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比較亞當與耶書亞/耶穌(第二個亞當)的相同和不同之處。耶書亞怎樣勝於第一個亞當?
我們先把本段經文裏與亞當有關的描述、跟新約聖經裏有關耶書亞‧彌賽亞[1]的經文做比較:
相同/不同 | 亞當 | 耶書亞/耶穌(第二個亞當) |
不同 | 被造的[2] | 存在於創世以先[3] |
相同 | 有上帝的形象[4] | 有上帝的形象[5] |
相同 | 上帝的兒子[6] | 上帝的兒子[7] |
不同 | 本應耕種並看守伊甸園(上帝與人同在的地方),但卻因過犯而要離開[8]。 | 重建聖殿(上帝與人同在的地方),為要帶領更多人進入上帝的居所[9]。 |
按上表的比較,耶書亞(耶穌)明顯比亞當優勝。另外,使徒保羅其實也曾做過類似的比較:
只是過犯不如恩賜,若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死了,何況上帝的恩典,與那因耶書亞·彌賽亞,一人恩典中的賞賜,豈不更加倍地臨到眾人嗎?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賜,原來審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賜乃是由許多過犯而稱義。若因一人的過犯,死就因這一人作了王,何況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賜之義的,豈不更要因耶書亞·彌賽亞,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嗎?如此說來,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羅5:15-19)
死既是因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在亞當裏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彌賽亞裏眾人也都要復活……經上也是這樣記著說:「首先的人亞當成了有靈的活人」;末後的亞當成了叫人活的靈。但屬靈的不在先,屬血氣的在先,以後才有屬靈的。頭一個人是出於地,乃屬土;第二個人是出於天。那屬土的怎樣,凡屬土的也就怎樣;屬天的怎樣,凡屬天的也就怎樣。我們既有屬土的形狀,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狀。(林前15:21-22、45-49)
這兩段經文把亞當與耶書亞(耶穌)作出的比較包括:死與生、過犯與恩典、定罪與稱義、屬土與屬天等,指出耶書亞比亞當優勝。但保羅更強調他們倆人都各自把生命的特質傳給了「眾人」(他們的後代)。因此,讓我們看看耶書亞是怎樣勝過亞當以及亞當的後代,而這跟我們又有甚麼關係。
首先,筆者會論述亞當及其後代三個最大的問題:第一,就是亞當和夏娃不聽從上帝的吩咐,吃了分辨善惡樹的果子。我們或許會把他們的過犯歸咎於一些原因[10],但歸根究底,是他們把自己的慾望放在上帝的吩咐之上!第二,是關於亞當的後代該隱,他殺了自己的兄弟亞伯。其根本原因是「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地發怒,變了臉色」(創4:4-5)。耶和華一開始就重複地提醒該隱:「你為甚麼發怒呢?你為甚麼變了臉色呢?」(創4:6)這表明上帝對該隱的期望是要他不要因不被選中而發怒,但該隱的根源性問題是他自視過高,要求別人(甚至上帝)必需看重他,一旦感到自己不被重視就會發怒,所以,上帝吩咐該隱要「行得好」、「制伏罪」免得被罪所勝(參創4:7)。