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同心還是相爭?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19-5-4)《撒母耳記下》2:1-32 查經摘要(28)

(圖為基遍遺址的一個水池;押尼珥和約押雙方派人出來戲耍,最後演變成全面開戰的類似場景。 參《撒下》2:13;photo credit: Bibleplaces.com

試從今段經文討論押尼珥、約押和亞撒黑的性格特質,並他們與大衛的分別。

 

簡介《撒下》2

今段經文主要分為兩個部分:(1)大衛受膏作猶大家的王(2:1-7);(2)掃羅家和大衛家的爭戰(2:8-32)。在猶大人到希伯崙膏大衛作猶大家的王後,接著的發展便是大衛如何一步一步成為全以色列的王,而今章經文的後段(2:8-32)可說是這個進程的前奏,以下是2:8-32的大綱和其倒影結構[1]

A. 伊施波設在瑪哈念作王;大衛在希伯崙作王(2:8-11)

B. 押尼珥提議開戰(2:12-17)

X. 押尼珥殺亞撒黑(2:18-23)

B’. 押尼珥提議停戰(2:24-28)

A’. 伊施波設的人回瑪哈念;大衛的人回希伯崙(2:29-32)

從以上的倒影結構可見,在掃羅死後,以色列便分為了兩個陣營,南邊猶大地由大衛作王管治,而北邊以色列則由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去接續掃羅的王位。今段經文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記述兩家的第一次衝突,這次衝突所牽涉到的主要人物,包括掃羅家的元帥押尼珥、大衛家的領軍約押、以及約押的弟弟亞撒黑。我們會從今段經文去探討他們各人的性格特質,並他們與大衛的分別。

 

大衛受膏作猶大王

 撒下2:1 此後,大衛問耶和華說:「我上猶大的一個城去可以嗎?」耶和華說:「可以。」大衛說:「我上哪一個城去呢?」耶和華說:「上希伯崙去。」

經文一開始說「此後」,就讓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之前所發生的事情:大衛因逃避掃羅而決定到非利士地去,並住在洗革拉城(撒上27:1-6),及後非利士人要與以色列人作戰。非利士的領袖不容大衛隨他們出戰,迦特王亞吉便叫大衛回洗革拉去(撒上29:9-10),當大衛回到洗革拉,卻發現亞瑪力人攻破了洗革拉,並放火燒城(撒上30:1),而掃羅在這場與非利士人的戰事中陣亡(撒上31:3-4)。

經過這些事,我們大概可以想像2:1的場景,當時大衛和所有跟隨他的人,並各人的眷屬都回到洗革拉,可是這城已被亞瑪力人用火焚燒,眾人就在一片頹垣敗瓦之中,不知何去何從;而大衛當初逃到非利士地是為了逃避掃羅的追殺,這時掃羅已經死了,那麼下一步該如何呢?此時經文記述大衛求問耶和華,耶和華便指示他上猶大的希伯崙,於是大衛和他的兩個妻,一個是耶斯列人亞希暖,一個是作過迦密人拿八妻的亞比該,以及所有跟隨他的人和他們各人的眷屬都上到希伯崙,並住在那裏。(2:2-3)

經文接著記述「猶大人來到希伯崙,在那裏膏大衛作猶大家的王。」(2:4)可見猶大人認同大衛是耶和華的受膏者這個身分[2],知道上帝要立他作以色列的王(就如亞比該所認知的;參撒上25:30-31)。所以在掃羅死後,當以色列出現了一個權力真空期,猶大人便在大衛回到以色列地後主動去擁立他為王,讓大衛能夠繼續去保護和帶領他們(參註2)。

 

大衛派使者到基列.雅比

撒下2:4 ……有人告訴大衛說:「葬埋掃羅的是基列‧雅比人。」

撒下2:5 大衛就差人去見基列‧雅比人,對他們說:「你們厚待עֲשִׂיתֶ֜ם הַחֶ֣סֶד הַזֶּ֗ה;原文作你們展現這樣的慈愛」)你們的主──掃羅,將他葬埋。願耶和華賜福與你們!

