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迎接我們的王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19-5-25)《撒母耳記下》5:17-6:23查經摘要(31)

(圖為「大衛在約櫃面前跳舞」;參《撒下》6:14; background photo by James J. Tissot [1896-1902], gouache on board, in the Jewish Museum, New York, through Jesuswalk.com

撒下5:17-6:23是關於大衛兩次戰勝非利士人以及兩次把約櫃接回耶路撒冷的經過。試討論:從大衛第二次成功地把約櫃接回耶路撒冷這件事,我們可以領悟甚麼屬靈教導?

 

非利士人與約櫃曾有的關連

今段經文的重點是大衛兩次把約櫃運回耶路撒冷,第一次失敗,第二次成功。作者在敘述運送約櫃的事件之前,先敘述大衛兩次戰勝非利士人,似乎想指出這兩個敘事是相關的。事實上,約櫃之所以要被運回,正是源於之前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的一場戰爭(參撒上4)。當時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把約櫃從示羅抬到以色列人的營地以便以謝,以為只要約櫃到了營中他們就必然會戰勝,結果卻是大敗,不但他們二人死亡,約櫃更被非利士人擄走(參撒上5-6)。雖然之後非利士人把約櫃送回以色列地,但約櫃卻從此停留在基列‧耶琳(參撒上7:1-2)[1],直到今段經文才描述大衛把約櫃接回耶路撒冷。

 

大衛兩次戰勝非利士人

撒下5:17-25描述兩場大衛與非利士人的戰爭,這9節經文當中沒有提及雙方的軍力或打仗的經過,只簡述了兩場戰事的始末,而當中有一個相似的模式,就是兩場戰事均可分為四個階段:1) 非利士人主動攻打以色列人;2) 大衛求問耶和華;3) 耶和華回應並且親自出戰;4) 非利士人戰敗。詳見下表(表1):

階段第一場戰爭第二場戰爭
1. 非利士人主動攻打以色列人5:17 非利士人聽見大衛受膏作以色列王,非利士眾人就上來尋索大衛
5:18 大衛聽見了,就下到堡壘去。非利士人來了,散佈在利乏音谷[2]
5:22 非利士人又上來,散佈在利乏音谷
2. 大衛求問耶和華5:19 大衛求問耶和華說:「我可以上去攻打非利士人嗎?你將他們交在我手裏嗎?」……5:23 大衛求問耶和華。……
3. 耶和華回應並且親自沖破敵人、在以色列人前頭攻打敵人5:19 ……耶和華對大衛說:「你可以上去,我必將非利士人交在你手裏。」
5:20 大衛來到巴力‧毗拉心,在那裏擊敗了非利士人。他說:「耶和華在我面前沖破敵人,如水沖破一樣。」因此他稱那地方為巴力‧毗拉心。
5:23 ……耶和華說:「不要直上,要繞到他們後頭,從桑樹林對面攻打他們。
5:24 你聽見桑樹梢上有腳步的聲音,就要急速前去,因為那時耶和華已經出去,在你前頭攻打非利士人的軍隊了。」
4. 非利士人戰敗5:21 非利士人把偶像拋棄在那裏,大衛和他的人拿去了。5:25 大衛就遵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去做,攻打非利士人,從迦巴直到基色

作者在敘述這兩次戰爭時,都刻意淡化了「人」(大衛/以色列人)在當中的角色或參與程度。即使是大衛,經文也只記載他「求問」和「遵照耶和華的吩咐」,很明顯作者是要藉此突出一個主題:「上帝才是替以色列民爭戰並打敗非利士人的那位!」此外,要留意這兩場戰爭又包含兩個重點:第一場戰爭,上帝不但撃敗了敵人,更使敵人拋棄了自己的偶像(5:21);而第二場戰爭,則是強調當上帝要臨在時,祂要走在子民的前面,而子民必須走在祂的後面(5:24)。這兩個重點都跟接著大衛兩次運送約櫃所蘊藏的信息相關,下文再論述。

 

