程(27:1-28:31)(約在公元61-62年)

  • 由於保羅要求上訴凱撒,非斯都派一個百夫長押保羅坐船往意大利,開始了這次羅馬航程,此行經歷了很多凶險,航程因風勢不順而遇上艱難,中途又遇巨風,船上眾人(276人)都以為性命難保,但有主的使者對保羅說:「保羅,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凱撒面前;並且上帝已把安全賜給與你同船的人了。」(27:24)他們的船最後擱淺在馬耳他島,在島上,保羅被毒蛇纏手也安然無恙。在過了三個多月之後,他們到達羅馬城。

  • 保羅去到羅馬沒有馬上被審,而是住在一處租的地方,由羅馬士兵看守。因保羅根本沒有犯甚麼該死的罪,他在自己住處向那些來到的人繼續為上帝作見證。而這卷書就結束在:

徒28:30 保羅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裏住了足足兩年。凡來見他的人,他都接待,

徒28:31 放膽傳講上帝的國,並教導主耶穌基督的事,沒有人禁止。

  • 這兩節仿佛為《使徒行傳》作了一個結論性的評註:自五旬節聖靈降臨之後,聖靈的工作就一直沒有終止過,即使曾遇上來自宗教或政治勢力的攔阻,甚至有信徒因此殉道,但福音就是這樣由耶路撒冷一路廣傳至羅馬,而門徒也仍然放膽傳講上帝的國,教導主耶穌基督的事,不能被停止。

 

試討論在《使徒行傳》中有哪些關於司提反、彼得和保羅的敘事,是與耶書亞(耶穌)的生命和事奉的記載有平行之處?這對我們有甚麼提醒?

《使徒行傳》記載門徒傳承了主耶書亞(耶穌)的使命,把福音由耶路撒冷一直傳到地極,而我們在這卷書看到的是,門徒不但傳承了耶書亞的吩咐,他們其實也像是複製了耶書亞的生命,當中尤以司提反、彼得和保羅的敘事,在在看到他們與耶書亞生命和事奉的平行之處(在這裏主要引用《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經文作平行對照),現以下面三個表分別列出。

耶書亞(耶穌)

司提反

•       滿有恩惠和能力

•       行奇事和神蹟

•       跟宗教領袖(文士,法利賽人)辯論,他們卻質疑他的權柄

•       滿有智慧,駁倒眾人

徒6:8 司提反滿有恩惠和能力在民間行了大奇事和神蹟

徒6:9 當時有從稱為「自由人」會堂,並古利奈、亞歷山大會堂來的人,還有些從基利家、亞細亞來的人,起來和司提反辯論

徒6:10 司提反是以智慧和聖靈說話,眾人抵擋不住

•       宗教領袖差派人捉拿他的把柄

•       被帶到公會

•       被人以假見證指控,煽惑國民

•       登山變像

徒6:11 就收買人來說:「我們聽見他說褻瀆摩西和上帝的話。」

徒6:12 他們又煽動百姓、長老和文士,就突然來捉拿他,把他帶到議會去

徒6:13 設下假見證,說:「這個人不斷地說話,侮辱神聖的地方和律法。

徒6:14 我們曾聽見他說,這拿撒勒人耶穌要毀壞這地方,也要改變摩西所交給我們的規矩。」

徒6:15 在議會裏坐著的人都定睛看他,見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

路23:46 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交在你手裏!」他說了這話,氣就斷了。

徒7:59 他們正用石頭打司提反的時候,他呼求說:「主耶穌啊,求你接納我的靈魂!」

路23:34 這時,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

徒7:60 然後他跪下來,大聲喊著:「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說了這話,就長眠了。

耶書亞(耶穌)

彼得

路5:17-26 治好癱子

路5:24 他就對癱子說:「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徒3:1-10 治好美門的癱子