撒下2:6 你們既行了這事,願耶和華以慈愛(חֶ֣סֶד chesed)誠實(אֱמֶ֑ת emet待你們,我也要為此厚待你們。

撒下2:7 現在你們的主──掃羅死了,猶大家已經膏我作他們的王,所以你們要剛強奮勇。」

大衛作了猶大王之後所作的第一件事,便是因聽見基列.雅比人葬埋了掃羅,而差派使者到他們那裏稱讚和鼓勵他們(基列.雅比人曾冒著生命危險將掃羅和他兒子的屍身從伯.珊的城牆上取下來,葬在雅比那裏,參撒上31:11-13)。事實上,基列.雅比人一直忠心於掃羅,因為掃羅曾救他們脫離亞捫人的手(撒上11:1-11),而且基列.雅比亦與掃羅所屬的便雅憫支派有血緣關係[3]。從原文可以看到,大衛稱讚基列.雅比人的行為展示了他們對掃羅的慈愛(חֶ֣סֶד chesed,所以他相信耶和華也必以慈愛和誠實(חֶ֣סֶד וֶאֱמֶ֑ת chesed ve’emet待他們(留意「慈愛」חֶ֣סֶד chesed在原文的意思是指在立約關係裏一份堅定不移的愛,而「誠實」אֱמֶ֑ת emet在原文的意思是「可靠、信實不變、真理」;所以經文把慈愛和誠實這兩個名詞放在一起,其實只是為要強調單一個意思:「一份忠誠的愛」;這是聖經裏經常出現的文學技巧,稱為「二詞一義」或「重言法」[4])。雖然基列.雅比人是掃羅的忠心支持者,大衛卻沒有因此而脅迫或威嚇他們,反而第一時間向他們傳遞友好和平的信息,肯定他們對掃羅(耶和華受膏者)的作為,並說自己也要像上帝一樣因為他們以慈愛待掃羅而厚待他們(2:6)。他最後鼓勵基列.雅比人要與猶大家一樣剛強奮勇,要繼續去看重耶和華,以致能認可他也是耶和華受膏者的身分,並要去接續掃羅作以色列的王。(2:7)

 

伊施波設作以色列王

大衛雖然作了猶大王,可是他並沒有馬上得到全以色列的認可,經文提到「掃羅的元帥尼珥的兒子押尼珥,曾將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帶過河,到瑪哈念,立他作王,治理基列、亞書利、耶斯列、以法蓮、便雅憫,和以色列眾人。」(2:8-9)明顯地,押尼珥立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為王,是表明了他只想延續掃羅家的人作王,並不接受大衛接替掃羅的王位(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維持著自己的權位)。而他將都城從便雅憫的基比亞遷到外約旦的瑪哈念,或許是出於軍事和政治策略的考量,因為此舉一方面可遠離非利士人和大衛所處的猶大地,同時更靠近忠心擁護掃羅家的基列.雅比人,好鞏固目前自己的勢力。

撒下2:10 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登基的時候年四十歲,作以色列王二年;惟獨猶大家歸從大衛。

撒下2:11 大衛在希伯崙作猶大家的王,共七年零六個月。

以上經文提供了一些補充資料,就是伊施波設作以色列王兩年,和大衛作猶大王七年零六個月。而後來大衛應該在伊施波設死後不久便作了全以色列的王(參撒下5:1-3),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這當中五年多的差距呢?有學者建議「最好把伊施波設作王的兩年與大衛在希伯崙作王的最後幾年關聯起來。也許押尼珥和伊施波設花了許多年,伊施波設才獲得治理這些地區的合法地位」[5],由此我們可以理解押尼珥應該用了約五年時間去協助伊施波設逐步收復和鞏固他在以色列北部地區(如基列、亞書利、耶斯列、以法蓮、便雅憫)的勢力。所以伊施波設真正作以色列王去治理以色列眾人只有兩年的時間,而以色列中惟獨猶大家歸從大衛。要是這樣,大衛並沒有在押尼珥正在努力鞏固掃羅家勢力的這數年間,趁機去為自己建立勢力或強行對掃羅家的殘餘勢力作出對抗,可見大衛那份耐心等候上帝帶領的屬靈心志。

 

