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日研經坊」(2023)《新約聖經》綜覽:《歌羅西書》查經摘要(作者:Ada Lui)
圖為歌羅西古城的土丘;相片來源 © Herbert Chan/Beit Midrash Yeshua
簡介《歌羅西書》
書名:歌羅西書,希臘文 ΠΡΟΣ ΚΟΛΟΣΣΑΕΙΣ,意思是「致歌羅西的(教會/信徒)」。
作者:使徒保羅(1:1,4:18)。
對象:歌羅西教會(1:2)以及附近地區──老底嘉的信徒(4:16)。
成書日期:《歌羅西書》是保羅在被囚時所寫的(4:4、18),對於被囚的地點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傳統較主流的看法認為是在羅馬(徒 28:30),近年也有建議主張是在以弗所。[1]由於學者間各有論據,是以我們難以確定這書的成書地點,但這並不影響這書要傳遞的信息。
成書日期:如這信是寫於羅馬,成書日期大約是公元 60-62年;如這信是寫於以弗所,那麼成書日期大約是公元 53-55年。
保羅時期的歌羅西:歌羅西位於羅馬統治下的亞細亞省內的弗呂家地區,距離以弗所約 200公里。它與鄰近的老底嘉和希拉坡里(4:13)均位於里古斯河谷(Lycus Valley),水源充足。這城昔日處於撒狄和以弗所大道的交匯點,成為弗呂家的重鎮。但在新約時代,其重要性已被西邊的老底嘉和希拉坡里所取代。這裏的居民大多是弗呂家和希臘人,但也有猶太人,而歌羅西教會的信徒,應以外邦人佔多數。(參1:21、27)
歌羅西教會的建立:保羅第三次宣教旅程時留在以弗所約有三年時間(徒 19:10),期間歌羅西人以巴弗歸主(1:7),把福音帶到歌羅西。這教會不是由保羅親自建立的,但他認識這教會的一些人,也從他們得知這教會正受到異端邪說的威脅,所以雖然這不是由保羅建立的教會,他也感到有責任要寫信去教導這教會的信徒,又讓他們把這信給附近老底嘉教會的信徒閱讀(4:16)。
寫作背景:書信的內容反映,歌羅西教會的信徒看來當時正受著一些異端邪說所影響,保羅沒有說明這些學說的詳情,但從字裏行間的敘述大概可歸納為兩類:1)追求神秘宗教和深奧的哲學,認為上帝的智慧和豐盛遍佈宇宙之間,祂藉天使及星宿控制人的命運,所以人需要敬拜天使和星宿才能得救,又認為萬物皆有靈,而耶書亞(耶穌)只是諸靈之一;2)提倡人要過禁慾克己的生活,以及嚴守(猶太的)禮儀、飲食和節期等規條,以獲得高超的屬靈體驗和豐盛生命。[2]
全書大綱
《歌羅西書》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部分:
一. 耶書亞(耶穌)是至高
A. 為歌羅西信徒的信心而感恩(1:1-12)
B. 耶書亞所作成的事(1:13-29)
二. 在耶書亞裏站立得穩
A. 在他裏面行事(2:1-15)
B. 避開律法主義(2:16-23)
C. 活在彌賽亞耶書亞裏(3:1-4:6)
三. 個人信息(4:7-18)
《歌羅西書》綜覽
一. 耶書亞是至高(1:1-29)
在開首的問候語,保羅稱讚歌羅西教會的信徒是聖徒,是在基督裏忠心的(1:2),並且為他們對基督耶穌的信心、對眾聖徒有的愛心而感謝父上帝,並指出他們之所以有這些屬靈的美德,是基於他們從前所聽見的福音。他強調這福音是真理的道,是自從他們聽見那日起,就已經真正知道了甚麼是上帝的恩惠。這福音是他們從以巴弗那裏學到的,而保羅和傳福音給他們的以巴弗都是基督的忠心僕役,也就是說他們都忠於上帝和這個福音的真理。整個引言(1:1-8)在在都是要提醒信徒,他們從前所聽見的福音才是真確的,才是真正來自基督的僕人的,這暗示其他與這福音不同的道理都是錯謬的,可見保羅在書信一開始就已在為他接著要指出的那些異端邪說問題鋪路。
接著保羅講到他為他們禱告的事,包括:「願你們滿有一切屬靈的智慧和悟性,真正知道上帝的旨意,好使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對上帝的認識更有長進。願你們從他榮耀的權能中,得以在一切事上力上加力,好使你們凡事歡歡喜喜地忍耐寬容,」(1:9-11)這祈求的重點是希望他們有屬靈的智慧和悟性,能真正知道上帝的旨意,對上帝有真正的認識,以致凡事蒙他喜悅,也歡歡喜喜地忍耐寬容。這說法反映出保羅恐怕他們受了一些假教導的迷惑,以致對上帝有錯誤的認識,生命既不蒙主喜悅(針對異端邪說的禍害),也失去了喜樂的心(針對盲目遵守規條的禍害)。