徒9:32-35 治好在呂大的信徒以尼雅的癱瘓

徒9:34 彼得對他說:「以尼雅,耶穌基督醫好你了,起來!整理你的褥子吧。」他立刻就起來了。

路7:1-10 百夫長差人去見耶書亞,求耶書亞去救他的僕人。

徒10:1-23 百夫長哥尼流差人去見彼得,求他到他家裏。

路7:11-17 寡婦為死去的兒子哀哭,耶書亞把她的兒子復活了。

路7:14  ……耶穌說:「年輕人,我吩咐你,起來!」

路7:15 那死人就坐了起來,開始說話,

約11章 耶穌叫拉撒路復活。

徒9:36-43 眾寡婦為女門徒大比大的死哀哭,彼得把她多加復活了。

徒9:40 彼得叫她們都出去,然後跪下禱告,轉身對著屍體說:「大比大,起來!」她就睜開眼睛,看見彼得,就坐了起來。

醫病、趕鬼

徒5:15 甚至有人將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好讓彼得走過來的時候,或者影子投在一些人身上。

徒5:16 還有許多人帶著病人和被污靈纏磨的,從耶路撒冷四圍的城鎮來,他們全都得了醫治。

路22:47-71 祭司長、守殿官和長老把耶穌拿住,帶他進大祭司的住宅。第二天在議會受審。

路22:70 他們都說:「那麼,你是上帝的兒子了?」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我是。

徒4:1-22 祭司們、守殿官和撒都該人拿住他們,押在拘留所,第二天在亞那大祭司、該亞法、約翰、亞歷山大,和大祭司的親族面前說話。被禁止不可奉耶穌的名講論或教導人。

路23:1-5 在彼拉多面前受審

路23:3 彼拉多問耶穌:「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回答:「是你說的。」

路23:4 ……:「我查不出這人有甚麼罪來。」

徒5:17-42 大祭司的人和撒都該派的人下手拿住使徒,把他們押在公共拘留所內。但在夜間主的使者開了監門。

彼得再次站在議會前,法利賽人迦瑪列說話,彼得被釋放。

路23:6-12 彼拉多把耶穌送到希律那裏,希律問他許多的話,耶穌卻一言不答,希律把他送回彼拉多那裏。

徒12:3-19 希律捉拿彼得,被兩條鐵鏈鎖著,睡在兩個士兵當中。天使帶他離開監牢。

耶書亞(耶穌)

保羅

路5:17-26 治好癱子

路5:24 他就對癱子說:「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徒14:8-10 在路司得城醫好癱子

徒14:10 就大聲說:「起來!兩腳站直。」那人就跳起來,開始行走。

徒28:8-9 醫好馬耳他島上的病人

路7:11-17 寡婦為死去的兒子哀哭,耶書亞把她的兒子復活了。

路7:14  ……耶穌說:「年輕人,我吩咐你,起來!」

路7:15 那死人就坐了起來,開始說話,

約11章 耶穌叫拉撒路復活

徒20:7-12 在特羅亞,叫少年人猶推古復活

徒20:10 保羅下去,伏在他身上,抱著他,說:「你們不要慌亂,他還有氣呢!」

醫病、趕鬼

徒16:16-18 把被占卜的靈附身的使女鬼趕出

徒19:12 甚至有人從保羅身上拿走手巾或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消除了,邪靈也出去了。

路22:47-71 祭司長、守殿官和長老把耶穌拿住,帶他進大祭司的住宅。第二天在議會受審。

徒21:27-22:29 全城騷動,百姓拿住保羅想要殺他,千夫長上前拿住他,用兩條鐵鏈捆鎖,准保羅向猶太人自辯 。

徒23:1-11 第二天在議會受審

路23:1-5 在彼拉多面前受審

路23:4 「……我查不出這人有甚麼罪來。」

徒23:29 千夫長:「……,並沒有甚麼該死或該監禁的罪名。」

徒24:1-27 在腓力斯面前受審,把保羅留在監裏兩年。

路23: 6-12 彼拉多把耶穌送到希律那裏,希律問他許多的話,耶穌卻一言不答,希律把他送回彼拉多那裏。

徒25:1-12 非斯都接了腓力斯的任,在非斯都面前受審;