大衛第一次運送約櫃

大衛定都於耶路撒冷並擊敗了非利士人之後,就著手準備把約櫃接回大衛城[3]。從大衛的運送隊伍可見他非常看重上帝的約櫃,因為「這約櫃是以坐在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的名所命名的」(6:2),它如同是上帝的寶座,所以迎接約櫃就好像是迎接上帝,是一件非常神聖的事。大衛從以色列民中挑選了三萬人出來成為運送隊伍,一群人浩浩蕩蕩去到巴拉‧猶大(即基列‧耶琳)[4],要把約櫃從亞比拿達的家裏接回來。約櫃被放在一個新車上,由亞比拿達的兒子烏撒和亞希約[5]趕車,當時大衛和以色列全家在耶和華面前,隨著松木製造的各樣樂器[6]和琴、瑟、鼓、鈸、鑼跳舞。(6:1-5)

然而,運送隊伍在途中卻發生事故,導致這次運送約櫃的任務失敗:

到了拿艮的禾場,因為牛失前蹄,烏撒就伸手扶住上帝的約櫃。耶和華的怒氣向烏撒發作;上帝因這冒犯在那裏擊打他,他就死在那裏,在上帝的約櫃旁。大衛因耶和華突然衝出撞死烏撒就生氣,稱那地方為毗列斯‧烏撒,直到今日。那日,大衛懼怕耶和華,說:「耶和華的約櫃怎可到我這裏來呢?」於是大衛不願將耶和華的約櫃接進大衛城他自己的地方,卻轉送到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中。(6:6-10)

禾場是一個碾禾的地方,通常是一塊平地,不會是凹凸不平的,所以照常理牛不會因絆倒而「失前蹄」(原文是 שָׁמַט [7],《和修》加了註腳「或譯『驚跳』」,意思指動物受到突如其來的外在威脅時所出現的一種本能反應導致約櫃可能因此跌下;然而當時的運送過程一直十分順利,所以牛突然驚跳,實屬極不尋常的事,但經文沒有交代背後的因由),牛失前蹄以致烏撒伸手扶住約櫃而被上帝擊殺,這個事故起初令大衛很生氣,之後他卻變得懼怕,不願馬上接回上帝的約櫃,於是把約櫃送到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中。

經文說明烏撒的舉動是「冒犯」(6:7),指的是他不應以手觸碰約櫃。因為按照《民數記》的記載,如要移動約櫃,先要由祭司用幔子遮蓋,然後用槓穿上,之後由利未支派哥轄的子孫來抬,而抬的人既不可摸聖物,也不可觀看,否則會死亡。(參民4:5-20)大衛事後應該有反省過這個事故的原因,因為《歷代志上》提到這件事故時,指大衛明白到這是由於自己沒有安排利未人抬約櫃之故:「因為你們【祭司/利未人】上一次沒有抬這約櫃,並且我們沒有按規矩求問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所以他衝出來攻擊我們。」(代上15:13)

 

大衛第二次運送約櫃

耶和華的約櫃停在迦特人俄別‧以東家中三個月,耶和華賜福給俄別‧以東和他的全家。有人告訴大衛王說:「耶和華因約櫃的緣故賜福給俄別‧以東的家和一切屬他的。」大衛就去,歡歡喜喜地將上帝的約櫃從俄別‧以東家中接上來,到大衛城裏。抬耶和華約櫃的人走了六步[8],大衛就獻牛與肥畜為祭。大衛穿著細麻布以弗得,在耶和華面前極力跳舞。這樣,大衛和以色列全家歡呼吹角,將耶和華的約櫃接了上來。(6:11-15)

這次的運送方式跟上一次最大的不同是,他們不再將約櫃放在車上,用牛來拉,而是吩咐人去抬約櫃;而且「抬耶和華約櫃的人走了六步,大衛就獻牛與肥畜為祭。」對此我們可以理解大衛這個獻祭的舉動有為子民贖罪的意義。也就是說,他們惟恐這次運送的過程再有上帝不喜悅的地方,所以先祈求上帝的饒恕以及沿途的庇護(有點像約伯常常按著兒子的數目向上帝獻燔祭,因為他「恐怕我的兒子犯了罪,心中背棄上帝。」參伯1:5)對比上一次的運送過程那種沿途興高采烈地奏樂的陣勢,大衛這次明顯多了一份恭敬和謹慎。最後,大衛和以色列全家歡呼吹角,將耶和華的約櫃接了上來,安放在大衛為它搭的帳幕中。(6:15、17)