接著的一段,保羅把焦點由上帝轉到祂的兒子耶書亞(耶穌)。1:12-14 論到上帝藉耶書亞救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移到祂愛子的國裏,我們在祂的愛子裏得蒙救贖,罪得赦免。「愛子的國」在《新約聖經》裏只在這裏出現過,可見保羅特別要強調耶書亞是上帝獨一的愛子,有著崇高及無可比擬的身分,而接著1:15-20 就是一篇基督讚美詩(The Christ Hymn),這詩相信在當時已經流傳,全詩在原文可分為兩段,分別是1:15-18上和1:18下-20,每段均有四節。
第一段先說耶書亞是「那看不見的上帝之像」,這讓我們想起上帝創造亞當時,也是照著祂自己的形像去造的(創 1:26-27),但耶書亞不是上帝的創造[3],他是上帝本質的形像(參來 1:3),是上帝榮耀的彰顯,與上帝是同尊同榮的。而接著保羅提到他「是首生的」(或譯「長子」),可以理解為耶書亞是首先從上帝而出的,如同是上帝的長子,能繼承上帝的一切,在位份上他比一切受造物都大;之後保羅提到的是耶書亞與受造物的關係,原來整個受造的世界,包括那看不見的屬靈世界,「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權位的、統治的,或是執政的、掌權的」(1:16),都是「在他裏面造的」、「藉著他造的」、「為著他造的」(In him, through him and for him),而且萬有都是「靠他而存在的」,全都是要指出上帝藉著耶書亞創造萬有,耶書亞是萬有之首。
第二段的開始就提到「他是身體(教會)的頭,他是元始,是從死人中復活的首生者,好讓他在萬有中居首位。」(1:18)這裏提到教會是他的身體,教會就是一群屬於上帝的信眾,而耶書亞就是這個群體的元首,這裏的「首生者」是指當耶書亞按著上帝的救贖計劃而受死,之後從死亡中復活,成為第一個從死裏復活的人,他戰勝了死亡,就為萬物展開(如同是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一個屬於上帝愛子的國度。上帝又「使一切的豐盛在他裏面居住」(1:19),上帝「藉著他,使萬有與自己和好,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促成了和平」(1:20)。這首詩是以兩個不同的向度去描述耶書亞的所是和所作:第一段指出耶書亞是創造主,上帝藉著他創造萬物,他是萬有之首;第二段指出他是救贖主,上帝藉著他使萬有與自己和好,他在萬有中居首位。全詩高舉主耶書亞的地位過於宇宙的萬物,他也有著上帝一切的豐盛,而這兩點正是保羅要攻擊異端邪說的重要論據。
保羅希望藉這篇詩讓信徒知道基督是上帝的獨生愛子,他的地位遠超過一切在地上或天上的掌權者,然而保羅也知道要信徒完全明白這件事,會遇上一些攔阻,其中一個是因為他們在未信主之前「心思上與他【上帝】為敵,行為邪惡」(1:21)。而即使他們在信主後,仍然很容易受到過去舊有的心思和觀念所影響,所以保羅提醒信徒,他們現在已經藉基督與上帝和好,就應棄絕那些與上帝為敵的心思意念,讓自己「成為聖潔,沒有瑕疵,無可指責。」(1:22)更要「持守信仰,根基穩固,堅定不移,不致動搖」(1:23),免得離開了福音的盼望。
由於信徒在接受福音之後,心思意念仍然有待更新和成熟,在信仰的路上也會受到很多考驗和挑戰(包括假教導的威脅),所以保羅說他作為這福音的僕役,是要「在自己的肉身上補滿基督未盡的苦難。」(1:24)保羅指的並不是基督為成就救恩所受的苦難有不足之處,以致需要保羅在肉身上再多受一些苦難去補足,而是指他自己要按著上帝對他的呼召向人傳講福音,好使不論猶太或外邦人都能接受主耶書亞,認識福音。可是在當時外邦的世界裏,信徒在信主後仍然有機會受到錯誤的教導所迷惑,而為了引導信徒在正確的真理上成長,保羅就要把上帝的道傳得完滿,而他也因此而受到很多艱難和迫害,包括從猶太領袖、假信徒和政治上的攻擊,讓他飽受肉身之苦(參林後 11:23-28;徒9:15-16),而在保羅看來,他為傳講福音真理所盡上的努力和要付出的代價,就是他「補滿基督未盡的苦難。」
