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再回來時會作的三件事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19-8-24)《撒母耳記下》19:9-43查經摘要(43)

(圖為「為大衛慶祝」,可藉此想像大衛回耶路撒冷作王的其中一個場面;Drawing by James Tissot, at the Jewish Museum New York, file created by Phillip Medhurst)

《撒下》19:9-43是關於大衛在返回耶路撒冷前整頓局面,期間他就以色列眾支派、猶大支派、示每、米非波設、巴西萊都作了一些判斷。試討論大衛這些判斷是否公正,以及所引致的影響。

 

以色列眾支派和猶大支派請大衛回去作王

上一段經文記述押沙龍的軍隊敗給大衛的軍隊,以及押沙龍被殺。19:8的結尾「那時,以色列人已經逃跑,各回自己的帳棚去了。」標示著押沙龍的叛變正式告終。而今段經文則敘述各人因押沙龍叛變失敗而作出的反應和行動,先是關於以色列眾支派和猶大支派迎接王回來的描述。

以色列眾支派的人承認他們曾膏抹押沙龍[1],但認為既然他已經陣亡,就應該立刻請王回去(19:10)。他們提出的原因是大衛曾救他們脫離仇敵和非利士人的手(19:9,另參撒下5:20、8:1-14),這個原因跟當年押尼珥游說以色列眾支派擁立大衛為王的理由相同(撒下3:17-19)。他們把希望請王回去的這個意願傳給大衛,但大衛沒有即時答應,反而馬上派人到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那裏,要他們說服猶大支派,要先於以色列眾支派去把王接回來。

大衛希望猶大支派先來迎接自己,原因是他一直視猶大支派為「我的弟兄,是我的骨肉」(19:12;另參撒上30:26),事實上,也的確是猶大支派最先膏抹他作王(撒下2:4),所以大衛這個「親疏有別」的態度本也無可厚非。但大衛接著提出要委任亞瑪撒作元帥,取代約押(19:13),這個策略則有商榷之處。從政治層面理解,表面上大衛是想要安撫猶大支派的軍心,表明自己既不追究亞瑪撒背叛自己去作押沙龍的元帥(17:25),也不會追究猶大人支持押沙龍(押沙龍是在希伯崙自立為王,而希伯崙就是猶大支派的屬地)。但除了政治考慮,筆者認為也是出於大衛想報復約押殺了押沙龍這事(下文再詳述)。此外,大衛這舉動不但加深了以色列眾支派與猶大支派之間的嫌隙,也間接導致約押後來把亞瑪撒殺死(參撒下20)。無論如何,大衛這個行動成功「挽回了猶大眾人的心,如同一人。他們就派人到王那裏,說:『「請王和王的眾臣僕回來。』」(19:14)

 

三個人物迎接王

接著是描述大衛過約旦河去吉甲期間,有三個人出來迎接他,分別是示每、米非波設和巴西萊。而示每、米非波設的僕人洗巴、巴西萊都曾在大衛離開耶路撒冷去到瑪哈念的途中出現(撒下16-17)。現在當大衛從瑪哈念返回耶路撒冷時,今段經文再次提及相關的人物,當中的描述跟之前大衛在離開耶路撒冷時的三個敘述有一些相關或平行之處。現逐一論述:

 

示每與洗巴迎接王

當猶大支派去到吉甲,想要迎接王過河時,來自巴戶琳的基拉之兒子示每、掃羅家的僕人洗巴,都急忙與猶大人一同去,他們二人都屬便雅憫支派。示每帶著一千個便雅憫人,洗巴則帶著十五個兒子和二十個僕人,前來殷勤地為王及其家眷作渡河的安排(19:15-17)。之後示每就俯伏在大衛面前,對王說:「我主我王離開耶路撒冷的那日,僕人行了悖逆的事,現在求我主不要因此加罪於僕人,不要記得,也不要放在心上。僕人明知自己有罪,看哪,約瑟全家之中,今日我首先下來迎接我主我王。」(19:18-20)示每承認自己有罪,是因為他曾以惡毒的言語咒罵大衛,又向大衛扔石頭,他所犯的是「不可毀謗上帝;也不可詛咒你百姓的領袖。」(出22:28)當時亞比篩曾對王說:「這死狗為何咒罵我主我王呢?讓我過去,割下他的頭來。」(16:9)但給大衛阻止了,因為大衛認為是耶和華吩咐示每咒罵他的。(16:11)

