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下》16:23-17:29主要記載戶篩破壞亞希多弗的計謀,並隨即通知大衛要逃避押沙龍的追捕;而亞希多弗因自己的計謀被拒而自縊;最後,因多人幫助報信者,大衛成功逃至瑪哈念,並且有人前來給大衛送上物資。
1)試比較亞希多弗的計謀和戶篩的計謀,為甚麼押沙龍認為戶篩的計謀更好?怎樣理解17:14這一節的意思?
2)試比較押沙龍陣營和大衛陣營的人,我們可從中學到甚麼屬靈的功課?
今段經文主要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從16:23開始,是承接上一章押沙龍進駐耶路撒冷後,想要鞏固自己的王位,於是分別從亞希多弗和戶篩的口中,取得推翻大衛的方法。後半部分的經文從17:15開始,講述押沙龍要追殺大衛這消息怎樣藉不同人物的協助而傳給大衛。以下是今章的經文的大綱以及倒影結構:
16:23 那時亞希多弗所出的主意好像人從上帝求問得來的話一樣;他給大衛,給押沙龍所出的一切主意,都是這樣。
17:1亞希多弗對押沙龍說:「請讓(1 )我挑選一萬二千人,今夜(2 )【我】起身追趕大衛。
17:2 (3 )我必趁他疲乏手軟的時候追上他,(4 )【我】使他驚惶。跟隨他的眾百姓必都逃跑,(5 )我就只殺王一個人。
17:3 (6 )我必使眾百姓都歸順你,正如眾人歸順你所追殺的人一樣,眾百姓就都平安無事了。」
17:4 這話在押沙龍和以色列眾長老的眼中都看為好。
17:5 押沙龍說:「把亞基人戶篩也召來,我們也要聽他怎麼說。」
16:23說亞希多弗所出的主意猶如來自上帝的話一樣,是指他「料事如神」,所出的主意都「事在必成」,以致他在求問者的心目中擁有像上帝那樣高的地位。而他這次給押沙龍出的主意是趁大衛疲乏之際,以極速的部署去殺他一個措手不及。他建議讓他當晚帶12,000兵,就能輕易將大衛一人殺死(17:1-2),那麼跟隨他的人自然就會歸順押沙龍(17:3)。這建議在押沙龍和以色列眾長老的眼中都看為好(17:4),但押沙龍卻竟然說想聽聽戶篩的意見才下決定!(17:5)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押沙龍喜歡聽別人奉承和吹捧自己的話(從上一章他對戶篩那番合乎自己心意的話甚為受落,以致貿然接受了戶篩的投誠可見),但這次亞希多弗的建議卻多次以「我」(亞希多弗自己)為主角,意味著押沙龍在整個行動中沒甚麼角色,連群眾歸順押沙龍都得靠亞希多弗來成就,這對押沙龍來說,當然不是「良謀」,於是要向戶篩尋問意見。
17:6 戶篩到了押沙龍那裏,押沙龍向他說:「亞希多弗說了這樣的話,我們要照他的話做嗎?若不可,你就說吧!」
17:7 戶篩對押沙龍說:「亞希多弗這次所出的主意不好。」
17:8 戶篩又說:「(1, 2 )你知道(אַתָּ֣ה יָ֠דַעְתָּ;你x2),(3 )你父親和他的人都是勇士,他們心裏惱怒,(i )如同田野中失去小熊的母熊一樣;而且(4 )你父親是個戰士,必不和百姓一同住宿。
17:9 看哪,他現今或藏在一個坑中或在別處,若我們有人首先被殺,聽見的必說:『跟隨押沙龍的百姓被殺了。』
17:10 雖(ii )有勇士膽大如獅子,他的心也必定融化,因為全以色列都知道(5 )你父親是英雄,跟隨他的人都是勇士。
17:11 依我之計,要把(iii )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的以色列眾人,從但直到別是巴,聚集到(6 )你這裏來,由(7 )你親自率領他們出戰。