掃羅家和大衛家爭戰

接著經文說押尼珥帶軍從瑪哈念出來,往基遍去(2:12),可以估計押尼珥在鞏固了以色列的北部地區後,便南下到位於便雅憫、與猶大相近的基遍,似乎想藉此向大衛家施加一些壓力,於是大衛家的領軍約押便帶著大衛的僕人出來,在基遍池旁與他們相遇。(2:13)就在兩軍各坐在池的兩邊對峙期間,押尼珥率先提議讓少年人起來戲耍[6],就是讓雙方派出年輕人出來較量,於是雙方各派了十二人作代表戰(2:14-15)。結果他們「彼此揪頭,用刀刺肋,一同仆倒」(2:16),由於雙方未能分出勝負,情況便迅速演變成兩軍全面開戰,而押尼珥和以色列人敗在大衛的僕人面前。(2:17)

之後經文記述約押的弟弟亞撒黑一直追趕著押尼珥,不偏左右(2:18-19),甚至押尼珥在認出亞撒黑後曾兩次勸他轉離,亞撒黑都不肯轉開(2:20-22)。押尼珥本不想殺他,可是在無計可施下,只好以槍鐏刺入他的肚腹。(2:23)當約押和亞比篩得知弟弟亞撒黑已經死了,便追趕押尼珥,直到日落的時候,他們到了基亞對面的亞瑪山(2:24)。這時,早前因作戰而分散的便雅憫人已經重新聚集在押尼珥的後面,成為一隊(2:25),押尼珥呼叫約押說:「刀劍豈可永遠殺人嗎?你豈不知終久必有苦楚嗎?你要等何時才叫百姓回去、不追趕弟兄呢?」(2:26)他呼籲約押停戰,約押卻怪責押尼珥說若不是他所說戲耍的那句話就不會導致現在的結果(2:27),而最後約押也明白再戰下去也沒有意思,於是同意停戰(2:28)。押尼珥便和跟隨他的人回到瑪哈念,而約押和跟隨他的人將亞撒黑的屍首帶回伯利恆,葬在他父親的墳墓裏,然後回到希伯崙。經文記載了這次爭戰的結果,大衛家雖然缺了十九人和亞撒黑,他們卻殺敗了跟隨押尼珥的人共三百六十人(2:29-32)。可見在以色列的兩個陣營中,表面上大衛家佔了明顯的優勢。然而,從兩個陣營的關係來看,這場內戰只加劇了雙方的對立,這對以色列民的福祉來看一點好處也沒有,甚至不利於大衛接續掃羅去作全以色列的王。

 

押尼珥、約押和亞撒黑的性格特質,並他們與大衛的分別

  1. 押尼珥

經文第一次出現押尼珥的名字,便提到他是掃羅的元帥,與掃羅是堂兄弟。(參撒上14:50-51)押尼珥一直是掃羅的左右手,他長年在掃羅身邊見證了很多事情(包括大衛擊敗歌利亞、大衛的興起、掃羅對大衛的嫉妒和多年來對他的追殺、大衛兩次沒取掃羅的性命等),他一直都站在掃羅那邊,表面上他對掃羅家忠心耿耿,甚至大衛作了猶大王,他依然立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為王。

而在今段經文中,可以看到押尼珥的言行一直帶動著整個故事的發展,他把伊施波設帶過河、立他為王(2:9),使整個以色列分為了兩個陣營;他帶著伊施波設的僕人到基遍,使雙方人馬在基遍池對峙(2:12-13);他提議少年人起來較量(2:14),結果令兩軍全面開戰;最後他又提議停戰(2:26),然後兩軍便回到各自的基地。

事實上,押尼珥一直知道大衛是耶和華所屬意的王(參撒下3:9),可是他依然自行立伊施波設作王,並積極部署著伊施波設的一切舉動,可以說主導著掃羅家在以色列地的勢力。可見他從不考慮上帝在以色列的計劃,甚至他所作的一切,都並不是為了掃羅家,而是要維持他個人的權勢。伊施波設既是他所立的,他便儼如一個「造王者」,藉此順理成章地成為掃羅家的權力核心。可見押尼珥是一個有野心、看重個人權力、主導性強的機會主義者,他不惜利用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去達到個人目的,他表面上看似忠心,其實心裏真正效忠的只是他自己。