 

大衛運送約櫃的失敗與成功

如本文開始所述,大衛這次運送約櫃的原因跟《撒上》4-6章描述以色列戰敗給非利士人以致約櫃被擄的事件有關。而今段經文描述大衛第一次運送約櫃的過程,期間一些情節跟之前那次約櫃被非利士人擄走和送回的敘述有一些共通的元素,現以下表列出(表2):

 以色列人戰敗,約櫃被非利士人擄走和送回(撒上4-6大衛第一次運送約櫃(撒下6
共通元素祭司非利士人以色列民大衛
運送方法(手抬/放車上,用牛拉)以色列人把約櫃抬到以便‧以謝,祭司何弗尼和非尼哈與約櫃同去。(撒上4:4)上帝因約櫃降災非利士人,他們於是造了一輛新車,把約櫃放在車上,用兩頭哺乳的母牛把車拉回以色列地。(撒上 6:7-8) 以色列人把約櫃從亞比拿達的家裏抬出來放在新車上,亞比拿達的兒子烏撒和亞希約趕車。(撒下 6:3)
子民看見約櫃歡喜約櫃到了以色列營中,全以色列就大聲歡呼,連地都震動。(撒上 4:5) 伯‧示麥人舉目看見約櫃,就歡歡喜喜地迎見它。(撒上 6:13)大衛和以色列全家在耶和華面前,隨著松木製造的各樣樂器和琴、瑟、鼓、鈸、鑼跳舞。(撒下 6:5)
運送過程(順利/意外) 牛直行大路,在往伯‧示麥的一條大道上,一面走一面叫,不偏左右,直到伯‧示麥的地界。(撒上 6:12) 到了拿艮的禾場,因為牛失前蹄,烏撒伸手扶住約櫃。(撒下 6:6)
降禍約櫃被擄去,何弗尼和非尼哈也都被殺了。(撒上 4:11)非利士人把約櫃放進大袞廟,一連兩天大袞仆倒在約櫃前,臉伏於地大袞的頭和兩手折斷,耶和華的手重重擊打非利士人,使他們死亡或生痔瘡。(撒上 5:2-6)耶和華擊殺伯‧示麥人,因為他們觀看他的約櫃。他擊殺了百姓七十人。百姓因耶和華大大擊殺他們,就哀哭了。(撒上 6:19)耶和華的怒氣向烏撒發作;上帝因這冒犯在那裏擊打他,他就死在那裏,在上帝的約櫃旁。(撒下 6:7)
因上帝降災而不願接收約櫃 亞實突人見這情況,就說:「以色列上帝的約櫃不可留在我們這裏,因為他的手重重擊打我們和我們的神明大袞。」(撒上 5:7)伯‧示麥人說:「誰能在耶和華這位聖潔的上帝面前侍立呢?這約櫃可以從我們這裏上到誰那裏去呢?」(撒上 6:20)那日,大衛懼怕耶和華,說:「耶和華的約櫃怎可到我這裏來呢?」(撒下 6:9)
停放約櫃(賜福)  基列‧耶琳人把約櫃抬到山上亞比拿達的家中,亞比拿達把兒子以利亞撒分別為聖,看守約櫃。(撒上 7:1)約櫃停在迦特人俄別‧以東家中三個月,耶和華賜福給俄別‧以東和他的全家。(撒下 6:11)
  1. 上帝對以色列人的要求高於非利士人

非利士人把約櫃擄走並放在大袞廟裏,以為可以藉此炫耀自己的神明大袞比耶和華更有能力,誰料大袞竟仆倒在約櫃前並四肢截斷,更甚者,約櫃所停留之處都為非利士人帶來災禍。於是他們不敢再保留約櫃,便商議出一個運送方法,就是把約櫃放在車上,不安排人去趕車,而是把車套在兩頭乳牛身上,讓牛自行走回以色列人之地。兩頭乳牛最後竟然不偏左右地一直走到伯‧示麥地,很明顯是出於上帝的工作,為要使約櫃能回到以色列地。

