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妥拉查經

出13:17-14:14、賽45:13及其後:跟隨主的帶領走屬天的路

「安息日研經坊」(2022-4-23)《妥拉》與《先知書選段》13:17-14:14,賽45:13及其後(筆者:Ada Lui

圖為 「古代埃及的軍兵與戰車」, 相片來源 © Herbert Chan/Beit Midrash Yeshua

今段經文(出13:17-14:14)記載以色列民離開埃及後,上帝帶領他們到紅海邊,在那裏被埃及的軍兵追上。試討論:從今段經文的敘述去認識上帝的帶領以及子民要學習的功課。

 

今段《妥拉》(出13:17-14:14)的分段大綱

1. 上帝帶領子民到紅海邊(13:17-18)

2. 帶著約瑟的骸骨(13:19)

3. 上帝以雲柱和火柱帶領子民(13:20-22)

4. 上帝指示子民在何處安營(14:1-4)

5. 法老的軍兵追趕(14:5-9)

6. 以色列人懼怕和埋怨(14:10-14)

 

上帝帶領子民到紅海邊(13:17-18

上一段《妥拉》經文第12章的結尾提到「正當那日,耶和華將以色列人按著他們的隊伍從埃及地領了出來。」(12:51),第13章的開始則關於除酵節和獻頭生的條例(13:1-16),而今段《妥拉》經文是接續記載子民出了埃及之後的事。

出13:17法老放百姓走的時候,非利士人之地的路雖近,上帝卻不領他們從那裏走,因為上帝說:「恐怕百姓遇見戰爭就後悔,轉回埃及去。」

出13:18上帝領百姓繞道而行,走曠野的路到紅海。以色列人出埃及地,都帶著兵器上去。

開始的這句「法老( שָׁלַחshalach)百姓走」可謂來之不易,最初上帝要求法老「(שָׁלַח shalach)我的百姓走」(5:1)被拒,接著上帝向埃及降下十災,並以最後一災的殺長子之災使這個要求最終實現,子民被放走後隨即開始了他們的曠野之旅,而這個旅程將由上帝親自帶領。上一章記載子民由蘭塞起程,行到疏割(12:37)。事實上,要進入迦南地最快的路線是沿著地中海岸而行,經文稱這條路線為「非利士人之地」[1],步行時間約需八至十天,但這條路沿途有多個埃及駐兵的堡壘,要是以色列民走這條路,就必然會受到埃及的軍兵或那地居民的攻擊,而結局也必然如上帝所說的:「恐怕百姓遇見戰爭就後悔,轉回埃及去。」可以說,上帝顧念到百姓的信心軟弱而帶領他們繞道而行,走曠野的路到紅海[2]。經文描述以色列民都「帶著兵器」(חֲמֻשִׁ֛ים chamushim),這個字在原文也可譯作「列陣、五十人一隊」,強調的是他們步行的陣形如同是軍隊,也間接反映出那帶領著他們的上帝是軍隊的元帥。

 

帶著約瑟的骸骨(13:19

出13:19摩西把約瑟的骸骨一起帶走;因為約瑟曾叫以色列人鄭重地起誓,對他們說:「上帝必定眷顧你們,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裏一起帶上去。」

這裏差不多是一字不漏地引述約瑟臨終時要以色列子孫所起的誓(創50:25),其重要性有二:第一,摩西把約瑟的骸骨一起帶走,是履行了以色列民對約瑟的承諾,表明約瑟相信上帝帶領他們進入迦南地一事必不落空。事實上,當上帝呼召摩西時就已經吩咐他要對以色列的長老說,祂要眷顧以色列民(3:16),而「眷顧」指的就是救他們出埃及,並領他們到祂起誓應許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創50:24);第二,雅各在臨終前立了約瑟為他的長子(創48章),而這副「以色列長子」的骸骨由這時開始一直伴隨著他們,直到他們進入迦南地,把骸骨安葬在示劍(書24:32),可以說,約瑟的骸骨就像是上帝應許他們進入迦南地的一個眼見的憑證。

 

上帝以雲柱和火柱帶領子民(13:20-22

出13:20他們從疏割起程,在曠野邊上的以倘安營。

出13:21耶和華走在他們前面,日間用雲柱引領他們的路,夜間用火柱照亮他們,使他們日夜都可以行走。

出13:22日間的雲柱,夜間的火柱,總不離開百姓的面前。

這段描述上帝怎樣在曠野引領以色列民的路,祂日間用雲柱(在炎熱的氣溫下提供遮蔭)、夜間則用火柱(在寒冷時為他們提供溫暖)走在他們的前面,雲柱和火柱代表著上帝的臨在[3],讓他們清楚感受到上帝真實的同在。而這裏提及的兩個地方名:「疏割」( סֻכּוֹתsukkot)在原文的意思是「棚、蔭庇」,而「以倘」(אֵתָ֔ם Etham)在原文的意思是「碉堡、與他們同在、他們的犁頭(在前頭開路)」,也像是指出上帝在路途上對子民的保護和無微不至。

 

上帝指示子民在何處安營(14:1-4

出14:1耶和華吩咐摩西說:

出14:2「你吩咐以色列人轉回,要在比‧哈希錄前面,密奪和海的中間,巴力‧洗分的前面安營。你們要在對面,靠近海邊安營。

出14:3以色列人這樣做,法老必說:『他們在此地迷了路,曠野把他們困住了。』

出14:4我要任憑法老的心剛硬,他要追趕他們。我必在法老和他全軍身上得榮耀,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於是以色列人照樣做了。

這段是描述上帝運用了軍事策略要使法老的追兵全然潰敗,祂指示子民不要繼續往東面的曠野走,而是要轉向北面,並要在巴力‧洗分前面,靠近海邊的位置安營。之前摩西曾對法老說他們要走三天的路程向耶和華獻祭(見8:27),這樣的轉折必然會使以色列民離開埃及的時間超過三天,而上帝也預言當法老知悉後,會以為以色列民仍未走到曠野是因為迷了路,正是追趕他們的大好機會。經文說上帝任憑法老的心「剛硬( חָזַקchazaq)」,就是上帝要讓法老隨己意採取軍事行動,為的是要「在法老和他全軍身上得榮耀」。這指的正是之後上帝將要行神蹟把紅海的水分開,使子民行乾地,又要使海水回流,使法老的軍兵戰車被淹沒(14:26-31),表明祂有能力看顧和帶領自己的百姓安全離開,並預示了上帝將在這場與法老的爭戰中大獲全勝[4]

 

法老的軍兵追趕(14:5-9

出14:5有人報告埃及王說:「百姓逃跑了!」法老和他的臣僕對百姓改變了心意,說:「我們放以色列人走,不再服事我們,我們怎麼會做這種事呢?」

出14:6法老就預備戰車,帶領他的軍兵同去,

出14:7他帶了六百輛特選的戰車和埃及所有的戰車,每輛都有軍官。

出14:8耶和華任憑埃及王法老的心剛硬( חָזַקchazaq),他就追趕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卻抬起頭來(בְּיָ֥ד רָמָֽה 「以舉起的手」)出去了。

出14:9埃及人追趕他們,法老一切的馬匹、戰車、戰車長,與軍兵就在海邊上,靠近比‧哈希錄,在巴力‧洗分的前面,在他們安營的地方追上了。

從法老的反應可見,即使經歷了上帝所降的十災,他仍然不承認以色列民是屬於上帝而不是屬於他,仍然視以色列民為自己的奴隸,並為要取回這些免費的勞工而不惜再與上帝正面交鋒,這次他親自率兵出戰,仗著的是他擁有當時最精銳的軍備,就是「六百輛特選的戰車和埃及所有的戰車,每輛都有軍官[5]」,他以為這樣的軍力必定得勝無疑。而當法老的馬匹、戰車、戰車長,在巴力‧洗分追上以色列民時,以色列民是「抬起頭來」(בְּיָ֥ד רָמָֽה;原文直譯是「以舉起的手」),仍然是出埃及時那副沒有懼怕的神態,當然也沒有絲毫作戰的準備,這様懸殊的形勢叫人不期然屏息以待,要知道事情的發展將會怎樣。

 

以色列人懼怕和埋怨(14:10-14

出14:10法老逼近的時候,以色列人舉目,看哪,埃及人追來了,就非常懼怕,以色列人向耶和華哀求。

出14:11他們對摩西說:「難道埃及沒有墳地,你要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嗎?你為甚麼這樣待我們,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呢?

出14:12我們在埃及豈沒有對你說過,不要攪擾我們,讓我們服事埃及人嗎?因為服事埃及人總比死在曠野好。」

出14:13摩西對百姓說:「不要怕,要站穩,看( רָאָהraʾah)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拯救,因為你們今天所看見(רָאָה)的埃及人必永遠不再看見(רָאָה)了。

出14:14 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要安靜!」

當以色列民看見法老的追兵逼近,就非常懼怕,向上帝哀求。以色列民上一次向上帝哀求是他們在埃及做苦工時(2:23),現在哀求則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將命喪於法老之手,然而他們的懼怕和向上帝的哀求,很快就變成對摩西的埋怨。從他們的話語中反映出他們曾向摩西表示他們寧願留在埃及繼續當奴隸,也不想要得到自由離開埃及。雖然之前的經文沒有記載他們曾這樣對摩西說(參5:21,6:9),但我們由此得知他們視離開埃及這事是出於摩西的意思,甚至是由摩西所成就的,對於上帝怎樣用大能的手向埃及施行十災並最終拯救他們出埃及,他們似乎忘記得一乾二淨。

同樣是面對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的危急關頭,摩西卻沒有因此而懼怕,雖然被子民無理地埋怨,他卻能臨危不亂,並以信心的宣告去穩住以色列民的心。他對子民所說的話裏一共三次提到「看」( רָאָהraʾah)這個字,正是要子民不要只看眼前法老追兵的逼近,而是要看上帝將要怎樣施行拯救,雖然眼前法老的軍力好像很強大,但是上帝的能力更大,上帝必要為他們爭戰,所以他們不用懼怕,要安靜等候上帝的工作。我們從摩西身上看見他對上帝的信心,摩西知道雖然上帝已拯救他們離開埃及,但他們在進入迦南地的旅途上仍然需要繼續仰望上帝的拯救。摩西這樣的勸告將是以色列民在往後的曠野之旅一直要學習的功課。

 

《妥拉》出13:17-14:14與《先知書選段》45:13及其後的關聯

賽 45:13 我憑公義興起居魯士,又要修直他一切的道路。他必建造我的城,釋放我被擄的民,不為工價,也不為獎賞。」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賽 45:14 耶和華如此說:「埃及的出產和古實的貨物必歸你【陰性詞,指「耶路撒冷」】 ;身量高大的西巴人,他們必過來歸你,為你所有。他們必帶著鎖鏈過來跟隨你,向你下拜,祈求你說:『上帝真是在你中間,再沒有別的,沒有別的上帝。』」

賽 45:15 救主──以色列的上帝啊,你誠然是隱藏自己的上帝。

賽 45:16 製造偶像的都要抱愧蒙羞,他們要一同歸於慚愧。

賽 45:17 惟有以色列必蒙耶和華拯救,得永遠的救恩。你們必不蒙羞,也不抱愧,直到永世無盡。

賽 45:18 耶和華如此說,他創造諸天,他是上帝;他造了地,形成它,堅固它,並非創造它為荒涼,而是要給人居住:「我是耶和華,再沒有別的。

賽 45:19 我不在隱密黑暗之地說話,也沒有對雅各的後裔說,『你們尋求我是徒然的』,我──耶和華所講的是公義,所說的是正直。」

今段《先知書選段》我們會看賽45:13-19,經文的背景是當時南國已亡於巴比倫,猶大子民被擄走,上帝藉先知應許子民祂會興起波斯王居魯士,說:「他必建造我的城,釋放( שָׁלַחshalach)我被擄的民。」這件事在猶大人被擄七十年之後果然應驗,那時波斯把巴比倫滅了之後,波斯王居魯士下詔讓猶大人返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拉1:1-2)。先知又預言說當這件事成就,人就會知道上帝真的是在以色列民的中間,只有祂能向以色列施行拯救,其他一切人所倚靠的偶像全然無用。經文又強調上帝是創天造地的那位,祂沒有把自己隱藏起來,人能藉祂所說的話語尋見祂。

這段《先知書選段》與《妥拉》經文有兩個明顯的平行。第一,昔日上帝以大能的手把以色列民從為奴之地的埃及釋放出來,現在上帝要興起波斯王居魯士,把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大人釋放,讓他們歸回耶路撒冷。第二,昔日上帝藉著把紅海分開這神蹟,讓人知道祂是那位掌管萬有的上帝,祂以大能拯救以色列脫離法老的威脅,現在上帝也要向猶大人施行拯救,使他們回到祂的應許之地。另外,這兩段經文用了很多相同的字眼,成為它們之間的一些連繫,現以下表列出:

相同字眼

 13:17-14:14

 45:13及其後

放( שָׁלַח shalach)、

路(דֶּרֶךְ derekh

出 13:17 法老( שָׁלַח shalach)百姓走的時候,非利士人之地的(דֶּרֶךְ derekh)雖近,上帝卻不領他們從那裏走,因為上帝說:「恐怕百姓遇見戰爭就後悔,轉回埃及去。」

賽 45:13 我憑公義興起居魯士,又要修直他一切的道路(דֶּרֶךְ derekh)。他必建造我的城,釋放(שָׁלַח shalach)我被擄的民,不為工價,也不為獎賞。」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埃及(מִצְרָיִםְ Mitzrayim

出 13:18 上帝領百姓繞道而行,走曠野的路到紅海。以色列人出埃及(מִצְרָֽיִםְ Mitzrayim)地,都帶著兵器上去。另參出 13:17,14:4-5,7-13。

賽 45:14 耶和華如此說:「埃及(מִצְרַ֥יִם Mitzrayim)的出產和古實的貨物必歸你;身量高大的西巴人,他們必過來歸你,為你所有。他們必帶著鎖鏈過來跟隨你,向你下拜,祈求你說:『上帝真是在你中間,再沒有別的,沒有別的上帝。』」

走(הָלַךְ halak

出 13:21 耶和華(הָלַךְ halakh

在他們前面,日間用雲柱引領他們的路,夜間用火柱照亮他們,使他們日夜都可以行走(הָלַךְ halakh)。

賽 45:14 耶和華如此說:「埃及的出產和古實的貨物必歸你 ;身量高大的西巴人,他們必過來歸你,為你所有。他們必帶著鎖鏈過來跟隨(הָלַךְ halakh)你,向你下拜,祈求你說:『上帝真是在你中間,再沒有別的,沒有別的上帝。』」

 

從今段經文的敘述去認識上帝的帶領以及子民要學習的功課

今段經文有很多敘事都讓我們看見,上帝是怎樣帶領子民走那條進入迦南的道路,從中也讓我們看見子民要學習的功課。現把有關這方面的敘述經文和當中的反思以列點簡述如下:

一. 上帝對子民的帶領

1. 「恐怕百姓遇見戰爭就後悔,轉回埃及去。」13:17

上帝知道子民在路上會遇到甚麼困難,更知道他們是否能承受那些困難,所以有時祂不一定帶子民走最便捷的路,而是帶他們走祂認為好的路,為的是要他們能繼續向前走,不致因困難而後退。

2. 「日間的雲柱,夜間的火柱,總不離開百姓的面前。」13:22

上帝以雲柱和火柱彰顯祂自己,讓子民親眼看見祂的同在,知道祂一直走在他們的前面作引領著,這也代表著不論白日或黑夜,或是路途有多艱險,上帝都會作他們的盾牌和保護。

3. 「你吩咐以色列人轉回,要在比‧哈希錄前面,密奪和海的中間,巴力‧洗分的前面安營。你們要在對面,靠近海邊安營。」14:2

上帝帶領子民走的每一個地點,背後都有祂的計劃和美意,祂之所以不讓子民直接走向目的地,而要在一些地方停留(有些地方甚至是以偶像命名),是要開展祂奇妙的救贖計劃,過程中也要讓子民經歷到祂智慧的帶領和大能的拯救,在每個地點有所經歷,成為有上帝同行的回憶。

4. 「不要怕,要站穩,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拯救 ,因為你們今天所看見的埃及人必永遠不再看見了。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要安靜!」14:13

上帝不一定把祂將要做的事全盤告知子民甚或是領袖,為的是要試驗出他們真實的心思意念,更重要的是要鍛鍊他們的信心,要他們以信靠的心去等待上帝的工作,學習屬靈的功課。

5. 「我要任憑法老的心剛硬,他要追趕他們。我必在法老和他全軍身上得榮耀,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14:4

上帝與敵人爭戰,一方面固然是為了要從敵人手中把子民拯救出來,另一方面也是為要使自己得榮耀,也就是要叫所有人,不論是祂的子民或敵人,都知道祂的能力在一切之上,地上沒有一個權力能與之匹敵,以致懂得在祂面前存敬畏謙卑的心。

二. 子民要學習的功課

1. 「耶和華任憑埃及王法老的心剛硬,他就追趕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卻抬起頭來出去了。」14:8

上帝任憑法老的心剛硬,沒有阻止他出兵去追趕以色列人,上帝既是萬軍之耶和華,祂的子民也就是軍隊,只是子民所靠的不是精銳的武器,而是以軍隊的陣形去聽命於上帝。

2. 「難道埃及沒有墳地,你要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嗎?你為甚麼這樣待我們,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呢?我們在埃及豈沒有對你說過,不要攪擾我們,讓我們服事埃及人嗎?因為服事埃及人總比死在曠野好。」14:11-12

上帝既拯救子民離開為奴之地,又給予他們上帝子民的身分,子民就不應留戀以前的身分和生活,更不可因眼前的困難而埋怨,以為過往的生活會比上帝所應許的好,子民要學習擺脫舊有的為奴心態,並要更新自己的心思意念,一心一意的信靠上帝,跟隨祂的帶領。

3. 「法老逼近的時候,以色列人舉目,看哪,埃及人追來了,就非常懼怕,以色列人向耶和華哀求。」「不要怕,要站穩,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拯救,因為你們今天所看見的埃及人必永遠不再看見了。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要安靜!」(14:1013-14

子民要學習以屬靈的眼睛看事情,不要因眼前敵人的強大而懼怕,要記住上帝曾以大能的手擊敗法老,拯救他們脫離了法老的轄制,現在上帝也必定會救他們脫離法老的威脅,子民要堅信上帝的心意是拯救他們而不是要他們滅亡,所以不要把自己的懼怕凌駕在上帝的心意之上,要學習在危難中以信靠的心仰望上帝的拯救。

 

結語:跟隨主的帶領走屬天的路

自以色列民離開埃及的那一刻開始,上帝就親自帶領著他們,要按著祂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把他們領進祂應許的迦南地,然而這條路不是一天就能走完的,更不會是平坦易行,反而是崎嶇不平,路上更會遇到許多艱難和考驗,但上帝是他們的元帥,會把他們漸漸訓練成祂的軍隊去靠著祂得勝在世上的困難和挑戰。上帝沒有把路上所有障礙都移除(雖然祂能夠這樣做),而是要子民去面對這些挑戰,為的是要鍛鍊他們的信心,也讓他們在艱難中見證祂的大能並經歷到祂的同在和保護。

當子民在埃及為奴時,他們沒有自由去服事上帝,現在他們已不再是法老的奴隸,他們有了一個新的身分,就是「上帝的子民」。因此,他們要以這個身分去以敬拜和服事上帝,也要學習以這個身分去跟隨祂和靠祂在世上過得勝的生活。而上帝要帶領他們走的,不是一條屬世的道路,這就意味著他們不能再以舊有的那套屬世思想去走這條路,而必須要在凡事仰望上帝的指引和適時的幫助。同樣,今天我們既蒙了主的救贖,就要相信上帝必會親自引領我們走這條屬天的道路,也必然拯救我們到底,並會帶領我們前進和訓練我們。我們不一定需要知道上帝將要做的事的每一個細節,因為上帝已把最重要的──「祂的同在」(聖靈保惠師)永遠給了我們(參約14:16),這比一切我們所見所知的更可靠!就是「祂的同在」讓我們能夠有信心面對可見或未知的困難,學習在風浪中學會平靜安穩地入睡(參可4:38),有勇氣去宣揚祂已召我們出黑暗入光明(參彼前2:9)。最後,願以主耶書亞(耶穌)的一段教導與讀者互勉:

約 12:26 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哪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我們蒙主耶書亞拯救之後,就要服事他、效法他。他要求那些服事他的人要跟隨他,無論他在哪裏,我們也在哪裏,謹遵他的吩咐而行,好叫我們時刻都不偏離他的腳蹤。求聖靈時刻提醒我們,把主耶書亞的這個吩咐放在心上,每天跟隨他的帶領去走這條屬天的道路。阿們。


[1] 這是一條由埃及的三角洲進入迦南地的軍用道路,是穿越新月沃土到巴比倫的古代主要道路,被稱為Ways of Horus(荷魯斯之路)或 Via Maris(沿海之路),可能是在法老塞提一世(Seti I;公元前1312-1289)和蘭塞二世(Rameses II;公元前1290-1224)時代已築好,沿途有多個堡壘,由埃及軍隊守衛。經文稱這條路為「非利士人之地」或許是一個「時代錯置」(Anachronism),即把後來才有的名稱寫在早於它出現之前。非利士人估計是在公元前十二世紀由革哩底(克里特島)來到這裏居住而學者估計以色列民是在公元前十三世紀或十五世紀出埃及。大概以色列民出埃及時居住在那裏的不一定是非利士人而可能是其他民族的人。

[2] 「红海」在原文是  יַם־ס֑וּף(yam suf),意思是「蘆葦海」,有學者認為以色列民所過的「海」可能是蘇伊士灣(Isthmus of Suez)流向地中海所經的其中一個在埃及三角洲附近的湖泊或沼澤,因長滿蘆葦或蒲草而被名為「蘆葦海」。當時過海的以色列民人數眾多,如果用一日的時間過一個湖會比過紅海較為合理,然而那個湖的深度是否足以淹沒後來法老的軍兵戰車也叫人存疑。而對於以色列民過海的位置到底是在「蘆葦海」還是「红海」,學者至今沒有一致定論。

[3] 在《出埃及記》裏,上帝常以火和雲彰顯祂的臨在。上帝以火來彰顯自己的經文有:3:2,19:18,24:17,40:38;上帝以雲或雲柱來彰顯自己的經文有:19:9、16,24:15-18,33:9-10,40:34-38。

[4] 值得留意的是,這裏提到的幾個地方名,都是與軍事或偶像有關。「比‧哈希錄」(Pi-Hahiroth)的意思是「哈特拉之廟」或「運河的出口」;「密奪」(Migdol)的意思是「守望塔」;「巴力‧洗分」(Baal-Zephon)的意思是「北山之主」。上帝故意要子民經過這些地方,其用意或許是要子民知道,在面對軍事或偶像的勢力,上帝都有足夠的能力保護他們,而且上帝要粉碎這些權勢,因為祂的能力遠比任何軍事或偶像的勢力大。

[5] 「每輛都有軍官」也可譯作「每輛都有第三人」,當時的戰車一般只能站兩人,一個人負責駕馭馬車,另一個則負責作戰,如果能站三個人,那就表示車上有兩個人能作戰,可見這六百輛戰車的戰鬥力有多強。

其他《妥拉》與《先知書選段》之《出埃及記》系列查經摘要:

「安息日研經坊」網上實體同步查經 6月4日開始!

因應防疫限制放寬,「安息日研經坊」將於6月4日恢復實體聚會(網上Zoom同步進行),地點是香港基督教會活石堂(九龍堂)(旺角道50-56新旺樓3樓),時間是下午5至7時。首次出席實體聚會必須報名(請按此https://forms.gle/nCR7DMAv42Fx9NBV8,而進入宗教處所需要使用疫苗通行證,敬請弟兄姊妹留意。按照猶太月曆,當日(6月4日)黃昏開始就是五旬節,屆時Herbert 老師會分享有關五旬節的特別信息,希望到時見到大家。不論是實體或網上,我們都歡迎大家參與,一同討論和學習聖經,也求主賜我們有美好的相交!有關更多的查經聚會的詳情及安排,請按此

出13:1-16、賽46:3-13:上帝子民的身分和責任

「安息日研經坊」(2022-4-2)《妥拉》與《先知書選段》13:1-16、賽46:3-13(筆者:Florence Tsang

圖為猶太人用的經匣(Tefillin),見出13:9、16;Re-worked Adobe Stock photo

今段《妥拉》(出13:1-16)所記載的條例對以色列人來說有甚麼重要性?這對我們又有甚麼屬靈意義和提醒?