撒下2:22 押尼珥又對亞撒黑說:「你轉開不追趕我吧!我何必殺你呢?若殺你,有甚麼臉見你哥哥約押呢?」

撒下2:26 押尼珥呼叫約押說:「刀劍豈可永遠殺人嗎?你豈不知終久必有苦楚嗎?你要等何時才叫百姓回去、不追趕弟兄呢?」

從押尼珥對亞撒黑和約押所說的話,可以推斷他想必早就認識他們,並且驟眼看來他大概是一個看重關係和弟兄情誼的人。但倘若從實際的角度來看,押尼珥既然明明知道大衛是上帝所揀選的王,他也定必想過將來的形勢若果對自己不利,或許有天他需要投奔大衛家,那麼約押作為大衛的元帥,與他保持友好關係便是明智之舉;雖然押尼珥主動提議約押退兵,可是如約押所言,「你若不說戲耍的那句話,今日早晨百姓就回去,不追趕弟兄了。」(2:27)這場戰事的而且確因押尼珥的一句話而起,他在軍隊節節敗退後卻又以弟兄情份建議停戰。從他不斷積極地以各類的「提議」去主導整個局面的發展來看,他提議約押退兵的一番話看來更像政客的說詞,多於重視弟兄的情誼。總的而言,我們可以推斷押尼珥是一個善於辭令、懂得看形勢的人,在看似有理的話語背後,他其實都是想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1. 約押

約押的母親洗魯雅是大衛的姊妹(參代上2:13-16),約押應該自大衛逃難時便跟隨他(參撒上22:1)。今章對約押的描述不算多,但從戰果來看,約押作為大衛家的領軍者,他應該是一個有能力和膽色的悍將。當日戰事的勝負已經相當明顯,可是在亞撒黑死後,約押一心想要取押尼珥的命為亞撒黑復仇,經文記述約押和他兄弟亞比篩一直追趕著押尼珥,直到日落的時候(2:24),此時的追趕已不再關乎大衛和掃羅兩家之間的爭戰,而是個人的私怨。約押根本不會理會亞撒黑的死是如何發生的,從他的角度看,亞撒黑的死必然就是押尼珥的責任,所以他必需以命抵命、血債血償。而當押尼珥呼籲兩軍停戰時,約押馬上將整件事的責任推到押尼珥身上,並歸咎於他曾說戲耍的那句話(2:27),然而,他並沒有想到其實自己也是這場對戰的推手,因為約押當時曾就押尼珥的提議表示同意,之後雙方才各自派出十二個少年人較量的。可見今段中的約押,是一個憑血氣行事、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並且執著於自以為的是非之分的人。

  1. 亞撒黑

經文形容亞撒黑「腳快如野鹿一般」(2:18),並說他「追趕押尼珥,直追趕他不偏左右」(2:19)。即使押尼珥勸他「或轉向左轉向右,拿住一個少年人,剝去他的戰衣」(2:21),及後再次直接警告他轉開,並言明自己不想殺他(2:22),可是兩次勸告依然未能勸退亞撒黑,經文兩次說亞撒黑「不肯轉開」(2:21、23),最後他命喪押尼珥的槍鐏之下,甚至槍從背後透出。(2:23)亞撒黑在押尼珥的兩次勸告下依然不肯轉開,定必是以為靠著自己的快腿就能得勝,而且想到若然自己能取押尼珥的命,便是成為英雄,為大衛家立下大功,因而不肯放過眼前這個黃金機會。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押尼珥自掃羅作王不久便作他的元帥,伴隨掃羅征戰多年,是一名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老將,亞撒黑只憑著一股蠻勁,根本不是他的對手。由此可見,亞撒黑的性格衝動、好勝,卻又不自量力,更不聽勸告,他錯判形勢,只看到眼前出現了一個機會但不知道所要承受相當的風險,以致最後賠上自己的性命。

以上我們看到押尼珥、約押和亞撒黑各有不同的性格特質,他們三人與今段大衛所展現的特質也有著很大的對比,現嘗試以下表列出他們與大衛的分別:

人物性格特質與大衛的分別
押尼珥有野心、看重權力、操控欲強的機會主義者、看形勢行事而不看重耶和華的旨意、看似忠心於掃羅家卻其實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撒下2:1 此後,大衛問耶和華說:「我上猶大的一個城去可以嗎?」耶和華說:「可以。」大衛說:「我上哪一個城去呢?」耶和華說:「上希伯崙去。」
撒下2:4 猶大人來到希伯崙,在那裏膏大衛作猶大家的王……
即使掃羅已死,在看似是接續他作王的大好時機下,大衛依然忠於上帝,先求問耶和華的旨意。大衛從洗革拉回到猶大地,他並沒有主動要求作王,反而是由猶大人主動到希伯崙去膏立大衛。
約押憑血氣行事、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執著於自以為的是與非、卻看不見自己應負的責任撒下2:5 大衛就差人去見基列‧雅比人,對他們說:「你們厚待你們的主-掃羅,將他葬埋。願耶和華賜福與你們!
撒下2:6 你們既行了這事,願耶和華以慈愛誠實待你們,我也要為此厚待你們。
大衛稱讚基列.雅比人對掃羅所施的慈愛,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認同他們的行為,並展現自己對掃羅有同樣的尊重。大衛不單沒有對這些掃羅家的支持者懷有敵意,反向他們釋出善意,以慈愛待他們。
亞撒黑衝動、好勝、不自量力、不聽勸告、只看到眼前的事撒下2:8 掃羅的元帥尼珥的兒子押尼珥,曾將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帶過河,到瑪哈念,
撒下2:9 立他作王,治理基列、亞書利、耶斯列、以法蓮、便雅憫,和以色列眾人。
撒下2:10 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登基的時候年四十歲,作以色列王二年;惟獨猶大家歸從大衛。
撒下2:11 大衛在希伯崙作猶大家的王,共七年零六個月。
在押尼珥於以色列地的不同地方致力鞏固伊施波設的王朝的五年多,大衛沒有對押尼珥的行動作出任何干預,他一直耐心等候上帝的帶領。

 

瑪哈念與希伯崙

今段經文裏提到兩個很重要的城市,一個是立伊施波設為王的瑪哈念,另一個是立大衛為王的希伯崙。瑪哈念(מַחֲנָֽיִם)在原文的意思是「兩個營」,這個名字與今章經文的故事十分切合。在今章我們看到以色列的確分為了兩個陣營,就是兩位以色列王(按人意而立的伊施波設、按上帝心意膏立的大衛),並且有隸屬於雙方的兩個元帥(押尼珥、約押)彼此之間在對戰。押尼珥在今章曾呼叫約押說:「刀劍豈可永遠殺人嗎?你豈不知終久必有苦楚嗎?你要等何時才叫百姓回去、不追趕弟兄呢?」(2:26)押尼珥的這一番話點出了一個重點,就是在今章中,不論是押尼珥、約押、亞撒黑,這些可稱作弟兄的人,他們所選擇的是刀劍、是追趕弟兄、是不肯轉開,而作這樣選擇的人,結局終究是痛苦的!今章我們看見亞撒黑被押尼珥所殺,而在下一章押尼珥便被約押所殺(撒下3:26-27),最後約押也逃不過因流了押尼珥的血而被殺的結局(參王上2:32-34)。

相反,希伯崙(חֶבְרֽוֹן)的字根חָבַר有「團結、聯合」之意。從大衛如何對待基列.雅比人,我們看見他因相信上帝的慈愛與信實,因此願意以善去對待那些好像與自己身處對立面的人,又邀請他們與自己一同站在上帝那邊;而從大衛的求問與等候,亦讓我們看見他所作的事並非按自己的意思,也不是靠個人的能力去爭競和奪取,而是仰望上帝的心意和帶領。因此,不論是大衛的為與不為,都展現出他具有貼近上帝心意的屬靈特質。

 

結語

今段經文表面上是記載著掃羅死後所出現一段政治上動盪不穩的以色列歷史,然而作者透過仔細的描述和文學手法,更是要落墨去勾劃出當時以色列民同胞之間的不和、他們彼此之間不同的性格取態和屬靈景況,如何影響著他們所作的決定和行事,以致帶來關係上的破裂和政治上的困局。