大衛第一次以牛拉車運送約櫃,或許是參照了非利士人的做法,但非利士人是外邦人,他們根本不知道上帝就運送約櫃的吩咐,所以上帝沒有追究他們用牛車運載約櫃。但以色列民是上帝的子民,他們領受了摩西的律法,《民數記》已清楚定明運送約櫃的方式,就是要利未人用手抬而不是放在車上,以牛來拉或由人來趕車。而牛在平路上無故驚跳可能是上帝要停止牛再前行,藉此提醒以色列人他們用錯了運送約櫃的方法,而烏撒因觸碰約櫃被上帝擊殺是因為他違反了上帝的吩咐(不可觸摸聖物,以免死亡;參民4:15),這反映他輕看上帝的態度,情況就如上帝擊殺伯‧示麥的人那樣,他們因擅觀約櫃,犯了上帝命子民不可觀看約櫃的吩咐(民4:20)。

  1. 不可把約櫃當作偶像

從上表可見,上帝降災給非利士人是先擊打他們的偶像,讓他們知道他們的神明只是死物,根本無法與永活的上帝相比;當上帝因約櫃而擊打他們,他們還未懂得怎樣處置約櫃,只知道把約櫃運到其他非利士城市,但約櫃所到之處都為那城的人帶來災禍,他們才不得不放棄約櫃,把它送回以色列地。上帝要藉此事讓外邦人知道約櫃不等同於他們所膜拜的偶像,約櫃是屬於上帝的聖物,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誰都不可以把它當作是死物一樣的偶像。

對於以色列民而言,上帝就怎樣運送約櫃定下了明確的指引,目的就是要他們不可把約櫃看成是一件普通的物件(伯‧示麥人所犯的錯誤),甚至把它看成是偶像(祭司何弗尼和非尼哈所犯的錯誤)。他們必需對它心存敬畏,而所謂敬畏,就是要按著上帝的吩咐去運送約櫃,與它保持距離,否則會招殺身之禍(就如伯‧示麥人、何弗尼和非尼哈所經歷的)!大衛第一次運送約櫃的隊伍的確陣容鼎盛,又奏樂又跳舞,就是人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極力地要榮耀上帝,然而上帝又豈是要求這些表面上的尊榮?祂要的是人謙卑聽命(參撒上15:22「聽命勝於獻祭」的教導),按照祂的話語去執行,這樣才是真正地尊崇祂,以祂為王。所以,當大衛知道自己犯了這個錯誤之後,他在第二次運送約櫃時,就嚴格遵照了《民數記》的吩咐,用人手把約櫃抬回大衛城。

  1. 上帝才是主角

事實上,作者刻意用了大衛這兩次運送約櫃的過程,來呼應之前大衛兩次戰勝非利士人的事件,因為兩段敘述都用了相同的字(見下表3)!很明顯是在提醒讀者這兩件事有相同的主題:上帝祂才是這兩件事的主角!祂為以色列人戰勝非利士人之後,現在祂(以約櫃為代表)要回到子民的當中,作他們的王!

第一場與非利士人的戰爭第一次運送隊伍
5:20 大衛來到巴力‧毗拉心,在那裏擊敗了非利士人。他說:「耶和華在我面前沖破(פָּרַ֨ץ敵人,如水沖破(פֶ֣רֶץ一樣。」因此他稱那地方為巴力‧毗拉心。6:8 大衛因耶和華突然衝出פָּרַ֧ץ撞死烏撒就生氣,稱那地方為毗列斯‧烏撒(פֶּ֖רֶץ בְּעֻזָּ֑ה,直到今日。
5:21 非利士人把偶像拋棄在那裏,大衛和他的人拿去了。6:3 他們將上帝的約櫃從山岡上亞比拿達的家裏抬出來,放在新車上;亞比拿達的兒子烏撒和亞希約趕這新車。
第二場與非利士人的戰爭第二次運送隊伍
5:24 你聽見桑樹梢上有腳步(צְעָדָה; pace, march的聲音,就要急速前去,因為那時耶和華已經出去,在你前頭攻打非利士人的軍隊了。」6:13 抬耶和華約櫃的人走了六步(צָעַד; march,大衛就獻牛與肥畜為祭。