17:12 我們到他那裏,在任何地方遇見他,就突然臨到他,(iv )如同露水滴在泥土上。這樣,他和所有跟隨他的人,一個也不留。
17:13 他若撤退到一座城,(v )以色列眾人必帶繩子去那城,把城拉到河裏,甚至連一塊小石子也找不到。」
戶篩的建議剛好與亞希多弗的相反,他主張要先召集全以色列民,待他們都到押沙龍那裏聚集,押沙龍就親自率領全軍,殺盡大衛和他的跟隨者。下表把他們對押沙龍的建議作比較:
獻計者 | 亞希多弗 | 戶篩 |
領軍者 | 由亞希多弗領軍 | 由押沙龍親自領軍 |
部署 | 迅速(今夜就起身追趕大衛,趁他疲乏手軟的時候追上他。) | 緩慢(從但直到別是巴,召集全以色列民;表面上是要穩操勝券,其實是為了給大衛更多時間逃命。) |
帶兵數目 | 一萬二千人 | 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的以色列眾人 |
對大衛戰鬥力的評價 | 低(他正疲乏手軟,能使他驚惶。) | 高(全以色列都知道你父親是英雄,跟隨他的人都是勇士。) |
所殺的對象 | 只殺王一個人。 | 殺大衛和所有跟隨他的人,一個都不留。 |
結果 | 這話在押沙龍和以色列眾長老的眼中都看為好。 | 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都說:「亞基人戶篩的計謀比亞希多弗的更好!」 |
押沙龍看戶篩的建議比亞希多弗的更好,筆者認為這跟戶篩計謀裏的論點以及他高超的演說技巧有關。首先,戶篩所說的論點極有說服力,因為:1)戶篩建議從但到別是巴召聚以色列全軍,這讓剛自立為王的押沙龍一嘗統領全以色列的滋味,進一步穩固自己的王位;2)以全軍姿態去進攻,估計可讓對自己信心不足的押沙龍覺得勝券在握;3)以聲勢浩大的方法殺盡敵方的一兵一卒,既好展示押沙龍的威風,也能確保斷絕後患,因為押沙龍大概未必有信心所有原本跟隨大衛的人都會欣然歸順自己。
不但如此,戶篩為加強他計策的說服性,他在演說時用了一些技巧是值得我們注意的:1)他先指出亞希多弗的建議不妥(17:7-10),然後才說出自己的看法(17:11-13),提高聽者對自己意見的接受程度;2)戶篩用了五個非常生動和圖像化的比喻(見引文所標示的iv)來帶出他的各個論點,讓聽者易於想像所描述的情景,加強了各個論點的真確性;3)戶篩刻意用了七個「你」(按照原文計算)去推崇押沙龍作為這次行動的最關鍵人物,讓他盡顯威勢。可以說,戶篩的建議非常迎合押沙龍那種喜愛炫耀、自我中心的性格!雖然戶篩的真正目的是要為大衛拖延時間,好讓大衛和他的跟隨者在押沙龍出兵前有足夠時間脫險,然而戶篩以出色的演說技巧,成功地掩飾了他的目的,並讓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都認為:「亞基人戶篩的計謀比亞希多弗的更好!」(17:14a)
17:14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都說:「亞基人戶篩的計謀比亞希多弗的更好!」這是因為耶和華定意破壞亞希多弗的良謀,為的是耶和華要降禍給押沙龍。
