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會幕到基督的身體

從會幕到基督的身體

「安息日研經坊」(2018-03-10)五經中的耶書亞(出埃及記35:1-40:38)問題討論摘要(21)(作者:Herbert Chan)

圖為比例1:1大小的會幕和它的物件、祭司模型;位於以色列的亭拿國家公園裏;© Herbert Chan/Beit Midrash Yeshua

1. 今段經文以安息日條例開始,以建成會幕結束。安息日和會幕兩者有甚麼關係?而會幕與之後的聖殿又有甚麼關係?

2. 今段經文描述整個會幕的建造過程,既冗長又重複了之前有關會幕的經文,它對今天彌賽亞的身體(堂會、機構、團體)來說有甚麼意義?

 今段經文以安息日條例開始,以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所建成的會幕作結束。當中大部分內容都跟金牛犢事件之前那段有關怎樣建造會幕的經文類似(參出25至31章),而今段則主要是關於建造會幕的過程[1],兩段經文形成了以下的一個倒影結構:

A. 耶和華的榮耀停於西奈山、摩西上山(24:15-24:18)

B. 預備製作會幕、要以色列民甘心樂意奉獻禮物等吩咐(25:1-8)

C. 製作會幕及其物件、祭司衣服、使祭司成聖等吩咐(25:9-30:21)

D. 不可自製聖膏油和香、會幕物件的製作清單、製造會幕的工匠等吩咐(30:22-31:11)

E. 有關守安息日的條例(31:12-17)

X. 金牛犢事件、摩西代求、耶和華寬恕、安息日和守節、再造法版、摩西的臉放光下山(32-34)

E’. 有關守安息日的條例(35:1-3)

D’. 獻禮物給會幕和會幕物件的製作清單、製造會幕的工匠(35:4-36:7)

C’. 製作會幕及其物件、製作祭司的衣服(36:8-39:31)

B’. 預備擺設會幕、膏抹物件、預備祭司、會幕被立起(39:32-40:33)

A’. 耶和華的榮光充滿會幕(40:34-38)

兩段安息日條例的經文(E和E’)處於金牛犢事件(X)的前後及兩段會幕經文(A-D及D’-A’)的中間,可見安息日條例與金牛犢事件並會幕的關係密切。筆者會就三方面作論述。

 

安息日與會幕

首先,安息日是耶和華和以色列民在西奈山立約的記號(參出31:13),而會幕則是耶和華與子民同在的體現(參出25:8),兩者都是在印證雙方立約的關係[2]。在文學手法上,把安息日的條例穿插在金牛犢事件與會幕的經文中間,是因為安息日象徵著西奈之約。當以色列民親手破壞了這個約(金牛犢事件),上帝因著這個約的記號(安息日)而去堅守這份關係,願意再次接納子民,住在他們中間(會幕)。

第二,安息日和會幕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跟「聖潔」有關。在上帝眾多的屬性中,祂的「聖潔」最為獨特,然而人要理解和體會上帝的「聖潔」,卻並不是透過祂的創造物,而是透過祂所設立的安息日和會幕。首先,上帝在創世時就教導人理解「時間上聖潔」的觀念:六日要做工,但第七日是「分別出來,歸耶和華為聖日」(參出20:8-11);之後,上帝又藉著設立會幕,教導人理解「空間上聖潔」的觀念,例如:只有祭司才可進入聖所,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可進入至聖所。若把安息日和會幕做比較,前者更為重要。因為會幕的主要功能是讓子民可以藉著它去親近耶和華(獻祭),並履行與祂的約會(如安息日、月朔和其他節期)。會幕可以被後來的聖殿所取替,但安息日卻不能,皆因它是西奈之約的記號[3]。而且,在興建會幕時,子民需要停工去守著安息日,說明了人把時間分別出來與上帝相處,比他們用那些時間去參與建立聖工更為重要[4]

 

會幕與聖殿

會幕是聖殿的前身,它是聖殿建構的藍本。兩者的關係以下表列出:

 

會幕

聖殿

目的

表達和維繫上帝與子民同在的關係

表達和維繫上帝與子民同在的關係

提出者

上帝

大衛

設計者

上帝(人按照祂的吩咐而建)

人(人按照會幕的設計再加入自己的意思[6]

藍本

按照天上的樣式而建

第一聖殿是按照地上會幕的樣式;而被擄回歸後的第二聖殿則估計是參照會幕和第一聖殿的樣式而重建

建造者

由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帶領,那些心裏有智慧、又被上帝的靈充滿的以色列民都照耶和華所吩咐去做工