 

13:1-16簡介

在經歷殺長子之災後,法老終於放棄抵抗,把以色列人趕離埃及地。以色列人一離開埃及,上帝就吩咐他們要將所有的長子分別為聖歸給祂,又吩咐將來當他們進入迦南地時,要每年守除酵節,在七天內將所有的酵從他們的生活中完全除去,又要把頭生的獻給上帝。每年在這時候,以色列人要將上帝救贖他們的故事向他們的孩子講述。這些條例要在他們手上作記號,在額上作紀念,以提醒他們要永遠記得耶和華以大能的手領他們出埃及,以及他們對上帝的承諾。

 

頭生的分別為聖(出13:1-2

出13:1 耶和華吩咐摩西說:

出13:2「頭生的要分別為聖歸我;以色列中凡頭生的(כָל־בְּכ֜וֹר פֶּ֤טֶר כָּל־רֶ֙חֶם֙ khal-bekhor peter kal-rechem;all firstborn which opens every womb),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

上一段《妥拉》的結尾提到「正當那日,耶和華將以色列人按著他們的隊伍從埃及地領了出來。」(12:51)今段有關頭生的要分別為聖的吩咐,就是緊接著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記載,因此這個吩咐和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經歷以及逾越節是密切相關的。對比著「以色列中凡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在上一章上帝說:「那夜我要走遍埃及地,把埃及地一切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擊殺了」(12:12,另見12:29)。在逾越節的晚上,以色列人聽了上帝的吩咐去宰羔羊,將羔羊的血塗在門楣和門框上,因此上帝擊打埃及地的時候,就逾越了他們所在的房子,沒有在他們身上施行毀滅,由於以色列的頭生得以存活,自此他們的生命要歸給那位逾越他們的上帝。「凡頭生的」在原文是指「打開每一個子宮的頭生」,也就是所有從母腹中頭胎所生的,不論是人是牲畜,都是屬於上帝的。

 

除酵節的條例(出13:3-10

出13:3 摩西對百姓說:「你們要記念從埃及為奴之家(בֵּ֣ית עֲבָדִ֔ים beit ʿavadim;house of slavery)出來的這日,因為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你們從這地領出來。有酵之物都不可吃。

出13:4 亞筆月的這一日你們走出來了。

出13:5 將來耶和華領你進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就是他向你祖宗起誓應許給你的那流奶與蜜之地,那時你要在這一個月守這禮儀( עֲבֹדָ֥הʿavodah;service)。

出13:6 你要吃無酵餅七日,在第七日要向耶和華守節。

摩西吩咐以色列人,當他們進入應許地的時候,要在這一個月守這禮儀。特別的地方是,對上帝守的「禮儀」(עֲבֹדָ֥ה ʿavodah;5節)與服侍法老而「為奴」(עֲבָדִ֔ים ʿavadim;3節)在原文所用的都源自同一個動詞 עָבַד ʿavad,意思是事奉、服侍、工作、敬拜。由此可見,重點並不在於以色列人是否要服侍,而是他們服侍的對象是誰!上帝將以色列民從為奴之家領出來,為的是要使他們不再作法老和埃及人的奴隸,讓他們可以事奉自己。上帝在以色列人甫離開埃及就跟他們提到將來在迦南地的日子,像是在給他們信心,強調自己必會信實地帶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

第6節提到當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後,他們要在亞筆月守這禮儀,吃無酵餅七日。有關為甚麼要吃七天這個問題,猶太聖賢在拉比文獻《出埃及記詳解》Shemot Rabbah 19:7指到這是對應著以色列人從出埃及的那一日,直到他們過紅海的日子。儘管以色列人在逾越節的頭一天離開埃及,但他們後來被埃及人追趕,直到七天後過紅海、埃及的全軍被海淹沒後,他們才徹底脫離了埃及的權勢。於是上帝命令以色列人每年要吃無酵餅七日作為記念。

事實上,有關除酵節的吩咐在上一章已提及:「你們要吃無酵餅七日。第一日要把酵從你們各家中除去,因為從第一日到第七日,任何吃有酵之物的,必從以色列中剪除。」(12:15)雖然13章跟12章看似是重複的記述,但這裏也提供了新的細節,在第8節,經文說:「當那日,你要告訴你的兒子說:『這樣做是因為耶和華在我出埃及的時候為我所做的事。』」以色列人被指示當他們進入迦南地並守這禮儀的時候,要向他們的兒子解釋這麼做的原因,也就是要向他們的下一代去重述出埃及的故事。上帝吩咐「這要在你手上作記號,在你額上(בֵּ֣ין עֵינֶ֔יךָ ben ʿenekha;意思是「兩眼之間」)作紀念,使耶和華的教導常在你口中,因為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你從埃及領出來。所以你每年要按著日期守這條例。」(13:9-10)

 

頭生的獻給上帝(出13:11-16

出13:11「當耶和華照他向你和你祖宗所起的誓將你領進迦南人之地,把那地賜給你的時候,

出13:12 你要將一切頭生的獻給( וְהַעֲבַרְתָּ֥ vehaʿavarta;you shall pass over)耶和華;你牲畜中頭生的,公的都歸耶和華。

出13:13 然而,凡頭生的驢,你要用羔羊贖回( פָדָה padah;redeem);若不( פָדָה padah)牠,就要打斷牠的頸項。你兒子中的長子都要贖出來( פָדָה padah)。

出13:14 日後,你的兒子問你說:『這是甚麼意思?』你就說:『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我們從埃及為奴之家領出來。

出13:15 那時法老固執,不肯放我們走,耶和華就把埃及地所有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殺了。因此,我把一切頭生的公的牲畜獻給耶和華為祭,卻將所有頭生的兒子贖出來( פָדָה padah)。

出13:16 這要在你手上作記號,在你額上作經匣,因為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

12節所用「獻給」( וְהַעֲבַרְתָּ֥ vehaʿavarta;you shall pass over)一字在原文一般理解為「越過、經過」,跟12:23「逾越」的原文相同,那裏提及當耶和華看見血在門楣上和兩邊的門框上,就必逾越(וְעָבַ֣ר veʿavar;pass over)那門,不進入以色列人的家施行擊殺。因此就好像滅命者逾越以色列的長子一樣,當以色列進到上帝所賜的迦南地,他們就要將他們的長子,包括牲畜當中的頭生,都「獻給(pass over to)」耶和華。而12和13節就指明這個吩咐只限公的牲畜,以及頭生的兒子。

這個小段出現了四次「贖回」或「贖出來」的字眼(原文同為  פָדָה padah),「贖」的概念在古代近東主要涉及欠債人向債權人償還所欠的款項。而這個概念在出 13章明顯是跟第十災相關,意思是當耶和華殺死了埃及所有的長子,包括人和牲畜,並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以色列人頭生的兒子和牲畜的擁有權就被轉移給上帝。驢子因不能用作獻祭,以色列人就要從上帝那裏把牠贖回[1]。以色列人也要將他們所有頭生的兒子贖出來,這裏並沒有指明贖回長子的方式,然而在《民數記》18:16,就訂明人要付五舍客勒銀子將長子贖回。

今段《妥拉》的最後一節經文提到「這要在你手上作記號,在你額上作經匣,因為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因此這裏有關獻頭生的吩咐,連同之前除酵節的吩咐,就成為了以色列人手上的記號,以及他們眼中的紀念和提醒,所指的是上帝的吩咐和教導要好像寫在手上和額上一樣,是一個深刻且永久的提醒[2]。以色列人在被擄時期後漸漸發展出一個傳統,他們會將 תְּפִלִּין tefillin(即兩個皮製的經匣),一個綁在左手(較接近心臟的位置),另一個綁在額頭上,兩個經匣都分別放了以下四段經文,包括:出13:1-10、13:11-16、申6:4-9以及申11:13-21。傳統上成年的猶太男子會在工作日的晨禱時佩戴。而猶太人透過這個外在的儀式,去按照上帝的吩咐去記念,提醒自己與上主的連繫,因此要在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所做的事情上都致力去事奉上帝。

 

《先知書選段》賽46:3-13與出13:1-16的關聯

賽46:3 雅各家,以色列家所有的餘民哪,你們自從生下就蒙我抱,自出母胎(רָֽחַם racham;womb)便由我來背,你們都要聽從我。

賽46:4 直到你們年老,我不改變;直到你們髮白,我仍扶持。我已造你,就必背你;我必抱你,也必拯救

賽46:5 你們將誰與我相比,與我相等,將誰與我相較,使我們相似呢?

賽46:6 他們從錢囊中倒出金子,用天平秤出銀子,雇銀匠造成神像,他們又俯伏,又叩拜。

賽46:7 他們抬起神像,扛在肩上,安置在定處,使它站立,不離本位;人呼求它,它卻不回答,也無法救人脫離災難。

今段《先知書選段》的第一節出現「母胎」(רָֽחַם racham;直譯作「子宮」) 一字,這字的原文在今段《妥拉》一開始提及「凡頭生的」(כָל־בְּכ֜וֹר פֶּ֤טֶר כָּל־רֶ֙חֶם֙ khal-bekhor peter kal-rechem;all firstborn which opens every womb)時候就已出現,是兩段經文當中一個非常明顯的關聯。

在賽46:3-5,上帝闡述自己與巴比倫的偶像的不同之處。偶像需要人去抬,又成為牲畜的重馱,上帝跟這些偶像不一樣,祂不需要人抬,也不需要人去背負,祂表明自己才是一直背著以色列的那一位,並且是自他們出母胎,直到年老髮白,祂都一直保護與眷顧。6-7節指出人們用金銀造神像,對它們俯伏叩拜,可以得到甚麼呢?到頭來當人遭遇患難,這些假神根本不能夠回答人的呼求,更沒有能力救人脫離災難。《以賽亞書》這幾節透過上帝與偶像的對比,去突出耶和華是滿有大能的上帝,它跟今段《妥拉》的關聯,就是兩段經文同樣表述上帝以祂的大能去拯救那些屬祂的子民,正如今段《妥拉》多次強調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13:3、9、14、16)。

賽46:8 你們當記得(זִכְרוּ zikhru;remember)這事,立定心意。叛逆的人哪,要留心思想。

賽46:9 要追念(זִכְרוּ zikhru;remember)上古的事,因為我是上帝,並無別的;我是上帝,沒有能與我相比的。

賽46:10 我從起初就指明末後的事,從古時便言明未成的事,說:「我的籌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悅的,我必成就。」

賽46:11 我召鷙鳥從東方來,召那成就我籌算的人從遠方來。我已說出,就必成就;我已謀定,也必做成。

賽46:12 你們這些心中頑固、遠離公義的人,要聽從我。

賽46:13 我使我的公義臨近,它已不遠。我的救恩必不遲延。我要為以色列-我的榮耀在錫安施行救恩。

在賽46:8-13,上帝提醒以色列的餘民要記得上帝是懷抱他們的那一位,當他們回顧歷史,就會知道祂是上帝,上帝明言有關以色列民的前景,以及對巴比倫的計劃和籌算都必成就。11節的鷙鳥所指的應是波斯王古列(或譯「塞魯士」/「居魯士」),這裏經文表達出上帝的審判和公義經已臨近,以色列家可以展望將來,就是上帝應許向以色列民彰顯榮耀、施拯救的日子。

這幾節跟今段《妥拉》的關聯亦相當明顯,因為兩段經文的其中一個重要主題都是「記念」。賽46:8-9分別提到「記得」和「追念」(在原文皆為 זִכְרוּ zikhru;remember),這字在今段《妥拉》亦兩次出現,分別是出13:3提到摩西吩咐百姓要記念(זָכ֞וֹר zakhor;remember)從埃及為奴之家出來的那一日,和出13:9提及除酵節的條例時亦說這要「在你額上作紀念( זִכָּרוֹן֙zikkaron)」。

這段《以賽亞書》表達上帝是獨一的,沒有甚麼能與祂相比。上帝超越巴比倫,祂要使用古列去征服他們,從而釋放祂的子民,因此以色列人要對上帝所應許的將來有盼望。這跟《出埃及記》的平行之處,在於上帝超越埃及,祂使用十災去擊打埃及地,因此在出13章,我們看見以色列民終於離開埃及這個為奴之家,而上帝亦同樣要他們去展望將來進入迦南地的日子。因此其實兩段經文除了同樣提到要記念上帝所做的事,亦表達出上帝的權柄和能力超越一切世上的勢力,祂能使這些地上權勢釋放自己的子民,使他們對未來存有盼望。

 

除酵與獻頭生的條例對以色列人的重要性

1. 身分

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後,上帝說:「頭生的要分別為聖歸我;以色列中凡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13:2)就是宣告祂對以色列所有頭生的擁有權。而這個吩咐跟殺長子之災有直接的關聯,因為上帝擊殺了埃及一切頭生的,包括人和牲畜,卻逾越了以色列人所在的房屋。因此藉著將頭生的分別出來歸給上帝,是要以色列人世世代代都記得第十災所發生的事,並且知道就像今段經文所強調的,是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13:3、9、14、16)。

出4:22『耶和華如此說:以色列是我的兒子,我的長子。

出4:23 我對你說過:放我的兒子走,好事奉我。你還是不肯放他走。看哪,我要殺你頭生的兒子。』」

從一開始,上帝已清楚表明祂要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並要在埃及施行殺長子之災的目的,是因為祂視以色列為祂的兒子,祂的長子,上帝要帶他們離開埃及,使他們可以事奉自己。而早於十災開始以先,上帝曾吩咐摩西對以色列的百姓說:「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們的上帝。我除去埃及人加給你們的勞役,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6:7)因此,這段經文對以色列人的第一個重要性,是有關他們的身分。當他們離開埃及之後,就能真正地事奉上帝,重新恢復上帝子民這個身分,他們不再是埃及人的奴隸,而是被分別出來屬於上帝的群體,他們所事奉的就單單只有耶和華──那位以大能的手領他們出埃及的上帝。

2. 責任

今段《妥拉》所記的條例,表明了上帝對以色列人的要求,也就是表明當以色列人脫離舊有的身分、成為屬上帝的子民後應盡的責任。

i)除酵

出12:39 他們用埃及帶出來的生麵烤成無酵餅。這生麵是沒有發酵的;因為他們被催促離開埃及,不能耽延,就沒有為自己預備食物。

……

出13:6 你要吃無酵餅七日,在第七日要向耶和華守節。

出13:7 這七日之內,要吃無酵餅;在你的全境內不可見有酵之物,也不可見酵母

上帝吩咐以色列人要吃無酵餅七天,並且在全境之內不可見有酵之物,也不可見酵母。除酵是上帝對以色列人的要求,也是以色列人的責任,他們要在逾越節之後七日除去他們生活中所有的酵。酵母是用來使麵團發酵的物質,很少的酵已可令到整個麵團膨脹,因此無酵餅是象徵當以色列人離開的時候,他們不可以帶走埃及的文化、生活模式、特別是異教風俗,他們不可再被埃及拜偶像的風俗文化所污染和影響;另外,製作無酵餅是無需等候麵團膨脹的,就好像他們離開埃及時一樣,需要迅速地離開,不可耽延,更不可眷戀。他們要從一切舊有的生活方式中去分別出來,將自己歸給上帝。

出13:9 這要在你手上作記號,在你額上作紀念,使耶和華的教導常在你口中,因為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你從埃及領出來。

當以色列人從舊有的生命分別出來後,耶和華的教導要常在他們口中,也就是說當以色列人脫離了舊有那種不討上帝喜悅的生命,就要以上帝的教導作為行事為人和生活的準則,他們的生命要被上帝的教導、指引和吩咐所充滿。這原則泛指所有上帝的教導,包括當時出埃及的相關吩咐以及日後在西奈山祂要頒佈給子民的誡命。

ii)獻頭生

因著上帝撃殺長子的時候逾越了以色列各家的門,以致他們的長子得以存活,並且所有以色列人都得以離開埃及這個為奴之地。因此他們透過將頭生獻上,去表明自己將生命的主權歸給上帝。在猶太拉比文獻Sefer HaChinukhBook of Education)18:2中,當提及到獻頭生的誡命時,就指到這個誡命是要讓人記得上帝殺死埃及的頭生,並且將以色列拯救出來的偉大神蹟,從而知道自己所有一切都是屬於上帝的,除了上帝以祂的慈愛所賜給我們的一切,人在世上一無所有。而當一個人看見另一個人付出那麼多的努力,卻在獲得頭生的一刻,清空了自己對頭生的擁有權,將他所愛、所珍重的交到創造者的手裏,他就能夠明白原來一切都是屬於造物主的。這個理解闡述了這條誡命的重點,就是表明上帝對於以色列人的主權,以色列人要知道他們所擁有的一切其實並不屬於自己。以色列人藉著將頭生、這個首個出生的新生命獻給上帝,就是要藉著這個禮儀去表明上帝是生命的賜予者,並且承認上帝在以色列人身上、以至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有絕對的擁有權。

iii)記念

不論是除酵節或獻頭生的條例,上帝都吩咐他們要將這些禮儀「在你手上作記號,在你額上作紀念/經匣」(13:9、16),因此當他們記念並行出上帝吩咐的時候,就好像一個記號那樣,表明並提醒他們是一個聖潔並且屬上帝的群體。而今段經文其中一個特別之處,就是上帝很多時都提及將來,祂指明以色列人要向他們的兒子講解這些禮儀背後的意義,也就是要他們再一次去複述出埃及的故事,解說是禮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即使他們的兒子問或不問,他們都有責任去指導他們去明白,這亦是上帝在埃及施行十災的其中一個目的:

出10:1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到法老那裏,因我使他硬著心,也使他臣僕硬著心,為要在他們中間顯出我的這些神蹟來,

出10:2 並要叫你將我嚴厲對付埃及的事,和在他們中間所行的神蹟,傳於兒子和孫子的耳中,好叫你們知道我是耶和華。」

事實上,吃無酵餅與獻頭生,都跟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那一個晚上直接相關:從吃無酵餅,以色列人會記得當時他們離開埃及的匆忙;從獻頭生,他們也就記得自己現在得以自由事奉上帝,是因著上帝殺死了埃及的長子。因此上帝的吩咐,就好像要他們每年將出埃及的情景重演一次。而這兩個吩咐同樣牽涉到以色列的新一代,上帝的目的是要讓祂救贖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經歷不止停留在這一代,記念的吩咐除了是以色列人去提醒自己之外,他們亦有責任將其成為一種跨代的救贖經歷,小朋友參與在每個儀式的時候,就是將新一代融入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場景之中。上帝所關心的不是單純一個禮儀上的責任,而是要確保救贖的經歷對每個時代的每個以色列人來說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事實,是與他們有關,與他們有分。

 

今段經文對我們的屬靈意義和提醒

長子(或「頭生」)是今段的一個重點,長子有著獨特的身分,因他是眾兄弟之首,也擁有家族的繼承權,要肩負領導家庭的責任。以色列作為上帝的長子,他們被分別出來,就有責任去繼承上帝的教導和吩咐,並且不斷續地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至於今段經文對我們的意義,首先我們要理解的是「長子」與耶書亞(耶穌)的關聯。《新約聖經》形容耶書亞是「那看不見的上帝之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西1:15)、《希伯來書》也提到他是上帝榮耀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像,他為長子,是上帝引領他進入世界的(參來1:3-6)。作為長子,他活出一個完全聖潔的生命,他是聖潔、無邪惡、無玷污(來7:26),同時他將自己的生命完全獻上,為要成就上帝的旨意,正如《提摩太前書》2:6所說:「他獻上自己作人人的贖價;在適當的時候這事已經證實了。」

羅8:28 我們知道,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羅8:29 因為他所預知的人,他也預定他們效法他兒子的榜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

我們每一個被主所贖、在主裏面蒙揀選、被呼召的人,都是被呼召去效法耶書亞這位長子的榜樣。因此我們雖作為外邦信徒,然而在今段《妥拉》經文的屬靈意義上,上帝對一切屬祂的子民的要求是一致的。當我們擁有屬上帝子民的身分,就同樣伴隨著以下的責任:

1. 成為聖潔的群體:上帝對於除酵的要求非常嚴謹,並且「凡吃有酵之物的,必從以色列的會中剪除。」(12:19)我們作為上帝的子民,也就跟當時離開埃及的以色列人一樣,需要離開舊有那種得罪上帝的生活方式,將自己從世界中分別出來。「酵」普遍被認為代表罪惡,因此除酵的吩咐也提醒了我們要常常檢視生命中有沒有得罪上帝的地方。在《新約聖經》中,當以除酵作為比喻時更多是指著聖徒群體中的問題,例如:《馬太福音》16:11-12記載耶書亞教導門徒要「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所指的是一些不正確的教訓;而在《哥林多前書》5:7提到「你們是無酵的麵,要把舊酵除淨」,當時保羅指責教會中有人犯了淫亂,要把邪惡的人趕出去。事實上,所有屬上帝的人就像一個麵團,是一體的,弟兄姊妹之間需要彼此負責,亦會互相影響,所以除了個人生命的檢視,我們也要著緊整個群體的聖潔,例如要防備一些不正確的教導,不要容讓它像麵團中的酵那樣在教會中存留、發酵,以致引誘人偏離上帝的教導,而信徒群體中若有人行了得罪上帝的事,亦千萬不要忽視問題的存在,要有智慧地認真處理。我們既然被呼召成為聖潔的群體,當看見問題時就要盡一切努力去幫助弟兄姊妹改正,而自己就更不可知而不改,甚至明知故犯,去做出損害教會聖潔的事情,以致成為上帝恨不得從教會中除去的酵!雖然主已經赦免了那些信靠祂的人的罪,但不代表我們仍可繼續犯罪得罪上帝,因此我們作為信徒真的不可以掉以輕心,而是要清楚明白上帝對祂子民的要求,必須在聖靈的幫助下將我們的生命以及群體中的酵除去,不斷成聖,得蒙上帝的喜悅。

2. 獻上自己,為主而活:上帝擊殺埃及的長子,卻逾越了以色列人所在、那些以血作為記號的房子,上帝將以色列人分別出來,目的是為要將他們歸給自己。今天作為信徒的我們,就是蒙耶書亞的血所灑的人(彼前1:2),我們藉著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弗1:7)我們是上帝以重價買來的,因此當我們接受耶書亞作為生命的主的那一刻,我們生命的主權就不再在我們手中。我們既為上帝的兒女,我們的生命就是屬於上帝的,因此「我們若活,是為主而活;我們若死,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死或活總是主的人。」(羅14:8)耶書亞體貼上帝的旨意,將自己完全獻上去成就上帝的計劃,我們若效法他的生命,就同樣要把自己的生命獻上,成為上帝所喜悅的活祭,每天都為主而活。(參羅12:1-2)

3. 記念主的救贖與傳承:上帝吩咐以色列人要記念他們從埃及為奴之家出來的那一日,因為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他們從埃及領出來。而除酵以及獻頭生的條例,都是再一次去重塑當日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那一個晚上,上帝吩咐他們要將這個救贖的經歷去傳承給他們的下一代。耶書亞在受害以先,在逾越節筵席當中設立聖餐,吩咐門徒要記念他捨棄了自己的身體,並且以他的血與人立新約。現在當我們每一次守聖餐時,都彷彿將我們帶回昔日主與門徒吃逾越節筵席的場景,聖餐成為了信徒群體的一個共同經歷和記憶,昔日主成就的救恩時至今天也與每一個願意信靠和跟隨他的人有分。在今段《妥拉》經文中,上帝吩咐以色列人要將出埃及的經歷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而當日主設立聖餐,傳給他的門徒,門徒又傳給初期教會,再傳承至一代又一代的信徒,直到今天。因此我們不應讓上帝的救恩只停留在自己的層面就滿足,而是需要殷勤地去教導我們的下一代去認識上帝,每一位信徒都需要為到天國的擴展而努力,引領更多未認識上帝的人去認識上主,讓主救贖我們的事成為更多人的共同經歷,讓上帝的群體可以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直到主再來的日子。

 

結語:上帝子民的身分和責任

從獻頭生以及除酵節的條例,可見以色列人隨著離開埃及而恢復真正作為上帝子民這個身分,並且肩負伴隨著這個身分而來的責任。當我們從這段經文去反思的時候,會發現當中所提及的其實就是我們信仰的基礎:屬上帝兒女這個身分,代表著我們的生命是屬於主的,我們被分別出來為的是要事奉上帝,而不是再作罪的奴僕。上帝確實對屬祂的子民有所要求,就是要我們將酵除去,不再體貼肉體,在個人和群體的層面上都要活出聖潔!而耶書亞既代贖了我們,他也就成為我們生命的主,我們就要效法他,活出聖潔的生命,將自己擺上成為活祭,又要永遠記念上主的拯救,並且將這個吩咐傳承下去。

以色列人將上帝對他們的這些吩咐放在手上作記號,放在額上作記念。今天我們又有否同樣在我們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去遵行上帝的教導,讓祂的話語時刻充滿我們?弗4:1指到「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要與你們所蒙的呼召相稱。」當有人在基督裏面,他就是從罪的奴役中被呼召出來成為上帝聖約中的子民,他的行為理應要反映出他的身分。盼望我們都能真正活出與這個身分相稱的生命,行事為人都蒙主喜悅!

 


[1] 驢在當時的家庭中是很普遍會擁有的動物,牠會被用作騎乘工具,又可以用作運載物品和農產品。因驢不能被獻為祭,於是驢的頭生,以色列人需要用一隻羔羊去贖回。如果驢的主人不願意贖回,就要打斷牠的頸項,一般的做法是使用斧頭從驢的後方擊打,而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避免流血以致好像將不潔淨的動物作為祭牲的模樣。驢的主人不願意將驢贖回的原因,有可能是驢生下來的時候較為瘦弱,或是那個家庭不需要多一頭驢,又或是因為羔羊對家庭來說比驢更有價值。總而言之,雖然驢的主人可以自行決定贖或不贖,但他們最終的決定都要按照上帝的吩咐去完成。

[2] 這吩咐類似《箴言》6:20-21:「要遵守你父親的命令,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教誨。要常掛在你心上,繫在你頸項上。」又如《雅歌》8:6:「求你將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記,帶在你臂上如戳記。」參Michael Carasik, Exodus, The Commentators’ Bible; Accordance electronic ed. (Philadelphia: The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2005), paragraph 2036.

其他《妥拉》與《先知書選段》之《出埃及記》系列查經摘要:

出12:29-51、賽21:11-22:4、15;王下19:35及其後;亞14:7:主耶書亞與我們分享他的死與生

「安息日研經坊」(2022-3-19)《妥拉》與《先知書選段》12:29-51,賽21:11-22:415;王下19:35及其後;亞14:7(筆者:Ada Lui

圖為法老承受第十災;by James Tissot, in public domain.

今段經文是關於上帝向埃及施行殺長子之災並以色列民離開埃及,當中敘述了「逾越節的條例」(出 12:43-49)。試討論:

1. 把「逾越節的條例」加插在這段經文的用意是甚麼?

2.「逾越節的條例」的內容有哪些重點?

3.「逾越節的條例」的內容重點給我們甚麼啟迪?

 

殺長子之災 12:29-32

出 12:29 到了半夜,耶和華把埃及地所有頭生的( בְּכוֹרbekhor,就是從坐寶座的法老【原文是「法老的長子」(בְּכוֹר】,到關在牢裏的人的長子(בְּכוֹר,以及一切頭生的(בְּכוֹר牲畜,盡都殺了。

出 12:30 法老和他眾臣僕,以及所有的埃及人,都在夜間起來了。在埃及有大大的哀號,因為沒有一家不死人的。

今段《妥拉》經文記載到第十災的殺長子之災,因著這災,法老終於讓以色列民離開埃及。在 12:29譯作「頭生的」或「長子」( בְּכוֹרbekhor)在原文是同一個字,在這節共出現了四次,非常顯眼。在古代近東社會,長子在家中有著重要地位,他是眾兄弟之首,又是家庭的繼承人(承受兩份產業),要肩負領導家庭的責任,所以擊殺長子是對整個家庭的致命打擊。這災發生在半夜,上至最高位的法老,下至最卑微的囚犯,其長子都無一倖免,每家每戶都有人死亡,埃及人在夜間起來(有突然之意),無不因這突如其來的災禍而哀哭呼號。

這災使人聯想到法老之前曾兩次下令要殺死希伯來人的男孩(1:16、22),現在上帝像是要追討他的罪而作出懲罰。此外,上帝也是藉這災去擊打埃及的偶像,因為祂曾說:「那夜我要走遍埃及地,把埃及地一切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擊殺了;我要對埃及所有的神明施行審判。我是耶和華。」(12:12)埃及的神明眾多[1],甚至連法老的長子也被視為神明。這兩節經文反映出,不管是人是動物,是尊是卑,其生命存留或終結的時間,都在那掌權生命的上帝手裏。上帝向埃及施行的十災以殺長子之災為終點,而人從這十災中可得出的結論是,只有上帝是那位掌管萬有的神,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屬於祂,只有祂才是獨一的真神,其他那些人奉為神明的實屬虛無,人在祂面前要懂得謙卑和敬畏。

出 12:31 夜間,法老召了摩西和亞倫來,說:「起來!你們和以色列人,都離開我的百姓出去,照你們所說的,去事奉耶和華吧!