這次示每前來向大衛請罪,亞比篩再清晰指出「示每既然咒罵耶和華的受膏者,不應當為這緣故處死他嗎?」(19:21)然而大衛再次阻止亞比篩。他給亞比篩的理由有雙重意思,一方面是「今日在以色列中豈可把任何人處死呢?我豈不知今日我是以色列的王嗎?」(19:22b)這理由就跟當年掃羅戰勝亞捫之後,饒恕了那些曾經認為自己沒有資格作王的人時說的相似:「今日耶和華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今日不可處死人。」(撒上11:13)另一方面,當我們留意大衛這個「理由」是向誰說的時候,就會聽出他的弦外之音。大衛說:「洗魯雅的兒子,我與你們有何相干,你們今日要跟我作對嗎?」(19:22a)當中的「兒子」(בְּנֵ֣י benei)、「你們」全是複數。換言之,這番話也同時是針對著約押(同樣是洗魯雅的兒子)而說的,大衛其實是在責備約押跟他作對,竟違背了王的命令,把押沙龍處死!大衛為了顯示「我是以色列的王」,有權柄不去處死那些即使是得罪了耶和華受膏者的人(大衛心中應該包括當時的示每和背叛後的押沙龍),於是大衛向示每起誓說他不用死(19:23)。這跟大衛派撒督和亞比亞去找猶大支派時,也同樣起誓說會任命亞瑪撒取代約押作元帥的動機相似。

至於同樣前來迎接王的洗巴,經文沒提及他有否向大衛作申述,但筆者估計他大概料到當大衛回到耶路撒冷,與米非波設見面後,就會揭穿自己曾誣蔑主人米非波設說:「看哪,他留在耶路撒冷,因他說:『以色列家今日必將我父的國歸還我。』」(16:3)他這番話使大衛相信米非波設背叛了自己,於是把有屬於米非波設的東西都給了他。洗巴現在急忙與猶大人、示每、一眾便雅憫人及自己的兒子家僕前來,是以他們作自己的後盾,要是大衛怪罪下來,他也不致孤立無援。然而,他大概沒想到,大衛還未回到耶路撒冷,米非波設就已趕來見王了。

 

米非波設迎接王

作者詳細描述米非波設「自從王離開的那一日,直到王平安回耶路撒冷的日子,沒有修腳,沒有剃鬍鬚,也沒有洗衣服。」(19:24)米非波設的模樣已是一個很強的證據,證明洗巴說謊欺騙了大衛,因為要是米非波設因大衛的落難而高興,他就不可能一直不修邊幅(鬍鬚和腳甲不可能在一兩天內長出來)。當大衛問他為甚麼沒有與自己同去時,他說:「我主我王啊,我的僕人欺騙了我。那日僕人想要備驢騎上,與王同去,因為僕人是瘸腿的。他卻在我主我王面前毀謗僕人。然而我主我王如同上帝的使者一樣,你看怎樣好,就怎樣做吧!因為我祖全家的人,在我主我王面前不過是該死的人,王卻使僕人列在王的席上吃飯的人當中,我現在還有甚麼權利能向王請求呢?」(19:26-28)。

我們可以想像,當日米非波設可能已經「裝好鞍子的兩匹驢,驢上馱著二百個麵餅,一百個葡萄餅,一百個夏天的果餅」(16:1),準備跟隨大衛。但那個僕人竟然沒有把瘸腿的他帶去,卻帶走了主人的驢和食物去找大衛,甚至毀謗他背叛大衛。所以米非波設特意前來向大衛辯白,因為他一直感激大衛對自己的恩情,也視大衛「如同上帝的使者一樣」[2]

米非波設雖然沒有說出那個「僕人」的名字,但大衛肯定知道這個人就是洗巴,何況當時洗巴也在場,要是大衛想查明真相,他只要讓洗巴與非米波設當面對質就可以了。但大衛沒有這樣做,他為米非波設的個案劃下句號,宣布他的判斷:「你何必再提你的事呢?我說,你與洗巴要平分土地。」(19:29)這個判語明顯是對米非波設不公平,但叫人動容的是米非波設的回答:「我主我王既然平安地回宮,甚至讓洗巴全都拿去也沒關係。」(19:30)他絲毫不在意被洗巴奪去了一半的土地,只在意大衛不要誤會自己背叛了他,因為他心裏真正牽掛的是大衛是否平安回耶路撒冷。

