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聖經》綜覽《馬太福音》:《馬太福音》成就《希伯來聖經》的四種模式

《新約聖經》綜覽《馬太福音》:《馬太福音》成就《希伯來聖經》的四種模式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23)《新約聖經》綜覽:《馬太福音》查經摘要(作者:Herbert Chan

圖的背景為羅馬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 裏的聖馬太像(來自yayimage)

簡介《馬太福音》

書名:馬太福音,希臘文 ΚΑΤΑ ΜΑΘΘΑΙΟΝ,意思是「根據馬太」。

作者:馬太,十二使徒之一,又名利未(參太9:9、10:3;可2:14、路5:27)。

對象:猶太人,尤其是對敘利亞.安提阿的猶太人。

成書日期:較多學者認為是公元後80-100年間。

書卷特色:

1. 連於《希伯來聖經》(《舊約聖經》):作為《新約聖經》的第一卷書,《馬太福音》是連接《希伯來聖經》和《新約聖經》的橋樑。它接續《希伯來聖經》的最後一卷《歷代志》(或《舊約聖經》的最後一卷《瑪拉基書》)[1],以家譜和多種表達手法去表明所記的內容是《希伯來聖經》的成就(fulfillment)。

2. 用詞精煉:例如對醫治會堂主管女兒的記載,馬可用了300多個希臘字,馬太只用了150多個。

3. 基督論:指出耶書亞(耶穌)的多重身分,包括:彌賽亞、神的兒子、以色列的王、教會的主等等。

4. 注重門徒訓練:全書包含許多塑造「信仰群體」的教導,因此這書有《門徒手冊》之稱。

5. 教會的建立:馬太其中一段獨特的內容,是提及主耶書亞建立「教會( ἐκκλησία ekklesia) 」 於磐石上(見太16章有關彼得的認信)。

6. 以馬內利(Immanuel):除了第1章提及之外,第28章的大使命也應許上帝(耶穌)常與門徒同在,可說是首尾呼應的文學手法。

7. 大使命:全書以主耶書亞向門徒頒布大使命作結(太28:18-20),強調門徒要出去為主作見證。但有別於其他福音書,馬太對於耶書亞和門徒傳道的記載,往往是強調要先傳福音給以色列家的迷羊,也就是猶太人,傳給萬民的立場只出現在結尾。另外,「大使命」一詞往往被片面理解為領人決志信主的一種福音佈道活動,但其實按經文的意思,核心的關鍵是「建立主的門徒」。如用進餐來比喻的話,領人決志信主只是大使命的一道「前菜」,甚至只能算是領人入座而未真正開始進餐,所以大使命的重點在於訓練門徒,包括教導人遵守耶書亞對《希伯來聖經》的教導和效法他所活出的榜樣。最後,由於其他福音書沒有像馬太那樣強調「教會」、「門徒訓練」、「大使命」等主題,所以這書特別受到歷世的教會歡迎和重視。

猶太特色:

1. 多位早期的教父都指出《馬太福音》是用希伯來文寫成的(後來譯成希臘文)[2]。事實上,有一些經文的用語屬於希伯來文的慣用語,只能用希伯來文才能解明[3]。可是,較早期的手抄本仍是希臘文的,而最早發現的希伯來文手抄本則要到中世紀才有[4]

2. 深深紮根於《希伯來聖經》的傳統和經文,因此兩者之間有大量的連繫,馬太引用經文的情況有54次,平行的經文則有262次(參UBS GNT)。

3. 第1至7章清楚指出耶書亞為「新摩西」(他是末後要來的先知,為要帶領和建立上帝的子民)。

4. 大量使用「應驗公式」,例如「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去說明主耶書亞成就了《希伯來聖經》。第5章記載他說自己成全了《律法》/《妥拉》而並非廢掉,這點尤其重要[5]

5. 傳福音的優先次序:強調只可傳福音給以色列家的迷羊,反映上帝的救贖計劃在歷史中有優先性(先向猶太人),而最後門徒從大使命也明白福音要延伸至普世性的拯救(萬民、外邦人)。

6. 多處指出當時猶太宗教的信仰問題和領袖的腐敗(特別是第23章的「七禍」講論),這大概是針對猶太信徒在信主後要怎樣面對舊有的猶太傳統與聖殿體制時內心的掙扎和需要。