出 12:32 照你們所說的,連羊群牛群也帶走,也為我祝福吧!」

就在當夜,法老終於知道自己根本沒有與上帝討價還價的籌碼,就召了摩西和亞倫來,對他們說:「起來!」(有催迫之意),他願意無條件地「照你們所說的」(說了兩次),也就是「讓所有以色列民帶著他們的牲畜往曠野去,走三天的路程,向耶和華他們的上帝獻祭」(5:3,8:27),法老要求他們:「為我祝福」,指的是當他們在曠野向上帝獻祭時,要為他祝福,這與法老之前曾說要放他們走,並要他們為他向上帝祈禱的要求相似(8:28,9:28)。由此可見,直到目前為止,法老都只是讓他們往曠野去向上帝獻祭,並沒有打算要放他們永遠離開埃及。而以色列民真真正正的「出埃及」、脫離法老的權勢是在過了紅海之後,這在第14章時才提及。

 

以色列民離開埃及(12:33-39

出 12:33 埃及人催促( חָזַקchazaq)百姓趕快離開那地,因為埃及人說:「我們都快死了。」

出 12:34 百姓就拿著沒有發酵的生麵,把揉麵盆包在衣服中,扛在肩上。

出 12:35 以色列人照摩西的話去做,向埃及人索取金器、銀器和衣裳。

出 12:36 耶和華使埃及人看得起他的百姓,埃及人就給了他們所要的。他們就掠奪了埃及人。

出 12:37 以色列人從蘭塞起程,往疏割去。除了小孩,步行的男人約有六十萬。

出 12:38 又有許多不同族群的人,以及眾多的羊群牛群,和他們一同上去。

出 12:39 他們用埃及帶出來的生麵烤成無酵餅。這生麵是沒有發酵的;因為他們被催促離開埃及,不能耽延,就沒有為自己預備食物。

接著場景轉移到埃及的平民百姓那裏,他們催促( חָזַקchazaq)以色列民趕快離開。有趣的是,「催促」這個字與之前形容法老的心「剛硬」( חָזַקchazaq[2]在原文是同一個字,都關乎強烈的意欲。也就是說,之前法老堅持不讓以色列民走,現在埃及人堅持要以色列民走。而且當以色列民向他們索取金器、銀器和衣裳時,埃及人都照做了,就正如上帝所說的那樣發生(3:22,11:2)。經文說這是因為「耶和華使埃及人看得起他的百姓」,意味著以色列民不是以一副卑躬屈膝,乞求討好的樣子離開,而且經文說「他們就掠奪了埃及人」,「掠奪」這字讓人想到當爭戰結束時,勝方會把敗方的財物掠奪一空的情景(就如大衛戰勝非利士人,就奪走他們的一切財物。撒上30:17-20)。而上帝與法老之戰,始於當上帝差派摩西去見法老,對他說「放我的百姓走」(5:1)被拒之後,上帝就向埃及施行了九個災,法老雖然連連敗陣,卻仍不肯服從這個命令,直到殺長子之災臨到,法老才終於承認自己不敵上帝,不得不放以色列民走。上帝既戰勝了法老,就把埃及人的財物奪走分給祂的子民。

經文又特別提到「百姓就拿著沒有發酵的生麵」(12:34),「他們用埃及帶出來的生麵烤成無酵餅。這生麵是沒有發酵的;因為他們被催促離開埃及,不能耽延,就沒有為自己預備食物。」(12:39)強調以色列民由於被催促離開埃及,沒有帶走任何食物,更來不及把生麵發酵做餅,只帶走了還沒有發酵的生麵,在路上把它烤成無酵餅作食物,這就成為他們上路時惟一的食物。這與上帝吩咐他們在逾越節之後要守無酵節(一連七日要吃無酵餅;12:14-20)相符。在聖經的觀念裏,「酵」往往代表「罪」[3],但這裏的「酵」可寓意指以色列民從前受埃及文化影響而有的思維,上帝不要子民帶著「舊有的思想和價值觀」(舊酵),而是要像一團沒有發酵的新麵團,由上帝重新捏造,意味著一個全新的、只屬於上帝的民族將要從他們離開埃及那刻誕生。

一直以來,學者就以色列民出埃及時的人數作過不少討論,其中一個論點是關於「步行的男人約六十萬」(12:37)所提的「六十萬」是否實數,要是以這個數目去推算,連同婦女和孩童,當時的人數約有二百萬左右,但以色列民聚居的歌珊地是否能容納得下這麼多人實在叫人存疑,所以有一些看法認為當時的人口其實只有數千或數萬[4];另一個論點是關於「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共四百三十年 」(12:40)所提的「四百三十年」的計算方法[5],猶太拉比Rashi 指由雅各全家下埃及至摩西的年期只有二百一十年[6],人數也不會有二百萬那麼多。然而按《民數記》所載,第一次的人口普查,不包括利未人,二十歲以上的男丁有「六十萬三千五百五十名」(民1:46),這應該是個準確的紀錄,更何況上帝祝福以色列,使「以色列人生養眾多,繁衍昌盛,極其強盛,遍滿了那地」(1:7,另參 1:12)。所以,「步行的男人約六十萬」也是一個可以接納的數目。

 

以色列民出埃及(12:40-4212:50-51)以及逾越節的條例(12:43-49

在12:40-51 有一個A-B-A’的結構:

A. 總結(12:40-42)

B. 逾越節的條例(12:43-49)

A’. 總結(12:50-51)

頭尾(A 和A’)是對以色列民出埃及這事件作總結,中間的「逾越節的條例」像是一個插段,因為如果把它抽掉,也不會影響經文的脈絡和完整性。至於作者為甚麼把逾越節的條例加插在這裏,下文再作討論。現在先論述這兩個總結。

出 12:40 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共四百三十年。

出 12:41 正滿四百三十年的那一天,耶和華的全軍(צִבְא֥וֹת)從埃及地出來了。

出 12:42 這是向耶和華守的夜,他領他們出埃及地;這是以色列眾人世世代代要向耶和華守的夜。

……

出 12:50 以色列眾人就去做,他們照耶和華吩咐摩西和亞倫的去做了。

出 12:51 正當那日,耶和華將以色列人按著他們的隊伍(צִבְאֹתָֽ)從埃及地領了出來。

這裏兩次提到「四百三十年」[7],都讓人想起上帝對亞伯拉罕所說的話應驗了(創15:13),至於以色列民是在哪一年出埃及,學者有不少討論,在此不作詳述,過去較多學者認為是公元前十五世紀,但近年也有學者認為是在公元前十三世紀[8]。無論如何,這裏經文兩次描述到在日子滿了的那一天,以色列如同是耶和華的軍隊從埃及地出來(12:41、51),可見以色列民出埃及時,不是落荒而逃的喪家之犬,而是萬軍之耶和華的軍隊,在上帝的帥領下昂首闊步地離開。接著兩次提到那是以色列民「要向耶和華守的夜」,指的大概是子民以後都要遵照上帝對逾越節條例的吩咐而去守節。

 

《妥拉》出12:29-51與《先知書選段》21:11-22:415;王下19:35及其後;亞14:7的關聯

《以賽亞書》 21:11-22:415

賽 21:11 論度瑪的默示。有人聲從西珥呼喊:「守望( שָׁמַרshamar)的啊,夜裏如何?守望(שָׁמַר)的啊,夜裏如何?」

賽 21:12 守望(שָׁמַר)者說:「早晨來到,黑夜將臨。你們若要問,問吧,也可以回頭再來。」

賽 21:13 論阿拉伯的默示。底但的旅行商隊啊,你們在阿拉伯的樹林中住宿。

賽 21:14 提瑪地的居民哪,提水來迎接口渴的人,帶餅來迎接難民。

賽 21:15 他們躲避刀劍和出了鞘的刀,躲避上了弦的弓與戰爭的重災。

賽 21:16 主對我這樣說:「一年之內,按照雇工年數的算法,基達一切的繁華必歸無有。

賽 21:17 基達人中強壯弓箭手剩下的數目甚為稀少,這是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說的。」

賽 22:1 論異象谷的默示。甚麼事使你們上去,全都上到屋頂呢?

賽 22:2 你這四處吶喊、大聲喧嘩的城、歡樂的邑啊,你被殺的並非被刀所殺,也不是因打仗陣亡。

賽 22:3 你所有的官長一同奔逃,不用弓箭就被捆綁;你們即使逃往遠方,也要被找到,一同被捆綁。

賽 22:4 因此我說:「不要看我,讓我痛哭吧!不要因我百姓的毀滅竭力安慰我。」

……

賽 22:15 萬軍(צִבְא֥וֹת)之主耶和華如此說:「你到舍伯那宮廷總管那裏去,

有關《以賽亞書》的內容大綱和主題信息可參考第一篇文章摘要裏的簡介[9],而今段《先知書選段》的經文屬於《以賽亞書》較前的部分,屬亞述入侵的歷史背景,而內容較多關乎人的過犯會招致上帝的審判。這段經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21:11-17)是對幾個在以色列東面的地方(度瑪、西珥【即以東】、阿拉伯、底但、提瑪、基達)作出警告和預言,作者一方面以諷刺的口吻指出他們即使有守望者也是徒然,因為他們對於迫在眉睫的災難漠不關心,另一方面以哀憐的口吻描繪他們因戰爭臨到而倉皇逃難的情況,結局是那本來商旅興旺和繁華的地方都要歸於無有。第二部分(22:11-4、15)是對異象谷(即耶路撒冷)的默示,預示了當戰爭臨到時,人們將四處躲避,但卻逃不過被捆綁和刀殺,以及城被毀滅的命運,這是預言到猶大國終被巴比倫覆亡的事。這《先知書選段》與今段《妥拉》的共同點是,這些地方對於將有災禍臨到的警告置若罔聞,以至當災禍真的臨到時,他們才四處躲避,已是為時已晚;這就好比法老對於上帝藉摩西向他所作出的多次警告都輕忽處理,而接二連三的災禍縱然已證實上帝的警告所言非虛,法老卻依然硬著心,不肯謙卑向上帝順服,以至當殺長子之災臨到時,法老悔之已晚。

 

《列王紀下》 19:35及其後

王下 19:35 當夜,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看哪,都是死屍。

王下 19:36 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

王下 19:37 一日,他在他的神明尼斯洛廟裏叩拜,他兒子亞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殺了他,然後逃到亞拉臘地;他兒子以撒‧哈頓接續他作王。

這段經文的背景是,北國已亡於亞述,南國猶大獨存。當時作猶大王的是希西家,亞述王西拿基立攻取了猶大的一些堅固城後,又圍困耶路撒冷,以威嚇和羞辱的話勸希西家不要作無謂的反抗,更不要以為耶和華能拯救猶大脫離他的手。希西家於是進入聖殿禱告,求上帝拯救耶路撒冷,他的禱告蒙上帝應允,結果上帝在一夜之間擊殺了亞述軍兵十八萬五千人,西拿基立見狀就在翌日清早拔營回亞述,耶路撒冷因此脫險。這《先知書選段》與今段《妥拉》的共同點是,上帝對亞述軍兵的擊殺是忽然臨到的,而且是在夜間,就如同殺長子之災也是在夜間忽然臨到埃及,整個埃及地都受災,每家每戶都有人死亡。

 

《撒迦利亞書》14:7

亞 14:7 耶和華所知的那一日,沒有白天,沒有黑夜,到了晚上仍有亮光。

這《先知書選段》只選了一節,它與今段《妥拉》的共同點很明顯是要強調上帝一早已經預知將會有「那一日」的出現,而殺長子之災同樣是上帝一早所預示過的(見4:23)。那天的夜間祂擊殺埃及地所有長子及頭生的牲畜,與此同時,在那一日祂拯救了以色列民出埃及。

而今段《妥拉》與三段《先知書選段》的經文用了一些相同的字眼,這也成為它們之間的一些連繫,現以下表列出:

連繫

 12:29-51

 21:11-22:415

王下 19:35及其後;亞 14:7

לַיְלָה laylah

 

מוּת mut

 

守望

שָׁמַרshamar

出 12:29 到了半夜לַיְלָה,耶和華把埃及地所有頭生的,就是從坐寶座的法老,到關在牢裏的人的長子,以及一切頭生的牲畜,盡都殺了。

出 12:30 法老和他眾臣僕,以及所有的埃及人,都在夜間לַיְלָה起來了。在埃及有大大的哀號,因為沒有一家不מוּת人的。

出 12:31 夜間לַיְלָה,法老召了摩西和亞倫來,說:「起來!你們和以色列人,都離開我的百姓出去,照你們所說的,去事奉耶和華吧!

出 12:33 埃及人催促百姓趕快離開那地,因為埃及人說:「我們都快死了מוּת。」

出12:42 這是向耶和華שָׁמַרלַיְלָה,他領他們出埃及地;這是以色列眾人世世代代要向耶和華שָׁמַרלַיְלָה

賽 21:11 論度瑪的默示。有人聲從西珥呼喊:「守望שָׁמַר的啊,לַיְלָה裏如何?守望שָׁמַר的啊,לַיְלָה裏如何?」

賽 21:12 守望שָׁמַר者說:「早晨來到,黑לַיְלָה將臨。你們若要問,問吧,也可以回頭再來。」

王下 19:35 當לַיְלָה,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看哪,都是מוּת屍了。

נָכָה nakah

出 12:29 到了半夜,耶和華把埃及地所有頭生的,就是從坐寶座的法老,到關在牢裏的人的長子,以及一切頭生的牲畜,盡都殺了נָכָה

王下 19:35 當夜,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נָכָה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看哪,都是死屍了。

起程

נָסַע nasaʿ

出 12:37 以色列人從蘭塞起程נָסַע,往疏割去。除了小孩,步行的男人約有六十萬。

王下 19:36 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נָסַע回去,住在尼尼微。

軍隊

 צִבְא֥וֹת tzivʾot

出 12:41 正滿四百三十年的那一天,耶和華的全軍צִבְא֥וֹת從埃及地出來了。

出 12:51 正當那日,耶和華將以色列人按著他們的隊伍צִבְאֹתָֽ從埃及地領了出來。

賽 22:15 萬軍צִבְא֥וֹת之主耶和華如此說:「你到舍伯那宮廷總管那裏去,

יוֹם yom

出 12:41 正滿四百三十年的那一天יוֹם,耶和華的全軍從埃及地出來了。

出 12:51 正當那日יוֹם,耶和華將以色列人按著他們的隊伍從埃及地領了出來。

亞 14:7 耶和華所知的那一日יוֹם,沒有白天,沒有黑夜,到了晚上仍有亮光。

 

1) 把「逾越節的條例」加插在這段經文的用意是甚麼?

今段《妥拉》經文的大綱:

1. 殺長子之災 (12:29-30)

2. 以色列民離開埃及(12:31-39)

A. 總結(12:40-42)

B. 逾越節的條例(12:43-49)

A’. 總結(12:50-51)

從結構上看,第一部分記載殺長子之災,之後就記載以色列民離開埃及,而逾越節的條例就加插在兩個總結之間。值得留意的是,第一部分的頭一節和第二部分的兩個總結都特別記載了事件發生的時間:

1. 出 12:29 到了半夜,耶和華把埃及地所有頭生的 ,就是從坐寶座的法老,到關在牢裏的人的長子 ,以及一切頭生的牲畜,盡都殺了。

2A. 出 12:41 正滿四百三十年的那一天,耶和華的全軍從埃及地出來了。

2A.’ 出 12:51 正當那日,耶和華將以色列人按著他們的隊伍從埃及地領了出來。

殺長子之災發生在半夜,而就在那一夜一日,埃及人和以色列人經歷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結局,埃及人經歷了上帝的審判,以色列人經歷了上帝的拯救。那夜所有埃及人的長子及頭生的牲畜全都死亡,而就在那日的早上,以色列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如同是耶和華的軍隊全數離開了為奴多年的埃及地。這樣的死與生之別,關鍵就在於人是否遵行上帝這個吩咐:「這血要在你們所住的房屋上作記號;我一見這血,就逾越(פָּסַח pasach)你們。我擊打埃及地的時候,災殃必不臨到你們身上施行毀滅。」  (12:13)

我們從這段記載得知,當耶和華所定的日子臨到,祂要向所有人施行審判,然而,在上帝審判之先,祂已預先為人提供了一個得拯救的途徑,就是要人去守逾越節的條例,那些遵守逾越節條例的人才能得著拯救。這是《聖經》記載的第一個逾越節,不但關乎當日那些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也關乎以後世世代代的人,它反映出上帝對人的拯救心意,把「逾越節的條例」記載在這裏,是要人謹記它的屬靈意義。

2)「逾越節的條例」的內容有哪些重點?

出12:43 耶和華對摩西和亞倫說:「逾越節的條例是這樣:外邦人不可吃這羔羊。

出12:44 但是你們用銀子買來,又受過割禮的奴僕可以吃。

出12:45 寄居的和雇工都不可吃。

出12:46 應當在一個屋子裏吃,不可把肉帶到屋外,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

出12:47 以色列全會眾都要守這禮儀。

出12:48 若有外人寄居在你那裏,要向耶和華守逾越節,他所有的男子務要先受割禮,然後才可以當他是本地人,容許他守這禮儀。但未受割禮的都不可吃這羔羊。

出12:49 本地人和寄居在你們中間的外人當守同一個條例。」

「逾越節的條例」的內容環繞著那隻逾越節的羔羊,並說明兩點:哪些人可以吃這羔羊,哪些人不可以吃這羔羊(要留意,離開埃及的除了以色列人,還有「許多不同族群的人」;見12:38)。而要區別這兩類人,不是憑他們是否肉身上屬亞伯拉罕的後裔,而是憑他們有否受割禮。現把兩類人列出:

哪些人可以吃這羔羊

哪些人不可以吃這羔羊

1.     用銀子買來,又受過割禮的奴僕,他們跟亞伯拉罕雖然無血緣關係,但已被接納成為以色列家的一分子,有一份如同是親屬的關係。

2.     寄居的外邦人要先受割禮才可以當他是本地人,他們跟亞伯拉罕沒有血緣關係,也不是以色列民的奴僕,但他們自願受割禮,也被接納成為以色列家的一分子。

1.        外邦人

2.        寄居的

3.        雇工

4.        未受割禮的

這四類人的共通點是,都是未受割禮的外邦人,與以色列人或許有過短暫的關係(鄰舍、僱主僱員、生意往來),但不算是以色列家的一分子。

割禮是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時對他的吩咐(創17:9-14),凡是屬亞伯拉罕的,都必須在肉身上有這個立約的記號,代表他是被上帝揀選及分別出來的,以及他與上帝有一份立約的關係。所以,這條例的重點之一是:能與逾越節羔羊有分的人,必須是已經被上帝揀選及分別出來,也與上帝有一份立約的關係。

重點之二是:「應當在一個屋子裏吃,不可把肉帶到屋外,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12:46)每一個與逾越節羔羊有分的人,除了是與上帝有立約的關係之外,他們都有共同的經歷,就是他們都因宴席上這隻被宰殺羔羊的血所遮蓋而生命得以存留,以至他們能在家中與人共同分吃一隻完整的逾越節羔羊。這羊的另一個功能就是將他們招聚在一起共享宴席(這往往意味著彼此有一份和諧的關係),而這個共同的經歷也成為了他們合一的基礎。

3)「逾越節的條例」的內容重點給我們甚麼啟迪?

這條例讓我們看見上帝並非單單只拯救肉身上屬亞伯拉罕的後裔,而是也包括一切願意憑信心領受割禮而出埃及的外邦人,所以上帝早已經把拯救外邦人的計劃放在逾越節的條例裏。而我們從後來的《聖經》經文知道,割禮的重點其實並不在乎肉身或外表的禮儀,而是在乎心裏願意謙卑認罪悔改(參申10:16、30:6;耶4:4、9:25;徒7:51;羅2:29等)。

《新約聖經》向我們揭示主耶書亞(耶穌)就是上帝所預備的那隻逾越節的羔羊(參約1:29,林前5:7,彼前1:19)[10]。他如同是一個贖罪祭牲被獻給上帝,他的血遮蓋了世人的罪,包括了我們這些「心裏行了割禮」、願意悔改回轉的外邦人,使我們也跟猶太的信徒一樣得蒙上帝的赦免,不致被上帝追討罪孽,又因著信主耶書亞而同成為上帝的後嗣,與以色列民一樣有子女的名分,在上帝的國裏有分。

 

結語: 主耶書亞與我們分享他的死與生

上帝在祂所定的日子,藉著逾越節羔羊的血作為記號,把以色列人從埃及人中分別出來,以色列人因藏身於有記號的屋子內,就避過了長子被殺之災,更因此被拯救出埃及,從此不再活在法老的權勢下,受欺壓和迫害。從逾越節的條例可見,那隻被殺的羔羊還有後續,因為上帝吩咐子民以後每年在守逾越節時,都要有一場以吃那隻羊為主要食物的家宴,只有那些與祂有立約關係的人才可以吃,而當坐席的人共同分享那隻完整的羊時,可會思想到他們之所以被上帝免去死亡、並且得到自由的生命,都是因為眼前這隻無辜犧牲的羊?

主耶書亞就是那真正的逾越節羔羊,他與門徒進行逾越節宴席時,預言了自己即將犧牲,但他要帶出的信息不止於此,他吩咐門徒要分享他的生命(以吃餅寓意要領受他被擘開的身體,以喝葡萄汁寓意要領受他流血所立的約;參太26:26-29 及平行經文),也就是要在他的生(照上帝的心意而擺上生命)和他的死(他死而復活的生命)上都有分。

主耶書亞在世時把生命的榜樣留給我們去效法,離世前又設立聖餐要我們記念他,而他從死裏復活就成為了我們得救的憑據,而當他再來的時候,我們必能得著終極的救贖,可以在天父的國裏與他共享永恆的生命,這是何等榮耀的盼望!願意我們都堅心持守與耶書亞所立的約,也保守自己與他的生命有分,無論是生是死,總叫主耶書亞在我們的身上照常顯大(腓1:20),又願意我們這班同有救贖盼望的人,在屬上帝的群體裏,學習合一和相愛,同心等候主的再來。阿們!


[1] 據歷史資料,在古代埃及的神明多達1,500個,參ZIBBCOT, Vol 1, 196。

[2] 出7:13、22,8:19,9:12、35,10:20、27, 11:10。

[3] 參林前5:7-8, 林後5:21。

[4] 這個看法主要是針對「六十萬」這個翻譯,這個詞來自三個希伯來文 שֵׁשׁ־מֵא֨וֹת אֶ֧לֶף (即「六/百/」),譯作「千」的 אֶ֧לֶף (ʾelef)在聖經其他地方曾譯作「部隊」(民1:16)、「家」(士6:15)、「宗族」(撒上10:19),所以「六十萬」其實可以是「六百個部隊/家庭 /宗族」,那麼,由此推算出當時的人口約有幾千至幾萬。

[5] 一般《聖經》版本的出12:40是「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共四百三十年」,但《七十士譯本》和《撒瑪利亞五經》的版本卻是「以色列人住在埃及與迦南共四百三十年 」,這是由以撒出生(迦南地)開始計算至以色列民居住在埃及的年期。但不論是哪個版本,都讓人想起上帝曾對亞伯蘭說:「……那地的人要虐待他們四百年。」(創15:13)

筆者參考CNET Bible對出12:40的註釋,「四百年」不一定是年期的實數,因為「四」這個數字可以是一個敘事手法,正如接著上帝對亞伯蘭說:「到了第四代,他們必回到這裏,……」(創15:16)也不一定是指只有四代。因為由利未到摩西其實不是四代,而可能是十代。原因之一,民3:27-28記載哥轄的後代有四個族,其中一個是暗蘭族,四個族的人數共有8,600人,平均每一個族有2,150人,所以不可能由暗蘭一個人就生出二千多人。原因之二,在代上7:20-27記載了約書亞的家譜,由以法蓮到約書亞共有十代,約書亞與摩西是同時代的人,所以由利未到摩西也可能有八至十代。學者K. A. Kitchen 在其著作 Ancient Orient and Old Testament 對出 6:14-25所載的利未家譜的看法是,當中提到的四個名字「利未、哥轄、暗蘭、亞倫」並不是相連的四代,而是作者用的一個敘事手法,選擇性地記載這「四代」去指:支派(利未)、宗族(哥轄)、家庭(暗蘭)、個人(亞倫和摩西)。

如果以色列民住在埃及地約有十代的話,正常來說,一個男子在20至25歲就會娶妻生子,生出下一代,那麼推算去第十代就大概是200至250年左右。在聖經的觀念裏,「四十」是一個特別的數字(參創7:4,出6:35、24:18),象徵上帝所定的一個期限,而「四百年」也有可能是「四十年」乘「十代」。總的而言,我們無法就怎樣計算四百年作出一個較肯定的答案,但至少我們可以知道,聖經作者有時會以數字作為一個敘事手法去帶出一個信息,所以有些數字或許不一定反映出一個實質數目。另外,我們肯定的是,上帝正按照祂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去逐步實現。

[6] Rashi 根據創15:13提到的「四百年」去計算的,並由以撒的出生開始計,他是在60歲生雅各的,而雅各下埃及時大約是130歲,那麼,以色列民居住在埃及地大約是210年(400年減去190年)。

[7] 有關創15:13的「四百年」與出12:40的「四百三十年」之間的三十年差距,猶太拉比解釋創15:13是在以撒出生前的三十年說的,所以四百三十年是指由上帝對亞伯拉罕作出約的應許的開始至實現的年期去計算。

[8] 參考王上 6:1「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四百八十年,所羅門作以色列王第四年西弗月,就是二月,他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所羅門王第四年是公元前968年(參The Jewish Study Bible, p668),如果以此推算,以色列人出埃及就是在公元前1448年,但正如註腳5所述,「四百八十年」也不一定是個實數,而可能是一個敘述手法,為要指出「四十年」乘「十二代」。但如果用以色列民居住在埃及地有十代去計算,出埃及大約是在公元前十三世紀。

[9] 參《妥拉》與《先知書選段》系列(出1:1-2:25、賽27:6-13)查經摘要〈為自己的靈命和動機把脈〉內文「《先知書選段》賽27:6-13與出1:1-2:25的關聯」的段落。

[10] 另參本機構文章:安息日研經坊/五經中的耶書亞/上帝所預備的逾越節羔羊

其他《妥拉》與《先知書選段》之《出埃及記》系列查經摘要:

出7:8-8:19、珥2:30-3:16(或18):十災中首三災所彰顯出的上帝屬性

「安息日研經坊」(2022-2-12)《妥拉》與《先知書選段》7:8-8:19、珥2:30-3:16(或18 (筆者:Florence Tsang

圖為亞倫的杖吞了埃及術士的杖,參出7:12;Phillip Medhurst presents James Tissot Bible c 1899

今段《妥拉》經文(出7:8-8:19)描述耶和華藉摩西和亞倫在埃及施行了三個災(水變血、蛙災、蚊災),然而法老仍然心裏剛硬,不肯放以色列人離開。那麼,耶和華施行這三災的目的是甚麼?