或許有人會以政治層面去解釋大衛這個判斷,因為當時洗巴與便雅憫人一起,他們人多勢眾,要是大衛當場追討洗巴誣蔑主人及欺騙王的罪,必然會引起一番爭議,甚至反抗;再加上,從大衛剛就示每所作的判決可見,大衛強調自己是王,有寬恕人的權柄,所以不想在自己重奪王位之時節外生枝;又或者是因為大衛自知當時太輕易就相信了洗巴,甚至輕率地宣判把屬於米非波設的都歸了洗巴,大衛現在礙於王的尊嚴,不好把自己當時的判斷完全推翻,因此放棄追究洗巴的罪。無論大衛的判斷是建基於哪一個原因,都不能抵銷大衛沒有為米非波設伸張正義的這個事實,不過既然米非波設對判斷沒有異議,大衛也就沒有進一步為他平反。

 

巴西萊送王過河

巴西萊在《撒下》共出現過兩次,而兩段有關巴西萊的敘述跟大衛逃離耶路撒冷時的兩段敘述,有一些平行之處。現以下表簡略列出:

 巴西萊的兩段敘述大衛逃離耶路撒冷時的兩段敘述
第一段

•      當大衛到達瑪哈念,基列人巴西萊、亞捫族的拉巴人拿轄的兒子朔比[3]、羅‧底巴人亞米利的兒子瑪吉[4],這三個人帶著大量食物供給大衛和他的跟隨者(17:27-29)。

•      他們帶來的食物,大衛都收下了。

•      大衛離開耶路撒冷時,祭司撒督、亞比亞他、所有抬上帝約櫃的利未人,這三個(批)人帶著上帝的約櫃而來,要跟隨大衛(15:24)。

•      大衛命令他們把上帝的約櫃抬回耶路撒冷。(15:25-26)

第二段

•      大衛想報答巴西萊,希望他跟自己回耶路撒冷,好奉養他。但巴西萊以自己年老,已未能享受榮華美食而拒絕了。他又說:「僕人何必拖累(מַשָּׂא massa)我主我王呢?僕人護送王過約旦河只是一件小事,王何必用這樣的賞賜來報答我呢?」(19:35)

•      他不求從大衛那裏得回報,但願意讓金罕跟大衛回去作僕人(金罕應該是巴西萊的兒子[5])。(19:37)

•      當大衛到了橄欖山,他的朋友戶篩前來想跟隨大衛,但大衛對他說:「你若與我一同過去,必拖累(מַשָּׂא  massa)我。」(15:33)

•      大衛打發他回去向押沙龍投誠,好破壞亞希多弗的計謀。(15:34)

「於是眾百姓過了約旦河,王也過去了。王親吻巴西萊,為他祝福,巴西萊就回自己的地方去了。」(19:39)就巴西萊的情況,大衛對他作的判斷是要賞賜他。雖然最後不是直接由巴西萊受惠,而是按他的意願由他的兒子金罕去得賞賜(見註5),但也算得上是一個公正的判決,讓巴西萊的願望能夠達成。

 

以色列眾支派與猶大支派的爭拗

最後,「王渡過去,到了吉甲,金罕也跟他過去。猶大眾百姓和以色列百姓的一半也都送王過去。」(19:40)吉甲在聖經裏有很強的象徵意義,因為約書亞帶領子民過了約旦河之後,就是在吉甲立了十二塊石為記,行割禮並守逾越節(書4-5),標誌著以色列子民已到達上帝的應許之地,開始被建立成為上帝的國。及後掃羅也是在吉甲正式被擁立為王,開始了以色列的王國時代(撒上11:14-15)。所以,當大衛重返耶路撒冷之前到吉甲,也象徵著他要重新開始他的王國。

然而,大衛這個新的王國很快就要面對一場內亂的挑戰,事緣以色列眾支派與猶大支派在誰有資格先去迎接王過約旦河這事上,爭持不下。猶大支派認為自己與大衛屬同一支派,既是親屬,自然有權先迎接王回來;以色列眾支派則認為他們才有資格先迎接王回來,一來是因為他們有十個支派,二來是他們最先作出建議迎接王回來的(19:41-43)。經文形容最後的結局是「猶大人的話比以色列人的話更強硬」,可見大衛沒有就他們之間爭拗作過任何紓緩之舉,這無疑為以色列眾支派對猶大支派的不滿埋下了伏線,間接導致下一章的示巴之亂。

 