在第一次戰勝非利士人之後,經文刻意提到「非利士人把偶像拋棄在那裏,大衛和他的人拿去了。」(5:21)是要指出上帝不單要沖破(פָּרַ֨ץ敵人,也要沖破敵人所倚賴的偶像。這正好對應大衛在第一次運送約櫃時,把約櫃放在車上,如同之前非利士人用自己對待偶像的方式去搬運約櫃(參撒上 6:8);而烏撒因為冒犯約櫃,於是上帝就要沖破(פֶּ֖רֶץ烏撒,如同祂怎樣沖破了敵人和偶像一樣!大衛對烏撒被上帝擊殺這事起初可能以為是上帝把烏撒(甚至自己)當作敵人,所以不敢再貿然接回約櫃,就把它放在俄別‧以東的家。及後當他知道上帝賜福俄別‧以東的全家,才明白原來上帝擊打的是「人把上帝當作偶像」這種心態,於是大衛就按照上帝所指定的運送方式去抬約櫃,最後「歡歡喜喜地將上帝的約櫃從俄別‧以東家中接上來,到大衛城裏。」(6:12)

在第二次跟非利士人爭戰時,上帝親自對大衛說出祂的戰略,就是以色列民要跟隨祂的帶領,祂要走在以色列人的前面,祂會讓子民聽到祂的腳步(צְעָדָה聲(從桑樹林發出的),於是「大衛就遵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去做,攻打非利士人,從迦巴直到基色。」(5:25)這是要對應大衛在第二次運送約櫃時,當抬約櫃的人向前行了六步(צָעַד就要停一停,就如同是上帝走在子民的前面(「六」可能跟《創世記》1-2章上帝六天工作後,第七天安息有關),而子民則跟在後面。整個運送過程於是順利進行,「大衛就獻牛與肥畜為祭。大衛穿著細麻布以弗得,在耶和華面前極力跳舞。這樣,大衛和以色列全家歡呼吹角,將耶和華的約櫃接了上來。」(6:13-15)

 

把約櫃接回耶路撒冷的屬靈意義

「大衛在耶和華面前獻燔祭和平安祭。大衛獻完了燔祭和平安祭,就奉萬軍之耶和華的名祝福百姓,並且分給以色列眾人,所有的百姓,無論男女,每人一個餅,一個棗子餅,一個葡萄餅。眾人就各自回家去了。」(6:17-19)

從以上經文可見,大衛在第二次運送約櫃時,擔起了祭司獻祭的角色。當時,他穿上了細麻布以弗得(6:14),也就是說,大衛沒有穿上王袍,他主動放下了王的身段,以祭司的身分去迎接約櫃回到耶路撒冷,像是向子民宣示:「上帝才是你們的王!」現在,大衛要代表子民擁立上帝為王,他「在耶和華面前獻燔祭和平安祭」(6:17),情況就有如當年撒母耳代表子民擁立掃羅為王,「又在耶和華面前獻平安祭」一樣(撒上11:15)。

當年掃羅因戰勝亞捫人而得到所有以色列民的認同,於是「撒母耳對百姓說:『來,我們到吉甲去,在那裏開始新的王國。』眾百姓到了吉甲那裏,在耶和華面前擁立掃羅為王,又在耶和華面前獻平安祭。」(撒上11:14-15)撒母耳所指的「新的王國」到底是甚麼?在他接著在吉甲的一番宣言就表明了出來:簡而言之,撒母耳奉耶和華的命為百姓立王的這個儀式,是確立了以色列會把「人間的君王制度」與「上帝作王管治的制度」融合,意思是以色列雖然會有一位人間的君王作為上帝的代表在地上治理和保護他們,但耶和華依然是以色列的神聖君王[9]!在這個制度下,整個以色列的群體,包括地上的以色列君王,都必須要順服在上帝的王權之下。當時撒母耳就這個新的王國作出斬釘截鐵的宣示:「其實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才是你們真正的王」;所以,雖然大衛已受膏作王,子民仍然要敬畏耶和華,誠誠實實地盡心事奉祂,不可偏離祂去隨從那些不能救人的虛無的神明,這樣上帝就會喜悅他們作自己的子民,反之,要是他們仍然作惡,他們和他們的王必一同滅亡(參撒上11:14-12:25)。