17:14是一節充滿神學性的經文,作者在此要指出,押沙龍和以色列眾人之所以認為戶篩的主意更好,背後是耶和華的掌權,為要降禍給押沙龍。這可說是其中一個「人的自由意志」與「上帝主權」同時並存的聖經例子[1],不過筆者認為作者的意思並非要讀者在這方面作神學討論,而是要凸顯另一個神學主題:在16:23早就說明亞希多弗的話在人看來猶如從上帝求問得來一樣,而且按照事情的發展,他的計謀的確更有機會打敗大衛。但從押沙龍最後沒有採納亞希多弗的建議,反映出押沙龍最想聽和採納的,並非一些來自上帝的心意,而是一些能夠滿足自己虛榮心的話語。換句話說,17:14的神學信息,其實是要指出押沙龍將要受懲罰的緣由是因為他對上帝的輕視和拒絕,這也為下一章上帝要成就祂降禍給押沙龍的旨意鋪路。
今段經文的下半部分主要是關於「戶篩透過祭司派人在當夜通知大衛,成功讓他和他的跟隨者躲避押沙龍的追殺,並有人前來為大衛送上物資。」但經文不是這樣簡單地交代事情的發展,而是用上十五節經文的篇幅去記述當中的每個細節,可見作者要透過這段記載去帶出一些重要的信息。當中主要描述的不是押沙龍和大衛,而是他們兩個陣營中的不同人物,因此筆者現以下表把17:15-29中所記的各人物和他們的處事,按照他們在經文裏的出現次序列出。
出場人物 | 押沙龍陣營的人和事 | 大衛陣營的人和事 |
戶篩 | (表面上是投誠押沙龍,但所出的計謀其實是在幫助大衛) | 通知二位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解釋亞希多弗和自己的主意,並吩咐他們要急速派人去告訴大衛,叫他當夜務必過河,免得王和所有跟隨他的百姓都被吞滅。(17:15-16) |
約拿單和亞希瑪斯 | 在隱‧羅結耐心等候消息。(17:17a) | |
一個婢女 | 從城裏出來,通知約拿單和亞希瑪斯,讓他們去報信給大衛王。(17:17b) | |
一個僮僕 | 看見約拿單和亞希瑪斯,就去告訴押沙龍。(17:18a) | (這時約拿單和亞希瑪斯急忙離開,跑到巴戶琳一個人的家裏。那人院中有一口井,他們就下到那裏。)(17:18b) |
巴戶琳的一個婦人 | 婦人用蓋蓋上井口,又在上頭鋪上碎麥,事情就沒有洩漏。(17:19) | |
押沙龍的僕人 | 押沙龍的僕人來到婦人的家……僕人搜尋,卻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了。(17:20) | (婦人對他們說:「他們過了河了。」……他們走後,二人從井裏上來,去告訴大衛王。他們對大衛說:「亞希多弗出這樣的主意要害你,你們起來,快快過河。」)(17:21) |
17:15-16記載戶篩迫切地告知兩位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有關亞希多弗的計謀,叫他們盡快通知大衛(正如之前大衛所吩咐他的,見15:35- 36)。因為戶篩不肯定押沙龍會否接納自己的主意,還是仍然按亞希多弗的建議而行,當夜就去追捕大衛,於是他把自己和亞希多弗的兩個主意都告訴大衛(17:15-16)。最後,這消息成功傳給了大衛,也讓他和跟隨者脫險,當中協助傳遞消息的人包括:戶篩、撒督和亞比亞他二位祭司、一名婢女、一名婦人、以及約拿單和亞希瑪斯(17:17)(他們是兩位祭司之子,見15:36)。其中要值得一讚的是有勇有謀的約拿單和亞希瑪斯,他們二人一直在城外隱‧羅結(靠近大衛城南端外圍的一口水泉)耐心等候消息,但當收到消息後他們就迅速行動,從隱‧羅結越過橄欖山,跑到東北方的巴戶琳那裏。而當被押沙龍的僕人發現了行蹤,他們又懂得隨機應變,藏在井裏避過押沙龍僕人的搜尋(17:18),最終成功脫險報信給大衛。