大衛的判斷所引致的影響

從以上的論述可見,大衛就以色列眾支派、猶大支派、示每、米非波設、巴西萊所作的判斷,大部分都是不公正、不足、甚至是錯誤的,以致引伸出一些後果,現逐一論述。

1. 以色列支派

大衛作為王,當然有權決定一切,但如果凡事只以王的喜好來行事,做法必然有失公允。在今次的事件裏,由於大衛沒有接受以色列眾支派迎接他的建議,反而一定要讓猶大支派先迎接自己回去,這就直接造成了以色列眾支派與猶大支派的不和(19:41-43)。而由於以色列人覺得自己與大衛「無份無關」(20:1),所以他們決定離棄大衛,參與示巴的反叛(撒下20),這也是日後南北國分裂的一個遠因(另參王上12:16)。

2. 猶大支派

大衛為了得到猶大支派的支持,而起誓立亞瑪撒作元帥取代約押。如上文所述,這背後大概是出於他要報復約押殺了押沙龍,但這個決定無疑是錯誤的,因他沒有顧念約押一直以來都忠心於他,而且在平定押沙龍叛變的事上,約押其實是最大功勞的。此外,我們在下一章會看見,亞瑪撒怎樣耽延大衛給他的指令,反映出亞瑪撒並非作元帥的合適人選(20:4-5),再加上大衛低估了約押對事件的反應,以致約押後來把亞瑪撒殺死(20:9-10)。

3. 示每

大衛明白自己所經歷的流放是出於上帝對自己審判(這是當時大衛對示每咒罵自己時的回應),而現在他能夠返回耶路撒冷作王則是上帝的施恩憐憫,應允了他的禱告(16:12),所以大衛沒有向示每追討他咒罵大衛的罪,反而起誓說他必不死,這本來是可以理解的。但正如上文所述,大衛寬恕示每的這個判斷,背後大概夾雜了他的個人喜好,為要以此表現自己的寬宏大量,無怪乎他後來細想此事,覺得應該要追討示每對自己的冒犯,於是在臨終前吩咐所羅門要替他殺死示每(王上2:8-9)。

4. 米非波設

即使米非波設已向大衛辯白自己沒有背棄他,他之所以未能跟隨大衛全因洗巴的詭詐行為,但大衛卻沒有向洗巴追討他的罪,包括:作假見證陷害主人(第九誡;出20:16),以謊話欺騙王從而取得主人一切所有的(第十誡;出20:17),更沒有進行一個公平的審訊,就貿然判斷了要把屬於米非波設的土地分一半給一個不忠的僕人,這完全是一個不公正的判斷。雖然我們可以理解,大衛當時為了鞏固自己的王位、穩定民心,所以特赦之前曾得罪過他,但現在願意謙卑前來迎接他的洗巴。不過,米非波設是曾與大衛結盟起誓的約拿單的兒子,而洗巴卻只是掃羅家的一個僕人,洗巴也未有就此事悔過認罪,所以,即使大衛打算特赦洗巴,其實也應先作一場審訊,清楚指出洗巴的錯,還米非波設一個公道,然後才予以寬恕,甚至應該為米非波設討回之前錯判給洗巴的一切。而不是因為米非波設不作追究,就不了了之,對整件事不作是非黑白之分。

5. 巴西萊

大衛邀請巴西萊回耶路撒冷享受榮華,但給巴西萊拒絕了,他只讓自己指名的金罕隨大衛回去。大衛對於巴西萊的恩情一直念念不忘,覺得自己對巴西萊做的仍是不足,所以在臨終前,仍吩咐所羅門要繼續恩待巴西萊的眾兒子。(王上2:7)

 

結語

今段經文所載有關大衛在返回耶路撒冷前,就各人所作的判斷,其實都跟他在逃離耶路撒冷時所遇到的事息息相關。作者尤其用了許多篇幅去記載大衛怎樣就示每、米非波設、巴西萊這三人的個案作出一些判斷。如上文的論述,這些判斷存在著錯誤、不公正、不足的情況,都跟大衛的情緒失衡、處事偏頗有關。聖經把這三個人物的結局記載下來,一方面固然是要提醒我們,在作判斷時不要重蹈大衛的覆轍,以致作出不當的判斷。另一方面,這些記載同時預示了在將來,也的確會有一位王,他曾經被迫離開自己的國家,但有一天他必定會回來重建他的國,以王的身分「使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 5:10)。這位將要來作王的,就是我們的主耶書亞(耶穌)。