第一聖殿:所羅門;第二聖殿:所羅巴伯、大祭司約書亞和百姓等(參該1:14);之後由大希律擴建。

物料

由以色列民自願捐獻(物資來自埃及人)

從外族人得到(物資來自戰勝所得、別國所贈或交換)

記載篇幅

經文詳細地記載整個建造過程,反映出子民的付出、同心參與並聽命於耶和華

經文對有關聖殿建造過程的描述,相對較短

位置

不固定,當時主要由上帝作主導,決定會幕停在何處,子民只管跟隨

固定在耶路撒冷,住在耶路撒冷外的子民需要主動前往敬拜上帝

是否上帝所悅納

被上帝的榮耀充滿,以示祂的悅納

上帝的榮耀也曾充滿所羅門的殿,及後聖殿被毀,是上帝激動外邦君王讓子民回歸重建聖殿,可以說祂喜悅人重建聖殿。但到了耶書亞(耶穌)時期,經文描述耶書亞在聖殿推翻買賣牛羊和兌換銀子之人的桌子,相信上帝並不喜悅那個大希律所擴建的第二聖殿。

 

今天的聖殿建造工程

《新約聖經》多處明示和暗示「彌賽亞的身體」就是「上帝的殿」[7],也就是由信徒所組成的群體(包括:教會堂會、基督教機構、團體等),然而並非每一個由人手所興建的事工都能蒙上帝喜悅(參上表)。

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秸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裏經過的一樣。豈不知你們是上帝的殿,上帝的靈住在你們裏頭嗎?(林前3:12-16)

保羅是在提醒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應該怎樣去建造這個「上帝的殿」。當時哥林多教會的人結黨分派(參林前3:1-11),為證明自己比別人優越而彼此競爭,把信仰變成了競賽的平台。保羅以建造工程所需的材料去比喻人怎樣建立「上帝的殿」,那種常常要與人比較的思維模式就像是草木、禾秸,根本經不起考驗,更遑論有永恆價值!所以,信徒要好好建造一個真正蒙主悅納的殿,用的材料必需像是金、銀、寶石那樣既經得起考驗,也有永恆的價值和意義。

 

建會幕對建「彌賽亞身體」之意義和應用

如上所述,建立「彌賽亞的身體」代表著建立「上帝的殿」,它與建會幕的屬靈意義有很多相同之處。而今段經文正正是這樣開始的:「摩西招聚以色列全會眾,對他們說:『這是耶和華所吩咐的話,叫你們照著行。』」(出35:1)其中的原文是以「招聚(וַיַּקְהֵ֣ל)」這個動詞為首的,把這個動詞轉為名詞「קָהָל」(通常譯作耶和華的「會」),就等於是新約聖經裏「教會」這個字[8],也就是「彌賽亞的身體」。故此,摩西時期的「會」,其實等於是現今的「教會」或「彌賽亞的身體」。以下是筆者就今段經文有關「教會」或「彌賽亞的身體」的一些見解和提醒。

1. 用這麼長的篇幅去記載建造會幕的過程,是要強調當子民仔細地按照耶和華的吩咐去行事時, 耶和華會看此極為寶貴。由此可見,當我們建造彌賽亞的身體時,重要的不單是頭腦上的知識,而是要切實遵行,忠心地活出上帝的吩咐。(參雅1:22)

2. 正如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教導,上帝對人手所做的事工並不是一律照單全收,如果我們事奉和經營的動機是為要與人競爭,以顯示自己的優越,上帝必然不會悅納。

3. 就35:20-29的經文裏提到奉獻禮物的百姓包括「婦女」、「連男帶女」、「眾官長」;又有「凡心裏受感」、「甘心樂意」等字眼,用意是表明有份參與的以色列人來自不同的階級和身份,無論男女,他們的付出都蒙上帝喜悅。這讓我們明白到事奉人員的學歷和技能固然重要,但「心裏受感」(正確的服事動機、推動力)和「甘心樂意」(犧牲的心志)更是事奉所必需的。

4. 負責建造會幕的比撒列(參35:30-31)、亞何利亞伯(參35:34-35)和前來造工的眾人都必須是「有智慧」的[9]。我們可以從三方面去理解何謂「有智慧」:i)他們既「能想出巧工」,也「能做各樣的巧工」(參35:32、33; 36:1),又完全聽命順服於上帝(參36:1)。創作力和聽命兩者看似不能兼容,因為「聽命」就好像意味著他們只能執行吩咐而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但實際並非如此。正因為他們有智慧,才可以在各種處境下(當時是在曠野),想出方法讓自己所做的都符合上帝的吩咐[10];ii)那些心裏受感的人不斷捐出禮物,但因數量已超出所需要的,於是有智慧的人會放下手上的工作去向摩西反映實況,使摩西傳令停止以色列民再為建造聖殿捐輸(參36:2-7)。若然在今天,這個決定簡直匪夷所思。然而有智慧的人能從上帝國度的整體利益作考慮,不會濫用資源,而是善於把資源分配到其他有需要的地方;iii)有智慧的人懂得上帝的心意,能分辨那些「心裏受感」所產生的想法和言行是否真的能帶出好見證,還是會衍生弊端,損害子民的整體利益。