相比之下,押沙龍的一個僮僕和押沙龍的僕人在通報和處事上則較為遜色。那僮僕在隱‧羅結看見他們(וַיַּ֤רְא אֹתָם֙ ),這可能指除了約拿單和亞希瑪斯,也包括該名通風報信的婢女!因為緊接著的經文說他們二人(שְׁנֵיהֶ֨ם )急忙離開(而不是說「他們」)。按原文可以猜測,那僮僕在通知了押沙龍之後(17:18),押沙龍只派僕人去追約拿單和亞希瑪斯(17:20),而沒有派人去查探那婢女背後的主人是誰(雖然經文刻意不提是誰指使那婢女,但可以推斷應是兩位祭司),或許那僮僕只匯報了約拿單和亞希瑪斯的出現而未有提及婢女,又或是押沙龍所派的僕人沒有積極跟進。這雖然只是一個估計,但經文的確沒有記載押沙龍對祭司或戶篩有任何懷疑,而他的僕人到了收藏約拿單和亞希瑪斯的婦人家裏搜尋,尋找不果就回到耶路撒冷去了(17:20)。這一方面反映出押沙龍的僕人沒有仔細查探敵人的本事,也反映出他們未有為押沙龍著緊或盡力辦事。簡言之,經文描寫大衛陣營的戶篩、兩位祭司、那名婢女以及約拿單和亞希瑪斯等人都盡心盡力、為王設想、辦事效能高,而相比之下,押沙龍陣營的人則有欠積極和沒有盡力為押沙龍設想。
接著的經文記載一名婦人把通風報信的約拿單和亞希瑪斯兩人收藏起來,瞞過了押沙龍的僕人,然後再放二人離去。按照本文一開始指出的17章經文倒影結構,這段記載正是17章的核心。而這婦人收藏二人的記載與《約書亞記》2章有關喇合收藏以色列探子的故事非常近似,現以下表指出當中的平行之處。
收藏的人 | 喇合(耶利哥的妓女) | 沒有名字(婦人) |
匿藏的人 | 二人(沒有記載名字) | 二人(約拿單和亞希瑪斯) |
匿藏的位置 | 近耶利哥城牆的房子 | 巴戶琳的一口井 |
他們的目標 | 為要向約書亞和以色列民匯報消息 | 為要向大衛匯報消息 |
收藏方法 | 把他們藏在她擺列在屋頂的亞麻梗中。 | 他們躲在井裏。婦人用蓋蓋上井口,又在上頭鋪上碎麥,事情就沒有洩漏。 |
婦人的謊言 | 「那兩個人確實到我這裏來過,他們從哪裏來,我卻不知道。天黑、要關城門的時候,他們就出去了。他們往哪裏去我也不知道。你們趕快去追他們,就必追上。」(書2:4-5) | 婦人對他們說:「他們過了河了。」(17:20) |
追尋他們的人 | 那些人就往約旦河的路上追趕他們,直到渡口。追趕他們的人一出去,城門就關了。 | 僕人搜尋,卻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
日後的結果 | 以色列民將要奪取耶利哥城,而耶利哥王的政權將要倒下。 | 押沙龍的政權將要倒下,大衛將會重奪耶路撒冷! |
巴戶琳的婦人與喇合的故事這兩個記載非常相似,筆者認為大概是作者刻意使用的一種文學手法,以模仿喇合故事去指出正如喇合收藏和放走兩位探子帶來耶利哥城的倒下,巴戶琳的婦人所收藏和放走兩位信差最終同樣會帶來押沙龍政權的敗亡!這個中心主題跟之前17:14所指的吻合:耶和華要降禍給押沙龍。看來作者是想讀者帶著押沙龍將要敗亡的這個期待,來讀今章以及接下來的經文。
在巴戶琳婦人事件之後,經文接續記述一些屬押沙龍和屬大衛陣營的人。筆者繼續按照他們的出場次序,以下表列出經文對他們的記載以及他們的為人處事。
出場人物 | 押沙龍陣營的人和事 | 大衛陣營的人和事 |
亞希多弗 | 見自己的計謀不被押沙龍接納,於是備上驢,動身歸回本城,到了自己的家。他留下遺囑給他的家,就上吊死了,葬在他父親的墳墓裏(17:23) | |
跟隨押沙龍的以色列眾人 | 押沙龍和跟隨他的以色列眾人也都過了約旦河。(17:24b) | (大衛到了瑪哈念)(17:24a) |
亞瑪撒 | 接受押沙龍立自己作元帥,取代約押,沒有顧念自己和約押畢竟也有血緣的關係[2]。(17:25) | |