 

簡介十災

由今段《妥拉》經文開始,《出埃及記》的故事會進入我們稱為「十災」的敘述。《詩篇》78:12、43提及十災的場景在瑣安田,它位於下埃及(Lower Egypt)尼羅河三角洲東部、蘭塞地的北邊。十災中的頭九災明顯呈現出一個結構,順次序每三個災為一個循環,每個循環都有共通點,而每個循環裏的首災、次災和第三災也有共通點,詳見下表[1]

 

第一個循環

(一、二、三)

第二個循環

(四、五、六)

第三個循環

(七、八、九)

共通點

循環的首災

(一、四、七)

第一災:

水變血(7:14-25)

第四災:

蠅災(8:20-32)

第七災:

冰雹與火攙雜之災(9:13-35)

警告的時間:早上(7:15-16、8:20、9:13)

摩西的要求:容我的百姓去……(7:16、8:21、9:13)

循環的次災(二、五、八)

第二災:

蛙災(8:1-15)

第五災:

牲畜瘟疫之災(9:1-7)

第八災:

蝗災(10:1-20)

警告的情景:進去見法老……(8:1、9:1、10:1)

摩西的要求:容我的百姓去……(8:1、9:1、10:3-4)

循環的第三災(三、六、九)

第三災:

虱災/蚊災(8:16-19)

第六災:

瘡災(9:8-12)

第九災:

黑暗之災(10:21-29)

警告:沒有警告

要求:沒有要求

每個循環都各自有其共通點

藉亞倫伸杖(7:20;8:6、17

沒有藉任何物件,直接降災 8:249:610

藉摩西伸杖(9:23;10:13、22

 

頭九個災既按照上帝所定的模式發生,人就能清晰知道這些災禍並非隨機發生的自然災害。另外,十災的嚴重程度以及對埃及的打擊是一直往上遞增的,最後第十災殺長子之災就是最致命的一撃,其後法老直接放所有以色列人走,甚至埃及人也催促他們離開那地。十災無疑是上帝拯救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方法,然而,對於上帝來說,單單帶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根本用不著施行十災的,祂大可一開始就以殺長子之災來迫使法老降服。而從經文所記,上帝施行十災是為要達致以下幾個主要目的:1)向埃及和以色列表明耶和華超乎萬神和人類(7:5;9:14-16;10:2;15:11),讓上帝的名傳遍全地(9:16);2)區隔埃及人和以色列人,展示上帝以大能保護祂的子民(8:22-23;9:3-4;10:22-23;12:12-13);3)對埃及的審判,以此說服法老讓以色列人離開(8:2、21;11:1;12:12、31-33;另參民33:4);4)為要作以色列人的上帝,使他們將上帝救贖他們的事蹟傳給子孫後代,使以色列世世代代都認識和跟隨耶和華(6:7;10:2;12:42)。

 

亞倫在法老面前使杖變成蛇(出7:8-13

上一個分段的結尾7:1-7提及上帝吩咐摩西和亞倫進到法老面前,叫他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然而,上帝也說,法老必不聽從他們,而上帝會嚴厲地懲罰埃及,在其中多行神蹟奇事。到了今段,摩西和亞倫到了法老那裏,法老就要求他們行一件奇事作為證據,以證明他們確實是耶和華的使者。事實上,這一事件是接下來上帝降災的序幕,它有著跟最初幾災相似的模式:上帝的奇事(7:10),埃及術士複製亞倫所行的(7:11-12),以及法老的心剛硬(7:13)。

亞倫在法老面前照耶和華所吩咐的,把杖丟在法老面前,杖就變成了蛇。接著法老也召了智慧人和行邪術的人來,這些埃及術士也用邪術(בְּלַהֲטֵיהֶ֖ם belahateihem;by their spells / secret arts)照樣做。(7:10-11)「邪術」的希伯來文字根l-w-t有「包裹、遮蓋」的意思,這個名詞的意思是「保密的東西」,有可能是暗示術士所行的是靠一些類似掩眼法的技巧[2]。「邪術」的使用跟亞倫動作的簡單性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亞倫並沒有使用任何邪術,他只單單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去做,將杖丟在法老面前。而經文的重點並不是杖的變化,而是亞倫的杖吞了(בָּלַע bala;swallow)術士的杖。「吞了」的原文בָּלַע bala,在《出埃及記》中只出現了兩次,另一次是出現在15章的摩西之歌:「耶和華啊,眾神明中,誰能像你?誰能像你,至聖至榮,可頌可畏,施行奇事!你伸出右手,地就吞滅(בָּלַע bala)他們。」(15:11-12)這裏說到上帝伸出右手,埃及的軍隊就被吞滅。因此雖然接下來的十災表面上看來好像是上帝與法老的一場拉鋸戰,但其實7:12的經文已經暗示了在十災之先,埃及敗仗的大局已定。埃及重要的蛇神瓦吉特(Wadjit)是下埃及的保護神,她通常被描繪成一條豎立準備發動攻擊的眼鏡蛇──稱為Uraeus。蛇又往往是埃及皇室的象徵,裝飾在埃及法老的頭飾上方,對於古埃及人來說,蛇的形象可保護國王,亦彰顯法老的力量和威脅性。[3]因此亞倫的杖吞了術士的杖(蛇),就是要讓法老明白耶和華的主權在他之上,但是他心裏剛硬,不肯聽摩西和亞倫的話,於是上帝開始以災禍去擊打埃及。

 

第一災:水變血(出7:14-25

上帝告訴摩西明天早晨法老會到水邊,吩咐摩西到尼羅河邊去迎見他,並對他說:「耶和華──希伯來人的上帝差派我到你這裏,說:放我的百姓走,到曠野事奉我。看哪,到如今你還是不聽。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要用我手裏的杖擊打尼羅河中的水,水就變成(דָּ֣ם dam;blood);這樣,你就知道我是耶和華。河裏的魚必死,河也要發臭,埃及人就厭惡(נִלְא֣וּ nilʾu;will loathe, will not be able)喝這河裏的水。」(7:16-18)在這之前,摩西已經兩次去見法老,然而法老依然心硬,不肯聽上帝藉摩西和亞倫所傳講的信息,亦不肯放以色列人走,於是今次上帝差派摩西直接宣告降災,而第一災更是與法老當時身處的尼羅河有關。

17節「血」的希伯來文名詞 דָּ֣ם dam其實亦可解作血紅色,如《約珥書》2:31,當中提到「太陽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דָּ֣ם dam)」,這裏並非照字面所指月亮會變為血,而是指到月亮的顏色會變成像血一樣紅。關於水變血,有學者推斷尼羅河可能因著從河的源頭沖刷而來的紅土沉積物以及當中的一些藻類植物而令到河水變色,這些物質亦擾亂了河水的氧氣平衡,以致魚類因缺氧而大量死亡[4]。不過,即使水變血有可能是指到尼羅河的污染,也不能夠否定這是上帝的作為,因為不論在時間上(隨著亞倫舉杖而發生)、污染的強度和所影響的範圍,都表明了這是出於上帝的超自然作為。因著上帝擊打尼羅河,水被嚴重污染,河裏的魚死了,河也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河裏的水。

從古至今,尼羅河一直是埃及的命脈。在古代或現代,埃及都十分依賴其水源,每年尼羅河氾濫的日子,河水的水位上升會為周圍的田地提供肥沃的土壤和重要的水源。沒有尼羅河,繁華的埃及地將與附近的沙漠一樣貧瘠。因此埃及有很多的神明都跟尼羅河有關。7:21特別提到「河也臭了」,這是值得留意的。在古埃及文學中,就有一首讚頌尼羅河的頌歌(Hymn to the Nile),其中提到尼羅河是「食物的供應者、有豐足的供給、是一切美好的創造者、威嚴之主、帶著芬芳的甜美」[5],可以想像當埃及人看到他們所稱頌的美麗的尼羅河,這條生命之源竟然變成了血紅色的河流、河中滿佈魚的屍體、並充滿惡臭,心中必然泛起一份恐懼與震撼。

然而,經文形容埃及的術士也用邪術照樣做了,而當法老看見術士照樣做的時候,就轉身回宮,並不把這事放在心上。(7:22-23)不過,埃及百姓可不像法老那麼輕鬆,他們「沿著尼羅河邊挖掘,要找水喝,因為他們不能喝河裏的水」(7:24)。由此可見法老不但性格高傲,並且只要事情對自己沒有切身的影響,他根本不放在心上,亦不關心自己百姓的困苦。

 

第二災:蛙災(出8:1-15

到了第8章,耶和華吩咐摩西去警告法老:「看哪,我必以青蛙之災擊打你的疆土。尼羅河要滋生青蛙;這青蛙要上來進你的宮殿你的臥房,上你的床榻,進你臣僕的房屋,上你百姓的身上,進你的爐灶你的揉麵盆。這些青蛙要跳上你、你百姓和你眾臣僕的身上。」(8:2-4)上帝吩咐摩西說的這番話,當中所有人和物件都是以「你的」來形容,意即這些人和物都是與法老相關的,上帝甚至說青蛙會跳到法老身上,因此他不能再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亞倫按上帝藉摩西所吩咐的,伸出手裏的杖在江、河、池塘上,把青蛙帶上埃及地,以致青蛙遮滿了地面。亞倫所做的動作其實與上一災無異,他同樣是伸出杖在眾水之上,而這個動作所帶來的是甚麼災害完全是出於上帝的主權和旨意。這次術士亦照樣用他們的邪術將青蛙從水中帶上來。在埃及的眾神明中有一位有著青蛙頭人身的女神赫克特(Heqet),她被視為復活和生育的象徵。人們還認為赫克特會幫助婦女順利分娩。青蛙在古埃及是被膜拜的偶像,是埃及人不能隨意殺死的神聖動物之一。[6]

蛙災嚴重地影響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包括法老在內,所以即使術士能照樣行,法老亦因青蛙的攪擾而召摩西和亞倫來,說:「請你們祈求耶和華使這些青蛙離開我和我的百姓,我就讓這百姓去向耶和華獻祭。」(8:8)摩西回答法老:「悉聽尊便[7],告訴我何時為你、你臣僕和你的百姓祈求,使青蛙被剪除,離開你和你的宮殿,只留在尼羅河裏。」(8:9)奇怪的是,法老選擇的時間是「明天」而並非「現在」,對此經文沒有提供確切的解釋,多數學者認為「明天」意味著「盡快」,認為法老不相信摩西能在短時間內讓覆蓋整個埃及地的青蛙在短時間內自行消失。[8]然而,這看來也像是在測試摩西的話的準確性,以及摩西所代表的耶和華的真實性。[9]耶和華聽了摩西的請求,就在所定的時間讓那些遍滿埃及地的青蛙都死了。可是法老見到災禍舒緩,便又再硬著心,背棄自己的諾言,不肯放以色列人走。

 

第三災:蚊災(出8:16-19

出8:16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對亞倫說:『伸出你的杖擊打地上的塵土,使塵土在埃及全地變成蚊子(כִנִּ֖ם khinnim;gnats)。』」

出8:17 他們就照樣做了。亞倫伸出他手裏的杖,擊打地上的塵土,人和牲畜身上就有了蚊子;埃及全地的塵土都變成蚊子了

出8:18 術士也用邪術要照樣產生蚊子,卻做不成。於是人和牲畜的身上都有了蚊子。

出8:19 術士對法老說:「這是上帝的手指。」法老心裏剛硬,不聽摩西和亞倫,正如耶和華所說的。

當法老違背他的承諾後,第三災毫無預警地臨到埃及。這災在《和修本》被譯為「蚊災」,亦有其他中文譯本譯為「虱災」(如《和合本》、《新譯本》)。從原文上未能肯定所指的昆蟲品種,有學者指這可能是指一種體積非常細小的蚊,它會叮咬人的皮膚造成刺痛,甚至會爬進眼睛和鼻子[10]。經文說全地的塵土都變成蚊子,這是一個驚人的數量,蚊子與塵埃一樣,既細小又能充滿整個空間,讓埃及人避無可避。在上一災青蛙入侵了埃及人的家園,到了這一災,蚊子則折磨他們的身體。埃及術士的邪術在此再起不了作用,即使之前他們表面上看似能複製亞倫所做的事情,然而他們不能將塵土變成蚊子。他們對法老說:「這是上帝的手指。」意味著他們曉得這事是源於在人之上的神聖力量,並非他們所靠的邪術或神秘的技倆所能行的。而因著術士的失敗,在往後的災禍之中,法老再沒有召喚他們。過了三災後,法老的心仍然剛硬,不肯聽摩西和亞倫的話,亦不肯放以色列人走。然而這個結果上帝早已預示,經文已明言這一切就「正如耶和華所說的」。(8:19)

 

《先知書選段》珥2:30-3:16(或18)與出7:8-8:19的關聯

今段《先知書選段》來自《約珥書》,約珥是南國猶大的先知,有學者估計他可能是在約阿施作猶大王時期(主前835-796)的先知。這書的主題包括:耶和華的日子、以色列民要回歸等[11]

珥2:30「我要在天上地下顯出奇事(מֽוֹפְתִ֔ים mophetim;wonders),有血(דָּ֣ם dam;blood),有火,有煙柱。

珥2:31 太陽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דָּ֣ם dam;blood),這都在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

《妥拉》與《先知書選段》其中一個常見的關聯是兩者在字眼上的平行,這幾節經文提及耶和華的日子[12]臨到前的徵兆。珥2:30一開始說上帝要顯出奇事,有血,有火,有煙柱,又提及「月亮要變為血」(珥2:31),從頭幾節已能明顯地看見它與今段《妥拉》經文的平行,因為今段《妥拉》一開始就提及耶和華跟摩西和亞倫說,法老會吩咐他們行一件奇事(מוֹפֵ֑ת mophet),並且第一災正正就是水變(דָּ֣ם dam;見7:17、19、20、21)。因此《約珥書》這段經文和今段《妥拉》的第一個聯繫就是兩者所採用的一些共通詞彙(例如:奇事、血),並且兩者都與上帝要施行奇事有關。

珥3:1「看哪,在那些日子,到那個時候,我使猶大和耶路撒冷被擄之人歸回的時候

珥3:2 我要聚集萬民,帶他們下到約沙法谷(עֵ֖מֶק יְהֽוֹשָׁפָ֑ט ʿemeq Jehoshaphat;「約沙法」在原文的意思是「耶和華審判」)去,在那裏我要為我百姓,我產業以色列的緣故,向萬民施行審判(שָׁפַט shaphat;judge);因為他們把我的百姓分散到列國,瓜分了我的土地,

珥3:3 為我的百姓抽籤,以男孩換取妓女,為喝酒賣掉女孩。

……

珥3:6 並將猶大人和耶路撒冷人賣給希臘人,使他們遠離自己的疆界

珥3:7 看哪,我必激發他們離開你們把他們賣去的地方,又必使報應歸到你們頭上

「被擄之人歸回的時候」(珥3:1)在原文可譯作「從苦境中轉回」,所指的並非以色列從巴比倫歸回,而是最終上帝審判列國,以色列得贖的日子。而「約沙法」在原文有「耶和華審判」之意,上帝要因著祂的百姓以色列的緣故,聚集萬民到約沙法谷去施行審判,因為以色列的仇敵用極不人道的方式去對待以色列民,他們將上帝的子民當成物品,把他們賣了以換取自己的享樂(以男孩換取妓女,為喝酒賣掉女孩)。

而上帝把祂子民的事看為自己的事,即便以色列的仇敵把猶大人和耶路撒冷人賣給希臘人,使他們遠離自己的疆界,但上帝必定會激發他們離開被賣到的地方,又使報應歸到以色列的仇敵頭上。這個畫面跟《出埃及記》十分相似,因法老和埃及人同樣以不人道的方式去勞役以色列人,並且不容許他們離開埃及這個不屬他們之地。從今段《妥拉》所記的三災,可見上帝開始了祂對埃及的審判,為要使祂的百姓能夠離開埃及。因此這個選段和今段《妥拉》的第二個關聯,就是兩者同樣指到上帝要透過施行審判去為子民討回公道,又要使他們離開不屬於自己的疆界,並且從苦境中轉回。

珥3:9 當在列國中宣告:預備打仗,激發勇士,使所有戰士上前來。

……

珥3:12 列國都當興起,上到約沙法谷(עֵ֖מֶק יְהֽוֹשָׁפָ֑ט ʿemeq Jehoshaphat);因為我必坐在那裏,審判(שָׁפַט shaphat;judge)四圍的列國。

珥3:13 揮鐮刀吧!因為莊稼熟了;來踩踏吧!因為醡酒池滿了。酒池已經滿溢,因為他們的罪惡甚大。

珥3:14 在斷定谷( מֶק הֶֽחָר֑וּץ ʿemeq hecharutz;valley of decision)有許多許多的人,因為耶和華的日子臨近斷定谷( מֶק הֶֽחָר֑וּץ ʿemeq hecharutz)了。

3:9-14描述到一場激烈的戰事,這是列國與上帝作戰的畫面。13節經文所提到的「莊稼熟了」、「醡酒池滿了」,均指到審判的時候到了,因為敵人的罪已經滿溢。而「約沙法谷」、「審判」這些字眼再次出現,「斷定谷」的意思亦與之相近,指到上帝要作出判決。從《出埃及記》的經文,我們看見經過幾次的談判,法老依然心硬,於是在今段經文上帝開始降災,自然界的力量就好像上帝的軍隊一樣,去對埃及的罪作出審判。因此第三個關聯就是兩段經文同樣帶出上帝要作戰,因審判的時候已到,上帝要宣判並執行祂的判決。

珥3:15 日月昏暗,星宿無光。

珥3:16 耶和華必從錫安吼叫,從耶路撒冷出聲,天地就震動。耶和華卻要作他百姓的避難所,作以色列人的保障。

珥3:17 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 וִֽידַעְתֶּ֗ם כִּ֣י אֲנִ֤י יְהוָה֙ אֱלֹ֣הֵיכֶ֔ם),我住在錫安──我的聖山。耶路撒冷必成為聖;陌生人不再從其中經過。

最後這幾節經文提及在上帝審判之日,日月昏暗,星宿無光,天地都要震動。然而,上帝要保守祂的子民,作他們的避難所和保障。如此,「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 וִֽידַעְתֶּ֗ם כִּ֣י אֲנִ֤י יְהוָה֙ אֱלֹ֣הֵיכֶ֔ם)。在今段《妥拉》經文中亦有類似的片語,例如7:17「這樣,你就知道我是耶和華」(תֵּדַ֔ע כִּ֖י אֲנִ֣י יְהוָ֑ה),以及8:10「為要叫你知道沒有像耶和華我們上帝的」(תֵּדַ֔ע כִּי־אֵ֖ין כַּיהוָ֥ה אֱלֹהֵֽינוּ)。事實上,今段經文選自《約珥書》,而約珥   יוֹאֵלYoʾel在原文的意思,正正就是「耶和華是神」。因此兩段經文的最後一個關聯,就是兩者同樣指到上帝要在審判中彰顯自己,讓人知道祂是上帝。

 

首三災的目的

1. 叫法老和術士承認耶和華上帝的存在

認識上帝的第一步,首先是要承認祂的存在。在出5章,當摩西和亞倫第一次見法老,並藉上帝的名要求他放以色列人去曠野守節的時候,法老當時的回應是:「耶和華是誰,要我聽他的話,讓以色列人去?我不認識耶和華,也不放以色列人走!」(5:2)埃及是一個信奉多神的國家,各式各樣的神明法老都聽聞過,就是沒有聽過耶和華,也不知道祂是否真的存在,後來他加重以色列人的苦工,正因為他認為摩西提出的要求只不過是以色列人偷懶的藉口。在蛙災的記述中,法老請摩西和亞倫向耶和華祈求,使青蛙離開他和他百姓(8:8),這是法老首次承認耶和華的存在。而當上帝以蚊災擊打埃及,術士說:「這是上帝的手指。」(8:19)在經歷頭兩災後,即使摩西和亞倫沒有對蚊災作出警告,術士也察覺並認知到埃及當時所經歷的災難,是出自上帝的手。

2. 彰顯上帝是創造主

尼羅河在埃及被視為生命之源,而青蛙是生命和生育的象徵。「尼羅河要滋生(שָׁרַ֣ץ sharatz;swarm, multiply)青蛙」(8:3)中「滋生」一詞在《聖經》中首次出現是在《創世記》1:20,那裏提及「水要滋生(יִּשְׁרְצ֛וּ yishrtzu;swarm)眾多有生命之物……」,那是一幅上帝創世時的圖象。因此頭兩災表明了不論是尼羅河豐富的天然資源,或是青蛙驚人的繁衍能力,兩者本身都不是生命的給予者,唯有耶和華上帝才是那位賜予生命、使生命繁衍的創造主。到了第三災,上帝吩咐摩西讓亞倫「擊打地上的塵土,使塵土(עָפָר֙ ʿaphar;dust)在埃及全地變成蚊子。」這再一次將讀者帶回《創世記》,創2:7描述「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עָפָר֙ ʿaphar)造人,將生命之氣吹進他的鼻孔,這人就成了有靈的活人。」事實上,在頭兩災,埃及術士表面上好像可以複製亞倫所行的奇事,然而第一災只是形態上的轉換(水變血),而第二災就是將青蛙從水中帶上來,但第三災的性質完全不同,因為第三災是將地上的塵土變成活物,不論術士所用的是甚麼邪術,都清楚顯示他們沒有從塵土創造生命的力量。因此,藉著這三災,耶和華上帝表明自己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賜予者,世上一切萬物,不論是人、動植物,一切生命都源於祂。

3. 顯明上帝掌管萬有,祂的能力在法老、術士並埃及眾神明之上

表面看來,這三災只是為埃及人帶來了一些不便與不適,並沒有很大的破壞性,甚至在頭兩災的描述中,術士也可以照樣行,彷彿上帝的能力在第三災才真正顯明。然而,事實絕非如此,在頭兩災術士所做的實際上並沒有展現他們的能力,相反,只是顯出他們的無能,他們為埃及地帶來更多的血和青蛙而不是把情況逆轉,豈非只是加重埃及人所承受的災害麼?他們若要對抗上帝,就應該將血變回水、將青蛙趕回尼羅河,然而他們卻沒有將埃及從災難中拯救出來的能力。因此從第一災開始,就可見他們並沒有能力去抵擋耶和華對埃及的攻擊。而從法老的請求與讓步,可見他清晰知道能夠使青蛙離開的就只有耶和華。另外,每個埃及神明所管轄的範圍是特定和有限的,天空有天空的神,地有地的神,每個範疇都由一個或多個神明所掌管。而水變血、蛙災、蚊災,分別涉及生態系統的三個部分:水、地和空氣(地上的空間),因此單單從頭三災,就可見上帝對於每個範疇和空間的主權,祂的能力是埃及眾神明不能比擬的,就正如摩西所言,「沒有像耶和華我們上帝的」(8:10)。

 

首三災對以色列人的意義

如上所述,上帝透過頭三災去彰顯祂的屬性和能力,然而或許我們仍有疑問,為何上帝不選擇一些埃及術士複製不了的災害,這不是更能彰顯祂的能力嗎?水變血作為上帝選定的第一災,這對以色列人而言應該並不陌生,因為在摩西見以色列長老之先,上帝給摩西權能去行三個神蹟,當中最後一個正正就是水變血:「倘若他們不信這兩個神蹟,不聽你的話,你就從尼羅河裏取些水,倒在乾的地上。你從尼羅河裏所取的水必在乾地上變成血。」(4:9)水變血到底有甚麼意義,以致以色列人即使不信前兩個神蹟,也能因它而信耶和華的確眷顧以色列人,並鑒察他們的困苦呢?(見4:31)在《出埃及記》1章,提到因以色列人愈發增多,埃及人就因他們愁煩,於是法老吩咐他的眾百姓說:「把所生的每一個男孩都丟到尼羅河裏去,讓所有的女孩存活。」(1:22)因此尼羅河對於以色列來說,並非像埃及人所相信的生命之源,而是以色列整個民族所遭受的無理對待,是他們那些被無故謀殺的嬰孩所埋葬之處。而埃及人謀殺的罪證都被尼羅河所掩蓋了。在《次經》《所羅門智訓》11:6-7提到:「敵人到常流的河中取水,卻取了濃血而驚惶萬分。敵人因下令殺戮嬰兒而受懲罰……」這裏解釋水變血並非單單為要擊打埃及神明和彰顯上帝的能力,它亦代表著上帝真正知道以色列人內心所承受的痛苦,並且就像今段《先知書選段》的信息,上帝要開始祂的審判,為祂的子民討回公道。

事實上,第二災亦相仿,「尼羅河要滋生(שָׁרַ֣ץ sharatz)青蛙」(8:3)中「滋生」一詞的原文在《出埃及記》中只出現了兩次,它正好與1:7提到以色列人繁衍(יִּשְׁרְצ֛וּ yishrtzu)一詞相同,起了平行對照的作用。以色列人的繁衍昌盛原是上帝的賜福,然而法老竟因他們人數眾多,就在以色列人並沒有對埃及造成任何實質威脅的情況下,竟然派監工管轄和勞役他們。可以說,上帝刻意降下蛙災,正是因為青蛙是生育、繁衍的象徵,而這理解可再一次提醒當時的人和讀者,法老早前下令當希伯來婦人臨盆時要殺死男嬰,把他們丟在尼羅河裏肆意殺害,而停止他們繼續繁衍在上帝的眼中是嚴重的惡行。也就是說,上帝透過祂所行的災,去回應以色列民被害的苦難。

因此埃及的術士雖然能複製頭兩災,但它們所傳遞的信息,除了展示上帝的大能,亦帶出了上帝是那位眷顧祂子民的上帝,上帝與法老不同,祂不會眼白白看著自己的子民受苦而置身事外,上帝確實知道子民的痛苦,並且會追討埃及壓迫和殺害以色列人的罪行,為以色列人平反,讓他們能夠對上帝生出更大的信心。

 

結語:十災中首三災所彰顯出的上帝屬性

十災對於我們理解上帝如何拯救以色列人離開埃及這個為奴之家十分重要,因為上帝往往透過祂的作為彰顯祂是一位怎樣的上帝。上帝藉著頭三災讓法老和術士不得不承認祂的存在,祂也藉這些災去彰顯自己是那位創造主,並顯明祂統管萬有,祂的權能在法老、術士並埃及的眾神明之上。而這位超然的上帝,雖然是高高在上、滿有大能,但卻同時是一位眷顧自己百姓、會用大能為他們討回公道的主。正如上帝在荊棘裏的火焰中向摩西顯現的時候,祂說自己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因著上帝的信實,以及祂和子民那一份立約的關係,祂眷顧以色列人在埃及的遭遇,以大能的手將祂的子民從埃及的困苦中拯救出來。事實上,當時以色列人對上帝的認識仍十分有限,對祂的信心也很薄弱,而上帝就透過祂的作為讓祂的子民能夠更深認識自己,知道祂是那位自有永有、信實可靠的上帝。

縱然我們今天沒有經歷當時以色列人所面對的困苦,但面對現今世界的種種我們也難免容易有憂心、惶恐和無力的時候,或許也會有看不清上帝作為的感覺,然而今段經文的信息正正邀請我們再一次去確信上帝是我們可以全然信靠的那一位,即使出埃及的故事離我們很遙遠,但上帝的拯救工作並沒有改變,祂在過去、今天、將來都是一樣的,祂仍是那位大能的創造主,祂有能力改變一切,同時又眷顧我們每一位屬祂的子民,與我們同行。盼望我們都能更多尋求認識祂,在艱難的日子中更多信靠和仰望祂,相信祂必能引領我們走出人生的每一個幽谷。

 


[1] 參本機構《五經中的耶書亞》查經系列(《出埃及記》6:2-9:35)文章摘要(14):〈何謂真正認識耶和華〉

[2] 時至今天,弄蛇術仍然存在,而這種技藝在古埃及相當普遍。弄蛇術的表演者會於蛇頭下方的神經位置施加強大的壓力,以致蛇出現緊張性僵硬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蛇會呈現出棒狀的外觀,甚至可以被其他人觸摸,而當它被丟在地時,所受到的震動就會讓牠重新回復正常的狀態。參Nahum M. Sarna, Exodus, The JPS Torah Commentary (Philadelphia: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1991), 37.