示每、米非波設、巴西萊這三段敘事的重點,我們知道當王回來的時候,有三件事會發生在子民身上:

  1. 赦罪。示每本來犯了死罪,但他謙卑認罪,最後獲得赦免。聖經裏遍佈了有關上帝要人知罪,然後他會赦免人的罪的經文,例如:

賽 43:25 「惟有我為自己的緣故塗去你的過犯,我也不再記得你的罪惡。」

羅 8:1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裏的人就不被定罪了。」

約一 1:9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如上文所述,大衛對示每的赦免是短暫和不完全的(他後來吩咐兒子所羅門重討示每的罪),但我們藉著與主耶書亞連結,而得到上帝的赦免,這個赦免是徹底和完全的,我們不但罪得赦免,並且能承受永遠的救恩!

  1. 伸冤米非波設曾被僕人出賣及誣陷,而最終得到了伸冤的機會。然而,大衛沒有完全為米非波設平反和伸冤,但聖經說,主是那位終極的伸冤者:

申 32:35-36 伸冤報應在我,到了時候他們會失腳。因為他們遭難的日子近了,他們的厄運快要臨到。耶和華見他的百姓毫無能力,無論是為奴的、自由的,都沒有存留,就必為他們伸冤,為自己的僕人發憐憫。

羅 12:19 各位親愛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給主的憤怒留地步,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耶書亞就是我們的主,他再來之時,必會為我們所遭遇的一切不義去平反和伸冤!

  1. 賞賜。巴西萊在大衛危難時供應他所需,及至大衛平安回來,他也不求回報。但大衛按他應得的賞賜給他,不但給巴西萊,也給他的子子孫孫。人間的王會給的賞賜是榮華富貴,但上帝賞賜給人的是永生:

羅 2:7 凡恆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的,就有永生報償他們。

大衛雖然是王,但在執行判斷時,也會因個人的軟弱或局限而有偏頗,但我們所期待回來作王掌權的主耶書亞,卻「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羅 2:6)。他再來之時,必定會作出公正不阿的判斷,因為上帝不偏待人(羅 2:11)。要是我們真的這樣深信,就讓我們都謹記以下主耶書亞和使徒彼得的教導,阿們。

約5:27 並且賜給他施行審判的權柄,因為他是人子。

約5:28 你們不要對這事感到驚訝,因為時候將到,凡在墳墓裏的,都要聽見他的聲音,

約5:29 並且要出來:行善的,復活得生命;作惡的,復活被定罪。

彼前4:17 因為時候到了,審判要從上帝的家開始;若是先從我們開始,那麼,不信從上帝福音的人將有何等的結局呢?

彼前4:18 「若是義人還僅僅得救,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將有何地可站呢?」

彼前4:19 所以,照上帝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為善,將自己的靈魂交給那信實的造物主。

 


[1] 經文沒有明確記述以色列眾支派甚麼時候膏抹押沙龍,但相信是當押沙龍密謀叛變時,曾派出密使走遍以色列各支派,成功說服了他們支持押沙龍作王。參撒下15:10。

[2] 在《撒下》14章記載約押找來了一個提哥亞的婦人去到大衛面前,希望以一個編造的故事說服大衛,讓流亡在外的押沙龍能返回耶路撒冷。當大衛識穿婦人其實是約押所差來的,婦人回答說:「我敢在我主我王面前起誓:我主我王所說的一切不偏左右,這是王的僕人約押吩咐我的,這一切話是他放在婢女口中的。王的僕人約押做這事,為要扭轉局面。我主的智慧卻如上帝使者的智慧,能知地上一切的事。」(撒下14:19-20)可見大衛當時能分辨一個人在說事實還是編故事。

[3] 《撒下》10 章記載亞捫王拿轄的兒子哈嫩因羞辱大衛派去的使者,最後被大衛攻打及戰敗。估計朔比後來接續哈嫩成為了亞捫人的領袖。

[4] 瑪吉就是在大衛恩待米非波設之前,照顧著米非波設的人。參撒下9:4-5。

[5] 羅伯特‧范諾伊(J. Robert Vannoy)著,《房角石聖註釋叢書:撒母耳記》,頁516。從大衛在臨死前囑咐所羅門說要繼續恩待巴西萊的眾兒子,估計金罕其實就是巴西萊的兒子。參王上2:7。


分享至你的: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