至於第三個問題,是在創6:1-6描述到亞當那世代的惡已到了極至。經文指出那世代的人(הָֽאָדָ֔ם,也可解作「亞當」)只要看到自己認為是「好」的,就要得到:「看見人的女子美貌(טֹבֹ֖ת,也可譯作「好」,即上帝在創世時說「好」的陰性複數詞),就隨意挑選……」(創6:2)[11],而上帝的評語是「人(בָֽאָדָם֙,繼續指向是亞當的後代)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裏面……」(創6:3),那個世代又生了一些上古英武有名的人(創6:4)。總結這些描述,是表明當時亞當的後代喜歡隨己意而行,不理會、不尊重耶和華,但他們在世上卻變得很有成就,而這在耶和華眼中看為是很大的「惡」,經文甚至說他們終日所思想的也盡都是「惡」、耶和華後悔等(參創6:5-6),來形容這問題的嚴重性。
亞當和他那個世代的人把這三個罪性傳給了後人。但感恩的是,耶書亞在 未開始傳揚天國以先,就已經勝過了這三方面的試探,以致能把勝過罪性的生命傳給我們這些信靠他的人。
亞當及其世代所行的事以及所引發的問題 | 耶書亞/耶穌勝過這三個問題根源的試探 |
亞當和夏娃不聽從上帝的吩咐,吃了分辨善惡樹的果子。(參創3:6)是把個人的慾望凌駕在上帝的吩咐之上! | 耶書亞(耶穌)作為上帝的兒子(亞當也有這身分),在禁食四十晝夜之後,他本有能力把石頭變成麵包去充飢(正如撒但的試探所說的),但他堅持把上帝的話語看得比滿足自己的慾望更為重要[12]。 |
該隱因為上帝看不中他和他的供物就大大地發怒。(參創4:5-8)是認為自己的身分要被重視! | 耶書亞(耶穌)作為上帝的兒子,本可以按詩篇91:12所記載的從殿頂跳下去,上帝的使者會托著保護他(正如撒但的試探所說的),但他卻不把自己的身分看得重要到認為上帝必需要在當時按著詩篇91:12而行[13]。 |
「上帝的兒子們看見人的女子美貌,就隨意挑選,娶來為妻,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那時候有偉人在地上……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然而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參創2-5)人只追求在世的快樂滿足和成就,完全不理會、不敬拜上帝! | 魔鬼說耶書亞(耶穌)只要拜一拜牠,就可以立刻得到萬國和萬國的榮華(這本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應該擁有的),是一條不必受苦釘死就能達至的捷徑。然而,耶書亞堅持只敬拜耶和華一位,情願按上帝的心意去行,也不求在世的安舒或成就[14]。 |
基於上述的論點,我們可以把亞當和耶書亞(耶穌)兩者的相同和不同總結如下:
相同/不同 | 亞當 | 耶書亞/耶穌(第二個亞當) |
不同 | 犯罪、悖逆、屬地、死亡 | 沒有犯罪、順服、屬天、復活 |
相同 | 把生命的特質傳給了後代 | 把生命的特質傳給了後代 |
不同 | 亞當和他的後代在試探中跌倒! | 耶書亞和他的後代能在試探中得勝! |
按著肉身,我們每個人都帶著亞當的形象,都會不由自主地在試探中跌倒、得罪上帝,最終經歷肉身的死亡。但今天,我們除了是亞當的後裔,這個上帝兒子的身分已經因著第二個亞當、上帝的愛子主耶書亞(耶穌)的拯救而徹底改變了!作為信徒,我們已經可以因著信靠主耶書亞(耶穌)和跟隨他,從亞當的形象漸漸變成更像主的形象了!並懂得分辨屬血氣和屬靈的事,藉著信靠主和順服聖靈的引領去得勝眼前的試探和軟弱,漸漸有能力反映出出主的形象而不再是亞當的形象。盼望我們都能一同努力,竭力地去:1)把《聖經》的教導放在自己的慾望或需要之上;2)學習謙卑地看自己的位份(甘心為主事奉,不是為了追求別人的稱讚和看重);3)不再把眼光常常放在屬世的成就和地上的事上,改為專注於敬虔的事、天上的事、討主喜悅的事上。雖然我們靠著自己無可能做到完美,但只要緊跟著聖靈的帶領,深信上主對我們的喜悅和幫助,定能更新轉化我們舊人的生命,讓我們能過變成得勝及滿有主耶書亞形象的生命!阿們。