7. 馬太喜歡運用數字去帶出意思(這是猶太人的其中一種傳統做法[6]):

a. 猶太人用字母代表數值的做法稱為 Gematria(希伯來字母代碼),例如:א=1, ב=2, ג=3,…י=10, כ=20,ל=30,…ק=100, ר=200,ש=300, ת=400,因此每一個希伯來文字都有其數值意義(例如《希伯來聖經》的章節也是用字母來代表的)。

b. 耶穌家譜中「十四代」寓意著「大衛的子孫」,這是因為大衛的名字按希伯來文數值正是14(דוד=4+6+4)。

c. 「十二門徒」平行對應「十二支派」,因此耶書亞建立的十二門徒,就有建立新以色列的含義。[7]

d. 數目「五」的出現(暗示與《摩西五經》/《妥拉》的聯繫和重要性)[8]

e. 數目「七」的出現(表達完美/極致/完整性、上帝的神性)[9]


全書大綱及其屬靈意義:

《馬太福音》全書擁有一個五段的文學結構,首尾部分則有前言和結語(如果包括前言和結語就有七段)。前言部分(太1-2)主要記載耶書亞(耶穌)的家譜和出生,他是以一個「新摩西」的身分出現;而結語部分(太26-28)主要記載他被出賣、被嘲弄受辱、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和最後復活高升。至於中間的內容可分為五段,每一段可再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部分是耶書亞的行動、後部分是耶書亞的教導,並最後以公式句「耶穌說完了……」來作為段落的結束。為甚麼是「五段」?因為猶太人看「五」與《妥拉 Torah》(《摩西五經》)有關,也就是說馬太要高舉《妥拉》的重要性,甚至在暗示他所寫的福音書就是耶書亞對《摩西五經》的解釋。

段落

耶書亞(耶穌)的行動

耶書亞(耶穌)的教導

段落結束的標記

1

受洗、受試探、呼召門徒(太3-4)

登山寶訓(太5-7)

太7:28 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

2

醫治人及饒恕人的罪(太8-9)

差遣十二門徒去傳道(太10)

太11:1 耶穌吩咐完了十二個門徒,就離開那裏,往各城去傳道、教訓人。

3

人不能分辨上帝國度的爭議(太11-12)

天國的比喻(太13)

太13:53 耶穌說完了這些比喻,就離開那裏,

4

耶穌及其門徒要面對的敵意和威脅(太14-17)

天國裏信徒的生活守則(太18)

太19:1 耶穌說完了這些話,就離開加利利,來到猶太的境界約旦河外。

5

衝突的升溫(太19-23)

末世的講論(太24-25)

太26:1 耶穌說完了這一切的話,就對門徒說:

 從這個五段大綱結構可見,耶書亞(耶穌)所建立的門徒須要有以下的五種屬靈特質:

 

耶書亞(耶穌)的教導

耶書亞(耶穌)所要建立的門徒(或對門徒的要求)

1

登山寶訓(太5-7)

一:要活出天國的生命質素和品格

2

差遣十二門徒去傳道(太10)

二:著重差傳、傳道、傳福音

3

天國的比喻(太13)

三:願意聽從主的教導,並為天國付代價和犧牲

4

天國裏信徒的生活守則(太18)

四:成為彼此接納饒恕、互相守望支持的信仰群體

5

末世的講論(太24-25)

五:仰望和信靠主、期待主的再來、有復活的盼望等

另外,這個五段大綱的前後兩個部分,全是記載耶書亞「先行動,後教導」。這提醒我們作為主的門徒,教導和傳道(大使命的吩咐)固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教導和傳道以先,必須要有好的言行和生命的見證,然後我們才能正確而有效地把主的教導傳予別人!事實上,對比《約翰福音》指「耶穌是世上的光」(約9:5、12:46),《馬太福音》更強調「你們是世上的光」(太5:14),也就是指我們要用生命的言行去見證我們所信的主:透過活出主所吩咐的言行、待人處事的原則、態度和屬靈的價值觀等,去見證主的真實、偉大和他教導的寶貴。《馬太福音》尤其強調我們要讓人看見我們的好行為以至可把榮耀歸於天父(太5:16),而不是像當時許多的宗教領袖一樣,假冒為善地只作了表面的宗教禮儀,但卻失去了敬虔的實意。


《馬太福音》中有多少種成就應驗《希伯來聖經》的模式?