今段經文(戰勝敵人和接回約櫃)跟當年那個立王儀式的平行之處是:上帝兩次藉大衛救以色列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既是回應了子民要求立王的呼求,也成就了祂的應許,就是藉所立的君王救子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撒下3:18)。但兩者不同的是,我們知道掃羅在位時,他並沒有落實上帝所更新的君王制度,他妄自尊大、不斷高舉自己、沒有高舉那位真正在他們中間作王的上帝;相反,大衛懂得在上帝(和代表上帝同在的約櫃)面前謙卑自己,從他穿上祭司的細麻布以弗得,就可見他很清楚知道自己只是上帝與子民之間的代理人,在這個上帝要被擁立為王的儀式裏,他的角色是在上帝面前替子民獻祭、為子民祝福以及把餅分派給他們(象徵著這個立王的儀式後大家共享宴席的食物),好讓子民與上帝之間立約的關係得以重整和更新。

「這是在耶和華面前的。耶和華已揀選我,在你父和你父的全家之上,立我作耶和華百姓以色列的君王,所以我在耶和華面前跳舞,我也必更加卑微,自己看為低賤。至於你所說的那些使女,她們反而尊重我。」(6:21-22)

大衛沒有以王自居,而是穿上細麻布以弗得在上帝面前跳舞,其實是極其失身分的舉動,否則米甲也不會因此輕視他(6:16、20)。但從大衛對米甲的回應中,我們就知道大衛這個人間的君王是怎樣的甘願降卑,去高舉耶和華那位在天上的神聖君王。

大衛表明,他之所以能成為以色列的君王,完全不是因為他這個人有多了不起,而是出於上帝的揀選,所以在上帝面前,他不但不會去高舉自己,反而會更加卑微,把自己看為低賤。他相信,那些尊崇上帝的人,會因為他在上帝面前謙卑而尊重他;言下之意,只有那些不尊崇上帝的人(即米甲)才會輕視他。​經文最後補充的資料是「掃羅的女兒米甲,直到死的那日沒有孩子。」(6:23)這就意味著,米甲因為不尊崇上帝,所以得不到上帝的祝福(沒有後代)[10]

 

結語

今段經文描述約櫃時,作者特別提到「約櫃是以坐在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的名所命名的」,這提醒讀者約櫃所代表的是那位萬軍之耶和華(把敵人和偶像完全擊敗的主),所以子民不能以「拜偶像」的心態迎接祂!大衛第一次運送約櫃的過程失敗,意味著子民的君王還未願意回到子民當中,原因是子民還未懂得以正確的心態和合乎上帝心意的方式去迎接他們的王,從運送的牛車安排以至烏撒對約櫃的冒犯可見,他們對上帝仍存在著一種像非利士人那樣拜偶像的心態,既沒有遵從上帝藉摩西給他們的吩咐,也不尊重約櫃(上帝君王的身分和祂與子民所立的約)。而最可惜的是,帶領子民犯這些錯誤的往往就是祭司或君王,他們親手為子民帶來災禍。

當第二次約櫃成功地運送回到耶路撒冷,意味著萬軍之耶和華樂意回到祂的子民當中,而原因就是子民已預備好要迎接他們的王!當中關鍵的因素就是領袖(大衛)懂得在上帝面前謙卑自己,以僕人的身分服事,帶領子民遵從上帝的吩咐,高舉上帝為王。這次的運送不再只是要展示排場,而是眾人都以一份謙恭謹慎的心、帶著尊重約櫃(上帝君王的身分和祂與子民所立的約)的態度去迎接它,而最後分派祭物,則是要讓所有子民都經歷到上帝的祝福。

今天我們知道主耶書亞(耶穌)才是上帝所揀選的那位要治理祂百姓的君王(參路9:35)。他雖然是君王,卻是先謙卑自己,在地上以僕人的身分去服事上帝的子民,甚至甘願為了成就上帝的救恩而被釘死在人看為是羞恥的十字架上;因他這樣降卑,我們才能被遷入上帝的國度,有著上帝子女的名分。如果連我們的王都這樣在上帝面前謙卑自己,更何況是我們這群被稱為他名下的信徒呢?