[1]「耶書亞‧彌賽亞」和「耶穌基督」兩者的意思其實一樣,但本機構在文章所引的經文會使用前者,因為「耶書亞」(希伯來文יֵשׁוּעַ的音譯)比「耶穌」(希臘文Ἰησοῦς)更能反映出我們的主是以一位猶太人的身分來到地上傳道和做拯救的工作。同樣地,「基督」(希臘文Χριστός)這個翻譯源自猶太人的「彌賽亞」(希伯來文מָשִׁיחַ),意思是「耶和華的受膏者」。由於我們太慣於用「耶穌基督」,以致會不自覺地以為「基督」是耶穌名字的一部份,但其實「基督」是一個職銜。
[2]參創1:26、2:7、5:1-2。
[3]參約1:1-3、1:14(「耶書亞」就是1:14所指的「道/logos」)、約17:5、西1:15-17;箴言8:22 -36裏所指的智慧,也可能跟耶書亞有關(參林前1:30:「上帝使耶書亞成了我們的智慧」)。
[4]參創1:26-27、5:1。
[5]參約5:21、26、6:57、14:31、20:21;西1:15;來1:3等。
[6]參創1:26-27、2:7、5:1;路3:8等。
[7]參路3:22、9:35;太3:17、17:5;可1:11;彼後1:17等。
[8]參創2:15、3:8、22-24。參《新漢語譯本》創2:15的翻譯:「把他安頓在伊甸園,叫他耕種並看守它。」
[9]參約2:20-21;太26:61及其平行經文;林前3:16、6:19;來6:19-20等。
[10]就亞當和夏娃犯罪,有人提出兩個原因:1)因為夏娃把「不可摸」加在上帝的吩咐上(參創2:17、3:3)。猶太人稱之為「替律法圍上籬笆」(Fence around the Torah),用意是為免人犯罪(吃果子),就附加禁令(不可摸)。但這樣把上帝的話語作出加減,表面上好像讓蛇趁機把上帝的話語扭曲為「你們不一定死」(創3:4),然而只要他們真的堅持不去摸,即持守著他們對上帝話語的理解,其實也是不會吃到那果子!可見,問題不在他們把上帝的吩咐作出加減;2)因為那果子實在太悅人眼目了、又好作食物。但這個說法也不成立,因為上帝使伊甸園裏所有樹木都是悅人眼目和好作食物的(參創2:9),可見上帝的原意並非要禁止人的慾望,而是要為人的慾望定下界線。所以,人為要滿足自己的私慾而不聽從上帝的吩咐才是他們犯罪的問題所在。
[11]有學者認為創6:2中「上帝的兒子們」是指墮落的天使,然而緊接的上下文是指「人」(אָדָם֙亞當、他的後人),加上亞當本身有「上帝的兒子」的身分,在此提及天使並無甚麼特別意義,因此筆者認為較好的理解是把「上帝的兒子們」看為是修辭手法,為強調他們是亞當和他的後人,原本都帶著上帝的形象樣式(也應該以上帝的眼光去看「好」與「惡」),但卻變成只按自己的意思去看甚麼是「好」。這個理解跟亞當和夏娃無視上帝的吩咐,自己看為「好」作食物的情況一致(參創2:17、3:6)。
[12]參太4:3-4,耶穌引用並活出了申命記8:2-3的精義(另參約4:34)。此外,太4:1-2提及耶書亞在曠野禁食「40晝夜」,原文是「40晝及40夜」,這句話首次出現在創7:4(另參創7:12) ,讓人不單聯想到耶書亞在曠野40天的禁食跟以色列民在曠野40年有關(參民14:34),也跟上帝以40晝夜的大雨去淹沒亞當那個世代的所有活物有關(參創7:1-4)。
[13]參太4:6-7。路4:5-12把第二、三個試探的次序跟馬太的倒轉,路加的記載應該是試探的實際時序(參路1:3),而馬太的次序則按亞當世代所犯的問題之記載次序。
[14]參太4:8-10。
耶書亞研經中心 版權所有 © 2017-