[3] Bruce Wells, “Exodus,” in Genesis, Exodus, Leviticus, Numbers, Deuteronomy, vol. 1 of ZIBBCOT, ed. John H. Walton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9), 188.

[4] Nahum M. Sarna, Exodus, The JPS Torah Commentary (Philadelphia: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1991), 38-39.

[5] James B. Pritchard, ed., 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Relating to the Old Testament, 272.

[6] Davis, John J., Moses and the Gods of Egypt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71), 100.

[7] 「悉聽尊便」(הִתְפָּאֵ֣ר עָלַי֒ hitppaʾer ʿalay)原文直譯的意思是「在我身上你可以有這樣的榮耀」,即是對於除去青蛙的時間,摩西會聽從法老的決定。事實上,這也反映出摩西對上帝的信心,雖然他的回答並非出於上帝的指示,但他相信上帝會聽他的祈求,以顯示這是真正來自上帝的神蹟。

[8] John N. Oswalt, “Exodus,” in Genesis Exodus, vol. 1 of CBC (Carol Stream: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2008), 343.

[9] 法老顯然很在意摩西的話的準確性,像是在往後第五災瘟災之後,當埃及的牲畜全都死了,法老第一時間做的不是差派人去視察埃及的災情,而是派人去看以色列人的牲畜是否一隻都沒有死(參9:7),彷彿只要死了一隻屬以色列人的牲畜,就能否定耶和華的存在或其能力。

[10] Keil and Delitzsch. The Pentateuch, Biblical Commentary on the Old Testament, 483.

[11] 有關《約珥書》的簡介,可參看《希伯來聖經》綜覽系列《約珥書》的文章摘要〈在末世中信徒要持守的品行〉

[12] 「耶和華的日子」在《約珥書》共出現了五次(珥1:15,2:1,2:11,2:31,3:14),是書中一個重要的主題。耶和華的日子臨到前的其中一個徵兆是天象的變異──「太陽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珥2:31),這個描述和《啟示錄》6章所描述的相似,因此這個日子所指的很可能是《啟示錄》作者所形容的末世大災難,解釋這現象為上帝向人作最後審判前所出現的徵兆。

其他《妥拉》與《先知書選段》之《出埃及記》系列查經摘要:

出6:2-7:7;賽42:8-21、52:6及其後:憑信心遵行上帝的吩咐

「安息日研經坊」(2022-1-29)《妥拉》與《先知書選段》6:2-7:7,賽42:8-2152:6及其後(筆者:Ada Lui

圖為摩西與亞倫向以色列民講話(參出6:9);by James Tissot, in public domain

今段經文敘述了上帝對摩西的幾次吩咐,當中反映出摩西在面對甚麼考驗?這對我們又有甚麼提醒?

 

上帝要子民認識祂的名(出6:2-9

上一個《妥拉》分段敘述摩西按著上帝的吩咐去見法老,要法老放子民去曠野向上帝守節,結局是法老非但不答應,反而加重了以色列民的苦工,以致子民抱怨摩西和亞倫。摩西於是到上帝那裏訴苦。今段經文一開始就是上帝給摩西的回答:「我是耶和華。我從前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顯現為全能的上帝(אֵ֣ל שַׁדָּ֑י El Shaddai);至於我的名耶和華,我未曾讓他們知道(יָדַע yada)。」(6:2-3)אֵ֣ל שַׁדָּ֑י El Shaddai這個名字的確實意思不能肯定,中譯本多數譯作「全能的上帝」,這翻譯算合理。有學者指 שַׁדָּ֑י Shaddai的字根代表女性乳房,與生育有關,而生育在古代人眼中是人不能掌握的事情,只能靠神明保佑。因為先祖們的妻子都有不育的問題,上帝卻扭轉了她們不育的情況,甚至使他們的後代蒙福成為大國,就反映出上帝大能的作為。另外,如果這個字是強調上帝對先祖們在約裏的賜福[1],尤其是要使他們生養眾多,那麼 אֵ֣ל שַׁדָּ֑י El Shaddai亦可譯作「全福的上帝」。

至於耶和華這個名字在《創世記》也出現過,上帝也曾以這個名字向列祖說話[2],所以,上帝說列祖未曾「知道」這名字,並不是指他們未曾聽過,而是他們還未真正明白這名字的含義(「知道」的希伯來文 יָדַע yad‘a 可指一份在經驗過後的認識)。也就是說,列祖未曾經歷過耶和華這名字所代表的能力和屬性:上帝與列祖所立的約裏有關地和後裔的應許都要在將來才應驗,所以必需等到上帝履行祂對列祖的應許時,祂才能讓他們的後裔經歷到耶和華這名字所代表的能力和屬性[3]。至於耶和華這名字的詳細論述可參考之前的文章摘要[4]

出6:6 所以你要對以色列人說:「我是耶和華;我要除去(וְהוֹצֵאתִי vehotzeti埃及人加給你們的勞役,【我要】救(וְהִצַּלְתִּי vehitzalti你們脫離他們的奴役。我要用伸出來的膀臂,藉嚴厲的懲罰救贖(וְגָאַלְתִּי  vegaalti你們。

出6:7 我要以(וְלָקַחְתִּ֨י velaqachti你們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們的上帝。我除去埃及人加給你們的勞役,你們就知道ידַעְתֶּ֗ם ydaʿtem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

出6:8 我起誓應許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地,我要領你們進去,將那地賜給你們為業。我是耶和華。』」

至於上帝要以色列民怎樣經歷祂的名字,上帝接著就說出祂要做的四個動作,都是以祂自己為主語去執行的,包括:1)祂要除去他們的勞役,2)拯救他們脫離奴役,3)救贖他們,4)以他們為自己的子民。全都是關於上帝要拯救子民離開法老的壓制,並預示祂將要與子民立約。而當子民經歷過這一切之後,他們就會知道耶和華他們的上帝是一位怎樣的上帝,祂就是那位曾與他們的列祖立約的耶和華,現在要按著約裏的應許把他們帶進迦南地。然而當摩西把上帝要做的事告訴以色列人,他們卻因苦工心裏愁煩而不肯聽摩西的話(6:9;另參出5:19-21)。

 

摩西對上帝說自己是不會講話的(出6:10-30

這一段經文有三個部分,頭尾分別是上帝與摩西的對話,中間的一個插段是關於亞倫的家譜,而整段敘事又有一個倒影結構在當中:

A. 摩西(6:10-12

出6:10 耶和華吩咐摩西說:……

出6:12 摩西在耶和華面前說: 「 ……我這不會講話的……

B. 摩西和亞倫(6:13

出6:13 耶和華吩咐摩西和亞倫,……

X. 家譜(6:14-26

出6:14 以色列人族長的名字如下:

出6:26 這就是曾聽見耶和華說……的亞倫和摩西

B’. 摩西和亞倫(6:27

出6:27 ……對埃及王法老說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的,也是這摩西和亞倫

A.’ 摩西(6:28-30

出6:28 當耶和華在埃及地對摩西說話的時候,

出6:30 摩西在耶和華面前說:「 ……我是不會講話的……

頭尾(A和A’)是摩西與上帝的兩段對話,都是關於當上帝吩咐摩西要對法老說祂所吩咐的話和摩西的回應說自己是不會講話的,在中間(B和B’)則是上帝吩咐摩西和亞倫的話,而核心部分(X)則是一個插段,記載了以色列人族長的族譜,但並非全部十二支派,只記載了雅各的大兒子呂便,二兒子西緬和三兒子利未這三個支派,所以重點是帶出利未家族的記載,即亞倫和摩西的家族,當中又以記載大祭司亞倫的家譜最為詳盡。而貫穿這個結構的是耶和華對他們兩個人的吩咐:要去對法老說上帝要把以色列人從埃及地領出來(6:13,26,27)。摩西對於這個吩咐的回應是兩次說:「我是不會講話的」(6:12,30),而亞倫之所以出現正是與摩西這個回應有關。

「不會講話的」在原文直譯是「未受割禮的嘴唇」[5],這跟之前上帝呼召摩西時,摩西推辭說自己是「拙口笨舌」(原文直譯是「重口重舌」;出4:10)的不同,之前是指他認為自己不善辭令,是能力上的不足。現在摩西說自己的嘴唇「未受割禮」,所指的大概不是肉身的能力,而是思想上或心理上看自己不夠資格,認為自己根本不能說服法老和子民去聽他,也有學者認為摩西覺得自己的嘴唇是不潔淨的,根本不配作上帝話語的出口[6]。由於摩西對自己沒有信心,上帝於是揀選他的哥哥亞倫去協助他,後來亞倫成為了以色列的大祭司,中間的插段就記載了大祭司的家譜,當中特別提到一些資料:1)利未、哥轄、暗蘭這三代人的歲數,暗蘭是亞倫和摩西的父親,意味著亞倫和摩西是第四代,這使人想起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時曾提到他的後裔必寄居在別人的地四百年,直到第四代就必回到迦南地(創15:13-16)[7];2)記載暗蘭亞倫以利亞撒的妻子的身分和來歷[8],反映以色列對大祭司的婚姻有嚴格的要求。這部分的敘事給我們看見,摩西因著法老和子民都不肯聽他而失去信心,認為自己已不能再代表上帝到法老面前說話,上帝對此並沒有責備他,反而揀選了亞倫去協助他,可見上帝體恤人的小信,祂會堅立祂所呼召的人,為他預備協助者,好讓那人能完成上帝所託付的使命。

 

上帝吩咐摩西和亞倫去見法老(出7:1-7

上部分是上帝使摩西和亞倫共同肩負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的責任,而這一段則是關於上帝界定他們二人的角色和分工。上帝對摩西說:「我使你在法老面前像上帝(אֱלֹהִ֖ים ʾelohim)一樣,你的哥哥亞倫是你的代言人( נָבִיאnaviʾ;prophet)。」(7:1)。這個表述是與法老自視為神明作了一個對比,假如法老是神,那麼摩西在他面前就如同上帝一樣,而在摩西之下就是他的代言人亞倫,就正如在法老之下有他的臣僕一樣。這個陣勢就如同是兩軍現在要正式上陣對決,上帝現在派摩西和亞倫上戰場,上帝自己在背後帥領他們,祂要摩西做的是:「凡我所吩咐你的,你都要說。你的哥哥亞倫要對法老說,讓以色列人離開他的地。」(7:2)接著上帝又說:「我要使法老的心固執,我也要在埃及地多行神蹟奇事。法老必不聽從你們,因此我要伸手嚴厲地懲罰埃及,把我的軍隊(צִבְאֹתַ֜,就是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地領出來。我伸手攻擊埃及,把以色列人從他們中間領出來的時候,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7:3-5)上帝在這場爭戰開始之前,就已經把法老的反應、祂將要怎樣對付他、以及最終的結果,都一一預先告訴了摩西。而重點是這場戰事的結局是上帝必定能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而子民也必因此而知道祂就是耶和華。

如果說上一次摩西去見法老是上帝先以和平的方式勸對方投降的話,那麼現在就因著法老的拒絕,上帝要正式與法老開戰!而上帝用軍隊(צִבְאֹתַ֜這個字去形容以色列民,更進一步突顯出祂現在就像是王那樣帶領子民去打這一場仗。這部分的結束是「摩西和亞倫就去做;他們照耶和華吩咐的去做了。」(7:6)表示摩西和亞倫現在就領受上帝的吩咐去見法老,這也為上帝開始攻擊埃及和拯救以色列民揭開序幕。

 

《先知書選段》賽42:8-2152:6及其後與出6:2-7:7的關聯

賽42:8 我是耶和華,這是我的名;我必不將我的榮耀歸給別神,也不將我所得的頌讚歸給雕刻的偶像。

賽42:9 看哪,先前的事已經成就,現在我要指明新事,告訴你們尚未發生的事。

賽42:10 航海的人和海中一切所有的,眾海島和其中的居民,都當向耶和華唱新歌,從地極讚美他。

賽42:11 曠野和其中的城鎮,並基達人居住的村莊都當揚聲;西拉的居民當歡呼,在山頂上大聲呼喊。

賽42:12 願他們將榮耀歸給耶和華,在海島中傳揚頌讚他的話。

賽42:13 耶和華必如勇士出征,如戰士激起憤恨,他要喊叫,大聲吶喊,擊敗他的敵人。

賽42:14 我許久閉口不言,沉默不語;現在我要像臨產的婦人,大聲喊叫,呼吸急促而喘氣。

賽42:15 我要使大小山岡變為荒蕪,使其上的花草都枯乾;我要使江河變為沙洲,使水池盡都乾涸。

賽42:16 我要引導盲人行他們所不認識的道,引領他們走他們未曾走過的路; 我在他們面前使黑暗變為光明,使彎曲變為平直。這些事我都要做,並不離棄他們。

賽42:17 但那倚靠雕刻的偶像,對鑄造的偶像說:「你是我們的神明」;這種人要退後,大大蒙羞。

賽42:18 你們這耳聾的,聽吧!你們這眼瞎的,看吧,使你們得以看見!

賽42:19 誰比我的僕人眼瞎呢?誰比我所差遣的使者耳聾呢?誰瞎眼像那獻身給我的人?誰瞎眼像耶和華的僕人呢?

賽42:20 看見許多事卻不領會,耳朵開通卻聽不見。

賽42:21 耶和華因自己的公義,樂意使律法為大為尊。

……

賽52:6 因此,我的百姓必認識我的名;在那日,他們必知道說這話的就是我。看哪,是我!」

有關《以賽亞書》的內容大綱和主題信息可參考《出埃及記》第一篇文章摘要裏的簡介[9]。今段《先知書選段》的內容是關於在猶大亡國被擄之後,上帝向子民應許祂必有拯救的作為,祂應許要作新事,那時不論在曠野或海島的人都要認識祂是耶和華,也必把榮耀頌讚歸給祂。上帝要如勇士爭戰,把敵人擊敗,祂要彰顯能力,使人知道雕刻的偶像是虛浮的,那些倚靠人手鑄造的偶像的人必要羞愧。上帝要開通祂僕人的耳,讓他們能聽見,也要開他們的眼,使他們能看見,上帝要引導他們行所不認識的道,引領他們走他們未曾走過的路,為的是要使祂的公義和律法被尊為大。

拉比選了今段《以賽亞書》的經文來對應《妥拉》的經文,大概是因為兩段經文之間有著一些關聯的重要字眼(見下表):

連繫

 6:2-7:7

 42:8-2152:6及其後

我是耶和華

אֲנִ֥י יְהוָֽה

出6:2 上帝吩咐摩西,對他說:「我是耶和華

אֲנִ֥י יְהוָֽה。……

出6:6 所以你要對以色列人說:『我是耶和華(אֲנִ֥י יְהוָֽה);……

「我是耶和華」共出現六次(6:2、6、7、8、29,7:5)

賽42:8 我是耶和華אֲנִ֥י יְהוָֽה),這是我的名;我必不將我的榮耀歸給別神,也不將我所得的頌讚歸給雕刻的偶像。

知道

認識(יָדַע

出6:3 我從前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顯現為全能的上帝;至於我的名耶和華,我未曾讓他們知道(יָדַע

出 6:7 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們的上帝。我除去埃及人加給你們的勞役,你們就知道(יָדַע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

出 7:5 我伸手攻擊埃及,把以色列人從他們中間領出來的時候,埃及人就知道(יָדַע我是耶和華。」

賽42:16 我要引導盲人行他們所不認識(יָדַע的道,引領他們走他們未曾走過(יָדַע的路;我在他們面前使黑暗變為光明,使彎曲變為平直。這些事我都要做,並不離棄他們。

賽 52:6 因此,我的百姓必認識(יָדַע我的名;在那日,他們必知道說這話的就是我。看哪,是我!」

שָׁמַע

出 6:5 我聽見(שָׁמַע以色列人被埃及人奴役的哀聲,我就記念我的約。

出 6:9 摩西把這話告訴以色列人,但是他們因心裏愁煩,又因苦工,就不肯聽(שָׁמַע摩西的話。

出 6:12 摩西在耶和華面前說:「看哪,以色列人尚且不聽(שָׁמַע我,法老怎麼會聽(שָׁמַע我這不會講話的人呢?」

出 6:30 摩西在耶和華面前說:「看哪,我是不會講話的人,法老怎麼會聽(שָׁמַע我呢?」

出 7:4 法老必不聽從(שָׁמַע你們,因此我要伸手嚴厲地懲罰埃及,把我的軍隊,就是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地領出來。

賽 42:9 看哪,先前的事已經成就,現在我要指明新事,告訴你們【聽】(שָׁמַע尚未發生的事。

賽 42:18 你們這耳聾的,聽吧(שָׁמַע!你們這眼瞎的,看吧,使你們得以看見!

賽 42:20 看見許多事卻不領會,耳朵開通卻聽(שָׁמַע不見。

「戰爭」

的場景

出 6:26 這就是曾聽見耶和華說「把以色列人按著隊伍(צִבְאֹתָֽ從埃及地領出來」的亞倫和摩西,

出 7:4 法老必不聽從你們,因此我要伸手嚴厲地懲罰埃及,把我的軍隊(צִבְאֹתַ֜,就是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地領出來。

出 7:5 我伸手攻擊(עַל ; over, against埃及,把以色列人從他們中間領出來的時候,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賽 42:13 耶和華必如勇士出征,如戰士激起憤恨,他要喊叫,大聲吶喊,擊敗(עַל他的敵人。

 

今段經文敘述了上帝對摩西的幾次吩咐,當中反映出摩西在面對甚麼考驗?這對我們又有甚麼提醒?

今段經文共敘述了四次上帝對摩西的吩咐。第一次記載在6:2-9,在上帝對摩西所說的話裏,兩次強調「我是耶和華」,上帝告訴摩西祂要讓子民知道這名字的意思,就是要他們經歷祂的能力和屬性,然後就吩咐摩西去見子民,說上帝要拯救他們脫離埃及並要以他們為自己的子民,也要按著祂與亞伯拉罕立約的應許把他們領進應許之地。然而,當摩西按照上帝的吩咐向子民說話,子民因法老所加諸的苦工而不肯聽。我們可以想像摩西有多麼的灰心喪志,他處於上帝與子民之間,這邊廂是他領受了上帝的吩咐要向子民說話,那邊廂是子民根本不肯聽他代上帝所說的話。面對這個局面,他要怎樣才能繼續他的使命呢?

第二次上帝對摩西的吩咐是記載在6:10-12。這個吩咐是上帝再次要摩西向法老說要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地。摩西的回應是以色列人尚且不肯聽他,更何況是法老呢?摩西說自己是個不會講話的人,反映出摩西因著過去的挫敗,就不敢相信自己有能力(口才)可以代表上帝向法老說話。第三次上帝對摩西的吩咐是記載在6:28-30,這次吩咐與第二次相似,都是上帝吩咐摩西去見法老,對法老說上帝要說的一切話。摩西的反應同樣是說自己不是一個會講話的人,他不相信法老會聽自己所說的話。

對於摩西認為自己沒有能力使法老聽他,上帝並沒有反駁,反映某程度上上帝也認同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法老的而且確不會聽他。可是,這不代表由於法老不聽他,上帝就不用摩西再去碰壁,上帝依然要摩西去見法老,只是揀選了他的哥哥亞倫去協助他,讓他們兩個人一同去見法老。第四次上帝對摩西的吩咐記載在7:1-6,這次上帝給摩西的吩咐仍然是要他代表自己去見法老,向法老說上帝所吩咐的話,而亞倫則會成為摩西的代言人,而這次摩西再沒有以自己的口才不足為由而推辭,而是照著上帝的吩咐去做。

由上帝在西奈山呼召摩西,那時他多番推辭,到他按照上帝的吩咐去見法老和向子民說話卻無功而回,以致對自己沒有信心而不願承擔使命,直到後來順服於上帝的吩咐,摩西其實是經歷了一次被考驗的過程,這考驗是要他放下對自己能力的衡量和對外在勝算的判斷,把信心放在上帝的身上,而不是法老的回應上,他要單單因著這是出於上帝的吩咐就順服遵行。畢竟,上帝正正是使用了法老對摩西的拒絕,去證明了法老的固執以及祂對法老施行審判的理據。可見,事情的不如意,也可以是成就上帝的心意和上帝拯救計劃的一部分。

 

結語:憑信心遵行上帝的吩咐

當一個被上帝呼召的人,按著上帝的吩咐向人說話,得到的結果卻是無人肯聽,的確會叫人感到氣餒,也自必然沒有信心再繼續做上帝所吩咐的事。但事實上,這樣的例子在先知中屢見不鮮。而我們較為熟悉的有耶利米和以賽亞。當上帝呼召耶利米時,耶利米說:「我不知道怎麼說,因為我年輕。」(耶 1:6)但上帝並沒有因此收回祂對耶利米的呼召,祂對耶利米說:「不要說『我年輕』,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裏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甚麼話,你都要說。」(耶 1:7)可見上帝對一個人作出呼召是出於祂主權的揀選,由不得人拒絕,即使那人自覺能力不足,上帝都不會撤回祂的呼召,最終耶利米都要按著上帝的吩咐去說話,至於是否有人肯聽他,與他的被召沒有必然的關係,因為上帝的吩咐是一回事,事情的結果又是另一回事。

用以賽亞為例,上帝在呼召他時,甚至已預先告訴他,他所說的話不會有人肯聽:「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了又聽,卻不明白;看了又看,卻不曉得。』要使這百姓心蒙油脂,耳朵發沉,眼睛昏花;恐怕他們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就得醫治。」(賽 6:9-10)主耶書亞(耶穌)也曾引用這節經文去指責他那個時代的人就與以賽亞時代的人一樣,即使聽到有人在傳來自上帝的信息,也不願意回轉接受上帝所指示的那條路。可見,上帝要先知忠於他們的呼召,卻並沒有保證他們的事奉必然有預期的果效。

我們或許會問:既然人不肯聽,上帝為甚麼仍然要派先知去對人說話呢?這是以結果作為前題,去斷定是否值得向人說上帝所吩咐的話。然而,這不是《聖經》給我們的教導,相反,我們從《聖經》所見到的卻是:雖然人不肯聽,上帝仍然堅持差派先知到子民中間代表祂說話,我們可有看出上帝的心腸?這就好比為人父母的,知道子女有頑劣的行徑,就必然會開聲勸導,即使他們未必願意聽,父母也不會停止勸說的工作,總盼望子女們能把自己的話語聽進去。

事實上,我們作為主耶書亞的門徒,也同樣是被主差派,去到人群當中,把主所吩咐我們的,都教導別人遵守(太 28:20)。我們大可以有心理準備,昔日在先知和主耶書亞的時代發生的事,在今天也會發生,就是人依然會拒絕來自上帝的話語,人的心因著不認識上帝,耳朵和眼睛向上帝都是關閉的。我們同樣會遇上摩西當時的考驗,會因著別人不聽自己代上帝所說的話而灰心,甚至質疑自己的呼召。然而,今段經文給我們的提醒是,上帝要差遣祂的僕人代表祂去傳講祂的話語,我們這群蒙差遣的人都需要經得起考驗,要學習當我們傳揚真道時,不是倚靠自己的能力和口才,而是要靠我們裏面的聖靈,她會讓我們有力量去遵行上帝的吩咐,即使人的反應或外在環境會叫我們氣餒,情況可能就像摩西被法老拒絕一樣,我們要記住這叫人難受的經歷其實是成就上帝計劃的一個關鍵部分,最終能促成上帝對埃及的審判和對以色列民的拯救,情況又如主耶書亞被人拒絕、被釘在十字架一樣,過程雖然要受苦,但由於耶書亞的忠心、忍耐和順服,卻成就了上帝對人的救恩!求主幫助我們堅定於上帝的託付,不論事情是否順利都忠心地憑著信心去遵行祂吩咐,為的是要讓人都得知上帝拯救的大能和祂對人的愛和憐憫。阿們。


[1] 參創17:1-2,28:3,35:11。

[2] 參創15:7,28:13。

[3]The JPS Torah Commentary: Exodus (JPS Society, New York, 1991), 31。

[4]《妥拉》與《先知書選段》系列(出3:1-4:17,賽40:11-19、31)查經摘要〈以主耶書亞的順服為我們的榜樣〉

[5] 「割禮」本是指那些屬亞伯拉罕的男性子孫在生殖器上作一個記號,以此表明他們與上帝有立約的關係(創17章),而「未受割禮」則是指那些不在約裏的外邦人。在聖經也有用「未受割禮」來指人的心和耳,指的是他們沒有聽從和遵行上帝的誡命。(耶6:10,9:26)

[6] John H. Walton, Zondervan Illustrated Bible Backgrounds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Michigan, 2009), 186。把「未受割禮的嘴唇」的意思看為是嘴唇不潔,這使人想起以賽亞在異象中看見上帝時,說:「我是嘴唇不潔的人」(賽6:5),指的是當人來到上帝的面前,自然會看見自己的不堪,也不配被上帝使用。

[7] 但也有學者對這第四代的算法質疑,認為由利未到摩西和亞倫之間至少有十代,理據是,民3:27-28記載哥轄的後代有四個族,其中一個是暗蘭族,這四個族的總人數是8600,平均每一個族有2150,所以不可能由暗蘭一個人生出二千多人。此外,在代上7:20-27記載了約書亞的家譜,由以法蓮到約書亞共有十代,而約書亞與摩西是同時代的人,所以,很可能由利未到摩西至少有八至十代。

[8] 暗蘭娶的是他父親的妹妹約基別,也是來自利未支派;亞倫娶的是亞米拿達的女兒,拿順的妹妹以利沙巴,她是來自猶大支派的(參民1:7)。而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娶的是普鐵的一個女兒,普鐵的支派則不詳。

[9]《妥拉》與《先知書選段》系列(出1:1-2:25、賽27:6-13)查經摘要〈為自己的靈命和動機把脈〉內文「《先知書選段》賽27:6-13與出1:1-2:25的關聯」的段落。

其他《妥拉》與《先知書選段》之《出埃及記》系列查經摘要:

出4:18-6:1;賽55:12-56:7(或8):是甚麼攔阻了上帝的旨意?