亞捫族的拉巴人拿轄的兒子朔比[3] | (押沙龍和以色列人安營在基列地。)(17:26) | 大衛進入瑪哈念時,這三人帶著被褥、盆、瓦器,還有小麥、大麥、麥麵、烤熟的穀穗、豆子、紅豆、炒豆、蜂蜜、奶油、綿羊、奶餅,供給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吃,因為他們想:「百姓在曠野中,必定又飢渴又疲乏。」(17:27-29) |
羅‧底巴人亞米利的兒子瑪吉[4] | ||
羅基琳的基列人巴西萊[5] |
在押沙龍的陣營中,最值得我們留意的就是亞希多弗。亞希瑪斯和約拿單把亞希多弗的主意通知大衛,於是當夜大衛和他的所有跟隨者都安全過了約旦河(17:21-22)。這讓我們知道押沙龍並未有採納亞希多弗的主意,讓他當夜立即率領12,000兵去追殺大衛。而亞希多弗因見自己的計謀不被接納,就備上驢,動身歸回本城[6]。他到了自己的家,留下遺囑給他的家,就上吊死了,葬在他父親的墳墓裏(17:23)。經文這樣詳細地記載他的死因和安葬,彷彿在告訴讀者他的自縊並非出於一時衝動,而是因著一種徹底的失敗或絕望而去仔細安排好自己的身後事。對亞希多弗來說,自己的意見被拒絕是對他極大的侮辱!這一方面反映出亞希多弗其實與押沙龍一樣,自視甚高,甚至真的以為自己的話猶如16:23所說有上帝那樣的權威(自大),以致容不下別人對自己一次的不認同(自卑)!其實他如果不是介懷別人是否看自己如上帝一樣,而是懂得謙卑地看自己的位分,他大概會看到押沙龍所拒絕的,其實不是自己而是上帝!無論如何,他這樣做對王位還未穩固的押沙龍來說毫無好處,反映出亞希多弗並非一心一意地為王著想,而是為要讓人抬舉自己,滿足自己被人尊崇的慾望。另一方面,押沙龍沒有處理亞希多弗在意見被拒後的期望落差,反映押沙龍的行事為人並不懂得顧及他人的感受,亦沒有珍惜亞希多弗這個人的謀略和才幹。
17:24和17:27這兩節的開頭均說「大衛到了瑪哈念」,兩節的這個話在中文翻譯雖然一樣,但在原文其實不同。前者17:24是以完成式去記載大衛進入了瑪哈念(וְדָוִ֖ד בָּ֣א מַחֲנָ֑יְמָה),而後者17:27則是以一個分詞,去重述當大衛進入瑪哈念時(וַיְהִ֕י כְּב֥וֹא דָוִ֖ד מַחֲנָ֑יְמָה )的情況,所以這並非指大衛入城兩次。而最值得留意的是,「瑪哈念」這個地名在原文的意思是「兩個陣營」!瑪哈念在之前已多次出現,並往往在《聖經》裏反映著當時有兩個勢力或陣營正在對壘[7]!也就是要提醒讀者去預計押沙龍和大衛的雙方陣營將要較量(這正是下一章經文的故事發展)。而作者特意要在17:27-29重述大衛到達瑪哈念時有三位支持者為他送來物資,這不但反映大衛人脈甚廣,更反映出大衛的支持者與大衛本人有十分相似的特質:這三人不但慷慨地帶了許多物資(十四種)送給大衛,作者更特意要指出他們背後的想法,是因為覺得「百姓在曠野中,必定又飢渴又疲乏」,所以就前來支援!可見雖然他們三人分別來自不同的地方,但各人都是非常「顧及他人的需要」!這與大衛之前面對押沙龍選擇不戰而離開耶路撒冷一樣,都是為要顧念城內的百姓(見15:14大衛就對耶路撒冷所有跟隨他的臣僕說:「起來,我們逃吧!否則,我們來不及逃避押沙龍。要快點離開,免得他很快追上我們,加害於我們,用刀擊殺城裏的人。」)另外,之前大衛亦曾對剛前來投誠的以太解釋當時跟隨自己的利弊(見15:19-20)。換句話說,大衛的行事為人往往都先為別人的好處著想而不是先顧及自己的利益!而他這種可貴的性情,原來也能夠在他陣營的人的生命中找到!
