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現今位於耶路撒冷橄欖山腳傳統上認為是客西馬尼的園子;© Herbert Chan/Beit Midrash Yeshua)
朗讀(粵語):
朗讀(普通話):
客西馬尼 (作者:小種子)
客西馬尼(希臘語Γεθσημανι Gethsēmani;希伯來語:גת שמנים Gat Shmanim,גת 解作「酒醡」; שמנים 解作「各種油」)位於橄欖山下的汲淪谷,是耶路撒冷一個種植了很多橄欖樹的果園,它在希伯來文的意思為「榨油器」(「油」指橄欖油),也就是把橄欖榨出油的地方。現今有兩處地方都被視為是它的故址。一是屬於天主教方濟會的萬國堂,在堂內壇前有一塊大石,相傳是耶穌禱告的地方,在堂外左邊有一個花園,園中有三棵千年以上的橄欖樹,按照史學家約瑟夫的說法,在公元70年羅馬人攻下耶路撒冷前已經把樹砍光了,可是橄欖樹的枝子砍下後又變成主幹、在同一棵母樹上再長成樹,有人認為這花園就是客西馬尼園。另一地方是在其北面,那裏有一座希臘東正教聖母墓的大教堂,在其大門右方有一條窄巷,可通往一個洞窟。窟內存有一套榨橄欖油用的榨油器具和一座水井,因此亦有人認為這地方才是真正的客西馬尼園。
《馬太福音》及《馬可福音》記載耶穌到客西馬尼禱告(太26:36,可14:32);而《約翰福音》就將它稱為「一個園子」(約18:1),是主與門徒屢次聚集的地方(約18:2)。這裏也是耶穌被賣遭拘捕之前,最後一晚和他的門徒禱告的地方,路22:44記載當時「耶穌非常痛苦焦慮,禱告更加懇切,汗如大血點滴在地上。」橄欖須要受沉重的壓力才能壓出油,耶穌就好像橄欖要成為橄欖油,必須先被破碎,承受身心靈的煎熬,最後他選擇的不是照自己的意思,而是成全父的旨意(太26:42,可14:36,路22:42)。
「客西馬尼」對我們最大的提醒,就是耶穌願意把天父的旨意放在自己的心意之上,以致他肯承受艱難中的壓力和痛苦。今天我們願意先求天父的國和天父所要的義嗎?求主幫助我們,讓耶穌在客西馬尼的禱告也成為我們的禱告。
關於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