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章經文分別記載了一段大衛末了的話和他的勇士名單。
A. 耶和華向以色列發怒:掃羅的過犯(21:1-14)
B. 勇士名單(21:15-22)
C. 大衛頌讚上帝作王(22:1-51)
C’. 大衛的臨終遺言論到自己作王(23:1-7)
B’. 勇士名單(23:8-39)
A’. 耶和華向以色列發怒:大衛的過犯(24:1-25)
《撒下》23章被置於《撒母耳記下》21至24章這補篇當中,是要補充大衛的一些生平事蹟,從而對他作出評價,好給後人作提醒。23:1-7是一首短詩記載大衛末了的話,與22章(內容與《詩篇》18篇大致相同)平行,所以兩者之間有一些共同的主題可以對照。而23:8-39則與之前21:15-22的勇士名單平行(見上述結構),也同樣有對照之處。
22:48 這位上帝為我伸冤,使萬民服在我以下。
22:49 他救我脫離仇敵,又把我舉起(וּמִקָּמַי֙ umiqamay),高過那些起來攻擊我的人,救我脫離殘暴的人。
22:50 耶和華啊,因此我要在列國中稱謝你,歌頌你的名。
22:51 耶和華賜極大的救恩(יְשׁוּע֣וֹת yeshuot)給他所立的王,施慈愛給他的受膏者(מָשׁיִחַ mashiach),就是給大衛和他的後裔,直到永遠(עוֹלָֽם olam)!
23:1 以下是大衛末了的話:「耶西的兒子大衛的話,得居高位的(הֻ֣קַם huqam Hoph.;參22:49),雅各的上帝所膏的(מְשִׁ֙יחַ֙ meshiach;參22:51),以色列所喜愛的詩人的話。
23:2 耶和華的靈藉著我說話,他的言語在我的舌頭上。
23:3 以色列的上帝說,以色列的磐石向我說:『那以公義治理人,以敬畏上帝來治理的,
23:4 他必像晨光,如無雲清晨的日出,如雨後的光輝,在嫩草地上。』
23:5 我的家在上帝面前不是如此嗎?上帝與我立永遠的(עוֹלָ֜ם olam;參22:51)約,這約既全備又穩妥。我的一切救恩(יִשְׁעִ֥י yishi’i;參22:51)和我一切所想望的,他豈不成全嗎?
23:6 但無賴全都像被丟棄的荊棘;它們不能用手去拿;
23:7 碰它們的人必須用鐵器和槍桿,它們必在那裏被火燒盡。」
22章詩歌的結尾與23章詩歌的內容,都特別提及大衛怎樣經歷耶和華的救恩、被抬舉和膏立!當中23:1的「得居高位」在原文是動詞的被動使役式Hophal(意思是大衛被上帝抬舉使他得到高位,而不是大衛靠自己去攀上高位),所以兩首詩歌都帶出一個共同的信息:「唯有上帝才是大衛背後成就他一生的那位!」
另外,22:51提及上帝對大衛施慈愛直到永遠,而23:5則進一步強調上帝和大衛所立的是永遠的約!然而,23:5這節在原文可以有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翻譯,因為「我的家在上帝面前不是如此嗎?」(כִּֽי־לֹא־כֵ֥ן בֵּיתִ֖י עִם־אֵ֑ל)在原文其實並非一句問句(直譯作「我的家在上帝面前並非如此!」),而這節的最後一句「他豈不成全嗎?」