筆者最近聽到一位宣教士的分享,他說若我們真的「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就必須要拋棄兩個心,第一個是舊有的、不順服上帝的心,第二個就是基督徒的心,可是何謂「基督徒的心」呢?「基督徒的心」內裏包含著很多人的演繹、並個人的感覺、喜好和選擇,而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必須要努力拋棄這個心,才能真正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這也許就像今段經文中的約押和亞撒黑,他們忠心地跟隨大衛,卻沒有真正與他們的主、受膏者大衛同心。大衛一心稱讚基列.雅比人,肯定他們對耶和華受膏者(掃羅)的作為,為要讓支持掃羅家的子民能同心地以耶和華為重,以致能與自己同心,可是約押和亞撒黑他們卻在對待自己的弟兄這事上,和大衛有著不同的選擇和取態,以致造成了關係上的持續破裂。那麼作為耶書亞(耶穌)門徒的我們,雖然選對了跟隨的對象,並且口裏稱他為主,可是我們又有沒有與他同心呢?

今天在我們的教會當中存在著形形色色的人,有像押尼珥那樣的,不願意把上帝的旨意放在首位,行事決策往往都以自己的益處為首要考慮,所想和所做的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又有像約押的,覺得道理永遠在自己那邊,一有問題出現就把矛頭直指別人,從不會勇於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也有像亞撒黑的,以為自己滿有能力,當腦子一熱就會衝動犯錯;當然,也應該有像大衛的,貼近上帝的心意,願意以慈愛待人。我們願意自己是哪一類人呢?而當我們遇到了與自己不一樣,甚至彼此間存在著衝突的人,我們可以想像自己猶如今段經文裏坐在基遍池一邊的人,這時我們可否選擇以慈愛彼此相待、耐心等候上帝的帶領,而不彼此攻擊、對對方窮追不捨呢?願我們都學習放下自己的心意,懂得時刻仰望上帝的慈愛和信實,盼望我們都能一步一步更貼近上主的心懷,真正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阿們。

 


[1] Youngblood, R. F. (1992). 1, 2 Samuel pp. 551-1104 in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Vol. 3 (Grand Rapids: Zondervan), 822.

[2] 猶大是大衛的本族(參撒上16:1),而大衛在洗革拉的日子也一直在暗中保護猶大支派(參撒上27:7-11),並與猶大支派維持著友好的關係,經文曾記述他與亞瑪力人一戰後,便從所得的掠物中取些送給猶大的長老們(撒上30:26-31),所以當大衛到了希伯崙,猶大人都表達對他的擁戴和支持,並膏他作他們的王。

[3] 在士師時期,以色列人曾因便雅憫族的匪徒將一個利未人的妾強姦致死一事,把便雅憫人殺得只剩下六百人。(士20:46-47)由於基列.雅比人沒有參加是次戰役,以色列人便決定把基列.雅比人盡都殺了,只留下四百個處女給剩下的便雅憫人作妻子,免得以色列中缺了一個支派。(士21:6-14)

[4] 「二詞一義」或稱「重言法」(hendiadys)這一種文學修辭技巧是以連接詞將兩個詞語連在一起,以表達一個意思。例如申7:9 「所以,你要知道耶和華-你的上帝,他是上帝,是信實的上帝;向愛他、守他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這裏把「守約」和「施慈愛」放在一起,以表達上帝是那位忠愛信實的主。參Arnold, Bill T. & Choi, John H. (2003). A Guide to Biblical Hebrew Syntax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48.

[5] 羅伯特‧范諾伊(J. Robert Vannoy)著,楊蓓蓓譯,《房角石聖經註釋叢書:撒母耳記》,375。

[6] 戲耍的原文שָׂחַק有「玩耍、戲笑、作樂」的意思,押尼珥的字面意思是「讓少年人起來玩玩」,所以這原本可能只是互相切磋、比試或較量一下的意思(大概押尼珥想藉此試探對方的實力)。然而他們「彼此揪頭,用刀刺肋,一同仆倒」(2:16),可見雙方彼此間並沒有設下點到即止的界線,容許了對立和敵意不斷地升級,讓原來的較量演變成動用兵器的生死搏鬥,最終導致大量傷亡的出現。可以說這場雙方發展出來的戰事,猶如昔日歌利亞向以色列人挑戰,要求他們派出一個人與自己作戰,各自代表雙方決一勝負那樣(參撒上17:10)。


分享至你的: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