保羅說他在傳揚上帝的道上不辭勞苦,為的是要把這道傳得完滿,這道以前一直是隱藏的奧祕,但現在已向聖徒顯明:「這奧祕在外邦人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就是基督在你們心裏成了得榮耀的盼望。」(1:27)保羅要把這道傳得完滿,不單是要讓人得以聽聞福音,也要讓人在接受福音之後,在生命裏滿有基督的樣式,也以基督為人生的盼望。然而這之間要做的傳道功夫可以說是艱鉅的,是以保羅為此盡心竭力,也目標清晰:「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地獻上。」(1:28)
二. 在耶書亞裏站立得穩(2:1-4:6)
對於一群不是由他親自建立、也沒有見過面的信徒,包括在歌羅西和老底嘉的信徒(2:1、5),保羅致力要教導他們「深知上帝的奧祕,就是基督,在他裏面蘊藏著一切智慧和知識。」(2:2-3),免得他們被一些假教導所迷惑,保羅指出在他們當中「有人用花言巧語」(2:4),「有人用他的哲學和虛空的廢話」(2:8),有人「照人間的傳統和世上粗淺的學說」(2:8)企圖把信徒擄去。保羅沒有說明這些假教導的具體內容是甚麼,但相信是跟一些深奧的宇宙知識有關,而「粗淺的學說」的原文是στοιχεῖον stoicheion,可以指「宇宙的基本元素」、「自然界的靈體」、「世間的基礎原理」,大概是當時有人把宇宙的星宿或靈體高舉過於基督,又追求一些世俗的哲學或神秘的知識[4],以求提升個人的屬靈經歷或獲取豐盛的生命。針對這兩種假教導,保羅斬釘截鐵的說惟獨基督在一切之上,並且所有的豐盛都在他裏面,而信徒也早已在基督的豐盛裏面,「上帝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裏面;你們在他裏面也已經成為豐盛。他是所有執政掌權者的元首。」(2:9-10)
接著的一段保羅就指出,信徒對於怎樣才能獲取豐盛生命的一些謬誤,針對的是有人提倡要嚴守一些猶太的禮儀、節期和飲食規條,作為潔淨心靈和克制肉體情慾的途徑,甚至有人認為要參與對天使的敬拜(2:18)才是對上帝的敬拜。保羅指出其實信徒早已在基督裏「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而是使你們脫去肉體情慾的基督的割禮。」(2:11)這是指當信徒接受水禮的那一刻,他們就已經表明自己是與基督一同埋葬,從前那個未受割禮的肉體已經死了,而藉著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拯救,上帝已經赦免了我們的過犯,也撤去在律例上那些束縛我們的「字據」(指的是那些人因違犯律法而要被定罪的懲罰)。所以信徒已無需再以嚴守飲食、節期或安息日,透過守律法去克制肉體的情慾。保羅指這些律例規條「原是未來的事的影子,真體卻是屬基督的」(2:17),而且那些人以自己能遵守這些律例規條(有更高超的屬靈生命)而自高自大,他們其實已經離開了元首基督;而信徒的生命要能成長並成熟,靠的不是這些外表上的「修行」,而是要靠連於元首基督,就是要與主建立一份正確和親密的關係,生命才能得到滋養並成長。所以,保羅教導信徒,不要追求世俗的學說和規條,像是未信主之前那樣生活在世俗中。因為那些世俗的規條只是人的命令和教導,「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慾上毫無功效。」(2:23)
保羅在第一和第二章的重點是教導信徒要分辨真假信仰,既論述到基督的至高無上以及豐盛,又揭開假教導的虛偽和騙人的技倆,可以說是以一種被動的方式去抵擋異端邪說。而由第三章開始,保羅就教導信徒要在真道上「生根建造,信心堅固」(2:7),也就是要在生活中切實的活出基督復活的生命,可以說是以一種主動的方式去抵擋異端邪說。這些教導包括在心思意念上「要思考上面的(即屬靈的)事,不要思考地上的事」(3:2),在行為上要靠著基督「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慾和貪婪—貪婪就是拜偶像。」(3:5)「要棄絕這一切的事,就是惱恨、憤怒、惡毒、毀謗和口中污穢的言語。」(3:8)保羅要信徒除掉在未信主之前的那些敗壞的心思和行為,如同是脫去舊的衣服(「舊人」),也要穿上「新人」,因為「這新人照著造他的主的形像在知識上不斷地更新」(3:10)。