(כִּֽי־לֹ֥א יַצְמִֽיחַ)在原文中也同樣不是問句(直譯作「他並沒有成全!」)。換句話說,看似正面的讚嘆,其實在原文應該解作大衛在慨嘆「自己的家未能經歷上帝的祝福」和「上帝並未有成全」的意思。大概這跟上下文格格不入,所以大部分的中英文譯本都自行在這些句子後面加上了問號,把「不是」改為「豈不是」的意思,使大衛讚美上帝信實的話變得更通順和流暢。不過,筆者認為不一定要加上問號來改變原文的意思才能讓這句話可以解得通順,讀者看完下文並有關勇士的論述,就會明白為甚麼筆者會這樣說。
其實23:1-7這首短詩除了表揚上帝是信實、與大衛立永約這個主題之外,也強調「公義」的重要性(23:3):大衛作為君王,深明上帝是公義的那位,所以他勸告日後接續自己、被上帝膏立的君王,也必須以公義來管治,才能有盼望(見23:4以「無雲清晨的日出」、「雨後光輝,在嫩草地上」兩幅充滿盼望的圖畫來作比喻);相反,不以公義來治國的話,君王就會變成「無賴」(在上帝眼中毫無用處[1]),並如荊棘般只有滅亡的下場(見23:7以「碰它們的人必須用鐵器和槍桿」、「它們必在那裏被火燒盡。」兩幅象徵刑罰和滅亡的圖畫來作比喻)。最後,23:1-7的詩歌結構和當中兩個植物的比喻(嫩草和荊棘),跟《詩篇》第一篇所表明的義人與惡人的道路、兩個植物的比喻(溪水旁的樹、糠秕)非常類近,所以這首短詩也明顯帶有教導性,相信是大衛想勸喻他的後裔(往後的耶和華受膏者)要切記施行公義。
這裏的大衛勇士名單分了三組,第一組是首三名勇士(23:8-12)、第二組是另外三名勇士(23:13-23)、第三組是最後31個人的名單(23:24-39),合共37人(23:39)。經文記載這一份勇士名單,是表明大衛的成功不是單靠他自己的個人能力,而是要歸功於一班為他賣命、忠誠可靠的手足!他們在大衛人生的不同時期作出貢獻、輔助他渡過難關,正如與之平行,在21章的勇士名單,也高舉了一些在大衛疲乏時幫助他的勇士。可以說,兩份名單都是為了表揚大衛的成功背後那些有功勞的人物。故此,大衛末了的話(23:1-7)和勇士名單(23:8-39)的共通之處,就是大衛的成就並不是單靠他自己個人的能力,而是因著他一路走來所得到的幫助,而那些幫助是來自上帝和一班作勇士的手足!這是要提醒大衛的後代,特別是作君王的,不要心高氣傲、自以為是,因為上帝把一個人放在帶領、管治和行使權力的崗位中,並不是要那人因此而自高自大,而是要他學會謙卑服侍的心態,因為要作好上帝的委託,便需要不斷倚靠上帝和一班手足的同行和幫助!
另外,這名單有三方面值得我們注意:
1)這名單雖說有37位勇士(23:39),不過若仔細數點的話,會發現只有36位勇士的名稱(第二組的三名勇士裏只記載了兩人的名字)。學者對此沒有絕對的答案,而筆者傾向贊同主流的解釋,就是剩下來那位沒有被記名的勇士應該是約押!筆者甚至認為這份名單有可能正是約押本人所編寫的,所以他沒有把自己寫進去,並且這份名單不是按著勇士出現的時間次序而編列,而最後的名字更停在烏利亞(23:39)!要知道,唯一知道烏利亞之死的真相,知道他是死於大衛之手的,除了大衛自己之外,就只有元帥約押(他收到烏利亞帶來的信函,然後按照大衛的吩咐派他到前線送死)。無論如何,這只是一個估計作為參考,並不影響經文想要帶出的信息。