《馬太福音》是《四福音書》中引用或成就《希伯來聖經》(即《舊約聖經》)最多的一本。有時馬太會用特定的公式句去說明主耶書亞的成就和應驗,但有時卻用其他形式來表達。簡而言之,筆者認為馬太運用了最少四種模式(手法)去記載耶書亞成就/應驗《希伯來聖經》,現逐一討論:

第一種模式:馬太透過鋪排有關耶書亞(耶穌)的敘事脈絡、選用特定的字彙和圖像所象徵的意義,去成就猶太人對《希伯來聖經》產生的彌賽亞觀念和期待。這種模式無須引用某段經文,而是按著猶太人對《希伯來聖經》的認識和彌賽亞的明白來寫的。這模式特別描寫耶書亞就是大衛的子孫、猶太人之王等彌賽亞的身分,有時亦會引用或暗示他是上帝的兒子(以色列民)、上帝喜悅的僕人(新摩西)。例如以下的經文:

太1:1 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

太2:2「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裏? 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

太2:16 希律……差人將伯利恆城裏和四境所有的男孩,根據他向博學之士仔細查問到的時間,凡兩歲以內的,都殺盡了。(暗示耶書亞就是新摩西:他出生時被大希律追殺的描述明顯地平行了昔日摩西被法老和埃及人追殺的記載,當中大希律和法老都是外邦君王,並要敵擋耶和華所差來的)

太4:3 那試探者進前來對他說:「你若是上帝的兒子,叫這些石頭變成食物吧。」

太10:5 耶穌差遣這十二個人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寓意要建立新的十二支派,由雅各十二個兒子而來的十二支派要被更新)

馬太使用的這種成就《聖經》的模式,是透過文學手法所描述出來的觀念和圖像,去表明耶書亞(耶穌)的身分或計劃。他對耶書亞成就「新摩西」這個角色的記載尤其突出,雖然他筆下沒有直接地寫「耶書亞(耶穌)就是新摩西」,但他用猶太人對摩西所認知的《聖經》觀念和形象入手,從耶書亞和摩西二人的許多平行事蹟(例如他們二人在出生時都被外邦君王追殺、後來都出了埃及、在曠野有40天的經歷、又上了一座山上頒布吩咐和教導等),在在都讓熟悉《聖經》的猶太讀者心領神會,知道馬太所描繪的耶書亞正是那位應許要來帶領以色列民的末後先知,是新的摩西。

第二種:馬太透過記載耶書亞(耶穌)完美地解釋、教導和活出《妥拉》(摩西五經 律法),成就律法的真義。這包括在登山寶訓中耶書亞五次用「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只是我告訴你們…⋯」的手法去解釋摩西的律法(主要為十誡),並之後在不同記述中透過刻意的教導和指出當時的一些謬誤,去更新門徒和當時的猶太人對安息日、潔淨條例等的理解,指出天父的心意。例如有以下的經文:

太5:17 「不要以為我來是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而是要成全。

太5:18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直到一切都實現。

太5:21 「你們聽過有對古人說:『不可殺人』;『凡殺人的,必須受審判。』

太5:22 但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必須受審判;凡罵弟兄是廢物的,必須受議會的審判;凡罵弟兄是白痴的,必須遭受地獄的火。

太5:27 「你們聽過有話說:『不可姦淫。』

太5:28 但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裏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太5:33 「你們又聽過有對古人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

太5:34 但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上帝的寶座。

太5:43 「你們聽過有話說:『要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

太5:44 但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迫害你們的禱告。

太7:12 所以,無論何事,你們想要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太12:8 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太15:3 耶穌回答他們:「你們為甚麼因你們的傳統而違反上帝的誡命呢?