在我們的信仰路上,我們都盼望上主臨到我們的中間,也會盼望祂的再來;但問題是,我們是否已經預備好去迎接祂呢?我們又是否懂得向大衛學習,知道自己在上帝面前,要「更加卑微,看自己為低賤」,所做的一切都只為要忠於祂對我們的呼召,而不是單單渴望祂來滿足我們生活的各樣需要?但願今段經文的信息成為我們的提醒,也成為我們生命的鼓勵和指引,盼望我們謹記和遵從上帝的教導,不再尋求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信靠主,而是以祂所喜悅的方式和心態去高舉祂、迎接祂和事奉祂,以致上帝樂意來到我們中間去建立他的寶座。阿們!

 


[1] 參查經摘要〈撒上4:1-22 摘要 (4)為甚麼上帝讓約櫃被擄走?

[2] 「利乏音」(רְפָאִֽים Rephaim)在原文是指一種聖經裏的巨人。「他們跟亞衲人一樣,也算是利乏音人רְפָאִֽים Rephaim),但摩押人卻稱他們為以米人。」(申2:11)「我們在那裏看見巨人,就是巨人中的亞衲族人。我們在自己眼中像蚱蜢一樣,而在他們眼中,我們也確是這樣。」(民13:33)所以,「利乏音谷」又被稱為「巨人谷」。在今段經文說非利士人散佈在利乏音谷,或許是以這個名字所含的意思去指出非利士人的軍隊很強大,如同巨人一樣。

[3] 約櫃代表著耶和華的同在,當時大衛為了接回約櫃而做的準備包括:搭建帳幕(6:17),建立聖樂團(6:5)等。

[4] 「巴拉‧猶大」也就是「基列‧耶琳」(撒上7:2)。另參代上13:6。

[5]  「亞希約」(אַחְיוֹ)可能就是亞比拿達的兒子以利亞撒(撒上7:1),也可能不是一個名字,因為它的原文可以解作「他的兄弟」。

[6] 「松木製造的各樣」(בְּכֹ֖ל עֲצֵ֣י בְרוֹשִׁ֑ים)在《歷代志上》的平行經文被譯作是「極力跳舞」(בְּכָל־עֹ֑ז וּבְשִׁירִ֤ים),「大衛和以色列眾人在上帝面前隨著詩歌、琴、瑟、鼓、鈸、號,極力跳舞。」(代上13:8)有學者認為《歷代志上》的希伯來文版本較能反映出當時的真實情況,因為「松木製造的各樣」與接著所描述的樂器並不吻合,例如:鈸和鑼都不是由松木製造。

[7] 原文 שָׁמַט 在《希伯來聖經》裏出現過9次,可譯作「容讓」(出23:11)、「豁免」(申15:2、3)、「拋下」(王下9:33出現了兩次;詩141:6)、「失去」(耶17:4)、「失前蹄」(撒下6:6;代上13:9)。可見這裏「失前蹄」的意思,是指牛作出如「驚跳」一樣的不尋常動作,導致約櫃有機會在車上鬆開而跌在地上。

[8] 這裏的「六步」,到底是指約櫃被抬起之後,抬的人走了六步,大衛就只獻了一次祭呢?還是指抬的人每走六步,大衛就獻祭,一直獻到約櫃被送到大衛城為止呢?學者沒有一致定論。如果採納前者,似乎是要指出當約櫃被抬而行了六步也沒有出事故,就表示這個方法是上帝所悅納的;如果採納後者,則似乎是要指出大衛對運送約櫃那種極度謹慎的態度,以致他要在沿途不斷獻祭,而這就意味著大衛要預備大量的祭牲來獻祭,是一個很浩大的工作。

[9] 學者羅伯特‧范諾伊就「新的王國」有非常精闢的論述。他指出當以色列眾長老要求像四圍列國一樣立王時(撒上8章),他們是厭棄了他們的君王耶和華,然而,撒母耳奉耶和華的命給百姓立掃羅為王時,他在立王儀式中表明了耶和華才是百姓真正的君王。參羅伯特‧范諾伊(J. Robert Vannoy)著,楊蓓蓓譯,《房角石聖經註釋叢書:撒母耳記》,405。

[10] 這可指上帝使她不能生育,又或大衛不再與她同房。


分享至你的: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