「安息日研經坊」(2022-1-22)《妥拉》與《先知書選段》4:18-6:1、賽55:12-56:7(或8 (筆者:Herbert Chan

圖為摩西對法老說話(參出5:1);by James Tissot in public domain

為甚麼當摩西願意順服上帝返回埃及帶領子民離開,但事情卻很快就變得不順利(法老拒絕他、以色列民埋怨他)?這會否跟他只向法老要求讓以色列民去守節、他們只須走三天路程去獻祭(出5:1、3)等疑似的謊話有關?

 

摩西的岳父葉特羅叫摩西平平安安地去(出4:18-23

出4:18 於是,摩西回到他岳父葉特羅那裏,對他說:「請你讓我回埃及我同胞אַחַ֣י;原文是『我的兄弟們』)那裏,看他們還在不在。」葉特羅對摩西說:「平平安安地לְשָׁלֽוֹם leshalom;在原文『平安』其實只出現一次)去吧!」

出4:19 耶和華在米甸對摩西說:「你要回埃及去,因為那些尋索你命的人都死了。」

出4:20 摩西就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讓他們騎上驢,回埃及地去。摩西手裏拿著上帝的杖。

出4:21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回到埃及去的時候,要留意將我交在你手中的一切奇事行在法老面前。但我要任憑他的心剛硬(見註3),他必不放百姓走。

出4:22 你要對法老說:『耶和華如此說:以色列是我的兒子בְּנִ֥י;[單數]),我的長子בְכֹרִ֖י;[單數])。

出4:23 我對你說過:放我的兒子(בְּנִי֙;[單數])走,好事奉我。你還是不肯放他走。看哪,我要殺你頭生的兒子בִּנְךָ֖ בְּכֹרֶֽךָ你的兒子,你的長子;[單數])。』」

上一個《妥拉》分段(Torah Portion)交代了摩西的蒙召經過,並且最終願意回應上帝返回埃及地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今段經文承接上文,記載摩西辭別岳父葉特羅[1],希望得到許可讓自己離開。上帝對摩西的吩咐是要他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但摩西對岳父所說的話只簡化成一句「看他們還在不在」,這讓葉特羅放心讓他上路(4:18)。上帝又在米甸提示摩西,那些尋索他命的人都死了(4:19),所以當時摩西就安心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出發(一個兒子是之前已記載過的革舜,見2:22;另一個是後來才提及的以利以謝,見18:4)。於是摩西帶著象徵上帝的權柄和同在的杖出發(4:20),這一切的描述,在在都表示摩西十分順利地離開了米甸地,啟程返回埃及地。

不過,這時上帝向摩西表明此行必不順利,即使摩西在法老面前行出上帝藉他的手所行的一切奇事(就是上一段經文提及的三個神蹟標記[2]),法老的心將會剛硬[3],不讓以色列民離開。上帝宣告「以色列是我的兒子בְּנִי֙ beni),是我的長子(בְכֹרִ֖י bekori)」,這表明了以色列民在上帝眼中的重要地位和身分。而上帝指示摩西向法老說「放我的兒子בְּנִי֙;兒子在原文是單數)走,好事奉我。你還是不肯放他走。看哪,我要殺你頭生的兒子בִּנְךָ֖ בְּכֹרֶֽךָ你的兒子,你的長子;兩者同樣是單數)。」則說明了事奉上帝的重要性。如果用「以牙還牙」的對等原則來理解的話,攔阻上帝的兒子去事奉祂,後果等同要賠上自己兒子的性命。可見,上帝眼中看自己的兒子未能事奉祂其實與死了無異!反映出上帝期望祂的兒女事奉祂,也只有樂意事奉上帝的人才配得稱為祂真正的兒女。「上帝的兒女」並非只是一個稱呼或角色,更代表著人願意活出一個事奉上帝的生命!

 

摩西被上帝追殺(出4:26-26

出4:24 在路上住宿的地方,耶和華遇見摩西,想要殺他。

出4:25 西坡拉就拿一塊火石,割下她兒子的包皮,碰觸摩西的腳,說:「你真是我血的新郎了。」

出4:26 這樣,耶和華才放了他。那時,西坡拉說:「你因割禮就是血的新郎了」 。

這段經文十分難以理解,因為當摩西終於願意順服上帝回埃及時,這時上帝竟然在路上想要殺他,在道理上說不過去。如果這段經文出現在之前摩西推搪上帝之時,或許較為合理。筆者過去曾聽過有教導指,這是以上帝想殺摩西這件事跟法老欺壓以色列民的處境作為平行,並用西坡拉與摩西有婚約關係,去平行以色列民與上帝有立約關係,目的是要把摩西放在以色列當時受欺壓和渴望被拯救的位置中,讓他體會以色列民被法老欺壓的苦況,並生出渴望妻子西坡拉拯救自己的心情,就如以色列民渴望上帝拯救他們那樣(見下圖)。

這是利用經文的元素去帶出一個合理的解釋,本已不錯,但筆者在今次查考中再發現這解釋仍有不足之處。主要是這解釋未有反映經文本身所突顯有關「割禮」和「新郎」的意義(這兩個詞語在短短三節經文中各出現了兩次),而且摩西並非不能體恤他同胞的苦況,他向岳父表明自己此行的目的就是去看望他們(見4:18,當中「同胞」一詞原文作「兄弟」)。過去他也曾多次表現出一種為被欺壓的人抱打不平的個性[4],因此如果說這段記載的目的是為了要把摩西放在以色列民被欺壓的位置去體恤他們的話似乎說服力不足。

筆者從一些拉比的討論中發現,他們主要從西坡拉的回應來理解,並指出摩西未有為其兒子行割禮是耶和華想要殺他的主因[5]。而從這個觀點入手的話,筆者認為可以有一個更合理的解釋:的確,作者在短短三節經文中指出當西坡拉一知道上帝想殺摩西時,就有能力立即解決這場危機,反映出她完全知道問題的關鍵就是「摩西未有為兒子行割禮!」當中「兒子」(4:25)一詞在原文是單數,可以推斷摩西之前大概有為大兒子革舜行割禮,但當小兒子以利以謝出生時就未有為他進行割禮。也就是說,摩西在米甸日子久了,漸漸忽略了割禮記號背後是象徵上帝與亞伯拉罕及其子孫的立約關係。我們要留意割禮其實並非以色列民獨有,在埃及和古近東本已普遍,摩西不可能對割禮毫不知情,甚至應該明白其重要性,但他竟然沒有為小兒子行割禮,於是他的妻子西坡拉即時為摩西彌補過失,為小兒子行割禮(她大概從摩西得知割禮對以色列民的意義),以致上帝放過摩西。而當她割下兒子的包皮並放在摩西腳前,是宣告摩西是自己血的新郎(代表與自己有一種生死相連的婚約關係),向上帝表明了她看重摩西與自己的立約關係,也代表摩西表明他們一家是看重耶和華與以色列之間的立約關係,以致當上帝看見她的悔改和為摩西的代求就止息了怒氣。換句話說,摩西並非對割禮一無所知,卻是輕看了它在上帝眼中的重要性!他需要像西坡拉那樣悔改並再次看重子民與上帝的立約記號,才能勝任去作為上帝的代表去拯救及帶領以色列民。我們必須理解,當上帝派遣摩西帶領自己的子民出埃及,並介紹自己為「他們祖宗的上帝,就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見3:16),祂是在宣揚自己與以色列民的先祖以至他們的後代之間有一份立約的關係,這同時是保證摩西必定能夠成功帶領子民出埃及的根本性原因。祂是那個會堅定在自己的約裏,並信實地成就祂所應許的耶和華上帝[6]。而摩西作為上帝的代表,肩負著帶領子民出埃及的重大使命,他須要說服以色列民、法老、埃及人甚至首先是他自己有關上帝看重對約的應許。所以當他出發返回埃及卻仍然不察覺自己的問題時,其實是輕看上帝所看重的與子民立約的關係[7],這在上帝眼中完全不能接受。可以說,摩西雖然蒙上帝召命,但他必須努力讓自己與這呼召相符!而這段經文就是摩西返回埃及地所遇到的第一個困難,而困難的出現是由於他沒有體貼耶和華的心意,只看見自己是笨口拙舌的,卻未有看重讓他完成使命的能力是出於上帝,並建基於祂與子民的立約關係上。

 

百姓聽見摩西和亞倫的話,看見神蹟就信了,並低頭敬拜(出4:27-31

出4:27 耶和華對亞倫說:「你往曠野去迎接摩西。」 他就去,在上帝的山遇見摩西,就親他。

出4:28 摩西將耶和華差派他所說的話和吩咐他所行的神蹟都告訴了亞倫。

出4:29 摩西和亞倫就去召集以色列的眾長老。

出4:30 亞倫將耶和華對摩西所說的一切話述說了一遍,又在百姓眼前行了那些神蹟,

出4:31 百姓就信了。他們聽見耶和華眷顧以色列人,鑒察他們的困苦,就低頭敬拜。

這段經文記載摩西已經抵達埃及面對以色列民,在途中他遇到哥哥亞倫。當時亞倫估計在埃及地一聽到上帝的召命就立刻上路前往曠野去迎接摩西,這一方面對照出摩西起初回應上帝的呼召時的那份遲疑,另一方面也讓摩西(以及讀者)看見上帝會安排人手和資源去作成祂的工。這非單靠摩西的個人能力可以開展的,而且上帝是按照著摩西的需要去配合和幫助他,反映上帝的信實、對事奉者的體恤和看顧。摩西將上帝對他所說的話告訴亞倫,經文就記載亞倫按照摩西的吩咐而行,這繼續強調了亞倫對上帝以至對弟弟摩西的順服和信任!他們在百姓面前述說了上帝要眷顧他們的話,又行了上帝所吩咐的神蹟,經文說百姓就這樣信了,並且低頭下拜(情況有點像今天有新朋友在福音聚會上聽過見證後,明白了上帝對人的愛和所行的奇事,就願意相信上帝一樣)。而這樣的信心可以說是薄弱的,並主要建基於自己被愛的良好感覺和符合自己利益的情況。我們在不久的下文裏,很快就會看見以色列民因為遭遇艱難就馬上埋怨摩西,質疑他是否來自上帝。可以說,這時百姓對上帝的信心和認識仍然非常有限,下文再詳述。

 

法老表明不認識耶和華,不放以色列人離開(出5:1-3

出5:1 後來,摩西和亞倫去對法老說:「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這樣說:『放我的百姓走,好讓他們在曠野向我守節。』」

出5:2 法老說:「耶和華是誰,要我聽他的話,讓以色列人去?我不認識耶和華,也不放以色列人走!」

出5:3 他們說:「希伯來人的上帝已向我們顯現了。求你讓我們往曠野去,走三天的路程,向耶和華我們的上帝獻祭,免得他用瘟疫、刀劍攻擊我們。」

這段經文記載摩西和亞倫與法老的首次會面和交手。值得留意的是摩西向法老提出的請求,竟然降格為單單帶以色列民到曠野去守節、獻祭,彷彿只是讓以色列民從奴隸的生活中休假三天,而並非真的向法老要求讓他帶領百姓全然離去(“Let My people go!”)。這做法是否代表摩西存心欺騙法老,甚或是他的信心不足以致不敢提出本來要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的要求?

猶太拉比對此問題也有不少討論[8]。有些拉比指摩西不是說謊,而是要證明和突顯法老的頑固;也有另一些拉比指上帝原本的吩咐的確是要摩西向法老要求讓子民走三天的路程去獻祭(參3:18),所以在十災過後,法老讓以色列民離開時也一直以為他們只是暫時離去,直至有人向法老匯報說他們逃跑了才恍然大悟去追趕他們(參14:5-6),這說法指對付法老這種人即使上帝欺騙他也不為過;最後也有拉比提出,這說法是從百姓的角度來考量,擔心他們未能接受這突如其來的徹底改變,所以只說到曠野三天,不是要求他們即時全然地改變生活習慣和模式。參考這些拉比的講法後,筆者建議另一個新的理解:首先正如有些拉比所言,摩西只是按上帝的吩咐而說,並非向法老說謊,而上帝早知道法老不會答應(4:21-23),所以用更低的要求去突顯他的頑固!而這其實是猶太人常用的一種稱為「Qal Va’Homer(輕與重)」的解經方法,主耶書亞(耶穌)也常用[9],若然法老連這麼低的一個要求都不願意應允,就足以證明要法老放以色列民全然離去根本是天方夜譚,並突顯之後上帝審判法老、向埃及地施行十災的合理性。與此同時,筆者認為以色列民和摩西都誤以為上帝遲遲不出手(參5:21-23),表面上像是容讓法老去加重苦工惡待百姓,但如果從上帝顧念以色列民的角度來看,祂其實就是顧及了百姓的信心與受苦的情況才指示摩西提出一個較為簡單的要求。意思是:假如摩西提出的要求是要以色列民全然離去的話,法老不但不會答應,亦會再對以色列民加重苦工,大概會比不給他們草但又要他們交足數造磚這個刑罰更為嚴厲!也就是說,以色列民在出埃及之前的日子將會更艱辛,這樣他們對上帝和摩西就更沒有信心了。無論如何,摩西並非存心欺騙法老,但提出更低的要求既是要顯明法老的心硬,證明審判他有合理依據,也為了確保以色列民不致承受法老更重的苦待。因此,摩西所遇上的不順利,完全跟是否欺騙法老無關,而是由於法老不認識耶和華(5:2),他的心剛硬讓摩西不順利,但卻促成上帝用十災去介紹自己讓世人認識祂的大能和法老的無能。

 

法老命令加重以色列民的苦工,懲罰他們的懶惰(出5:4-9

出5:4 埃及王對他們說:「摩西、亞倫!你們為甚麼叫百姓不做工呢?去,服你們的勞役吧!」

出5:5 他又說:「看哪,這地的以色列人如今這麼多,你們竟然叫他們歇下勞役!」

出5:6 當天,法老吩咐監工和工頭說:

出5:7 「你們不可照以前一樣提供草給百姓做磚,要叫他們自己去撿草。

出5:8 他們平時做磚的數目,你們仍舊向他們要,一點不可減少,因為他們是懶惰的,所以才呼求說:『讓我們去向我們的上帝獻祭。』

出5:9 你們要把更重的工作加在這些人身上,使他們在其中勞碌,不去理會謊言。」

因著法老對上帝的不認識,他不但拒絕了摩西的要求,更命令監工和工頭加重他們的苦工(仍舊要他們造出磚的相同數量,但卻不提供草;見5:7-8)。他指控以色列民去向上帝獻祭只是個藉口,為的是偷懶(5:8),這反映他不但對人毫無憐憫可言,更認為上帝沒有能力動搖他的霸權管治。其實古代人一般都懼怕神明會帶來刑罰,所以一般都採取「寧可信其有」的妥協態度,但法老卻完全無視摩西向他作出上帝會降災的警告(「⋯⋯免得他用瘟疫、刀劍攻擊我們」;見5:3),也不理會不提供草的結果可能最終導致減少磚的產量(受損的其實是埃及的利益),加上經文詳細描述法老安排人加倍惡待以色列民的過程和對話,在在就是要突顯出他毫不尊重上帝,反映他說「我不認識耶和華是誰」這句話所表示的意思,就是他的的確確不把上帝放在眼內,他看自己比上帝更大和更有能力。

 

以色列人的工頭指責摩西和亞倫害了他們(出5:10-21

出5:10 監工和工頭出來對百姓說:「法老這樣說:『我不給你們草,

出5:11 你們自己在哪裏能找到草,就往哪裏去找吧!但你們的工作一點也不可減少。』」

出5:12 於是,百姓分散在埃及全地,撿碎秸當草用。

出5:13 監工催逼他們,說:「你們每天要做完一天的工,與先前有草一樣。」

出5:14 法老的監工擊打他們所派的以色列工頭,說:「為甚麼昨天和今天你們沒有按照以前做磚的數目,完成你們的工作呢?」

出5:15 以色列人的工頭來哀求法老說:「為甚麼這樣待你的僕人呢?

出5:16 監工不把草給僕人,並且對我們說:『做磚吧!』看哪,你僕人挨了打,其實是你百姓的錯。」

出5:17 法老卻說:「懶惰,你們真是懶惰!所以你們說:『讓我們去向耶和華獻祭吧。』

出5:18 現在,去做工吧!草是不會給你們,磚卻要如數交納。」

出5:19 以色列人的工頭聽見「你們每天做磚的工作一點也不可減少」 ,就知道惹上禍了。

出5:20 他們離開法老出來,正遇見摩西和亞倫站在那裏等候他們,

出5:21 就向他們說:「願耶和華鑒察你們,施行判斷,因為你們使我們在法老和他臣僕面前有了臭名,把刀遞在他們手中來殺我們。」

這段經文主要記載以色列人得悉法老要加重他們的苦工後的反應。雖然他們之前聽到摩西和亞倫的話和看過他們的神蹟後就信了上帝甚至低頭敬拜,但明顯地他們並不明白信上帝是甚麼一回事,以致這時他們屈服於法老,分散在埃及全地撿碎秸當草用,對法老的惡待逆來順受,不察覺同時敬拜上帝和順服法老是個嚴重的失信。事實上,上帝本來就吩咐摩西和百姓的長老一同前往向法老要求離去的(3:18),但摩西見法老的時候卻不見百姓的長老或其他以色列人的工頭出現,某程度上經文已在暗示他們不想違抗法老的旨意。而他們並不是沒有向法老說話的渠道,因為接著他們向法老哀求,但只是表明自己樂意繼續服侍他,表明自己的忠誠和無辜(5:15-16)。這反映出只要情況還能應付得過去,當時的以色列民仍然甘於服侍法老,甚至當法老指出他們要求向耶和華獻祭是他們受苦的因由,他們的反應是反過來指責摩西和亞倫,認為他們所代表的上帝是不應讓他們在法老面前受苦,以色列民並沒有向法老和摩西表明與上帝的關係。這反映出他們並不知道敬拜耶和華比服侍法老重要,某程度上他們在上帝和法老兩者中選擇了後者,認為這是最容易解決面前艱難的方法,讓自己的生活可以好過一些。明顯地,以色列民並未真正認識上帝以及何謂相信祂和敬拜祂,他們不知道與上帝有立約關係,是等於自己也必須把上帝放在一切之上,好去維繫這段關係,單單事奉上帝。

 

摩西抱怨耶和華一點也沒有拯救祂的百姓(出5:22-6:1

出5:22 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裏,說:「主啊,你為甚麼苦待這百姓呢?為甚麼差派我呢?

出5:23 自從我到法老那裏,奉你的名說話,他就苦待這百姓,你卻一點也沒有拯救你的百姓。」(摩西抱怨上帝差派自己、抱怨上帝沒有讓他經歷順利……)

出6:1 耶和華對摩西說:「現在你必看見我向法老所行的事,使他因我大能的手放以色列人走,因我大能的手把他們趕出他的地。」

這段經文記載摩西返回上帝那裏,抱怨他已按照上帝的吩咐而行,但一切都並不順利,反映他以為事奉上帝、按照上帝的吩咐而行就一切都會盡如人意,然而其實上帝一早已經向他預告過會經歷不順利(4:21)。從上文所見,摩西不順利的原因其實主要是由於法老和以色列民對上帝的不認識、不順服,甚至是不同程度的藐視和敵擋!但從這段和之前上帝想要殺他的記載可見,其實摩西自己也同樣,他在經歷上帝的顯現、蒙召和神蹟後,也仍然對上帝沒有充分的認識,並因為所遇到的挫折而抱怨上帝不出手,不明白上帝的作為和問題的所在,可以說,連摩西也必須要更深地認識上帝。

 

《先知書選段》賽55:12-56:7(或8)與出4:18-6:1的關聯

賽55:12 你們必歡歡喜喜(為甚麼要這樣宣告??)出來(תֵצֵ֔אוּ平平安安(וּבְשָׁל֖וֹם蒙蒙引導。大山小山必在你們面前歡呼,田野的樹木也都拍掌。

賽55:13 松樹長出,代替荊棘;番石榴長出,代替蒺藜。這要為耶和華留名,作為永不磨滅的證據。(以證明離開巴比倫地 “the Babylonian Exodus”是美好的!)

賽56:1 耶和華如此說:「你們當守公平,行公義;因我的救恩臨近,我的公義將要顯現。

賽56:2 謹守安息日不予干犯,禁止己手不作惡,如此行、如此持守的人有福了!」

賽56:3 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不要說:「耶和華將我和他的子民分別出來。」太監也不要說:「看哪,我是枯樹。」

賽56:4 因為耶和華如此說:「那些謹守我的安息日,選擇我旨意,持守我約的太監,

賽56:5 我必使他們在我殿中,在我牆內,有紀念碑,有名號(יָ֣ד וָשֵׁ֔ם Yad VaShem,勝過有兒有女;我必賜他們永遠的名,不能剪除。

賽56:6 「那些與耶和華聯合,事奉他,愛他名,作他僕人的外邦人,凡謹守安息日不予干犯,又持守我約的人,

賽56:7 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我的禱告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祭物,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

賽56:8 我還要召集更多的人歸併到這些被召集的人中。這是召集被趕散的以色列人的主耶和華說的。」

有關《以賽亞書》的內容大綱和主題信息可參考第一篇文章摘要裏的簡介[10],而今段《先知書選段》的經文屬於《以賽亞書》較後的部分,與以色列民離開巴比倫地回歸耶路撒冷的吩咐和應許有關。讀者要知道猶太人被擄回歸的記載與出埃及的記載必然會有某些平行之處(都是離開異邦回到上帝所賜的應許地),因此相關的先知書經文常被用作研讀《妥拉》的經文。而拉比特別選了今段《以賽亞書》的經文來對應《妥拉》的經文,大概就是因為兩段經文之間有著一些關聯的重要字眼(見下表):

關聯

《妥拉》出4:18-6:1

《先知書選段》賽55:12-56:8

平平安安地離去/出去的平行

出4:18 於是,摩西回到他岳父葉特羅那裏,對他說:「請你讓我回埃及我同胞那裏,看他們還在不在。」葉特羅對摩西說:「平平安安(לְשָׁלֽוֹם去吧!(לֵ֥ךְ

賽55:12 你們必歡歡喜喜出來(תֵצֵ֔אוּ平平安安(וּבְשָׁל֖וֹם蒙引導。大山小山必在你們面前歡呼,田野的樹木也都拍掌。

上帝的記號(神蹟/證據)

出4:28 摩西將耶和華差派他所說的話和吩咐他所行的神蹟(אֹתֹ֖ת都告訴了亞倫。

出4:30 亞倫將耶和華對摩西所說的一切話述說了一遍,又在百姓眼前行了那些神蹟(אֹתֹ֖ת

賽55:13 松樹長出,代替荊棘;番石榴長出,代替蒺藜。這要為耶和華留名,作為永不磨滅的證據(א֥וֹת

向上帝獻祭

出5:3 他們說:「希伯來人的上帝已向我們顯現了。求你讓我們往曠野去,走三天的路程,向耶和華我們的上帝獻祭(נִזְבְּחָה֙,免得他用瘟疫、刀劍攻擊我們。」

出5:8 他們平時做磚的數目,你們仍舊向他們要,一點不可減少,因為他們是懶惰的,所以才呼求說:『讓我們去向我們的上帝獻祭(נִזְבְּחָ֥ה。』

出5:17 法老卻說:「懶惰,你們真是懶惰!所以你們說:『讓我們去向耶和華獻祭(נִזְבְּחָ֥ה吧。』

賽56:7 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我的禱告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祭物(וְזִבְחֵיהֶ֛ם,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

 

結語:是甚麼攔阻了上帝的旨意?