2)這份名單與《歷代志上》11章是平行經文,而對照之下,烏利亞在《歷代志上》的名單裏是被放在眾多人物之中,基本上毫不起眼;但《撒母耳記》裏的名單卻刻意把烏利亞放在名單結束的位置,這從文學角度來說有著突出主題的作用,估計是作者或編者特意要讀者留意的重點。如果我們把這份名單裏那些為了大衛甘願犧牲自己的勇士所展現的情義(例如:為了大衛想喝伯利恆的水而冒險取水的第二組三位勇士,以及因兄弟仍正在奮勇作戰而不願回家休息的烏利亞),去對比大衛以詭計殺死那忠誠於自己的勇士烏利亞,他的不義實在叫我們為這班忠誠的勇士感到不值!可以說,這名單既帶出了勇士們對大衛的忠誠和勇悍,同時也記下了大衛的輝煌成就背後的不公義!這位表面上看似十分成功的領袖,其實也有著不光彩的過去。
3)在記載這班勇士的故事時,經文多次強調他們之間有地位之分,例如:「大衛勇士的名字如下:哈革摩尼人約設‧巴設,他是三勇士之首;他又名叫伊斯尼人亞底挪,曾一次就殺了八百人。」(23:8)這節強調約設‧巴設居於眾勇士之首;而記載第二組勇士裏的首名勇士洗魯雅時,經文這樣說:「他在這三個勇士中是最有名望的,所以作他們的領袖,只是不及前三個勇士。」(23:19);還有,當提及第二組的勇士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時,經文這樣說:「他比那三十個勇士更有名望,只是不及前三個勇士。大衛立他作護衛長。」(23:23)。由此可見,勇士之間的確有著地位之分,接下來我們看看這個名單中的先後次序到底是基於甚麼去排列的。
第一組勇士裏的亞何亞人朵多的兒子以利亞撒(23:9),經文提及他非常勇敢,當百姓跟在他後面只顧奪取掠物時,他仍然在擊殺非利士人。而在《撒母耳記》中提及百姓從非利士人那裏奪取掠物的記載,就只有《撒下》5:21和8:12,當時大衛已經在耶路撒冷作了全以色列的王。可是,當提及第二組勇士時,經文提及他們下到亞杜蘭洞,到大衛那裏(23:13),這故事應該發生在大衛作王之前仍在逃避掃羅的日子(參《撒上》22:1-2);加上烏利亞被放在最後等等,都反映這份勇士名單並非按照他們在時間上出現的先後次序而排列。
筆者估計這勇士名單的先後次序並非按時序來記載,而是按照其重要性!第一組首三名勇士裏,首名勇士能一人打敗八百人[2],按常理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他可以有如此能力,必然只能是出於耶和華的同在和幫助!而在另外兩名勇士的記載裏,經文一致地提及「耶和華大獲全勝(וַיַּ֧עַשׂ יְהוָ֛ה תְּשׁוּעָ֥ה גְדוֹלָ֖ה;直譯作『耶和華施行了大拯救』)!」由此可見,第一組勇士們的生命都有上帝的同在,並且都被上帝大大使用!而第二組的三位勇士,他們的英勇事蹟主要是關乎他們捨命為大衛取水。他們這樣忠誠,然而經文卻兩次提到他們不及頭三位勇士(23:19、23),可見即使他們對大衛個人來說可能是最重要、最忠實的死士,但在上帝眼中,對地上領袖的忠心並不及能夠被上帝使用那麼重要!