5. 經文刻意記載有關數點會眾的銀子、計算捐獻的金子、並建造會幕物件時的使用情況等(參38:21-28)。可見這項工程的透明度相當高,不容易讓祭司或建造的人挪用公款或公器私用。這正好提醒每一個基督教事工(特別是接受捐獻的非牟利團體),需要向捐獻者和公眾負責任,讓事工的賬目公開透明,杜絕任何隱瞞、虛假、甚至盜用的情況。

6. 上帝沒有像建立伊甸園那樣一手包辦所有工作,而是讓一班曾經得罪祂的以色列民全然參與。作為事工的領袖,也應依循上帝的方式,處事不應獨攬大權,也不應計較別人以前的過錯,而是盡量給予信徒有更多事奉的機會,讓他們能發揮恩賜,造就彌賽亞的身體。

7. 縱然建造會幕的工程仍在進行,但以色列民也要去記念安息日而停工。所以,信徒和教牧同工都要有恰當的靈修和休息時間,不可因事奉忙碌而忽略了與上帝相處的重要性 。因為真正能祝福別人的不是我們的事奉,而是我們所事奉的主!當我們的生命常保持一份與上帝親密無間的關係,我們的事工才能被主使用去祝福別人。

 

結語:

盼望藉著以上的分享,能跟弟兄姊妹互勉,祈求上主幫助我們按照祂的心意去事奉祂,建立祂的聖所;又願祂常在我們一眾弟兄姊妹中間。「願主──我們上帝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你堅立。」(詩90:17)阿們!

 


[1]兩段經文在中譯本裏看似相同,但在原文兩段經文所用的動詞時態並不相同,第一段所用的動詞往往是以Yiq’tol(未完成式)來表達,但在第二段,同一個動詞則是以Vayiq’tolQatal(完成式)來表達。例如:26:1和36:8。

[2] 兩段安息日的條例都強調違者要死(參出31:14;35:2),原因大概是古代人對立約的承諾極為看重,違約者甚至要賠上性命。例如: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時,吩咐亞伯拉罕把動物劈開一半作為立約儀式,這個做法在古代世界很普遍;立約的雙方需要動物中間的血路行過,以示決不悔約,否則就會像那頭動物一樣失去性命(參創15:9-18)。

[3] 要注意上帝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參耶31:31),並不等於祂廢掉之前的約(包括西奈之約),我們可以理解這「新約」為上帝要更新舊有的約。

[4] 「停工」是指子民暫停參與建造會幕的工程,但這不包括日後祭司在安息日的事奉,因為祭司本身已是全時間分別為聖歸給上帝,可以說他們是每天都跟上帝相處和同工。所以,他們在安息日會如常維持會幕的運作,例如:獻祭(參出29:38-42、民28:1-8)、燒香(參出30:7-8)等,好讓子民能夠在安息日親近上帝。

[5] 類似是這句話「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在今段經文約出現了17次(39:1、5、7、21、26、27;39:32、42、43;40:16、16、19、21、23、24、29、32)。

[6] 參王上6-7。

[7] 參約2:21,並太26:61、27:40及它們的平行經文;另參林前3:16、林後6:16、弗2:21、彼前2:5等。

[8] 七十士譯本把希伯來文 קָהָל 翻譯為希臘文ἐκκλησία(參申23:1、3、8等),中文新約聖經把這字譯作「教會」。

[9] 參出35:10、25、26、31;36:1、2、4、8。

[10] 這在猶太人的歷史中常常出現,他們多年來一直被不同的帝國所統治,又在遷徙的生涯中寄人籬下。他們在不同的政治和文化的轉變中生活,極需要有創意地想出一些方法去保持自己的猶太人身分,例如:遵守安息日、律法等等,這可算是他們民族的一大智慧。


其他「五經中的耶書亞」查經摘要(請按標題打開):

關於作者

Herbert Chan administrator

陳金城,現任 BMY 總幹事,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碩士,主修猶太研究,專注於研究早期猶太人與基督徒的釋經、喜愛希伯來語、日語、結他、以色列地旅遊。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