保羅先從信徒的個人生命需要被更新,進而談到整個信仰群體應有的信念和行為,首先談到的是這個信仰群體不再「分希臘人和猶太人,受割禮的和未受割禮的,未開化的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3:11),也就是不要再以種族、文化或社會地位去區分主內的信徒,因為他們都一同是在基督之內,蒙召成為一個身體,成為「上帝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這個屬於主的身體有著主的生命質素:「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3:12),而信徒之間相處應有的態度是:彼此容忍,彼此饒恕,以愛心行事,以基督所賜的和平在心裏作主,也要存感謝的心(3:13、15)。
至於信徒在公眾崇拜時的模式和原則,保羅給的指引是:「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用詩篇、讚美詩、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以感恩的心歌頌上帝。你們無論做甚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他感謝父上帝。」(3:16-17)至於在信徒的人際關係上(家庭及工作),保羅給的指引是要在主裏做合宜和蒙主喜悅的事,例如:作妻子的要順服丈夫,作丈夫的要愛妻子,作兒女的要聽從父母,作父親不要惹兒女生氣,作僕人的要凡事聽從主人,要心存誠實敬畏主。總的而言,「你們無論做甚麼,都要從心裏做,像是為主做的,不是為人做的」(3:23);因為信徒不論在家庭中是甚麼位份,在職場中是主人或僕人,都要知道大家同屬一位主人,他就是在天上的主基督,他是公正的,也不偏待人,他必要按人自己所作的去賞賜或報應各人。可以說,信徒在信主之後有一套比遵守律例和禮儀更高的原則,就是要讓基督在我們生命中的各個範疇作主,以活出他的生命為我們盡力的目標。
當保羅作出了這一連串的教導及指引之後,他對信徒作出最後的提醒就是「你們要恆切禱告,在禱告中警醒感恩。」(4:2)因為信徒要活出一個蒙主喜悅的生命,靠的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要依靠主,藉著禱告,信徒常與主保持一份親密的關係,也會蒙主加力,心裏對主的感恩也會加增。保羅又希望信徒能為他禱告,求主能讓他繼續傳揚上帝的這奧祕(因為他正在被囚之中),事實上,記念為主傳道的人就是記念主的事工,所以保羅也希望信徒與他一同分擔這傳福音事工的需要。
至於與外人相處的態度,保羅勸勉信徒要把握時機,要用智慧與人交往,言談也要溫和(4:5-6)。這是在提醒信徒即使在未信主的人面前,他們同樣要隨時準備好做恰當的事和說恰當的話。也就是說,原來要活出基督的生命,不是在知識的層面靠知道多一些抽象或深奧的學說,而是在個人信仰方面要敬虔,以至到信徒群體方面怎樣待人處事,甚至到與非信徒接觸的方面,透過信徒的一言一行,切實地活出一個在主基督裏應有的生命見證。
三. 個人信息(4:7-18)
在書信的末後,保羅提到與他一同忠心作主工的弟兄以及一些相關的安排。他先提到他會打發推基古和阿尼西謀到他們那裏,把保羅的情況告訴他們;之後他又提到三位猶太人,分別是與他一同坐牢的亞里達古,與他同工的馬可(他是巴拿巴的表弟,可見保羅已接納他,再沒有因他在保羅第一次宣教期間離開而彼此有嫌隙)和耶數;接著他再提到三位外邦信徒,他們是以巴弗、醫生路加和底馬。這些記述反映出保羅的同工團隊也是一個不分種族、不分社會地位的一個群體,當中包括有猶太人和外邦人,也有曾為奴的阿尼西謀(參門16),有社會地位較高的醫生路加。最後保羅吩咐歌羅西的信徒,要「宣讀了這書信,也要交給老底嘉的教會宣讀;你們也要宣讀從老底嘉轉來的書信。[5]」可見保羅雖然在獄中,但在傳揚上帝的道這事上,他沒有片刻停過下來,即使不是由他親自建立的教會,他也是那麼盡心的要把真道教導信徒,免得他們被異端迷惑。他又勸勉他們要在真道上信心堅固,行事為人都要以基督為中心,單是保羅對主的這份忠心,已深深值得我們每一個信徒去效法。
結語:在基督裏同歸於一的群體