徒25:25 非斯都:「但我查明他並沒有犯甚麼該死的罪,」

路23:13-25 在彼拉多面前受審

路23:14-15 「……並沒有查出這人犯過你們控告他的任何罪;就是希律也是如此,」

路23:22 「……我並沒有查出他有甚麼該死的罪來。……。」

徒26:1-23 在希律‧亞基帕王二世面前受審

徒26:31 希律‧亞基帕王二世:「這個人並沒有犯甚麼該死該監禁的罪。」

路23:18 眾人卻一齊喊著說:「除掉這個人!釋放巴拉巴給我們!」

徒21:36 一群人跟在後面,喊著:「除掉他!」

徒22:22 眾人:「這樣的人,從地上除掉他吧!他是該死的。」

 

結語:作主耶書亞忠心的見證人

主耶書亞(耶穌)在地上時,周遊各城各鄉傳道,宣講上帝國的福音,又行神蹟、醫病、趕鬼,證實所傳的道。在他將要被釘在十字架成就救恩之前,他曾向門徒預言他們之後會遭遇的事:

路21:12 但這一切的事以前,有人要下手拿你們,迫害你們,把你們交給會堂,並且關在監裏,又為我名的緣故拉你們到君王和統治者面前

路21:13 但這些事終必成為你們作見證的機會

路21:14 所以,你們要立定心意,不要預先考慮怎樣申辯

路21:15 因為我必賜你們口才和智慧,是你們一切敵人所敵不住、駁不倒的

路21:16 連你們的父母、兄弟、親族、朋友也要把你們交給官府;你們中間也將有被他們害死的

路21:17 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憎恨

路21:18 然而,你們連一根頭髮也不會損失

路21:19 你們憑著堅忍,就必保全性命。」

這些《路加福音》的描述後來在《使徒行傳》都一一發生了,當中一些遭遇更成為司提反、彼得和保羅的生命寫照。然而他們的事蹟和經歷都有不同,這是因為主對他們各人有不同的呼召和帶領:

  • 司提反是最早殉道的一位信徒,然而正因著他的殉道後有更多對信徒的逼迫出現,福音就被傳到更多地方。

  • 彼得作為猶太人信徒的領袖,多次被宗教領袖威嚇和逼害,但主都一一保守他脫離危險,以致當天國的門為猶太人、撒馬利亞人和外邦人打開時,他都在場,並能為聖靈的工作向眾人作見證。

  • 保羅作為外邦人的使徒,他被主呼召要在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人面前為他作見證。保羅因而多次遇上生命危險,但主都一路保護他,好叫他完成每次的使命。

在傳揚福音的路上,他們的經歷和結局雖有不同,但卻都是按著主所定的心意,忠心的為主作見證,即使是要付上生命為代價也在所不惜,為我們留下了美好的生命榜樣。我們不一定會走與他們相同的足跡,但我們卻可以像他們一樣,忠心地為主作見證,不論遇上甚麼困難,都要信靠上主必然保守我們能完成祂所託付給我們的使命。最後,以《希伯來書》12:1這節經文與弟兄姊妹互勉。

來12:1 所以,既然我們有這許多見證人如同雲彩圍繞著我們,就該卸下各樣重擔和緊緊纏累的罪,以堅忍的心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求主幫助我們,使我們都成為主耶書亞的忠心見證人。阿們!

 


[1] 《新約聖經》綜覽:《路加福音》查經摘要〈耶書亞把傳揚救恩的使命託付給門徒〉

[2] 這件事又讓人聯想到《約書亞記》第7章所記亞干所犯的罪,他因違背上帝的吩咐,私下藏起從敵人奪來的東西,最後全家都被石頭打死(集體受罰)。而在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的事件上,反映的是聖靈洞察人的內心,但也給人認罪悔改的機會,但如果人仍然硬著心並活在罪中,就要承擔自己犯罪的後果。

[3] 北國以色列亡於亞述,而撒瑪利亞人是猶太人與異族通婚的後裔,而在埃塞俄比亞,可能有示巴女王與所羅門王的後裔(參王上 10:13)。

其他《新約聖經》綜覽摘要: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