今段《妥拉》經文主要記載摩西願意事奉上帝後返回埃及地所遇上的波折。他首先經歷上帝想要殺他,接著是法老拒絕了他帶領子民到曠野去獻祭給耶和華的請求,法老更因而加重以色列民的苦工導致以色列民也埋怨他。這不禁讓我們發問「是甚麼攔阻了上帝的旨意?」「為甚麼上帝的命令和吩咐不能像祂創造時那樣全然成就?」而今段經文就透過摩西所經歷的不順利去回答了這個問題。首先,摩西按照上帝的吩咐而行但仍然不順利,反映出即使上帝的旨意要在地上執行,過程中都會出現許多攔阻,參與其中的事奉者甚至會遇到極大的挫敗、痛苦和壓力。而這些不順利和攔阻背後的原因,包括:摩西自己對上帝與子民的立約關係的不看重、法老在摩西面前(在上帝面前)的自高自大、以色列民不明白何謂真正信奉上帝等等。換句話說,世人(包括我們自己)對上帝的不認識、不順服和藐視,正是攔阻上帝的旨意成就、祂事工的開展和天國的實現的主要原因!因此,為了讓上帝的國度實現、祂的旨意要成就,世人和我們都必須不斷認識上帝,學會順服祂和尊崇祂。而今段經文的記述可讓我們更多認識上帝的地方包括:

1)在上帝眼中不事奉祂的人與死了無異,所以只有樂意事奉上帝的人才配得稱為祂的兒女;

2)上帝拯救我們,是建基於祂與我們的立約關係。我們不能只要求祂拯救我們、事事順著我們的要求、一切以滿足自己為依歸,而不去努力維繫這段關係;

3)我們的信心不能單單只停留在相信上帝是否真實存在,而必須不斷進深去認識祂,並要滿足於與祂維繫著一份親密的關係、一份立約的委身關係,這是一種每天都把祂放在自己生命中首位的生活模式;

4)我們既有了上帝的呼召和吩咐,就要付出努力和回應,讓自己稱職地配得上蒙召的崗位;

5)不要再單單根據事情是否順利,去判斷上帝是否真實、是否出於上帝的心意,反而更要反思自己是否有真正認識上帝、體貼上帝的心意和順服祂的旨意;

6)雖然事奉上帝的過程絕不容易,但上帝仍在全然掌權,並會按時看顧和供應事奉者的需要;

7)拯救所帶來的「自由」不是為了讓我們自己作主,想怎樣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想法去生活就怎樣過活,認為對自己有利時才選擇去順服上帝、聽從祂的旨意;而是讓我們有能力和自由去順服上帝,即使面對艱難和壓迫也可以堅持活出真理,選擇不被世界和罪去轄制、攔阻我們去敬拜主和事奉祂。

求聖靈幫助我們不斷更深認識主,並學習從自己做起,努力順服上帝,尊主為大,做好生命見證,傳揚主道,讓世人認識祂,最終讓祂的旨意和國度能透過你和我的生命毫無攔阻地實現在這個世代中!阿們。


[1] 葉特羅並非之前提及過的流珥,他才是摩西的真正岳父。 參《妥拉》與《先知書選段》系列(出1:1-2:25、賽27:6-13)查經摘要〈為自己的靈命和動機把脈〉註3。

[2]  參《妥拉》與《先知書選段》系列(出3:1-4:17;賽40:11-19、31)查經摘要〈以主耶書亞的順服為我們的榜樣〉。

[3] 「但我要任憑他的心剛硬」原文 וַאֲנִי֙ אֲחַזֵּ֣ק אֶת־לִבּ֔וֹ 甚至應翻譯為「但我將會使他心硬」。我們可理解為上帝要透過使法老的心剛硬去讓他堅定在自己的決定中,好讓他能經歷全部十災,真正地認識祂的大能和自己的卑微。

[4] 參2:11-14、16-17等。

[5] Shmuel Goldin, Unlocking the Torah Text: An In-depth Journey into the Weekly Parsha- Shmot (Gefen, Jerusalem 2008), 32

[6] 參上一篇查經摘要。當中有解釋上帝稱自己為「我是自有永有」,是代表著祂信實長存,永恆不變的本質。因此祂會堅立祂與子民所立的約,並實現祂的應許。

[7] 上帝要施行拯救是因為記念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見2:24。

[8] Goldin, Unlocking the Torah Text, 21-25.

[9] 例如「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他豈不更要把好東西賜給求他的人嗎?」(太7:11)就是「輕與重」的表達,這是主耶書亞常用來突顯問題所在的講解手法(另見太6:26、路12:26等)。

[10] 參《妥拉》與《先知書選段》系列(出1:1-2:25、賽27:6-13)查經摘要〈為自己的靈命和動機把脈〉內文「《先知書選段》賽27:6-13與出1:1-2:25的關聯」的段落。

其他《妥拉》與《先知書選段》之《出埃及記》系列查經摘要:

出3:1-4:17;賽40:11-19、31:以主耶書亞的順服為我們的榜樣

「安息日研經坊」(2022-1-15)《妥拉》與《先知書選段》出3:1-4:17;賽40:11-1931查經摘要2)(筆者:Ada Lui

圖為摩西與燒不著的荊棘;by Phillip Medhursts in public domain

從上帝向摩西顯現及差遣他的敘事裏,反映出上帝是一位怎樣的上帝?

 

上帝向摩西顯現並要差遣他3:1-10

經文的開首是介紹摩西的身分,他是為岳父米甸祭司葉特羅牧羊的牧羊人,這樣的開場白似是在預示他的身分將從今段開始改變,摩西將變成一個為他列祖的上帝耶和華牧養以色列民的領袖。這個改變發生在某一天,當摩西領著羊群往曠野,去到上帝的山,也就是何烈山[1],耶和華的使者在荊棘的火焰中向他顯現,荊棘在火中並沒有被燒燬,這吸引了摩西的注意,當他轉過身去觀看時,上帝從荊棘[2]裏呼叫他說:「摩西!摩西!」他說:「我在這裏。」[3](3:4)上帝叫摩西不要靠近,並要把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他所站的地方是聖地。

上帝對摩西介紹自己說:「我是你父親的上帝,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4](3:6)摩西因為怕看上帝就蒙上臉。然後上帝就說出他向摩西顯現的原因:「我確實看見了我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也聽見了他們因受監工苦待所發的哀聲;我確實知道他們的痛苦。」(3:7)上帝稱以色列民為祂的百姓,又強調祂看見、聽見、知道他們的痛苦,這些字眼跟2:24-25所描述的相似,當中2:24 就提到上帝因著他們所受的痛苦而將會採取行動,而那行動就是祂「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從那地上來,到美好與寬闊之地,到流奶與蜜之地,就是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3:8)這意味著上帝要執行祂與以色列三位列祖所立的約,當中的兩個重點是:拯救以色列民脫離受虐之地,並要領他們到迦南地,就是祂應許要給亞伯拉罕後裔的地(參創15:13-21)。而上帝的拯救計劃就是差遣摩西到埃及:「現在,你去,我要差派你到法老那裏,把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3:10)

 

摩西對上帝的差遣作出推辭3:11-4:17

當摩西聽到上帝要給他這個任務,他一連作出五次推辭,而上帝也逐次作出回應。這五段對話既反映出摩西心裏所想的和他的掙扎,也表明了上帝非常認識摩西,認定摩西是祂所要差派並必定會完成任務的人。現就摩西的五次推辭逐一論述:

1. 第一次推辭:

出 3:11 摩西對上帝說:「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把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

上帝要摩西回到埃及,自然會使他想起自己離開埃及的原因。那時他為救同胞而打死一個埃及人,又調停兩個正在打架的同胞,他本以為以色列民必明白是上帝藉他搭救他們(參徒7:25),誰知換來的卻是同胞的拒絕甚至告發他:「誰立你作我們的領袖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我,像殺那埃及人一樣嗎?」(出2:14)這使摩西知道以色列民並不認同他的身分及好意(更不用說法老和那埃及人死者的家屬會追殺他;參2:15、4:19),以致他決定逃命到米甸,而這多年來在曠野的生活也可能使他認為其實以色列民並未準備好(或配得)被上帝拯救離開埃及。

上帝對摩西說:「我必與你同在。」(3:12上)這是要指出重要的不是摩西是誰,而是他是由誰所差派,上帝應許與他同在,這是要肯定摩西現在已被上帝立為祂的代表,被差到子民當中。上帝給摩西的另一個憑據[5]──「你把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上帝。」(3:12下)這話則是在確保他這次必能把子民帶領出來,並會在這山上事奉祂,這或許是要回應摩西懷疑以色列民是否已準備好被上帝拯救的想法。這個憑據所指向的,是上帝命定要做的事,這與以色列民是否準備好(或是否配得)沒有必然關係。

2. 第二次推辭:

出 3:13 摩西對上帝說:「看哪,我到以色列人那裏,對他們說:『你們祖宗的上帝差派我到你們這裏來。』他們若對我說:『他叫甚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甚麼呢?」

摩西既然要代表上帝到子民中間,但他除了知道上帝是自己父親的上帝,是以色列民列祖的上帝之外,就對上帝一無所知,所以他希望知道上帝的名字。而在古代社會,一個神明的名字往往可代表那位神的屬性和能力,所以當摩西問上帝的名字時,其實是想知道祂是一位怎樣的上帝。

上帝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3:14),《和修》譯作「我是自有永有的」(אֶֽהְיֶ֖ה אֲשֶׁ֣ר אֶֽהְיֶ֖ה ; eheyeh asher eheyeh)的這個名字,在原文是三個希伯來文字,第一個和第三個字都是 אֶֽהְיֶ֖ה eheyeh ,這是動詞 הַיָּה hayah(「是,存有」;to be)未完成式的第一身單數,意思是「我是」或「我將是」(I AMI WILL BE)。而第二個字 אֲשֶׁ֣ר asher是一個指示代詞,意思是「就是那個」(thatwhich),所以 אֶֽהְיֶ֖ה אֲשֶׁ֣ר אֶֽהְיֶ֖ה eheyeh asher eheyeh 的直譯是「我是那我是我將會是那我將會是的」(I AM who I AMI WILL BE what I WILL BE)。所以「我是」或「我將是」並不是一個名字(「耶和華」才是),上帝是在說明祂是那位信實長存、永不改變的,祂在過去、現在、將來都如是,祂的作為與祂的屬性一致,也就是說,人能從祂過去的作為去知道祂是誰、祂是一位怎樣的上帝(或祂的名字是甚麼)。

接著上帝就對摩西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耶和華(יְהוָֹה YHVH)──你們祖宗的上帝,就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差派我到你們這裏來。』這是我的名,直到永遠;這也是我的稱號,直到萬代。」(3:15)可以說,אֶֽהְיֶ֖ה eheyeh(我是我將是)是在解釋「耶和華」這名字的含意,這兩個字在原文都與 היה 相關,可算是雙關語(wordplay),古代的希伯來人必然會留意到兩者之間的聯繫[6]。這名字就成為上帝獨一無二的名字,猶太人因著敬畏上帝而不會隨意唸上帝的名字(為遵守十誡的第四誡,參出20:7),所以每次看到這個名字時,都會讀Adonai(「上主」又或是HaShem「那名字」,有些英文譯本會以LORD表示)。這名字要強調的是上帝是信實不變的,祂與以色列的三位列祖立了約,就必會按著約的內容去拯救以色列民離開埃及,並把應許之地賜給他們。

接著上帝吩咐摩西去召集以色列的長老,並對他們說:「耶和華──你們祖宗的上帝,就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向我顯現,說:我實在眷顧了你們(פָּקֹ֤ד פָּקַ֙דְתִּי֙ paqod paqadti,眷顧你們在埃及的遭遇。」(3:16)上帝又說:「他們必聽你的話」(3:18上)。有學者推測這番話之所以能對以色列的長老起作用,是因為這會使他們想起約瑟臨終前所說的話:「上帝必定眷顧你們(פָּקֹ֨ד יִפְקֹ֤ד paqod yifqod,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裏帶上去。」(創50:25)所以當摩西帶著這個信息來到他們當中時,就會叫他們相信現在是上帝「眷顧」他們的時候了。

上帝又吩咐摩西要和以色列的長老到法老那裏,對他說:「耶和華──希伯來人的上帝向我們顯現,現在求你讓我們往曠野去,走三天的路程,為要向耶和華我們的上帝獻祭。」(3:18下)這個要求明顯與上帝要拯救以色列民永久離開埃及的心意不符,那麼上帝為甚麼要摩西這樣對法老說呢?我們或許可以從接著上帝對摩西所說的話推測出原因:「我知道若不用大能的手,埃及王不會放你們走」(3:19),意味著即使是這個不算過份的要求,法老也不會答應。上帝又告訴摩西:「我必伸出我的手,在埃及施行我一切的神蹟,擊打這地,然後,他才放你們走。」(3:20)這是指上帝之後要在埃及施行十災,好懲罰他們苦待以色列民;上帝也把最後的結果告訴摩西:「我必使埃及人看得起你們,你們離開的時候就不至於空手而去。每一個婦女必向她的鄰舍,以及寄居在她家裏的女人,索取金器、銀器和衣裳,給你們的兒女穿戴。這樣你們就掠奪了埃及人。」(3:21-22)這也是上帝曾對亞伯拉罕預言過的(參創15:14)。

3. 第三次推辭:

出 4:1 摩西回答說:「看哪!他們不會信我,也不會聽我的話,因為他們必說:『耶和華並沒有向你顯現。』」

摩西認為以色列的長老和法老都不會相信上帝要藉他所說的那些話,甚至他們會認為上帝根本沒有向他顯現。於是上帝給摩西行神蹟的能力,好使他能向人證明上帝的確向他顯現過,上帝讓摩西有能力行三個神蹟。第一個神蹟是摩西手裏的杖當丟在地上時,杖就變成一條蛇,而當摩西按照上帝的吩咐拿住蛇的尾巴時,牠就在摩西的手中變回杖(4:2-5)。第二個神蹟是當摩西把手放進懷裏然後抽出來時,他的手就長了痲瘋,像雪一樣白。而當摩西按照上帝的吩咐把手放回懷裏再抽出來時,手就復原了,與全身的肉一樣(4:6-7)。第三個神蹟沒有即時行出來,因為上帝說當摩西行完了第一和第二個神蹟後,他們都還不信,也不聽他的話,摩西就要從尼羅河裏取些水倒在乾的地上,所取的水在乾地上會變成血(4:8-9)。所以,這個神蹟要在埃及才能施行。

這三個神蹟其實都跟之後摩西與亞倫去見法老時所行的神蹟相關,第一個神蹟是使杖變蛇,埃及的術士用邪術也能照做,「他們各人丟下自己的杖,杖就變成蛇;但亞倫的杖吞了他們的杖。」(7:12),這就證明上帝的能力比法老的術士大。第二個神蹟與痲瘋有關,我們從《利未記》13-14章所記載的痲瘋病條例得知,這病其實是上帝放在人肉身上的一個外在標記,使人得知自己當時的狀態不蒙上帝喜悅,必需趕緊按上帝指示的方法處理,所以,這標記的作用是要使人知道自己是否蒙上帝悅納。而之後當上帝藉摩西向埃及施行十災,大部分的災都只是發生在埃及人或他們的牲畜上[7],以色列民則沒有受災,可見這些災就像痲瘋一樣,能叫人分辨出誰是蒙上帝悅納的,誰是不蒙上帝悅納的。而第三個神蹟是使尼羅河的水變血,尼羅河被埃及人視為是生命之河,也就成為他們膜拜的偶像之一,而使尼羅河的水變血是上帝直接擊打埃及所信奉的神明。總的來說,上帝要藉摩西向法老所行的神蹟都是要證明祂的能力在法老之上。

4. 第四次推辭:

出 4:10 摩西對耶和華說:「主啊,求求你,我並不是一個能言善道的人,以前這樣,就是你對僕人說話以後也是這樣,因為我是拙口笨舌的。」

當之前的三個推辭都被上帝駁回之後,摩西轉而說自己是「拙口笨舌的」(原文直譯是「重口重舌),意思是他的口才不足,但上帝對他說:「誰造人的口呢?誰使人口啞、耳聾、目明、眼瞎呢?豈不是我──耶和華嗎?現在,去吧,我必賜你口才,指教你應當說的。」(4:11-12)人的口才是來自上帝,不單是口才,就連其他能力其實都出於上帝,上帝說祂會賜摩西口才,指教他應當說的,上帝指出祂有能力克服摩西的不足。

5. 第五次推辭:

出 4:13 摩西說:「主啊,求求你,你要藉著誰的手,就差派誰去吧!」

摩西最後的推辭就是直接說自己不願意被差派,求上帝差派其他人。上帝這次的回應是帶著怒氣地說:「你不是有一個哥哥利未人亞倫嗎?我知道他是個能言善道的人。看哪,他正出來迎接你。他一見到你,心裏就歡喜。你要跟他說話,把話放在他的口裏,我要賜你口才,也要賜他口才,又要教你們做當做的事。他要替你向百姓說話;他要當你的口,你要當他的上帝。」(參4:14-16)學者從上帝的回覆中推測,上帝知道摩西認為自己的哥哥亞倫比他更適合,原因可能是:

1)當時亞倫已身在埃及,甚至可能已經是以色列民中的一位領袖,以至當摩西回埃及後,亞倫就與他一起去召集以色列的眾長老(參4:27、29);

2)亞倫的口才比摩西好,而上帝也說亞倫是個能言善道的人;

3)亞倫是摩西的哥哥,輩分比他高,要是上帝立摩西作上帝的代表,地位在亞倫之上,恐怕亞倫會生氣。但上帝回答說亞倫不但不會生氣,反而是「心裏就歡喜」。

現在上帝要讓亞倫成為摩西的幫助(關於上帝對亞倫的呼召記載,見4:27),又定下了他們二人的角色:摩西從上帝領受話語並向亞倫說話,而亞倫則把從摩西所聽到的話,告訴百姓。今段經文是以上帝對摩西的一個吩咐作結:「你手裏要拿這杖,用它來行神蹟。」(4:17)這樣,上帝正式否決了摩西的推辭,摩西也開啟了他被差派的使命,這根杖將作為他被上帝賦予權柄的象徵。

 

《先知書選段》賽40:11-1931與出3:1-4:17的關聯

賽 40:11 他要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羔羊,抱在胸懷,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

賽 40:12 誰曾用手心量諸水,用手虎口量蒼天,用升斗盛大地的塵土,用秤稱山嶺,用天平稱岡陵呢?

賽 40:13 誰曾測度耶和華的靈,或作他的謀士指教他呢?

賽 40:14 他與誰商議,誰教導他,以公平的路指示他,將知識傳授與他,又將通達的道指教他呢?

賽 40:15 看哪,列國都像水桶裏的一滴,又如天平上的微塵;看哪,他舉起眾海島,好像舉起極微小之物。

賽 40:16 黎巴嫩不夠當柴燒,其中的走獸也不夠作燔祭。

賽 40:17 列國在他面前如同不存在,在他看來微不足道,只是虛空。

賽 40:18 你們究竟將誰比上帝,用甚麼形像與他相較呢?

賽 40:19 至於偶像,匠人鑄造它,銀匠用金子包裹它,又為它鑄造銀鏈。

賽 40:31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有關《以賽亞書》的內容大概和主題信息可參考上一篇文章摘要[8]。今段《妥拉》經文與《先知選段》經文的連繫以下表列出:

《妥拉》出3:1-4:17

《先知書選段40:11-1931

出 3:1 摩西牧放(רֹעֶ֛ה他岳父米甸祭司葉特羅的羊群,他領羊群往曠野的那一邊去,到了上帝的山,就是何烈山。

賽 40:11 他要像牧人(רֹעֶה֙ )牧養(יִרְעֶ֔ה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羔羊,抱在胸懷,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

連繫 1):同樣出現「牧放」(רֹעֶ֛ה ro‘eh)這個字。

當摩西被上帝呼召時,他是為岳父牧羊的人,之後變成為上帝牧養以色列民的領袖,代表著上帝去帶領他們,又以上帝的話語教導他們。賽 40:11 也提到上帝自己如同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那樣,去招聚祂的子民,並要憐恤和引領他們。

出 3:14 上帝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永有的差派我到你們這裏來。』」

出 3:15 上帝又對摩西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耶和華──你們祖宗的上帝,就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差派我到你們這裏來。』這是我的名,直到永遠;這也是我的稱號,直到萬代。

賽 40:12 誰曾用手心量諸水,……?

賽 40:13 誰曾測度耶和華的靈,……?

賽 40:14 他與誰商議,誰教導他,……?

賽 40:15 看哪,列國都像水桶裏的一滴,……

賽 40:16 黎巴嫩不夠當柴燒,其中的走獸也不夠作燔祭。

賽 40:17 列國在他面前如同不存在,在他看來微不足道,只是虛空。

賽 40:18 你們究竟將誰比上帝,用甚麼形像與他相較呢?

賽 40:19 至於偶像,匠人鑄造它,銀匠用金子包裹它,又為它鑄造銀鏈。

連繫 2):同樣指到上帝是無可比擬的,祂的知識和能力超乎萬有。

出 3:14-15出現了上帝那獨有的名字「耶和華」,這名字代表著祂信實長存、永不改變的屬性,是祂使一切事物存有,無一人或事物能與祂相比。賽40:12-19共用了四個問句去強調上帝的知識和能力在一切之上,地上列國和偶像在祂面前如同無有,上帝是至高的,任何東西都不能與祂相比。

出 3:8 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從那地上來,到美好與寬闊之地,到流奶與蜜之地,就是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

賽 40:31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連繫 3):上帝要帶領子民往上,到那美好與寬闊之地。

出 3:8提到上帝要「領他們從那地上來到美好與寬闊之地,」這是一幅以色列民要往上、去到更好、更闊之境的圖畫,這與賽40:31以鷹展翅向上,到遼闊的天空的圖畫相似。事實上,上帝也是用鷹那高飛的姿態去比喻自己把子民帶離埃及:「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你們來歸我。」(出19:4)或許是這幅相似的圖畫使賽40:31聯繫上今段經文。

 

從上帝向摩西顯現及差遣他的敘事裏,反映出上帝是一位怎樣的上帝?

由上帝向摩西顯現、對摩西說祂要差遣他去見法老,為要把以色列民帶離埃及到應許之地,到上帝一一回應摩西的推託之辭,都讓我們看見祂是一位怎樣的上帝。現用以下列點略述。

1. 上帝是信實的。祂按照自己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把以色列民帶離埃及,要領他們到祂應許要給亞伯拉罕後裔的迦南地(3:8)

2. 上帝會認同人的痛苦並作出拯救。祂視以色列人為自己的百姓,祂看見他們所受的困苦,聽見他們所發的哀聲,也知道他們的痛苦(3:7),因此祂要眷顧他們並採取行動(3:16)。

3. 上帝會差派人去成就祂的拯救計劃。祂差派摩西到法老那裏,讓摩西作為祂的代表去把以色列人從埃及地領出來。(3:10)

4. 上帝認識祂要差派的人。祂知道要被差派的人內心的想法和掙扎,也就會幫助那所差的人去勝過自己的軟弱,應許會與他同在,賦予他能力去完成使命,並會派人去協助他。(3:12-4:16)

5. 上帝的能力在法老之上。上帝知道法老不會輕易讓以色列民離開埃及,所以上帝要以祂的手擊打埃及,然後法老就會放他們走。(3:20)

6. 上帝要抬舉祂的子民並補償他們曾受的勞苦。上帝不但要使埃及人看得起以色列民,更要使子民在離開前向從埃及人索取金器、銀器和衣裳。(3:21-22)

7. 上帝要與祂的百姓建立關係。上帝按著祂與以色列三位列祖所立的約把子民從埃及地拯救出來,目的是要他們事奉祂。(3:12)

 

結語:以主耶書亞的順服為我們的榜樣

摩西被呼召時是一位為岳父牧放羊群的牧羊人,他不像雅各那樣以雇工的身分為岳父拉班牧羊,當積累了自己的家產後就另立門戶;摩西一直牧養屬於岳父的羊群,並沒有自己的家產。當上帝差遣他回埃及見法老,把屬於上帝的子民拯救出來並帶領他們到應許之地,從此摩西就成了一個為上帝牧養子民的牧者,他把子民帶到上帝面前與上帝立約,又把上帝藉他所賜下的話語教導子民,然而他在領受這個差事時並非像亞倫那樣歡歡喜喜地馬上就接受,而是諸多推搪,只看見自己的不足,不明白差遣自己的那位是「自有永有」的大能者,他必須依靠的是上帝而並非自己的本事!賽40:11又表明上帝像牧人那樣牧養自己的百姓,而我們知道祂像差派摩西那樣,最終差派了自己的愛子主耶書亞(耶穌)降世為人,擔當為上帝牧養子民的角色:

約10:10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1「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約10:12 雇工不是牧人,羊不是他自己的,他一看見狼來,就撇下羊群逃跑;狼抓住羊,把牠們趕散。

約10:13 雇工逃走,因為他是雇工,對羊毫不關心。

約10:14 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

約10:15 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

約10:16 我另外有羊,不屬這圈裏的,我必須領牠們來,牠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

約10:17 為此,我父愛我,因為我把命捨去,好再取回來。

約10:18 沒有人奪去我的命,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捨棄,也有權再取回。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

……

約10:27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認識牠們,牠們也跟從我。

約10:28 並且,我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裏把他們奪去。

主耶書亞這番話正說明他並非一名雇工,而是那位愛人的牧者,他會不惜以性命去愛護他的羊群。他又提到自己與羊群互相認識,這份親密的關係是以羊群既會聽他的聲音,又會跟從他作為標記的。留意約10:16指「既有圈內的羊,也有圈外的羊」可理解為屬於主的,不單只有猶太人,也有我們這群外邦的信徒。主耶書亞要引領屬他的羊群得永生,叫他們永不滅亡。而主耶書亞是怎樣引領他的羊群的呢?可 6:34給了我們提示:

可 6:34 耶穌出來,見有一大群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始教導他們許多事

正如當日摩西以上帝的話語去引領以色列民,今天主耶書亞同樣是以上帝的話語去教導我們,使我們走在一條通往天父的道路上(參約 14:6)。兩者所不同的是,今段經文中的摩西對於上帝的差遣顯得相當不情願,而耶書亞則打從一開始就甘願犧牲自己去愛要拯救的人。我們既有主耶書亞作為我們靈魂的牧人(彼前2:25),豈不是應該聽從他的聲音,跟從他的教導,而不是偏行己路,如同迷路的羊?求聖靈幫助我們,使我們都全心全意地跟從耶書亞,不只是聽他的教導,更樂意以他順服的榜樣去事奉上帝,體驗主要賜給我們永恆和豐盛的生命。阿們。


[1] 「何烈」(Horeb)在原文的意思是「曠野、荒地」,而何烈山後來被稱為西奈山(何烈山可能是指一條山脈,而西奈山則是指一座山)。何烈山這裏被稱為是「上帝的山」大概是因為當以色列民離開埃及到了曠野,上帝再次降臨在這座山與子民立約,因而被這樣稱呼。當摩西初次去到何烈山時,那時它並不是甚麼神聖之地,然而因著上帝曾在那裏降臨,它在以色列人的歷史裏就成了一處神聖之地。而上帝在火中顯現,在往後也有類似的描述。例如:上帝在火中降臨西奈山(出 19:18);當以色列民在曠野時,祂日間以火柱引領他們(出13:21-22)。

[2] 「荊棘」( סְנֶה; seneh)這字的希伯來文讀音與「西奈」( סִינָ֑י; Sinai)的希伯來文讀音相似,可能是一個雙關語(wordplay)。

[3] 亞伯拉罕和雅各之前也曾以「我在這裏(הִנֵּֽנִי;hinneni)」來回應上帝的呼喚(參創 22:1,31:11)。

[4] 「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這個稱呼在今段經文共出現了四次(出3:6、15、16,4:5),而這個對上帝的稱呼在往後的經文裏也多處被使用,反映出上帝與以色列人的三位列祖有一份獨特的關係,尤其指立約的關係。

[5]「憑據」(אוֹת ; 也可譯作「記號」)一般是指一個已出現的、可見的物件或現象,如果以這個定義去理解,上帝這裏所說的憑據或許是指摩西所看見的那棵沒有被燒燬的荊棘這異象,這異象似在寓意不論法老怎樣苦待以色列民,甚至要滅絕他們,都沒有成功,因為上帝在他們水深火熱時保守著他們。但從3:12 這句所示,在「憑據」這個字後面的是:「你把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上帝。」所以,這個「憑據」更可能是指一個還未發生、但快將發生的事──以色列民被成功地拯救出埃及,並要被帶到西奈山與上帝立約。

[6] John H. Walton, “Zondervan Illustrated Bible Backgrounds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Michigan, 2009), 176.