《歌羅西書》的重點是教導信徒要分辨真假信仰,並要在真道上生根建造,凡事連於元首基督,當中的關鍵就是要對基督有真確的認識,透過1:15-20 的基督讚美詩,保羅指出上帝藉耶書亞創造萬物,也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成就救恩使萬物與自己和好,反映出耶書亞有著無比尊榮的地位,上帝一切的豐盛也都在他裏面,所以基督是萬有之首,也是教會之首,這是我們的信仰核心,也是我們屬靈生命的根基,是我們要持守的真理,是以我們必須站穩在這個信念之上,就不致被異端邪說所搖動。
除了要對基督要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信徒還需要活出一個與基督一同死亡和一同復活的生命,指的是我們要脫下舊有的那些敗壞的心思意念,並穿上新的屬於基督性情的心思意念,這些內在的生命質素是可以在實際的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包括在各種人際關係和處境上,信徒群體都應該讓人看見他們是一群被上帝分別出來的聖潔群體,而這正是上帝呼召我們的目的,要我們成為一體,以基督為我們的元首,這個群體包括了猶太人和外邦人,也不再以種族、文化、社會地位去區分,信徒在基督裏都同歸於一。
而「在基督裏」不單是信徒個人屬靈生命成長的根基,也是整個信仰群體蒙召的依歸,上帝藉耶書亞創造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存在就彰顯出上帝的能力和榮美,而上帝藉耶書亞建立了他的身體(教會),這個身體的存在同樣要彰顯出上帝的能力和榮美,上帝願意把他的豐盛居於基督裏,而我們也因著在基督裏而同享了這份豐盛,這是何等尊榮的一份呼召!甚願每一個信徒對基督都有真正的認識,也因著對基督的認識,而能在基督裏活出一個榮耀上帝的生命。阿們。
[1] 認為這信是寫於羅馬的理據:原因是信中提到「……與我一同坐牢的亞里達古問候你們。」(4:10)而亞里達古正是與保羅一同去羅馬的其中一位同工(徒 27:2),此外,《歌羅西書》與《腓利門書》應該是同時期所寫,因信中提到的阿尼西謀(4:9)來自歌羅西,他本是腓利門的一個奴隸(門1:10),逃離後跟在獄中的保羅交往,估計保羅當時被軟禁在羅馬時,仍有自由可接待和牧養阿尼西謀。而認為這信是寫於以弗所的理據:雖然《使徒行傳》並沒有提到保羅在以弗所被囚,但保羅在《哥林多後書》曾提及他「在亞細亞遭遇苦難」(林後 1:8),以弗所是亞細亞省的首府,保羅曾在那裏宣教有三年多的時間(徒 19:10、20:31),期間他或有可能曾被囚禁,他也曾提過自己「坐過更多次監牢」(林後 11:23),而且亞里達古也是保羅在亞細亞宣教時的同工之一(徒 19:29)。此外,阿尼西謀離開歌羅西之後,他在羅馬那麼遠的地方遇見保羅的機會較低,所以也有可能是去較近的以弗所。
[2] 參《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香港,2015),頁1799。
[3] 學者認為當時歌羅西教會的信徒受到異端的威脅包括:貶低了耶書亞的屬性和位格,把他視為是諸靈之一,在上帝之下,這與在公元後四世紀初所出現的亞流主義(Arianism)的思想相似,這派根據「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西1:15),主張基督是受造的,次於上帝。亞流主義最後被判為異端,教會也因此確立了基督與父上帝同尊同榮的三一教義,之後進一步帶來基督具有完全神性與完全人性的教義。
[4] 有學者估計保羅所指的假教導可能就是一些與初期諾斯底主義 (Gnosticism)有關的思想,這派宣稱能提供關於神的神秘知識,認為聖經中的神──世界的創造主──是一位次等的神。物質世界本身就是邪惡的,因此其創造主屬較低級的神明。諾斯底主義中的救主,不是要來為人贖罪,而是要帶來有關人類「真正的」神性源頭的知識,把人從無知和物質世界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參《聖經•考古研讀版 — 大公書信及啓示錄》,67頁。)
[5] 有學者猜測這封由老底嘉轉來的書信可能就是《以弗所書》,但因為無法確定,讀者也只能視它為一封已失傳的信件。
關於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