太15:4 上帝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須處死。』

太15:5 你們倒說:『無論誰對父母說:我所當供奉你的已經作了奉獻,

太15:6 就可以不孝敬他的父親。』這就是你們藉著傳統,廢了上帝的話

馬太所使用的這種模式,基本上闡明耶書亞作為一位拉比是如何解經的。耶書亞就摩西的律法作出準確的解釋和應用,讓人明白律法和條例的正意、天父的心意和當時宗教的謬誤所在。這提醒我們必須十分熟悉《聖經》、明白經文的出處和當時世人的謬誤所在,以至我們能夠認出耶書亞的解釋在針對甚麼、有甚麼特別之處、他的話對當時的人帶來甚麼信仰衝擊。而透過馬太所描寫有關耶書亞的教導,讓我們知道當時的世代太過高舉人的傳統、遵守律法是為了滿足條文的表面要求、假冒為善地建立人自己的榮耀、忽視天父的心意和對其他人沒有憐憫等等。不過,馬太筆下的耶書亞不單止教導律法,他更活出和成就《妥拉》(律法)。耶書亞突破和顛覆了當時對不潔的人的限制(例如:他所接觸的罪人、醫治患病的人、叫死人復活等,都是突破因不潔而不蒙上帝悅納、不能上聖殿親近天父、要與其他潔淨的人保持距離等的問題),他的到來能真正地解決人與上帝之間的阻隔,甚至他所行的神蹟奇事說明了自己就是耶和華上帝的身分[10]。可以說,耶書亞的教導帶著來自天父本身的權柄和能力,門徒能清楚地認信[11]和正確學習這位拉比的教導,真正地活出上帝喜悅的生命。

第三種模式:從救贖的神學觀來看,耶書亞(耶穌)必然為我們擔當了《妥拉》(律法;也是上帝與子民立約關係)中對罪的刑責,承受因人作惡犯罪而來的苦果,滿足了上帝對公義的要求,為我們帶來了救贖。而馬太也有直接和間接地表達了這些明白,指出耶書亞履行了《妥拉》(律法)對罪所帶來的刑罰要求,為我們承擔了罪所帶來的痛苦。

申21:22 「人若犯了死罪被處死,你把他掛在木頭上,(這解釋了上帝容許無辜的耶書亞被釘死的原因)

太8:17 這是要應驗以賽亞先知所說的話:「他代替了我們的軟弱,擔當了我們的疾病。」

太26:31 那時,耶穌對他們說:「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因為經上記著:『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

亞13:7 萬軍之耶和華說:刀劍哪,興起攻擊我的牧人,攻擊我的同伴吧!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我必反手攻擊那微小的。

太27:3 這時,出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就後悔,把那三十塊銀錢拿回來給祭司長和長老,

亞11:13 耶和華對我說:「把它丟給窯戶。那是他們對我所估定的好價錢!」我就取這三十塊銀錢,在耶和華的殿中將它丟給窯戶。(估計在引用耶19:1-13)

這種成就《希伯來聖經》的模式解釋了為甚麼耶書亞作為上帝自己卻要承受許多的苦、要無辜地被藐視、被出賣、被害和被釘十字架等。可以說,耶書亞是透過擺上他整個義人的生命去作為贖價,成就《希伯來聖經》中上帝對義的要求。

第四種模式:直接或間接地指出耶書亞(耶穌)應驗、成就《希伯來聖經》的經文(甚至是經文中的一個子句或片語),是《馬太福音》的特色之一。馬太有時會明顯地交代引用經文的出處,甚至用公式句去清楚說明,但有時對於某些成就的情況,對不熟悉《聖經》的信徒來說並不明顯。以下是這個模式的部分經文例子,筆者也盡量把引用的經文放在括號裏:

太1:23 「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引用賽7:14)

太3:17 這時,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愛的。」(引用詩2:7、創22:2、賽42:1等)

太2:6 猶大地的伯利恆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裏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引用彌5:2)

太2:15 住在那裏,直到希律死了。這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我從埃及召我的兒子出來。」(引用何11:1)

太2:23 他們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裏。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的話:「他將稱為拿撒勒人。」(可能與賽11:1的枝子、士13:5的拿細耳人有關)

太3:3 這人就是以賽亞先知所說的:「在曠野有聲音呼喊著: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引用賽40:3)

太12:18-20 「看哪,我所揀選的僕人,我所親愛,心所喜悅的;我要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直到他使公理得勝。(引用賽42:1-3)

太13:35 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的話:「我要開口說比喻,說出從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引用詩78:2)

太21:4 這事發生是要應驗先知所說的話

太21:5 「要對錫安的兒女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謙和地騎著驢,騎著小驢—驢的駒子。」(引用亞9:9、賽62:11)

太26:54 若是這樣,經上所說事情必須如此發生的話怎麼應驗呢?」(無明顯引用經文)