今段經文講述上帝透過戶篩破壞亞希多弗的計謀,讓押沙龍未能追殺大衛去鞏固自己的王位。然而弔詭的是,亞希多弗給人出的主意雖然好像人從上帝求問而來的旨意一樣,但是押沙龍卻沒有看重,他認為戶篩出的主意比亞希多弗出的更好!可見押沙龍是徹底地輕看上帝的話,甚至他在敵擋上帝和祂的受膏者(衡量各種追殺大衛的計謀)。經文對押沙龍的所作所為毫不客氣,分別直指上帝要降禍去懲罰他,並在今段經文的中心以一個翻版「喇合故事」的手法去預示押沙龍的政權將要像耶利哥城一樣倒下。這表示抵擋上帝、多行不義的政權始終也會有倒下的一天!
當今段經文預示押沙龍的政權將要倒下,大衛將要再次進入耶路撒冷,奪回他的王位,這就好比《聖經》裏都有記載到主耶書亞將要再來作王掌權一樣,地上所有的權勢都要過去,只有彌賽亞(基督)的國度存到永遠!(另參7:13「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國度的王位,直到永遠。」)今段經文記載押沙龍和大衛雙方陣營的人,他們的生命和性情都正好反映著自己所支持的王!那麼,我們作為彌賽亞陣營的一員,有否活出像彌賽亞(基督)一樣的生命?要是我們都屬基督、是天國的子民,就要好好問自己有沒有時刻活出像大衛和耶書亞一樣的性情,是否會先考慮和顧及別人的需要和好處,而不是像押沙龍或亞希多弗那樣自我中心、愛受從人而來的榮耀、活著只是為要滿足自己的慾望等等。求聖靈光照我們的生命,讓我們既深信上帝的國度最終必然得勝,現在就要站穩在耶書亞的陣營裏,盡心、盡意、盡力去愛上帝,為上帝設想,也為他人設想,時刻活出一種反映著上帝愛人和顧念人的性情,屬基督陣營的生命質素!阿們。
[1]人身處受時空限制的世界裏,所作的決定和意向必然有限制,但與此同時,人的決定和意向卻也可以成就無限的上帝想要達成的計劃。從耶書亞(耶穌)怎樣被人厭棄、出賣和殺害,但最終卻能成就上帝對人類的救贖就可見一斑。
[2] 17:25詳細交代了亞瑪撒與約押之間的關係。亞瑪撒是以實瑪利人以特拉的兒子。以特拉曾與拿轄的女兒亞比該親近;這亞比該與約押的母親洗魯雅是姊妹。換句話說,亞瑪撒與約押是不合法的表兄弟關係。而亞瑪撒欣然接受了元帥的官職去取代約押,沒想到之後約押和他見面問安時,就趁他不為意時殺了他(20:9-10)。
[3]撒下10:1-2記載大衛因著與亞捫王拿轄有交情,所以想向拿轄的兒子哈嫩表示友好,但因哈嫩的不敬而導致兩方戰爭。估計朔比應該是拿轄的另一個兒子(或孫子)。
[4]參撒下9:4,瑪吉曾經收留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
[5]巴西萊是一位年過八十的大富翁,他在之後19:31-32再次出現,指他對王非常敬重。
[6]亞希多弗的本城是基羅(參15:12),位於大衛城西南方不太遠處,是現代耶路撒冷最南端的地方。
[7]兩個陣營的例子:五經中的雅各和拉班,較早前的伊斯波設與大衛,或押尼珥與約押等等。
耶書亞研經中心 版權所有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