其餘的31位勇士,多數屬猶大或便雅憫支派,記載中有時是按他們父親或兄弟的名字,有時則按地方名稱,他們絕大部分都是首次出現在聖經裏,是我們所陌生的。然而,叫人安慰的是,這些我們所不熟悉的勇士,上帝卻認識和記念他們每一個,並藉著聖經的作者和編者把他們的名字記入聖經裏!當然,最值得我們留意的,莫過於名單最後的「烏利亞」,他對王和同胞十分忠心,甚至為國而犧牲性命(參《撒下》11章),他的名字並沒有因著大衛是王,並大衛對他所行的惡事而可以任意被人刪去。他的名字被放在最後(上文提過有突出主題的作用),看來是要讀者在看到大衛重奪王位、有著人生的成就之時,仍要再次聯想起烏利亞這位公義的勇士和大衛王的不義,去提醒我們真正公義的是上帝!祂並沒有因為烏利亞的死而忘記他,也沒有因為大衛的成就而抹掉烏利亞的名字(掩飾大衛過去的失敗)。上帝就是那位因為烏利亞被大衛所殺,而曾經向大衛家施行公義、刑罰、追討大衛的審判官(上帝使大衛與拔示巴所生的兒子死去、押沙龍的叛變和死亡等等)!可以說,大衛的成就與失敗被同時放在一起,去提醒往後所有大衛的子孫、受膏的君王,都要切記要按上帝的公義來行事,不能濫權、以權謀私、剷除對自己不利、殺害本來可以重用的忠誠勇士等等。
最後,我們返回之前討論關於大衛末了的話,23:5直譯作「我的家在上帝面前並非如此!」和「祂並沒有成全!」其實可能更能反映大衛的真實心情。也就是說,耶和華是那位真正公義的上帝,因此大衛雖然認為自己的家沒有完全得著上帝的祝福,但上帝仍然堅立祂賜與大衛的永遠的約!上帝並沒有單單把最風光的大衛記載在聖經裏,而是不折不扣地記載了他的成敗,以致讓人明白上帝對人的饒恕、挽回和恩典!祂既是公義但同時也是向人懷好意、願意施恩的上帝!
大衛末了的話(23:1-7)和勇士名單(23:8-39)表面上是一些零碎的資料,去補足大衛生平事蹟的描述,但其實當中包含著極為重要的屬靈信息和提醒。今章的經文提醒我們上帝是那位至公至義的審判官,祂會讓行不義的人最終受到審判和刑罰,也會為一切正直和無辜的人平反和伸冤,因此無論我們在哪一個崗位裏事奉或工作,都要秉公行義、不以權謀私,讓人看見在我們之上是有一位作王掌權的上帝!
其實人生成就的背後必然是上帝的恩典和同行者的輔助,所以我們不要為了自己些許的成功和成就而驕傲自大,更不要誤以為自己位高權重就可以隻手遮天、掌握天下。真正的屬靈領袖是需要不斷倚靠上帝和身邊同行的手足才能完成上帝所交託的使命,他的成就和成功並非因為他自己個人的能力,而是需要歸功於上帝和他身邊許多輔助他的人。同時,作屬靈領袖的也要致力去建立別人的生命,讓他們都成為上帝的勇士,被上帝大大使用,而不是讓他們成為自己忠實的死士!畢竟,人生的最大成就並不是自己得到最大的榮譽、受萬人追捧,而是有分參與上帝的計劃,成就上帝的旨意,就是讓其他人全然歸向上帝,願意向祂謙卑俯伏跪拜(包括認罪悔改、信靠祂的約和活出上帝所要求的公義),即使自己的名字不被記念,也要高舉上帝,讓祂在當中得著最大的榮耀!盼望我們繼續跟隨主耶書亞(主耶穌)的時候,都能活出既行公義又與人同工的生命,不以損害別人去換取自己的名聲和權勢,而是像主耶書亞一樣,持續不斷地謙卑捨己,將榮耀歸給上帝。阿們!
[1] 「無賴」的原文 בְלִיַּ֖עַל beliya’al在《聖經》裏也會被譯作「惡」、「惡人」、「歹徒」等。《林後》6:15提及的「彼列」(按DHNT和MHNT翻譯希伯來文為בְּלִיַּעַל beliya’al)更與撒但、鬼魔有關,所以בְלִיַּ֖עַל beliya’al可指到那些對上帝毫無用處、敵擋上帝的惡人。
[2] 在《歷代志上》11:11的平行經文裏,記載這勇士只殺了三百個敵人,可能是為要修正《撒母耳記》所述一次擊殺八百人的誇張說法。無論這勇士是以一人殺死八百人或三百人,本身都是匪夷所思的事,他能有如此能力的唯一合理解釋,必然是基於有上帝的幫助。
耶書亞研經中心 版權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