太26:56 但這整件事的發生,是要應驗先知書上的話。」 那時,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無明顯引用經文)

我們可以留意到,馬太常常採用特定的公式句(例如: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應驗先知書上的話)去指出主耶書亞成就《希伯來聖經》。當中有一些成就的經文是十分明顯的,例如「我從埃及召我的兒子出來」就是用「同類型成就」(typological fulfillment)[12]的方式去成就《何西阿書》11:1;又例如太2:6指耶書亞(耶穌)生於伯利恆,這正是因為猶太人心目中最偉大的君王大衛是生於伯利恆,以致他們產生出一種對彌賽亞大衛的子孫必然是出於伯利恆的期待,並認為《彌迦書》5:2是指著彌賽亞而言的應許。不過我們要知道,馬太也會帶出一些表面上跟《希伯來聖經》看似不明顯的成就,作為外邦信徒,我們要像古代的猶太人那樣熟悉《聖經》才能領會馬太使用這種手法的用意。例如太2:2記載東方的智者(或作術士)因為看見「猶太人之王」的星而特來拜他。其實天上出現一顆明亮之星在許多古代文化中都會被理解為一位君王的誕生,但星星對現代人來說大概更多只會聯想到聖誕樹上的擺設而已。但對於猶太人而言,按照《希伯來聖經》所記,這星的而且確可代表著「猶太人之王」彌賽亞的出現:

民24:17 我看見他,卻不在現時;我望見他,卻不在近處。有星出於雅各,有杖從以色列興起,必打破摩押的額頭,必毀壞所有的塞特人。」

民24章是耶和華要巴蘭先知作出的神諭,當中「有星出於雅各,有杖從以色列興起」(民24:17)是希伯來詩歌的平行體,代表著以色列將會有一位君王、掌權者的出現,他將要毀壞那些攻擊以色列的外邦人(當時巴蘭受雇於摩押王巴勒咒詛以色列民不成,所以這段神諭特別提及要對付摩押)。對不信主的猶太人來說會認為這君王是歷史中的大衛,但對相信彌賽亞的信徒來說,自然認為是指向主耶書亞(耶穌)。最後,筆者要指出馬太也曾使用公式句但卻不明顯地成就《希伯來聖經》。例如太26:56用了公式句「是要應驗先知書上的話」而沒有清楚說明「話」的內容或出自哪位先知。筆者估計這在福音書的尾聲出現,是要整體地指耶書亞(耶穌)被出賣的整件事正在成就《先知書》中所講論受苦的僕人、以色列民被擄等有關的主題(另參太26:54)。


結語:《馬太福音》成就《希伯來聖經》的四種模式

《馬太福音》是一本精心鋪排、充滿猶太色彩和緊密地連於《希伯來聖經》的書卷。它特別強調耶書亞(耶穌)是大衛的子孫、猶太人的王,是那位正確地解明和活出《妥拉》(摩西五經或律法)的彌賽亞。書中的內文結構明顯分為五段,帶出了高舉《妥拉》的重要性。而當中每一段都以耶書亞是「先行動、後教導」來記述,提醒信徒讀者要有效傳揚上帝的道,就必須先要有好的生命見證和言行,這與全書內文所帶出的建立教會、門徒訓練、大使命等主題十分吻合。

《馬太福音》較其他福音書更多引用和連繫《希伯來聖經》,說明耶書亞作為彌賽亞,是成就《聖經》和符合猶太傳統上對彌賽亞的期望。書中包含最少四種耶書亞(耶穌)成就《希伯來聖經》的模式:1)敘事上的脈絡鋪排、2)教導和活出《妥拉》、3)救贖的神學觀、4)引用經文成就《聖經》中對彌賽亞的應許。可以說,馬太透過對《希伯來聖經》的引用和連繫,豐富地說明主耶書亞(耶穌)是完全及完美地成就《希伯來聖經》中的彌賽亞預言與應許,他是最符合猶太人期待的彌賽亞,也是最有資格的彌賽亞。馬太使用的表達方式和成就經文的手法雖然多變,但對於熟悉《希伯來聖經》的猶太讀者而言仍然是顯而易見的,所以作為外邦信徒的讀者,我們就必須十分熟悉《希伯來聖經》才能跟得上猶太人與猶太人(作者與對象)之間的說話。事實上,《希伯來聖經》是耶書亞的《聖經》,也是早期門徒的《聖經》,他們藉此傳揚天國的福音,並明白耶書亞如何成就上帝的心意,所以今天的信徒也應該進深認識《希伯來聖經》和猶太人的文化[13],以致明白《馬太福音》以及如何向猶太人分享信仰、建立門徒。求聖靈引導我們在上帝的話語上不斷成長,建立良好的讀經習慣,甚至學習原文、學會背誦和正確引用經文(主在面對撒但試探時也能隨時活用經文)、成為「知」道、「行」道、「研」道的信徒。但願我們的生命、言行、敬虔的態度和對主的渴慕能成為美好的見證,讓榮耀歸予天父。阿們。