[7] 例如:蛙災、蚊災、蠅災、瘟災、瘡災、雹災、蝗災、黑暗之災。參出8-10章。

[8] 參《妥拉》與《先知書選段》系列(出1:1-2:25、賽27:6-13)查經摘要〈為自己的靈命和動機把脈〉內文「《先知書選段》賽27:6-13與出1:1-2:25的關聯」的段落。

其他《妥拉》與《先知書選段》之《出埃及記》系列查經摘要:

出1:1-2:25;賽27:6-13:為自己的靈命和動機把脈

「安息日研經坊」(2022-1-8)《妥拉》與《先知書選段》1:1-2:25、賽27:6-13 (筆者:Herbert Chan

圖為摩西保護葉特羅的女兒; by Jacques Joseph Tissot (French, 1836–1902) and followers, c. 1896–1902; Jewish Museum, New York

試討論有甚麼主題可串連《出埃及記》的第1章和第2章?

 

簡介《出埃及記》1:1-2:25

猶太人傳統上稱《出埃及記》的書名為 שְׁמוֹת֙ Shemot,這是根據1:1出現了「名字」(שְׁמוֹת֙ Shemot)這詞。同時,猶太人把《妥拉》(摩西五經)分段來研讀的時候,也是用Shemot這名稱來代表以出1:1為起首的這段經文。《摩西五經》原是一卷,所以《出埃及記》是緊接著《創世記》的結束去記載。當時以色列人已經在埃及地寄居,他們生養眾多,新的埃及王法老欺壓他們,甚至殺害他們的男嬰。摩西在出生後神蹟地被藏了三個月,及後被法老的女兒從尼羅河救起,先交由摩西的母親乳養,之後返回法老的女兒身邊作她的兒子。所以他沒有像其他希伯來人那樣做苦工,但有一天當他看見自己的同胞被埃及人欺負時,就出手殺了一名埃及人。他為此逃亡至米甸地並認識了西坡拉,之後娶她並生子,寄居在當地。本段的結束記載耶和華垂聽了以色列人因苦工所發的哀聲,祂看顧和知道他們的苦況。

 

上帝的預言應驗(出1:1-14

出1:1 以色列的眾兒子各帶著家眷,和雅各一同來到埃及,他們的名字(שְׁמוֹת֙ shemotnames【複數】)如下:

出1:2 呂便、西緬、利未、猶大、

出1:3 以薩迦、西布倫、便雅憫、

出1:4 但、拿弗他利、迦得、亞設。

出1:5 凡從雅各生的,共有七十人。那時,約瑟已經在埃及。

出1:6 約瑟和他所有的兄弟,以及那一代的人都死了。

出1:7 然而,以色列人生養眾多,繁衍昌盛,極其強盛,遍滿了那地。

1:1-6指雅各和他十一個兒子並他們的家眷,連同已經在埃及的約瑟,共有七十個後裔已經下了埃及。70這個數目,可讓讀者想起創十章所記挪亞和三個兒子共有70個後裔,所以在猶太傳統上,70代表著全地的所有國度。而以色列在埃及的子孫共70人,則可能暗示上帝對亞伯拉罕要作「多國之父」的應許(創17:5)正在一步步地實現。1:6-7表示雖然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世代已經過去,但以色列人「生養眾多,繁衍昌盛,極其強盛,遍滿了那地。」(1:7)這重複的描述,首先說明這是出於上帝的賜福(參《創世記》最起初上帝對受造物所說賜福的話,見創1:22、28),繼而表明了上帝昔日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你向天觀看,去數星星,你能數得清嗎?』 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創15:5;另參17:6)也將應驗[1]。也就是說,上帝的確信實地在成就祂對先祖的應許,並且在子民所寄居的埃及地看顧他們,使他們繁盛。

1:8指有一個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興起,也就是說這王沒有記念昔日約瑟以至他所信奉的耶和華曾怎樣拯救埃及以至當時的全地而懂得感恩和崇敬。他反而因為看見以色列人數眾多而且強盛,於是就害怕起來。1:10經文刻意透露他的擔憂:「恐怕他們增多起來,將來若有戰爭,他們就聯合我們的仇敵來攻擊我們,然後離開這地去了。」不過埃及其實是當時古代世界的一大強國,他的想法可能有點杞人憂天,而且他沒有想過要和以色列人合作,讓他們成為埃及的幫助,相反卻無中生有地產生一股敵意,為保自己的地位就欺壓他們,安排用勞役苦待他們,可以說,這是史上最先出現的「反猶主義」。不過,1:12表示「可是越苦待他們,他們就越發增多,更加繁衍,埃及人就因以色列人愁煩。」顯示上帝的恩典和賜福神蹟地不斷臨到祂的子民,祂的應許並不會因為法老用政策惡待以色列民而失去。換句話說,祂讓自己百姓生養眾多的旨意並沒有因為地上權勢的攔阻而告終,反而更是堅定,這暗示了耶和華與埃及王法老之間的角力正在開始。

 

敬畏上帝的接生婆(出1:15-22

出1:15 埃及王又對希伯來的接生婆,一個名叫施弗拉,另一個名叫普阿的說:

出1:16 「你們為希伯來婦人接生,臨盆的時候要注意,若是男的,就把他殺了,若是女的,就讓她活。」

出1:17 但是接生婆敬畏上帝(וַתִּירֶ֤אןָ הַֽמְיַלְּדֹת֙ אֶת־הָ֣אֱלֹהִ֔ים 在這卷書中首次提及上帝),不照埃及王的吩咐去做,卻讓男孩活著。

出1:18 埃及王召了接生婆來,對她們說:「你們為甚麼做這事,讓男孩活著呢?」

出1:19 接生婆對法老說:「因為希伯來婦人與埃及婦人不同;希伯來婦人健壯,接生婆還沒有到,她們已經生產了。」

出1:20 上帝恩待接生婆;以色列人增多起來,極其強盛。

出1:21 接生婆因為敬畏上帝(וַיְהִ֕י כִּֽי־יָֽרְא֥וּ הַֽמְיַלְּדֹ֖ת אֶת־הָאֱלֹהִ֑ים),上帝就叫她們成立家室。

出1:22 法老吩咐他的眾百姓說:「把所生的每一個男孩都丟到尼羅河裏去,讓所有的女孩存活。」

埃及王見惡待以色列民不能遏止他們生養眾多的情況,於是命令兩個希伯來的接生婆把出生的男嬰殺掉[2]。細心一想的話這安排可能有點不智,因為站在埃及利益的角度而言,他理應保留男的去為自己做奴隸而殺掉女嬰才對,這不但能有效降低以色列民的生育率,同時確保了埃及有足夠的勞動力以至經濟發展。

另外,讀者必須留意的是經文對兩名接生婆的重視。這書的起首提及「名字」一詞,但到之後第二章為止,作者似乎是刻意地一直沒有提及那些更應該出現的名字(例如:法老、法老的女兒、摩西的姊姊和父母等),反而記載了接生婆的名字為施弗拉(שִׁפְרָה ; 意思是:美麗、清澈)和普阿(פּוּעָה;意思不詳,可能是法老 פַּרְעֹה 的雙關語,因為兩者的子音【字母】完全相同),可見她們在經文中的重要性!她們的名字或許是暗諷當時法老的計劃愚蠢,看不清屬靈的實況。而經文之所以要記載這兩個接生婆的名字,是因為她們敬畏上帝(經文兩次重複提及,見1:17、21)。她們在面對地上君王的壓迫也能處變不驚,用智慧的回應確保了以色列民和自己的性命(參1:18-19),結果上帝恩待她們,讓她們可以成立家室,這可以理解為因為她們順應了上帝要子民生養眾多的旨意,並抗拒了埃及王的命令,以致上帝特意眷顧和獎勵她們。(1:20-21)不過,法老並未就此罷休,他吩咐他的眾百姓把以色列所生的每一個男孩都丟到尼羅河裏去,讓所有的女孩存活。(1:22)法老這些想要殺掉以色列男嬰的手段,日後將要在第十災(殺長子之災)中被上帝報應。

 

摩西的出生(出2:1-10

出2:1 有一個利未家的人娶了一個利未女子為妻。

出2:2 那女人懷孕,生了一個兒子,(וַתֵּ֤רֶא;and she saw)他俊美(ט֣וֹב tov;good, kind, beautiful),就把他藏了三個月,

出2:3 後來不能再藏,就取了一個蒲草箱(תֵּבָה tevah),抹上柏油和樹脂,將孩子放在裏面,把箱子擱在尼羅河邊的蘆葦中。

出2:4 孩子的姊姊遠遠站著,要知道他究竟會怎樣。

在以色列男嬰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經文交代摩西的出生,指他來自以色列的利未支派。經文說他出生時他母親見他「俊美」,這個詞在原文的意思是「好」(ט֣וֹב tov),由於之前的動詞是「看見」,難怪中譯本會把它翻譯為外表上「好看」。但這會出現一個問題,因為如果他母親把他藏起來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外表俊美的話,那麼假如這嬰孩的外表不俊美,那豈不是代表她會放棄摩西?所以,有猶太學者解釋摩西的母親見他為「好」的意思,並非指其外表,而是他十分乖巧,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安靜下來,不會發出哭聲,以致容易被收藏,所以他母親才可把他藏了三個月。直到他實在難以繼續收藏時,就把他放在蒲草箱,擱在尼羅河邊的蘆葦中,而他的姊姊就遠遠站著,要知道將會有甚麼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弟弟身上。

「蒲草箱」一詞的原文是 תֵּבָה tevah,跟挪亞所造的「方舟」的原文相同,這詞在整本《聖經》中只出現在這兩件事件,所以它在這裏再次出現自然會讓人想起方舟的拯救功能,因而可預計嬰孩摩西在 תֵּבָה tevah裏最終必然會經歷得救。果然,當法老的女兒在尼羅河洗澡時發現了這箱,便命令她的侍女把箱拿過來給她。這時,摩西就哭了起來(當中哭的原文動詞 בֹּכֶ֑ה bokheh以分詞的時態出現,可以指持續不停地哭的意思),以致法老的女兒頓生憐憫之心,說:「這是希伯來人的一個孩子。」(2:6)經文沒有交代法老的女兒是否知道父王要殺死所有希伯來的男嬰,但即使她知道,也可以理解為她知道已經有大量的希伯來男嬰被殺,而面前卻剛好有一個活生生哭著的希伯來男嬰餘下,便難以下手,反而憐憫了他。無論如何,摩西的姊姊立刻出現並建議找一個希伯來的婦人來作奶媽,替她乳養這孩子,而法老的女兒也馬上同意,甚至願意給工錢,反映她對摩西的憐愛。就這樣,摩西神蹟地藉著法老女兒的手被救起了,而且被他的姊姊奇妙地帶回與他的母親團聚。這記載再一次諷刺法老的計劃何等失敗,並反映上帝在以色列民陷入困境中仍然掌權和可以施行拯救。當摩西長大後,他母親就把他送回法老女兒那裏,讓他成了她的兒子,而法老的女兒因為從水裏拾起他,於是便給他起名為摩西。(2:10)因此,摩西應該是一個埃及名字,意指從水裏「拉上來」,這也預示了日後上帝將要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過紅海(原文作蘆葦海)。

 

摩西殺人和逃離埃及(出2:11-15

這段記載摩西在長大後知道了自己的希伯來血統並自己的同胞怎樣被埃及人苦待。他看見一個埃及人正在打一個希伯來人,他因為看不過眼,就在沒有人看見的時候出手打死了那個埃及人。他原以為這事沒有人知道,怎料第二天他在調停兩個希伯來人打架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殺人一事經已曝光,而他因為怕被法老追殺,於是就離開埃及,逃到米甸地去。讀者要留意經文刻意記載摩西看見那兩個希伯來人打架時,主動向「較凶惡的」那個說話,顯示他已經是第二次主動想去維護被欺壓的希伯來同胞。也就是說,他對拯救被欺壓的同胞有著一份使命感!可是,由於他只用了自己的方法,憑血氣行事,結果闖了禍而逃離埃及,以致未能真正為同胞做到甚麼。最後,摩西來到米甸的井旁,這使讀者聯想起《創世記》中以色列先祖一些在井旁的經歷,例如利百加在井旁為亞伯拉罕的僕人及其駱駝打水、雅各在井旁為拉結打水等等,可以說「井旁」的場景,預示了摩西將要娶得妻子,並建立家庭。 

 

摩西在米甸寄居,上帝對以色列民的記念(出2:16-25

摩西來到米甸地的一個井旁,他抱打不平的個性再度展現。當時有米甸的祭司的七個女兒正在讓父親的羊喝水,有一些牧羊人來把她們趕走,摩西就馬上出手幫助她們,取水給他們的羊群喝。(2:16-17)因著這事,她們的父親流珥[3]說要留著摩西,而經文刻意讓那些女兒重述摩西對她們的幫助,強調摩西「救了她們脫離了牧羊人的手」。(2:18-20)最終,摩西願意留下,並娶了流珥的其中一個女兒西坡拉為妻,又生了一個孩子名叫革舜(גֵּרְשֹׁ֑ם gershom;原文的字面意思可指「住在那裏」),摩西稱自己「在外地作了寄居者」(2:21-22),或暗示他仍然心繫著埃及的同胞。

出2:23 過了許多年,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做苦工,就嘆息哀求;他們因苦工所發出的哀聲達於上帝。

出2:24 上帝聽見他們的哀聲,就記念(זָכַר zakhar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

出2:25 上帝看顧רָאָה;原文的動詞常譯作「看見」)以色列人,上帝是知道的。

最後,這段經文以當年的法老死去作為背景(2:23),暗示了一個轉機的出現,就是摩西不用再害怕返回埃及地。而以色列人仍然在做苦工,以致上帝記念祂與先祖的約,當中「記念」一詞在希伯來原文並非指靜態的「想起」或「想念」等意思,而是帶有「因顧念而有所行動」的動態信息[4],這預示上帝會因著顧念而有所行動,祂將要出手拯救以色列民。而經文重複地用上帝看顧自己的子民、知道他們的苦情作結(2:24-25),也強調了上帝在以色列民身上行事。當中「看顧」的原文是看見,並可理解為因看見而有所行動,就如昔日「耶和華以勒」的典故(以勒在原文是「看見」的意思,代表上帝因為「看見」亞伯拉罕的信心而為他預備了一頭燔祭的山羊去代替以撒;見創22:11-14)。所以,如果用猶太拉比常用的「輕與重」解經手法,我們可以明白:就連摩西一個只靠自己能力行事的罪犯,都願意出手拯救被欺壓的人,更何況那位聖潔無瑕、充滿慈愛,並曾與以色列民的先祖立約的上帝,祂豈不會出手拯救自己的子民?可以說,總括這兩章而言,作者不但介紹了摩西的出場,也表達出上帝是那位祝福和顧念自己子民的神,祂在法老欺壓自己的子民中成就了祂的旨意和對摩西的拯救,而祂也將要繼續對自己被苦待的子民施行拯救。

 

《先知書選段》賽27:6-13與出1:1-2:25的關聯

賽27:6 將來雅各(יַֽעֲקֹ֔ב)(הַבָּאִ֖ים haba’im;the coming)扎根,以色列(יִשְׂרָאֵ֑ל)要發芽開花,果實遍滿(וּמָלְא֥וּ)地面。

賽27:7 耶和華擊打以色列,豈像擊打那些擊打他們的人嗎?以色列被殺戮,豈像其他人所遭遇的殺戮嗎?

賽27:8 你驅趕他們,放逐他們,與他們相爭。在颳東風的日子,他以暴風趕逐他們。

賽27:9 所以,雅各的罪孽藉此得赦免,除罪的效果盡在乎此;他使祭壇的石頭變為粉碎的石灰,使亞舍拉和香壇不再立起。

賽27:10 因為堅固的城變為荒涼,成了被撇棄的居所,像曠野一樣;牛犢在那裏吃草,在那裏躺臥,吃盡其中的樹枝。

賽27:11 它的枝條一枯乾,就被折斷,婦女用以點火燃燒。因為這百姓蒙昧無知,所以,造他們的必不憐憫他們,造成他們的也不施恩給他們。

賽27:12 到那日,以色列人哪,耶和華必像人打樹拾果一般,從大河的支流,直到埃及的溪谷,將你們一一收集。

賽27:13 當那日,號角大響;在亞述地將亡的,與被趕散至埃及地的,都要前來,在耶路撒冷聖山上敬拜耶和華。

《以賽亞書》有66章之多,內容背景跨越北國以色列和亞蘭國對南國猶大的威脅、北國覆亡、亞述對猶大的威脅、南國猶大亡國被擄後來自上帝的安慰,以致上帝應許以色列民回歸重建耶路撒冷等。當中第27章以「到那日」來開始,預示著未來的景況,經文的內容主要預告審判,但也包含一些盼望的經節。賽27:6表達了上帝期待雅各日後將要開花結果、遍滿地面的圖畫。賽27:7-9繼續說明上帝豈會像以色列的敵人那樣去擊打她,祂雖然驅趕她,但最終必會赦免罪責。不過這說明了以色列必須經歷審判和刑罰。而在北國覆亡的陰霾下,賽27:10所指的堅固城表面上看似指撒馬利亞,但由於下文賽27:13指向被擄回歸返回耶路撒冷敬拜上帝,所以也可能是指南國耶路撒冷,就是被毀後將會得到上帝的眷顧,祂的子民從亞述地到埃及地一一被收集起來,回到聖山敬拜的預言。(賽27:10-13)猶太拉比之所以用賽27:6-13作為《先知書選段》去平行出1-2章的《妥拉》經文,主要因為兩段經文在原文上明顯找到不少共同出現和意思平行的用字和圖像(見下表)。這種串連手法是早期猶太釋經中常用的一種重要手法。

連繫

《妥拉》出1:1-2:25

《先知書選段27:6-13

共同出現的詞彙,相同的對象和圖像

出1:1 以色列(יִשְׂרָאֵ֔ל的眾兒子各帶著家眷,和雅各(יַעֲקֹ֔ב)一同來到(הַבָּאִ֖ים haba’imthe coming埃及,他們的名字如下:

出1:7 然而,以色列(יִשְׂרָאֵ֗ל人生養眾多,繁衍昌盛,極其強盛,遍滿了(וַתִּמָּלֵ֥א那地。

賽27:6 將來雅各(יַֽעֲקֹ֔ב)要扎(הַבָּאִ֖ים haba’imthe coming根,以色列(יִשְׂרָאֵ֑ל要發芽開花,果實遍滿(וּמָלְא֥וּ地面。

共同出現的詞彙,但對象和情況不同

出2:11 過了一段日子,摩西長大了,他出去到他同胞那裏,看見他們的勞役。他看見一個埃及人打(נָכָה他的同胞,一個希伯來人。

出2:12 他左右觀看,見沒有人,就把埃及人打(נָכָה死了,藏在沙土裏。

出2:13 第二天他出去,看哪,有兩個希伯來人在打架,他就對那兇惡的人說:「你為甚麼打(נָכָה你同族的人呢?」

出2:14 那人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領袖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הָרַג我,像殺(הָרַג那埃及人一樣嗎?」 摩西就懼怕,說:「這事一定是讓人知道了。」

出2:15 法老聽見這事,就設法要殺(הָרַג摩西。於是摩西逃走,躲避法老,到了米甸地,坐在井旁。

賽27:7 耶和華擊打(נָכָה以色列,豈像擊打(נָכָה那些擊打(נָכָה他們的人嗎?以色列被殺戮(הָרַג,豈像其他人所遭遇的殺戮(הָרַג嗎?

 

串連《出埃及記》第1章和第2章的主題

在現場的查經討論中,弟兄姊妹提出了不少有關《出埃及記》第1和2章的有趣聯繫。例如,兩章都出現不同的「女人」作為關鍵的人物:第一章有接生婆,而第二章有法老的女兒、摩西的姊姊和母親等。不過作者只提及了接生婆的名字,卻沒有提及摩西的姊姊和母親的名字。而且第1章也提及了雅各十二個兒子的名字,第2章又提及了西坡拉的父親流珥的名字,他們也不算是無關痛癢的,所以用「女人」為主題的話,關聯性不算太強。另外一個建議是「水」:第1章法老嘗試把以色列男嬰丟到尼羅河裏去,而第2章則有摩西被放在蒲草箱裏擱在尼羅河的蘆葦中,並接著有摩西在井旁為打水的米甸女子抱不平的記述,因此以「水」作為串連兩章的主題也是說得通的,甚至「成立家室」亦然(第1章關乎接生婆,而第2章關乎摩西),不過筆者想有另外一些建議。

第一章在開始時記載上帝祝福眷顧以色列民,讓他們生養眾多,遍滿地面,而結束時則提及祂記念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約,祂看顧和知道以色列民的苦況和需要,這可算是本段的一個首尾呼應。當中上帝祝福接生婆,讓她們可以建立家室,同時也看顧摩西,讓他神蹟地經歷拯救,在在都反映出上帝對人的一份「看顧和愛」;而摩西也是這樣,他為了救被欺壓的希伯來同胞而殺了一個埃及人,並嘗試介入調停兩個正在打架的同胞。即使逃到米甸地,他也會為素未謀面的米甸女子抱打不平,出手幫助;另外,甚至法老的女兒也因為摩西不斷地哭而施憐憫,反映出她對希伯來嬰孩的一份「看顧和愛」。可見「看顧和愛」這個主題充滿著這兩章的經文,不論是上帝和人,都是因著顧念人的需要而作出幫助、施恩憐憫。

另外,筆者認為「害怕、敬畏、恐懼」是另一個串聯這兩章經文的重要主題。首先,法老之所以欺壓以色列民,全因為他沒有安全感,才對以色列民的人數激增和強盛感到害怕;而接生婆則因為敬畏上帝過於害怕法老,所以上帝祝福她們;另外就是摩西,他恐怕被人知道自己犯罪,所以「他左右觀看,見沒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裏。」(2:12)以為這樣可以掩人耳目。怎料他殺人的行為被揭發,他就因為懼怕被法老追殺而逃到米甸地。其實,法老的恐懼沒有為他帶來平安,而摩西怕所犯的罪被人知道,以及他畏罪潛逃等,都是不健康的恐懼心態,這與真理不符。但另一方面,接生婆對上帝的敬畏,卻是一份害怕自己會得罪上帝、不想自己攔阻上帝心意的一份愛上帝的心情,這是健康,並且蒙上帝悅納與賜福的想法!所以筆者認為最能串連這兩章經文的,就是「看顧和愛」和「害怕、敬畏、恐懼」這兩個主題,它們促成了不同人物作出不同的選擇、行動和回應,帶出了《出埃及記》首兩章的故事發展。

 

結語:為自己的靈命和動機把脈

《出埃及記》第一章緊接著《創世記》的記載,見證上帝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應許的實現。祂讓以色列的後裔大大增多,即使他們被法老苦待和殺害,上帝仍然看顧並記念與先祖所立的約。而第二章記載上帝神蹟地拯救了嬰孩摩西,預備了他的生命去成就祂對以色列民的拯救計劃,他長大後分別為自己的同胞,以致不認識的米甸女子抱打不平。摩西有著一份要對被欺壓的人出手相助的心志,而且他在埃及法老宮中長大,對埃及十分認識,又因為逃亡而有過一次出埃及的經歷,並在米甸的曠野生活了一段日子,他所經歷的種種正好預備了他成為日後以色列民的拯救者和領袖。

而《出埃及記》首兩章經文中,都充滿著上帝和不同人物所表達對人的一份「看顧和愛」,這並非靜態的一個想法或意念,而是會付諸行動的。與此同時,這兩章經文又記載不同人因為「恐懼、敬畏、害怕」而作出的行動和回應。這兩個主題在今段經文中交織出現,而它們仍然催使現今的我們去反思:是甚麼主導著我們今天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和行動?我們是像法老一樣缺乏安全感,被無形的恐懼(例如對疫情或將來的擔憂)去主導著自己的生活?我們像摩西那樣怕被人知道自己的過犯,又或是害怕被上帝懲罰自己?還是我們會因為對上帝心存敬畏和著緊,願意時刻因著愛上帝而憐憫和看顧有需要的人?

林後5:14 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這樣斷定,一人既替眾人死了,眾人就都死了。

來13:6 所以,我們可以勇敢地說:「主是我的幫助,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

彼前5:7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他顧念你們

盼望我們都懂得為自己的靈命和動機把脈,明白是甚麼在推動著自己的行事為人,作出每天的決定。就如上述引用的經文,健康的屬靈生命應該是被基督的愛激勵著而活的生命(參林後5:14)!而我們所作的決定和行事為人,都不應是出於懼怕人或面前的環境、對將來的擔憂等等(參來13:6、彼前5:7;另參太6:34、腓4:6),而是建基於我們想更多敬畏上帝、對祂的愛並對別人的看顧和憐憫。求聖靈提醒和幫助我們,以愛上帝和愛人去成為我們行事為人背後的動機和動力!阿們。


[1] 讀者要記得之前在《創世記》所有先祖都有生育上的困難,他們都是因著上帝才有後裔的,而古代人亦看生育為整個民族的頭等大事,雖然人不能控制,但相信神明在背後掌管。

[2] 拉比間有討論到兩個接生婆怎能為全以色列民安排接生的問題,而有拉比解釋,二人大概是全以色列接生婆的兩位領袖,代表著其他接生婆。當然,這純粹是拉比的想像,經文並沒有交代,而人數也並非這段經文的重點所在。

[3] 留意這裏指她們的父親名字是「流珥」,但之後又再提及摩西的岳父名字是「葉特羅」。拉比Rashi解釋,其實「父親」一詞在原文可以理解為「祖父」甚至「曾祖父」等而未必一定指父親,所以應該葉特羅才是她們的父親,而流珥大概是她們的祖父。

[4] 參本機構聖經原文學習文章〈希伯來文(2)זָכַר  Zakhar 記念〉

其他《妥拉》與《先知書選段》之《出埃及記》系列查經摘要:

《妥拉》與《先知書選段》(出埃及記)查經

最新查經系列2022年1月8日開始,實體與網上同步進行,熱切期待!詳情按此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