[1] 對於《歷代志》中復興大衛王朝和聖殿敬拜的主題,《馬太福音》表明主耶書亞(耶穌)將要建立的是天國和屬靈的聖殿。如果我們從基督教《舊約聖經》作結的《瑪拉基書》與《馬太福音》的連繫來看,那麼福音書開始提及的施洗約翰則成就了應許要來的以利亞(瑪4:5-6)。

[2] 早期的教父例如有優西比烏引述的帕皮亞(公元後二世紀)、愛任紐與耶柔米等。

[3] 例如筆者曾在一個聖經講座中提及的希伯來慣用語:https://youtu.be/auqQGjaR7yw?t=5663

[4] 參考https://www.baslibrary.org/bible-review/2/4/3

[5] 從猶太的角度理解,「成全」的意思是正確地解開經文的意思,以至能讓人正確活出經文的本意;相反「廢掉」就是錯解了經文的意思,廢去了經文本想達至的效果。(參Jerusalem Perspective的教導)

[6] 用數值去解釋某些經文的意思屬於一種獨特的猶太解經,後來更發展成猶太神秘主義常用的解釋方法。然而這已經過了《聖經》的啟示時期,所以雖然《聖經》曾使用過數值解經,但這並非主流或常用的做法,現代信徒隨便使用或將其普及化往往會錯解經文和造成混亂,筆者建議信徒們只宜知道其存在,卻不宜深究或使用。

[7] 留意,雖然耶書亞所建立的門徒群體有新以色列的含義,但這不應理解為「反猶」,因為當時他所建立的門徒本來全都是猶太人,外邦信徒的人數雖然後來逐漸增多並成為這群體的大多數,但身分上仍然是後來才加入猶太的信徒群體。

[8] 《馬太福音》中「五」的例子:「耶穌家譜」記載「五」個女子(家譜裏的四位女子再加馬利亞;「耶穌的出生」記載「五」段成就/應驗《希伯來聖經》的經文;「登山寶訓」解釋「五」段【不可xxx】的律法條例;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十個童女中,有五個愚拙、五個聰明等等;全書分五段(敘事+教導)並以「耶穌說完了這些話」來完結。

[9] 《馬太福音》中「七」的例子:七個更惡的鬼(邪惡的世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剩下的零碎裝滿了七個筐子;饒恕人七十個七次;弟兄七人中第一個娶了妻,死了,沒有孩子的記載;23章的「七禍」等。

[10]  因為許多神蹟如醫治大痲風、死人復活等只有上帝才能辦到。而即使是《希伯來聖經》行神蹟最多、最偉大的摩西和以利亞等先知,他們所行的神蹟程度也遠遠不及耶書亞所行的。

[11] 門徒能在敬拜上帝的同時聽從耶書亞,又明白到自己並沒有犯拜偶像的罪,所以門徒清楚知道耶書亞就是上帝。

[12] 同一個情況或形式在歷史中曾出現過,現在又再一次在耶書亞身上出現。例如以何11:1指歷史中以色列民出了埃及為例,太2:15指耶書亞與以色列民同樣是上帝的兒子,現在也出了埃及,並解釋這為何11:1所指的情況再次出現。

[13]按此參考本機構網頁的《希伯來聖經》綜覽查經摘要文章,以及按此認識猶太文化的學習


其他《新約聖經》綜覽摘要:


分享至你的:

關於作者

Herbert Chan author

陳金城,現任 BMY 總幹事,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碩士,主修猶太研究,專注於研究早期猶太人與基督徒的釋經、喜愛希伯來語、日語、結他、以色列地旅遊。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